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TimღJessieの媽咪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日期

#Tag

分享:9個月成長指標

2008年02月13日
公開
5

邁入第十個月: ◎體重:這是九個半月後的平均值。     男孩平均是9000公克,女孩是8500公克。 ◎身高:這是出生九個半月後的平均值。     男孩約是71.9公分,女孩是70.4公分。 ◎牙齒:長出上門牙四顆,下門牙二顆。 ◎動作發展:會扶家具而站,會雙手拿積木敲打。 ◎社會化發展:別人叫他的名字有反應,對生人會害羞。 ◎培養健康寶寶 【換口味】在麵粉中加入嬰兒麥粉,      做成馬拉糕、饅頭等點心讓寶寶換口味,補充點心。 【軟乾飯】可以開始吃柔軟的乾飯了,      加入嬰兒麥粉做的蒸蛋也是很好的下午點心。 ◎學話、遊戲與運動: 【學步車】寶寶會爬了就可以讓他做學步車走路,剛開始他還是      向後退。 【推倒積木】準備一些積木,相疊在一起,然後陪寶寶坐在地上,       讓他推倒積木,再教他擺成原來的形狀。       寶寶藉著模仿,可以學到物品的不同組合,       舉一反三地變出新的形狀或用途。 10個月大嬰兒-各項成長遊戲 這個月的寶寶一般都能長時間平穩地坐著玩耍,讓寶寶學會專注地獨自玩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平時不要過分逗弄小孩。你要盡量和他互動,例如和他說話、微笑或從旁關心他,但不要一直有事沒事就逗弄他,以免養成他粘人、磨人、任性及過分依賴的壞習慣。如果他能獨自一人很專注地玩玩具時,就讓他專心的玩,盡量培養他玩遊戲的熱忱,注意不要中斷他的玩耍或強加干涉,應該多多給予誇獎和鼓勵。 父母可從平時遊戲活動中培養他的專注力、思考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全的人格。 一、配配看 一般的積木或組合玩具常會用到重疊、插入、蓋上或拔出等的動作技巧,這些動作可讓寶寶充分運用到手指指尖或手指頭,可增加手指的靈活度及專注力。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物品,也可成為寶寶的最佳玩具,例如:紙箱、紙盒、線軸、瓶瓶罐罐…..等,只要加點巧思,也可運用到以上的操作技巧,就可讓他玩得不亦樂乎喔。 方法:拿個鞋盒,盒蓋上挖2個大小不同的洞,洞口以你要寶寶插入的物品的寬度為準,例如乒乓球和小塑膠碗,讓這2件物品剛好卡在大小洞口,再拔出來。就像小寶寶喜歡把浴缸的塞子拔起來、塞進去一樣。這個遊戲不但可訓練寶寶的手指技巧,亦可讓他學會分辨大小、增加手眼協調,及專注力。 二、交朋友 寶寶看寶寶越看越有趣,寶寶喜歡和同齡的小朋友相處,看到他們會笑、會打招呼。如果寶寶不會和小朋友打招呼,有可能是沒有機會和小朋友接觸。當寶寶開始學站立時,或牽手學走路時,最好常帶他到有小朋友的地方看他們遊戲、跑步等的活動。當寶寶看到別人在學步、遊戲時會特別開心,這會促進他想要參與,而加快想學會走路的慾望,及奠定將來與人相處的良好基礎。 所以家長要帶寶寶和不同年層的小朋友交往,孩子們和孩子們在一起較少怕生,也可互相學習。但家長最好在旁觀察,如寶寶有不好的動作,或模仿他人不良的習慣,都要適時與予改正。改正不是責備,寶寶這時已懂得大人心意,不要嚇著他,以免影響他日後的學習。 三、聽聲取物 這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發展很快,已經學會聽聲指物,問他熟悉的東西或圖片時,他會用手指指出。讓寶寶透過聲音的重覆刺激,他會更容易學會更多的新事物。 方法:放2-3種寶寶的玩具在他手拿得到的地方,媽媽先教他玩具的名稱,然號說:「把大象拿給媽媽。」如果他拿對了,要表揚及讚美,例如說:「好棒喔!這是大象。」如果拿錯了,媽媽和寶寶一起玩這個遊戲,並介紹這個玩具的特徵。例如,大象鼻子長長的;猴子會爬樹、喜歡吃香蕉;車子會跑;兔子耳朵長長的等,這樣寶寶很快就能分辨清楚了。 四、滾鐵罐 這是很有趣的爬行訓練遊戲,能促進寶寶的全身運動。 方法:在奶粉罐裡面裝些滾動時會發出聲音的小物品,如彈珠、鈕扣等。讓寶寶邊爬邊滾動奶粉罐,物品和奶粉罐滾動發出的聲音,會吸引寶寶一直想滾動它,他會很開心喔!媽媽也可以把奶粉罐先滾到遠處,讓寶寶爬過去再滾回來。 五、蹲下撿物 前2個月的寶寶應學會扶著東西,雙腳分開平衡地站立了;到上個月學會雙手扶著東西學路;接著就可單手扶物向前移動,這時可教他蹲下再站起來的動作。蹲下撿物是應用上下肢協調,及手、眼配合較複雜的運動,每個寶寶的成長規律不同,如果寶寶還不會,只要耐心教導,假以時日也一定學會。記得不要太勉強寶寶喔! 方法:寶寶會單手扶物前進時,大人將玩具放到寶寶的腳旁,引誘他蹲下來檢。他會一手扶著東西蹲下來,另一手去檢玩具,然後再站起來。但有時因想急著檢新鮮的玩具而摔倒,大人要在旁看護。但學步期的小孩幾乎沒有不摔跤的,小孩摔跤時大人要保持鎮定,不然反而容易嚇到小孩。 如果寶寶不敢蹲下來,不要勉強他,可以牽著他的一隻手,另一隻手學檢物,先讓他適應蹲下和站起來的動作,漸漸他就會獨立扶著家具或其他物品蹲下去檢東西了。

分享:牛軋糖的典故

2008年02月10日
公開
2

最近吃了不少人家送來的牛軋糖,今天在討論區看到了牛軋糖的典故由來,原來吃牛軋糖有祈求長智慧、增聰明的涵意呢! -------------------------------------------------------------------- 明代在浙江省有一文人叫商輅,有一天夜裡商輅夢見自己跪在文昌殿前,看見供桌上擺著筆墨紙硯、一盤花生和一些糖。 文昌神一直看著他微笑卻不說話,突然文昌神手朝供桌一揮,花生自動去殼飛入糖中,而花生糖瞬時化成數頭牛朝他飛奔而來,商輅此時就清醒了過來。 之後他請人幫他解讀夢中的景象,筆墨紙硯和花生為妙筆生花的比喻,花生糖化成數頭牛朝他奔來是比喻智慧的象徵。 商陸聽完解夢的結果非常驚喜,就吩咐家人取米榖和麥芽糖一起攪和,再加入花生熬成硬糖,最後請人作牛形狀的模具,把糖變成有牛形狀的花生糖,而「軋」字有花生的含意在其中,因此商輅把這種有牛形狀的花生糖取名為牛軋糖。另外「軋」字本來讀取一ㄚˋ,現今為方便大眾讀取乃將ㄍㄚˊ改成ㄓㄚ。 商輅創製牛軋糖後,同一年去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都連中第一名,就是我們所謂的三元,商輅為明代89名狀元中唯一三元及第的人。 商輅為了感念文昌神的保佑,就製作大量的牛軋糖赴文昌殿祭拜答謝文昌神,祭拜後就把牛軋糖分給大家品嘗,因為香醇有勁而廣為流傳,之後因為把糖製作成牛的形狀不容易,大家就把糖直接切成長塊狀,就是現今大家看到的形狀。 牛軋糖在明代流傳一直到了清代,因外國傳教士來華傳教而傳至西方,在法國、義大利、比利時等歐洲的城市都有在地特色的牛軋糖,有所不同的是,西方的牛軋糖,以杏仁、核桃、開心果、果乾等為夾餡,甜度高,組織較軟;東方的牛軋糖,改良以花生、芝麻入餡,而且偏好硬度高的牛軋糖 西方牛軋糖因為有蜂蜜的成分,水分較多,所以吃起來口感較軟,也比較不容易成形。所以有時候會在糖的外層包覆巧克力,增加風味也能固定糖體形狀。另外在製造過程中,需要一面烤一面拌,使多餘的水份容易蒸發,因此在製作上較東方(中式)的牛軋糖多了一道製作程序。 在歐美的超市或是高速公路的休息站,都很容易看到牛軋糖。西式牛軋糖口感偏軟,甜度高,主要是因應歐美人士的口味要求,西方牛軋糖的材料主要是蜂蜜、葡萄糖漿、水、結晶糖、香草、打發蛋白、杏仁、核桃、開心果等。東方牛軋糖的糖漿是以麥芽糖為主體,口感吃起來較有Q勁,近年來,由於健康意識的強調,部份牛軋糖所選用材料中的砂糖已逐漸用海藻糖所取代,所以甜度大為降低,在製作過程中,還會再添加奶油、奶粉等固型物,糖的外觀比較完整且整齊,而且多了一股奶香味,特別值得說的,大黑松的牛軋糖的奶香與花生香的香味適中,不似坊間的牛軋糖,奶香味濃,吃起來像是吃牛奶糖,完全失去牛軋糖應有的特色。 中式牛軋糖,是春節應景老少咸宜的點心。中式牛軋糖口感細膩,又有咬勁,整體而言,中式牛軋糖較西式牛軋糖的口感略勝一籌。牛軋糖的基礎材料是打發蛋白、麥芽糖、奶粉、奶油、糖、堅果( 堅果類包含花生、芝麻、南瓜子與核桃等 )。 牛軋糖如何唸? ( 為何不叫牛奶糖 ) 答案:因牛軋糖成分中有兩種重要原料---花生與牛奶,而「軋」字有花生的含意在其中,於是便取名為牛軋糖。另外「軋」字本來讀取ㄍㄚˊ,現今為方便大眾讀取乃將ㄍㄚˊ改成ㄓㄚ。 -------------------------------------------------------------------- 參考資料 大黑松小倆口ㄉ牛軋糖博物館

新聞:億噸北太垃圾堆 逼近台灣中

2008年02月06日
公開
5

 北太平洋有面積遼闊的人造塑膠廢棄物,堪稱世界最大的垃圾堆,因為不停打轉的水下洋流而羈留在原地,範圍始自美國加州外海500海里處,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岸,目前正引起科學界的注意,想了解它對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的影響。  發現這種海上垃圾堆的美國海洋學家莫爾相信,目前有大約1億噸的垃圾漂浮物正在北太平洋地區打轉,通稱為「太平洋大垃圾區」或者「垃圾渦流」,以夏威夷群島為中心,分為東、西兩大塊。  莫爾航經垃圾流 走了約7天  以前是航海家的莫爾1997年湊巧發現這片垃圾海,當時他放棄由洛杉磯到夏威夷的遊艇航海比賽,船隻駛入「北太平洋渦流區」。當地因為幾乎沒有風,高壓系統極為強烈,以至於洋流緩慢,航海人通常避開當地。  莫爾發現自己置身垃圾之中,船隻走了一天又一天還沒走完,感到非常驚訝;他接受專訪時表示,每次他到船舷畔,就看到垃圾流過去,人類已經汙染這麼廣大的海面,他的船走了大約7天才走完。  莫爾原本由家族的石油產業繼承到大筆遺產,發現北太平洋垃圾渦流之後,毅然放棄經商的利益,獻身擔任環保人士,而且成立「亞爾蓋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  莫爾4日表示,除非消費者減少使用拋棄式塑膠物品,否則太平洋垃圾渦流未來10年面積會擴大一倍。  「亞爾蓋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研究主任艾利克森表示,大家本來以為北太平洋垃圾渦流像個塑膠垃圾形成的島,人類幾乎可以行走其上,但事實不然,垃圾渦流更像是「塑膠濃湯」,無止無盡,未來面積可能有兩個美國本土那麼大。  塑膠產品耐力強 50年難分解  以往垃圾進入大洋渦流區後會自然分解,但是現代的塑膠產品耐力極強,以至於目前在北太平洋垃圾渦流裡還找得到50年前的成品。垃圾渦流兩成來自船舶及油井,其他的則來自環太平洋陸地。  莫爾表示,那片垃圾海呈半透明狀,而且位置就在水面底下,以至於人造衛星拍攝不到,只能由船舷往外才能看到;它們在陽光照射下持續分解。  艾利克森博士表示,小的塑膠分子的作用就像海綿,會吸住許多流到海洋的人造危險化學物質如碳氫化合物及DDT。接下來那些東西會進入食物鏈。人類曾在死掉的海鳥體內發現簡易香菸打火機、牙刷、塑膠針筒,而海鳥會誤以為那是食物而加以吞食。  艾利克森說,人類垃圾進入海洋,再進入海洋動物體內,最後則重現於人類的餐盤,事實就這麼簡單。 轉貼自yahoo新聞

分享:媽媽視線內的九個意外!

2008年01月24日
公開
1

  好奇、好動是孩子的天性,這使他們常常在“危險”的邊緣盤桓,而“陷阱”往往就隱藏在我們看似時尚卻失去秩序的家中。於是,儘管父母小心翼翼,卻仍避免不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讓寶寶經歷皮肉之苦。所以,察覺這些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安全漏洞,才有可能把寶寶的居家隱患降到最低。   據我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意外傷害已經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而那些重度傷殘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所承受的身體痛苦和心靈的創傷,並不亞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這些“災難”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家中發生的,尤其是4歲以下的孩子,他們走路不穩、平衡感不好、判斷力不足,內心的底氣又特別的足,幼稚而自信,常常因莽撞而導致意外傷害的發生。因此,父母與其等到出了問題再回過頭來後悔、內疚,不如事先揪出隱藏在家中的安全隱患,徹底堵死危險的陷阱。 1、墜落: 從寶寶會翻身起,他就有可能從床上跌落下來;到七八個月會爬了,對身邊事物的興趣越來越濃、好奇心越來越盛、抓到想要的東西的欲望越來越強,從床上掉下來的幾率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孩子愛爬高,剛剛能站立的寶寶總是試圖跨越小床、小童車或寶寶專用的高腳餐椅的護欄。有的兩三歲的寶寶喜歡登上高處,比如自己蹬小凳子爬上大凳子去拿想要的東西。因為寶寶平衡感尚未發育完全,很容易摔倒;有的寶寶喜歡在窗臺或陽臺上看風景、遊戲,如果窗戶上沒有護網,孩子容易撲空摔下,即使僥倖無礙,這份驚嚇也是大人和孩子都“享受”不了的。   對策: 如果將寶寶放在大床上玩,床的兩端最好有護欄,或者一邊靠牆,沒有遮攔的一邊用被子、枕頭擋一下,但一定要放穩,以防壓住孩子。小床的欄杆間隔不要太寬,避免寶寶的頭部伸出護欄後被卡住。另外,床要遠離窗子、燈具、加熱器以及能爬上去的傢俱。如果家裏的空間比較大,也可把寶寶放在木地板上,或在地上鋪上地毯,讓他練習爬。寶寶坐在小車、高腳椅或其他較高的地方,身邊最好有人看護。對那些事事獨立,喜歡登高一試的寶寶,父母可用做遊戲的方式,讓寶寶知道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危險。爸爸媽媽最好準備穩當安全的大小凳子,儘量不用折疊椅,保證寶寶的安全係數。還有,如果你的住宅是在一層以上,就應該裝上護欄;陽臺欄杆的間隔不可太大,以免寶寶穿過墜落。 2、磕傷: 一兩歲的寶寶剛學會走路,跌跌撞撞的,卻又不甘寂寞,喜歡到處走走,容易被桌子角、向內開的門或窗戶等硬的角碰著,被和他身高差不多的傢俱磕著。   對策: 使用安全形。在傢俱的邊緣、有凸出部分的櫃子、有尖角的窗戶上加裝防護設施,如圓弧角防護棉墊;給桌椅板凳的腿裝上柔軟材質的安全護角,就像市場上賣的卡通護角;窗戶最好改成推拉的,儘量將孩子活動的空間弄得空曠些,不要在地上設置“絆腳石”,讓寶寶生活在“玩具垃圾”裏。   3歲以內的孩子身體的協調性還沒發育好,就算他記得大人教過的事,身體動作也不能完全配合。所以爸爸媽媽一定不能嫌麻煩,一次次地現場指導,孩子才能真正記住。 3、觸電: 對孩子來說,電源和插座真是太神奇了,一插上,燈亮了,電視螢幕上有聲有圖像了,在電腦上也能玩遊戲了……它裏面到底有什麼,寶寶當然要探個究竟。   對策: 家裏有小寶寶,最好使用安全插座,有安全蓋板的那種,插座、插銷要防護好,不用時可以用椅子擋一下,儘量不使用能隨處移動的接線板。裝修時,應將插座安裝在比較高的位置,至少在1米以上,讓寶寶摸不到。不讓孩子玩電燈開關和擰燈泡,也不要讓孩子拆弄家用電器。不要將電線隨意散落在房間裏,電線如果有破損的地方,應馬上換掉。   用知識武裝寶寶的頭腦,以故事的形式讓寶寶明白電的危害一點不亞於“大灰狼”,形象的東西更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帶寶寶到醫院看看被電擊傷的病人,或許比對他說上千遍更有效。 4、燙傷: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家庭中遭遇燒傷和燙傷的,有50%以上是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孩子不小心碰倒暖瓶、水壺、熱粥、洗澡水等燙傷時有發生。   對策: 儘量讓寶寶與熱的東西“劃清界限”。熱水瓶應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如廚房裏的桌子或高臺上,煮熟的熱粥、熱湯也要放在高處。將廚房裏的物品擺放整齊,不要隨手亂扔,孩子一旦進入或不慎滑倒,就會造成身體摔傷或燙傷。當然,最好避免孩子進廚房。   飯菜擺上桌前,媽媽提醒孩子離開餐廳,以防莽撞的寶寶撞翻媽媽端著的剛出鍋的熱菜、熱湯。吃飯時,把熱湯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等溫度適中,再放到孩子跟前。   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適度感受“燙”的危險,如抓住他的小手,摸摸燙的杯子的外表,摸摸升起來的蒸汽,幾次下來,他就知道這個東西是燙手的,就不會再亂抓了。 5、滑倒: 裝修房間時,有些爸爸媽媽喜歡用拋光的大理石鋪地,它們光光的、亮亮的,透著華貴與新潮。然而,人走在上面,總有種滑滑的感覺,如果上面再滴上一點水,簡直和走在冰上沒什麼兩樣。就是普通的光面通體磚,孩子走在上面也很容易摔跤。   對策: 即便是家裏鋪著木地板,廚房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地磚。當它們沾上水漬及油漬時,地面就很濕滑。所以,媽媽應事先規劃好一個安全路線,防止寶寶溜進廚房。   廁所的地面使用防滑瓷磚,也難免寶寶不會滑倒。所以,在洗臉盆、浴缸附近,鋪上橡膠地墊,能有效保護寶寶。衛生間的臺子邊緣如果是直角的,要加裝圓弧角型防護棉墊,以免寶寶滑倒時受傷。有一種止滑墊不錯,媽媽可買來黏貼在寶寶的鞋底上;另外,為孩子選防滑底的鞋,能起到保護作用;也可在地上貼止滑條。 6、利器: 剪刀、刀子、筷子、牙籤一類的東西,經常要用,藏起來也不方便,就更要對孩子強調危險性。玻璃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如果寶寶不留神用東西弄碎了書櫃、大衣櫃、鏡子的玻璃,或把小玻璃瓶、玻璃杯等掉到地上摔碎,玻璃瞬間就變成利器,劃破皮膚,造成傷害。   對策: 對於這些有可能傷著寶寶的日用品,父母不妨虛張聲勢,比如假裝自己的手被刀、剪刺一下、割一下,然後大呼小叫:“哎喲痛啊,出血啦——”,並做出愁眉苦臉很痛苦的樣子,孩子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可怕。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嘗試用筷子,但父母不能離開他的左右,別忘了提醒孩子不能拿著跑動,兩歲半以下的寶寶最好不拿著類似筷子的長東西走動,以防摔倒時戳著。兩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學著使用剪刀,但那一定是兒童專用的安全剪刀,使用時也要有大人在他身邊。儘量不讓四歲以下的孩子與玻璃杯、玻璃瓶,瓷的碗、勺一類的東西單獨親密接觸。寶寶喜歡聽敲擊這些物品時發出的聲音,你可以把它們換成塑膠的或木制的,這樣就比較安全了。 7、藥物: 如今不少廠家把藥物做得很精緻,給孩子吃的藥口感也很好,形狀也好看,比如有一種退燒藥外形是彩色的袖珍迷你小球球,甜甜的很好吃。正是這個原因,使一些孩子很喜歡吃藥,於是,吃過量的藥或吃錯藥的事情時有發生。   對策: 對四歲以下的小寶寶說清楚,藥不是糖,即便好吃,也只能在生病的時候吃。否則會中毒暈倒,父母可以通過遊戲讓寶寶明白藥物中毒的危害,加深寶寶的印象。   如果孩子開始認字了,父母可和孩子一起認藥瓶上的藥名、有效時間、使用量及禁忌症,這些對能認識簡單的字的孩子很有效。藥物一定要放在櫃子裏收好,或放到比較高的地方,儘量遠離孩子的視線。另外,對洗潔精、消毒水、“必噗”、衛生間清潔劑等物品,也要收好。 8、纏繞: 孩子對繩子一類的東西很好奇,在自己身上纏來纏去,可一旦勒住孩子手腳自己又無法解脫,就容易造成局部缺血壞死;如果將繩子套在脖子上就更能把父母嚇得大呼小叫。   對策: 將家裏所有窗簾繩纏起來或乾脆取消,不給孩子玩繩子提供可能。有的孩子喜歡用線、繩子捆綁一些東西,這時你要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只能捆物不能纏自己。也可用膠布代替繩子。 9、窒息: 孩子把珠子、扣子、乾燥劑、花生米、棗核等放入嘴中“品嘗”,結果誤入氣管。有個別孩子吃東西時說話、笑、哭、跑等,均易造成氣管異物,引起窒息。   對策: 三歲以下的寶寶,最好不玩這些細小的東西,如果發生意外,應立即將孩子倒立、拍背,能將氣管中的異物吐出。稍稍拖延,都有生命危險。小嬰兒要防被枕頭、被子等悶住。家長睡眠時要防壓了孩子。不要讓孩子把整個腦袋伸進塑膠袋內,或把被子、床單等蒙在頭上,一旦引起窒息,就比較麻煩。告訴孩子,家中櫃子、箱子不是藏身之地,否則躲進去出不來,也會造成窒息,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哥:多愁善感

2008年01月23日
公開
2

今天晚上看新聞時剛好看到這一篇: 流浪五天四夜 離家尿袋男童尋獲 父母下跪感謝 台北市一名小三男童因為在學校摔傷膀胱、尿道,兩個多星期來都掛著尿袋,由於他謊稱是被同學推倒受傷,遭到父母責罵,五天前離家出走,父母親焦急透過媒體尋人,終於在22日晚間尋獲,男童父母喜極而泣,甚至還下跪感謝各界的幫忙。 好不容易找到寶貝兒子,男童父母親無限感激,甚至下跪向各界道謝,五天四夜的煎熬與疲憊,在看到寶貝兒子那一刻,全都一掃而空。 母親抱著男童直說,「媽媽好喜歡你」,兒子也媽媽說,「對不起,我愛你。」 聽到兒子的道歉,讓朱媽媽忍不住紅了眼眶,既心疼又自責,忍不住抱著兒子親了又親,失而復得的心情,做母親的感受很深。記者問他「為什麼要離家?」男童說,「爸爸罵我!」 朱小弟一月前在學校教室桌椅上下調皮跳躍,不慎兩腳跳跨到椅背上,下體受重挫,導致尿道及膀胱裂傷住院開刀,因怕被罵,謊稱被同學推倒受傷,他的爸爸責備他,沒想到朱小弟不滿進而離家出走,五天來都只吃麵包果腹,是否會影響傷口,是爸媽現在最擔心的問題。 醫生的保證,讓朱爸爸、朱媽媽總算鬆了一口氣,緊緊抱著兒子,絕對不要再讓相同的狀況再發生。 ============================== 跟婆婆在討論時,小暴龍好奇的問著我們:媽咪,那個小朋友怎麼了? 我說:他爸爸罵他,結果他就離家出走了。 婆婆說:如果爸爸媽媽罵你,你敢不敢離家出走? 小暴龍說:我不敢。 原以為話題就這樣結束了,我們已經接著在看下一則新聞了,這時小暴龍說話了。他說:我一定不會離家出走的,因為...我會很想妹妹.... 我覺得好笑的看向他,只見他用手偷偷抹去眼淚,眼眶都紅了耶∼這小子未免也太認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