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TimღJessieの媽咪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日期

#Tag

家:逛台中costco

2007年11月25日
公開
32

跟大弟約好去逛台中costco,果然如傳聞中的人山人海,連辦卡處都要排一長串的隊伍才能拿到那張貴貴的會員卡@@! 買了此行最主要的Move Free關節保健藥品給娘家媽媽吃,另外又買了蔓越莓果乾、北海道牛奶冰淇淋、兩袋貝果,找不到想買來抹貝果的楓糖乳酪核桃抹醬,本來想買草莓果醬,但是兩大罐怕吃不完會放到壞掉,烤雞是太多人排隊老公決定放棄∼ 最有名的松露巧克力找好久都沒看到,好像是搶購一空了,也沒看到aprica機能鞋(可能也被搶購一空),沒有全部逛透就已經擠人擠到累,況且我又背著小豬妹,逛到最後頭暈暈•結果回來時才想到我都沒有去找要給小豬妹用的舒膚特乳液(異位性皮膚專用的),真是殘念~"~ 最後來說說我們的戰利品,蔓越莓果乾大家都說大顆又好吃,北海道牛奶冰淇淋很濃郁但是比較小支了一點,因為牛奶夠純容易融化,所以就沒有帶回嘉義,貝果回到家才試吃,很紮實有彈性,我跟老公都覺得挺好吃! 這次不敢買太多東西,而且那裡的東西都是家庭號的,要斟酌購買不然會造成浪費,又加上整間賣場都是人和推車,沒有辦法好好的逛,本想買童書也沒時間好好挑,但是既然已經辦了會員卡,下次有機會再到高雄店去逛逛看,不然我想台中店可能有一陣子都是人滿為患的狀態吧!

分享:認識兒童熱性痙攣

2007年11月23日
公開
25

一.什麼是兒童發燒抽蓄(熱性痙攣)? 發燒性抽蓄非癲癇.它是兒童抽蓄最常見的原因.在台灣6歲以下的兒童.發生機率為3~4%.通常在6個月到6歲之間發生以一到二歲最常見.兒大部份在5~6歲後就很少再出現發燒性抽蓄了.但需注意抽蓄時有發燒的情形.並不一定是發燒性抽蓄.也有可是腦炎.腦膜炎或腦病變等等... 故很重要地必須就醫由醫生來確定原因. 二.兒童發燒性抽蓄有那些特徵? 1.發燒至少在38度以上常見在39度或40度.一般在開始發燒後24小時內出現抽蓄現象.有時卻在抽蓄後才發現發燒.抽蓄常在高燒急遽上升時出現.但也可在退燒時出現. 2.抽蓄時通常有以下的表現:突然失去知覺.沒反應.目光呆滯或眼睛上吊.嘴唇發黑.牙關閉緊.手角會抽動.僵直.或是突然全身鬆軟無力. 3.痙攣的時間可從數十秒到數十分鐘.大多少於10分鐘.雖然發作的時間不長.但對從未經歷過抽蓄發作的父母而言時間好像停止了.一般通常他們會認為曉孩子正被嗆住.舌頭更住喉嚨或者好像快死了一樣.大多的小孩抽蓄後1~4小時內就會清醒過來.除了可能還會有發燒外.不會留下任何神經症狀.如支體無力等. 三.為什麼會抽蓄? 大腦中有上億的細包靠放電來彼此傳遞訊息.以進運動.感覺.記憶.認知等功能抽蓄就是這些腦細胞突然不正常的放電所引起的.就好像是腦部突然經歷一次短暫的閃電侵襲.而導致小孩突然失去知覺.常伴有四支僵硬或抽蓄的現象.在此要強調抽蓄絕不是因為驚嚇或沖犯鬼神所引起的. 四.為什麼小朋友會有發燒抽蓄的情形發生 發燒會導致神經細胞的興奮提高.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腦部發育尚未成熟穩定.對抗抽蓄的抑制機轉尚未發達.故在體溫急遽升高時易發生抽蓄.3歲以後腦部的成熟穩定度越高越不會因發燒而抽蓄.故發燒性抽蓄少見於足5~6歲以後的孩子.另外20~30%的病童家族中有發燒性抽蓄的病史.此家族也會影響小孩子之腦細胞的興奮性兒促成發燒性抽蓄之發作.所以幼兒腦部尚未發育成熟發燒的高低及速度以及遺傳因素是造成發燒性抽蓄的三個主要原因. 五.小朋友該接受那些檢查 抽蓄時有發燒不一定就是發燒性抽蓄最重要是要確定此發燒是否由腦膜炎造成.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其年齡來決定是否要做脊椎液檢查.確定是否為腦膜炎或神經系統感染以把握治療時機.醫生會將小針由小朋友的下背部穿入.取出少量的脊椎液做檢查.脊椎液是可以再自行製造的這種檢查兵起來似乎很可怕但其實就像一般打針相似.對小朋友不會造成任何傷害或後遺症. (我還是覺得很可怕) 至於是否要進一步做腦波或腦部掃瞄檢查?發燒性抽蓄一般而言不需要做腦波檢查.因為正常與不正常檢查結果均不能準確的預測日後發燒性抽蓄的復發率或續發為癲癇的可能.除了懷疑腦部有病變的情況.如抽蓄前小孩子已經有腦神經發育遲緩遲緩初發作抽蓄年齡小於一歲.局部抽蓄或抽蓄後四支無力的現象等可進一步做腦波或腦部掃瞄.否則以上2種件對發燒性抽蓄的幫忙不大. 六.萬一在家發生抽蓄時怎麼辦? 請保持鎮定.千萬不要荒張 小朋友並不會感到痛苦或因此死亡.大多抽蓄發作會在數分鐘內自行停止. 1.請讓小朋友側躺.可用枕頭放在小孩頭下避免碰撞.且清除周遭尖銳及可能圍及小孩的物品. 2.解開過緊的衣領或任何圍住脖子影響呼吸的衣服 3.若小孩口中有異物容易取出則可在側倘後清除否則千萬不要用任何東西(湯匙或自己的手)塞入病人的口中.以避免進一步傷害病人並影響呼吸道倡通. 4.不要為了抑制痙攣而緊壓或束縛病人的身體. 5.不用做人工呼吸除非病人在抽蓄停止後沒有呼吸才需要 6.在抽蓄時或抽蓄後不要給小孩喝東西以免嗆到呼吸道.也不要馬上要小孩起來走動因為他還處在抽蓄後的恍惚期 7.若有高燒可使用肛門塞劑退燒 8.若抽蓄超過10分鐘有連續抽蓄.神智無法恢復時則送往醫院就醫. 9.請仔細關察您小孩抽蓄時眼睛.臉.四支的變化.醫生可能會問你其眼睛轉動的方向.是雙側的手腳抽動或僅是單側抽動.也請注意抽蓄的時間長短.因為這些資料對醫生的診斷處理是有幫助的 七.他會不會再發生抽蓄? 約30%的小孩在一次發燒性抽蓄後會再次復發.若第一次發做的年齡在一歲以下其復發機率為50%.但若其家族中有抽蓄病史及抽蓄超過15分鐘或單側抽蓄者有80%復發率.若無上述易復發的因素則發生第三次的機會高達40%.但它滿3~4歲後再發作發燒性抽蓄的機會就很少了 八.復發性發燒抽蓄對腦部發育是否會有影響? 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復發性發燒抽蓄會影響或傷害腦部.也不會照造成智障.腦性麻痺或學者障礙. 九.患發燒性抽蓄的小孩是否可接受預防注射? 可以!雖然預防注射後可能會出現發燒的現象少數因而導致抽蓄.但比起未接受預防注射而得感染如麻疹.小兒麻痺.百日咳.日本腦炎等其危險性少了很多.加上這些感染很有可能會造成神經系統的病變.否則雖患過發燒性抽蓄可接受一般預防性注射.只要接種前告知醫護人員即可. 十.發燒性抽蓄是否可預防? 平常擔心小孩子發燒.而緊張的密切注意其體溫是不必要的而且也無法預防再次發燒性抽蓄得產生.故當小孩發燒時給予退燒藥即可.以避免因包燒造成不舒服的感覺.某憋藥物是可以降低發燒性抽蓄的再發次數.但發燒性抽蓄是否要治療則需考量復發率的高低.復發的後遺症以及藥物的副作用.目前有兩種藥物可有效的預備或減少發燒性抽蓄的復發:phenobarbital須每天服用且定期抽血以確定其血農度以達防止抽蓄的量但pheno-barbital在發燒時服用並沒有發揮其效果且它對一部分的小孩子會產生過動.學習障礙或其他行為異常的現象.另一種藥物是口服或肛劑之valium.在發燒時給予可有效降低發燒性抽蓄的復發率.但它會造成嗜睡或燥動不安之現象. 十一. 熱性痙攣是否會有合併症 ? 當小朋友經驗過發燒合併抽搐後,父母親最為擔心的問題就是小孩腦部會不會受傷 ?另外就是會不會變成癲癇 ?基本上,簡單型的熱性痙攣,病人抽搐的時間在幾分鐘內就會自動停止 ,並不會影響腦部正常的功能 ,除非少部份的重積性抽搐,時間過長,才有可能對腦部造成傷害。 另外,熱性痙攣本身並不會造成癲癇,而是癲癇患者有一部分在早期會以發燒合併抽搐來表現。所以 ,當病人診斷為熱性痙攣時 ,應注意其抽搐時間是否超過十五分鐘 ,是否在廿四小時內超過二次發作,或是局部發作等因素,若是這些狀況越多 ,則病人以後是癲癇患者的機率也會增加。 總而言之發燒+痙攣=/=發燒性痙攣=/=癲癇 *********************************************** PS:小暴龍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一歲多,嚇死媽咪跟小姑姑。第二次在幼稚園,嚇到老師和園長。希望不要再有第三次!

分享:布尿布與紙尿布的花費比較

2007年11月22日
公開
24

感謝糖果媽的分享 ******************************************** 寶寶出生第一個月用量很兇,NB平均一片5元,一天至少10次以上跑不掉,算一天平均12次,一個月就要5*12*30=1800 二至五個月通常會從NB跳到M,平均一片6元,一天換8-10次,算一天平均8次,四個月要6*8*4*30=5760 六個月後通常用M或是L,L一片約要7-8元,跟M合計平均一片7元好了,一天換6-8次,平均算6次,尿布穿到一歲,有7個月,共7*6*7*30=8820 一歲到一歲半,一天大約換4-6次,快一點的孩子可能不需要到一歲半就可以不包尿布,我家哥哥就是一歲半脫離尿布的,而且有時候可能穿學習褲或是直接尿下去,所以算一天換4次,六個月下來要7*4*6*30=5040 從出生到一歲半的紙尿布要用1800+5760+8820+5040=21420,去尾數共要花2萬元,這是保守估計,紙尿布用完就丟,1天就一小袋垃圾,長期下來,大概可以堆滿一間廁所吧!如果生老二,那就得花4萬 如果寶寶脫離尿布的時間要到2歲半,算早晚,一天用2片,XL號一片算8元,一年下來要8*2*30*12=5760,那2年半的時間花在紙尿布的費用是至少25000元 如果加上濕紙巾的用量,一包用半個月好了,平均算一包50元,出生到一歲半也要50*2*18=1800,不過我想應該不止吧!依照我過去使用的習慣,寶寶大一次便就要用2-3張咧! 如果用布尿布,算最貴的MT24件組也才15900元,如果準備到36件是23880元,36件是2-3天洗一次,夠用還有餘的情況,比用紙尿布多了3880元,但是可以用到下一胎,就算不生下一胎,還可以二手賣出,賣個3折,可以拿回7164,算整數7000,所以36件組真正的花費是23880-7000=16880,如果生二個就再除以二,等於一個小孩只花8440元的布尿布錢,算一算是用紙尿布的五分之一而已 使用布尿布垃圾減量,地球環保,寶寶健康,真是一舉數得! ******************************************** 讀後感想:看樣子好像生越多越划算耶!但是要叫我再生第三個,免談∼只能捶胸頓足的說生第一胎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這些資訊呢?唉∼害我多花了錢又製造那麼多垃圾~"~

分享:4∼6個月寶寶的飲食

2007年11月15日
公開
54

食物型態:由流質漸漸轉為半流質 每日副食品餐數:1∼2回 奶水餵養次數:4∼5回 新嘗試:米糊、麥糊、及各種果汁、菜汁 4∼6個月寶寶的飲食注意事項 這個時期的寶寶,除了吃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之外,還應該開始吃一些由蔬菜、水果等固體食物製成的湯汁,及米糊或麥糊,來滿足成長中所需的營養了。至於在添加技巧上,營養師毛櫻曼表示,有一些基本原則是媽媽們必須注意並切確遵守的: 1. 一次只能嘗試一種新的食物,且應由少量(1茶匙)開始試吃,濃度也應由稀漸濃。 2. 每嘗試一種新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的糞便及皮膚狀況。若三、五天後無腹瀉、嘔吐、出疹或皮膚潮紅等不良反應時,才可換另一種新的食物;而假如有不良反應產生,則應停食用該種食物,並即刻帶寶寶就醫,以確定病情。 3. 最好讓寶寶養成先吃副食品再喝奶水的習慣。 4. 製作副食品時,以天然食物為主,不要使用調味料。 5. 副食製作過程中應確保衛生,食物、用具、雙手都應洗淨。 6.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階段的初期,蘋果汁、西瓜汁、葡萄汁等果汁就較枸櫞酸類的果汁(如橘子)適宜先給予寶寶,寶寶的接受度可能較好。 此外,林姃慧醫師也提醒媽媽們,餵食副食品時,應儘量將其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讓寶寶可以儘快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過程中媽媽最好詳實的記錄寶寶每天所吃的種類及量,以作為了解寶寶健康狀態的依據。 4-6個月寶寶的副食品製作重點 在這個時期中,寶寶可以開始嘗試固體食物的種類有蔬菜類、水果類及五榖根莖類,但其製作上和一般給成人所食用的有很大的差距,製作重點如下: A.蔬菜類-菜湯(汁): 將新鮮的蔬菜洗淨切碎,投入鍋內加水煮沸;煮開約三分鐘後,再取出菜湯(汁)冷卻即可。 B.水果類-果汁: (1) 柳丁、橘子類:將其初片後擠汁。 (2) 番茄、葡萄類:先將其置於碗內以熱水浸泡兩分鐘再取出、去皮,再用乾淨的紗布包起後,用湯匙擠壓出汁。 (3) 西瓜、香瓜類:將瓜肉挖出、置於碗內後,再用湯匙擠壓出汁。 注意哦!製作好的果汁必須先稀釋再給寶寶食用,例如兩茶匙的柳橙汁,可加兩湯匙的開水稀釋。 C.五穀根莖類-米糊、麥糊:取適量的米粉或麥粉於碗內,加適量水調勻。

分享:6個月成長指標

2007年11月13日
公開
9

7個月大嬰兒—各項開發智能遊戲 滿6個月的寶寶多數會坐穩而且學會連續翻身;手更加靈巧了,能頻繁地用手抓東西往嘴裡放,所以不能在寶寶周圍放置尖銳或過小的物品,以免造成危險;跟上個月相比多認識了1-2種新的物品名稱,也會模仿大人做一些動作或手勢,如「再見」、「謝謝」等等。 寶寶的頭腦像個寶庫,你越開發寶藏越多;你給寶寶越多練習與學習,產生的動作效應就越多,腦部的發育就越發達,智力就越高。即使腦部損傷的寶寶,據專家表示只有增加活動頻率及持續時間,就會有明顯進步與變化,所以家長要經常陪著寶寶學習,耐心而親切地陪他們度過人生最寶貴的學習階段。 一、連續翻滾 滾動能鍛鍊前庭和小腦的平衡,如果寶寶還不會翻滾常常是因為大人沒給他練習機會,只是讓寶寶學坐忘了讓他練習翻身。學會連續翻滾是寶寶學會爬之前唯一能移動位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 方法:在有足夠面積的場地,將障礙物移開,在地板上鋪上毯子或涼席。家長拿玩具誘導,先將玩具放置一側使寶寶側翻;接著讓他從側翻變成俯臥;再從俯臥變成仰臥;最後學會連續打滾。為拿到遠方的玩具,寶寶會連續翻滾向遠方移動。大人可利用皮球、小跑車等引誘他滾到遠方拿玩具。如果有必要大人可協助寶寶,用手輕推他的肩部和臀部讓他順利翻身,有了成功的經驗寶寶就更願意學習了。 二、撿豆豆 讓寶寶用手撿蠶豆般的小東西,藉以訓練拇指與食指的對捏拾取細小的物品,這一精細動作有利於促進大腦功能發展與手、眼的協調。 方法:準備一些乾淨的的蠶豆讓寶寶去撿,大人要在「」一旁看護,避免寶寶將蠶豆吞入口中。如果沒有蠶豆,可用鈕扣、棋子等代替。 三、學手勢 每個家庭使用的手勢都不同,有的家庭先學會「再見」、「握手」;有的家庭先教「親親」、「碰碰頭」等。只要寶寶學會用動作表示語言,哪種先學會都可以。這是寶寶與人交往的開始,家長應鼓勵寶寶做表示語言的動作,家人也要經常對他微笑或做再見等手勢,將來他會比較容易與他人相處。 方法:利用適當時機教手勢,例如當親人要離開時,大人抱著寶寶說「再見」,並抓住他的手做揮手動作,讓他知道這就表示「再見」;寶寶從別人手裡接過玩具或食品時,家長拱起他的雙手上下搖動說「謝謝」,你可示範幾次給他看,要讓他看見你的手勢和嘴型。 四、測觀察力 寶寶在遊戲中發現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拿走了,會啼哭、亂動或尖叫,就表示他對周圍的事物有反應,已具備觀察能力了。如果寶寶毫無反應,表示他的觀察能力還未發育,較小的幼兒會認為,「看不見,就是沒有了」他也不想去找了;或者他周圍玩具太多了,可悄悄地將玩具拿走,只剩他手中的一件,再當面將他手中的玩具拿走藏起來,試試看他有無反應。如果寶寶開始有觀察能力時,可做另一項遊戲。 方法: 1.將寶寶手中的玩具取走放入口袋中露出一截,他會伸手去將玩具取回。由於寶寶能覺察到自己的東西不見了想要去尋找,大人可進一步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 2.坐在地板上,手裡拿個玩具讓寶寶看,然後把玩具藏在身後或塞到被子下面露出一小部份,說:「玩具呢?」引誘他去尋找。如果他不想去找,再把玩具拿給他把玩一下,或拿他的小手摸一下鼓起的被子,讓他自己將玩具拿出。經過幾次重覆練習,寶寶就知道東西不見了,可以再找回,會試著用手去探索,或掀開被子或摸鼓起來的地方,於是他的觀察力就在他的好奇心中逐漸展開。 五、敲一敲 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喜歡拿起物品就敲,把東西敲響了他就樂了。此時寶寶不但能握穩東西,還能弄出聲音,這是更進一步的表現。 方法:家長給寶寶準備一些小塑膠碗、厚玻璃瓶、木板、積木、響鈴…等之類的東西,讓孩子拿著小木棒敲敲打打;或拿起2個積木對敲,感受敲擊不同質地的物品所發出不同的聲響,並訓練寶寶手的靈巧性。

媽:姐妹聚餐

2007年11月11日
公開
2

台中日祥生機園地 台中市西屯區安和路協和北巷3-7號(維多利亞幼稚園對面) 網址:http://www.ryh-siang.idv.tw/ 介紹: 日祥生機園地的主人特別喜歡自然的東西,於園區內推廣生機飲食、鄉土有機風味餐,提倡自然食材健康調理,這裡的飲食餐點,都是以自然有機的蔬果烹調,就是希望能提供大家一個既休閒又能養身心的地方。 園區內佔地有1800多坪,除了有美麗的餐廳,另有綠蔭的露天坐位、表演場地、室內活動及會議廳,有機蔬菜區、烤肉區;此外還有定時與不定時的田園體驗活動等,幾乎可以讓人消磨一整天。親切的店長特別強調這裡的餐飲多半是廚師楊媽媽用良心及愛心烹調的,並堅持採用健康的橄欖油及天然的海鹽調味,無非是希望每位客人吃到肚子裡都是最健康無負擔的美味。 用餐採半自助方式,餐台上擺滿了各式色香味美的有機蔬菜料理,還可以自行選擇燙青菜,讓在這裡用餐的朋友感覺就像是在自己家裡一樣的自在。餐台分為飲料區、熱湯區、沙拉蔬果區、現燙青菜區,還有戶外平台上的烤肉區(團體20人以上)。店內提供清淡風味不錯的有機餐,所有的食物大都用燙、煮、滷,或以小火低溫慢炒,儘量讓食物呈現原味。 這裡的食材以有機蔬果為主,依季節更換,葷食主菜有羊排、魚排、豬排,素食、葷食都有清楚標示,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