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K.K.M.O.M

英雄所見略同

2008年06月22日
上回在日記裡,po上寬寬數學筆記本的表格內容,

英雄所見略同_img_1

後來廟婆建議寬寬:
……………………………………………………………………………………………………………..
By 廟婆
看了寬寬的表,
其實可以請寬寬算一下每一個柱體與錐體的
「面數+頂點數-邊數」(這邊指的是總面數、總邊數與總頂點數),會得到一個十分有趣的結果
……………………………………………………………………………..
哇,底面每多一個角,就會多兩個邊,一個面,一個頂點.
他說,每多兩個邊,就會跟原來的面,形成一個面.
所以會再多一個面,一個頂點.
所以總數成差數是4的級數遞增.
這樣對嗎?
(他拿著我家的教具,邊解釋給我聽呢.......)
迷糊的我竟然看錯題目了
…………………………………………………..
By 廟婆

角柱與角錐的邊數、面數與頂點數,
的確都能夠以底面的邊數的函數來表示
不過我不是要他求頂點+面數+邊數
而是要他計算「頂點數+面數-邊數」的結果
這個叫做尤拉公式
…………………………………………………………….
我擱著,一直沒讓寬寬算一下正確的題目。
無巧不成書,
今天去上教授的課,剛好也提到寬寬整理的表格。

教授馬上問他:
有沒有看出來角柱和角錐的關係?

寬寬有點不太了解教授的意思,
於是教授邊問他:
七角柱有幾個頂點?幾個邊?幾個面?
他要求寬寬不要直接說出結果,
而是用算式表達。
如下圖:

英雄所見略同_img_2

後來他讓寬寬試試七角錐與八角錐,
如上圖。
呵呵,馬上發現不管是角錐或角柱,
總邊數=總頂點數+總面數-2

我馬上大叫:『尤拉公式』

我是個很認真的學生,
上次廟婆告訴我尤拉公式。
我馬上上網查,
但看不太懂,後來經過教授的演示後,
才知道原來尤拉公式就是利用系統的觀察後,所發現的面、點與邊間的關係。


後來教授又撿視了寬寬幾題競試題考古題的解題策略,
教授說,寬寬可以利用有系統的策略,以分類的方式解題。
而不是雜亂無章地使用try and error的方法,
我想,這是因為已經高年級了,表示他的認知發展地很順利,
他說,寬寬其實可以試著做做科展了,
只是數學的科展題目比較難找。


期間,我也描述了廣廣最近的進度,
如我預期的。
上回35+38的問題,
廣廣的解題策略還是停留在『一單位』的階段,
不過多單位的概念安排在小學二年級,
我也不急,慢慢來。


寬寬接著做教授的題目,
教授利用這些題目檢查寬寬的變數概念,
他說寬已經有函數的概念了。


我提到向書商要了整套的國中數學課本讓他自學,
教授說下次上課,
他要幫寬寬把整數的部分再帶一次,
因為國中課本寫的不太清楚,
有很多觀念都直接跳過了,
寬好像也曾經這樣提過。


快結束上課時,
教授和寬寬玩河內塔,
藉此帶進找規律的課程。
但等到下次上課才繼續,
今天只是warm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