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K.K.M.O.M

回應"數學要不要超前"

2016年07月21日
嗯,本來還在想,是否要做回應,後來想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給某些徬徨的家長參考。


我有兩個孩子,兩個孩子的天資,簡直是天壤之別。
大兒子是個「普通資優生」,從學齡前到小學這個階段,對數學充滿熱忱與興趣。


大約小二時,偶然間,發現他有了分數乘法的概念。
當時很害怕,不知道怎麼帶他,更不敢把他丟給補習班,就這樣慢慢呵護他的學習力。
他熱愛數學的程度,可以為了解題解到半夜一點還不睡覺。
可以在媽媽與朋友聚餐的兩個小時,默默把一整本奧林匹克的數學題本算完。


但又怎樣呢?到了國中後,他慢慢對數學失去興趣了。
興趣轉換到物理、化學和生物,
為了搞懂一個物理觀念,他上網找到美國中學的網站看英文的解釋,
為了看英超足球賽,上網看英文的球賽報導,收看英文的球賽轉播。
為了聽懂球賽,拼命適應主播的印度腔英語,
為了聽懂訪問球員的內容,他得適應西班牙腔英語…..
因為興趣,練就了他適應各種腔調英語的能力。


但我這個媽,想幫助他超前英語,被他有一搭沒一搭的態度給軟性拒絕了。


因為興趣,自己廣泛大量閱讀許多科普書籍,
雖然早早設定了目標,但還是被充滿誘惑的多元興趣給拉走。
去年,應屆第一年學測,考了71級分,馬上決定參加指考。
國中高中六年,完全沒補習,也沒超前。
第一個月,拼命地啃完選修物理的課本,可以感覺第一個月他很焦慮,
啃完課本後,他終於安下心來,拼命寫題本。
數學和英語是他較沒興趣的科目,就變成有一搭沒一搭的複習著。


指考分數出爐,因為物理考了許多量子物理,是他的強項。
物理拿了98分,生物和化學都考了85分上下。
栽在英、數,都只考了75分左右,差五分可以上醫學系。


填志願時,我試探過他,物理這麼強,不然讀物理系好了。
他馬上回絕我,物理不是他的最愛,醫學系才是。
他打算重考半年,就要達到他的目標。
重考這半年,是他生平第一次補習,也是他第一次乖乖坐在書桌前讀書,呵呵。


很認命的把高一高二的科目重新複習一次,終於如願,於今年申請上成大醫學系。


我曾經與外子閒聊過,
如果我們野心夠大夠強,似乎應該早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或請家教超前,
他應屆就能上醫學系了。


但又怎樣,我們的孩子因為重考,反而更謙虛更成熟。
而且在沒有成人介入的情況下,摸索自己的目標,培養自學的能力。
如今,他達到了他的短期目標,準備朝下一個目標繼續前進。


小兒子資質不如哥哥,就算聽話想超前,也沒那個能力。
但我們還是堅持著一個理念,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與反芻的習慣。
他想補習,就讓他去補習,讓他找自己聽得懂的補習班。
但還是在一旁陪伴,慢慢引導他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習力。


我想,不管有無超前,有無借助補習班,或有無借助家教都不是重點。
孩子有無養成自學與反芻的習慣與能力?
有無邏輯推理的能力?有無歸納統整的能力?
有沒有自己的主見與目標,才是父母該去關注的重點!


至於學校排名,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
大兒子高中時的國文,總是在班上排名倒數一、二名。
應屆學測國文15級分,重考那年14級分。
學測考的是語文邏輯推理的能力,學校小範圍的考試很難測出啊。
------------------

smallfishyy的女兒的學習態度一定很好,

但要把國中三年各學科的科目融會貫通學好,
對多數孩子來說,並不件容易的事。
請看這則討論: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topic.php?style=education&bid=28&sID=4617300

再者,寫考古題和現場實際應戰,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即使考了五科A++,也不一定能保證高中的學習能步步青雲喔。

會考的五科A++與基測時代的PR99相當,
我大兒子的國中同學,有兩位當年基測都考408。
大學學測應屆都考72,今年重考,一位還是72;另一位落到71。
明天指考放榜,不知道71那位同學指考的結果如何?

雞婆的我,分享一下大兒子準備大考的方法。
他每一個科目,都會詳讀課本勤作筆記。
我們應他要求,買給他專屬的筆電,把整理的資料都放在電腦。
有需要再列印出來複習,
我在陪考時,看他拿了一堆他整理的筆記,考前再翻閱一次。

重考時,他直說:「厚,原來補習班早就幫考生整理好詳細的資料了。
我整理了國文筆記,整理了整整半年啊!」

但我認為,在整理的同時,必須理解、歸納,
以後寫題目時,才能將這些歸納的知識演繹出來。
這還是與直接研讀補習班整理好的資料,有程度上的差別。

另外,我不太懂,為何版上的不少爸媽想讓孩子進科學班、參加競試?
是有哪些考量?還是孩子真的很喜歡基礎科學?

以過來人的經驗,如果我在大兒子閒閒沒事做的時候,
應該積極一點,讓他多參加一些與口才訓練有關的活動,訓練他的口條,呵呵。
----------------------------------------
家有怪咖媽媽(?),能了解您的感受。
我覺得妳這句話說得真好:「孩子一旦習慣加深加廣的學習方式,就像點燃的火車,會自己不斷超前學習,專注投入到某些特定領域中,然而現在的升學制度是要各科平均發展比較有利,如果不是尊重我兒子自己的興趣,我有時候也會有一股衝動,想勒令他不要再讀生物、物理,這些時間拿去讀國英,學測可以多比較多分吧!」

只有親身帶過這樣的孩子,才能理解箇中滋味,也才能體會,生養到這類型孩子的父母之辛苦與擔憂。

想要支持孩子的理想與天分,又會擔心未來發展。畢竟,在台灣的升學制度,對這類型的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我的孩子貴人運很強,曾在小學時,接受數學教育系的教授親自指導數學。也曾經思考過,要不要走競賽的路。考量到要打競賽,需要花很多的心思與時間在訓練,孩子又非超級資優的資質,於是放棄走這條路,讓他自由發展。
後來,他早早覺得,自己對醫學很有興趣,從國中時,就開始準備這方面的探索與規劃。
他高中時,曾經懷疑自己也是AS,研讀了不少國內外的資料。

之後,他告訴我,以後想研究腦科學,想透過腦科學,深入了解AS,並進而幫助這些孩子。

「.家中有跳跳虎(過動)或外星寶寶(亞斯)的媽媽,很容易因為小孩狀況太多疲於收拾殘局,而放棄孩子的學業,其實他們只是需要比較獨特的教學引導方式,我自己研究了很多小技巧,有機會可以分享給辛苦的媽媽們」
-->妳把孩子帶這麼棒,應該多寫寫妳的心得,讓其他新手媽媽們參考啊,期待妳的進一步分享!
-------------------------------------------------------------

童爸,

「教」,沒甚麼不好啊!更何況是有能力教自己的孩子,況且,你的孩子都乖,肯讓你教呢。

大家都是認真的父母,誰沒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呢?

只要不是想走學術界的路,高分通過升學考試,都只是個手段。
如果想走學術界,培養鑑別知識的品味,與建立知識架構的能力,就很重要了。

節錄顏聖紘教授說的一段話:
「我們的國高中教育,不管是課綱還是課本,其實都不重視各個學術領域從發想、理論成型、技術發展、議題分眾,到連接現今人類生活、產業與地球環境的發展歷史。」(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838547)


自己無法克服台灣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落差,不幸走上偏學術傾向的科系,會是條荊棘滿佈的道路,畢業後,又容易與業界脫節,感覺人生無望,無所適從。


老實說,我對大兒子有比較高的期待。因此,才會放手讓他摸索,堅持不補習。為的就是希望,他能培養出對知識的品味,即使因此而慢一年上大學,也值得。


回到現實面,今年大學指考公布成績了,我好奇上網搜尋各高中的戰果,看了許多第三類組各校榜首的報導,並觀察孩子重考班好友考出超高分者,個性中都有些相同點:沉穩、專注,最重要的是耐力與意志力,也就是讀書的「霸氣」。

不管父母付出多少,孩子多配合,在重要考試這年,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永不屈服」的心理素質,才是決勝關鍵,而這心理素質如何得之,就耐人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