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傑ㄉ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兒泌尿道感染的預防及治療

2008年08月22日
公開
73

一、前言   泌尿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的細菌性感染症,於統計中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由於抗生素的發展,就治療而言,基本上並不困難。 二、症狀   幼兒泌尿道感染之臨床表現相當多樣化且不易和其它疾病區分,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高燒、活力下降、食慾不好、腹脹等,甚至會以腹瀉、嘔吐、敗血症為其臨床表現。因此於臨床上,若不仔細探查患童的臨床表現,身體和尿液,則常常會延誤治療,且易引發嚴重之併發症。 三、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幼兒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細菌為大腸桿菌,細菌來源一般來自病人的糞便,或來自其他血行性感染所造成。女性因尿道較短,發生感染機率較高。幼兒之泌尿道系統常存在著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如腎盂輸尿管狹窄,引起之水腎,膀胱輸尿管迴流,腎發育不全或單一腎等。若未經正確診斷和適當的處理,則患童不僅易發生反覆性感染,更會造成腎臟的損傷。而且在文獻報告中得知,因腎臟感染所導致之慢性腎盂腎炎及腎衰竭,約佔兒童尿毒患者之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我們當可了解適當治療兒童泌尿道感染與詳細檢查泌尿道系統之重要性。 四、檢查及治療   有鑑於小兒泌尿道感染對往後腎臟發育之重要性,目前醫界對此皆有一共同的作法: (一)注意其臨床症狀,並做尿液檢查與尿液培養。 (二)以超音波檢查篩檢是否有泌尿系統構造異常。 (三)年齡小於十歲或感染腎盂腎炎時,則需膀胱輸尿管迴流攝影及核子醫學掃描之檢查,以排除先天腎臟異常及評估腎臟損傷的程度。 (四)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的療程。   若存在著膀胱輸尿管迴流時,於輕度狀況下僅需低劑量之抗生素以預防再次之感染,若迴流嚴重時,則需考慮手術矯正,以免腎臟長期受傷害。 五、如何預防感染 1.勤換尿布以清水或肥皂清洗臀部。 2.女孩子在擦拭會陰部時,必須由前而後。 3.教導小孩於上廁所前後要洗手。 4.避免洗泡沫浴,尤其是女生。 5.教導小女孩學習淋浴。 6.教導您的小孩每隔3-4小時排空膀胱一次,避免憋尿。 7.內褲的選擇以棉質布料為宜。 8.教導小孩多喝開水,特別是柑橘類的水果或果汁。 9.教導小男孩沐浴時必須將包皮往上拉清洗龜頭處。           ∼本文摘自台南成大醫院 小兒科衛教園地∼

讓頑皮寶寶安靜下來

2008年06月25日
公開
59

2歲的「調皮大王」強強,最近喜歡盯著地上的小螞蟻看,一看就會看上好一會兒工夫,還不時用手摸一摸,強強的媽咪看到了,總會拉著他離開並對他說:「強強,髒死了!別看了!」強強則是老大不情願地大哭大鬧起來。這個例子,從表面上來看,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強強的媽咪卻不知道自己其實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已阻礙了孩子專注能力的發展。 ※《頑皮寶寶坐不住》   我們常聽到一些媽咪抱怨:「我家寶寶真是頑皮的不得了,總是停不下來、坐不住。」事實上,1歲半到4歲,是寶寶對細微事物開始感興趣的敏感期,寶寶常會對一些平常大人會忽略的細小事物發生興趣,例如:大人衣服上的細小圖案,地上散落的一些米粒、珠子等等。專家認爲,這個時期是寶寶觀察力和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爸媽若抓住這個時機,就能讓有著「猴子屁股」的調皮小孩安靜下來。 ◇「小事」不只是「小事」   從心理學上來說,人的注意力可分爲無意識注意及有意識注意兩種。「無意識注意」指的是不經意且不帶任何目的地隨意注意;「有意識注意」則是指人的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注意某一些事物。至於低齡寶寶的注意,大多是無意識注意而非有意識注意。   當寶寶開始對一些小事物産生好奇或興趣時,這就說明他的大腦思維正逐漸學會集中在某一個點上,逐漸從無意識注意轉為有意識注意。對寶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也是寶寶智慧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因爲大量的智力活動,需要寶寶的有意識注意,尤其是許多靜態活動,都需要寶寶靜下心且集中注意力在某一個物體上,而這項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慢慢訓練和培養才能形成的。像強強這樣專注地看著小螞蟻的一舉一動,雖然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但對訓練寶寶的注意力來說,可不是件「小事」哦! ☆讓「小事」變成「大事」   當媽咪發現寶寶對某一件小事物發生興趣時,一定要抓住此一時機,努力延伸寶寶的觀察內容及延長寶寶有意識注意的時間。例如:寶寶在地上觀察一顆散落的小珠子時,爸媽就可以提醒他:「這是什麽呀?它是什麽顔色?什麽形狀?可以做什麼呢?」你可以和寶寶一起討論這些觀察物,也可以建議他拿起來看一看、玩一玩或聞一聞,並從中幫助寶寶養成對事物專注、觀察及思考等能力,以增加寶寶觀察的「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寶寶形成了「有意識注意」,這些有意識注意會自動遷移的。也就是說,當寶寶對某一個事物産生有意識注意的興趣後,他就會將這種注意力移轉到其他事物上去,比如:寶寶喜歡昆蟲,他就能靜下心來觀察大自然的昆蟲世界及生態演變,日後他也會將這種專注的觀察力應用在畫畫、學琴等其他事情上面。所以,在這個階段,爸媽若能適時的引導,其實對孩子相當的重要。 ★寶寶專注力的重要性   楊健教授認爲圍棋、畫畫及彈鋼琴等三種學習項目,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及思維力,並提高有意識注意的效率和品質。爸媽若發現寶寶對某個事物看得出神且發呆時,不妨適時參與指導,以延長寶寶觀察的時間,或將觀察內容繼續延伸下去。因爲每延長一次時間,寶寶專注的時間就會延長一次,他的「猴子屁股」自然也就慢慢坐得住了!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授權提供 http://www.woby.com.tw/wobyboard_detail.asp?ID=2126

寶寶補充鐵 副食品選擇多

2008年06月22日
公開
52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 寶寶應該吃那些副食品才不會缺鐵?小兒科醫師建議,多吃蛋黃、瘦肉泥、文蛤泥跟豬肝泥等富含鐵質的食物。 打開寶寶菜單,很多嬰兒都是吃大骨湯稀飯、加上胡蘿蔔、吻仔魚等,但醫師指出,這些食物的鐵質含量並不高。而要幫助鐵質吸收,營養師建議,可以讓寶寶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像鮮榨柳丁汁、軟芭樂泥、香蕉泥等,柳丁汁則須以水稀釋後再餵食。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姃慧說,低體重早產兒、慢性腹瀉或腸道慢性發炎的寶寶,以及母親在生產前後失血,才須要擔心寶寶鐵質不夠,足月出生的健康寶寶因體內已貯存足量的鐵,出生後6個月內以純母乳哺育,不會貧血。 她還指出,產前檢查,也會檢測孕婦血色素及是否有地中海貧血等,孕婦只要在懷孕後半期補充鐵質,寶寶體內就會有足夠的鐵。 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陳怡君澄清,除了維他命B群跟維生素C外,乳汁裡大多數營養素不會受媽媽飲食影響,哺乳媽媽只要多補充深綠色蔬菜、柑橘類水果跟芭樂即可,但應避免喝酒、抽菸,咖啡因攝取量也要留意。 至於6個月大的寶寶由於體內貯存的鐵已逐漸耗盡,不管是吃嬰兒奶粉或是母乳,都要開始補充富含鐵質食物。台灣母乳協會建議,剛開始吃副食品,可以先餵寶寶吃富含鐵質的蔬菜、水果泥,像是紅莧菜泥、皇帝豆泥、葡萄汁或蘋果泥等,7個月起,則可加入動物性食物,像是文蛤泥、蛋黃、瘦肉泥、豬肝泥跟雞肝泥等,鐵質含量都很高。 陳怡君還提醒,蛋白可能讓寶寶過敏,可以蛋黃做成茶碗蒸,或是用文蛤泥跟馬鈴薯煮海鮮濃湯。添加新食物時,記得一次只給一種食物,觀察3到5天後是否出現腹瀉、皮膚疹等過敏症狀,再給寶寶吃另一種食物。

母乳寶寶易缺鐵?醫師:錯!

2008年06月10日
公開
54

日前傳出餵母乳的寶寶恐會出現缺鐵性貧血,而嬰幼兒缺鐵則會影響發展,甚至智力較低,各界譁然。醫師呼籲,母乳中的鐵質容易吸收,至少應該哺餵母乳六個月!添加副食品之後,奶量攝取變少,應該注重鐵質的攝取,蘋果、深色蔬菜、紅肉、肝臟都是很好的鐵質來源,若寶寶出現蒼白、活動力不佳則要考慮缺鐵性貧血的可能。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急跳腳,呼籲母乳最好,寶寶不會因為餵母乳而缺鐵,不論是母乳寶寶或是配方奶寶寶,添加副食品之後,都應該注重鐵質的攝取。 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部長黃璟隆指出,母乳中的鐵好吸收,吸收率是配方奶的三倍,母乳是最好的營養品,還能增加寶寶抗體,保護腸胃道,應鼓勵哺餵母乳。 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指出,配方奶額外添加高劑量的鐵質,是因為其吸收率低,因此需大量添加才能確保寶寶吸收到足夠的量,但代謝這些高劑量的鐵會增加寶寶腎臟負擔。 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蕭寧馨指出,國際組織建議,嬰兒前六個月應該完全哺乳母乳,母乳中的鐵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母乳哺育的寶寶不會有缺鐵的問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呼籲,不論是母乳寶寶、配方奶寶寶,六個月後添加副食品都應該注意鐵質攝取。國民營養調查,部分女性有缺鐵性貧血,產前檢查時也都會檢查是否貧血,哺餵母乳的女性注重飲食均衡。 黃璟隆說,寶寶吃副食品時,應該營養均衡,多攝取蘋果、深色蔬菜、肝臟等富含鐵質的食品,如果寶寶出現蒼白、活動力不佳,則要考慮是否有缺鐵問題。美國就建議,寶寶在9個月到12個月時,應抽血檢驗鐵質是否足夠。

秘訣3+1讓你的寶寶強壯又健康

2008年06月08日
公開
47

秘訣3+1讓你的寶寶強壯又健康 文�陳芃羽 營養師 經常在許多營養衛教的經驗中發現,由於家長缺乏正確的營養知識,而使寶寶的飲食習慣產生偏差,如營養素攝取不均衡而導致寶寶不是過胖就是過瘦,或是身體免疫力下降,常常生病。寶寶從4~6個月便可以開始漸進式的接觸各類食物(例如:副食品),形成對食物的喜好度,飲食習慣愈好,學習表現也愈好。 寶寶進入幼兒期後,相信許多父母一定會觀察到,您的小寶貝活動力大增,自主性也提高了,如開始對食物有喜惡之分。相較於嬰兒期,此時期生長速率會減緩,但良好的營養卻足以影響其一生,因為這個時期是促使各種的生理活動更成熟,影響智力的發展,且也是生長發育中最容易營養不良的階段,而營養不良會造成兒童抵抗力較弱,發育不完全的現象。以下跟大家分享幾個與嬰幼兒飲食營養有關的秘訣,希望對您會有所助益。 秘訣一~寶寶厭奶的因應對策 ☆厭奶的原因 寶寶從出生至四、五個月大,每天都只喝同一種食物-“奶奶”,可能會開始主觀性的厭惡喝奶,且隨著寶寶的成長,其生理發育及感官功能愈趨成熟,開始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並喜歡探索,自然就容易對「吃」分心。此外,四個月後便可開始替寶寶添加副食品,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食物之後,很可能會變得不再只鍾情於「牛奶」這種單純的食物了。寶寶厭奶的現象大多發生在六個月之後,但是有些寶寶在四個月左右也會有厭奶的現象。 家長同時要注意寶寶厭奶時是否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如果有合併嘔吐、便秘、腹脹、腹瀉或發燒等症狀,千萬不要輕忽,立刻帶寶寶就醫診治。但如果寶寶活動力佳、精神很好,只是食慾稍差,這種狀況的孩子在持續一段時間後胃口會慢慢恢復,家長不用擔心。 ☆厭奶時的對策 1.了解寶寶的生長曲線:若寶寶厭奶,但生長曲線一切正常,家長就不用太擔心。 2.了解可能的因素,並加以改善:觀察寶寶有無便秘、脹氣的情況,是否需要添加副食品、注意奶嘴的大小。 3.減少外界的刺激:外界的刺激過多,易讓寶寶分心,所以儘量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讓寶寶專心喝奶。 4.可採少量多餐餵食。 秘訣二~適時適量的幫寶寶添加副食品 ☆添加副食品的目的 隨著寶寶日漸成長,若只有靠母奶或配方奶粉是無法滿足孩子的營養攝取及心理需要的,因此4-6個月以上的寶寶應開始幫他(她)們添加副食品。添加副食品的主要目的是在補充營養,並訓練寶寶吞嚥固體食物和咀嚼的能力,使嬰兒漸漸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口味及各種食物。 ☆添加副食品的原則 ◎首先要先選擇新鮮的食物。 ◎新的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種,適應後再加另一種(原來已添加食物可繼續食用)。 ◎新的食物添加務必由少量開始使用並逐漸增加。 ◎由液體→糊狀→半固體→固體,漸進式的練習吞嚥。 ◎注意寶寶的皮膚與排便情形,如發現有皮膚過敏或腹瀉之情況,需暫停新食物之給予。 ◎在二次餵奶之間或飢餓時給予較適當。 ◎製作副食品前,雙手及器材、食物務必先洗乾淨。 ◎嬰兒宜採坐姿或半坐臥姿勢。 ◎母親需以輕鬆愉快且有耐心的態度餵食,以免影響寶寶接受程度。若寶寶出現拒食情況,請勿強迫餵食,可次日再試,二、三天後仍不吃,則暫停,隔一段時間再試。 ☆剛開始添加副食品時的選擇 嬰兒榖類食品可以補充寶寶熱量及營養,最好能選擇採用預糊化技術處理過的穀粉,因其細小的澱粉分子可幫助寶寶好吸收利用,建議可先由米精開始添加,再慢慢添加麥精。泥狀蔬菜、水果及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秘訣三~幼兒食慾不佳的因應對策 ☆幼兒食慾不佳的原因 1.身體不適:任何疾病都可能讓寶寶胃口不佳,食慾減低。從最常見的感冒到嚴重的發炎症狀,都會出現這種現象。此外,很多口腔及腸胃道問題都會影響到寶寶的食慾。 2.運動量太多或運動量太少:飯前做劇烈運動,會抑制下視丘的食慾中樞;若寶寶運動量太少,相對能量消耗量也少,因此會缺乏飢餓感,沒胃口。 3.日常生活沒規律或用餐時間不固定。 4.情緒不佳:不當強迫進食,甚至採用打罵的手段時,會造成心理壓抑,反而使食慾降低。 5.吃太多點心甜食:零食吃太多,使食慾中樞受到抑制。 6.食物的選擇不當或食物外觀不夠吸引寶寶。 7.寶寶有腸寄生蟲疾病,而未適當治療者。 ☆提振食慾的對策 *調整寶寶的生活習慣 儘量讓寶寶早睡早起,養成規律的午睡、吃飯及點心時間,有固定的用餐地點,適度的戶外活動等。 *調整餵食的方式 例如:少量多餐;避免過多的點心、零食,尤其是餐前最好不要吃零食,因而造成不必要的強 迫性餵食情況發生,且儘量讓寶寶在30分鐘內用餐完畢;增加餐點的變化,例如:將餐點做 成可愛便當或是卡通造型的小飯糰;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邊看電視或邊玩邊吃飯。 *在烹調技巧上下工夫 注意食材顏色的搭配,口味的變化。媽媽可製作一些有趣且美味可口的餐點,食物的調配則力求多變化,您可將菜餚加以裝飾,選擇色彩豐富的食物來做搭配。一想到炎炎夏日即將來到,因此烹調方式可以涼拌代替,使口感清爽,或在菜餚中添加寶寶喜歡吃的水果,例如番茄、鳳梨、柳橙等食材,具有開胃的作用! *讓寶寶用他喜愛的餐具用餐 讓寶寶用自己喜愛的餐具,將可增進寶寶的用餐興趣。 *保持愉悅的心情 為人父母的若要養成寶寶正確的飲食習慣,千萬不要太急躁,應該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而且糾正寶寶愛吃零食及喝飲料的壞習慣時,記得要先以身作則,如此全家人才能一起享受用餐的樂趣。 *幫寶寶補充適量營養素:如綜合維生素、鈣粉(鈣片)或可調整腸胃健康的乳酸菌。 秘訣四~幫寶寶增強免疫力 在季節交替轉變時早晚溫差大,抵抗力較弱的小朋友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家長們都擔心家裏的小寶貝感冒生病,其實預防勝於治療,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建議可從生活上及營養上來著手是最有效辦法。 ☆生活上的照顧 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很重要的。傳染性的疾病大部份都是經由口鼻入侵,所以養成隨時洗手的習慣可以在第一時間就排除掉病源,尤其是飯前、便後一定要記得洗手。其次是充足的睡眠、避免到人多的密閉場所、適度的運動及儘量不要接觸禽鳥類,若有感冒症狀應儘速就醫,多喝水,多休息。在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時孩子的衣著可採取“洋蔥式”穿法。 ☆營養上的照顧 養成寶寶不偏食,食物首重新鮮及儘量從食物中攝取可以幫助增強抵抗力的營養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A、C、E、B6、B12、鐵、鋅、硒、葉酸及多酚類物質如蘋果多酚。 此外,乳製品的攝取亦不可忽略,建議可讓寶寶養成每天喝2杯乳製品。尤其是羊奶對小朋友抵抗力的提升是有幫助的,研究指出羊奶的泌乳方式是與人類相同的頂泌式(Apocrine),細胞碎片與內容物會釋放至乳汁中,故羊奶除蛋白質凝乳較細軟有助於消化吸收外,還含有較多的天然營養成分,例如讓肌肉結實的共軛亞麻油酸(CLA)、減少食物過敏的多胺(Polyamines)及核苷酸(Nucleotides)。核苷酸是非蛋白質含氮物(non protein nitrogen fraction),是細胞中重要成分,核苷酸可刺激免疫細胞淋巴球、天然殺手細胞增殖、巨噬細胞的活性,對免疫力調節有幫助。核苷酸也可以幫助腸道中益生菌的增殖,幫助維護腸道健康,幫寶寶培養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