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瓜瓜樂

日期

#Tag

文章-小兒咳嗽不停怎麼辦!

2010年01月10日
公開
40

小兒咳嗽不停怎麼辦 資料提供:父母天地 這是廣告,歡迎支持MOMO親子台舞台劇 本文由父母天地授權刊登 小兒咳嗽常引起父母的焦急、憂心,尤其是咳得稍微久一點,就會使人擔心是不是會對肺部造成慢性的傷害?會不會是什麼嚴重疾病?特別是在冷熱交替的秋季,就更須提高警覺了!不論是小孩或大人,都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引起咳嗽。一般成人對於咳嗽大多數不以為意,大部分的人當作感冒,隨便治療就會好。但是小孩的咳嗽常會引起焦急父母的憂心忡忡,尤其是咳得稍微久一點,就會使人擔心是不是會對於肺部造成慢性的傷害?會不會有什麼需要特別治療的嚴重疾病? 自體免疫力克服咳嗽 一般而言,咳嗽如果不超過一、二個星期的話,大多是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感冒。這一些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咳嗽,需要靠我們自己身體的免疫力去克服,並沒有特別特效藥。 因為我們知道,一般所謂的感冒,絕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而大部分的病毒並沒有特別有效的抗毒藥物。 醫師們對於感冒所開的藥,大多是症狀治療,也就是說其藥效是在於減輕症狀,而不一定能夠馬上根除症狀。一般呼吸道感染的咳嗽有一個特點,就是開始時主要是乾咳,有時候咳得很厲害,但是沒有什麼痰液。到了後來,痰液會漸漸變多起來,甚至變成黃色或綠色的濃痰。在這種自然病程的轉變之中,有時會使人產生一些誤解。 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和浪費 有的父母聽到小孩在疾病的初期咳得很厲害,但是咳不出痰,就會擔心是不是有痰卡在氣管中出不來,甚至懷疑醫生的處方沒有化痰的功效,於是到處尋訪「神醫」。 到了疾病的末期,痰液多了起來,而且變成膿痰的樣子,有的家長又會認為病情惡化,吃了醫生的藥反而出現膿痰,於是也因此遍訪「神醫」。其實如果能夠多了解一般呼吸道感染就是這樣的自然病程,或許就能避免這些不必要的焦慮與醫療資源浪費。 膿痰大多是康復的現象 一般正常小孩可以亳無問題地將肺部中的痰咳出來,所以不用過度憂心痰會卡在支氣管中,如果是小於一、二歲的幼兒。或是本身有其它會導致痰不容易咳出的慢性疾病時,我們就必須特別注意幫孩子拍痰,尤其是疾病後期痰液多起來的時候。 當外來的病原在我們的呼吸道漸漸受到控制的時候,我們參加作戰的細胞與壞死的組織,會形成膿痰以排出體外,所以出現膿痰大多是康復的跡象,不必太過於憂慮。如因膿痰持續的時間太久,才需要注意是不是有其它特殊的疾病,例如:支氣管過擴張症、慢性支氣管炎等。 如果咳嗽持續了一、兩個星期以上,在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就比較少見,但是並非沒有例外。例如黴菌肺炎(一種春秋之際比較多的輕微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平均會咳好幾個星期。這些特別的感染,必須依賴專業的醫師加以判斷。如果醫師很清楚地鑑別出這一類的診斷,那麼就只有等待自然病程結束,咳嗽才會消失。如同前述,對於一般呼吸道感染的這種咳嗽症狀,醫生所開的藥大多只能減輕症狀,無法真的達到藥到病除的地步。 小兒慢性咳嗽與氣喘有關 小孩咳嗽太久,好幾個星期都不好,就必須要注意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疾病。一般慢性咳嗽的原因,包括了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疾病。這一類的疾病偶而也會是小孩慢性咳嗽的原因,但並不是最常見的。 小孩慢性咳嗽原因,需要有其它不同的考慮。 小孩的慢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並不是感染,而是過敏體質引起的表徵,所以在診斷上面比較不會發生問題。但是小孩常常不會表達自己呼吸困難的感覺,而氣喘輕微發作的誤診,不一定會有呼吸急促的表現,所以比較容易發生誤診。氣喘發作的時候,支氣管會有收縮的現象,於是在呼吸的時候,會發出咻咻的喘鳴聲。醫師利用聽診器,可以聽到這種聲音作出診斷,尤其是小孩做深呼吸動作的時候。 小兒氣喘好發於春秋之際 一般家長也可以利用幾個氣喘常見的特徵,來判斷小孩的慢性咳嗽有沒有可能是氣喘。氣喘的發作與氣候有關,特別容易發生在秋天與春天這種冷熱交替的季節。如果小孩每次一遇到天氣變冷就會咳嗽,就必須特別小心,這不一定是一般的感冒,而是氣喘的輕微發作。 其次,氣喘所引起的咳嗽通常在清晨與夜晚比較厲害。如果在咳嗽發作厲害的時候仔細聽小孩的呼吸聲,或是將耳朵貼在小孩的胸膛上,可能會聽到咻咻的喘鳴聲。如果小孩常常會在清晨打噴嚏、流鼻水,或常常覺得鼻子癢而去揉鼻子,就表示可能有過敏性鼻炎,那麼他同時有氣管過敏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大。 如果,小孩還不滿兩歲,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細支氣管炎也同樣地會出現喘鳴聲,此時必須根據小孩是否有過敏的家庭史與過去病史,或小孩是否有反覆發作喘鳴聲的氣喘特徵,來判斷是細支氣管炎或是氣喘。對於氣喘的治療,主要是使用支氣管擴張器,以解除支氣管收縮所引起的症狀。但是,因為氣喘是一種體質的問題,所以即使規則地用藥,也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緩解。 和慢性咳嗽有關的特別原因 此外,過敏性鼻炎的小孩常常會有鼻涕出現於鼻咽的倒流現象,有的醫生認為這種鼻涕倒流就是引起小孩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夜晚的咳嗽。 其實,慢性的鼻涕倒流大多發生在有過敏性鼻炎的小孩,而有過敏性鼻炎的小孩常常會因為氣喘的輕微發作而有慢性咳嗽的現象。所以對於有過敏性鼻體質與慢性咳嗽的小孩,必須特別注意呼吸聲是否有氣喘的表徵,而不應該隨便將慢性咳嗽歸因於鼻涕倒流。 百日咳的感染,也是和慢性咳嗽有關的一種特別原因,在台灣地區,每年都有一些百日咳的零星個案,並沒有因為疫苗的使用而絕跡。這是因為目前所用的百日咳疫苗,其保護效果大約只有五到十年,無法達到終生免疫。百日咳的症狀平均持續約六到八週,其典型症狀是陣發性的咳嗽,一旦發作,就發生五次以上的連續咳嗽,而且會使得病人咳得臉紅脖子粗,甚至發生嘔吐的現象。 當咳嗽結束的時候,病人用力吸氣,空氣通過因發炎而狹窄的喉部,就會發出一種特別的倒吸一口氣的聲音。 所以,如果因咳嗽症狀太厲害,特別是六個月內,對於百日咳還不一定有免疫力的嬰兒,必須注意百日咳的可能性。 小兒咳嗽找出病因最重要 歸納上述各點,小孩的咳嗽本身大都不會有特別的後遺症,所以不必太擔心咳嗽傷身的問題,重要的是必須找出咳嗽的原因。如果只是因為一般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可以預期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痊癒。如果咳嗽太久,除了要考慮百日咳外、黴漿菌肺炎、流行性感冒等特殊的疾病以外,還要特別注意這種慢性咳嗽是不是氣喘的一種表現。

轉貼-嬰兒鼻塞如何處理!

2008年12月19日
公開
51

晚上的溫度比白天低,新生的嬰兒剛剛脫離母體對高溫耐受性較好,保溫要較好。有些家長因為本身非常怕熱,整晚使用空調,造成室溫偏低,或是徹夜用除濕機除濕,除得空氣太乾燥了。敏感一點的小嬰兒,或是上呼吸道有點感染的小寶寶,就很容易因為鼻塞而睡不好。 也是過敏性鼻炎患者,也常為鼻塞所苦,基本上,鼻塞跟室內空氣很有關係,所以房間要保持乾淨通爽才不會有塵蹣,空氣清淨機則可以考慮購入使用,除此之外,運動法也不錯,我買了跑步機,鼻塞嚴重時就跑,一跑就通,也可以持續一段時間的通順,對身體又好,從內解決鼻塞問題。 除此之外一些家庭療法: 1.煎熏法:將蔥白一小把或將蔥頭(洋蔥)三四個切碎煎湯,用鼻吸熱氣,或將食醋燒開吸醋氣,療效都較好。 2.填充法:將蔥白搗爛取其汁滲入葯棉內,將葯棉塞進鼻孔,或將大蒜瓣1個削成比鼻孔稍小的圓柱形,用薄層棉花或紗布包好塞入鼻孔,效果也不錯。 3.側臥按摩法:左側耳塞向右臥,右側鼻塞向左臥,用雙指夾鼻按揉雙側迎香穴1∼2分鐘,鼻塞可除。 4.熱敷法:用熱毛巾敷鼻,或用電吹風對著鼻孔吹熱風,吹雙側太陽穴、風池穴、大椎穴,鼻塞可解。 5.變位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嬰兒,嬰兒鼻塞時,常哭鬧不停,這時可將嬰兒豎直抱起,很快便能安然入睡。 而冬天天冷利用電熱器來取暖也要注意,因為太熱太乾的空氣,會讓小嬰兒的鼻子不舒服,此時在房間可以吊兩件剛洗過衣服或是濕毛巾來晾乾,空氣就不會太乾燥。 http://www.wretch.cc/blog/mwshui/21861736

轉貼文章--小兒鼻水Stop全攻略!

2008年12月18日
公開
45

小兒鼻水Stop全攻略 採訪�陳俐君 諮詢�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 陳俊仁 氣溫驟降,時序進入冬季,上呼吸道較脆弱的小寶貝,鼻腔總容易因為吹進冷風,在幾次「哈啾!哈啾!」噴嚏聲後,鼻水開始流不停。鼻子可說是寶寶身體的守護神,站在守護健康的第一防線上,鼻腔裡的鼻毛、黏膜組織,能過濾空氣塵埃與各類物質。但受環境變化與體質影響,您家孩子是否常常鼻涕流不止?或是鼻水鼻塞相伴發生?醫師提醒,釐清病因,對症下藥,才能讓家中寶貝重現健康「靈敏鼻」! 走在路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有小朋友的鼻子下始終掛著兩行鼻涕,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表示,很多疾病都會出現流鼻水的症狀;而對於抵抗力比較差的新生寶寶來說,常常因為病毒感染出現感冒症狀,除了發燒、喉嚨痛之外,也會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鼻塞等。陳俊仁醫師指出,鼻涕出現,有時是與環境改變有關,但也有可能象徵著某種疾病狀態,家長千萬不可輕忽。 小兒鼻水常見病因 流鼻水常常困擾很多小朋友及家長,也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症狀,常見病因,多半是因病毒所引發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俗稱的感冒)。不過,因感冒所引起的流鼻水,通常不會超過兩個星期;造成長期流鼻水的原因,以過敏性鼻炎最為常見,通常與遺傳及環境刺激有關。陳俊仁醫師表示,另外一個造成長期流鼻涕及鼻塞的疾病是鼻竇炎,通常會在感冒之後或伴隨感冒同時發生;當病童的鼻水問題,超過10天以上都沒有好轉;或出現鼻水加重及膿稠的現象,可能就要考慮是否有鼻竇炎!而對於小兒流鼻水,常見病因解析如下: (一)季節交替和冬季 上呼吸道容易感染 陳俊仁醫師指出,所謂「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大人小孩常見的感冒,為一種由濾過性病毒(例如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等)所引發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他提到,雖然這些病毒在冬季天氣寒冷較為活躍,但是台灣地屬溫帶,一年四季溫度變化較不明顯,因此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流行。而感冒症狀多元,舉凡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發燒、倦怠、頭痛、肌肉酸痛,甚至腹瀉等,都是感冒常見症狀。 鼻涕VS鼻塞 陳俊仁醫師提到,感冒主要是由濾過性病毒傳染引起,經由飛沫傳染,病毒多半會侵襲人們鼻子、咽喉、氣管、支氣管等呼吸道器官。而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就是鼻腔,「所以,鼻子常常首當其衝,成為第一個被影響的器官。」 醫師指出,鼻腔外側的鼻孔,會排列許多鼻毛,其作用在過濾空氣中的粉塵粒子,使避免進到肺部。當鼻腔受到濾過性病毒入侵,或接觸到過敏原時,會使發炎細胞浸潤、黏膜細胞壞死,因此釋放一些細胞激素等發炎物質;這些細胞及病菌的殘骸,及分泌出的物質,就是我們所謂的「鼻涕」。 陳醫師並提到,感冒症狀產生時,上述的病菌作用與反應,會造成週邊微血管擴張、腫脹,若再加上鼻涕產生,就會產生令人困擾的「鼻塞」了。 ★細菌感染 會引發致命危機 陳俊仁醫師提到,抵抗力脆弱的嬰幼兒,由於體內免疫系統的「防護網」還未達健全,曾有醫療研究指出,成人平均一年感冒次數大約2─3次,但在嬰幼兒時期,一年感冒個8─10次都不算誇張。 也因此,新手爸媽面對孩子的感冒症狀,可千萬不能大意!陳俊仁指出,當家中孩子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有時候並不是簡單的感冒而已,細菌所引起的咽喉炎、鼻竇炎及肺炎等疾病,也會有相似症狀。 他提到,一般小感冒多為濾過性病毒感染,因「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大部分都未有特效藥,一般醫生使用的藥物,都是症狀緩解藥物,可讓小朋友較為舒服,但是無法加速疾病好轉,「所以即便不使用藥物,隨著病程結束,患者多半也能安然痊癒。」不過陳醫師提醒,若是「細菌」感染,則得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也就是一般坊間所說的消炎藥)治療,若因判斷錯誤,而無對症下藥,可是會讓寶寶面臨可怕的「致命危機」。 (二)過敏性鼻炎好困擾 「寶寶一大早起床,就連續噴嚏打不停;還時常出現鼻水、鼻塞、眼睛癢鼻子癢等症狀」,陳俊仁醫師警告,如果爸比媽咪發現家中小孩有上述困擾,小心!孩子可能得到過敏性鼻炎。 先天體質不良 後天環境失調 醫師指出,俗稱「乾草熱」的過敏性鼻炎,通常與遺傳及環境刺激有關。其致病機轉,目前還沒有完全被研究出來,一般認為,主要是因患者對過敏原刺激產生了「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因而引起打噴嚏、流鼻水等過敏症狀。 陳俊仁醫師進一步解釋提到,受到先天體質影響,過敏性鼻炎患者,會對於飄散於環境中「某些微小物質」產生不當的免疫反應,台灣比較常見的過敏原為塵螨、灰塵、寵物的毛髮、黴菌等等。 遠離過敏原是王道 陳俊仁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雖然很難根除的慢性疾病,常造成父母及小朋友困擾,但父母也無須灰心,只要做好環境控制,遠離過敏原並且配合醫師使用合適的藥物,通常都能達到症狀舒緩與感善生活品質的目標。 (三)天候變化 引發血管運動性鼻炎 「奇怪!為何只要一吹到冷風,寶寶鼻水就猛流!」冬季在小兒科門診中,常會聽見媽咪們發出陣陣疑惑。陳俊仁醫師表示,在臨床診療上,有一種和過敏性鼻炎症狀很相似,但是卻找不到明確的過敏原,即是所謂「血管運動性鼻炎」。 氣溫、溼度、氣壓 影響自律神經 陳俊仁醫師提到,罹患血管運動性鼻炎的患者,常會以「一遇冷,就鼻塞、流鼻水、打噴嚏」作為典型主訴。事實上,有別於過敏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因為自律神經對於外在環境的刺激產生過度反應。他強調,冬季早晚溫差大,寶寶的鼻腔,容易因冷空氣刺激造成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除此之外溫度濕度變化,空氣污染、情緒壓力等因素,也是誘發血管運動性鼻炎常見的原因。 ★可怕!外傷後鼻水流不停 陳俊仁醫師表示,臨床上有遇過因車禍頭部受外傷的患者,雖然外觀看起來好像痊癒了,但鼻腔卻會不時流出類似鼻水般的清澈液體。經過仔細檢查之後,才發現顱底骨折後產生裂縫,使得腦脊液從顱底破裂縫隙,經鼻腔流出,使患者有鼻水不止的假象。 醫師提醒,本來沒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若在頭部外傷之後,出現流鼻水不止的現象,可得小心並及時就醫,不然細菌經由裂縫跑到腦袋裡,而引起腦炎及腦膜炎,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喔! 小兒鼻水治療與護理 不管小寶貝鼻腔流出的,是如清水般的鼻水,亦或是濃稠的鼻涕,陳俊仁醫師強調,鼻水與鼻涕,其實都是鼻炎的症狀;流黃鼻涕或是膿鼻涕,並不一定代表病情比較嚴重,或就是細菌感染。而在一般感冒兩三天之後,清鼻涕也可能轉黃或變膿稠,「這是疾病發展的自然病程,不一定與細菌感染或鼻竇炎有關。」 在流鼻水的治療與日常照護上,醫師提出幾點建議;不過對過敏性體質的寶貝來說,下列治療僅能治標,環境控制、改善體質並增加抵抗力,才是遠離「鼻水咻咻流」的根本之道喔! (一)藥物治療 輕重有別 想要對抗惱人的流鼻水、鼻塞症狀,透過藥物治療,最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醫師提醒,此類治療藥物多有情節輕重不一的副作用,急性與慢性的鼻炎患者,各有不同治療用藥喔! (1)抗組織胺→ •是什麼: 組織胺是一種細胞在過敏發炎時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會讓身體產生皮膚發癢、鼻水、鼻塞等症狀,而抗組織胺藥物,是一種用於治療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常見藥物。 •副作用: 服用傳統第一代的抗組織胺,通常一天要服用三到四次,而且多會有嗜睡副作用。雖然在生病時,能藉以讓病患得到充分休息,但對於在生活或工作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患者來說,可會受到影響。現在已有新一代長效型的抗組織胺藥物,不但一天只要使用一至兩次,也較不會出現嗜睡等副作用,既可長期服用也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非常方便。 (2)鼻充血劑(麻黃素衍生物)→ •是什麼: 麻黃素是一種擬交感神經作用的物質,廣泛用於治療感冒的成藥當中,有口服及鼻噴劑兩種劑型。可以造成鼻腔內血管收縮,以紓緩鼻塞的作用。 •副作用: 麻黃素衍生物常會和抗組織胺並用,可在短時間內,快速解決惱人的鼻水、鼻塞症狀。但是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失眠、心悸、口乾舌噪等等。但陳俊仁提醒,噴劑使用只能短期應急,最好在症狀緩解後立即停止,不然容易對藥物產生耐受性,用完之後反倒使鼻塞更嚴重。 (3)類固醇鼻噴劑→ •是什麼: 為一項廣泛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的藥物,通常必須長期使用才會達到最好的療效。 •副作用: 有「美國仙丹」之稱的類固醇,很多人都知道會有月亮眼、水牛肩、降低免疫力等副作用,讓人對它又愛又恨。但醫師指出,上述副作用只會在長期口服或是注射下才會發生,類固醇鼻噴劑不會有以上的副作用,也不會影響小朋友的身高發展。 不過醫師提醒,類固醇鼻噴劑一般只會用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不會用在一般的感冒;且在噴劑使用上,需按照醫師指示才能使用。 (二)日常保養 全方位保護 (1)環境控制 遠離過敏原 對於家有過敏性鼻炎的寶寶來說,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做好環境控制,讓寶寶遠離過敏原,才是最重要的。醫師建議,對於塵螨過敏的小朋友,爸比媽咪在居家環境安排上,最好避免使用厚重窗帘及地毯;寵物最好不要養在室內;盡量不要使用羊毛被或是羽絨被,當然也可考慮使用防塵螨的寢具,善用空氣清靜機及除濕機。 (2)正確擤鼻涕 熱毛巾敷鼻 醫師建議,對於尚無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小孩,如果嚴重鼻塞流鼻水,媽咪可用棉花棒,輕輕清理阻塞鼻孔的分泌物或鼻屎。另外,爸比媽咪不應迷信小診所內抽鼻涕的療效,陳醫師指出,抽鼻涕效果只是暫時的,根本不具任何療效;而抽鼻涕的動作,也容易讓寶寶因掙扎,提高鼻黏膜受傷機會。 而對大小孩來說,父母可開始教導孩子正確擤鼻涕。有鼻塞困擾的Baby,也可以用熱毛巾敷鼻子,或使用洗鼻鹽等物理治療方式,幫孩子緩解不適症狀。 (3)運動+防護=抵抗力 在感冒流行的季節,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便可以減少病菌上身的機會,充足的睡眠、足夠運動,增強自體免疫力,有助改善體質,持了不容易感冒之外,也可以改善過敏體質,讓鼻腔「立即通」,遠離惱人鼻病。 陳俊仁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住院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總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感染科臨床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