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瓜瓜樂

日期

#Tag

好康分享--填寫寶寶用品日誌--幫寶寶A好康!!

2012年03月16日
公開
68

好康分享--填寫寶寶用品日誌--幫寶寶A好康!! 當初也是來自別的媽咪分享,瓜麻才成為這個研究專案的受訪者(去年12月開始),符合資格的受訪者,只要每週上網填寫,除了最初的見面禮,每季也有回饋禮,都是跟寶寶有關的用品 (瓜麻這次收到的見面禮是紗布巾3入組,之前看別的媽咪分享的禮物則包括了精美的兒童繪本或是教具等...) 目前需要徵求的訪戶資格--以及這個研究專案的相關資料介紹如下, 符合資格且有興趣的朋友, 請複製填寫資料相關欄位後, 用訊息提供給瓜麻唷,之後會有模範公司的專人與您聯繫篩選,不過要先跟有興趣的朋友說明一下唷,當初瓜麻填寫資料後,並沒有立刻接到電話,而是過了一陣子之後才接到電話的唷! ***資格-- 1.懷孕媽媽—預產期為2012/10/29之後。(不限國籍與居住鄉鎮)。 2.外籍媽媽:懷孕中或家中有1歲以內的寶寶) 。 3.居住『花蓮/台東』縣市:懷孕中或家中有1歲以內的寶寶 ***填寫資料-- c受訪者姓名: _____________ c受訪者生日:民國______年 c預產期: _____年_____ 月____ 日 c受訪者性別:□男 □女 c國籍:□台灣 □其它(請註明)_____________ c家中有無 0-9 歲的小孩:□有 □無c有無10-19歲的小孩:□有 □無 c是否與推薦者同住: □是 □否 c一週同住5天以上的成員:__________ 人 c是否為家中日用品的主要購買者: □是 □否 c居住地址: ___________(縣.市)__________(區.鎮.鄉) c聯絡電話:(住家)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手機)_________ ***研究專案介紹**** 一、個案背景 這是一個針對 0-3 歲寶寶嬰幼兒消費性產品進行統計分析及研究的專案,旨將有 0-3 歲寶寶的家庭消費者意見整合後,提供廠商作為改進產品的最佳依據。由於要針對全台灣有 0-3 歲寶寶的家庭進行訪問是一件不可行的事實,所以我們將被訪問的家庭數定位在 900 個,而這 900 個家庭將代表全台灣有 0-3 歲寶寶家庭的意見。 二、研究目的 收集消費者實際購買及使用的市場資訊。 提供廠商更詳盡、更貼近消費者想法與意見的市場資訊。 三、受訪對象 ♥居住地區:居住在台灣的都市、鄉鎮或各村落的居民都是我們尋求的樣本之一。 ♥年齡層:有0-3歲寶寶的媽媽或爸爸。 ♥家庭收入:各種不同家庭收入。 四、受訪者配合方式與回饋說明 ♥配合方式: (1)將嬰兒用品的購物資料填寫於公司提供的問卷上,並郵寄 (2)上網填寫購買日誌,每週線上回傳,網址:http://baby.tnspanel.com.tw ♥回饋方式: 1.見面禮/新會員禮 2.每季贈送適合寶寶使用的精美禮品

好文分享-自私自利的下一代?我們亟需人格教育!

2011年12月02日
公開
47

自私自利的下一代?我們亟需人格教育! 作者:彭菊仙 Chu-Chu 媽咪 2011.11.22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共合國」,邀約優質的部落客家長及老師,分享閱讀親子天下文章的感想,或在教育教養上的實際應用、案例分析。本文為彭菊仙Chu-Chu媽咪看了《親子天下》2011年11月號人物專訪〈柯文哲:我們急需人格教育!〉後,所發表的感想。 本文出處:彭菊仙 Chu-Chu媽咪的教養實驗室∼ 教養幸福又好玩 作者:彭菊仙 Chu-Chu媽咪 對人無感、目中無人的孩子們,是不是一定必須經過人生的歷練、歲月的淘洗,甚至把自己、他人弄到傷痕累累,才能回復反省的能力?不!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如柯文哲醫師的智慧與際遇,能夠省察自己的內心、從人生的迷思中頓悟… ------ 連續兩天讓我親眼目睹兩個自私無情的年輕人。 我們家附近的大街上有一個永遠門庭若市的麵包店,所以櫃檯前多半會有兩個店員負責結帳。前天我去買麵包時,卻只站著一個中年婦人店員招呼客人並結帳,而在他旁邊約莫兩公尺處,另外站著兩個年輕的店員小姐,有說有笑,但似乎完全不願加入招呼與結帳的行列。 我正在結帳時,有一位表情慌張的媽媽桑擠到我旁邊,拿了一個羅宋麵包和一個全榖大麵包,不斷詢問:「請問這些麵包多少錢?」、「請問這些麵包多少錢?」、「請問這些麵包多少錢?」…,一遍又一遍的問號迴盪在空氣中,卻苦等不到任何回應。 唯一在工作的中年店員正幫忙我結帳,根本無暇分神,因此這位似乎在趕時間的媽媽桑皺起了眉頭,頓時間就把麵包盤取走,很不客氣的撂下一句:「怎麼沒有人回答我啊?算了!我不要買了啦!」,隨即走人! 身為旁觀者的我一臉錯愕,第一個是因為沒有料到這位媽媽桑竟然掉頭走了,但更為納悶的是,為什麼就在咫尺以外的兩個年輕店員,看到客人趕時間在即,聽到頻頻呼喊,卻站在一旁談笑風生,完全不伸出援手?一向喜歡打抱不平的我忍不住詢問:「你們就在旁邊,為什麼不幫忙結帳呢?」 只見兩位年輕店員仍然聽若罔聞,繼續聊得起勁,只有正在工作的這位中年店員輕輕回答一句:「現在是他們的休息時間。」 當下我真的忍不住跳出來「多管閒事」、表達正義:「可是那位客人不斷問你們麵包多少錢,似乎很心急,即使你們是休息時間,起碼也應該回答一下她的問題吧?!更何況你們又不是忙到沒空回答,就只站在旁邊聊天而已啊!難道回答一下都沒空嗎?」 我當下真的難忍生氣,雖然我不是當事人,但是看到年輕店員這樣的工作態度,實在痛心,身為一個服務客人的店員,眼睛耳朵都灌滿了客人的呼喊,卻能做到無動於衷,只有想到自己的休息時間,絕不能吃半點虧,應該享有的權利絕不能少。 「各人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人格特質不要說根本無法從事以「客人」為本的服務業,任何一個工作岡位、人際關係恐怕都難容如此缺乏同理心的人格。 第二件事情就發生在昨天下午。我們全家一人一部鐵馬沿河濱公園暢快前行,由爸爸領隊,再來是駕輕就熟的六年級翔翔以及四年級凱凱,然後是車速較慢、技術尚未純熟的一年級鈞鈞,而由媽媽我負責押隊。因為鈞鈞年紀最小,單車最小,自然而然的被爸爸及哥哥們遠遠的拋在後頭,我為了要顧及鈞鈞的安全,所以自始至終緊緊跟在他的後頭,不敢掉以輕心。 行經途中,有一段單車道特別狹窄,因此很明顯的,挨在單車道旁,另外有一條規劃給行人散步的專用道。 就在車道逐漸變窄、鈞鈞的單車搖搖晃晃之時,兩個年輕女學生大搖大擺的橫在單車道上,一邊散步、一邊嬉鬧,完全旁若無人,更別提有沒有留意自己是走在單車道、而非行人專用道上。 就在我們進退維谷時,一位車速飛快的單車好手從後頭順暢繞行、呼嘯而過,他像一陣風一般,把已經不知如何前進的鈞鈞嚇得差點摔下來!當下,我實在覺得沒有理由保持沉默,不站出來伸張正義根本就是懦弱,於是叫住兩位女學生:「同學,旁邊那條路才是給路人散步用的,你們擋在這裡,大家都很危險!」 沒想到這兩位女學生不但不認為自己做錯,反而理直氣壯大喊:「喂,這位媽媽,這裡又沒有標示不讓人走啊!」 沒錯,這裡的地面只畫了單車的圖案,意思很明確,就是這條小徑是給單車走的,難道還要再畫一個人,然後打一個叉,才能說服你們不該走在這兒妨害到行車安全嗎?正氣得滿腦子想不出如何回應時,剛才那位呼嘯而過的單車好手竟然快速回過來,沒想到連他也看不過去了,這次總算有人願意伸張正義:「你們應該要到旁邊那一條散步才對啊,這樣會妨礙到騎車的人啦,到時候撞在一起,真的很危險啦!」 猜猜看這兩位女學生的反應是什麼? 約莫前行了一百公尺之後,我回頭一看,兩位女學生依然故我,完全無視別人的指責,就是一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表情! 連續兩天,我看到了自私自利到令人捶胸頓足的嘴臉。剛好讀到本期「親子天下」一篇「我們急需人格教育」的文章,專訪台大創傷醫學部柯文哲主任,也就是前一陣子爆發台大誤植愛滋器官造成疏失的小組召集人,他在該事件之後一肩挑起疏失的責任,他毫無推諉的說:「人是我招考、我訓練、我管理,作業手冊全部都是我寫的,我負責啊!」 不過,他也提到,這個案子是典型的瑞士乳酪理論,每個錯誤就像是乳酪的洞,都恰巧沒有堵上,光就穿過去了,「這個洞要擋住,不是用SOP(標準作業流程),是人對工作的熱情。」 同理可用在我提到的第一個例子,讓買麵包的客人以及旁人感到不舒服的理由,不是店員們沒有遵照輪班值勤的SOP,而是一個店員太過強調SOP反而顯得突兀的冷漠。老闆絕對無從挑剔這位員工違反了任何作業規定,但是弔詭的是,客人掉頭就走的疏失就是這樣產生的!現在只是損失一個小小的客人,但難保未來不會因此失去了良好的商譽、或者失掉一大筆訂單! 情、理、法三字,第一個字就是「情」而非「理」,更非「法」,真正關鍵的強大力量也在於「情」。柯文哲主任提到的「A的N次方理論」很具說明力:「若是A大於1,A的N次方答案就會無窮大;但若小於1,其結果就會趨近於零。」這個1,就是我們在規定之內的本分,但大於1的部分,就是我們的「情」── 感情、同情,更是熱情,這,才是整個團體力量能正向循環增強的關鍵! 「若是每一個學生,願意自己付出給社會多於自己獲得的一點點,所有人累積起來,就會變得無窮大!」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教育他們擁有守法守分的好品格,更高一層次的,更要塑造他們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操、有情有義的溫暖人格! 至於我遇到的第二個例子,不要說站在別人的立場進一步的將心比心,連情、理、法的最低一個層次,也就是「法」,那兩位擋路的學生都不放在眼裡,罔顧紀律,為所欲為,心裡只放了自己的需要與慾望,社會中的個人如此,就是連1 的本分都做不到,非但不可能溫暖有情、文明進步,就連最起碼的秩序安定都無法達到。 本期親子天下的另一個大主題是「怪獸家長與刺蝟老師」,但我想更新更可怕的產「物」是---怪「物」孩子!怪獸、刺蝟,至少涉及到生命層次,只是方法或對象值得商榷,但是怪「物」學生的心裡則沒有建立對「人」、對「生命」的尊重與愛心!天下之生滅與之何干?團體之榮辱,完全可置身度外!甚至視他人生命如敝屣,可以為之踐踏、任其犧牲,只為成就自己的利益與榮耀! 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發生了車禍,接二連三的路人經過卻視若無睹,竟沒人報警,也沒人伸出援手的荒謬新聞!為什麼會有不可思議的黑心商、駭人聽聞的塑化劑等冷血事件頻頻發生之故! 再回到本期「親子天下」專訪柯文哲主任的這一篇,他在文中提到自己醫術精進、躋身名醫之後,每每看到數據和心電圖,都還沒有看到病人,就可以脫口說出病人得了「急性心肌炎」。 他也談到自己每天巡房、幾乎已對病人麻痺無感的經驗:「…巡一趟病房,三十秒內要決定病人生死,情感就成了奢侈品。我對人完全無感,人的心在想什麼,我不知道,不想知道也不用知道….」,但是現在,在他的眼中,又重新看到家庭和社會中牽扯不清的病「人」,而非數字和病理報告中呈現的「病」而已。他終於從人定勝天的驕傲,轉變成敬天愛人的謙遜。 在這個在少子化時代,偶爾交換媽媽經之時,我不時耳聞種種孩子們自私獨斷的怪「物」行徑,這兩天見識到這兩樁令人捶胸頓足的無奈事件,我更深深為這一代的孩子感到憂心!對人無感、目中無人的孩子們,是不是一定必須經過人生的歷練、歲月的淘洗,甚至把自己、他人弄到傷痕累累,才能回復反省的能力? 不!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如柯文哲醫師的智慧與際遇,能夠省察自己的內心、從人生的迷思中頓悟!我們的孩子或許根本無從察覺自己的偏差,更可能是非常合理的認可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他們不過反映出大人自私自利的價值觀與行為面貌罷了!孩子又如何驚覺自己必須從扭曲中、扳直自己的人格? 延伸閱讀:柯文哲:我們急需人格教育 《親子天下》第29期

管教孩子的原則──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2011年11月28日
公開
52

管教孩子的原則──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ART110711-2775-Thumb.jpg 文/林奐均 記不記得我的故事?六年前我們的家庭生活一團混亂,當時我每隔五分鐘,家裡就會有孩子尖叫或哭鬧,我們用盡各種辦法,打屁股、用貼紙當獎勵、用糖果哄孩子、叫孩子到浴室面壁思過,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都效果不彰。 後來我們去美國幾個月,在美國期間,我們拜訪了一個牧師家庭。他們有五個孩子,其中兩個是雙胞胎男孩。他們家看起來安詳、井然有序,孩子看起來愉快又聽話。我們第一次去拜訪時,還沒坐下,就注意到他們七歲的女兒從大家面前跑過去,這時牧師爸爸溫柔輕聲地對她說:「你先去洗手。」這個七歲女孩立刻回答:「好的,爸爸。」然後轉身跑去洗手。我目瞪口呆,非常驚訝,立刻對這個牧師朋友說:「請教教我,我現在要好好向你學習怎麼管教孩子。」這對牧師夫婦露出微笑,開始指導我們怎麼管教孩子,我們對他們真是感激不盡。 接下來,我要和你分享管教孩子讓他聽話的關鍵: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聽起來很簡單,不是嗎?但所有的父母如果都能把握這個原則,就會在管教孩子的道路上,踏出成功的一大步。 你去觀察周遭一些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他們有照這個原則去做嗎?還是做法剛好相反,孩子使壞卻給他們獎勵?讓孩子使壞卻不必面對真正的後果,就等於在鼓勵這種壞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父母如果對孩子的壞行為視而不見,或是只在口頭上斥責,對孩子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後果,不足以讓他們難受到想改掉壞習慣。如果你真的想要改掉孩子不聽話的習慣,就需要仔細想一想,孩子使壞時,你要讓他面對什麼樣的後果。 一旦決定要用哪一種後果來管教孩子,在實施這些後果時,會需要應用下列三項重要的原則: 一、立即(Immediate)孩子不聽話就要立即讓他面對後果。 我們夫婦當初主要就是在這方面做錯。過去我會一直重複命令,每罵一次,看到孩子不聽或繼續使壞,就會更生氣。當我終於受不了時,怒氣就會爆發,把孩子抓來打一頓。當時家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戲碼: 我坐在電腦前打字,聽到老大老二在臥房大聲吵架,我從電腦桌那裡對她們喊:「你們好好一起玩,不要吵架!」 我坐在電腦前,又向她們喊了三四次,越喊越大聲:「嘿,我叫你們不要吵架。」 最後我怒氣沖天,走到孩子房間,拉開正在吵架的兩姊妹,兩個人都打屁股。孩子氣我,氣對方,我也氣她們。一天又一天,同樣的戲碼一再上演。 來分析一下我剛剛描述的情景,我當下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我其實是在管教她們不要聽媽媽的命令,尤其是前面講的那七八次都不必聽,畢竟剛開始那幾次都不會有事。孩子從經驗中得知,媽媽剛開始說的那幾次都不算數,只有等她重複了七八次,音量大到一個程度,怒氣沖天時,她說的話才會算數。所以,我以前其實是在管教她們不要聽我的話。 當我發現原來的管教方法錯誤之後,我決定做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我把五歲的老大和三歲的老二叫來,神情愉悅地對她們說:「從今天開始,我們家有新的規定。從現在起,媽媽每次說什麼,你們就要馬上照著去做,如果沒有馬上照著去做,媽媽就會帶你去浴室,用木湯匙打你三下。了解嗎?」 信不信由你,兩個女兒竟然對媽媽的新規矩感到很興奮,可以一起參與讓她們覺得很高興。兩姊妹欣然同意,然後繼續玩耍。我走進廚房,準備餵寶寶吃點食物泥,餵到一半時,兩個女兒衝進廚房大聲嚷嚷,害寶寶不能專心吃食物泥。我對她們說:「不要進廚房,因為妳們會害寶寶分心。」兩個女兒就走出廚房。可是五分鐘後,她們又跑進廚房,跟之前一樣大聲嚷嚷,換作以前,我會說:「我不是已經告訴妳們,不要進廚房嗎?」但那天我改變做法,我放下食物泥,把寶寶留在嬰兒餐椅上,叫兩個女兒跟我去浴室。我先帶老大進浴室,叫老二在門外等著。我拿起木湯匙,冷靜地在老大的屁股上輕輕打三下,然後問她:「你應該記得自己為什麼挨打吧?記不記得我說家裡有新規定,不管媽媽說什麼,你都要立刻去做?因為你不聽話,還是跑進廚房,我現在要打你三下。」話還沒說完,就聽見三歲的老二在敲浴室門,大聲說:「媽媽,換我了,換我挨打了。」你看,孩子都喜歡參與家中的事,可不希望自己錯過! 我在《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一書中說過,不管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是在訓練孩子。如果你不立刻讓孩子面對後果,就是在訓練他們不要馬上聽話。 二、一致(Consistent) 一致是指每天都一致,每次都一致,百分之百一致。孩子每次不聽話,就要立刻讓他面對後果。 什麼都不做,會比不一致的做法好。 這一點我常常沒做到,當我太累或太忙時,往往不會說到做到。結果你猜怎樣?孩子都很聰明,如果你因為太累或太忙,就說話不算數,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太累或太忙時,他們可以不必聽話。如果父母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讓孩子面對後果,孩子就會百分之百不聽話。百分之百的一致是指:放下你手上的事,立刻執行後果! 如果你正在講電話,就跟對方說你等一下再打過去。如果你手上都是麵粉,就立刻洗手,去執行後果。每次都要這樣做。 我們剛開始執行這套管教時,三歲的老二有尖叫的壞習慣,每次不高興,就會尖叫,震耳欲聾。所以我告訴她,她每次尖叫,我就會帶她去浴室打屁股。第一天管教時,我每隔三十分鐘就得帶她進浴室!一聽到她尖叫,我就放下手上的事,帶她去浴室打屁股。這其實是一種密集管教,想改掉這種壞習慣,就必須把家事和別的工作放在次要地位。經過半天的管教,老二終於改掉尖叫的壞習慣。 三、心平氣和(Kind) 訓練孩子立刻聽話的一大好處是,父母不會有時間累積怒氣或挫折感。@當你立刻執行管教時,切記要用溫和的聲音和關愛的眼神。 放下情緒。不要認為孩子使壞是故意沖著你來,他們只不過是還在接受管教的孩子。@每次我的怒氣一上來,就會在腦中重複一節聖經的經文,有時用來提醒自己,有時用來責備自己,「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在上帝的定義中,愛不是感覺,而是態度和行動。當你準備管教孩子時,應該捫心自問:「我是不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還是輕易發怒,只求自己的益處?」問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冷靜下來,並且記住,讓愛作為管教的最大原動力。 不要讓孩子有罪惡感,不要去討厭他,把焦點放在教他們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壞行為會帶來壞的後果。你只要執行後果就好,做完就去忙別的事。 我把前述這套管教原則稱作K.I.C.K.管教原則。管教孩子的時候,務必要心平氣和(Kind)、立即(Immediate)、一致(Consistent),然後又是心平氣和(Kind)。 我們開始應用K.I.C.K.管教原則後,家庭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我們家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變得不一樣。第一天管教時,到了晚上,我告訴女兒,我想在上床前有一段安靜的時間。我打算花三十分鐘朗讀一本書,兩個姊姊如果能完全保持安靜,就可以留下來聽。如果有人說話,就得上床睡覺。果真,女兒在這三十分鐘內,真的安安靜靜,而且快快樂樂。這是我們家多年來,第一次有一段幸福又安靜的時光。女兒經過一天的管教後終於明白一件事──媽媽說到就會做到! 本文摘自《沒有不受教的孩子──以愛為後盾的K.I.C.K. 教養法》如何出版

好文分享--父母常犯的6種管教錯誤!

2011年10月28日
公開
46

*201108-親子天下第26期! 根據美國《親職》雜誌,父母最常犯的管教錯誤是忽略孩子發出的訊息而對孩子發脾氣。幼兒在累或餓時會出現特定行為,如果爸媽能及早發現孩子發出的訊號,也許就能省掉一場情緒大崩潰。除此之外,父母最常犯的其他錯誤如下: 太過負面:「不可以打妹妹」、「不要……」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或那樣,卻沒花時間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或更重要的,他應該怎麼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 期待過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不善控制自我衝動,也不懂社交禮儀,罵也沒用。利用小孩喜歡模仿的特質,用具體的行為(自己或他人的)引導孩子看見並學習你想見的行為。 事事干涉: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也許常讓父母看不下去,但若不會構成人身安全問題,其實不需對孩子每個「脫序」的舉動大驚小怪。有時候給孩子一點時間,他自己就會停止。 光說不練:與其不斷威脅孩子「我真的要關電視囉」,倒不如給孩子明確的指令然後徹底執行,如「請你把電視關掉去做功課。」孩子不聽就讓他面對後果:把電視關掉,並告訴他沒做完功課不能看電視。 濫用「回房反省」:暫停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冷靜下來,不是要懲罰他。不妨靜靜坐著陪他,如果他很難過,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恢復平靜。

好文分享-京城最貴中醫 "張悟本"先生談養生(認真看一看終生受益)!

2011年09月07日
公開
53

1、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 最好的藥物是食物,最好的療效是時間。 2、要想身體好,先把飯吃好, 要想身體棒,先把鈣吃掉,食療勝藥療。 3、人的生長周期是20-25年, 生存週期是生長周期的5-7倍, 那麼說人最低活100歲,最高是175歲。 (國家現在有規定了,活過90歲國家給補貼了。) 4、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致病致死的原因: ⑴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 ⑵第二就是藥物中毒 5、健康來自於健康的四大基石, 每天做到四個方面: ⑴平和的心態:心態永遠在第一位, 一天笑三笑,醫生要上吊, 一天笑三笑,遠離病和藥。 ⑵均衡的營養:做到均衡才叫營養, 沒有均衡就沒有營養。 均是多的意思,衡代表平衡,持之以恆; 營養是營造養份,怎麼營造養份呢, 每天品種吃多點。 ⑶適量的運動 ⑷充足的睡眼:天天失眠,少活10年。 不要吃安眠藥,因為越吃越嚴重。 6、人類致病的原因: ⑴不良的生活方式 ⑵營養不均衡:包括過勝或缺乏。 脂肪過勝,礦物質、維生素缺乏。 7、吃飯的目的: ⑴維持生命 ⑵預防疾病 ⑶治療疾病 8、治病五步曲: ⑴食療 ⑵砭(編):足底按摩、經絡按摩等 ⑶針疚 ⑷酒 ⑸藥:前面四項沒辦法了,才用藥。 9、把飯當成藥吃,千萬別把藥當成飯吃。 10、女性終生不要離開豆, 因為豆類裡面有大豆益黃酮, 刺激雌激素分泌的,保護婦科的。 11、肺:多吃白色的,白蘿蔔、白豆。 白蘿蔔→生吃潤肺,熟吃潤腸。 肺不好、咳嗽的要生吃, 腸潰瘍、腸漲氣的熟吃。 辣養肺,過辣就是傷肺。 肺癌患者大多愛吃辣椒。 長期住北方的 南 方人很多人得鼻炎癌, 因為北方是乾旱地區, 在 南 方吃辣椒沒事,因為 南 方潮濕, 北方吃辣椒是火上加火。 鼻炎20年左右一定是鼻炎癌,跑不了的。 所以鼻炎的時候一定要治。 秋天千萬不要吃辣椒。 肺主皮,肺主秋,反應在皮膚上, 肺火大,肺火是從肝火來的, 肝火春天最旺,肝火犯肺。 春秋兩季皮膚搔癢。 12、腎:多吃黑色的。 腎虧百病源,十人九腎虧。 腎虧的表現是手腳冰涼,經常乏力, 婦科有毛病。 為什麼這麼說呢,血靠氣循環的, 這個氣中醫講腎,腎氣,腎為先天之本。 咸養腎,過鹹傷腎。 腎主冬,冬天骨關節疼,腎虧骨關節才疼。 腎開於耳,腎虧耳鳴,肝腎同源, 肝火旺,腎虧,肝主筋(神經), 所以是神經性耳鳴。 13、肝:多吃綠色的,綠豆 . 肝什麼時候工作呀,夜裡, 越到夜裡耳朵越叫喚。 吃點黑豆、綠豆。 肝是解毒的,綠豆是養肝的, 綠豆是提高肝解毒能力的。 (冷水煮綠豆,當水沸騰5-6分鐘 綠豆還沒有煮開花時,把綠豆湯倒出來, 這時候的湯顏色最深, 把它當水喝,才有養肝解毒去暑的作用。 剩下的綠豆再加水,煮成粥喝。蓋著蓋熬) 酸養肝,養肝就是養血, 才能軟化血管,但過酸傷肝。 眼睛的問題都是肝的問題, 青光眼,白內障,網脫等等, 近視眼的把肝火洩了眼鏡就摘了。 除了網脫,其他眼病可用這個方法治: 每天吃洩肝火的食物,把肝火降下來, 杯子裡倒上熱水,滴10~20滴醋, 把眼睛放在杯口處用熱氣熏眼睛, 慢慢白內障就沒了,醋是活血化淤的。 醋有美白淡斑的作用,倒太多別成熊貓眼了, 肝臟最重要:怒傷肝,肝受累全身遭殃。 心腦血管病:心梗或腦梗時候心臟就不跳了, 因為是心梗在前,心停在後,為什麼梗呢, 因為血管堵了, 那是不是就是血出現問題了, 那麼血是哪兒出來的呢,是肝臟。 肝不是造血的,肝是解毒、代謝的,是打掃衛生的。 肝功能不好是像沒有人打掃衛生, 血髒了,堵塞了, 心梗了,腦梗了,人死了。 心腦血管病人好多都是因為生氣吵架了,突然心梗了。 一生氣把肝給毀了,反應在其他臟器上。 14、心:多吃紅色的,紅小豆 . 煮紅小豆湯與煮綠豆湯的方法一樣。 苦養心,中醫在治心臟病的藥裡面 離不開黃蓮,黃芩等, 食物中苦瓜是養心的, 嗓子發炎或咽炎等多吃苦瓜。 冠心病,供血不足,肝是管供血的, 只有提高肝的能力就增加供血了。 去心火,可以用牛黃清心丸, 中午11-13點吃,咽炎的, 吃苦瓜,中午吃。 吃飯總咬舌頭,咬一邊, 那是腦梗的先召,馬上吃好了。 舌頭、牙齦長口瘡是心上的病。 心火大。 15、脾:多吃黃色的,黃豆 . 甜養脾,口裡、腮幫子長口瘡, 是脾上的病。 16、喜歡吃就去吃,因為想吃就是缺了。 17、血液在血管裡流,出現堵塞, 堵塞破了就是瘤子。 堵在血管上叫梗, 堵在毛細血管叫瘤子, 堵在肝上叫腫瘤,子宮裡叫積瘤, 乳腺上叫增生,甲狀腺上叫結結, 臉上叫痤瘡,皮膚上疙瘩, 腿上叫曲張。 18、血管裡髒東西一多,血管就變窄, 血的壓力就加大,血壓就高了。 高血壓,西醫講在腎上, 有個腺體叫腎上腺, 分泌一種激素叫腎上腺素, 分泌出來是調節血管緊張程度的, 它分泌的多叫血壓高, 分泌的少叫血壓低。 血壓高被稱為腎源性疾病。 降壓藥上寫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血壓高是腎病,還吃傷腎的藥, 不腎衰還等什麼。 腎衰的人80%是長期服降壓藥的人。 (對啊!洗腎的人大都有糖尿病及高血壓) 19、血管堵塞中醫叫血淤, 西醫叫自由基太多了, 營養學叫自由代謝的產物太多了。 很多人認為不吃肉就是素食, 不吃油才是素食。 20、維生素缺乏:維生素從蔬菜水果中來。 維生素的特點: ⑴見水溶解。在洗青菜水果的時候, 不要再用水泡了,維生素C都分解了, 哪兒還有維生素了。 再就是削皮,維生素大多數都在皮上, 一個削完皮的蘋果維生素的含量, 還不如一個5分錢硬幣那麼大的蘋果皮。 ⑵超過40度分解。高溫烹飪就分解了。 21、如何洗水果蔬菜: 農藥是有機脂類的,脂類是酸類的, 用鹼洗洗,再用清水沖一下就行了。 22、青菜盡量生吃,吃生菜是洩肝火的。 從西醫的角度講,吃生菜是補充維生素的。 23、高血壓西醫叫腎源性高血壓, 中醫叫心腎不合,肝火大, 愛生氣的,愛吃肉的, 愛喝酒的大部分是高血壓, 治療的原則是清、調、補。 長期吃降壓藥,男的前列腺肥大, 因為降壓藥是擴張血管的, 前列腺也在擴張。 長期吃降壓藥, 女的一笑,下面就想尿尿, 必須降肝火來降壓。 調,調心、腎,讓心腎合了, 腎吃黑的,心吃紅的,冬天吃黑豆最好, 黑豆粥,黑豆漿,黑豆粉都可以。 24、冬天食譜: 黑豆+紅小豆+山藥+杓杞(10-20粒,不要多) 熬粥,當晚飯吃,因為腎17點--19點工作。 25、每天晚上先吃拌生菜,再吃熟菜, 上中午隨便吃肉, 晚上別吃肉,主食吃雜糧,葷素搭配。 26、青椒,是降肝火最棒的菜。 27、茄子,是吸油力最好的菜, 用生吃、不削皮的方法, 晚飯的時候吃最好, 可以降血脂,降血壓。 將茄子洗淨切成絲或塊 +麻將(補腎的) +醋(軟化血管的)拌成冷菜吃。 28、生吃茄子,是治療便秘的最好方法。 29、膽固醇高不是吃雞蛋吃的, 是肝膽代謝出了毛病產生的。 吃降血酯藥的,把藥停了, 晚上吃豆粥,吃生菜, 降酯照樣降下來。 降血脂需要忌口: ⑴牛奶不能喝: 高蛋白、高脂肪的病,再喝奶就更高了。 每個正常人每天脂肪攝入量, 不能超過 25克 , 歲數越大,攝入量越應該少, 60歲的應該是 20克 , 有高血脂高血壓的就應該是 15克, 袋牛奶含脂肪最低 3克,還剩 12克 了。 酸奶也不行。 ⑵辣椒不能吃。 ⑶冷飲不能吃。 ⑷每天晚上熱水泡腳半個小時,撮腰。 中醫中的運動是講運氣動血, 撮腰是報腎輸穴, 讓腎臟興奮起來,提高免疫力, 提高臟器的氣血功能。 泡腳可以防止女人手腳冰冷。

好文分享- 父母犯錯也要道歉!

2011年06月16日
公開
52

★親子生活簿……原諒我好嗎? 「是誰冰箱沒關好,這樣浪費電的。」媽媽發現冰箱沒關好,生氣的質問全家人。由於都沒人回應,媽媽就直覺的認為罪魁禍首是平日個性莽撞,又有些粗心的兒子。「小律,是不是你拿飲料時沒關好門的?」媽媽問著小律。 「不是我。」小律因為被懷疑,感到很生氣。「真的嗎?」媽媽不死心的繼續問著。 小律生氣地看著遠處,一句話也不想說。 最後,才知道原來真正的兇手是爸爸。 「小律,對不起,媽媽誤會你了。原諒我好嗎?」 「呵呵!我是裝的啦!」小律忍不住笑出來,我才不會跟媽媽生氣呢!   無論是父母或是任何長輩,一個人只要做錯事,傷害別人,都必須道歉。   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或是尋找適當機會與孩子談論自己的錯誤,都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待人處事的方式。   唯有孩子認為父母真的是言行端正,才會產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能真正的樹立起來。   某個星期天,我在打掃房間時發現擺在化妝檯上的花瓶打破了,因為兒子平時比較好動,我直覺以為是他玩遊戲時弄破的,因此嚴厲地罵了他一頓。   兒子覺得很委屈,便告訴我說:「這不是我打破的。」   但是,我以為他在狡辯,就拍了他的頭一下。   到了晚上,爸爸回來了,知道這件事後,告訴我說花瓶是他早上出門拿東西時不小心打破的,但卻來不及跟我說,我這才意識到自己錯怪了兒子,但是,有些愛面子的我,實在拉不下臉道歉。   於是,我對兒子說:「雖然花瓶不是你打破的,但是,你平時也太頑皮了,以後還是要多注意,知道嗎?」沒想到,兒子接下來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願意跟我說話。我知道當時我沒有向他道歉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但是,我實在放不下父母的權威。   不過,現在的我知道,唯有父母能先放下身段向孩子認錯,孩子才能瞭解,父母犯錯都能像他們道歉,那麼他們也要懂得知錯能改。唯有懂得尊重孩子,孩子也才懂得尊重你。   當你發現自己做錯的時候,請勇敢地向孩子說聲「對不起」,因為,你真誠的道歉能讓孩子更茁壯成長。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在一個家庭裡,家長的威信,並不是由他做事的一貫正確而樹立起來的,而是由於實事求是,嚴於律己,進而取信於孩子。」   家庭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都要求孩子承認錯誤。可是當父母錯怪孩子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向孩子道歉呢?   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表現父母賞識和尊重孩子,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原則,而且能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由衷的崇敬,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   事實上,能夠向孩子道歉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孩子信賴的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父母一樣也會犯錯,但如果錯怪孩子、冤枉孩子等小錯誤,卻擺出一副無所謂或理所當然的態度,或是擺出家長的架子,不肯向孩子認錯,認為一旦向孩子道歉便會損害自己的威嚴。這都是錯誤的觀念。   教育學家他們認為,適時地向孩子道歉有助於增進家庭和諧氣氛、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有助於提高父母的威信。   所以,如果我們要正視自己的錯誤,敢於向孩子道歉,求得孩子原諒,不僅能讓孩子對我們產生更深一層的信任,還能讓孩子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從而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更加懂得寬容。   所以父母必須讓孩子從小就明白,犯錯不可恥,也不用害怕,最重要的,要懂得承認錯誤,並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作為父母,我們往往只要求孩子,讓他們成為我們想要的模樣,聽話、上進、強壯、處處受人歡迎……但是,我們可曾想過,孩子需要一個怎樣的父母?   我們是不是一個能給孩子快樂、給孩子力量、給他們驕傲和自豪、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的父母呢?   當我們犯了錯誤時,該怎樣向孩子道歉呢?   1、當心情不好,或仍在氣頭上時,就千萬別向孩子道歉。請等自己情緒穩定、心平氣和時再向孩子道歉才是恰當的時機。   2、向孩子道歉時,態度要中肯,既不誇大自己的錯誤以取樂孩子,也不減小錯誤以原諒自己,因為不中肯的話是難以取信於孩 子。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虛假,不真誠的。   3、請特別注意,向孩子道歉時,絕不能漫不經心或敷衍了事地隨口說聲「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我」……,這樣不誠懇的態度,不僅不能獲得孩子的諒解,還會損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4、向孩子道歉時,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要道歉,讓孩子瞭解,你們是很尊重他們的,同樣的,也希望他們尊重你。如果不解釋清楚,就隨便向孩子道歉,孩子也會感到莫名奇妙。   家長不願與孩子道歉,最重要的只是因為我們虛榮的心理,認為哪有父母向孩子道歉的道理。   但是,為了教育出讓父母引以為傲的孩子,放下自己的身段又有何不可呢?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家人vs.朋友」的關係,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與聽從我們命令的孩子。   唯有做孩子一輩子的朋友,才能讓孩子在快樂的教育下健康成長。 幸福宣言 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 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學會道歉,不是挑戰家長的權威,相反,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接受父母,得到孩子的尊重。 *出處書名:《教出第2名小孩 》 *作者:田中直子著  *出版社:意識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