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vincent 媽(amber)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紅嬰仔:一個女人與她的育嬰史》

2012年10月23日
公開
49

《紅嬰仔:一個女人與她的育嬰史》     2012 / 10 / 23 (2 歲 7 個月)     感謝作者的文字,感謝這麼一本好書。 我說不出的、想不到的、有時懵懵懂懂弄不清的感觸等, 以及這段過程裡的一些喜怒哀樂, 能夠在她的文字裡得到認同、寬慰及救贖。      《紅嬰仔:一個女人與她的育嬰史》  作者:簡媜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2878     「懷孕後,才發覺我們的社會對待進入婚姻、生育階段女性的態度,近乎無情。  首先,很難找到詳盡實用的書籍去了解懷孕帶來複雜的生理與心理變化。女人其實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從小的教育也不鼓勵女性掌握知識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因此,面對孕期中的風吹草動,常茫然不知所措。再者,婦產科醫生鮮有耐心聆聽孕婦的陳述,她迫不及待在二十秒內把妳趕出去換另一個大腹便便的女人進來。」(P26)  「於是,我開始理解,『傳承』必須靠時間促成,即使親如母女,也得等待『時間』慢慢鋪出階梯,讓小女孩一階一階走成少女、女人,她才肯瞧一瞧母親交給她的那方不起眼的小木盒,看懂盒內皆是以女人的身軀、情感為柴薪,一點一滴提煉出的智慧香精。」(P61)  「本來就是啊,生命要一寸寸成長,吃喝拉撒睡,哪一件是好惹的!」(P67)  「沒有一種香水比得上小嬰兒身上的奶香,那是從天堂飄來的味道,為了迷戀世俗之人,使他們內心乾淨,方能陷入追憶之中,湧現繁麗的想像,宛如回到眾神花園。」(P73)  「就這樣,我們的胸膛變成他的『肉墊沙發床』,換手時,便戲稱是換床墊。」(P80)  「我深深覺得,一個生命千里迢迢來到世間,若無人疼惜,無人祝福,真是淒涼。而讓孩子從小飽嚐酸楚、委屈,絕對是他周圍的人的恥辱。」(P95)  「是真的。你躺在我的臂彎裡安然而眠,輕淺的呼吸如春日湖水微微揚起波紋,顯然睡得十分香熟。你的小臉蛋貼著我的左胸,依隨我的呼吸而起伏,這兒是你最喜歡的枕,我那宛如擂鼓的心跳對你而言是一首天籟。」(P101)  「兒子,或許有一天你會了解你帶給我的轉變有多大?因著這一改變,我此時已在心裡感謝你了。」(P101)  「不止一人告訴我,自個兒悶在家裡育兒如同軟禁,不出三個月即會瀕臨瘋狂邊緣,屆時還不是乖乖交給保母,與其如此,不如現在就交出去,自己重回職場免得跟社會脫節,下班接孩子回來再分泌母愛也就夠了。大家都這麼做。  我想不出為什麼我必須跟著這麼做?我們的經濟狀況談不上富裕但還算安定,暫時不需要我貢獻;我在職場上扮演的角色亦非舉足輕重之輩,不去不會出人命的;說到脫節,這款混亂有餘優雅不足的社會若能與之脫節一段時間,說不定還是好事;再掂一掂自己的體能,還算可以吃苦耐勞。這種情況下若把小孩交給保母,大約只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怕累。  其實,怕累也是一個非常正當的理由。我們這一代女性雖然披上母親戰袍,但不認為應該像我們的祖母與媽媽一樣,把自己當作一顆方糖(或一撮鹽巴),慢慢溶解於養兒育女、相夫教子這口大鼎內,成全了他的人生美饌,自己卻消失於無形。情況較惡劣的還剩一張嘴巴沒溶掉,哇啦哇啦四處討人情,卻沒人理她。  除非她自己願意,否則,累病、累垮、累瘋、累死一個母親,絕非什麼光榮、偉大的事蹟。  我不見得不怕累,但只要找得到意義──確認這事是我生命中一旦錯過即無法挽回、思索過因我的付出將換得星鑽般價值,那麼,我願意累。  換句話說,我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不在『孩子成長現場』的母親。」(P105)  「有子不見得萬事足,但絕對會睡眠不足。」(P108)  「比尋找自我屬性更難的是挑起責任。單身,有單身的責任;婚姻,也有婚姻的功課要做。我常常弄不懂的是,為什麼社會上總是不自覺地過度美化單身的瀟灑與自由,回過頭來把婚姻打入豬圈狗窩等級。其實,不乏有些宣揚單身天堂生活的人乃是把責任丟給他人負擔才得以吞食快樂的,背後有靠山、天塌下來有人擋,無需搬運磚石砌築高牆以抵禦現實這頭猛獸,責任是很容易磨粗手皮的砂紙,能不碰它,當然快樂似神仙。 而當這些人反過來譏諷婚姻國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人時,我不免覺得有欠公允。  婚姻裡的功課多是難題,那些看起來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恩愛夫妻,恐怕是功課做得最勤才走到這一步。婚姻裡最複雜的組合是『人』,對人性而言,愈固定的關係愈容易引起疲倦,當疲倦累積到一定的強度,人就想逃離。婚姻裡人與人的關係都是固定的,夫妻就是夫妻,婆媳即是婆媳,不像職場上有升遷管道或是職務調動。而促使固定關係產生疲倦毒素的,是『期望破滅』的緣故。」(P123)  「我應該怎麼形容一個女人親自哺餵孩子母奶的感覺?有過這種經驗的人才能體會,那種完全沉浸於和平、溫暖與喜悅情境的歡暢之感,是戀愛與性愛無法提供的妙景勝境。彷彿,妳獨自擁有一畝田地,無人知曉,只有妳知道它的位置與景致。」(P134)  「對做母親的而言,斷奶之前,腦海裡還留著母子身體相連的錯覺,跨過這門檻,不免微感悵然。臍帶斷了,奶也斷了,孩子開始學著成為他自己。」(P135)  「沒有快樂的媽媽就沒有快樂的孩子,沒有快樂的妻子,恐怕也不會有快樂的丈夫。」(P153)  「然而,我們從此進入『睡眠鬥爭』階段。兩個大人常在夜半醒來,各自睡眼惺忪地坐在床上,觀看一個小土匪橫行霸道的睡法,心中真是百感交集。『野渡無人舟自橫,就是這德性!』我說。」(P190)  「對『父母族』新鮮人而言,頭一年是最刺激也是被操練得脫去一層皮的體驗,這種火辣辣的疲憊與沸騰般的驚喜,恐非將孩子送交二十四小時保母至假期才領回或為了工作不得不在白日托嬰的父母能感受。當然,我也收到了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手腕酸痛、肩頭發疼、白髮增生等禮物。」(P200)  「做母親的眼淚是不值錢的,不像青春少女的眼淚,珍珠似地惹人疼惜。母親的眼睛是海洋,然而狂濤巨浪也阻止不了山巔危崖上活活勒死她孩子的那條閃電。做母親的只能眼睜睜,然後用盡餘生把眼睛哭瞎。  如今我懂得阿嬤六十二歲那年哭我父親的心情了。一個老母親哭她的獨子,早上活生生出門,夜間一身血淋淋被抬回來,來不及跟相依為命的老母道別,就這麼走了。  哭,是難免的,厝邊鄰里相識的人都都哭他,但哭過也就哭過了,告辭後回到自己的生活繼續度日。我們做小孩的也哭,母親也哭,然而都比不上阿嬤的哭法。她日日蹲在靈堂前掩面痛哭,這樣還不能溶解胸中之痛,常常帶我們走一個半小時的路到墳場,蹲在她的獨生子墳前哭個夠。」(P202)  「做母親是回不了頭的。我本不應踏入鋼絲網罟,如今既入,當然沒有抽身的道理。我只是嫌怪自己不夠強壯,怕無法保護孩子、承受災厄。」(P203)  「起先,我以為他做的只是一個現代爸爸最起碼該做的事,後來才從周遭親友間比對出他的『優異』;原來,有那麼多男性年紀一大把了還停留在『被寵壞的小男孩』位階,以至於拒絕長大、抗拒學習如何做爸爸。他們不願意進入父親角色,想盡辦法規避規避、逃逸,甚至一走了之。  他們不明白自己失去了多麼珍貴的事物。  不管父親有沒有在現場,小孩都會長大。至於成長過程裡的某些空缺,等他大了,自有自己的詮釋與評判。」(P213)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這話極有頂天立地的父母氣慨,處事敢於向權威及庸俗挑戰,回了家則自動趴倒,笑呵呵地給黃毛小兒當坐騎。  沒有一個小孩不喜歡騎在大人頭上,也沒有一個愛孩子的大人不願承歡其膝下。做爸爸的尤其享有榮耀感,當小孩跨坐其肩頭,兩隻小手拉著他的耳朵,父子倆一起逛大街時,不難看出這頭『孺子牛』昂首挺胸、笑傲江湖之狀。這時候的男人,還真有一點保家衛國的樣子。」(P230)  「怎麼可以『打』小孩呢?人道主義者、宗教家、心理學家、教育家一起怒視妳──即使只是心裡浮現的畫面,也夠妳慚愧好一會兒。不過,這種『愧疚』藥效持續不長,如每十二小時得吃一粒的咳嗽膠囊,妳的『愧疚』也進入量產階段。換言之,每日,妳都有強烈慾望豎起手掌──為了不打他,只好打牆壁、枕頭或蚊子。」(P237)  「其餘如上床吵、下床鬧,破壞家具、玩具,人來瘋,故意唱反調……等,早已稀鬆平常,不足掛齒。反正,媽媽新兵經過操練之後已服膺這條鐵律:天亮一睜眼,若小搗蛋沒表演特技,沒給個節目瞧瞧,二話不說,帶他上醫院,他一定病了。」(P241)  「即使是發音荒腔走板、文法亂插一通,兩歲小孩駕馭語言的慾望與能力只能用鬥志旺盛來形容。每日醒來,你發覺他又多了幾句新辭。甚至神不知鬼不覺地偷了你的口頭禪,笑嘻嘻地又跑又跳,說:『我受不了!』」(P251)  「兩年時間尚不足讓小樹苗結出碩果、讓新岩潤出苔蘚,卻夠讓一個小嬰兒學會跑跳、駕馭語言,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與年齡。」(P256)  「最能從中讀出滋味的是剛懷孕到身邊有個三歲左右小孩的讀者,主要是女性(包含少數男性)。凡處在這近乎四年時間段落的人都會同意,這是人生中最奧妙、驚險、絢麗的一段體驗,聖美時如在天堂,驚懼時又似牢獄;從來沒發現自己這般脆弱,也從未見識自己如此堅強。」(P263)  「在湯裡放鹽,愛裡放責任。」(P267)

(好文分享)三處方、四原則,打消壞情緒

2012年10月16日
公開
108

(好文分享)三處方、四原則,打消壞情緒     2012 / 10 / 16 (2 歲 7 個月)     誠如文中所言,教養vincent這一路走來, 真得是自我的一趟學習之旅、發現之旅。 感謝vincent帶給我的。   文章來源: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357&page=1 三處方、四原則,打消壞情緒       2010-02 親子天下雜誌10期 作者:賓靜蓀 壞情緒會破壞親子關係、夫妻感情。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心力、能量照顧別人。日常生活,好好照顧自己,維持好心情。 萬一氣不過,非開罵不可,四項原則,讓你吵個有效用的架。 你已經厭惡惡性循環的親子衝突,也願意從自己開始改善。《親子天下》綜合心理師、親職、教養專家的建議,提供你三個層面的情緒消解法。 普通情緒消解法 心理層面:照顧自己的情緒 1. 媽媽每天寫情緒日誌、月經日誌,自我記錄一兩個月,找出自己的情緒週期。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曹淑華建議,將情緒、事件、月經、天氣等項目列表,標上日期,然後每天給自己的情緒打分數(○到十分),了解自己容易受到哪些事件的波動影響。 每天給自己五分鐘,安靜下來,專注在自己身上,「今天你覺得怎麼樣?」特別在親子衝突後,更要靜下來察覺自己,「我在氣什麼?」「我對孩子的期待來自哪裡?」有時,自己的期待和童年的缺憾、未能滿足的需求有很密切的關連。善待自己,不是自私,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心力、能量照顧別人。 2. 與情緒共處。情緒是一種訊號,背後有一層更深的語言,去了解那語言,從心的感覺去體會,去接納、理解自己的憤怒和焦慮。例如你因孩子講了一句話傷心,去理清楚傷心的原因,並不見得就不再傷心,但至少知道來龍去脈。 3. 把自己的壓力源一個個寫下來,看看有沒有改變的可能。認清自己的個性、極限、能力、缺乏、不滿足,排出生命中的優先順序,然後接納你做這些選擇的後果。 4. 正向思考,有時,改變想法就可以改變情緒。 5. 為自己的情緒找出口。找傾訴對象,把情緒表達出來,或用各種個人的方式,如日記、寫部落格或禱告,找到支援、宣洩的方式,有支持才有力量。 6. 填寫壓力指數量表、經前症候群自我評估量表(見附表),認真看待它的參考價值。長庚醫院婦女身心科醫師蕭美君提醒,必要時尋求專業支持,焦慮、憂鬱是可以治療的。 生理層面:照顧自己的健康 1. 身體健康,心情就會好,就有精力去應付生活。 2. 開發自己的五感,從視覺(擺設賞心悅目的小東西、欣賞大自然風景)、聽覺(聆聽某段樂曲)、嗅覺(噴灑精油)等感官轉換來調節情緒。 3. 壓力管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腹式呼吸法,十次下來能立刻降低脈搏跳動次數,舒緩緊張的心情。想像肚子像個氣球,用鼻孔吸氣時,肚子慢慢鼓起來,吸滿氣時,憋一下,然後再慢慢將氣從嘴裡吐出來。 4. 泡腳或泡澡也是許多專家建議的簡易居家放鬆法。把自己泡在浴缸裡,完全不想工作、孩子,完全身心放鬆,閉上眼睛,享受這二十分鐘全然屬於自己的時間。感受水流在身體上的感覺。 5. 一定要運動。運動時,身體會釋放腦內啡,培養情緒正向快樂的感受。各種簡便、不需舟車勞頓的運動都可以,例如戴上計步器每天走一萬步,而且愈累愈要運動。 6. 吃得簡單、睡個好覺。 行為層面: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避免問句,開啟跟孩子心理層面的分享。想想看,如果去掉類似「功課寫完沒?」「鋼琴練了嗎?」「數學考得怎麼樣?」「有沒有被老師罵?」等問句,你和孩子的對話還剩多少?減少問句,把孩子當成可以分享的朋友,就會很自然的聊起自己的生活瑣事和心情。孩子也慢慢學會和你分享。有時可以創造聊天情境,如午餐茶時間,或者利用親子共玩的玩具或遊戲,潤滑親子關係。 衝突當下情緒消解法 衝突當下,先給自己兩個提醒: a. 如果面對的是大人,你會用怎樣的語言和態度跟孩子講話?因為對大人講話的方式,不同於對孩子。父母就不會過度使用權威,不會用上對下的口氣和態度說話。 b. 如果說不出好話,就不要說話。傷人的話一出口,就要花很多時間修補。 如果你真的很憤怒,非表達不可,用四個原則,吵個有效用的架。 1. 避免用「你」當主詞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柯志恩從兒子五年級起,母子經常起衝突,場面火爆,但完全沒建設性,導致兩人關係對立到極點。她發現自己常用「你」當主詞,「你怎麼都不……」,「你總是……」,很容易變成指責,而且聲音大且直接。兒子最常反駁「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怎樣?」所以後面要講的重點都沒有用。 學心理的柯志恩後來就提醒自己,沉住氣,學著以「我」當主詞,「我覺得……」、「我怕」、「我想」,來表達父母的感覺和憤怒,代表我的想法;而非用父母的觀點去揣測你(子女)的想法,較不易遭到子女的否定。 「我一點都不壓抑,即使很生氣,也很清楚陳述我的想法,」她肯定。而且各自用「我」表述時,就開啟了對話空間,言辭、語句就變長了。「親子之間的情緒,只要孩子願意講出來,再火爆,都可以解決,」柯志恩終於找到適合自己個性、又能和兒子溝通的方式。不過她強調,和青春期兒子能夠這樣對話,在於從小建立的良好親子關係。 2. 把行為和人分開 父母可以對事情嚴厲批評,不是不能生氣,但要清楚讓孩子知道,你在生什麼氣?而不要讓孩子以為自己不夠好,爸爸媽媽不喜歡我。 你要批評孩子,今天沒整理房間、沒寫功課等行為,但父母通常會翻舊帳,「你怎麼搞的?昨天已經講過了,今天又這樣,你要我講幾遍?」孩子遭到貶抑,卻沒有接收到父母想管教的訊息。 盧蘇偉建議,父母應該就事論事。如果孩子忘記帶功課,父母說,「昨天你忘記帶功課,我提醒你一次,老師也提醒你一次,今天又忘了,媽媽很難過,因為你沒有重視我的關心和感受。」就是一種有效的生氣方式。 3. 因果要一致,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 父母最重要的管教,在於讓孩子從生活中學到經驗,他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有效能的父母,會訂好規矩,幾次因果示範經驗後,讓孩子自己去覺知該怎麼做才對。 孩子吃飯太慢,父母應該在半小時後就把碗筷收走,而不是邊催邊罵,陪他吃三個小時。孩子沒寫作業,不是罰不吃飯,或扣零用錢,而是讓他隔天去面對老師的處罰。孩子忘記準備好隔天上學要用的書包和衣服,就讓他匆匆忙忙、晚一點出門,讓他遲到。但我們常用情緒去告訴他,「你看,昨天叫你收拾,你不收拾。」結果孩子莫名其妙被修理一頓,就反擊「我又沒怎樣,你不想帶我去學校就算了!」親子間就有不理性的對談。 4. 溝通再溝通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小,無法講理溝通。但親子教養暢銷書作家汪培珽,從自己和其他父母的經驗中深刻體會,「小學之前,只要父母的耐性大過小孩,好好的跟孩子講實話,沒有不聽話的小孩。」她曾經在醫院裡花了四十幾分鐘,告訴當時三歲、拒絕打針的兒子,為什麼要打針、打針有多痛、痛的話哭多大聲都可以,最後兒子不需五花大綁,自願挨針,而且哭聲洪亮。 但是現在父母「沒時間、沒耐性,也沒有心理準備。小學之前,父母只用權威、大聲跟孩子說話,十句話有九句在威脅、恐嚇、利誘,」汪培珽一針見血的點出,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親子溝通的音量分貝只會愈來愈高。 盧蘇偉從親身經驗出發,觀察這一代父母很茫然,因為「父母已經不再能用自己被打被罵、很粗暴的生命經驗,去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是他肯定,這正是一個父母學習成長的時代,消解自己的壞心情,其實就是一趟學習之旅、發現之旅。 你多久沒有靜靜的看看孩子的眼神?多久沒有用力的把孩子擁在懷裡?現在,就立刻去做。柯志恩說,「我不是生個好孩子來養,而是生個孩子來讓我變得更好。」所有的父母,都應該感謝孩子,讓自己變得更完整。  

戒尿布之再發一篇

2012年08月29日
公開
35

戒尿布之再發一篇     2012 / 8 / 29 (2 歲 5 個月)     今年夏天最重要的事不外乎是戒尿布, 不過沒給自己(及vincent)太大壓力, 心裡想著若今年不成功明年再來就好了~ 現在vincent可以順利地在馬桶上大便, 但或許還分不清楚大小便的差異, 不論大小便都是說"我要尿尿"。 小便的話,大概有七成機率可以不尿濕內褲,除了下面兩種情況: 1. 玩到忘記... 2. 來不及... 上面所說的倒不是來不及講,而是有幾次在外面, vincent講了想尿尿帶去廁所時,廁所裡有人,所以就... 有一次還因為這樣褲子滿屎我只好抱著hold住, 但還是要等廁所裡面的人出來才能清理, 當下真得很火吶... 但不能怪vincent、也不能怪廁所裡的人、也不能怪老闆,唉... 在這段戒尿布時期, 對於戒尿布小童來講, 外出時如廁環境之不友善讓我感受深刻, 不過可能明年我就忘了吧...XD 目前當車程較長或外出行程之定點無法確切掌握時, 也就是說無法確切掌握所在地會有廁所時,還是會包尿布。 我不是很想要在路邊抱著vincent尿尿,小時候這樣尿的我都覺得有點丟臉。 唯一一次在路邊抱著vincent在水溝蓋上尿尿, 是因為便利商店不肯借廁所, 情急之下只好衝向商店門口水溝蓋, 但時間上有點來不及(抱著vincent尿尿這動作沒做過,欠練習手腳笨拙), 所以還是尿濕了。 之前有幾次路上開車遇到vincent說想尿尿, 都是爸爸抱著vincent去路邊尿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