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拱媽媽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5日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孩子聽的是故事,不是英文

第一個故事:《Stanley》
作者:Syd Hoff(書單第一階段)

這是我選給孩子的英文啟蒙書之一。"A long time ago there were no houses and people live in caves."(很久很久以前,還沒有房子,人是住在山洞裡的。)可是有一個山頂洞人叫Stanley,他不喜歡山洞,因為山洞好冷,睡在石頭上好硬(這時書上畫的就是Stanley將頭枕在石塊上,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有一天Stanley問其他的山頂洞人︰"Why can't we find a better way to live?"(我們為什麼不想辦法過更好的生活呢?)可是其他人卻說山洞已經夠好了,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每個山頂洞人都拿著狼牙棒,一副不友善的樣子。Stanley卻與眾不同,他喜歡種花、畫畫,不只對人有禮貌,連對動物也很友善(這時插圖畫到他輕拍著一種動物的頭-那竟是一隻紅色大恐龍)。

其他山頂洞人很看不慣Stanley的舉止,就對他說︰"Can't you act more like a caveman?"(你不能更像個山頂洞人一點嗎?)好像Stanley丟了山頂洞人的臉似的。結果,擇善固執的Stanley就被同伴丟石頭趕走了……一直找不到新家的他,最後開始蓋起了房子,直到一切都就緒,書上那一頁寫著的是:"He loved his house. But he was lonesome. 'I wonder how my friends are,' he said."(他喜歡他的房子,但是他很寂寞。Stanley說著:「不知道我的朋友還好嗎?」)原先蓋好房子的驕傲表情,頓時一掃而空。

結局呢?有時候孩子們的故事,結局是什麼一點也不重要。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故事,再簡單不過的文字、每頁不超過三句話,卻都包含無限的人生智慧在其中。所以我才會說-是故事,不是英文。

第二個故事:《Winnie in Winter》
作者:Korky Paul and Valerie Thomas(書單第二階段)

好冷好冷的冬天,女巫Winnie住在一棟黑色的大房子裡。一切都令人不舒服的冬天,使Winnie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她查了查魔法書,用魔棒一指,開始大喊奇怪的咒語(只見故事書的跨頁出現大大的「ABRACADABRA」這個字,當時為一兩歲的孩子唸到這裡,我總是誇張地「啊八嘎搭拔」亂喊一陣,讓孩子目瞪口呆、興奮不已)。

"And something magical happened!"(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結果,冬天變成了夏天,Winnie馬上脫掉她的毛外衣,而且還拿出了夏天用的海灘椅,很享受地躺在院子裡喝雞尾酒。

可是,緊接著竟有一大群人蜂湧而至,把Winnie的家當成渡假聖地,玩水的玩水、看書的看書、唱歌的唱歌。只見Winnie一臉無奈地抱著大家脫下來堆成一個小山的衣服,當她的忍耐終於快到極限時,又出現了一個奇怪的聲音-賣東西的叮噹鈴聲,竟然有人在她的院子裡賣起冰淇淋來了,而且還大排長龍……

結果呢?你很想知道結果嗎?孩子也是,那就是故事的力量。

為什麼一本故事書,孩子可以聽三十遍也不厭倦?這本書的繪圖豐富而仔細,但一頁的文字不到三十秒就唸完,孩子往往還沒把圖看個夠就翻頁了,所以每每再唸一次時,孩子都會指指點點從繪圖中找出之前沒注意到的新發現。這也是孩子喜歡聽父母唸繪本的另一樂趣所在。


先會聽、說,再學讀、寫

學習母語,是從聽和說開始

「我們是怎麼學會母語的?」如果能靜下來想想其中的過程,就應該不難理解,在學英文或是第二種語言時,「先聽、再說,再讀、後寫」,才是最符合人類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

當孩子呱呱落地到會開口說話,少則一年半、多則兩年;而真正能夠表達無礙,總要到三歲、甚至四歲了。所以這之間的靜默期,也就是什麼也不說、光是「聽」的時間,就長達兩年。

再來看看,「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讀字呢?」如果撇開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喜歡偷跑的習性,孩子真正開始讀字,應該算是七歲上小學了。我個人很不贊成七早八早就讓孩子學認字,中文英文都一樣。父母為孩子唸故事繪本,讓孩子在一旁只用耳朵聽、只用眼睛全心全意欣賞繪圖的時間沒有多少年,大人何苦趕著孩子早早離開這個藝術欣賞的美妙境地呢?

一聽二說三讀四寫,是人類學母語的次序,也是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連我們最親密、最常接觸的母語,都是在醞釀了七年之後,孩子才開始有「讀」的動作;如果有其他學習方式可以選擇,父母何苦要在孩子一開始接觸英文時,就把他們推入一個違反自然常態的境界,要他們從讀和寫學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