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拱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一定保保單 當心保費超過保額

2008年06月11日
公開
11

工商時報2008.06.06【陳欣文�台北報導】  搶攻銀髮族的「一定保」保單,投保年齡最高至80歲,強調突破現有銀髮族有錢買不到保險的窘境,不過從這類保單理賠和繳費條件來看,繳費終身條件下,民眾應留意可能有所繳保費超過投保保額。  去年開始國內陸續有外商保險公司針對銀髮族推出一定保保單,這類保單有免體檢優勢,開放銀髮族也可以買保險,不過投保前2年內身故僅退還保費,且必須繳費終身,年紀大太投保,繳的保費可能沒幾年就超過保額,失去保險的意義。  以這類保險商品實際費率試算,75歲男性投保50萬元,1年保費要130,936,也就是4年後所繳的保費就超過基本投保保額。專家指出,以保險的本意是強調以小錢換大錢的槓桿效果來看的話,這類保單因繳費終身,保險槓桿的效果恐怕有限。  也因為有這樣的疑慮,所以這類保單在保險給付上,規定以保險事故發生當年度的「基本保額」、「累積已經繳納的保費總和」、「保單價值準備金」取其高者來理賠,民眾有可能只是用利息買保障,把本金拿回來而已。  雖然這類保單強調會將所繳保費退還,確實提供一些因病無法投保的民眾,可以有用利息買保障的管道,也有壽險業者指出,由於老年的風險中,死亡已不是唯一,退休至死亡間的花費及醫療支出其實更重要,因此建議銀髮族不妨考慮核保相對寬鬆的年金險或是養老險,這樣才是反過來向保險公司賺取利息來支應老年所需。

房貸族 買基金 投資兼還款 複利效果加持 挑全球股票基金降風險

2008年06月05日
公開
13

房貸族 買基金 投資兼還款 複利效果加持 挑全球股票基金降風險-蘋果日報970604 【謝富旭╱台北報導】  房貸族該不該投資基金?這是許多人在一生中得面臨的兩難抉擇。雖然理完債再求理財是一般基本常識,不過,在低利率環境下,基金投資與償還房貸並非是絕然衝突的兩碼事。專家指出,基金投資的複利效果反而有助償還房貸過程「先苦後甘」,兩者可並行不悖。  擺脫負擔  從最基本的原理分析,如果房貸年利率是4%的話,基金標的的年化報酬率至少得高於4%,才有投資價值,否則不如把可支配資金全數用來償還房貸。問題是,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沒有人可以保證,那一檔基金長期性的年化報酬率可以高於4%以上。  淡江大學決策系副教授陳登源指出,投資上並沒有絕對的事,然而,過去70年而言,摩根士丹利(MSCI)全球指數年均報酬率約11%,這告訴我們,要找到年化報酬率高於4%以上的共同基金投資標的並不難。  應設定停損停利點  陳登源補充道,長期投資共同基金具有的複利效果,使其投資效益要優於用來全數償還房貸。摩根富林明投信副總邱亮士建議,每月房貸支出最好佔每月可支配所得的1/3,最多不超過1/2。因為,如果每個月有一半以上的所得必需繳房貸無法動用,將嚴重影響投資效益,失去更快速累積財富的機會。  邱亮士認為,有房貸者投資基金時更應設定停損停利點,基金投資仍以定期定額為上策。至於若有年終獎金或額外收入,可視市場狀況以單筆方式投資,增加投資靈活度。  台股前景佳適長抱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副總羅尤美表示,有房貸者,投資標的最好慎選牌子老而且全球化布局的股票基金,因為老牌基金的經理團隊歷經較多次景氣循環的歷練,而全球化策略可以讓經理團隊靈活聚焦在有投資潛力的國家或產業配置上。建議在選擇全球股票型基金時,除了比較累積報酬率外,最好比較在股市空頭時期,跌幅要相對較輕或波動風險較低的基金為宜。  除了富蘭克林投顧推薦的老牌全球基金外,群益投信認為,台股因兩岸關係將有突破性進展,將展開價值重估行情,是新興經濟體中,價格最合理也是最有潛力的市場,長抱3年應有豐碩的成果,也適合背負房貸者進行波段操作的標的。  推薦4檔適合房貸族投資基金 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C 基金經理人:Mark Breedon 基金規模:19.83億美元 計價幣別:美元 管理費:2.5% 最低申購額度:定期定額5000元、單筆1萬元 操作風格:堅守價值投資法,不隨波逐流是這檔基金最高操作心法。目前主要持股計有:SUEZ、諾基亞、法國電信等 富蘭克林坦伯頓世界基金 基金經理人:Cindy L. Sweeting、Lisa F. Myers、Tucker Scott 基金規模:89.6億美元 計價幣別:美元 管理費:0.6% 最低申購額度:定期定額5000元單筆最低1萬元 操作風格:近3年表現不佳,但資金可望回流先進國家,使該檔基金表現可望自谷底翻升。目前主要持股計有:微軟、大英石油、台積電(2330)等 百達基金(盧森堡)生物科技R 基金經理人:Michael Sjostrom 基金規模:22.06億美元 計價幣別:美元 管理費:2.5% 最低申購額度:單筆最低5萬元定期定額最低5000元 操作風格:在高齡社會來臨下,生物與醫療頗具爆發力。 目前主要持股計有:Gilead Sciences、Novo-Nordisk、Celgene、Genzyme以及Amgen等公司 國泰大中華基金 基金經理人:陳士心 基金規模:138.37億元 計價幣別:台幣 管理費:1.6% 最低申購額度:單筆最低1萬元定期定額最低3000元 操作風格:國泰大中華基金的持股周轉率合理,對主流股掌握度頗佳。目前主要持股計有:奇美電(3009)、宏達電(2498)、兆赫(2485)、友達(2409)與鴻海(2317)  新手看招  理財型房貸 運用宜慎 【謝富旭╱台北報導】  利差交易(carry trade),意即從低利率國家借入資金,投資於高利率國家。隨銀行紛推出「理財型」房貸,也使得房貸個體戶也有機會嘗試「利差交易」。不過,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如果運用理財型房貸不慎,得小心一輩子淪為房貸奴隸。  所謂理財型房貸,允許房貸者把已償還的本金,轉換成貸款額度,令房貸者額外多一筆資金可供運用。比如說,甲君原本向銀行申辦500萬貸款,如甲君房貸本金部份已償還100萬元,即可向銀行申請理財型房貸,把這100萬元已償還的本金轉為貸款重新活用。  基金業者雖然認為基金投資與房貸兩者之間可並行不悖,仍強烈建議投資人最好繳完每個月房貸本金與利息後,如有餘錢再做投資。因此,理財型房貸並不適合用作為投資或投機用途。

買二手預售屋 自備款至少增7成

2008年05月22日
公開
11

工商時報2008.05.14【李國煌�台北報導】  近年來,房市行情強強滾,不少預售屋還沒有蓋好、房價已上漲,投資人轉手賣出,由於房價走高,民眾接手買進二手預售屋,必須多付差價、房貸成數也變低,自備款至少多備7成。  信義房屋人員指出,這幾年,預售屋轉手買賣風氣很盛,投資人大多獲利豐厚,倒是,買進二手預售屋的民眾,要多準備購屋款。  以第一手投資人而言,總價1000萬元的房子,定金、簽約金、開工金,合計大概是200萬元,房貸8成計算,可以借到800萬元。  但是,買進第二手預售屋的人,如果成交總價是1200萬元,在款項交付上,有2筆錢要付出,第一筆是第一手投資人已付建商的200萬元,第二筆是第一手投資人賺的差價200萬元。  由於房貸金額還是800萬元,而不是1200萬元的8成、960萬元,買下這戶二手預售屋的人,等於要拿出400萬元的自備款,換算房貸成數不到7成。  土銀人員說,建商推預售屋時,大多會先和銀行談好,房子蓋好以後,購屋人可以適用的貸款成數、金額,中間即使經過轉手,銀行不會因為成交價拉高、而調升貸款成數。  至於賣方,永慶房屋經理陳俊宏說,賺到差價以後,按規定,財產交易所得要申報,不過,房子還沒有蓋好,無法用房屋評定現值報稅。  而且,雙方是訂定私契買賣,實務上,賣方沒有人會主動申報這筆所得,賣方賺到差價入袋、買方付錢接手,交易就完成了。  同時,短期間內,土地公告現值沒有變動,賣方也沒有繳納土地增值稅的問題。

善用理財型房貸 投資一把罩

2008年05月21日
公開
13

工商時報2008.05.12【徐晨縈�台北報導】  當全球投資人都看好台灣股市之際,背負沈重的房貸族,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大賺台股的錢,其實,只要善用理財型房貸,就算是房奴族,一樣可以省息和投資並行,讓自己的財富快速激增,並減輕房貸壓力。  國人通常有一個根深柢固的觀念,先解決房貸壓力,再作投資理財,但在理財風氣盛行之下,許多人改變觀念,要理債也要理財。  永豐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韓志宇指出,目前理財型房貸是主流商品,理債又理財,動用額度方便,又按日計息,借款利息比一般小額信貸低,約4%上下。  理財型房貸已成為民眾短期籌措資金的來源之一,可以將已償還的房貸本金提領出來運用,韓志宇認為,理財型房貸可讓喜歡投資的民眾活用資金,甚至連專家建議一個家庭需保有6個月的生活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也可以透過理財型房貸來替代。  舉例來說,若是6個月的預備金是30萬元,放在銀行定存利率年息不到3%,若將這筆錢拿去還房貸,降低房貸利息負擔,假使真的遇到急需用錢,則利用理財型房貸將錢借出來,年利率是4%,只借3個月,以日計息的話,等於只付4分之一的年利率費用。  韓志宇認為,通常會把預備金放在定存或活儲的民眾,幾乎都不會動用到這筆資金,不如把這筆錢拿去還了,可以降低房貸負擔,真有需要,再從理財型房貸借出來,只要借款期限不長,經試算的結果,是比較划得來的,具有省息和理財的效果。  不過,韓志宇提醒,辦理理財型房貸,有些銀行會收一筆手續費,1,200元到1,500元不等,每1年轉期時也會再一次收取費用。有銀行透露,若平常繳息正常的民眾,因每家銀行規定不同,在轉期時,民眾不妨試著向銀行要求免收這筆費用。

誰可以參加國民年金? 即將上路的國民年金,你了解多少?

2008年05月13日
公開
13

( 2008/04/30 ) 出處: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 國民年金將於今年10月上路,到底哪些人是國保強制納保對象? 加保後有什麼好處?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勞保年金又是什麼? 這與國保有什麼關聯? ◎美鳳從新聞報導得知內政部將於今(97)年10月開辦國民年金(以下簡稱國保),「到底什麼是國保?」、「自己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可以投保嗎?」、「可以幫家裡剛出生的小寶寶投保,讓他年老時可以多領一點年金嗎?」 ◎已經60歲的老劉,從年輕踏入社會工作至今,勞保年資已有35年,由於已達勞保老年給付上限45個月的標準。老劉聽人說,如果不趕快退休,一旦國保開辦,就不能加入國保,因此想趕在10月前申請退休。 但最近又從報紙得知勞委會打算把勞保老年給付由一次金改為年金?老劉不解,究竟甚麼是勞保年金?與國民年金又有甚麼關係? 隨著勞保、公教保險的實施,讓廣大勞工、公務員在退休後,可以有一筆老年給付,作為退休生活的經濟來源之一,但除了勞工、公務員外,根據統計,全台還有353萬人沒有任何軍公教、勞保等職域性社會保險的保障。 哪些人是國保強制納保對象? 隨著老人化社會來臨,政府為確保這群沒有相關社會保險的國民,也能在老年或發生身心障礙時擁有基本的經濟保障,立法院去(96)年正式3讀通過「國民年金法」,將於今(97)年10月正式實施國民年金保險。 依國民年金法規定,只要年滿25歲未滿65歲,沒有參加軍、公教、勞保,也未曾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的國人,以及開辦時未滿65歲的農保被保險人,全部強制納入國保保障。 因此,全職媽媽美鳳只要年滿25歲,就是國保的保障對象,當然可以加入國保。不過,由於國保是針對年滿25歲未滿65歲未參加社會保險的國人,年紀太小或太大都不在國保保障範圍,所以像美鳳的小寶寶就不能投保。 其他包括擺地攤、打零工、失業者,因沒有軍公教、勞保保障,基本上也是屬於國保的納保對象。而即便是外籍配偶,只要年滿25歲未滿65歲,在國內設有戶籍,也可以參加國保。 加入國保要繳多少錢?有什麼好處? 至於美鳳加入國保後,每月要繳交多少保費?要繳多久?可擁有哪些保障? 依國民年金法規定,國保費率開辦第1年訂為6.5%,以後每2年調高0.5%,最高上限為12%。國保保費計算公式為【月投保金額(即基本工資)×保險費率】,依此公式計算,國保開辦第1年的保費為1,123元(月投保金額17,280元×6.5%),但為減輕民眾負擔,政府會補助4成保費,被保險人自負6成,因此,美鳳每月繳交的保費為674元(1,123元×60%)。 只要美鳳按時繳交保費,等到年滿65歲當月起,每月就可請領老年年金,直到身故為止。 且在加保期間,美鳳若發生重殘或死亡事故,還可請領身心障礙年金、喪葬給付及遺屬年金。 依法令規定,在國保4大給付項目(詳上頁表1)中,除老年年金須待被保險人年滿65歲才得請領外,其餘給付項目都沒有請領年齡的限制。 (表1) 國民年金4大給付標準與請領條件 給付項目 請領條件 給付標準 老年年金 年滿65歲被保險人(曾參加國保,擁有國保年資者,只要年滿65歲亦得請領)。 1.月投保金額×0.65%×投保年資+3,000元 2.月投保金額×1.3%×投保年資 兩者擇優發給 身心障礙年金 加保期間發生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經評估無工作能力者。 月投保金額×1.3%×投保年資 ◎ 設有基本保障額度4,000元機制,即月給付金額未達4,000元者,則按月給付基本保障4,000元至死亡為止。 喪葬給付 被保險人死亡 按月投保金額一次發給5個月 遺屬年金 被保險人死亡,或領取身心障礙或老年年金期間死亡時,由配偶與子女等相關家屬請領。 ◎ 被保險人於加保期間死亡: 月投保金額×1.3%×投保年資(基本保障3,000元) ◎被保險人於領取身障或老年年金給付期間死亡: 按被保險人原領身障或老年年金金額的半數發給 (基本保障3,000元) 由於國保是採「柔性」強制納保方式,符合國保納保條件者若拒絕加保,不繳納保費,雖然不會遭受處罰,但也不能享有國民年金的保障。 什麼是勞保年金?與國保有何關係? 依國保規定,在國保開辦前已領取勞保老年給付者,無論勞保年資長短,都可參加國保,但勞保年資超過15年以上勞工,一旦在國保開辦後才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就不能再參加國保,也因此,有不少像老劉這種勞保年資逾15年的勞工,打算趕在10月前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轉投國保。 勞委會統計,目前勞保年資符合請領老年給付的勞工有160萬之多,如果全部趕在10月前請領老年給付,勞保基金將支出1兆2,000億元,但截至今(97)年1月底,勞保基金僅有3, 800多億元,財務缺口高達8,000多億元。 除了現行勞保「一次金」給付方式將造成勞保財務缺口外,勞委會同時也考量「一次金」易因通膨而貶值,無法保障退休勞工的長期經濟生活,因此決定修訂勞保條例,推動勞保「年金」制度,讓勞保年金與國民年金能在今年10月同步上路。 選勞保年金或一次金,哪個有利? 依勞委會今年2月送到立法院審查的勞保條例修正草案規定,未來勞保被保險人加保年資滿15年,年滿60歲退職時,就可按月領取年金給付,領到身故為止。 有關勞保年金給付標準,有(A式)3,000元+平均月投資薪資×年資×0.65%,或(B式)平均月投保薪資×年資×1.3%,二者擇優發給。 以老劉為例,勞保年資有35年,60歲退休,平均薪資43,900元,依現行一次金給付方式,最高可領45個月,共197萬5,500元(43,900元×45個月=1,975,500元);若勞保年金順利完成立法,老劉選擇年金給付方式,每月可領1萬9,975元,假設領到82歲,22年共可領到527萬3,400元(43,900元×35年×1.3%×22年×12個月=5,273,400元),一次金與年金兩者相差了329萬7,900元,老劉該如何選擇,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由於現行勞保一次給付最高為45個月(若超過60歲仍繼續加保,最高可到50個月)基數,如果勞保年金順利於10月開辦,只要老劉沒有退休,勞保年資就可繼續累積,沒有上限,完全不會浪費。 而且為鼓勵勞工繼續工作,延後請領老年年金,在勞保條例修正草案中,還特別針對年滿60歲繼續工作的勞工,設有「展延年金」的機制,依規定,「每延後1年,增給4%,最多增給20%」。 因此,假設老劉繼續工作5年,65歲退休,累積勞保年資40年,則每個月可領到2萬7,393元【43,900元×40年×1.3%×1.2(展延5年,即1+20%)=27,393元】,假設領到82歲,17年共可領到558萬8,172元(27,393元×17年×12個月=5,588,172元)。 此外,勞保的保障範圍也比國保大,包括生育、殘廢、身心障礙、老年、死亡及職業災害等,而國保只有老年、身心障礙、喪葬津貼及遺屬給付4種。對老劉而言,繼續留在勞保除了可領到較多的老年給付外,也可擁有比國保更多的保障。 不過,這一切都得視勞保年金是否能如預期,與國保同步實施而定,提醒每位勞保被保險人隨時留意勞保條例修正案的立法進度。 (附表)國民年金與勞保年金的比較表 項 目 國民年金 勞工保險年金 保險費率 6.5%至12%;第3年起每2年調高0.5% 6.5%至11%;第3年起每2年調高0.5% 投保薪資 (金額) 固定投保金額:17,280元 依其工作所得: 1.受僱勞工:第1級17,280元,第22級43,900元 2.職業工人:最低18,300元(現行第3級),上限43,900元 保險費 負擔比例 被保險人60%、政府40% 1.受僱勞工:雇主:70%、勞工:20%、政府:10% 2.職業工人:勞工:60%、政府:40% 給付項目 身心障礙、老年及遺屬年金 1.普通事故:生育、傷病、失能(年金及一次金)、 老年(年金及一次金)及死亡(年金及一次金)給付 2.職業災害:傷病、失能(年金及一次金)、死亡(年金及一次金)及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給付條件 1.身心障礙年金: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經評估為無工作能力者 2.老年年金:年滿65歲3.遺屬年金: (1)加保期間死亡 (2)領取身心障礙或老年年金期間死亡 1.失能年金:經評估為終身無工作能力者 2.老年年金:年滿60歲,年資滿15年 3.遺屬年金: (1)加保期間死亡 (2)領取失能或老年年金期間死亡 (3)年資滿15年,並符合現行老年給付條件,在未領取老年給付前死亡 給付標準 每投保1年為1.3%,身心障礙年金基本保障4,000元;其餘年金基本保障3,000元 1.每投保1年為1.3%,失能年金基本保障4,000元;其餘年金基本保障3,000元2.失能年金另外加發配偶或子女眷屬補助25%,最多加發50% 展延年金 無 每延後1年,增給4%,最多增給20% 選擇權 無 1.年金施行前有保險年資者,被保險人或其遺屬得於請領失能給付、老年給付或遺屬給付時,選擇請領現制一次金給付或年金給付 2.年金施行前有保險年資,於領取失能或老年年金期間死亡者,遺屬得選擇失能或老年一次金扣除已領年金總額之差額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11日
公開
10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選擇全美語幼稚園的考量依據 我不推薦全美語學校,不推薦不代表它不值得去讀,而是它不見得適合每個家庭和孩子。既然這不是全民能夠參與的教育,我的推薦有何意義? 父母先不要怨嘆自己的孩子不能贏在起跑點,而是應該想清楚,讀全美語的孩子就能一路贏下去嗎?準備送孩子上全美語幼稚園的父母,如果不考量學校的教育理念、孩子的語言適應力,以及往後上小學的中文接續力,眼裡看到的只有英文,孩子可能不但沒有贏在起跑點,甚至在還沒起跑之前,就先被自己的父母絆倒了。 讀全美語幼稚園,孩子的聽、說能力就沒問題了嗎?如果,英文是您選擇幼稚園時的必要考量,又該注意什麼重點呢? 學校老師會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嗎? 就我所知,現在的美式幼兒教育,每天都會花時間幫孩子唸故事書。固定時段、上課空檔,繪本故事、章節故事、口述故事……講故事是老師每天必備的行程之一。再看看學校的故事書藏量,更能一目了然。在學校其他條件都固定、相同的情況下,故事書藏量愈多的學校,愈值得推薦;如果還能指定孩子借書回家親子共讀,更是關鍵指標。 如果學校連最基本的故事書都不重視,那孩子的英文聽說能力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功夫的階段了。所謂的「表面功夫」即是:父母看到的就是全部,不會有什麼深層的語彙基礎了。 幼稚園畢業後,往後的英文學習如何接續? 如果以為讓孩子讀全美語幼稚園就算大功告成,往後就再說了,那大筆的學費無異像是丟入水中。語言的聽說能力一定要持續練習,孩子雖然有優於大人的聽說學習能力,但是別忘了,他們忘掉一種語言的速度之快,也超乎大人的想像。因此在決定讓孩子就讀全美語幼稚園之際,也應該預先設想孩子上小學之後,英文的學習要如何持續下去。 學校是否汲汲營營,要孩子表現成果給家長看? 曾經看過一所雙語幼稚園孩子表演的英文話劇,姑且不談孩子英文說得如何,家長看得高興之餘,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想想:一整個學期,老師花了多少時間在訓練孩子?可能只是為了您的孩子三次出場、三句對話的表演,多少孩子是在一旁枯坐乾等,多少孩子會因為不熟悉的動作被老師斥來喝去,而這一切或許只是要滿足家長的虛榮心。為什麼不拿這些寶貴的時間去幫孩子唸故事書呢?因為聽進去孩子腦袋裡的故事,家長-看不見啊! 父母不要被全美語或是雙語幼稚園矇蔽了眼睛,學校使用什麼語言、以及學校用什麼教育理念來對待我們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兩者兼備的學校當然完美,但若要取其輕重比例,後者當然還是首要考量。隱藏在美語之下的教育理念,更是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幫孩子把關之處。 外籍教師是否用心在孩子身上,還是只管教英文? 不知您是否想過,有時候老師比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還長,如果老師不能發自內心關切孩子、愛護孩子,長時間待在學校裡的孩子會是何等景象? 我的一個孩子有非常輕微的弱聽現象,從小到大、從父母到親朋好友,沒有一個人發現,最後竟是孩子幼稚園大班的外籍老師提醒我們去做檢查,讓我不得不佩服這所學校對師資的用心篩選。不是會說英文的外國人,就能夠當老師的。 最後想給全美語或是雙語學校一個建議:用"Speak English only, please."代替"No Chinese."。 學校希望孩子開口練習英文的想法可以理解,母語畢竟是孩子最習慣的語言,如果不規定孩子只能說英文,全美語學校也開不成了。建議不說"No Chinese."無關於語言的優越感,而在於說話的禮貌性。就像多年前我學到的一個觀念:"Do you speak English?"是比"Can you speak English?"更有禮貌的用法。 唸全美語幼稚園,孩子的中文怎麼辦? 孩子的教育字典裡,沒有「以後」,只有「現在」 如果我不是一個全職媽媽,不能保證孩子在學校以外的時間,有很多機會跟他說話、幫他唸中文故事書;如果我是只能分出有限時間給孩子的職業婦女,甚至孩子下了課也都是外傭在全程照顧,老實說,我可能不敢把孩子送入全美語幼稚園。不然,孩子的學前中文基礎在哪裡?-以後再說嗎?這麼想的父母,可能以後等著「頭大」吧。在孩子的教育字典裡,沒有「以後」,只有「現在」。 花了時間卻沒學好英文,自己這樣的失敗經驗,可能是我無怨無悔送孩子上全美語幼稚園的原因之一。可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在英文學習上可以選擇的方法很多,例如父母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循序漸進地加入英文故事書,就是上一代孩子沒有的環境。 「媽咪,我今天精神很好,可不可以讓我多看半小時的《哈利波特》再睡覺?」當孩子已經把英文故事書當成生活中的重要精神食糧時,父母還需要讓孩子花大把的童年來補習英文嗎?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10日
公開
16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全美語學校讓孩子有說英文的環境 所以,這是我幫孩子找了一所全美語幼稚園的最主要原因:讓孩子有一個說英文的環境。第一個孩子在上全美語幼稚園之前,在家裡沒人跟她說英文,即使我刻意用英文問她,得到的回應也只有「yes」和「no」是英文,其餘全是國語。但是入學後的一個月-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是一個月,她開始說出英文句子,然後自然而然地,英文就變成了學校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家也說嗎?」這一定是很多送孩子上全美語幼稚園的家長想發出的疑問。「沒有!」我的原則還是一樣,不喜歡跟孩子說英文,在家只說國語。 不過,各位父母千萬別誤會,以為找個全美語學校就萬事如意。孩子的英文口語能力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銜接上去,我覺得是在入學前五年聽了大量英文故事所打下的基礎。而且,在孩子身上也完全見不著坊間似是而非的疑慮:「將孩子放在一個只能用有限語言溝通的環境裡,一定會影響心智能力的發展。」看著孩子每天高高興興地上學、快快樂樂地放學、健健康康地長大,就是最好的證明。 全美語無法保證孩子的英文能力 孩子很難學到純正的語調和發音 如果有機會仔細聽聽全美語幼稚園裡孩子的對話,可能就會發現:除非母語為英語的學生佔多數,不然唸哪一所全美語幼稚園都一樣,孩子的英文語調、發音都和純正英文的腔調差距頗大。 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同一個班級裡,如果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孩子,只有老師是說英文的外國人,孩子的英文腔調不可能純正,只要能用英文表達無礙就屬難得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真正能從老師身上學到的是「聽」。試著想想,一個老師要面對一、二十個學生,您的孩子和老師一對一說話的時間能有多少? 所以,孩子的口語能力有百分之七十,是跟同學互相學習的。「皮卡丘」、「哆啦A夢」、「甲蟲王者」……上、下課時,孩子有孩子自己喜歡討論的話題,這是外籍老師、甚至父母都打不進的世界,那才是口語能力的訓練場所,也是我後來才從孩子的幼稚園裡學到的事實。 雖然孩子的英文不能說得字正腔圓,我並不介意,其實也無從介意起。語言是要有環境配合的,沒有完美的環境時,也只能接受事實。 美式教育理念,才是全美語學校最大的優點 當初會選擇全美語幼稚園,除了英文之外,隱藏在其背後的美式教育理念-「從玩中學習」,更是我關心的重點。對孩子來說,學習就是玩,玩就是學習,因此學習理應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不是的話,問題通常不在孩子,而是在大人身上。 全美語幼稚園都有美式的教育理念嗎?後來我才慢慢知道,沒有。當然沒有。 「聽說某某全美語幼稚園,孩子的讀字、拼字能力棒得不得了,才三個月就比我們這個學校一年還有用,我下學期準備轉學,妳要不要去看看?」不只一次聽到校門口的媽媽這樣討論著,「那個學校叫什麼名字?」我急急追問。快把名字默記起來-千萬別讓孩子不小心進入這種「有成就」的學校。 或許,讓孩子進入這樣的學校,父母真的能見著孩子「一時的成就」。但是,背後有多少孩子的學習熱忱就因此被扼殺了?熱忱如果不見了,就算能背得了《韋氏英文大辭典》又如何? 學前教育比英文學習更重要 好的全美語學校,英文只是溝通的工具 學前教育比英文學習更重要-這是許多幼教專家對選擇全美語幼稚園的家長提出警告的原因,我當然舉雙手贊成。 「學前教育是孩子塑造人格、培養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重要階段,過多的美語學習,可能會排擠或忽略幼兒應該被重視的其他教育方向。」其實,把這樣的說法和全美語幼稚園綁在一起是不公平的。以上的觀念,適用於全部的幼兒學校,不論學校用的是哪一種語言。全中文、雙語、全美語或是任何幼稚園,都可能出現不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當父母的心態是想快點見著孩子的「學習成果」時,自然就會朝「功利導向」的學校靠攏。而這樣的學校也真的會為了讓家長趕快見著成果,於是使盡力氣訓練、甚至逼迫孩子,使教學方向和眼光變得短淺而功利。所以,孩子真正該有的學前教育,當然會被排擠掉。 反之,當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時,自然會選擇快樂學習、讓孩子慢慢茁壯的教育理念。所以全美語的幼稚園,也分成「你喜歡的」和「你不喜歡的」兩種不同教育理念。一昧責怪外在環境無濟於事,其實那常常只是反映整個社會價值走向的結果。 好的全美語學校,英文只是溝通的工具,其他該有的教育一樣都不會少;不好的非全美語學校,雖然沒有英文教學,只要教育理念不正確,一樣會用三十年前的填鴨教育方式,來對待我們的孩子。所以父母要睜亮眼睛,注意自己該用什麼標準來檢視學校。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9日
公開
14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孩子升學考試在即,該怎麼辦? 只要在學習階段,都該依循正規方向 「我的孩子已經要參加升學考試了,還要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學英文嗎?」 當初這本書是準備寫給懷孕的準媽媽和準爸爸看的,我總覺得父母如果能在孩子呱呱落地前,就先具備一些養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然後邊做邊修正,一定比事後再來補救,要事半功倍許多。育兒路上多輕鬆一點,父母也就有更多空間,可以享受育兒的樂趣。 所以,這本書不是針對英文考試而寫,對臨時抱佛腳的幫助不大。但即使孩子已經要面臨升學考試的考驗,難道學英文的正確方向就可以棄之不顧嗎?語文學習上的聽、說、讀、寫是一個基本的大方向,只要是還在學習階段的孩子,都一樣適用。 英文故事書和錄音帶,是理想的輔助工具 況且,現在的考試方向愈趨靈活,與其要孩子死背、強記文法書,不如要他們分些時間讀讀英文課外書、聽聽英文故事或廣播節目。如果父母只是眼巴巴地看著眼前的考試分數,只怕最後孩子考出來的成績也只是勉強過關,但學習語文的方向卻愈走愈偏了。 我說過,英文故事書的難易度,有時不能光以內容文字的多寡來衡量。例如 Bill Peet 的系列作品《The Whingdingdilly》、《Big Bad Bruce》……有時光看書名,就覺得頭昏,不要說是孩子,連父母都想打退堂鼓,要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很可能縮手不敢買。但是買了以後呢?-您可能又會因為自己的勇氣,以及孩子有幸能聽到如此有趣的故事,而鼓掌叫好呢。 Bill Peet的作品不只書名嚇人,有一次對著他的書查字典時,更是讓我驚呼:「哇!這些是什麼字啊,打死我也不可能認得!」甚至查過字典後,仍會讓人覺得這真是三百年也遇不到的英文字。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強烈推薦這些書,給準備升學考試的國中、高中孩子們。每天讀三頁也好,邊看故事、邊查字典-如果還是附有錄音帶的版本更好,這些故事書都有意思極了。讓孩子看故事、查字典,最後還有錄音帶可以欣賞,一方面能栽下孩子習慣閱讀英文書的種子,另一方面也能紓解某種程度的考試壓力。一想到如果能讓更多孩子享受到這片刻的心靈滿足,我的心都在微笑。 縱使許多學者專家對全美語幼稚園疑慮重重,還是有一大票的父母,勇往直前地把孩子往裡面送。每當演講中有人問到:「該不該讓孩子讀全美語幼稚園?」我總會反問家長:「那孩子的中文呢?」 很多父母一定認為,我們的環境裡都是中文,自然就會了,不用太在意。我可一點也不這麼認為。 所以,我的孩子就是讀純中文的幼稚園囉?哈哈!沒有,我也是那些勇往直前的家長,孩子從中班入學,兩年都是唸全美語幼稚園。 這下可能又要惹得您滿腹疑惑了-不是英文故事無所不聽嗎?不是有副「英文耳朵」嗎?為什麼到頭來還是送全美語幼稚園? 全美語幼稚園能給孩子什麼? 在家裡說英文自然嗎? 光靠唸故事書,給了孩子一副能聽英文的耳朵。那英文嘴巴呢? 據統計數字顯示,高學歷父母中,有百分之四十幾的比例,會在家裡跟孩子說些英文。這不外乎是希望從小給孩子一個英文環境,以達到潛移默化的語文效果。可是我沒辦法這樣做,因為: 第一、我不喜歡在家裡跟孩子說英文。要我用非母語跟最親密的人對話,對我來說是極不自然的事;這也是我雖然有機會,卻排斥在孩子小時候就移民美國的原因之一。這麼小就移民的孩子,後來多半都是用英文跟父母對話,而我極度不能忍受那種無法將母語傳給自己孩子的感覺。 第二、媽媽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內容有哪些?「來吃飯」、「去洗手」、「快睡覺」……,能練習英文的範疇太狹隘,而太狹隘的原因也是因為自己的口語能力不足。其實,這也是大多數父母的問題,如果父母英文都能說得嚇嚇叫,社會上還需要那麼多英文補習班嗎?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13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補習班是不可避免的路? 是的,對很多家庭而言是如此;是的,在現今的英文教育體制下是如此。不然,即使現今的英文教育已向下延伸至小學,但光靠學校的義務教育,孩子小學畢業時就能具備基本的英文聽說能力嗎? 即使我的孩子靠著我唸故事書的力量,有了「聽」英文的能力,但語文學習不可中斷,所以接下來的讀、寫呢?在孩子讀小學一、二年級這兩年,我還是送他們上了英文補習班。不然,讀字、認字也要媽媽自己教嗎?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這樣做。不是因為沒能力、沒時間,而是我喜歡做媽媽,不喜歡當老師。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可以是沒有壓力、沒有進度的,孩子和父母都可以處在一種放鬆的情緒狀態中,那是一種享受。至於教讀字、寫字呢?這是一種技巧性的工作,什麼字母要配什麼發音、什麼情況要用什麼時態……老實說,我對這樣的工作沒興趣。既然有專業的人在教,我當然假手他人。 然而,即使是補習英文這件事,也有幾個重點和方向要考量: 補習班的聽說讀寫課程如何分配比例? 如果「聽說讀寫」是一趟旅程,孩子年紀愈小時,愈應該在旅程的前段多做停留,不要時間未到,就急著要把孩子趕向後段的道路。而這個時間點的標準是什麼呢?就是當孩子有一天必須面對升學考試、面對這個逃避不了的大環境,只有選擇正面迎戰的時候。到時用功地讀、拚命地寫、學好考高分的技巧,是無可避免的一條路。課業的好壞只能靠孩子自己成就,父母是幫不了忙的。 到底該花多少時間補習英文? 當然是愈少愈好。但是補太少又怕比不上別人,怎麼辦?當我的孩子已經把唸英文故事書當成生活娛樂的一部分,我就停了他們的英文補習。英文故事書可以一本接著一本看的孩子;章節故事也讀得津津有味的孩子,還需要補英文嗎? 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的事,能把英文故事書當興趣來看,想必之前紮下的基礎相當厚實。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基礎呢?補習基礎?當然不是。補習班可以教孩子讀字的技巧,但孩子喜歡閱讀的興趣,不是靠補習可以建立起來的。 該學的英文,故事書上都有 語彙基礎,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聽進腦海裡 孩子小學二年級之後,當英文故事書之於孩子,就像報紙之於大人時,我就不再讓孩子去英文補習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週一小時的外籍英文家教。一小時當然不夠用,練練說話、保持口語能力,是唯一的目的。 至於拼字、句型、文法、時態……怎麼辦?故事書上都有,多看英文書,自然而然就會習得十之八九。剛移民香港沒多久,十歲女兒不懂廣東話,讀的是說英文的國際學校,一天,她把不會寫的英文功課拿來問我:「媽媽,這幾題我不會,妳幫我看一下。」只看了一眼,我就嚇得差點把她的作業摔落在地上。 「這些是妳自己寫的嗎?為什麼『不會的』這麼少?」二十幾個英文介系詞,whatever、whenever、if、till、until、unless……,要孩子一一填進句型的空格中。哇!這不是我大學聯考都還要想半天的東西嗎?「孩子,妳從來沒上過所謂的文法課,怎麼會寫呢?」 我當下對女兒佩服得五體投地,女兒一定覺得她這個媽媽怪怪的,孩子功課不會寫,還高興得不得了。後來,即使她一時不會的題目,我再對著她唸一兩遍,她似乎也就知道答案了。這是為什麼呢?我猜想,聽了大量英文故事的孩子,其中的語彙基礎都已潛移默化地進入腦海中,拿不掉、偷不走。只要哪天需要讀寫時、需要應付考試時,就可以像電腦開機似地,輕易將它們從腦袋裡叫出來。這就是面對考試時,事半功倍的利器。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7日
公開
11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父母可以怎麼做? 「聽」的能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佳學習禮物 我只管不間斷地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一副除了聽國語之外、也能聽英文的耳朵,這個「聽」英文的能力,是我可以給孩子的一輩子的禮物。它也是許多父母無需仰賴太多金錢,只要肯花費時間和力氣,就能把夢寐以求的英文聽力教給孩子的方法。 "Today I am as old as all the numbers on the clock added together." 放學後邊走邊聊天,小一女兒的口裡突然蹦出這句英文,嚇了我一跳。「妳-妳是從哪裡聽來的?」媽媽連大學聯考都寫不出這樣的英文句型。 「《外婆萬歲》啊!最後那個外婆不是說,今天我和時鐘上所有的數字加起來一樣老了。」 「這不是我們家的國語故事書嗎?」孩子,妳不可能會自己中翻英吧? 「妳忘了我們上次去美國玩,有買《外婆萬歲》這本書的英文錄音帶啊!」哦,好險,原來是故事錄音帶的功勞。 聽是說的基礎,無庸置疑。或許孩子比較大了才開始學英文,不需要小嬰兒這麼長的語言靜默期;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聽」、沒有那些聽來的廣大語彙基礎,我們能期待孩子「說」出些什麼呢? 不過,我也不用高興得太早,事隔三年,我把女兒叫到跟前:「大乖,妳記不記得?《外婆萬歲》裡面有句話:『今天我和時鐘上所有的數字加起來一樣老了。』妳知不知道英文怎麼說?」她想了三秒鐘,「不知道。」答得果斷而直接,然後一溜煙跑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一點也不意外。別說是三年,三個月不接觸可能就忘了。這也是父母送孩子上全美語或雙語幼稚園,應該要注意的盲點。但是,我不會因為孩子會忘記就不教他。因為我知道,運用故事書給孩子英文聽力的方法,絕不會馬上看到成果,甚至會讓一些心急的父母覺得永遠也看不到成果。然而父母對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就是孩子勇敢面對人生的堅強後盾。 別忘了,我們給孩子的不是只有英文,還有那滋潤心靈的一個又一個故事。 讀、寫的技巧,就交給學校來負責 至於英文的「讀、寫」呢?我將這些工作視為「學校的事」。其實,在我的教育字典裡,學校的事,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和學校學習有關的事,孩子必須自己扛起責任完成;除非孩子發出求救信號,不然,我盡量不插手。 所以,學校可以教孩子讀和寫的方法,我不干涉、甚至不參與;做媽媽的我,只要確定那不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就好。可是,父母們別忽略了一個重要觀念:學校可以教孩子讀字、寫字的方法和技巧,卻無法保證能給孩子對書本的熱忱和興趣。 我雖然不插手學校的功課,但是媽媽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的這項工作,卻從未間斷過。因為我知道,這項工作是維繫孩子與書本之間感情的最簡單方法,也是幫孩子建立起一生閱讀興趣,最直接而有影響力的根基。 只唸故事書,就能讓孩子聽懂英文? 孩子有著神奇的語言本能 《語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商周出版)這本書,是由認知神經科學權威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所著,在書中他以一般人也能懂的寫作手法,闡述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 「語言的學習是我們大腦中預先設定的一個特別控制。語言是孩子自然發展出來的一項複雜技能,沒有刻意的教導、不是因特意的學習而來的。……『本能』這個名詞,它意含著人之所以知道如何使用語言,就好像蜘蛛知道如何結網一樣。蜘蛛的結網不是哪個天才蜘蛛發明的,也跟牠所受的教育無關。蜘蛛會結網是因為蜘蛛有個腦,它的腦給予牠結網的衝動與完成的能力。」 「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語言的複雜性是我們天生能力的一部分,不是父母教導我們,更不是學校教育出來的。……一個學前兒童的內隱的文法知識,比最厚的電腦操作手冊或最好的電腦語言系統還要高水準。」 幫孩子唸了八年的英文故事書之後,我才看到洪蘭教授翻譯的這本書。它或許為我、也為正在懷疑的父母們解答了這項困惑-只靠唸英文故事書,就能讓孩子聽懂英文嗎? 現在回頭想想,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事實擺在眼前:在家中沒有一個人是說英文的情況下,光靠唸英文故事書,就讓我的兩個孩子聽懂了英文。 「嬰兒是頂尖的語音學家。」這是作者提出的論點,他舉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為例:實驗者在一個月大嬰兒的橡皮奶頭中放了一個開關,並把這個開關連到錄音機上,當嬰兒一吸吮時,錄音機就開動,放出 ba ba ba 的聲音,當嬰兒感到厭倦時,吸吮頻率就降低了;然而當錄音帶的聲音換成 pa pa pa 時,嬰兒又開始有力地吸吮起來,想聽到更多的音節。 五百多頁的這本書,不是我幫孩子一路唸英文故事書的理論憑藉,卻給了我一種相知相惜的溫暖感覺。我憑藉的,只有對自己和孩子的信心。 而您呢?除了我一路走來的事實之外,現在還多了語言學家的背書呢。孩子的耳朵是上帝造物的神奇展現,只要從耳朵聽進去的東西,將化為語言訊息停留在腦袋裡;只要聽得夠多,就會自然習得一種語言。 快跑!不要用走的!快去找些英文故事書來唸給孩子聽吧!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6日
公開
13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別急著讓孩子讀字、認字 書店的一隅,約莫五歲的孩子,逐字唸著一本字數不算少的英文故事書,坐在旁邊的母親一副仔細聆聽的專注模樣,想必她一定很以自己的成就為榮。咦,說錯了?是「自己」的成就,還是「孩子」的成就呢?嗯……算了,不追究了。 可是,令我心驚膽戰的是,那孩子明明唸的是英文,怎麼乍聽之下,卻像是在說國語呢?因為認字認得有些吃力,所以字與字之間彷彿隔了三里路遠,而且語調、發音……聽得我冷汗直流。 朗讀,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絕對是值得鼓勵孩子去做的事。可是,時機呢?對五歲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成就」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媽媽想必花了很多的時間在上頭(或是花錢請別人花時間也行),但孩子只是接受命運的被動者,沒有選擇的空間。 問題真正的癥結在於-英文學習的前後次序被錯置了。這樣的閱讀成就,勾勒出兩個問題點: •應該要先聽再說:如果讓孩子暴露於足夠的英文環境中,讓他們先「聽」個夠,聽多了再開口說話,就不會有這樣嚇人的朗讀結果。因為人類「說」的能力,是奠基在「聽」之上。就像先天就耳聾的人,是很難學會說話的。 •可能造成時間排擠效應: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當我們花這麼多力氣「訓練」孩子讀字,相對地,「聽」的機會就被排擠掉了。 讓孩子快速認字、讀字,甚至寫字,有時真的可以撫慰一些「擔心孩子未來競爭力」的父母,也是補教業者向父母展現成果的最有利證據。但是,循序漸進才是教養的正確方向,也是幫助孩子保持學習興趣的最自然方法。雖然,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讓孩子聽英文故事,一時之間、甚至是兩三年內,都可能看不到具體成果,然而「聽」是語言學習上很重要的基礎期,孩子還沒走穩就想著要他跑,有時是累了父母、苦了孩子,得不償失。 語言關鍵期重要嗎? 失衡的英文學習風氣,讓孩子成為犧牲者 如果要討論語言學習的理論和研究,可能十本書都寫不夠,的確有許多專家、學者、博士、教授,持續不斷地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縱使研究和實驗結果堆積如山,我則從自己的親身經驗中發現: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的環境中,光靠唸英文故事書,孩子就能習得這種語言-雖然只有「聽」的能力。可別小看這「聽」的能力,在語言學家的眼裡,光是「聽得懂」一種語言,就是上帝造物的神秘所在。 我所憑藉的,只是那小小的故事書。它甚至是一個不能和孩子互動、也無法讓孩子看見嘴型的死東西。我在有限環境下創造出來的這個教孩子第二種語言的方法,或許有待語言專家來解答它的奧秘。 很多人都相信「語言關鍵期」的說法,也就是在某個年齡之前接觸一種語言,可以學得又快又好。如今有太多父母都憂心孩子的「英文能力會影響將來的競爭力」,又不相信現有的教育制度,加上補教業者為了商業利益而推波助瀾,於是,整個社會的英文學習風氣,已經被推向一個父母需要警惕的失衡狀態。 「竟然有父母拿英-文-聖-經,要我教六歲的孩子。」「我要主動推掉星期五下午的家教,那個已經一整天待在全美語幼稚園的孩子,下了課以後,家長竟然還要我一對一幫他補英文。」我認識的一位外籍英文教師,不禁為這些被我們錯愛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 因為家長不知道什麼對孩子是最合適的,在毫無頭緒、又不想輸人的比較壓力下,孩子往往就成了頭號犧牲者。 語言的關鍵期,就在於聽和說 然而,當社會現象偏頗至一定程度,另一種聲音就會出現:「人的一生中,並沒有某個特定時間不適合學語言。我們生活周圍也不乏過了關鍵期才學英文,也很成功的例證。」這種論調總讓我腦門充血,何不乾脆直接告訴我「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算了。我們不要少數成功的例證,我們要的是整體社會英文能力的提升。 或許,多早開始學英文,真的不是成功的保證;但是,啟蒙教育方法是否使用得當,絕對是關鍵的所在。 無論如何,我是相信語言關鍵期的。端看那些隨父母移民的孩子就知道,年紀愈小的孩子,似乎不必花什麼力氣就能將當地的語言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呢?卻怎麼也無法達到那個境界。 為什麼說「聽、說、讀、寫,請照順序」?因為,語言的關鍵期真正說起來,就是指「聽和說」。就好比這一代國語、閩南語雙聲帶的父母,兩種語言都可以應用自如,而我們都是在關鍵期之前就同時接觸國語和閩南語了。 至於我們的英文教育,則是接觸時間太晚而且方向不對,以致說英文時,我總覺得腦子裡像是在做中翻英考題,有種格格不入的疏離感。既然「聽、說」是有關鍵期的,當然應該放在「讀、寫」前面。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5日
公開
13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孩子聽的是故事,不是英文 第一個故事:《Stanley》 作者:Syd Hoff(書單第一階段) 這是我選給孩子的英文啟蒙書之一。"A long time ago there were no houses and people live in caves."(很久很久以前,還沒有房子,人是住在山洞裡的。)可是有一個山頂洞人叫Stanley,他不喜歡山洞,因為山洞好冷,睡在石頭上好硬(這時書上畫的就是Stanley將頭枕在石塊上,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有一天Stanley問其他的山頂洞人︰"Why can't we find a better way to live?"(我們為什麼不想辦法過更好的生活呢?)可是其他人卻說山洞已經夠好了,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每個山頂洞人都拿著狼牙棒,一副不友善的樣子。Stanley卻與眾不同,他喜歡種花、畫畫,不只對人有禮貌,連對動物也很友善(這時插圖畫到他輕拍著一種動物的頭-那竟是一隻紅色大恐龍)。 其他山頂洞人很看不慣Stanley的舉止,就對他說︰"Can't you act more like a caveman?"(你不能更像個山頂洞人一點嗎?)好像Stanley丟了山頂洞人的臉似的。結果,擇善固執的Stanley就被同伴丟石頭趕走了……一直找不到新家的他,最後開始蓋起了房子,直到一切都就緒,書上那一頁寫著的是:"He loved his house. But he was lonesome. 'I wonder how my friends are,' he said."(他喜歡他的房子,但是他很寂寞。Stanley說著:「不知道我的朋友還好嗎?」)原先蓋好房子的驕傲表情,頓時一掃而空。 結局呢?有時候孩子們的故事,結局是什麼一點也不重要。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故事,再簡單不過的文字、每頁不超過三句話,卻都包含無限的人生智慧在其中。所以我才會說-是故事,不是英文。 第二個故事:《Winnie in Winter》 作者:Korky Paul and Valerie Thomas(書單第二階段) 好冷好冷的冬天,女巫Winnie住在一棟黑色的大房子裡。一切都令人不舒服的冬天,使Winnie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她查了查魔法書,用魔棒一指,開始大喊奇怪的咒語(只見故事書的跨頁出現大大的「ABRACADABRA」這個字,當時為一兩歲的孩子唸到這裡,我總是誇張地「啊八嘎搭拔」亂喊一陣,讓孩子目瞪口呆、興奮不已)。 "And something magical happened!"(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結果,冬天變成了夏天,Winnie馬上脫掉她的毛外衣,而且還拿出了夏天用的海灘椅,很享受地躺在院子裡喝雞尾酒。 可是,緊接著竟有一大群人蜂湧而至,把Winnie的家當成渡假聖地,玩水的玩水、看書的看書、唱歌的唱歌。只見Winnie一臉無奈地抱著大家脫下來堆成一個小山的衣服,當她的忍耐終於快到極限時,又出現了一個奇怪的聲音-賣東西的叮噹鈴聲,竟然有人在她的院子裡賣起冰淇淋來了,而且還大排長龍…… 結果呢?你很想知道結果嗎?孩子也是,那就是故事的力量。 為什麼一本故事書,孩子可以聽三十遍也不厭倦?這本書的繪圖豐富而仔細,但一頁的文字不到三十秒就唸完,孩子往往還沒把圖看個夠就翻頁了,所以每每再唸一次時,孩子都會指指點點從繪圖中找出之前沒注意到的新發現。這也是孩子喜歡聽父母唸繪本的另一樂趣所在。 先會聽、說,再學讀、寫 學習母語,是從聽和說開始 「我們是怎麼學會母語的?」如果能靜下來想想其中的過程,就應該不難理解,在學英文或是第二種語言時,「先聽、再說,再讀、後寫」,才是最符合人類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 當孩子呱呱落地到會開口說話,少則一年半、多則兩年;而真正能夠表達無礙,總要到三歲、甚至四歲了。所以這之間的靜默期,也就是什麼也不說、光是「聽」的時間,就長達兩年。 再來看看,「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讀字呢?」如果撇開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喜歡偷跑的習性,孩子真正開始讀字,應該算是七歲上小學了。我個人很不贊成七早八早就讓孩子學認字,中文英文都一樣。父母為孩子唸故事繪本,讓孩子在一旁只用耳朵聽、只用眼睛全心全意欣賞繪圖的時間沒有多少年,大人何苦趕著孩子早早離開這個藝術欣賞的美妙境地呢? 一聽二說三讀四寫,是人類學母語的次序,也是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連我們最親密、最常接觸的母語,都是在醞釀了七年之後,孩子才開始有「讀」的動作;如果有其他學習方式可以選擇,父母何苦要在孩子一開始接觸英文時,就把他們推入一個違反自然常態的境界,要他們從讀和寫學起呢?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4日
公開
12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英文名字好難唸,怎麼辦? 剛開始選故事書的時候,常常被故事主人翁的名字嚇著。不是那麼常見的一些外國名字,有時好長一串,根本不知道怎麼發音。甚至有些書名,就大剌剌地放著一些頓時令父母不知所措的字眼,例如:Rumpelstiltskin、The Josefina Story Quilt、Grizzwold、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 …… 「這些名字怎麼唸呢?」父母別就此裹足不前,因為一整本故事書,往往就是那個名字最難,其他都不是問題。後來我針對嚇人的名字,想出了一個臨危不亂的對應方法-如果字典查得到的字,當然不成問題;要是字典查不著呢?我就照著字面上的字母盡力拼音,再維持每次都唸得一樣,不要變來變去就好。 其實,很多外國名字都並非墨守成規,不是只有 Mary 和 John。後來看到孩子國際學校裡那些印度、日本、蘇俄、韓國同學的名字,才更是嚇人。每次有人自我介紹時唸起這些名字,我的耳朵就會自動關起來,好像早就知道聽了也是白聽,根本記不住。 就拿《Tikki Tikki Tembo》,如果因為這怪怪的書名而錯過這本書,那真是太可惜了。你相信嗎?這個書名就是故事主人翁的名字,而且他的名字其實接下來還有九個音節長,書名只列了前三個音節而已。全書重心就圍繞在小小主人翁掉進一口井裡,弟弟幫忙求救時,因為哥哥名字太長而耽誤救援時間所帶來的緊張感、以及那份潛藏而深刻的幽默感。在整本書裡,這個名字一共出現過十二次,花這麼多時間唸名字,還來得及救人嗎?如果連做父母的大人都很想知道結果,更何況是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的孩子呢? 持之以恆是成功的關鍵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這件事要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就是-父母能持之以恆地先唸完本書102頁「私房英文書單」上的前二十本故事書。 其實我認為,父母唸的不是我書單上推薦的書也不要緊,重要的是有沒有恆心,持續地幫孩子唸故事書。只要跨過這一步,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成長-剛開始用爬的,再來用走的,最後一定會飛快地跑起來,為孩子唸英文故事書的道理也是一樣。 當我通過前面爬行的「緩慢」階段,就會慢慢地發覺:孩子對英文書的接受度愈來愈高,對新書的渴求也愈來愈大。此時,我就像被什麼東西逼著似的,不得不加緊買故事書、唸故事書的速度。眼看著孩子一天天在吸收、在進步,怎能不督促我也跟著快點前進呢! 當時,常常白天買了一本新的英文故事書,等到晚上孩子都入睡後,我就點著小燈、泡杯茶,鑽進暖暖的被窩裡,一邊查字典、一邊確認每個英文字的唸法-這是我的工作,我愛的工作,我心甘情願做的工作。 其實,十年前,當我一本一本故事書唸著時,我哪能預料到後來的結果?或許,上帝給了我養育孩子的天賦、或是信心,才讓我能這麼有毅力地一步一步往下走。而這日積月累的親子活動,看似簡單無物,卻自然而然地創造出美好的收穫。 這是一個沒有日程表的工作,端看父母想不想這麼試試看罷了。 很多媽媽可能已經在想:「我好累哦,我只想睡覺,沒有力氣查字典。」爸爸呢?也是一樣:「我工作好辛苦哦,我想看電視休息。」所以囉,我一開始就說過,養育和教育孩子的工作並不輕鬆,不會比我們白天上班容易,真的需要父母一起同心協力,才能成功。 動機和興趣,才是學習的根基 「母親通常都是為了哄我入睡才唸,所以,我都是窩在被窩裡看的。雖然身為商家老闆娘的母親並沒有很會唸,不過,對於小孩子來說,卻是個很好的說書人,怎麼說呢?因為她會照著我的要求去唸我所指定的段落。她絕不會擅自主張。對母親而言,只要能讓我早早入睡就好了,至於要唸哪裡都沒關係。她一定是想,只要讀讀我喜歡的段落,我就會早點睡著,結果,她同一個地方通常一讀就要讀好幾遍。四遍也好五遍也好,總之,她會為我讀我最喜歡的部分。結果,最先睡著的都是母親,至於我,則沒那麼快睡著。平常,我很難和母親有類似這樣的共處時光,所以那稱得上是我僅有的可以獨占母親的時段,也因此,我總是睜大眼睛瞧、豎直耳朵聽。」 「用耳朵聽應該比用眼睛讀更能逼近語言的本質。很幸運的,我在幼兒時期,就藉由耳朵,充分享受到聆聽語言的樂趣。」 這是《繪本之力》(遠流出版)中,作者松居直以近八十歲的高齡,回想小時候聽母親唸故事書的感受。 我雖然幫孩子唸了十年的故事書,卻無法得知他們對於「父母唸故事書給他們聽」這件事的內心感受,只能暗自猜想、揣測。主動問孩子嗎?我沒想過這麼做。我總覺得,有些事情是要經過時間的沉澱,人生的美好滋味才會自然地發酵浮現。所以,看到松居直的這段描述,就像是看到了我的孩子道出他們未來的感受,而心有戚戚焉。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這本書看似以英文學習為出發點,其實對於孩子各方面的學習,我總會小心翼翼地檢視他們的「動機和興趣」在哪裡,因為這才是一切事情成功的要素,不論成功的定義是快樂人生、還是飛黃騰達,或是兩者兼備。 「英文耳朵」是目標,可是促成目標的動機和興趣,卻與英文一點關係也沒有。真正引發孩子聽英文故事書的動機和興趣-是故事,不是英文。 如果您很少有機會接觸童書繪本,或許很難體會我的話。所以,接下來我要介紹七本興味盎然的故事書,先讓父母感同身受故事的美妙,才能激發父母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的「動機和興趣」-就如我所說的,有了動機和興趣,做事情才容易成功,大人小孩都一樣。

台郵升息 優惠房貸調至3.54%

2008年04月04日
公開
10

台郵升息 優惠房貸調至3.54% 更新日期:2008/04/03 04:34 黃詩凱台北報導 隨著央行上周第十五次升息、幅度半碼,台灣郵政公司昨(二)日也公告,即日起調升存款牌告利率,升幅在○.○三至○.○七個百分點之間。 不過,此次一反往例,首次調降郵政存簿儲金的年利率,下調○.○二個百分點,成為○.六三%。至於媒體轉帳薪資存款以及未領用支票的郵政劃撥儲金,年利率都維持不變。 台郵主管表示,調高定存、調降活存利率,希望吸引定期存款,但同時能降低活存規模。由於郵政儲金規模超過四.二兆,受限法規無法放款,資金運用一直是台郵內部頗傷腦筋的問題。 由於相當多的政策利率,與一年期或二年期郵局定儲機動利率連結,包括國宅貸款、青年首次購屋、原住民購屋貸款、勞工住宅貸款、行政院住福會公教人員優惠房貸等政策性貸款,都將全面同步調高。 如政府優惠房貸利率,就是隨二年郵儲金機動利率浮動計息,民眾借貸二百萬、此次調升○.○三個百分點後,優惠房貸利率來到三.五四%,一年負擔利息將增六百元。 至於以台灣郵政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利率,作為計算基礎的就學貸款,在這次郵局升息後,利率亦調高至三.六四或者四.○五%,端視申請學貸的時間在去年八月之後或之前。 自央行九十三年九月宣布升息以來,政策房貸多次升息,自二.五%攀升到如今的三.五四%,升幅超過一個百分點。如以申貸二百萬元計算,政策房貸戶一年利息支出金額,較三年前增加超過二萬元。 另外,台郵調高存款利息,雖造成房貸戶支出變重,但存款人也可增加利息收入。本次各天期的定期儲金利率,漲幅為○.○三到○.○ 七個百分點之間,調整後各天期儲金利率介於二.一三%至二.六七%間

台灣郵政升息 房貸每月增456元

2008年04月04日
公開
10

台灣郵政升息 房貸每月增456元 更新日期:2008/04/03 04:09 〔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中央銀行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台灣郵政昨天跟進調升各天期定存利率0.03至0.07個百分點,優惠房貸與就學貸款利率將隨之調整,調整後優惠房貸利率從3.51%升到3.54%,以250萬元貸款、20年期本息攤還為例,每月負擔將會增加456元。 進一步從央行這波升息開始計算,總共已升2.125個百分點。如果某甲在三年半前貸款250萬元,以20年期本息攤還方式買小套房,原本一個月只要付1萬3,169元,因為央行的連續升息,現在一個月支出增加為1萬4,550元,即多了1,381元,每年增加1萬6,572元。 至於關係到許多學子的就學貸款,也調升0.03個百分點成為3.64%,以借款80萬元、貸款期限五年、分四年攤還為例,每年會多付132元。 尤其不只貸款戶負擔變重,活期存款已經低到不行的利率還要再降,因為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利率,將活期性存款給付年息降到0.25%,讓銀行不得不跟進,台灣郵政也將原先的0.65%降到0.63%。對沒有餘錢可存定存或投資,只有微薄薪資放在活存的民眾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彰銀、台企銀昨天也宣佈調整利率,活期性存款調降0.05個百分點,定期性存款則調升0.03至0.05個百分點不等。行庫主管表示,總結來看,這次調升利率的幅度不若以往,主要是因為央行也不希望市場利率升得過快,影響房貸戶負擔加重,進而排擠其他消費。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3日
公開
14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每本唸熟了,再加下一本 孩子的英文啟蒙書之一《Happy Birthday, Danny and the Dinosaur》,反覆被我唸著的時間,就長達一年。當然,不是一整年只讀這本書的意思。大約三個月後,我就發現同一位作者 Syd Hoff 的其他作品,於是便再加了一本到孩子的書架上;等第二本也唸熟了之後,再加第三本、第四本…… 當時,我還是個早出晚歸、認真投入工作的職業婦女,從未想過會有離開職場、回家專心帶孩子的一天,可想而知當時的我,幫孩子買新故事書的進度也是非常緩慢的,可能一整年,就是中、英文故事書加起來不到三十本的反覆唸著。或許,就是這樣「緩慢」的進度,打下了日後孩子習慣聽英文故事書的基礎。 如何決定唸的頻率和時數? 這是我在演講中曾經被問到的問題,乍聽之下,一時間還真不知如何回答。如果發問的是老師,或許我還能義正辭嚴地說說「早上十點唸三十分鐘,下午兩點唸三十分鐘」之類的理論。然而,如果是父母呢? 「孩子上小學前,我大約每天唸四十分鐘,而這四十分鐘並不包括中文故事書的部分。」我只能據實以告自己的情況。每個家庭的環境都不相同,旁人是很難有具體建議的。 至於什麼時候唸呢?我是有空就唸、高興就唸、沒事做就唸,每次唸多久也是順其自然。印象中,沒有一次幫孩子唸故事書,不是我先喊停,就好像我如果是一部能被孩子操控的隨身聽,一定會被孩子聽到沒電才肯罷休似的。 「我是職業婦女,沒辦法照三餐講故事給孩子聽,但睡前故事一直沒斷過。不過每天只有唸一次,效果會不會打折扣?」我很想撒個善意的謊言來撫平這位家長的憂慮,但我必須說實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效果當然不會一樣。 但是,教育孩子先不要只想著如何和別人一樣,而是要先幫孩子立定「對的方向」。至於目標何時達到,可能只是早一點或晚一點的問題。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無論如何,父母為孩子唸的「睡前床邊故事」,或許是千古不變的有效法則吧。 唸之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先查字典,確認發音 書單上的每一本書,在第一次唸給孩子聽之前,我都會像在準備大學聯考一樣,逐字唸過,不懂的字再查字典確認。甚至有些很簡單的字,一直以來都是被含混地唸著,現在可不能再「誤人子弟」了,一定要先查字典確認發音。 真人發音的電子字典應該是不錯的工具,雖然我沒用過,但是對英文發音較沒信心的父母來說,絕對是個有效率的好幫手。 所以,不論是第一階段的娃娃書、或是最後階段的章節故事,每一本我都會先逐字看過,確認每一個字的發音。初階書多半沒幾個生字,兩三下就能解決;但是到了後面的階段,有些繪本如果生字太多,光是我自己讀過加上查字典,少說也要花掉四十分鐘。唉!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真的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自己先大聲唸幾次,練習一下 雖然我的英文聽說能力不具水準,但只是照本宣科地唸英文,我還頗具信心。所以查完字典之後,我就直接唸給孩子聽了。 如果您對自己「唸英文」的信心不夠,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大聲唸幾次吧。初階的故事書文字都不多,三兩下就好,並不會花太多力氣。 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時,如果遇到了無法一口氣唸出來的字,我會先停下來,然後在心裡默唸到對的發音之後,再一口氣將它唸出來。千萬別在孩子面前練習英文發音,咿咿啊啊、吞吞吐吐地一個字試了好幾種不同的唸法,這樣叫孩子要怎麼知道哪個才是對的呢? 不要忽略尾音、氣音 這是我自己的「痛」,相信也是我這一代所接受的英文教育上的盲點-說英文時沒有尾音和氣音。語文教育不重視孩子「聽」的機會,只是在黑板上講解語音的結構,要孩子如何在日後有自信地開口說話呢? t、d、k、m對我來說,即使到現在,遇到說英文的場合,能夠「辭要達意」就不容易了,根本無暇顧及說話時尾音有沒有發出來。常常英文字只說了一半,另外一半的音都藏在嘴巴裡,好像怕被人聽到似的。 孩子的耳朵靈敏得可怕,如果我們唸英文字時就常常沒有發出尾音,以後孩子開口說話,也不會有尾音。為了不讓我這個壞習慣「遺傳」下去,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時,我會特別提醒自己,尾音要記得發出來。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英文學得如何,聽聽孩子說英文的尾音還在不在,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2日
公開
10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一英一中唸完三次,以後只唸英文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這項中文的翻譯工作,只需要做三次就好。換句話說,當你開始為孩子唸一本新的英文故事書時,唸一句英文,就翻譯一句中文;可能第二天早上再讀同一本書時,還是英文加翻譯;或許隔一天又要讀這本書時,還是有翻譯。但有翻譯的情況經過三次以後,當你再一次拿起這本書要唸給孩子聽時,就不需要翻譯了-完全只唸英文就好。 翻譯次數可以視孩子的反應增減 至於所謂的「三次」,也別死守著這個數字,可能是兩次、也可能是四次。請父母以自己孩子的反應做調整。有可能孩子接觸同一本書的前三次,每次間隔時間都較長,超過三天或四天,使得孩子一時之間無法熟悉這個故事,這樣前五次都做翻譯也沒什麼關係。 當您發現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試試不動聲色地將翻譯抽掉,只唸英文。如果孩子也未表示有何不妥,就是可以完全只唸英文的時候了。 我猜想,同一個故事用不同的語言重複地唸兩次,即使對孩子來說,也是很婆婆媽媽的事。所以,孩子對故事翻譯的需求,其實是沒有父母想像中來得大的。 根據我的經驗,大約只有在初階故事書需要做三次翻譯;之後,隨著孩子英文聽力慢慢提升,就漸漸減為兩次、一次;最後則是新的英文故事書一來,連一次翻譯也不用,直接就唸英文了。我大略記得,本書102頁所列「我的私房英文書單」中,前三個階段的書,在我第一次唸給孩子聽時,至少都有一次的中文翻譯。 其實,起步階段的書都很簡單,一頁只有兩、三句,經過前三次的翻譯,孩子光看圖,也知道故事的內容了,父母發聲唸出來的英文,會不會被孩子當成看故事書時的配樂呢?而歌聽久了就會唱,不是嗎? 也可以先試試不用翻譯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只適用前三次」,沒有任何學理根據,是我自己發明的簡易方法。 當我開始幫第一個孩子唸英文故事書時,其實她已經是略能聽懂國語的八個月大娃兒。現在回想起來,我這個中文翻譯的動作,會不會是翻譯給自己聽的?-是因為「媽媽怕」,媽媽怕孩子聽不懂,好像翻譯過後,孩子就知道故事了,媽媽就能比較理直氣壯地繼續唸英文。 所以我會建議父母:對嬰兒唸英文故事書,根本不需要翻譯-中文或是英文對他們有差別嗎?倒是年紀較小的孩子,也可以先試試不要翻譯,直接唸英文就好。說不定光是這種不常在生活裡聽到的外國聲韻,就能讓孩子被吸引了呢。 還記得曾經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 汪老師您好:神奇的事情真的發生了。 其實之前就有您的私房英文書單,但是一直不敢力行。上星期聽過您的課「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後,還是有點怕。後來終於鼓起勇氣到圖書館借了一本英文故事書(不是您書單內的),自己先大概讀了一遍後,就在睡前把女兒拉來說:「媽媽今天唸一本特別的故事書給妳聽。」 我一邊唸(並沒有做中文翻譯),她就看著圖,後來我忍不住問她:「聽不聽得懂媽媽唸的故事?」 她竟然說:「這是鬼故事哦!」沒錯,這是一本不會很恐怖的鬼故事。 我沒翻譯中文,她只看圖和聽我唸的音調,就知道那是一個鬼故事,真是太神奇了。我實在迫不及待,想趕快多買些英文故事書唸給女兒聽呢。老師您說的沒錯,唸故事書的重點不在於「方法」,而在於父母的「信心」。 這位媽媽的女兒已經-五歲了。 進階之後,翻譯要力求清楚有趣 第一個孩子,在我全心陪伴兩年半之後,弟弟也來報到了。由於第二個孩子一開始就有更多機會,跟著姊姊一起聽媽媽唸故事書,所以他的一切學習總好像超出該有的年齡。102頁「私房英文書單」上第一階段的二十多本書,他在一歲左右就已經聽得滾瓜爛熟,而且從一開始就只唸英文,沒有中文翻譯-因為配合姊姊的程度,每本書都早已過了前三次的中文翻譯階段。 說實在的,第一階段的書因為文字少,父母翻頁的速度也快,孩子光看圖就目不暇給,因此書本很容易被接受。 可是,當故事書進入文字較多、內容較複雜的階段時(書單第二階段),每當我準備開始唸一本新的英文故事書時,都還是抱著戒慎恐懼的態度來觀察孩子的反應。因為故事加深、加難之後,如果翻譯工作沒做好,可能會讓孩子因為聽不懂而失去興趣。一開始就讓孩子對書本有先入為主的排斥感,之後必定要花父母更大的力氣,來鼓勵孩子接受它。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都會盡力將中文翻譯的部分說得清楚而有趣,就好像不讓孩子有一點機會,跟媽媽說:「我不想聽這本故事書。」而我有一種直覺:「每本英文故事書只要能順利地唸完第一次,以後再唸它就不是問題了。」事實上也果真如此。

美金貶值 美元計價基金虧大了

2008年04月02日
公開
10

美金貶值 美元計價基金虧大了 ( 2008/03/27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 今年以來美元持續貶值,新台幣則頻頻升值,再加上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投資民眾擔心所投資的美元計價基金是不是虧大了? 如果投資的是純美國基金(以美金計價、投資美國地區),此時贖回當然會出現匯差與利差的雙重損失。 不過若是投資以歐元計價的純歐洲基金,目前一歐元來到將近五十元台幣的歷史天價,此時贖回則可享受匯兌收益。 如果投資的是國內基金以台幣計價,就沒有匯兌損失。 對於現在要進場或定時定額的投資人來說,只要基金未來仍然看好,在美金貶值的此時,同樣的新台幣可以換到更多的美金,買到較多的單位,算是撿到便宜。反倒是歐元升值,此時買歐元計價基金,經過兌換買到的單位將會縮水。 買股票型基金到底要不要考慮幣別?也是投資人常問的問題。我認為除非是幣值急升或急貶,否則以哪種幣別計價差別都不會太大,原因在於 一、通常基金經理人會做匯兌避險動作 二、幣別會因投資國不同而轉換好幾次 舉例來說:X投資人申購了一檔以美元計價的全球股票型基金。銀行在扣款之後會將新台幣換成美金再匯入基金公司帳戶內,基金公司收到銀行匯入的美金後,還要轉換成投資國的幣別才能進行投資(假設這一檔基金分別投資了美國、印度、韓國、中國,基金經理人就必須分別再轉換成這幾國貨幣再進行投資)。 申購時如此,贖回時也必須經過上述的幾次轉換,此消彼漲,匯兌影響自然就減少了許多。 一般而言股票型基金的收益來源有二,一是資本利得、二是匯兌收益。投資人應注意的是該檔當基金是不是具成長性,通常股票型基金淨值起伏較大,有時一漲就漲個20~30﹪,當然可以彌補匯兌損失。遠東銀行國際商銀資深產品經理林淑娟建議,大約抓個5%匯損即可,再加上手續費、經理費、保管費….. ,獲利10%以內可能都沒有利潤,所以停利點至少要有20%以上才划算。 債券基金就不同了,因為原本債券基金的淨值浮動就小,以美國公司債一年平均報酬率8%計算,若是扣掉5%匯損再扣除手續費,可能就沒有利潤了,所以投資債券基金更要將匯率因素考慮在內。 也有投資人問:同一檔基金卻有兩種計價幣別該怎麼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投資歐洲地區選歐元計價,投資美國地區則以美元計價。 此外,投資時稍微注意一下,選擇有升值題材的幣別,比較有機會享受股、匯雙漲的利多;幣值走跌的區域或國家,基金淨值的漲幅一定要能彌補匯兌損失。 其他跟美元有連動的投資商品也要稍微注意一下,以美金定存為例,目前美金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2%(約為1.6%),已低於台幣一年期定存的2.635%,兩者相差1.035%,以10萬美元定存一年,利息就比台幣定存少了1千多美元。但此時換回台幣又會有匯差損失,也不見得划算,投資人要仔細盤算一下,免得匯差、利差兩方面都受到損失。

美金貶值 美元計價基金虧大了

2008年04月02日
公開
41

( 2008/03/27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 今年以來美元持續貶值,新台幣則頻頻升值,再加上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投資民眾擔心所投資的美元計價基金是不是虧大了? 如果投資的是純美國基金(以美金計價、投資美國地區),此時贖回當然會出現匯差與利差的雙重損失。 不過若是投資以歐元計價的純歐洲基金,目前一歐元來到將近五十元台幣的歷史天價,此時贖回則可享受匯兌收益。 如果投資的是國內基金以台幣計價,就沒有匯兌損失。 對於現在要進場或定時定額的投資人來說,只要基金未來仍然看好,在美金貶值的此時,同樣的新台幣可以換到更多的美金,買到較多的單位,算是撿到便宜。反倒是歐元升值,此時買歐元計價基金,經過兌換買到的單位將會縮水。 買股票型基金到底要不要考慮幣別?也是投資人常問的問題。我認為除非是幣值急升或急貶,否則以哪種幣別計價差別都不會太大,原因在於 一、通常基金經理人會做匯兌避險動作 二、幣別會因投資國不同而轉換好幾次 舉例來說:X投資人申購了一檔以美元計價的全球股票型基金。銀行在扣款之後會將新台幣換成美金再匯入基金公司帳戶內,基金公司收到銀行匯入的美金後,還要轉換成投資國的幣別才能進行投資(假設這一檔基金分別投資了美國、印度、韓國、中國,基金經理人就必須分別再轉換成這幾國貨幣再進行投資)。 申購時如此,贖回時也必須經過上述的幾次轉換,此消彼漲,匯兌影響自然就減少了許多。 一般而言股票型基金的收益來源有二,一是資本利得、二是匯兌收益。投資人應注意的是該檔當基金是不是具成長性,通常股票型基金淨值起伏較大,有時一漲就漲個20~30﹪,當然可以彌補匯兌損失。遠東銀行國際商銀資深產品經理林淑娟建議,大約抓個5%匯損即可,再加上手續費、經理費、保管費….. ,獲利10%以內可能都沒有利潤,所以停利點至少要有20%以上才划算。 債券基金就不同了,因為原本債券基金的淨值浮動就小,以美國公司債一年平均報酬率8%計算,若是扣掉5%匯損再扣除手續費,可能就沒有利潤了,所以投資債券基金更要將匯率因素考慮在內。 也有投資人問:同一檔基金卻有兩種計價幣別該怎麼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投資歐洲地區選歐元計價,投資美國地區則以美元計價。 此外,投資時稍微注意一下,選擇有升值題材的幣別,比較有機會享受股、匯雙漲的利多;幣值走跌的區域或國家,基金淨值的漲幅一定要能彌補匯兌損失。 其他跟美元有連動的投資商品也要稍微注意一下,以美金定存為例,目前美金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2%(約為1.6%),已低於台幣一年期定存的2.635%,兩者相差1.035%,以10萬美元定存一年,利息就比台幣定存少了1千多美元。但此時換回台幣又會有匯差損失,也不見得划算,投資人要仔細盤算一下,免得匯差、利差兩方面都受到損失。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2008年04月01日
公開
14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本報內容摘錄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怎麼為孩子唸英文故事書? 「唸英文故事書」這幾個字,簡直就像一顆手榴彈。每次我一提出來,總覺得聽到的父母們,就會直覺地馬上往後跳了三步遠,好像它會爆炸似的。但很奇怪的是,父母卻不會馬上逃走,而是存著戒心地遠遠望著我,問道: 「我的英文很差,要怎麼幫孩子唸?」 「我的發音不是很標準,可以唸嗎?」 如果您以為那些英文還不錯、明明可以勝任的父母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我認識一對夫婦好友,兩人都有美國碩士學歷,要不是我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勸說,外加故事書都提到了他們家門口,另一個愛聽英文故事的孩子,可能也不會出現。 「孩子聽得懂英文嗎?」通常是媽媽們先被說服,一旦回家開始實行,爸爸就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說到這兒,我就不得不勸勸爸爸們:「不能幫忙也就算了,但總該在旁邊打打氣吧,怎麼光說些惹人厭的話呢。」如果您是英文能力比媽媽好的爸爸,請試試:媽媽唸中文故事書,英文的就由您來唸。保證王子和公主、國王和皇后,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而英文故事書,我是怎麼唸給孩子聽的呢?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 就像自己是一名英文口譯員,有人說了一句英文,馬上將之翻譯成中文說出來,只是這兩個角色都是由自己擔任而已。例如- 英文:Danny is in a hurry. 中文:Danny 走得好匆忙。 英文:"I am six years old today." Danny said. 中文:Danny 說:「我今年六歲了。」 英文完全照書唸 英文部分照書唸,維持原汁原味。當然英文能力很好、不怕教錯孩子的父母,不在此限。 中文翻譯要自然、口語化,不用拘泥於逐字翻譯 中文翻譯的部分,就是當您唸完了英文之後,腦子裡出現什麼樣的中文意思,就將這個意思說出來。其實這就像我們幫很小的孩子唸中文故事書時,通常不會照本宣科,而是看完文字後再用自己的口語說出來,是一樣的道理。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不要拘泥於英文單字的逐字翻譯,先了解整句的意思,再用國語說出來就好。多翻譯了一個字或少翻譯了一個字都不要緊,只要全句的意思沒錯就好,倒是說得自然、口語化還比較重要。別讓孩子疑惑:爸媽怎麼國語說得怪怪的,像是用外國人的語言邏輯在說話。 例如前面那句 "'I am six years old today.' Danny said."就有媽媽問到「Danny said」,翻譯時是應該像我們說國語的方式,放在句子的前面,還是照英文原文放在後面呢?我會說當然是放在前面,因為這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說國語的樣子啊。 如果連翻譯的國語部分都說得彆扭、不好聽,對孩子來說,尤其是在唸英文故事書的起步階段,父母可能要花更多的力氣,才能吸引孩子專心聆聽。 除非孩子問問題,否則不要自行加上國語解釋 除非孩子主動問問題,不然,一句英文、一句中文,接著就換下一句。盡量不要在中文翻譯之後,又自行加上一大堆的國語解釋。 我是以直覺來猜想: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方式,經過大量閱讀和比對之後,孩子自然就會習得第二種語言。然而,如果我們在翻譯之後,又自行加了與原文無關的字眼,孩子可能就無法正確比對中英文的關係、或是聲音與繪圖的關係,也可能減低了這個方法的效果。 例外的情況是,如果您的孩子比較大了,太簡單的故事已經無法產生吸引力,中文的翻譯工作就必須更用心、更花力氣。例如您可以提高音調、配合動作,甚至就著書上的繪圖,天馬行空地發揮:「咦!你看這隻臭鼠,放的屁好臭好臭,敵人就不敢靠近牠了。」「你看這隻小狗好大的膽子,竟敢對著大熊汪汪叫。」 一開始,以能「延長孩子聽故事的時間」為原則,不管父母是希望孩子愛上中文故事書、還是英文故事書,都一樣適用。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故事書的插圖,是美育的最佳教材

2008年03月22日
公開
7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故事書的插圖,是美育的最佳教材 故事書的插圖,是美育的最佳教材 女兒在兩歲半時,我曾經用坊間流行的方式,以字卡教她認國字,這是一種藉由孩子對圖像的記憶,每天做三次、每次練習幾分鐘的簡單方法,而女兒也在短時間內就神奇地認得了許多國字。我原本還驚訝於女兒的「聰明」,但後來與朋友談起,才知道大多數孩子都能靠這種方法快速認字。 但是,我那經營幼稚園的母親所說的一番話,改變了我的做法。 她說:「觀察幼稚園裡那些認字、讀字能力發展較快的孩子,往往會因為專注於閱讀文字,而忽略了繪圖的欣賞。」母親只是將她觀察到的正反兩面情形告訴我,而我當下就打住了教女兒讀字的工作。 *經典童書的插圖,就像一座「書本美術館」 我為什麼不再教孩子讀字了呢?因為在德、智、體、群、美之中,美育是最抽象、也最難教導給孩子的;但故事書中的繪圖,其實就是教導孩子美育的最佳素材。想想那些禁得起時間考驗的繪本童書,那一頁頁呈現在孩子眼前的插圖,就像是把美術館的名畫搬到眼前一般。當我一頁唸過一頁時,有時文字較多的頁數會需要停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而幾本故事書唸下來,就等於陪著孩子逛了一趟美術館。而且,只有學齡前的孩子有這樣的能力,對於「書本美術館」可以一逛再逛、百看不膩—有經驗的父母應該都知道,對於同一本故事書,孩子往往可以一聽再聽、一看再看,好像永不厭倦。 就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用分心去閱讀文字,所以他們可以全心全意地去感受故事、欣賞繪圖。繪圖的欣賞應該要比閱讀文字更為優先,因為在整個人生中,閱讀的機會非常豐富,但只有這個年紀的孩子有此能力和興趣,可以只用耳朵多聽我們朗讀,眼睛則能盯著繪圖看個不停。所以我當然很想好好把握這個階段,讓他們多欣賞美的東西。 *技巧可以速成,美育的感受卻必須發自內心 送孩子學音樂、學畫畫,似乎是父母除了智育以外,最常為孩子做的美育投資。然而美育是一種感覺教育,而非只是教會孩子如何彈琴、如何畫圖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沒有發自內心,對這些事物產生感覺與熱情。 技巧可以靠著練習養成,也可以是不需要感情的;而感覺則是完全無法量化的東西。喜歡畫畫的孩子,即使是隨手塗鴉,也可以對自己的創作愛不釋手,這是美育;兩歲的孩子喜歡玩石頭、排樹葉,達到忘我的境界,這也是美育。只要孩子能發自內心,對事物產生感覺和感動,都是美育。兒子唸小一的時候,會對著照片裡朋友剛學步的孩子說:「娃娃好可愛喲!」這也是美育。 父母幫孩子唸故事書,就等於在為美育播種。孩子愛這個故事,就會在心裡產生感覺;孩子目不轉睛地看著繪圖,就是美的欣賞。孩子當然無法用言語告訴父母他感覺到了什麼、欣賞到了什麼,但是那些深沉的美感教育,就會這樣在一本一本的故事書中累積出來了。 雖然我不想陷父母於俗氣的功利目標之中,但若真要從實際的狀況來觀察,目前各企業的求才趨勢,對國外MBA的需求比例確實已大降,對藝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卻反而大增。某個暑假時,有機會帶唸小二的女兒和幼稚園大班的兒子去紐約訪友,我很想趁機重遊大都會博物館,卻又顧慮到這麼小的孩子哪有耐心看藝術作品?沒想到在我詢問之下,他們竟毫無異議地說要跟我去。 當時博物館正在舉行美術大師馬諦斯的特展〈其實我對藝術一竅不通,但欣賞應該不限於專業〉,入口大廳則有自動導覽的耳機可以租借。許多展覽作品前都有一個編號,只要對著耳機輸入編號,它就會開始介紹這件作品的歷史淵源、創作動機或是藝術家的生平事蹟等,每則介紹的長度約是七、八分鐘不等。而當孩子要求我租耳機給他們聽時,我心裡根本不相信他們聽得U去。 還好,我給了孩子機會。從頭到尾的一個半鐘頭裡,他們倆完全不理會我,一選到自己喜歡的畫,就逕自輸入編號聽了起來,還不時和我分享他們聽到的解說〈我並沒有租借耳機,一來我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和耐心聽這些東西;二來則是覺得待會兒就可以接收他們不想聽的耳機了〉。其中有一幅名畫四周擠滿了人,只見兩個個頭很小的孩子,鑽到最前面,似乎只有他們倆帶著耳機,而且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幅畫,表情專注而肅穆。這一幕不僅震撼了我,連周圍的大人們也覺得訝異,紛紛對他們投以感動的眼光。 不要問我,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有這種欣賞的能力與耐力,很多事情可能只有老天爺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不要讓孩子錯過故事書。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每一本書,都是父母給孩子「愛的庫存」

2008年03月21日
公開
7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每一本書,都是父母給孩子「愛的庫存」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愛的禮物」。本電子報告訴你如何為孩子唸書、選書,並提供私房書單,千萬別錯過這段和孩子分享愛與智慧的幸福時光!(本報內容摘錄自《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每一本書,都是父母給孩子「愛的庫存」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總愛讓他們坐在腿上,我會一邊熱情擁抱他們,一邊不疾不徐唸著一個又一個故事。有一回,已經讀小一的兒子依偎在我身旁聽故事,我突然像是想起什麼地對他說:「咦!你還記得小時候,姐姐去上學以後,你總是坐在我腿上聽故事嗎?」 然後他便立刻跳到我腿上,想要重溫小時候的甜蜜時光。只是「歲月不饒人」,小一的兒子即使個子並不特別高大,但他的頭就是會硬生生擋在故事書前面,讓我唸起來挺彆扭的,但我們倆都捨不得離開這份溫暖回憶,就還是這樣把故事書給唸完了。 如果幫孩子唸故事書是「愛的時間」,以一天一本來計算就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年就是一千本;這一千本相當於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時間,也就是父母給孩子「愛的庫存」。 *請和孩子眼望眼、心貼心地互動交流 我們常有機會聽到父母對子女的抱怨或無奈:「這孩子很不聽話,我好說歹說,他老是當耳邊風,根本管不動!」「老師對這孩子很頭痛,我也是威脅利誘、用盡各種方法,為什麼他還是我行我素呢?」 問題的根源,可能不在於孩子聽不聽父母的話,而是父母平時和子女的對話與交集都是哪些內容。如果親子之間不交集則已,只要一有交集,不是催促、就是責罵或抱怨;即使是和善的父母,也常因生活步調太過快速,和子女的溝通慢慢只剩下日常生活的對話,這樣又如何能苛求孩子和父母心靈相通,並且感受到父母的溫暖關愛呢? 當孩子興高采烈告訴我們一件事時,我們可能正想著公司的業績數字;當孩子很有自信地拿剛完成的圖畫與我們分享時,我們可能正在洗碗。現代的父母已經愈來愈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雖然不至於會說什麼「好煩,走開!」之類的話,卻可能不自覺地用「嗯!啊!」應付孩子,不然就是用一句「等一下」堵死一切。 我們也不是故意不理孩子,但是「等一下」的結果,常常就變成了「不了了之」。日復一日,親子之間真正的交心互動少之又少、甚至沒有,卻從來沒有人發現,「愛的庫存」在教育功能上的重要性。 我家先生的工作非常忙碌,根本是朝九晚九,雖然他是個愛孩子的好爸爸,只要一放假總是以孩子為重,開車帶孩子到處玩,但有一回我還是提醒他與孩子的互動太少了,這當然招來了他的抗議。我說:「你雖然陪著他們,但是在家裡時,你就像個活動家具;出門去玩,又變成了開車的司機。仔細想想,孩子已經九歲了,你真正放下工作與雜務,靜靜和孩子眼望眼、心貼心互動交談的時間,到底有多少?」你和孩子應該要一起下盤棋、一起騎車去兜風,而不是他拼圖,你在旁邊看報紙;他騎車,你還是在旁邊看報紙。 *「愛的庫存」愈多,孩子也愈容易受教 如果父母能藉由唸故事書,慢慢累積這些「愛的庫存」,在短短兩、三年之間,或許還感覺不到它對教育子女的影響力,但等到有一天,我們要在生活中教導孩子規矩、或是設下父母的規範時,就會發現我們給孩子愛的庫存愈多,孩子就愈容易受教。 當我要為孩子立下規矩時—早上自己起床、自動寫完功課、每餐吃青菜、飯前不吃零食、在7-11不買玩具、不看電視、不玩電玩〈可憐的孩子,族繁不及備載〉…,不只是毫不費力,而且他們願意遵守的程度,甚至超過我的想像。 孩子犯錯當然是難免的,但不管錯誤大小,道理只要解釋過一次、甚至不用說第二次,他們就不會再犯了。「我輕輕地說,他們重重地聽」,不用威脅、不用利誘,孩子卻不會將我的話當耳邊風,其中的關鍵原因是什麼?就是「愛的庫存」。 別以為這些愛的庫存得浪費我們好多時間去累積;這些一點一滴的愛,孩子都會感受於心,而且一定會在某方面回報給我們。 愛孩子的方式很多,親吻、擁抱、買玩具、吃大餐、出國渡假...;但是,千萬不要錯過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因為它同時兼顧了關愛和教育的功能,這是對孩子最重要的兩件事,卻可以透過唸故事書達到一舉兩得的雙重效果。愛孩子的父母們,有誰願意錯過它呢!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唸故事時間,就是愛的時間

2008年03月20日
公開
6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唸故事時間,就是愛的時間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愛的禮物」。本電子報告訴你如何為孩子唸書、選書,並提供私房書單,千萬別錯過這段和孩子分享愛與智慧的幸福時光!(本報內容摘錄自《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唸故事時間,就是愛的時間 好品格的孩子、大能力的孩子、專心的孩子..不要以為這是我當初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所想要達到的目的,通通都不是!那是結果,是自然而然、日積月累所得的結果。 之所以先講結果,當然是希望這些有形的東西,能吸引住現代忙碌父母的目光—「哇!她的孩子一點都不讓人操心,她是不是有什麼教養孩子的訣竅?」訣竅、秘密、捷徑..這些我都沒有,我有的,只是做父母都可以付出的耐心、愛心和時間。 九年前,看著還在襁褓中的嬰兒時,我怎麼知道他們將來會是什麼樣的孩子呢?在我根本不確定這些好品格、大能力一定會發生在他們身上時,到底是什麼力量,讓我無怨無悔、甘之如飴、日復一日地為孩子唸故事書呢? 打開故事書,和孩子分享「愛的時間」 *唸故事書時,不要只想著品格與能力 可能是靜靜的午後、可能是冷冷的冬天,也可能是手邊工作剛好告一段落,只要我大喊一聲:「說故事時間到了!」不論孩子在家裡的哪個角落,總是會連忙朝我飛奔而來:「我要唸這一本!」「不行,我要唸那一本..」「媽媽今天很有力氣,一人選一本,全部都唸!」於是,歡歡喜喜的我們三人,便跳上軟軟的床鋪、鑽進暖暖的被窩,彼此肩靠著肩,聽我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故事。 不論外面的天氣多麼惡劣、環境多麼吵雜,我總覺得那小小的被窩,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有一天,孩子不論走到天涯海角、或是經歷多少人生起伏,這個童年的回憶,都將是陪伴他們一生的重要情感。 這就是我當初幫孩子唸故事書的動機,就這麼簡單。 當父母想要幫孩子唸故事書時,不能一心只想著好品格、大能力。一旦讓親子互動淪為有目的可圖的心態,我便要懷疑父母的耐心可以持續多久? 教養孩子的過程可不是一百公尺的短跑,而是需要耐力的馬拉松;如果不能細細感覺說故事時的那份幸福,父母可能在忍著性子幫孩子唸了三個月,卻納悶怎麼還看不到好品格時,便認為:「這方法沒用,別唸了!」然而,其實心目中期望養成的孩子就在眼前,只要父母繼續往前走,就一定會看到的。 *唸故事書不是工作,而是你對孩子付出的愛 對學前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像是他們的天與地;他們最愛的人若能放下全部的工作,只是專心地為他們唸個故事,即使沒有對他們說出「我愛你」,孩子也可以深深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 每回當孩子聽了一堆故事書之後,我似乎總能感覺到他們心裡的那份滿足感;那就像是我們自己讀了一本好書、或看了一部好電影之後,所獲得的那種充實的感覺。 我常常在一邊唸故事書時,一邊冷不防地給他們一人一個吻、或是說聲「我愛你」;也可能在他們問了一些令人讚嘆的好問題後,只是故意瞪大眼睛,對他們投以佩服、讚嘆的眼光。這時,我每每可以看到他們的眼睛裡透出幸福的光芒,臉上則洋溢著自信的微笑。 孩子上小學後,我開始為他們讀精采的章節故事,因為內容較多,必須分天分次、慢慢唸。而每當一有新的故事開張,雖然明明已經看到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了,我卻還是淘氣地問他們:「好不好聽?」當聽得目不轉睛的孩子每每爆出一句:「好聽死了!」那份滿足的神情,就是做媽媽的我無窮幸福的泉源。 唸故事書不是我對孩子所做的工作,而是一種生活,一種感動,一種活在當下。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故事書V.S.專注力~故事書V.S.閱讀習慣

2008年03月19日
公開
10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故事書V.S.專注力~故事書V.S.閱讀習慣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愛的禮物」。本電子報告訴你如何為孩子唸書、選書,並提供私房書單,千萬別錯過這段和孩子分享愛與智慧的幸福時光!(本報內容摘錄自《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故事書V.S.專注力 有一回,我從書店買了五本新書回家,當時三歲的兒子和五歲的女兒很興奮地在客廳沙發上排排坐,準備聽我唸新的故事書;剛巧這時孩子的爸爸租了一捲錄影帶,也準備進房間去看他的電影,一個家、兩個空間,各自進行著不同的活動。結果,看完一個半小時電影的爸爸,走到客廳時驚訝地大叫:「你們三個人怎麼還坐在這裡講故事啊?木乃伊都不可能像你們一樣坐這麼久!」 三歲的孩子,可以連續聽一個半小時的故事而不離開位子,這意味著什麼? 除了故事很好聽、他已經愛上聽故事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這個孩子很專心。 *聽故事是培養專心的好方法 「專心」在孩子未來的學習過程中,重不重要? 父母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論在上課、畫畫或從事各種學習時,都能展現專心的習性,因為在聰明才智等其他因素都先不談時,能專心的孩子,在學習上就事半功倍了許多。然而,專心又是如此抽象,甚至抽象到超出父母所能掌控範圍之外。我們可以強迫孩子回房做功課,卻對孩子會不會專心寫完功課似乎無計可施;我們可以約束孩子的外在行為,卻無法規定他們的腦袋要想些什麼。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藉由唸故事書給他們聽,來慢慢培養他們的專心度,就是一個好方法。這是長期的培養與練習,無法一蹴可及。我們可以視孩子天生的氣質和興趣,慢慢將聽故事的時間拉長,從一次十分鐘、十五分鐘,慢慢往上增加。若是孩子每次聽故事,都要我們唸到精疲力竭才肯罷休時,這些聽故事的機會,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孩子專心的習慣。 *靜態的閱讀,更能養成專注力 但是,我的一位朋友卻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我的兒子看電視也很專心啊?」 認知科學學者洪蘭曾提及:「電視螢幕是每秒二十四張的連續畫面,眼睛無法倒退回去尋找前面的資訊。」聲光音效加上應接不暇的畫面,只需要人腦短暫的專注力;而之前提到的想像力和思考力,在此時是無法派上用場的。但是聽故事對小孩來說,由於他們面對的只有許久才翻一頁的繪圖,既沒有聲光音效、也沒有快速轉換的畫面,這樣靜態的活動,將會需要較久的專注力。 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機會接觸這類靜態呈現、又需要專注力閱讀的書本,反而總是讓電視或電玩來填補生活的空檔和休閒,等到入學後,父母才發現孩子不專心的問題十分棘手,這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疏忽呢?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對於他們的功課,我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協助或加以督促。看看小三女兒的期中考,光是國語一科,八課的生字就有一百多個,如果她沒有專心的學習能力,實在很難去應付當今如此多樣的學習環境,而且還能每天快快樂樂去上學。 故事書V.S.閱讀習慣 會彈琴的人,可以用音樂豐富生活;會畫畫的人,可以用創作滿足人生;會閱讀的人,可以永遠不寂寞。彈琴、畫畫似乎可以靠後天練習養成;那麼愛上書、喜歡閱讀呢?坊間好像沒有這樣的才藝班,要教養出這種孩子,於是變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願望。父母送孩子學才藝、學語文,時間、金錢花得無怨無悔,那麼更重要的閱讀習慣,又該如何養成呢? *唸得夠久、夠多,孩子就愈能體會閱讀之樂 書和孩子不是天生就會互相吸引的,我們幫孩子唸故事書,就跟商品在做廣告一樣,只要廣告播得夠久、夠好,我們就會愈發認同這項產品的可信度;同樣地,只要父母的故事唸得夠久、夠多,孩子就愈能發現書本帶給他們的愉悅感覺。 讓孩子愛上書本、主動閱讀的秘密在哪裡?就是父母要不間斷地幫孩子唸故事書,而且從愈小開始愈好。就這麼簡單嗎?沒錯,而且這是父母最積極主動的做法。「積極主動」乃是造就成功的基石,我們不能只是聽天由命,光想靠老天爺送我們一個天生愛書、喜歡閱讀的孩子而已。 「沒學過注音符號,就直接去上小學」—我為什麼對兒子這麼有信心,敢讓他輸在起跑點?其實,對從小飽聽故事書的孩子來說,故事裡豐富的背景知識和語彙基礎,就是讓他們得以從容面對各種學習的根本;而他們在學前對語文長期的耳濡目染,就是我對他們的信心來源。 當孩子熟悉了注音符號之後,我還是繼續唸故事書給他們聽。由於聽力會走在閱讀力之前,三歲的孩子可以聽五歲程度的故事書;五歲的孩子,則可以聽國小程度的故事書。會不會認字的「技巧」並不是重點,對書本有沒有「熱忱」才是關鍵。技巧可以靠短時間密集學習,但熱忱可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了。 *別光「叫」孩子看書,請直接拿書「唸」給孩子聽 女兒在完全沒有外來壓力的情形下,直到小學二年級才真正開始主動閱讀書本裡的文字,面對這麼久的「自動自發醞釀期」,換成是大多數的父母,早已心急如焚—「注音符號學了這麼久,怎麼還是光看圖、不讀字呢?」「老師規定的圖書館借書,明天就要還了,怎麼連看都還沒看呢?」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要光用嘴巴「叫」孩子去看書,請直接拿起書本「唸」給孩子聽。所有優良的教育方式都無法速成,只要我們持續地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一旦將「自動自發閱讀」的開關啟動之後,父母只要順水推舟,確定孩子身邊的書本不虞匱乏,這個一輩子受用的閱讀嗜好,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故事書V.S.大能力(下)

2008年03月18日
公開
7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故事書V.S.大能力(下)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愛的禮物」。本電子報告訴你如何為孩子唸書、選書,並提供私房書單,千萬別錯過這段和孩子分享愛與智慧的幸福時光!(本報內容摘錄自《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故事書V.S.大能力(下) *邏輯徽z能力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兒童書店裡那些還不會讀字、只是靠著繪圖,就能一本書接一本書看了起來的孩子們;他們是根據繪圖中的前因後果,再加上自己的邏輯推論,而完成「讀書」的動作。這就像是「看圖說故事」,看的圖愈多、說的故事愈廣,邏輯推理的能力自然就更得以發展。 推薦書目:《爺爺一定有辦法》、《三隻小狼和大壞豬》、《公主的月亮》 *機智能力 「遇上問題的臨場反應」關係著人的機智能力,但是在孩子單純的生活中,並不會真的經常上演這些需要機智反應的情節。不過,故事書中倒是有很多「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的處境呈現在孩子面前,透過每個作者的穿針引線、旁敲側擊或抽絲剝繭,終究會出現一個令人莞爾或豁然開朗的答案;而這些故事主人翁的機智反應,讓孩子彷彿也身歷其境地走完了這些過程。孩子是需要啟發的,機智能力當然也不例外。 推薦書目:《阿文的小毯子》、《聰明的小烏龜》、《看誰在搞鬼》 *幽默感 我不知道學理上所謂的「大能力」,有沒有包括「幽默感」在內,但這卻是我個人偏愛的特質,我希望自己是個充滿幽默感的人,也喜歡和有幽默感的人在一起。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遇上幽默感,應該都是愉悅而開心的,它可以拉近距離、緩和衝突、化解尷尬,使自己和別人都得到精神上的積極慰藉。兒童故事書裡的幽默感,多得不勝枚舉,不論用字遣詞、故事結局都是如此,甚至光是繪圖,也可以蘊含著無限的幽默感。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是:一隻母雞邊跑邊生蛋,而且蛋還朝空中飛去;我也還清楚地記得,孩子指著這隻天不怕地不怕的母雞,笑得東倒西歪、樂不可支的模樣。 這些從故事書中自然浮現出來的幽默情境,並不是日常生活裡所能遇到的、更不是一些搞笑卡通所能提供的。要讓三歲小孩體會真正的幽默感並不容易,但舉手可得的故事書裡卻處處得見,而且常常幽默到連我這個大人讀起來都拍案叫絕,不得不發出讚嘆之聲呢。 我喜歡稱這些幽默故事為孩子版的「心靈雞湯」,不論是逗出孩子的哈哈大笑或淺淺微笑,好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接觸到它們;如果讓孩子的童年錯過了這些書,也確實太可惜了。 推薦書目:《我不知道我是誰》、《有趣的小婦人》、《明鑼移山》 認知科學學者洪蘭在其著作《講理就好》中,曾經對智慧下了新的定義—在新的環境中適應新情境的能力。 這讓我聯想到女兒升小學一年級的暑假,我們曾到美國探親,於是就順便想送一路讀美語幼稚園上來的女兒到當地學校體驗一下。第一天進入美國學校之前,我什麼話也沒對她說,她也什麼事都沒問我,只見行政人員帶她進入一間教室,隨後全班就被帶到體育館自由活動。其實,我當然暗自擔心她在學校第一天,新環境加上新朋友,會不會放學後就告訴我明天不想再去了呢? 學校規定下午四點到六點是接孩子的時間,我於是四點一到就急急趕去,沒想到她卻是滿面笑容,第一句話就對我說:「媽媽,妳明天可不可以六點再來接我?」我真的很驚訝,她的適應力怎麼會這麼好?因為她並不算是個非常外向的孩子。 當然,適應力好壞的成因不會只有一種,但不是有人說「打開一本書,就打開了一個世界」嗎? 她既然看過了千百個世界,只是再多經歷一個,又怎麼會難適應呢!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故事書V.S.大能力(上)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7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故事書V.S.大能力(上)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愛的禮物」。本電子報告訴你如何為孩子唸書、選書,並提供私房書單,千萬別錯過這段和孩子分享愛與智慧的幸福時光!(本報內容摘錄自《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故事書V.S.大能力(上) 自從女兒上了小學,開始對友誼非常重視。一回接她放學時,發現她的表情和平常不大一樣,追問之下,她才說起當天因為重新換座位,而新交了一個朋友小佩,但她原本的好朋友阿真卻要求女兒不要跟小佩玩,甚至要求另一個同學不要跟女兒說話。看得出來女兒的心情非常沮喪,不斷質疑著「為什麼大家不能一起當好朋友?」我於是趁勢拉著女兒到了住家附近的公園,想要安慰她一番。 我說:「妳知不知道,阿真為什麼不喜歡妳跟小佩在一起玩?」 女兒不解地說:「不知道,而且小佩也很好啊!」 我說:「有沒有可能是阿真太喜歡妳了?所以她看妳交了新朋友,怕妳被別人搶走,才不小心對妳說了些不好聽的話?」 女兒若有所思地想著,我又說:「說不定明天她們就忘了這件事,又會跟妳一起玩了。」 說實在的,當時我只是想跟女兒聊聊天,也不知道該怎麼教她「在不拋棄新朋友的前提下,又能挽回好朋友的友誼」。但是到了第二天去接她放學時,從她的表情來看,我就知道一切都沒事了。原來,她用剛學的注音符號,寫了一封信給阿真: 親愛的阿真: 我喜歡妳,我可以跟妳玩嗎? P.S.不是只有跟我玩,也跟小佩一起玩。 「自己想辦法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不是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很需要的一種能力嗎?有愈來愈多定名為「如何培養孩子的大能力」、「小小孩大能力」之類的書籍出版,也吸引了不少父母的目光;而所謂的「大能力」,則意指考試是否名列前茅、日常生活能否自理之外的其他能力,舉凡想像力、思考力、觀察力、推理邏輯能力、機智反應..等都在此列。 這些無形的東西或許無法直接幫助我們的孩子「考高分」,卻可能在未來面對種種人生關卡時,幫助他們更有智慧地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少走一些冤枉路;孩子的人生也可能因為這些能力的發揮,而變得更加精采。 如果孩子的好品格能夠透過「說故事」而潛移默化地傳承給孩子,那麼故事書是否也能啟發孩子去發展抽象的「大能力」呢? *想像力 故事書裡的插圖,只是內容大綱的展現,而文字描寫的細節場景,就要靠孩子自己去想像。而且繪圖雖然是靜止的,但透過文字的朗讀,在孩子腦袋中的畫面,則會有如電影般是不斷活動、流轉的。加上孩子自我想像力的發揮,他們每次構思的畫面,都可以有所變化、永遠不會相同。 推薦書目:《小真的長頭髮》、《卡夫卡變蟲記》、《哈拉老爹說故事》 *思考力 基本上,兒童故事是由「為什麼」組成的,即使是平鋪直敘的文字,對孩子小小的心靈來說,也可能充滿新奇疑問—「三隻小豬為什麼長大以後要搬出去自己住?」「小紅帽從大野狼的肚子裡出來,為什麼還是活的?」 孩子的好奇程度,超乎大人的想像,而故事書裡的「為什麼」,正好滿足了孩子熱愛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給了孩子更多思考的機會。有時候,故事書只是父母與子女互動的媒介,即使孩子提出的問題或許已超出父母馬上能解釋的知識範圍,但這一來一往的討論,更能激發孩子的思考潛能。 推薦書目:《哈利的花毛衣》、《想生金蛋的母雞》、《小貓逗公雞》 *觀察力 故事書的繪圖簡單時,可以訓練孩子的想像力;繪圖複雜時,則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而且,透過一次又一次重複地閱讀,孩子對繪本的觀察力也會愈來愈仔細,甚至能夠發現繪圖中的錯誤或不合理之處。 往往當唸故事書的大人都已經被複雜的情節弄得暈頭轉向時,孩子卻可以對故事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沒有一點混淆。故事中的角色如果太多,孩子則會透過觀察衣著、造型等,去自行比對前後出現的人物。有時當故事已接近尾聲,孩子便會像發現新大陸似地,要求翻到書的前面部分,去印證他們之前對故事的疑問。 推薦書目:《巫婆與黑貓》、《家》、《貝克的紐約》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確立人生態度,必須趁早

2008年03月16日
公開
7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確立人生態度,必須趁早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愛的禮物」。本電子報告訴你如何為孩子唸書、選書,並提供私房書單,千萬別錯過這段和孩子分享愛與智慧的幸福時光!(本報內容摘錄自《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確立人生態度,必須趁早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當口,常可能因為太在意孩子當前的問題,有時使出渾身解數還解決不了事情時,牛角尖就會愈鑽愈深,往往造成親子關係兩敗俱傷。殊不見所謂的「橡皮擦媽媽」,每天跟在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身邊做功課,孩子寫一個字、媽媽擦一個字,一個邊哭邊寫、一個邊罵邊擦。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中、高年級之後才後悔,很多自己太重視的東西,當時都以為是在幫孩子的忙,其實卻是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十年以後,假設孩子都已經長大、進了社會,不論他們從事藍領或白領工作,想要讓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會是什麼呢?」我喜歡把問題推向未來,讓父母跳脫現在,這樣心中的疑問,有時反而會變得明白。學歷、語文、人脈、家世背景、吃苦耐勞…等,每個人的條件組合都不相同,但大多數的成功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對的態度。 如果你是老闆,希望雇用抱持什麼態度的員工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即使學歷再高,只要態度不對,你還會願意雇用他嗎?如果你是個受雇於人的員工,又希望遇上什麼樣的同事呢?是遇事推託、遇錯推諉;還是負責任、願意與人合作的夥伴呢? 態度關係著事業的成功,也關係著家庭的和諧,根本就是關係著整個人生。像是當今有多少人在使用現金卡或信用卡擴張消費,而金錢觀、價值觀和消費習慣,也是人生態度的一環。如果一個成年人可以去跟人借錢,只為了買一個名牌包,這樣的人生是否還真的能快樂起來,實在令人存疑。 如果二十年後,父母才發現孩子的人生態度有問題,這樣可就太遲了。 不趁孩子還是一張白紙時多花些心力,等到人格都已定型後,父母的教育功能早已衰退,對孩子的影響力也已經有限。不要繼續溺愛他、不要繼續幫他處理一筆又一筆的負債,可能是到時候唯一能做的事。 *家庭教育才是根本 有一回參加孩子小學的運動會,當全校正為大隊接力比賽歡呼沸騰之際,即使我的孩子並不是選手,也深深為那些拚命向前衝的孩子們所感動、激勵。正當我的眼淚都快被這種團結一致的氣氛逼出眼眶時,卻突然看到殿後那一隊跑倒數第二棒的孩子,在交棒線的兩公尺前,大概是發覺大勢已去,「竟然不跑了」,讓等著接最後一棒的孩子,趕忙著急a回頭去「搶下棒子」,以完成自己的任務。 什麼是運動精神?跑得快不快不重要、跑第幾名也不重要,但是一旦參加了比賽,不管是為自己或為團體,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精神和態度。 身旁也同時見著這一幕的家長,在同等驚訝之餘,開口說的竟是:「這學校是怎麼教孩子的..」「教改、九年一貫如何如何…」其實不只是這位家長,只要社會上一有學生出現嚴重偏差行為的新聞,輿論也是一致將矛頭指向學校、指向教改,或是打些於事無補的口水戰;甚至還有人建議,「現在流浪教師這麼多,何不讓這些人學點心理輔導的技巧,每班多配一位輔導老師也不錯?」 我很想大聲疾呼:「配幾位老師都沒用,父母一對一都無法教好孩子,只祈求一對三十的老師幫我們教孩子,實在是本末倒置。」現在的父母孩子生得少,而且都將全副心力放在孩子身上;但學生的偏差行為為什麼反而愈來愈嚴重?教育的環節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當大家一面倒地檢討學校教育的同時,有沒有人回頭想想,家庭教育才是根本。請把孩子教好了再送去學校,而不是指望別人來幫我們教孩子。 *你要好品格的孩子、還是聰明的孩子? 我曾親眼看過一個幼稚園年紀的孩子在公園打人,他坐在一旁的媽媽卻只是淡淡地說:「這孩子就是特別皮。」完全不當一回事,既不向孩子問清楚,更別提說聲對不起了。但是,那可是一個花了大量氣力與時間在孩子身上,還是高學歷的全職媽媽耶!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事,她卻可以視而不見? 如果要父母選擇:你要好品格的孩子、還是聰明的孩子?相信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選擇好品格。這是我在演講中常提出來的問題之一,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父母敢選聰明。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又花了多少的力氣和時間,在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呢? 孩子還小時,對於吃飽睡好,錙銖必較;孩子上學後,又只盯著學習進度,學校的功課、課外的才藝、升學的補習,以為只要孩子功課好、有才藝,其他的事都可以再說、再等。這些父母也不是覺得好品格不重要,而是他們投入的心力實在會讓人以為,孩子的好品格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好像只要家裡經濟狀況不差、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自然就會有好品格。 訪問幼稚園或小學的導師最清楚,有多少父母在被告知孩子有偏差行為時,都是大感驚訝、失望,甚至不肯接受事實:「我的孩子在家裡很乖啊!是不是學校有問題?還是跟某某同學學壞了?」 我曾聽一位極富耐心與愛心的小學低年級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學生其實好教,真正難溝通的是家長。」我們應該捫心自問,孩子從小到大,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在教導孩子的好品格?還是總要等到問題出現了,再說說大道理、或是劈頭訓斥一番,就以為這是在教育孩子了?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只會讓父母一輩子疲於奔命。 養出好品格孩子的因素,當然不會只有一項。但是「幫孩子唸故事書」這一項,絕對是父母不能錯過的。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書中自有好品格

2008年03月15日
公開
7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書中自有好品格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愛的禮物」。本電子報告訴你如何為孩子唸書、選書,並提供私房書單,千萬別錯過這段和孩子分享愛與智慧的幸福時光!(本報內容摘錄自《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時報文化出版、連載為期三個月) 書中自有好品格 忠孝節義的大道理,光是透過教條式的訓話是無法深入人心的。然而藉由故事書的情節,有些難以解釋的道理,卻好像立刻活靈活現了起來。以下這些故事書,都是我隨機從家裡的書架上摘選出來的,每本書都有特定的主題,將好品格的觀念和正確的人生態度穿插於其中,透過故事的生動情節先引發孩子的興趣,自然而然地,這些概念就會潛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內心。 好品格書名出版社 誠實《珊珊的月光》巨河 勇敢《我的名字叫國王》格林 謙虛《綠笛》和英 尊重《是蝸牛開始的》三之三文化 分享《手套》遠流 友愛《小莫那上山》台灣英文雜誌社 同情心《看誰在搞鬼》格林 同理心《小貓鬥公雞》格林 自信《做得好,小小熊》上誼 努力《媽媽的紅沙發》三之三文化 負責任《安娜想養一隻狗》上誼 自動自發《花婆婆》三之三文化 團隊合作《沒有聲音的運動會》信誼 關懷《下雨天接爸爸》台灣英文雜誌社 樂觀《叔公的理髮店》三之三文化 助人《陪你一起飛》格林 知足常樂《好一個餿主意》遠流 人生道理何只千百,只要是父母想教孩子的東西,百分之百都會涵括在童書作者的寫作範圍內。現在的出版業非常發達,舉凡我們想教孩子的東西,不論是什麼樣的議題,都能在故事書裡找著。從怎麼鼓勵孩子用小馬桶?為什麼每天都要刷牙?到單親、殘缺、死亡、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甚至什麼是知足常樂?這些看似較難解釋給小孩聽的人生態度,故事書裡通通都有。 例如,《穿過隧道》這本書的故事,是敘述一對原本不太和睦的兄妹,因為哥哥執意進入一個隧道而變成了一座石頭雕像,結果妹妹勇敢地進了隧道去抱住哥哥冰冷的身體,雕像於是因為妹妹的體溫而漸漸溶解,才救了哥哥一命。整本書裡沒有提到一句「兄弟姐妹要相親相愛」,但透過故事中那種兄妹相依為命的情境描繪,當孩子再三要求我唸這個故事的同時,也等於不費吹灰之力幫助了我,傳達或加強我想教給孩子的道理。 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時,因為對環境還不熟悉,於是和三年級的姐姐相約,每節下課在操場見面一起玩。一天下課回家的路上,姊姊說:「媽媽!今天有一節下課,我幫老師送完東西,正準備走回教室,突然往操場看過去,天氣好熱,好大的操場只有一個人站在中間,仔細一看,竟然是我弟弟。」「我太忙了,忘了要去找他,所以趕快跑過去,摸摸他的頭、親他一下,後來上課鐘響,我們才分開了。」「摸摸頭、親一下」,這好似連續劇的場景,真教人感動這樣親暱的手足之情,也不禁要慨嘆現在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愈來愈多,讓我簡直想去幫社會局拍「鼓勵生孩子」的宣導短片呢。 *故事書能發揮潛移默化的功效 學齡前的孩子,對於同一本故事書可以一唸再唸,毫不厭倦。試想一本故事書一旦說了十遍,就算是再小的孩子,都會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誰是好孩子?誰不該仿效?大人也就不必再囉嗦一些連自己都不想聽的大道理了。孩子年紀雖小,心思卻是很細密的,我只是不間斷地唸故事書,但孩子大部分的好習慣和好品格,就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形成了。 當孩子漸漸大了,開始需要教導他們一些規矩時,很神奇的是,道理我只要說過一次,不用費太多唇舌,兩個孩子就能輕易了解我的話,並且確實地遵守、執行。連我自己都常常不由得暗自讚嘆,這兩個孩子為什麼「這麼受教」! 有一回坐捷運,一個小朋友看見空位,就一屁股坐了上去,完全無視於身旁父母的存在。於是,我趁機簡單地跟當時讀幼稚園中班的兒子講解了一下「禮讓的道理」;沒想到自此以後,如果捷運上只有一個空位時,就會聽到一個小男孩大聲地問:「姐姐要不要坐?媽媽要不要坐?」等我們都搖頭了,才見他不疾不徐地坐下去。他的禮貌,常常會「驚嚇」到其他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