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拱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享拜地基主的方法

2006年08月05日
公開
6

日期:除夕,端午,中秋,中元普渡(含當天的前五天都可) 供品:   1.便當,要有雞腿(不可切)和蒜泥白肉       菜:不可選空心菜,韭菜   2.水果:不可選芒果,龍眼,釋迦,蕃茄,荔枝        蓮霧,芭樂.        買一種,如買葡萄要買大串一點            如買柳丁就買一顆或3顆就可以了   3.餅乾一包   4.汽水:這是一定要的,以下選一種買一瓶        買黑色的汽水如黑松或可樂        買白色的汽水如七喜或雪碧     *便當,水果選一種,配上餅乾和汽水共三種.    時間:最好的時間是下午3點15分,是3點15分點香拜拜 金紙:一盒地基主金紙(現在有在賣盒裝的) 中元普渡時餅亁3包,水果買一種3或5顆或買一大串的,加汽水一大瓶    金紙買蓮花1或3朵,買一盒五路財神金和最長最大的那種金紙    還有一盒地基主金紙(現在有在賣盒裝的) 拜拜時把盒裝的地基主金紙裏面有張紙是恭請地基主的咒文,先唸 然後在說本人是某某某,家住在.....,今天是...日子,準 備這些東西,希望別棄嫌.   要燒金紙前,如果門口不方便燒時,要和地基主說(因為門口不方 便燒,所以在xx縣xx市xx街xx號的門口,寄放金銀財寶在那裏, 有需要時在到xx縣xx市xx街xx號的門口領取金銀財寶)   我家是在頂樓6樓燒,我就說在xx縣xx市xx街xx號6樓寄放 當家裏有點手頭緊時,可以心中默唸:   xx縣xx市xx街xx號x樓的地基主,最近因事需要用錢,所以 請地基主到xx縣xx市xx街xx號的門口(寄放金紙的地址)領取金銀 財寶來使用.

中元普渡你拜對了嗎?

2006年07月29日
公開
14

新聞資料供參考 中元普渡》拜地官大帝(三界公) 【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  道教信仰中,農曆7月15日是地官大帝(俗稱三界公)的誕辰,民間認為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與玉皇大帝同屬尊貴的天神,因此祭拜時供品要特別豐富。  時辰:祭拜神明時間多採陽時,因此從凌晨子時便有人開始祭拜,或在上午時祭拜。  擺設:供桌應在前門或中庭向天處,為表示神祇尊卑不同,拜三界公如同拜天公要設置頂桌和下桌,頂桌要以壽金墊高,放在頂桌的供品要獻給三界公,比較豐盛,但都必須是素齋;下桌則給隨從神明,準備五牲、水果即可。  供品:三界公紙、香爐、燭台一對、鮮花、3只茶杯、麵線、6齋(如金針、木耳、紅棗、香菇等有金木水火土具備之意)或12道菜碗、水果。  紙錢:天金、盆金、太極金、壽金、刈金,祭拜後要由大燒到小。【2006/07/29 聯合報】 @ http://udn.com ………………………………………………………… 中元普渡》拜地基主 【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  地基主也就是地基之主,可護衛住家平安,一般來說,除入住新居,過年、端午、中秋三大節時一定會祭拜,其他則視各地、各家習俗,因有人視之為陰神,所以祭拜盡量求簡單快速。  時辰:只在初一和十五拜,時間都在傍晚,約下午5時左右。  擺設:供桌大多放在廚房或後門的門口處,在較低的小桌案擺放供品。  供品:五味碗(這裡以簡單日常飯菜為主,家裡有什麼就拜什麼)、水果、茶或酒三杯,也可將拜完神明的供品拿來拜,但要烹煮過。  紙錢:刈金、小銀,需由大燒到小。  程序:矮桌上放好供品及筷子,燒三炷香請地基主享用飯菜並保佑平安,待香燒一陣後,再燒紙錢。【2006/07/29 聯合報】 @ http://udn.com ………………………………………………………… 中元普渡》拜祖先 【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  時辰:初一、十五,但要先讓祖先吃過,子孫才能開始吃,所以一般都是在吃午飯以前就要拜好。  擺設:在家中正廳設置供桌,如同時有祭拜神明,設置時神明應位在正廳右邊,祖先在左邊。不少人還會把神明用的金爐和祖先用的分開,表示對神明的尊敬。  供品:三牲、四果,或日常煮熟的菜飯,通常拜完神明的牲禮可用來重複祭拜祖先。  紙錢:大銀、刈金,也有人加燒金銀財寶等。  程序:按家中慣常祭拜方式即可。【2006/07/29 聯合報】 @ http://udn.com ………………………………………………………… 中元普渡》拜好兄弟 【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  從農曆7月1日開始到7月30日都會有祭拜活動,其中農曆7月1日是「鬼門開」的日子,俗稱「孝月頭」或說「拜門口」;7月15日是「中元節」,拜過三界公後,當然也要準備豐盛祭品給好兄弟;而7月底「鬼門關」時要送好兄弟,由於是7月普渡的最後一天,又稱「孝月底」。  時辰:依各地習俗不同,有下午3點以後,也有5點以後才拜的,但基本上一定要過了午時才可以祭祀好兄弟。  擺設:因為並不希望請好兄弟進門,所以供桌要擺在門口向外拜,以米筒裝米七分滿作為「浮爐」,也可以直接將香插在每樣供品上,這又稱為「孝孤」。酒杯三只放在爐前,旁邊再放燭台一對;供桌旁擺裝了半盆水的新臉盆,上鋪毛巾一條,目的是請風塵僕僕前來的好兄弟先潔淨再用餐。  供品:五味碗(也就是菜飯,由雞、鴨、魚、豬肉、菜等5種生鮮烹煮成10或12道菜色,再加上米飯而成)、糕點、粿、酒、水果、米粉、米飯、新盥洗用品。  紙錢:經衣、小銀、金銀財寶  程序:上香後浮爐插三炷香,其他每件供品各插一炷香,表示歡迎好兄弟享用,接著先燒「經衣」,請好兄弟更衣享用祭品,待祭品上的香約燒了一半後,開始燒「小銀」,然後是金銀財寶由大到小順著燒。「小銀」燒完後,可將祭品撤除,但依民間習俗,祭祀白飯的第一杓不食用。【2006/07/29 聯合報】 @ http://udn.com ………………………………………………………… 中元普渡》拜拜備忘錄 【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  拜三界公時,要設頂桌及下桌,頂桌皆為素果,下桌才能擺葷食,擺對了嗎?  ●初一、十五和月底都要拜好兄弟,且要在午後,全新的盥洗用品、浮爐、酒杯、燭台和供品準備了嗎?  ●不同祭祀對象要用不同的紙錢,好兄弟要用經衣、小銀;三界公要用天金、太極金等金紙;祖先和地基主則用刈金和銀紙,燒化時都要從大到小,準備對了嗎?  ●燒給好兄弟要先燒經衣、拜完才能燒銀紙,順序對了嗎?  拜拜用的水果中不要有芭樂、番茄,拜好兄弟和祖先要用熟食,擺對了嗎? 【2006/07/29 聯合報】 @ http://udn.com ………………………………………………………… 中元普渡》拜拜習俗和技巧 【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  1.插在供品上的三角旗是「公普」專用,自己家裡普渡其實不需要。當你帶著三牲祭品到廟裡參加大型普渡時,要記得準備三角旗,除寫上「慶讚中元」外,還需註名供奉者的姓名,插在每一道供品上,讓好兄弟清楚知道祭祀者是誰。  2.祭拜神明、祖先,水果忌用芭樂、番茄;拜好兄弟,忌用鳳梨(諧音:旺來),香蕉、李子、梨子三種水果也不可合拜(諧音:招你來),都有招來好兄弟之意。  3.祭拜神明或好兄弟時該說什麼呢?基本上並沒有固定的模式,主要需提到今天是幾月幾日什麼時辰、主祭者姓名、如果是公司行號則要說明公司名稱,然後表示在此準備飯菜水果等祭品來供奉,請好兄弟或神明享用,最後再祈求保佑或提其他請求。也有人認為拜好兄弟時不要說出名字,以免招來糾纏。  4.按照傳統習俗,出嫁的女兒在閏月要買豬腳、龍眼和甘蔗三寶給娘家,甘蔗代表節節高升,豬腳代表運氣一路順暢,龍眼則是希望全家圓滿,除父母親一切平安健康之外,也有添福添壽、招財進寶之意,也可用紅包代替。  5.現代人因生活忙碌,不及張羅拜拜用品,除了可用比較方便的罐頭或泡麵代替,也有人以賣場現成熟食拼盤代替菜飯;魚鮮可改用魷魚乾、蝦捲等;豬肉用香腸、肉乾等,總之不論祭拜供品多寡、菜色如何,有誠意才是最重要的。【2006/07/29 聯合報】 @ http://udn.com ………………………………………………………… 中元普渡 雙鬼月平安過【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  又到了中元普渡拜拜的時候,今年恰巧是閏七月,也就是俗稱的「雙鬼月」,這可讓不少人擔心要過兩次「鬼月」,也煩惱到底中元普渡該怎麼拜,有哪些事情該注意?今天就來徹底瞭解一下。  為何今年是閏7月呢?  民間常用的農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下來約比陽曆(國曆)少11天,每3年左右就會少一個多月,長久如此,會造成時序和節氣錯亂的現象,所以從殷商時期就有閏月的設計,採用19年7閏法,也就是在19個農曆年中,規定12個只有12個月的平年,另外7年,每年都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增加的月便是「閏月」。  哪一個月為閏月則和節氣有關,24節氣中的單數稱為「節氣」、雙數稱為「中氣」,一年有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農曆每個月都需有一個中氣,不含中氣的月分即為閏月。  今年農曆7月後的月分只有單數節氣「白露」,因此這個沒有中氣的月分便為閏月,並沿用前一月分名稱,遂為「閏七月」。  今年中元普渡要拜兩次嗎?  從前述可知,閏7月是因曆法和節氣而來,與傳統民俗中的農曆7月不同,因此中元普渡活動要以第一個7月為主,「鬼門關」之後就無須再普渡。但也有認為閏7月時會有延回的好兄弟,因此民間仍會有祭拜活動,建議按平日初一、十五拜拜方式即可。  「雙鬼月」需不需要特別趨吉避凶呢?  中元普渡乃結合佛教「盂蘭盆會」與道教「三元」概念演變而來的習俗。  「盂蘭盆會」源自佛教目蓮救母典故,可免已故親人受地獄倒懸之苦;「三元」是指農曆1月15日上元節、7月15日中元節和10月15日下元節,分別是天、地、水官誕辰。地官是祭拜司掌陰間的神明,而中國人因為人情味濃,在祭祀自家故人和先人時,總不忘那些無家可歸的魂魄,所以才有7月祭祀孤魂野鬼的傳統。  無論正統佛教或道教祭祀,都不將農曆7月視作「鬼月」,強調孝親慈悲的孝道月、慈悲月,或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祭祀月,即便是閏7月,學者也建議用相同心情看待,普渡時心懷誠意即可,不該刻意渲染怪力亂神、諸事不宜。  有什麼簡易的保平安方法嗎?  如果還是不放心,命理老師謝浣瑾建議可隨身攜帶簡易的鹽米包,製作方法簡單,只要找一個用過的紅包袋,放入36粒白米、一小撮粗鹽,以及7片榕樹、抹草或芙蓉葉(花市皆買得到),每天隨身攜帶即可。  白米、粗鹽都有淨化磁場的作用,36粒是取道教的36天罡星之說,象徵陽氣鼎盛;榕樹、抹草及芙蓉都有避邪作用,取7為循環不息之意。體質比較敏感的人,也可將上述材料加入一半熱水、一半冷水的陰陽水中,用來擦身泡澡。  資料提供�民俗宗教研究員李秀娥、中華道教總會、命理老師謝浣瑾 【2006/07/29 聯合報】 @ http://udn.com

教孩子自我情緒管理

2006年07月20日
公開
9

    別看孩子成天嘻嘻哈哈,其實,他也是有負面情緒的。他會有挫折、也有驕傲,會有後悔、也會有孤單的感覺。而且,學齡孩子的生活逐漸豐富,承受的壓力當然也就增加。如果有一天孩子突然說他覺得很沮喪,或是很委屈,你該怎麼辦?你的小朋友會如何處理呢?胡鬧、摔東西、大哭大叫?還是自己關起門來生悶氣,什麼也不說?或者,當作沒有事情發生,所以你也不知道?   有些小朋友不管是難過、挫折、無聊,就是習慣用很暴力的方式發洩,不但造成其他人的困擾,也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這很可能只是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適切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感受。那麼,爸媽該如何幫孩子學習自我的情緒管理呢? 教孩子認識情緒   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這是管理自我情緒的第一步。知道現在是怎樣的心情,才可能發現原因、思索如何處理。爸媽可以在自己或對方心情不好時,趁機引導孩子知道,「我生氣了」、「嗯,現在我很緊張,心跳很快」、「爸爸好煩惱、好擔心」。有些遊戲,如製作不同的情緒圖卡、表情臉譜、「想像感覺」比賽、情緒大風吹,都可以讓孩子進一步學習,原來人的感覺有這麼多種。 教孩子學會講感覺   在平常,爸媽可以多和孩子聊,「我好高興喔,因為….」、「爸爸有一點難過,因為…」。或適時問孩子,「你現在是什麼感覺啊?」、「你喜不喜歡?」、「什麼事情讓你這麼生氣、難過?」還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有時交換日記、寫紙條,說說今天高興和不高興的事。尤其小學以後的孩子,會很喜歡並主動和你交換意見喔。如此一來,他也就學會,如何用「講道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 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   當孩子發飆或悶悶不樂,爸媽千萬不要也因而動怒,「你再哭我就打你」這樣的懲罰,既無法制止,也無法讓孩子學會適合當下的處理。爸媽要懂得利用此機會,教幾招處理情緒的好方法,引導他適度發洩。 換個想法海闊天空:當孩子陷入某種負面情緒裡,通常是因為「想不開」,此時,爸媽可以帶著他想些好事情,或引導他發現原來事情沒有這麼糟。孩子能夠學習用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進一步也就可以用有創意的方式,自己想辦法解決困境。 放鬆心情玩一玩:壓力經常是孩子心情不好的來源之一。可以教孩子做做伸展體操,或是用力畫圖、用力唱歌,讓他體會這些「用力動作」對解除緊張還滿管用的。下回他就能有更多選擇,紓解自己的愁悶了。 我真的很不錯:當心情不好或遭遇挫折的時候,孩子很容易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看法,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勁,這時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他曾經在其他方面表現得很好。讓孩子記起自己成功的經驗,可以幫孩子找回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也更願意去接受挑戰。   最重要的是,爸媽要能夠先接納孩子的種種心情,他才有機會了解並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一旦孩子忘了用心感覺、或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他很可能既無法適當的表達自己的喜怒,也無法體貼別人的處境。缺少感動的生活,將是多麼枯燥乏味呀。希望這些建議能讓爸媽陪著孩子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敎小孩分享玩具

2006年07月19日
公開
13

作者﹕家庭教育哲學博士/ 路易 三歲的小美跟玲玲是鄰居,兩個人相處得極好,平時兩家人也互相往來,假日時常常讓孩子玩在一起。 這一天,小美到玲玲家玩,玲玲正好拿著她的新洋娃娃開心的替洋娃娃打扮著。小美伸手就搶娃娃,她說:「我也要玩!」玲玲緊抓著娃娃不放,大喊:「這是我的!」 小美流下眼淚,哭哭啼啼的找媽媽去。小美的媽媽忙著安撫玲玲,一邊說著:「不哭、不哭,我們等ㄧ下也去買一個。」 玲玲的媽媽則是一臉尷尬,大聲斥責玲玲:「就給她玩ㄧ下吧,妳看她哭得多傷心。你要是不借給她,當心我處罰你囉!」嚇得玲玲眼淚也流下來了,一邊哭一邊心不甘情不願的把她的新娃娃遞給小美。 這樣的情景對許多家有三歲孩童的父母來說,也許不覺得陌生。兩方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常常會覺得對對方不好意思,有的家長就處罰不願分享玩具的ㄧ方;有的家長會中途介入,硬是要求孩子輪流玩,像是:「一人玩兩分鐘,大家都可以玩。」然後家長像是個公平的執法者,時間一到就要孩子把玩具交給對方玩。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搶玩具是個難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索性就放著孩子哭鬧,不去管他們;有的家長感到陷入兩難的窘境:一來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教育孩子體貼他人,學著分享玩具;ㄧ來又不想剝奪孩子擁有玩具的權利,勉強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究竟該怎麼做才是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呢? 其實,一般家長們多半有不同的方式處理小孩搶玩具的衝突,但是要如何把握這樣的機會敎孩子學會「分享」玩具呢?首先,家長們要了解對於三歲小孩而言,不願意分享玩具是正常的行為,因為搶玩具而哭鬧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小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分享玩具,而是需要大人的教導。 前段故事中,小美的媽媽藉著說等ㄧ會要去買一個新玩具給她,並不是很恰當的說法,因為一來會使得玲玲的媽媽感到尷尬,再者會使孩子以為哭鬧就能得到新玩具。玲玲的媽媽用恐嚇強迫的方式,要求玲玲分享玩具,也不是理想的處理方法。因為這會使得玲玲感受到不被尊重,也感受不到分享的真正快樂。雖然玲玲的媽媽試著要玲玲「看」到小美的傷心,但是玲玲的媽媽卻忽略了玲玲本身的感受。 如果小美的媽媽可以跟玲玲的媽媽一起處理這件事,可以「化危機為轉機」,使兩家孩子都學到一些社交禮節。譬如說,先指出他們的行為舉止是完全合理,可以被大人了解,但卻不是被大人鼓勵的行為,然後用小孩可以理解的語詞,說出為什麼這樣的行為是不被鼓勵的。 譬如媽媽可以對玲玲說:「小美是我們的客人,你覺得對客人大吼大叫是有禮貌的嗎?」或者是說:「如果你去小美家,你希望小美這樣對待你嗎?」小美的媽媽可以說:「那是玲玲的玩具,我們可以問一下玲玲肯不肯借我們玩ㄧ會兒。」或者是說:「小美,我知道你很想玩那個娃娃,可是用搶的或者是哭哭啼啼的要,都不是借娃娃玩的好方法。」 然後,小美跟玲玲的媽媽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想一想解決方法,提出解決的方案,譬如說:「如果我們輪流玩ㄧ會兒這個娃娃,妳們覺得怎麼樣?」或是「讓我們一起看看玩具箱裡還有什麼可以分享、可以一起玩的,好不好?」接下來,要讓兩方的小孩子選擇他們共同喜歡的解決方案,家長要站在輔導的立場,教育孩子尊重自己的決定、體諒對方的心情,也珍惜同伴一起分享、一起玩的時間。 美國「兒童」雜誌中提到一個很好的方法來教導孩子在小客人來訪時分享玩具,並尊重孩子有權不分享他想要獨享的玩具。這方法是這樣的︰在確知家中即將會有小訪客之前,提前跟孩子談一談,讓小孩事先決定好哪些玩具是他願意跟別的小朋友分享,允許他事先將他最珍視的幾樣玩具收起來,不去分享。這樣一來,當小客人來訪時,應該就不存在因為不願分享玩具而爭吵的風險了。那麼,如果在揀選可以分享的玩具過程中,孩子想把所有的玩具都收起來,一點也不願意分享時,家長可以跟他談:「如果你去某某某家中,發現一個玩具也沒有,你一定會很傷心,覺得不好玩吧?」藉此讓孩子理解適當的待友之道。 「分享」是一個重要的社交行為,但是要讓孩子學會分享玩具,父母一定要站在積極的立場教育孩子。放任孩子的行為,或是不去處理搶玩具的爭執,孩子很難學會如何分享。同理孩子的心情,提供孩子具體的步驟,可以有效的教會孩子分享玩具。但是父母也不要以為敎過一次之後,小孩子就會一直記得如何「分享」,以為可以「一勞永逸,不需要一再教導」,這是不實際的想法。 三歲的小小孩需要反復教導,耳提面命,而且需要有機會練習他們從父母的教導中學來的經驗。敎孩子分享玩具是品德教育的第一步,如此一來,要養成一個懂得分享,慷慨大方的孩子,就指日可待了。@*

人生的八個經典問題

2006年06月23日
公開
10

問題一 :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桌上還爬著蟑螂,你會因為它很近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臨嗎? 回答: 你一定會說,這是什麼爛問題,誰那麼笨,花錢買罪受? 可同樣的情況換個場合,自己或許就做類似的蠢事。 不少男女都曾經抱怨過他們的情人或配偶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明知在一起沒什麼好的結果,怨恨已經比愛還多,但卻「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要和他攪和下去,分不了手。 說穿了,只是為了不甘,為了習慣,這不也和光臨餐廳一樣? —— 做人,為什麼要過於執著?! 問題二 : 如果你不小心丟掉100塊錢,只知道它好像丟在某個你走過的地方,你會花200 塊錢的車費去把那100 塊找回來嗎? 回答: 一個超級愚蠢的問題。 可是,相似的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生。 做錯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問題,卻也不肯認錯,反茠嵽[倍的時間來找藉口,讓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 被人罵了一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道理相同。 為一件事情發火,不惜損人不利已,不惜血本,不惜時間,只為報復,不也一樣無聊?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是那麼傷心,而且一傷心就是好幾年,還要借酒澆愁,形銷骨立。其實這樣一點用也沒有,只是損失更多。 —— 做人,幹嗎為難自己?! 問題三 : 你會因為打開報紙發現每天都有車禍,就不敢出門嗎? 回答: 這是個什麼爛問題?當然不會,那叫因噎廢食。 然而,有不少人卻曾說: 現在的離婚率那麼高,讓我都不敢談戀愛了。 說得還挺理所當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關的諸多報道,就對自己的另一半憂心忡忡,這不也是類似的反應? 所謂樂觀,就是得相信:雖然道路多艱險,我還是那個會平安過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點,不必害怕過馬路。 —— 做人,先要相信自己。 問題四: 你相信每個人隨便都可以成功立業嗎? 回答: 當然不會相信。 但據觀察,有人總是在聽完成功人士絞盡腦汁的建議, 比如說,多讀書,多練習之後,問了另一個問題?那不是很難?我們都想在 3 分鐘內學好英文,在 5分鐘內解決所有難題,難道成功是那麼容易的嗎?變當然是難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難,所以才能出類拔萃。有一次坐在出租車上,聽見司機看到自己前後都是高檔車,兀自感歎:「唉,為什麼別人那麼有錢,我的錢這麼難賺?」我心血來潮,問他:「你認為世上有什麼錢是好賺的?」他答不出來,過了半晌才說:好像都是別人的錢比較好賺。其實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艱辛取得。我們實在不該抱怨命運。 —— 做人,唯有依靠自己! 問題五: 你認為完全沒有打過籃球的人,可以當很好的籃球教練嗎? 回答: 當然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領導內行。 可是,有許多人,對某個行業完全不瞭解,只聽到那個行業好,就馬上開起業來了。我看過對穿著沒有任何口味、或根本不在乎穿著的人,夢想卻是開間服裝店; ...不知道電腦怎麼開機的人,卻想在網上創業,結果道聽途說,卻不反省自己是否專業能力不足,只抱怨時不我與。 —— 做人,量力而行。 問題六, 相似但不相同的問題:你是否認為,籃球教練不上籃球場, 閉著眼睛也可以主導一場完美的勝利? 回答: 有病啊,當然是不可能的。 可是卻有不少朋友,自己沒有時間打理,卻拚命投資去開咖啡館,開餐廳,開自己根本不懂的公司,火燒屁股一樣急著把辛苦積攢的積蓄花掉,去當一個稀裡糊塗的投資人。虧的總是比賺的多,卻覺得自己是因為運氣不好,而不是想法出了問題。 —— 做人,記得反省自己。 問題七: 你寧可永遠後悔,也不願意試一試自己能否轉敗為勝? 解答: 恐怕沒有人會說:「對,我就是這樣的孬種」吧。 然而,我們卻常常在不該打退堂鼓時拚命打退堂鼓, 為了恐懼失敗而不敢嘗試成功。以關穎珊贏得 2000年世界花式滑冰冠軍時的精彩表現為例:她一心想贏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後一場比賽前,她的總積分只排名第三位,在最後的自選曲項目上,她選擇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錯。在4分鐘的長曲中,結合了最高難度的三周跳,並且還大膽地連跳了兩次。她也可能會敗得很難看,但是她畢竟成功了。她說:「因為我不想等到失敗,才後悔自己還有潛力沒發揮。」一個中國偉人曾說; 勝利的希望和有利情況的恢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 做人,何妨放手一搏。 問題八: 你的時間無限,長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應該無限延期? 回答: 不,傻瓜才會這樣認為。 然而我們卻常說,等我老了,要去環遊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可以……我們都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時間與精力。其實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實現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現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們就不會活了半生,卻出現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局。 —— 做人,要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