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拱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給厭

2005年09月09日
公開
10

厭~~ 真的不知是為什麼... 從我知道你跟他的那一刻起... 我是擔心的... (就連拱爸也是這樣感覺...((我的心裡話))....) 可是...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那種感覺說不上來... 雖然我們會認識是因為網路遊戲... 但是,對於你..我跟拱爸都很關心.. 有些話我不知怎麼跟你開口... 因為我跟拱爸都很怕你受到傷害... 我常說:因為我沒看過他,沒跟他說過話,所以我很不放心... 我不知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只能聽你說...但,你是當局者,所以有時會迷失了自我... 常聽你說你媽跟你說的話...我能體會你媽的心情.. 他是怕他的寶貝女兒"不小心"哪天會受了傷... 他是愛你關心你的... 雖我知道你現在的生活裡全都是"他"... 有些話你可能聽了卻還是"進不了心"... 因為在戀愛的男男女女都是這樣... 但我每次聽到你媽對你說的話... 我深深的覺得...他是個好媽媽...真的... 我總覺得你媽的心情跟我好像... (不知是不是因為我也當了媽的關係...^^") 你媽對你說的話,你一定要好好想想... 畢竟你媽不會害你啊~不是嗎?而且你媽說的很對啊.... 我也覺得"你對"他"用情太深了..." 我很怕如果你們兩沒能一起時,你怎麼過下去... 我不知跟你説過的話你是否都能靜下心來想一想... 但,我們都是對你的一份關心... 希望你能如意... ============================== 媽..永遠是媽.. 他期望你能談場戀愛... 卻又得擔心你會受傷害... 這樣的忐忑心情.......也不好過... (好像你媽也跟著你在談戀愛...) 有時靜下來好好想想... 沈淨一下心情...是好的...^^ .....copyright kokone`room

厭語

2005年09月07日
公開
6

拱媽媽...好久沒在這留言了 其實最近又在考慮去留的問題...... (因此已經3個多禮拜沒睡好了) 可能是受到我同事離職的影響 可能是受到今年桃園縣教師甄試的影響吧 有過筆試的人不是正式缺就是代課缺 而過筆試的機率是1/3到1/2 所以有點後悔今年沒有回去考試而留在這 而想回桃園的原因 一部份是因為我想要回家住 另一部份就是因為不放心我媽那個老人家 在家裡還曾想過 就算賠錢也要辭職 只是被"他"講了句 不准辭職!!! 因為對於要回到台中工作 心裡躁鬱到不行啊~~~ 那天也才會傳那種簡訊給妳以及打電話找妳 不過...繼然簽了約 就會在這再努力工作一年 明年是否續約......這是我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 至於我跟"他" 也不知道該怎講了 我媽昨晚才跟我"曉以大義" 說我對"他"太好了...... (星期日如果"他"有來我家 我都是跟"他"坐車到桃園 等"他"上公車我再回火車站等火車回台中) 說婚前不要對男生太好 免得婚後沒對他這麼好 男生會變心 更何況我跟"他"又不一定會有結果 還說 通常第一個男朋友不會是結婚的對象 也跟我講 我對"他"太好了 有點像是在照顧我們家小朋友一樣......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媽會這樣講 我只是覺得我在台中都是"他"在照顧我 陪我 現在只是因為"他"在我地盤上 我有所回應啊 (老媽好像認為男生對女生好是應該的 因為男生是正在追求女生) 也可能是我"當局者迷"吧...看不清真相...... ============================================ 看妳之前的留言 似乎有很不開心的事 (那天因為剛睡醒沒腦袋 忘了問妳) 應該是家裡的紛爭吧...起因不會又是那女人了吧? 或是......妳不能搬出來住了喔?????? 別忘了...我今年還是會在台中工作 放假還是會回中壢 有事可以來找我啦~~~ 不然打電話給我也行啊~~~~~~ 我永遠站在妳身邊支持妳嘿!!!!!!.....copyright kokone`room

罵孩子要有技巧

2005年08月09日
公開
10

第一章 為什麼父母要罵小孩? 父母一定要知道,責罵是教養過程的一部份 教孩子不容易。父母總是很努力地想用規勸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最基本的道理。只可惜,孩子的表現卻常常完全不如父母所期望。孩子往往不想了解父母;不想照父母所要的去做;與父母所期望的背道而馳。從父母的觀點來看,他們認為孩子會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孩子沒有判斷能力。 其實,父母並不明白,好言相勸不一定有用,有時候,還是得提高聲調來把話講清楚才行。只有明確地告知孩子嚴重性,責罵才會有效果。清楚讓孩子知道:「我要你現在就聽明白我說的話,接受我的說法,照著做就對了!」 了解教養的目的 責罵並非教養的目的。責罵雖然帶有告誡的意味,但單純的責罵跟帶著告誡的責罵卻是不一樣的。比方說,我們有時會罵孩子說不准做某些事。有的時候我們卻又罵孩子怎麼沒有怎樣怎樣。這些都不是單純的責罵,而是帶著告誡的責罵。因為父母罵孩子的時候並不是獨裁地光要孩子照自己期望的去做。責罵背後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不能再接受他們的行為舉止。父母罵他們也不是要他們一定要有多了不起的表現或要懂得多少社會規範,有時候父母罵他們,只是為了不讓他們受到傷害而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爭論、摩擦及數不清的爭吵,是絕對少不了的。 責罵,理由要充分 首先,來看看湯姆的情況。湯姆現在三歲,是個機靈好動的孩子,喜歡在窗台爬上爬下。要不是因為他有個十五個月大的弟弟,其實湯姆的好動也不是件太嚴重的事。湯姆很清楚他不應該爬窗台,否則弟弟可能會有樣學樣,然後不小心摔倒。因為弟弟還不懂爬窗台的危險性。偏偏湯姆明知故犯,所以媽媽就會責罵他。除了因為擔心而責罵湯姆之外,媽媽罵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湯姆可以明白,攀爬窗台對年紀還小的弟弟來說,是很危險的,希望湯姆在了解媽媽的用意之後,別再做不良的示範了。但是因為好言相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媽媽只好開罵。 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父母會告訴孩子,該做什麼、該遵守什麼規矩。父母會這麼做或多或少是因為孩子還沒有能力分辨事情的重要性。然而,父母的教育是為了教導孩子良好的規範,或者是為了避免孩子陷於危險,孩子根本無法判斷。 父母透過責罵跟教導孩子禮節來幫助孩子建立判斷事情輕重緩急的準則,所以,對於那些不是那麼重要的事,父母也不用太過苛求。至於那些具相當重要性的事,父母則應嚴格要求。方法就是責罵。 責罵要有目的。要想清楚,希望藉責罵達到什麼目的。把責罵當作是要讓孩子明白事理的第一步。 先設好界線 孩子從小就要罵,之後他們自然就能接受責罵是父母教養的一種方式。責罵讓孩子明白,只要他們不踰越某個界線,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麻煩。重點是,界線一定要先劃好。孩子年齡愈大愈能夠理解,也愈須要知道安全範圍在哪裡,並要能自我約束。 孩子其實都聽得懂 要如何透過責罵讓孩子深刻的了解一件事呢?父母要讓孩子能強烈地感受到他們的行為舉止是不被接受的。父母責罵時可以用一些慣用台詞,比方說:「不是跟你說過好幾次,不准……。你怎麼老是 / 改不掉……。」只要聽到父母這樣說,孩子就知道,自己一定又有哪裡做錯,需要改進了。如此一來,責罵就不再只是逼孩子聽話的手段,而是開啟教養的第一步:幫助孩子養成判斷能力。所以責罵的同時,要跟孩子把他挨罵的理由解釋清楚,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的行為舉止需要改變。好比說:因為爐子溫度很高,摸了可能會燙傷;因為玻璃櫃會破掉,碎片會割傷人,很危險;因為用玩具火車打別人的頭,被打的人會痛,而且會哭……等等。其實這些情況,只要稍作說明,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 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好…… 要怎麼向小孩子解釋,跟人打招呼握手時,應該要伸出右手,不能伸左手;吃飯時要用叉子;用餐時,不能任意離席;打哈欠要用手捂住嘴巴;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想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約定成俗的常規,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相較之下,教小朋友打噴嚏要用手捂住嘴巴,就簡單多了,因為孩子到了某個年紀,就比較能夠理解,細菌、傳染和生病是什麼意思。 怎麼讓責罵有成效? 要孩子養成正確習慣的目的在於教導他們懂得體貼其他人。因為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常以自我為中心。 舉例來說,要讓孩子知道,吃飯的時候,要是弄翻飯菜,其他人會覺得很奇怪。責罵他們,是為了讓他們知道飯菜不能隨便浪費之外,也要他們懂得顧及其他人的感受,不能只顧自己。父母最好能用簡單的話來解釋,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弄翻飯菜,奶奶坐在你旁邊,你會不小心弄髒她的衣服,而且我們還要清理被你弄得一團亂的餐桌及地板。」 用這種方式解釋,相信就會達到讓孩子聽話的效果。更高招的,就是把矛頭轉向孩子,請他們說說看,如果今天是奶奶不小心弄翻飯菜,他們做何感想。這樣一來,就算年紀很小的孩子也能夠感同身受。(希望孩子的感覺不要是:「很有趣!」如果是這樣,您就得再找找其他的例子了。) 要不斷地跟孩子解釋說明,父母設定這些規範的原因何在。 效果呈現的指標 當孩子終於照著父母教他的去做的時候,就表示他們對這件事情的判斷力已經養成。當孩子不再把積木往玻璃桌上丟時,表示他們終於知道那是不應該的舉動。 要罵,要趁早 對孩子不良的習慣一定要防患於未然。如果父母不想放縱孩子,在必要的時候用「不可以!」這樣的句子明確且堅定的拒絕孩子就十分重要。唯有這樣,將來孩子愈大,父母才不需要罵得更兇。因為孩子已經知道,如果不想惹麻煩,避免聽父母說教的痛苦,就不要做讓父母生氣的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責罵他們,目的是要他們分清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從中學習辨別是非,獲得不同的賞罰經驗,了解如果違反了規定就會受處罰。被處罰之後,孩子多半都會安分一陣子。 在孩子小時候,就要讓他們做好接受責罵的準備。怎麼說呢? 有的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小,所以什麼都加以寬容,想等大一點的時候再來罵。這聽起來似乎很完美,事實上,並不是這麼回事。如果你認為嬰兒跟小孩子不懂責罵的用意,那你可就太低估他們了!因為事實剛好相反。如果你想等到孩子大一點才罵,反而會對原本還算不錯的親子關係構成威脅。以下就是一個實例: 「不是什麼都可以嗎?」 路卡斯一歲的時候,父母任憑他做他喜歡的事情。現在他五歲了,他的行為舉止還是跟以往沒什麼兩樣,但突然之間,他所做的事情在父母眼裡卻全都變得有問題,路卡司還因此挨父母的罵。路卡斯根本無法了解,他做的究竟哪裡跟以前不一樣?這就是因為路卡斯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沒有對教導或責罵訂下一套準則,而路卡斯對事情的了解與判斷,又全以父母跟他說的為準,這使得後來路卡斯對於父母兩極的反應感到無所適從。 若孩子從小就有被罵的經驗,他們很快就能了解,責罵是一種教育的方式。這同時能幫助孩子排除那些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出現爭執時所產生的不安全感。 別被天使面孔給騙了 如果父母一開始沒有以認真、嚴肅的態度來責罵孩子,如果父母被嬰兒及小孩子的天使臉孔給迷惑,而聽任他們做喜歡的事情,在往後的教養過程中,父母就會發現自己是自討苦吃。如果只是因為看到孩子們純真的面孔,就對他們所犯的錯誤一笑置之,沒有把握機會,以認真的態度去責罵或制止他們,最後父母會為自己的不嚴格感到後悔。因為孩子年紀愈大,對於挨罵愈是不痛不癢。 為什麼馬汀對責罵沒有反應? 馬汀現在四歲。小時候,媽媽對於不准馬汀做的事情,總是帶著微笑,溫柔地「責罵」。馬汀後來對於母親的責罵完全沒有任何反應,全因為母親的處理方式出了問題。現在,馬汀的媽媽可頭大了,因為責罵對馬汀來說不痛不癢。(其實,馬汀從小就不認為那是在責罵!)馬汀的媽媽需要很大聲、很兇地罵,才能達到所要的效果。如果她一開始就懂得用對方法,不以開玩笑的方式責罵,現在就不用這麼累了。一開始就要讓孩子們清楚知道,那個不准踰越的界線在哪裡,而這個界線則是藉由責罵來設下的。 責罵,是為了將來不會演變成怒吼。要把握責罵的時機,不要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才破口大罵。 成功的教育,責罵亦占要角。 成果驗收 廉赫的父母在他不聽話的時候,都會嚴正地說:「不可以!」以往,他們總覺得,跟其他父母比起來,自己對廉赫的管教太過嚴格。如今,他們則對此感到慶幸,因為現在,他們幾乎都不用再怎麼罵廉赫。只要一個眼神,或堅決的說「不行!」,廉赫就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廉赫的經驗告訴他,只要他每做錯一次,父母就會又罵一次。所以,廉赫與父母間採用溝通的方式。他現在是個聰明的少年,對於父母的決定,他會追根究底問清楚父母要他這樣做的原因,而不是跟父母吵架。 別懷疑,成功的父母都罵孩子 你是不是認為會罵孩子的父母就不是好父母呢?特別是習慣把教養重責一肩扛的母親們必定常為這個想法所苦。其實,對孩子的教育付出較多心力的一方,發牢騷的機會自然也會跟著多。因此,做父母的常會有種不舒服的感受,覺得他們的責罵限制住孩子;或者認為,孩子因為受到責罵會有不愉快的童年。有些父母甚至擔心,孩子會對他們的愛產生懷疑,只因為他們會責罵孩子。甚至還有父母覺得自己的教育不成功,認為孩子一直沒有抓到做事的要領,全都是因為自己不斷激怒孩子! 輕鬆點!責罵本來就是成功教養孩子的要領之一。只要自己知道罵得有理,就是讓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往正確的方向更邁進一步。 責罵當然是教育方式的一種 許多父母很難理解也很難接受,責罵是教育方式的一種。我們必須接受親子間除了相互依偎,享受溫情及共渡歡樂時光之外,也會有摩擦及衝突產生。但做父母的,常常無法接受不愉快的那部份。父母對孩子盡心盡力,結果孩子不聽,父母就得用罵的才能制止錯誤行為的出現。難道,這就叫失敗的教育嗎? 當然不是,哪個為人父母的不是想為子女好?!這是父母們共同的心聲:要不是因為我們是你的父母,別人才懶得理你。誰會願意花時間跟你解釋什麼是危險?誰會時刻提醒你要避免危險?誰會耐心教導你餐桌禮儀跟社會規範?這些全都是父母的天職。 為了不讓孩子無所適從,父母必須接受善用責罵這個方法來做好為人父母這份艱難、甜蜜,卻又很值得的工作。 挑戰媽媽的極限 黎歐妮絲現在一歲。她最愛運用自己這雙萬能的雙手把盆栽裡的土翻出來,然後分一些給窗台,一些給地板,一些自己吃掉!黎歐妮絲的媽媽簡直快要抓狂。然後整個橋段大概會是這樣:媽媽拜託黎歐妮絲把泥土呸掉,然後跟她解釋,泥土有毒,不能用手去抓。黎歐妮絲好不容易呸出來之後,媽媽又得清理被弄髒的地板。黎歐妮絲稍作休息之後,等媽媽一轉身,她又馬上抓了一把土往嘴巴塞。同樣的戲碼一共上演了三個回合,終於,媽媽忍不住大聲罵人了。結果就是,媽媽大聲罵,黎歐妮絲放聲大哭。 責罵完全是出自善意。做父母的,要能將責罵轉化成具有正面效果、且有意義的爭論。 小小的欣慰 將來,當孩子開始受外在社會的眼光檢視時,就是你驗收責罵的成果的時候了。那些時常挨父母罵的孩子,在別人眼中,卻會是受歡迎、有教養,有禮貌的孩子。 責罵,是為了避免孩子受傷害 對黎歐妮絲的媽媽來說,必須不斷重複經歷同一件事,當然不好受。她想,如果黎歐妮絲能照著她的話去做,那該有多好!可惜事與願違。更糟糕的是,她還得用責罵的方式來教孩子,這讓黎歐妮絲的媽媽對自己的管教能力產生懷疑。 其實,責罵在教育的過程中,實屬平常。黎歐妮絲只是要試探媽媽所說的「不可以!」是認真的,還是說說罷了。一直要到真的把媽媽惹毛了,媽媽開罵了,她才能確定該安分點的時候到了。 所以不想讓自己感到內疚的第一步,就是認清孩子這種試探的心理。再來就是做父母的自己要能釐清你責罵的意義與道理在哪裡。好比說,媽媽會責罵黎歐妮絲,是不想她因為吃泥土而生病。除了健康上的考量之外,黎歐妮絲必須學會兩件事:第一、植物要有土壤才能生長,所以得把泥土還給盆栽。第二、媽媽沒有必要做額外的清潔工作,所以,別弄髒地板! 孩子其實早料到會挨罵 孩子的生活處處充滿驚喜。當然,挨罵很少會被列為驚喜的一種。因為它有跡可循。如果父母對某一件事情再三提醒,耳提面命,聰明點的孩子就知道最好照著做,否則很快就會換來一陣嘮叨。偏偏即使孩子知道會被罵,還是喜歡挑戰父母的極限。因為他們想知道,究竟父母所要求的是不是一定得貫徹執行。說穿了,就是要測試父母是不是真的那麼堅持。 「我知道你會生氣呀,可是我還是要試看看!」 安妮卡今年三歲,是個不斷挑戰父母耐性的小女生。她每天都要搞出一些不同的小狀況,就是要看爸爸媽媽會不會罵她。例如說,不停地玩弄碗盤,一直到碗盤掉到地上為止;不斷地推撞弟弟,直到弟弟放聲大哭;在別人還沒有吃完飯前,就從位置上站起來;洗完澡之後,就把濕毛巾丟在地上……等等。其實,安妮卡非常清楚,做這些事,媽媽一定會大發雷霆。 安妮卡正處於喜歡測試的階段,她就是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就是要父母對她舉起黃牌註(提出警告),或者直接舉紅牌(提出禁止令)。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寧可忍受父母的責罵,也要弄清楚父母的界線在哪裡,否則絕不善罷甘休。 (註:在足球賽中,若球員輕微犯規,裁判可發給犯規球員黃牌,以示警告。若嚴重犯規,或接獲兩次黃牌,則裁判會發給犯規球員紅牌,表示停權。) 孩子就是想要、也需要不斷測試父母究竟到怎樣的程度才會採取行動。正因此,父母更要堅守自己教養的原則,不可以的,不管怎樣,就是不可以! 注意遊戲規則 孩子通常都知道什麼時候會挨罵。對他們來說,比較難懂的是父母的種種要求,以及禁忌究竟有多重要?孩子真的不太清楚這點,尤其是父母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給孩子不同的標準。 比方說,在蓮娜小時候,父母不准她單獨在公園的沙坑玩。到了四歲,她卻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公園裡到處跑來跑去。卡爾在一歲的時候, 吃飯不准拿刀,一歲以後,父母卻給他整組餐具吃飯。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也會不斷挑戰新事物,試試看父母的新界限到底在哪裡,直到他們的挑戰被父母禁止為止。 父母總覺得想要不罵孩子,就達到約束孩子的目的,真的很難。有時候,父母必須體認到,孩子的發展腳步可能比父母想像中的還要快。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會開始要求自由及自主權。一開始他們會高估自己的極限,這是很正常的,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這樣的,關於這點,做父母的不必太緊張,只要訂好遊戲規則就好了。 對於不適宜的行為舉止,父母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改善。第一步,稍作提醒;第二步,加以警告;最後,再不聽就得開罵了。這是一種能夠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信任的處理方式,他們也會認為很公平。 別做讓孩子無法掌握的父母 對孩子來說,如果父母總是反覆無常,朝令夕改,那可是比挨罵還糟的。譬如,父母對同樣的錯誤行為,卻用不一樣的標準來處理。如果父母的反應讓人信不過,或者料想不到,都會把孩子搞糊塗。這樣可能會造成孩子只好不斷測試父母的反應,才能摸索出怎麼做鐵定會被罵、怎麼做則可以安全過關。 孩子要能預期得到結果,才知道要怎麼讓步,怎麼改善情況。給孩子主導權,掌握改變情況的可能性,選擇他們要走的方向。讓他們不再只是親子關係中的被動角色,這樣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教養目的。 所謂信賴,就是父母要讓孩子擁有事情的主導權。孩子可以擺明了找父母麻煩,也可以選擇避免與父母產生爭執。你要給他們這種權利。 不必擔心孩子會因此造反。得到愈多尊重的孩子,反而愈會善用他們自己的權利。 故意作對 兩歲大的馬帝亞斯雖然很清楚他不可以在客廳裡騎車車,卻還是一意孤行,玩得不亦樂乎。媽媽當然可以選擇大聲斥責,但,馬帝亞斯也可能倔強的反抗。這回,媽媽選擇用遊戲規則中第一步:提醒。結果,馬帝亞斯暫停了一會兒,然後對著媽媽大叫,接著又繼續騎車。媽媽接招之後,再出第二招。她舉出黃牌,警告馬帝亞斯。現在,主導權落到馬帝亞斯身上了。他可以選擇放棄在客廳裡騎車,跟媽媽就能相安無事,也可以繼續我行我素。但,那勢必惹毛媽媽。 年紀愈大的孩子,愈會跟媽媽作對,惹媽媽生氣。因為他們想透過這種測試來了解自己可以放肆到什麼程度。另一種可能,就是孩子存心找父母麻煩。不過,有時候孩子只是想看看到底要用哪種策略或者哪些方式才能逃過一劫,避免被罵。(例如:他們會發現,有時候他們天真無邪的純真面孔,就是必勝絕技。) 孩子也該學著怎麼爭論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著如何忍耐或克服與他人在利益上的衝突,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而責罵就是途徑之ㄧ。責罵不只是單方面情緒的抒發而已,而是負責教養的人與孩子間的爭論。會有爭論出現,就是雙方分別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的論點辯護,試圖尋求對方的理解。就這種角度來看,責罵絕不是想找人出氣,或單純只是希望孩子能改變他們的行為舉止而已。 所以,透過父母的責罵,孩子應該要學到,如何在衝突產生時,做出合宜的反應。在與其他人持不同意見時,要能保持客觀,並且不去傷害對方。要學著為自己的論點做辯護,努力讓別人了解,為什麼自己的行為舉止沒有錯。當認為父母的說法或作法不合理時,孩子要學著找出最恰當的用字遣詞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相對地,在與父母爭論的同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確有不當的行為舉止,也要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當自己的立場無法獲得認同時,要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克服失望的情緒。學著妥協,學著體諒,接受失敗,懂得道歉。 「爭吵」其實是門大學問。孩子小的時候與父母爭論時,其實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的。這些都是為將來能理性公平地與人爭論及解決可能面對的衝突做準備。所以,父母在責罵的同時,實在要能做孩子的學習典範。 父母在斥責前,要給孩子一個緩衝期:先作提醒,接著,給予警告,最後才能開罵。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有機會慢慢改善自己的行為。 結論 對於父母的責罵,孩子很少會覺得莫名奇妙,因為大部分的責罵其實是孩子自找的,要不然就是父母有先行警告,他們心裡也有數。如果真的搞到父母開罵,孩子就得甘願接受自討苦吃的後果。 給父母的小小提醒 ☆不要青天霹靂地胡亂開罵。 若是真想認真嚴肅的要求孩子做或不做某件事情,記得要先多次提醒孩子,他們的行為不被允許。先警告;如果不行,必要時,再責罵。 ☆照著遊戲規則做。不能一會兒這樣說,一會兒又那樣。 要給孩子可遵循的規則,父母必須是值得信賴的爭論對象,孩子才能做好準備。 ☆罵要罵得有建設性。 父母要跟孩子說明自己生氣的原因,也要提供孩子為自己辯護的機會。若是孩子願意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做彌補,父母也要適時讓步。 若孩子能及早學習如何與人爭論,就能為將來可能面對的更複雜的爭論情況打好基礎。

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孩子的影響

2005年08月08日
公開
6

孩子的個性,是父母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塑造而成,0∼1歲的孩子,父母不要以為他不懂,就不用教他,廖麗文園長進一步舉了幾個父母教養孩子應注意的原則: 1. 從習慣中建立教養模式:例如:有些孩子想要玩具,就只會不停哭泣,讓大人就近抱他後,經過猜測再直接拿玩具給他。若孩子只是完全依靠他人滿足需求,當這樣的模式建立後,孩子可能會自動類推,認為只要哭鬧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則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任何東西,這樣會影響孩子自我探索的動機,嚴重的話可能會有發展遲緩的狀況。 2. 孩子的個性和照顧者易相近:零至三歲的孩子正是個性形塑的時期,照顧者(媽咪、保母、祖母)若是個性溫柔平和,孩子的個性也會較穩定﹔反之,則個性較急躁。 3. 孩子的氣質會轉變:針對氣質理論,廖麗文園長指出,孩子在三歲前後,氣質仍會再轉變,父母應當把握這段時間,給孩子較好的教育環境。 4. 常和他人接觸:不少父母害怕孩子會被傳染疾病,不敢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但這是個群體的社會,孩子從小就需要和他人互動,接觸不同的社會環境,孩子才不會怕生、認知學習能力也會因而提升。所以孩子四個月大後,可以偶爾帶孩子去公園玩、逛百貨公司、去親子館(如:米蘭親子館)玩,或者邀請朋友進行家庭互訪,讓孩子多和他人互動,這能增強孩子的語言溝通和社會人際關係。其實父母只要注意孩子互動時的周邊環境安全,就不用太在乎孩子不小心受傷、弄髒衣服或偶爾有挫折,給孩子獨立自由的探索空間,孩子會成長的較快(但是出門前,要注意寶寶的身體狀況,且儘量不要帶寶寶到密閉的空間去)。 5. 主動告知不適當行為:孩子在和他人(其他小朋友或大人)的互動中,若出現不適當的行為,如:耍脾氣、打人、搶玩具,父母應主動告知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任他為所欲為,最好能適時教導他正確的態度,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從小就和孩子講道理。教孩子應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a.機會教育 孩子在互動過程中,有危急他人或自身安全,如:拿火柴、刀子、剪刀等,父母必須及時給予明確的糾正,並解釋原因,千萬不能忽視不理﹔若孩子只是反射性的哭鬧,父母可以慢慢開導,或者讓孩子自行發洩情緒。 b.維護孩子自尊 但是若孩子在公共場所或客人來時犯錯,父母可以帶孩子到特定的地點再糾正或處罰,如:百貨公司樓梯間、書房,以維持孩子的自尊心,也讓寶寶知道就算在公共場所或他人來時,也不能越矩。 c.提升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要試著了解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同時表達父母的感受,以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如:告訴孩子:「別人都在看我,為什麼沒辦法把你帶好」,孩子會較注意自身言行。 6. 懂得和他人分享:不少家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會盡己所能給予一切,但是孩子卻不懂得和別人分享,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能特別注意這個問題,適時教導孩子「捨」、「得」。 7.給孩子正面積極的訊息:父母在教孩子的過程中,應儘量以正面的語言、情緒去教孩子,讓孩子樂觀的面對外在環境或其他人,如:告訴孩子:「媽咪要去上班,你乖乖待在阿媽家(保母或托兒所),阿媽(阿姨或老師)會很愛你,(你在這裡會交到許多朋友),媽咪晚上就會來接你喔!」,給孩子十足的信心。 http://www.baby-life.com.tw/phpBB2/viewtopic.php?t=155

[推薦]這也要教?是的,要教!

2005年08月07日
公開
6

這也要教? 【王蘭芬】 一些心頭雪亮的小老百姓改變不了什麼大局,只好買《優秀是教出來的》回家讀,回憶那古老的、自己曾被明理老人家教導的美好時光…… 我第一次看到《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時,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也要教?」 書中列出給家長、教育工作者五十五條「超基本」的教育小學生的教條,說超基本真的一點也不誇張,光看第一條就令人昏倒:「與大人應對,要有禮貌,有分寸。」這個誰不知道,是不是?出版這本書的是我的好朋友,我問她,這樣的書竟然有人要買?她很冷靜地告訴我:《優秀是教出來的》在美國賣出一百萬冊,在台灣也賣了十幾萬本。 十幾萬本!為什麼? 讀完這本書後,我居然無法克制自己地不斷在生活裡隨時想起書中內容。在看電視新聞裡播出的立法院質詢畫面時,我想起了第四條「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腦中發出嗶嗶聲:台灣的官員和立法委員都做不到!看到某國小學生與家長不滿意獎品是一包薯條的新聞時,則想起了第十條「收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使用公共場所的廁所,發現許多穿著時尚的大人做不到第二十四條「注意洗手間的衛生,把身邊的病原減至最少」。當我挺著大肚子走過某個設有沉重大門的地方,前面的人明知我在後方卻順手將門一放撞到我時,不禁悲從中來地想起第三十六條「進門時,如果後面還有人,請幫他扶住門」。 在票價昂貴的華納威秀看電影,前後左右穿著打扮極度時髦的年輕男女除了大嚼爆米花、猛力吸飲料外,還如同坐在家裡看DVD般旁若無人地大聲討論電影情節,我知道,沒人教過他們第四十六條「看電影時不可以說話」。 當我面對未來,總是感到憂心忡忡、萬分苦惱時,則很不好意思地想起第五十條「要樂觀,要享受人生」。 於是終於明白了這本書賣得如此好的原因了。美國是這麼一個民主先進的國家,每個人的人權都得到充分的保障,時間久了難免個人主義高張,常常會忘記別人的權益,所以這樣一本顯然是教導小朋友要處處意識到別人的存在的書,變得如此基本而重要。 而在台灣,先不說我們的民主之「質」如何,至少我們民主的「量」可是多得嚇人。天天都有各種名目的示威、遊行、抗議;警察拿那些發酒瘋的人一點辦法也沒有;學生家長對老師稍有不滿,便可打到學校去;立法院、市議會等等地方總是吵鬧不休;為了選票,政治人物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什麼話都說得出來……。 我們只記得「我該有人權」,早就忘了「我該有教養」。一些心頭雪亮的小老百姓改變不了什麼大局,只好買《優秀是教出來的》回家讀,回憶那古老的、自己曾被明理老人家教導的美好時光,並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用這五十五條教育自己的小孩,希望他們不會被這個亂七八糟的社會污染。 這也要教?是的,要教!■ 【2005/04/26 聯合報】 我要給每個學生一個不同的人生 超基本 一 :與大人應對,要有禮貌,有分寸 超基本 二 :與人互動,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超基本 三 :別人有好表現,要替他高興 超基本 四 :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 超基本 五 :自己有什麼好表現,不要炫耀,輸給別人也不要生氣 超基本 六 :如果別人問你問題,你也要回問他問題 超基本 七 :打噴嚏、咳嗽都要說對不起 超基本 八 :不可以有不禮貌的小動作 超基本 九 :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要說謝謝 超基本 十 :接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超基本 十一 :用小小的貼心,為別人製造驚喜 超基本 十二 :改同學考卷時要謹慎 超基本 十三 :全班一起唸課文時,要看著正在唸的一字一句 超基本 十四 :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問題 超基本 十五 :不要主動討獎品 超基本 十六 :每天都要做完作業 超基本 十七 :換科目的時候,動作要快,要安靜,要守秩序 超基本 十八 :做什麼事都要有條理 超基本 十九 :老師在指定作業的時候,不要叫苦 超基本 二十 :別的老師來代課,也要守班規 超基本 二十一 :課堂上發言或起身,應該講規矩 超基本 二十二 :不可以上課上一半,起身去倒水 超基本 二十三 :見到每個老師,都要說某某老師好 超基本 二十四 :注意洗手間的衛生,把身邊的病原減到最少 超基本 二十五 :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超基本 二十六 :不要幫同學佔位子 超基本 二十七 :同學受罰的時候,不要看著他 超基本 二十八 :對作業有問題,可以打電話來我家,我沒接的話,你可以留言,但只要留一次就夠了 超基本 二十九 :用餐的基本禮儀 超基本 三十 :吃完飯,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 超基本 三十一 :接受別人的服務要惜福 超基本 三十二 :坐校車或公車,都要坐好,別打擾到司機 超基本 三十三 :認識新朋友,要記住對方的名字 超基本 三十四 :吃自助餐,或與人同桌,取菜不可以貪多 超基本 三十五 :別人掉東西,請彎身去幫他撿 超基本 三十六 :進門時,如果後面還有人,請幫他扶住門 超基本 三十七 :別人碰撞到你,不管你有沒有錯,都要說對不起 超基本 三十八 :進行校外教學時,無論是到哪一個公共場所,都要安安靜靜 超基本 三十九 :去參觀別人的地方,要不吝於讚美 超基本 四十 :全校師生開會的時候,不要講話 超基本 四十一 :接電話時的言談要得體 超基本 四十二 :一趟校外教學結束,要謝謝所有隨行的老師和家長 超基本 四十三 :搭乘電扶梯時,要站右邊,讓趕時間的人走左邊超基本 四十四 :列隊行進時不要說話 超基本 四十五 :不可以插隊;但看到別人插隊不可以大呼小叫,讓老師知道就好 超基本 四十六 :看電影時不可以說話 超基本 四十七 :不可以帶「多力多滋」來學校 超基本 四十八 :有誰欺負你,讓老師知道 超基本 四十九 :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堅持 超基本 五十 :要樂觀,要享受人生 超基本 五十一 :別讓將來有遺憾 超基本 五十二 :從錯誤中學習,繼續向前邁進 超基本 五十三 :不管如何,一定要誠實 超基本 五十四 :抓住今天 超基本 五十五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做最好、最好的人 傳授心法一:大人與小孩之間的互動 傳授心法二: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傳授心法三:懲戒和獎勵 結語:我總是想為別人製造一些特別的時刻

火車頭父母

2005年08月06日
公開
6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困難』這是大家都能體會的道理。『養育』包括注意孩子的安全:孩子自幼長成的過程中,生活、環境中有許多陷阱、意外,令父母不得不提高警覺;『養育』也包括注重孩子的教育:是否有健全的人格,學習態度是不是積極,有沒有重視生活教育等等。 為人父母正如一列火車的火車頭,父母擔任正副駕駛,且視情況隨時交換角色;每多一個孩子,即多掛一個車箱,火車頭往哪邊擺動前進,車箱也亦步亦趨的跟進。言教、身教及境教並重的火車頭父母,總是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好示範,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境中自會收到潛移默化之效。 IQ、EQ、CQ: 一個人要成功,需具備 IQ:智商 EQ: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情感表達、人際關係 CQ:創意 EQ是指自我認識。在遭到取笑時,EQ高的人將他人的無禮行為和自己的情緒分離開來,因此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EQ高的人有同理心,能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感同身受。 EQ高的父母會少說『等一下』,孩子正在興頭上想說點什麼時,父母應『停看聽』:停下手邊的工作,看著孩子的臉龐,傾聽他的心聲。因為關懷是自傾聽開始的。 EQ高的父母會常說『請,謝謝,對不起』;家庭即小型社會,如果在家庭教育中不忽略禮貌三原則的身教言教,將來孩子到了社會,必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EQ高的父母不吝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家庭教育也是情感表達教育,喜怒哀樂都是人之常情。常常抱抱孩子,告訴孩子你對他們的愛。 CQ指的是創意。事實上,沒有創意的人,IQ、EQ都會受影響。因為被取笑就只有自殺,被欺負就只有以牙還牙,完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方法 。在家種些花草給孩子認養,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關懷等能力,進而提高其創造力。 寶貝我的愛 你的孩子是否健康的成長,快樂的學習。報上曾刊登一份調查結果,全國約有五分之一的家庭裡,孩子是不喜歡父母的。想要做成功的父母,是需要用心學習的。你的孩子下輩子願不願意再做你的子女?問問看!也許是檢核親子關係的好問題。 親子緣深 60億分之一的機率,就是這麼微乎其微的機會,你們成為母子、父女….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若是父母不愛子女,又如何期望別人愛他呢!珍惜這份緣,父母也要了解新新人類的新語言,才會有良好的溝通。我們說『美麗』,他們說『酷斃』;他們說你『眉清目秀』是說你『眉毛發青眼睛生鏽』;『SPP』是『聳ㄅㄧㄚ ㄅㄧㄚ』(俗氣);『LKK』是『老摳摳』 (年紀老)。親子溝通時,只要轉對收音機頻道,聲音就很清晰;如果轉錯了,聲音就會淅瀝淅瀝。 愛要及時 孩子在小的時候個性最不穩定,可塑性最高,相對的,父母的責任就更重。許多品德、生活態度、人格的建立均在兒時養成。是非對錯黑白,尤其要跟孩子講清楚。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注意: 培養健全的人格。 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個性、特性,把優點加以發揚,缺點加以改正。對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在家中一定要循循善誘,製造情境讓他發表一些意見。做稱職的火車頭,有時要加油門,有時得踩煞車。所以,如果你有3個孩子,你就必須做三種父母。 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負責任的態度:有些父母是子女的『隨身聽』,隨時聽候差遣,這是一種奴才父母。有些父母是子女的『快遞』,孩子一通電話,再遠再累再不合理,也千里送簿本習作等。有些父母是『曠職父母』,連孩子長多高,讀幾年級幾班都不知道。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一開始每個人都是菜鳥父母,慢慢努力學習,追求成長,才成為高手媽媽、高手爸爸的。 營養保健 身心要健康,要注意運動、睡眠、營養三方面。運動可消除疲勞、提神醒腦、增進體力,對感覺統合的訓練尤其有很大的幫助;睡覺時荷爾蒙分泌較多,所以睡得多自然就長得高;有營養的飲食才有強健的體魄。身為父母還要隨時吸取新知,爸爸媽媽是家庭的營養師,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一定要知道,要怎樣調配煮食才可保留食物的養分,甚至怎樣吃才可以吃出聰明、吃出效率,也是不可不學習的。 常聽人家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其實讓孩子有適度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加上營養的飲食,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孩子終會在終點上獲得成功的! 身教言教 做父母要以身作則做良好的示範,孩子才有好的學習榜樣。如果你常在日常生活中批評別人的是非,又怎能要求孩子不要亂講話呢!如果你有時還要孩子幫著你說謊,又怎能要求孩子做人要誠實呢! 寓教於樂 IQ也是一個成功的人要具備的條件。每一個人的頭腦都是很有潛力的,只要懂得如何去開發。譬如要培養孩子的作文能力,可在家玩成語遊戲,你一句我一句的接著說,既有趣又可於遊戲中記憶學習許多成語。 啟發智慧 常問孩子『為什麼?』,常設想某個情境,讓孩子思考解決的方法。譬如到百貨公司的路上,可以問孩子『如果在百貨公司發生了…..的狀況,你會怎麼辦?』 笑口常常開 隨時剪貼、蒐集報刊雜誌上的笑話、開懷篇,常說笑話給孩子聽,可以提昇學習效率。 父母兼師友 父母是孩子的生活導師,在食衣住行、生活起居、言談舉止各方面,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應該好好指導孩子。指導時的口氣要多用積極的、有意義的、正向的字句。 人財兩得 將孩子養育好,孩子不僅有高IQ,也有高EQ和CQ,將來自然不愁沒有一技之常,不愁沒有良好人際關係,收入當然也不成問題。 反之,如果父母每天鳥叫就出門,鬼叫才回家,根本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關心孩子,將來孩子做出敗家又傷身的事,自然是人財兩失。 生活三鏡 把孩子的優點用放大鏡來看。 把孩子的缺點用縮小鏡來看。 孩子人生的路要用望遠鏡來看。 火車頭父母先教孩子品德好,再教孩子聰明。火車頭父母不需長自己威風,滅孩子志氣!火車頭父母謹記『我傻瓜,你聰明』,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章來源:南門國小親子講座: http://www.nmes.tp.edu.tw/counsel_office/index_family_study.htm

厭語

2005年07月24日
公開
12

拱媽媽...... 昨晚終於鼓起勇氣向"他"問事情了 真的不知道該怎樣開口 在腦中反覆想了好久 "他"因為我的異狀而有點嚇到了 我從沒有在"他"面前有這種很沉重的感覺吧 問了"他"我們倆現在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在開口之前 我好怕"他"又是給我像之前的答案 我想 我會因為這樣而心碎吧......) 沒想到 "他"在重複我問"他"的問題之後 問了我 是我心裡想的還是"他"心裡想的 我跟"他"講是"他"心裡想的 "他"竟一反常態的跟我講 我是"他"愛的人 我們倆的關係 是男女朋友吧 早在過年那時應該就是男女朋友的關係吧...... 我一聽眼淚就掉了下來 但那並不是高興的眼淚 而是心酸的眼淚 (心裡不禁想到在曼家所產生的感觸 覺得自己好悲哀啊~~~~~~) 原本接下來要問的事也開不了口了 是因為"他"看我反而更沉重的表現而放心不下我 我才又開口問了"他"為何不向"他"爸媽說明 答案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因為"他"怕"他"爸媽身體會受不了...... 只因在一開始 "他"做了錯誤的說法 在我寫信給"他"時 我在"他"家的身份是"他"以前住平鎮的學妹 "他"爸媽很自然地就認為"他"跟學妹復合了 在我去"他"家的幾次 "他"爸媽隱約有感覺到我跟"他"之間有點不一樣 還警告"他" 不可以腳踏兩條船 如果現在"他"對"他"爸媽坦誠我們倆的事 "他"爸媽可能會抓狂吧...... 所以"他"會擔心"他"爸媽的身體 "他"也有好多次想過要講 但是開不了口 也因為想這些事 而在部隊裡失眠了好幾次了 (我在得到我想要知道的理由後 對"他"講 等"他"退伍後再講吧 "他"覺得不可以等到那時候 太晚了......) 我也把在曼家所產生的感觸跟"他"講 (在曼家 曼只是我普通的朋友 但曼的家人把我都當家人一樣 反而真的有關係的人 卻要像做賊一樣) "他"一直跟我道歉 覺得很委屈我 讓我跟"他"不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可是 "他"也講了讓我很驚訝的事 前兩禮拜陪"他"到桃園坐車 沒想到有被學弟看到 回去學弟有問"他" 那個黑黑小小的女生是不是你的女朋友??? (之前"他"跟我講時是開玩笑的講說我是"他"媽媽) 沒想到 他真正回答學弟的答案是"是" 在部隊裡 有人問"他"有沒有女朋友? "他"都是回答 有 真的沒想到"他"會對別人這樣講 真的有點嚇到 原本告訴自己 無論如何都不能在"他"面前掉淚 沒想到還是不爭氣地一直讓淚水掉下來 不過 總算把壓在心裡一陣子的事都問清楚了 心裡輕鬆很多 只是 "他"可能會因此而失眠吧...... 所以~~~~~~ 從今天開始 我是個有"名份"的人了!!!!!! .....copyright kokone`room

厭語...

2005年07月18日
公開
11

拱媽媽...... 這禮拜原本跟自己講 一定要向"他"問清楚事情 是基於什麼理由"他"沒有跟"他"爸媽講我們倆的事 但是...我又很俗仔的開不了口...... 所以 可能又要等到"他"這禮拜放假才能問了吧 ============================================ 這禮拜 "他"讓我覺得"他"有些不一樣 以前我們倆出去 都是各走各的 不會有很多的肢體接觸 但是這禮拜跟"他"出去... 有時"他"會搭or小摟(應該吧)我的肩 拉我的包包 在家裡 也會趁家人不在 抱著我 在往桃園的火車上 因姑娘我穿了雙從沒穿過的涼鞋 超不習慣 覺得完全沒有抓地力 便會因站不穩而抓"他" "他"便直接牽著我的手...... 跟"他"在一起 幾乎是沒有這種親密的動作 更何況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所以"他"這禮拜的動作 讓我有點嚇到了吧... 但是......"他"這禮拜因為一台白目的車而生氣 在一旁的我 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撫"他" 看得自己好心痛 整個人又被無力感所籠罩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 ============================================ 星期日下午要出門前 不知道"他"怎會突然對我跟妳的對話有興趣 (我把對話存起來了...用資料夾放在桌面 因為我還沒把檔案歸檔) "他"便跟我講要偷看我的私人東西 我沒有阻止 因為我不覺得有啥是不能讓"他"看的 不知道"他"看了多少 不知道"他"看完後會有怎樣的感覺 但是......應該也看到些我心裡的話了吧...... ============================================ 又要去巡廁所了...... 該死的螞蟻這兩禮拜都趁我回中壢進來做窩 昨晚到今早殺了3個窩了....... 現在要再去趕盡殺絕了.....殺~~~~~ .....copyright kokone`room

轉貼】一個人生活&兩個人生活

2005年06月21日
公開
8

******************************** 很好的一篇文章, 短短ㄉ但卻可以包含很多,兩個自由的人因愛結合而產生的所謂"摩擦" 看完之後 是不是有一種想體驗2ㄍ人生活ㄉ衝動 ?其實一ㄍ人久ㄌ 真ㄉ有些許ㄉ小寂寞 .... 星期日,一覺睡到下午2點還不願起床,我在旁邊叫喚他。 「起床了好不好?我們出去走走,去吃東西。」N遍之後,他仍在睡。 我下樓去,走到公園時,打了他手機,我想,這下,他不得不起床了吧? 響了好幾聲,他終於接了電話,只是他告訴我的是: 「妳讓我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好不好?」 突然間,我不知該如何回應,倖倖然掛上電話後,一個人坐在公園裡,有點茫然有點不知所措,那麼我自己的生活又是什麼呢? 一個人的時候過自己的生活,兩個人的時候也各自過生活?? 肚子餓了是唯一明確的方向,我漫步到肯德雞,點了餐,端了餐盤往樓上走,三三兩兩的人群, 小孩的吵鬧聲在我耳邊沸騰著,我沒有感覺到煩燥,反而覺得,這種人氣很好,我安靜的吃我的炸雞看我的報紙,四週喧嚷的小孩聲壓過了。 我心裡悲傷的低鳴聲,近日來,就情緒上來說,我並不太快樂,我需要注入一些快樂的聲音在我的心房。 一個小時後,我離開肯德基並外帶了一份餐,在往回家路上走著時,我重新思考著過自己生活的事情, 我可以當作我是一個人生活,一個吃飽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回家去嗎?? 我不會,也不行,我可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可是我不會忘了要買一份食物給在家裡的家人,一個人的生活裡其實包含了兩個人。 婚姻裡,有一個很難的部份就是,你不明白什麼時候該一個人,什麼時候又該兩個人? 妳會自然而然的照料跟妳一起生活的人,也許妳照顧不了他的心情,可是妳會顧及他的溫飽。 想著想著,就走到了家門口,我站在門口,有鑰匙卻沒有開門,我按了門鈴,他開了門.... 「先生,請問你有沒有叫肯德基外帶全家餐?」 我站在門口對他說 他對我笑而不答。 「沒有嗎?我送錯了啊??」我笑 他把東西接過手,牽著我的手進了家門。 晚上,他居然帶我去逛了夜市耶,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因為他超討厭逛夜市,而且,他很有耐心陪我一條一條的逛著,臉上沒有一絲不耐煩。 我想,他明白這是我一個人生活時愛做的事,二個人生活時也希望可以做的事。 ╰○︿′  ︿) 如果相遇,你會感到相知,那麼,有一種習慣─叫做陪伴。 如果陪伴,你會感到珍惜,那麼,有一種甜蜜─叫做存在。 如果存在,你會感到壓力,那麼,有一種善良─叫做離開。 如果離開,你會感到輕鬆,那麼,有一種勇敢─叫做放棄。

轉貼◆魚的烹煮方式決定DHA的保留度◆

2005年06月20日
公開
8

台北醫學院碩士 詹惠婷營養師 荷蘭的研究發現,成人平均每天吃一兩魚肉,就可以減少50%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因此建議您三餐中可多以新鮮魚類來取代肉類,若能每天吃40至60公克的魚肉(約1.5∼2兩),就可達到理想的保健功效。且至少應每週攝取二∼三次以上的深海魚類。 由於DHA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所以魚肉買回家後應及早烹煮,而且採用清蒸或烤的方式,避免油炸,以保留最多的DHA。 此外,選購魚類時應注意︰肉質要有彈性、魚鰓呈淡紅色或鮮紅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觀完整、鱗片無脫落、無腥臭味等。在餵幼兒吃或給老人家吃魚肉時,要小心剔除魚刺,以免魚刺卡在咽喉。 想讓家中的小寶貝更聰明、記憶力及學習力更好,或讓自己免於心臟病的威脅嗎?提醒您,多吃魚準沒錯! 適合各階段寶寶的鮮魚食譜*初期(滿5∼7個月)鱈魚蘋果糊材料:鱈魚10公克、蘋果10公克作法: 1.水煮沸,將鱈魚入水煮熟,壓碎。 2.蘋果去皮磨泥,加少許檸檬汁,與碎魚肉一起煮開,勾芡即可。 *中期(滿8∼9個月)鮭魚菠菜材料:鮭魚20公克、菠菜5公克、金針菇5公克作法: 1.菠菜以水燙軟,過水去澀味,切碎。 2.金針菇切碎。 3.水煮開,倒入鮭魚,煮開後加入菠菜及金針菇,加少許鹽調味,勾芡即可。 *後期(滿9∼11個月)鯛魚炒蛋材料:鯛魚10公克、豆腐30公克、蛋1�2個作法: 1.豆腐及鯛魚切小丁,蛋打散。 2.水煮開,倒入鯛魚,煮開後加鹽調味。 3.加入豆腐,煮2分鐘。 4.加入蛋煮至半熟,熄火燜熟即可。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DHA對寶寶的重要性

2005年06月20日
公開
5

■本文作者�陳偉鵬 醫師 經 歷:台灣兒科醫學會小兒專科醫師 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腎臟醫學會腎臟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過敏免疫專科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台北榮總小兒部主治醫師 現 任:嘉櫻內兒科診所 院長 想要孩子聰明,從小吃起 小寶貝的智能發展,往往是爸媽們最關心的話題。俗話說,「三歲定終生」,這不代表寶寶的發育在三歲之後就停止了,而是表示寶寶的智能啟發與腦部發育,應該從小就開始做起。每個小孩在發育的階段都有無限的可能,單看爸媽如何在寶寶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用心為寶寶的飲食與營養打好優質的基礎。 DHA有助於寶寶智能發展,DHA卻容易被氧化 很多爸媽都知道DHA對寶寶的腦部發育及智力發展具有相當的助力,DHA的好處不僅已通過臨床實驗證實,更為各界所推崇,幾乎讓DHA與聰明畫上了等號。 隨著DHA的熱鬧話題,以及不少爸媽們衝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期望,坊間也出現了不少標榜添加DHA成分的嬰幼兒營養食品。這些眾多掛著DHA光環的營養食品並非每一種都含「有效」的DHA,原因出在DHA為一種長鏈不飽和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其結構中的雙鍵容易被破壞並在空氣中被氧化,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與過氧化物,吃了反而對身體有害。 選擇添加DHA奶粉的購買準則 我們當然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吃到最純正的DHA,因此呼籲望子成龍成鳳的家長們,不妨在選購添加DHA奶粉之前,先參考以下的購買原則,才能確保寶寶們都能吃到優質的營養奶粉。 1. DHA奶粉應特別注意抗氧化的問題。在生產過程中,殘存的氧氣會引致DHA的氧化, 因此,在加工過程中要嚴格採取抗氧化措施,確保DHA不會被破壞。 2. 判斷奶粉中的DHA有沒有已經被破壞。純淨的DHA沒有魚腥味,被破壞後會出現脂肪質被氧化後的特殊味道,類似魚腥味。所以媽媽一定要聞聞看奶粉的味道,如果魚腥味很重,表示DHA已經被氧化,寶寶不但吃不到足夠的DHA,還有可能攝取到有害的過氧化物。 3. 注意包裝上是否有清楚標示DHA的含量與來源?若沒有清楚標示於罐身包裝上,消費者在選購時則需仔細審慎考慮。 4. 是否為知名廠牌所推出的產品?在DHA的生產過程中,需要較先進的科技來保護DHA的品質。因此在選擇含有DHA的奶粉時,需特別注意製造廠商的生產品質,以免購買到不良品質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