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拱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6大超強排宿便食物

2005年11月01日
公開
18

現代人普遍都有便秘的現象,該如何清除體內毒素,排除身體宿便呢?讓我們來告訴你哪些食物,有幫助清除宿便的功效,輕輕鬆鬆解除便秘痛苦。 排便不順暢,並非只能靠瀉劑等藥物來改善,生機飲食專家歐陽英告訴我們,6種可以幫助代謝廢物的食品,利用天然食材,就可改善便秘情況,而且還能每天自由搭配食用喔! 地瓜小點心 材料:地瓜1條,白木耳3朵,蜂蜜適量。 作法:地瓜去皮切塊,白木耳泡軟切碎後,兩者一起加水煮爛,加入蜂蜜調味,當點心吃。 建議:一天吃2次,2餐之間吃。 口感:甜脆可口。 注意:地瓜屬澱粉類食物,容易產生胃酸,因此胃酸過多者勿食用。 地瓜小檔案 地瓜的膳食纖維豐富,能刺激腸道蠕動,引發強烈便意,是通便的特效食物喔! 香蕉水果汁 材料:香蕉半條、鳳梨原汁300c.c.,木瓜半個。 作法:鳳梨榨汁,再將香蕉切小段、木瓜削皮去子後,三種一起用果汁機攪拌均勻。 建議:一天喝一次,在2餐之間。 口感:微酸香甜。 注意:現做現喝,不可放超過1小時,否則果汁容易氧化,效果會遞減。由於此飲品較甜、含鉀量也較高,胃酸及腎功能不好者勿飲用。 香蕉小檔案 香蕉富含寡糖,可增加腸內好菌,並含有豐富果膠,有助潤腸通便,改善便秘。 海帶木耳餐 材料:乾海帶半條,黑木耳3朵,香菇5朵,橄欖油、粗鹽適量。 作法:海帶、黑木耳和香菇,泡軟切絲再加橄欖油、粗鹽下鍋煮熟。 建議:當配菜每天吃。 口感:滑嫩、味香。 注意:海帶屬性滑嫩,會使得受精卵著床不易,因此孕婦勿食用。 海帶小檔案 海帶含豐富的膠質及褐藻氨酸,能潤滑腸道,有助於通便。 蘆薈紅棗飲 材料:蘆薈3片,紅棗15粒,寡糖20c.c.,水3000c.c.。 作法:蘆薈削去邊刺後,連皮帶肉切小塊,連紅棗和水用大火滾後,小火續煮20分,濾渣加入寡糖調味。 建議:當作一天的解渴飲料。 口感:味道微甜。 注意:蘆薈滑嫩,會使受精卵著床不易,孕婦勿食用。 蘆薈小檔案 蘆薈含有Aloecin與蘆薈黴素,具有健胃整腸,促進腸胃蠕動的功效,故有助於清腸排便。 鳳梨酵素飲 材料:鳳梨醋20c.c.,液體酵素30c.c.,寡糖20c.c.,冷開水500c.c.。 作法:將所有材料加在一起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張小嫻金句 (說到心坎裡)

2005年10月31日
公開
15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張小嫻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為何 張小嫻 『我們放下尊嚴, 放下個性, 放下固執, 都只是因為放不下一個人。』   快樂 張小嫻 『喜歡一個人,是不會有痛苦的。愛一個人,也許有綿長的痛苦,但他給我的快樂,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   卑微 張小嫻 『愛人是很卑微的﹐ 很卑微的﹐ 如果對方不愛你的話。』   痛苦 張小嫻 『帶給你快樂的那個人﹐ 就是也能帶給你痛苦的人。』   失望 張小嫻 『失望﹐ 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 因為有所期待﹐ 所以才會失望﹐ 因為有愛﹐ 才會有期待﹐ 所以縱使失望﹐ 也是一種幸福﹐ 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暗戀 張小嫻 『暗戀是神聖的﹐ 要以對方的幸福為依歸。 如果有痛楚﹐ 也該留給自己。』   愛 張小嫻 『愛一個人很難,放棄自己心愛的人更難。』   忘記 張小嫻 『如果沒法忘記他,就不要忘記好了。真正的忘記,是不需要努力的。』   伴侶 張小嫻 『只想找一個在我失意時,可以承受我的眼淚,在我快樂時,可以讓我咬一口的肩膊。』   歲月 張小嫻 『當時間過去,我們忘記了我們曾經義無反顧地愛過一個人,忘記了他的溫柔,忘記了他為我做的一切。我對他再沒有感覺,我不再愛他了。為甚麼會這樣?原來我們的愛情敗給了歲月。首先是愛情使你忘記時間,然後是時間使你忘記愛情。』   缺點 張小嫻 『他有什麼好處我不知道,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我是知道的,他不愛我,這個缺點還不夠大嗎?』 該是你的,自然會來,別強求。 不是你的,就算來了、接受了、得到了,那又怎樣。 終點到了,有人幸福,有人痛苦。 平淡的愛是幸福,幸福的愛是珍惜,珍惜的愛是永恆。將祝福倒進你心裡~★ ▁▂▃.﹒•°☆☆∴°°☆☆∴°☆∴°☆∴°•﹒.▃▂▁

老大心事誰人知

2005年10月30日
公開
9

老大心事誰人知? 有位媽媽生了老二,發現四歲的老大變的和以前很不一樣。以前自己會做的事情,都變的不會作了;也常常為了一點點小事,發脾氣、或大哭大鬧的。好好的說他,不聽;威脅利誘也通通不管用,傷透腦筋,他問我怎麼辦?這是怎麼一回事? 對家裏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老大的成長是比其他孩子辛苦很多,怎麼說呢?我想很多爸爸媽媽可能都還記憶猶新,自己初為人父人母的時候那種戰戰兢兢,不知所措的感覺。對剛出生的嬰兒更是寶貝的不得了。回到家裏,要先洗手才敢抱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更是難逃攝影機、照相機的鏡頭。不只父母親,舉凡來拜訪的親戚、朋友,注意的焦點也都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在老二還沒有出生之前,老大可以說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所以,當有人來侵犯這獨一無二的天地,這叫做老大的情何以堪啊! 當然,依照孩子的個性,反應的強度不同,方式也不一樣。有些孩子會變得長大,變的更乖巧,很以自己變成大哥哥大姊姊為榮。但一般反應是退化的,也就是如上面所描述的,變的比以前更不行了。兩個孩子之間年紀的距離也會影響老大的反應。相差5歲以上,問題較少。 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兒子14歲,女兒12歲。從小到大兩人相親相愛的。當然,到了青少年期,兩個人偶爾會鬥鬥嘴,但兄妹之間一直沒有什麼爭吵。他們兩人的感情很好,我一直很引以為傲。在這裏我很願意把我所用的一些方法和大家分享。讓你的家庭也有快樂和諧的四人行或五人行。 第一、了解孩子的感受。 老大在老二出生之後,會有害怕父母給他的愛會減少的焦慮,這感受父母要能夠去體諒。就這一點我要特別說明一下,當孩子開始懷疑父母對他的愛減少的時候,他會表現出負面的行為去驗証這個疑慮。可是偏偏負面搗蛋的行為,常常換來父母的責備,甚至處罰,這就更証實了父母的確比較不再那麼愛他的假設。可是,他又不希望他的假設是對的,所以他就會在用另一個負面的行為來驗証。父母親們如果不察他行為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會讓親子關係掉入惡性的循環裏。如果你問我,孩子如果擔心父母不愛他,為什麼不作一些乖巧的行為來惹人疼愛,反而是用負面的行為來考驗父母。坦白說,我也不知道。只能猜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裏,也閉O這麼的假設:當我很壞的時候,你還願意包容我,那就表示你真的愛我。 我因為了解孩子會有這種疑慮,所以我在女兒嬰兒時期(0到6個月),花比較多的時間與兒子玩,也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他知道我對他的愛並沒有因為妹妹的來臨而減少。在這裏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大家的,就是我們體諒老大,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順他的意,而變成一種溺愛。剛生下老二的媽媽們,往往會有一種罪惡感,因為以前所有的注意力都給了老大,現在被老二分心了,對老大覺得非常的楫飽C在這時要小心不要因為罪惡感而對孩子有了不必要的寵愛。有些因為顧及老大的感受,給了老大很多的注意力,因而對老二產生楫飽C其實這個罪惡感是不必要的,家裏由三人行變成四人行,是全家要學習的末牷C罪惡感只會讓你在處理親子關係的時候失去理智。 第二、教導孩子對待嬰兒的適當行為。 嬰兒的眼睛和頭部,比較危險不想讓老大碰的地方,千萬不要教他。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對一個兩歲或三歲或四歲的幼兒,你越不想他做的事情,他越會想去試試看。你告訴他不可以的事就變成了在提醒他要去做做看。也不是唱反調,純粹是這個年紀既有的好奇心的自然反應。所以,教他哪些行為是他可以做的,遠比告訴他哪些行為是他不可以做的重要多了。所以,看到他想要摸嬰兒,可以引導他去摸嬰兒的手和小腳丫,眼睛和頭部就不要提了。 也可以把老大嬰兒時期的照片和影片拿出來和老大一起看,讓老大知道自己也是從嬰兒演變出來的。我就是這樣子和兒子玩的。我們把從他出生到妹妹出生這一段時間的照片,拿出來慢慢欣賞。邊看,一邊告訴兒子你就是這樣長大的。然後告訴他,妹妹也會和他一樣經過這些過程長大。而我們兩個人是教妹妹的最佳拍檔,他是我的助手。十多年下來,舉凡在彈鋼琴,做數學及其他末狺W的種種問題,他一直是妹妹的好老師。 第三、去除“老大需要讓老二”的傳統觀念 當老二慢慢長大,兩個孩子之間難免會有衝突,處理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以免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平衡。孩子之間有爭吵的時候,傳統的觀念,大的需要讓小的。希望藉此可以讓大孩子學得氣度大些,會禮讓,會照顧弟弟或妹妹。所以一旦孩子有糾紛,小的哭了,大的常常是挨罵的份。但這對三到六歲的孩子,甚至年紀更大一些孩子,都是很難接受的。他們只會覺得不公平,因而進一步產生爸爸媽媽比較不愛他的疑慮,引發第一點裏提到的惡性循環。這種處理方式,會讓大孩子覺得很委屈,常常心裏憤恨不平;對小的呢,也是不好的教導。怎麼說呢?如果小的哭了,大的就要讓,這讓小的學會用哭來達到他想要的一切,養成了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霸道習性。兄弟之間的感情,在這種情形下是好不起來的。所以,家裏如果老大,表現得很彆扭,常常故意唱反調,父母親可以檢討一下,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上,有沒有掉入傳統的這種做法裏。有的話,請趕快修正。 大約是我女兒五歲以後,孩子有糾紛時,我都鼓勵他們自己解決,把自己對發生的事情的感受講給對方聽。在兩人糾纏不清的時候,我才會介入。我的第一句話通常是:「告訴我,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有時候老二在一旁哭得很傷心,老大擔心會被處罰,一邊說一邊哭。我都要安慰他:「不要著急,慢慢說。妹妹哭並不表示妹妹對,我只是想了解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想幫你們解決問題,我不是來處罰人的。」幾次下來,孩子終於了解我是在幫他們解決問題,就算有處罰也是就事論事,很公平的。母子之間的信任就這樣培養出來了。 所以,當孩子有糾紛時,沒有大的要讓小的道理,要針對事情的發生的情形去判斷誰是誰非。千萬不要小的哭了,就是大的不對。也不要有責怪老大,不懂得讓弟弟或妹妹的情形。排解孩子之間的爭吵,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對你產生一種信任:相信你是來幫忙解決問題,而不是來處罰人的人。當然這份信任,還要有你是不是公平作為基礎。 第四、不要在孩子之間做比較 一般父母,常常在孩子之間做比較,目的是想用一個孩子來激勵另一個孩子。換句話說想把做得比較好的孩子拿來做另一個孩子的榜樣。這種作法的負面影響有:1) 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我們做父母的,要去發掘孩子的優點,教導孩子把他的優點完全的發揮出來。至於缺點呢?我們要去包容它、接受它。而不是把他的缺點拿去和另一個孩子的優點做比較來打擊他的信心。2) 破壞了孩子之間的感情。沒有一個人願意相信自己是不行的。孩子之間的比較,只會引發孩子的忌妒和不平,更進一步激發孩子之間的競爭心理。這種競爭心理最明顯的就是表現在孩子的告狀行為。告狀時,藉由對方的錯誤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好。這種情形下也讓孩子只會挑剔別人的錯誤和缺點,而不懂得去讚賞別人的成就和優點,讓兄弟之間的感情沒辦法很融洽。 不要在自家之間作比較的,更不要拿別人家孩子來做榜樣,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因為連生自己的父母都對自己不滿意,那我怎能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呢。大一些的孩子還會頂嘴:「你比較倒楣,誰叫你把我生的這麼笨。」 唯一可以比較的是拿孩子的過去和現在做比較。指出他過去沒辦法做到,現在卻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來鼓勵孩子透過他自己努力的學習,他是可以一直進步的。這種比較是有建設性的,讓孩子去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可以不斷的突破、不斷的成長、不斷的進步。 我從來不在孩子之間做比較。不過,在女兒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她突然問我:「媽媽,我和哥哥誰比較好?」我愣了一下,回答說:「我沒有答案,因為我從來沒有在你們之間做比較,你們兩個各有各的優缺點,對我來說都很好。你為什麼問我的這個問題?媽媽有讓你覺得哥哥比你好嗎?」女兒回答說:「沒有。只是我覺得哥哥比我好。因為他鋼琴彈得比我好,他數學比我會,電腦也很棒。」我就告訴他:「哥哥那些事情都做得比你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比你大二歲,他學得比你早,所以他會的你不會,並不表示你比較差。更何況你們是不一樣的個體,你有你自己獨特的優點,譬如說你很會畫畫。拿彈鋼琴來比較,哥哥比你好,拿畫圖來比較,你比哥哥好。誰好,誰不好,怎麼比呢?你覺得這樣比較有意思嗎?需要比嗎?」女兒聽了搖搖頭。我進一步指出:「你看,你小的時候畫的人,只有一個圈圈的頭和兩條線當身體和手,但現在畫的人,那麼的仔細精緻,你自己一直在進步,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媽媽最驕傲的地方,因為那表示你是一個有能力學習,不斷進步的人。你覺得呢?是不是也要替自己高興?」女兒聽了點點頭,笑了起來。 我想,即使我們做父母的的很小心的處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會不由自主的在彼此之間做比較,而動搖了對自己的信心,就像我女兒的情形一樣。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澄清他的疑慮,並進一步的肯定他們。 第五、營造一對一的獨處時間 有兩個以上孩子時,如果先生可以配合的話,可以安排和孩子有一對一分別獨處的時間。這對孩子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那一段時間裏孩子會有擁有爸爸或媽媽百分之百的愛的安全感。時間不需要很長,半個鐘頭或一個鐘頭就夠了。對於父母,這樣的時刻也很重要,尤其當孩子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這種獨處會成為親子之間一個很好的溝通情境。 我的孩子正值青少年期,有些事情兒子不想讓妹妹知道,有些時候妹妹也不想讓哥哥知道她的一些事情,所以一對一的時刻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是讓他們肯吐露心聲的時候,而我也格外的珍惜。所以,從小培養這種溝通管道,也可以減少日後青少年時期的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以上一些經驗談,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一些參考,也祝福家家有快樂和諧的四人行、五人行、六人行或………!

頂嘴,是好事?!!!

2005年10月29日
公開
9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孩子好奇的質疑不是頂嘴 在一次聚會裏,有個四歲孩子的媽媽問道:「我的孩子這麼小就會頂嘴,怎麼辦?」我請她說說怎麼回事。這位媽媽說:「我們出去散步,孩子一直往前跑,快到轉角了,我就叫他停下來。沒想到他竟然說:『我為什麼要停下來?』這不是頂嘴是什麼。」我問她:「你的孩子想知道他為什麼要停下來,是很正常的問題,哪裏不對?」這位媽媽想了一下,笑了起來:「是啊!他只是好奇想知道他為什麼要停下來,真的沒有什麼不對啊。」 可不是嗎?當我們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他反問原因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把他的問題當做是在頂嘴呢?我們為什麼要把它當作是孩子對我們父母權威的一種挑戰呢?我們為什麼不把它當作是孩子的一種求知慾呢?是孩子對事情的原因的好奇心呢?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卻對孩子提出的一些反問,,當做是頂嘴,而千方百計的想去遏止它,仔細想想,這不是很矛盾嗎? 孩子頂嘴,你應該高興才是! 有位媽媽,孩子十二歲,很傷腦筋的問我:「我的孩子現在很會頂嘴,要他做一些事情,不但叫不動,還會搬出一堆理由,他是不是已經到了青春期?你的孩子也十二歲,他會不會頂嘴?」我想,很多父母在孩子過了十歲以後,會有同樣的感受:孩子常常用一大堆〝歪理〞在〝狡辯〞。我的回答是:「你的孩子會頂嘴,你應該高興才是。」這位媽媽瞪大了眼睛:「頂嘴,是好事,妳不會是開玩笑吧!」我說:「如果你把孩子的頂嘴,當做是一個你可以了解你的孩子的想法或感受的好機會,你是應該高興的。因為最起碼,你的孩子會把他的意見或情緒表達出來讓你知道。比起那些不頂嘴,但也不吭聲,父母永遠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事的情況好太多了吧!極端的例子裏,不頂嘴的孩子(或許是講了,父母只會罵〝頂嘴〞,乾脆沉默以對)是把心中的不滿壓抑著,等到忍無可忍了,有些就選擇離家出走,有些走上自殺之路。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會頂嘴算是好事 。」 體諒頂嘴背後隱藏的情緒 我進一步解釋:「孩子頂嘴時候,表現出來憤怒的情緒,有時候不是完全針對父母的。譬如說,我的女兒曾經回到家,提醒她一點小事,她就非常的不高興。跟她坐下來談了以後,才發現她一整天在學校過得很不愉快,所以她的生氣,是在把累積一整天的情緒發洩出來,我說的話只是導火線而已。經過這番了解以後,我和兒子、女兒之間有一個默契:放學回來之後,如果這一天身體覺得很累,或學校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心情不好,就先告訴我:『媽媽,我今天情緒不好,先別管我。』(I feel grumpy or I have a bad day. Leave me along.) 有了這番溝通 ,我尊重他們,讓他們可以有把自己的情緒化解的機會。等他們覺得舒服的時候,通常就會把困擾他們的事情說給我聽。所以,看起來是一個單純的頂嘴行為,有時候背後隱藏著孩子一肚子的委屈和困擾,我們不應該因為他頂嘴而跟著生氣,反倒要藉這個機會讓他把他的情緒宣洩出來,而且發洩的結果還能得到了解和包容。」「依我女兒的說法,不敢在外面罵人,回來卻會對父母發脾氣,是因為知道父母不會因為自己耍脾氣而不愛她。我抗議不公平,女兒也一臉無奈地說:『不然,我也不知道可以怎麼辦。』也許兒女們對我們有這種信賴,我們應該高興吧!」 把頂嘴變成溝通 青春期是孩子尋求自我的關鍵期,隨著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是要慢慢的調整自己的管教方法。對孩子的態度,不應該是「我說你做,我講你聽」,單方向的權威教導;而應該是以尊重孩子的意見為出發點去和孩子溝通。所以,應該鼓勵你的孩子把他的意見或感受說出來,如果孩子的口氣不好,那倒是可以提醒他們有話要好好的說,告訴孩子:「爸爸和媽媽很願意聽聽你的想法,不過,請你好好地說,口氣不要那麼衝,我們是在討論事情,不是在吵架。」 如果,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會對他個人的安危造成問題,有時是可以讓他試試看的。也許,試出來的結果不很的理想,但那也是孩子的一種學習,因為智慧是經驗的累積。同樣的錯誤,於其讓孩子在二十多歲或三十多歲的時候才犯,不如讓他在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學到了教訓,畢竟十多歲的時候,即使犯了錯誤,後果也不會太嚴重。 不用「頂嘴」的字眼指責孩子 所以,當我回答:「我的孩子不會頂嘴」時,並不表示我的孩子沒有一般人所謂的「頂嘴」的現象發生,只是,我從來沒有把它當作頂嘴看待。我反而很珍惜它,把它當作是孩子在告訴我事情的真相(被冤枉的抗議) ,或他選擇的做事方法 (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或他在表達感受 (生氣、懊惱、委屈等等)的一個機會。因為是秉持這樣的態度,幾次之後,孩子也了解我們的用心,彼此就可以有「平心靜氣」的溝通。所以,我們家不用「頂嘴」這兩個字指責孩子。希望你們家也不會。 後記 十歲的女兒很好奇我在寫些什麼,我把這篇文章的內容講給她聽之後,她給了一個建議:「媽媽,你可不可以跟那些爸爸媽媽們說,當孩子跟他們講『不要管我』(Leave me along.) 的時候,其實孩子是在說「我需要幫忙。」(I need your help.) 所以,請他們不要就真的不理他們的孩子,而是要想辦法去了解他們的小孩需要什麼幫忙。」我覺得她的想法反應十多歲孩子的心聲,所以也把它寫在這兒給大家參考。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魔鏡,魔鏡,我是乖孩子?還是壞孩子?

2005年10月28日
公開
10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有位媽媽,有個兩歲半的女兒,女兒每天一睡醒就大哭,哄他沒什麼用,問也問不出原因,非常的苦惱,問我是怎麼回事,怎麼辦? 兩歲多的孩子,語言能力還沒有發展的很好,要了解他腦子裏想些什麼,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只好請這位媽媽說說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想辦法幫他找出一些蜘絲馬跡。聊著聊著,這位媽媽有些得意地告訴我:「每天晚上睡覺前,我會跟孩子把這一天裏他做錯的事情,再檢討一次,希望他明天不要再犯了。這個方法不錯吧!」 不要和孩子算舊帳 我找到答案了。舉個例子,譬如,太太晚上燒菜時,鹽巴多放了些,先生一吃,臉一沈:「這麼鹹的菜怎麼吃。」晚上睡前,先生再度提醒:「太太,拜託,拜託,明天的菜少放一些鹽,吃太鹹對身體是很不好的」。如果你是這位太太,你會高高興興地接受先生的意見嗎?還是你會很生氣的認為:「你再嫌東嫌西的話,明天不煮飯了」;或者你會很委屈的想:「只是不小心犯了錯,你為什麼不能放過我呢?」不管你是懷著生氣或是委屈的心情入睡,醒來後,你想你會有快樂的感覺嗎?我相信這個孩子在做錯事的當時,媽媽一定教訓過他了。晚上睡覺前又被算帳一次,想必心情非常不好。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睡覺,醒來時怎麼可能不哭呢? 讓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很好遠比處罰他犯的錯,來的重要許多。 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每天晚上睡覺前,把孩子在當天做的很好的事情,一一地提出來誇獎,告訴孩子做父母的很以他能夠把事情做得那麼好為傲。然後抱抱他,親親他,告訴孩子「我愛你」,祝孩子有個好夢。這位媽媽果真這麼去試,一個月以後,打電話告訴我,孩子現在每天都高高興興的起床,而且白天裏也不像以前不聽話,亂發脾氣了。 犯錯是成長中的自然現象 在一個小故事裏,有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被人詢問道:「你為什麼那麼有智慧呢?」這位長者回答說:「大家認為我有智慧,是因為我對事情常常做很好的判斷。」「那麼你是怎樣讓自己擁有這麼好的判斷能力呢?」長者回答說:「就是從錯誤的判斷中學習來的。」若用這個故事的角度去看,我們大人所謂孩子的犯錯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不好之行為。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學習。更白話些,是一個在錯誤中不斷學習的過程,所以孩子犯錯是我們教育他而不是去處罰他的時候。處罰都不要有了,更何況把犯的錯一再的提出算舊帳。(算舊帳是教養孩子的一個大忌) 上面的例子裏還有一個要點,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很好遠比處罰他犯的錯,來的重要許多。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在美國,『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這本暢銷書的作者蓋瑞博士,後來又寫的一本書『孩子來自天堂。』在他的書中有一段話他是這麼寫的:「孩子天生具有愛父母的能力。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愛自己和原諒自己。他們藉由父母怎麼對待他們,還有父母在他們犯錯時如何反應來學習怎麼愛自己。」這也是這篇文章裏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鏡子理論。 我們做父母的就像是一面鏡子。孩子出生時他是看不見自己的。當你誇他長的好可愛,好漂亮時,他就認為自己好可愛,好漂亮。因為他在你這面鏡子前照到的是一個可愛漂亮的小孩。當你誇他是個懂事、講理、聰明的孩子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乖孩子。當你責怪他是一個不聽話、調皮、搗蛋、不用功、不認真的孩子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沒有能力學習、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不值得別人誇獎,討人厭的小孩。當孩子犯錯時,你的包容反映出你對他的信心,也就是你對他有從錯誤中再學習的肯定;而你的責被也正反映出你對他的失望,還有對他能力的一種否定。 善用你這面魔鏡吧 孩子對自我的形象,自我的信心,自我的肯定,就是從你這面鏡子反射出來的。當孩子站在你前面,問道:「魔鏡,魔鏡,我是個怎麼樣的小孩?」時,你讓他看到的是個乖巧的孩子,他就可以是個乖巧的孩子;你反應出去是的令人討厭的孩子,他就會是令人頭痛、討厭的孩子。因為你的孩子是絕不會令你失望的。 所以,聰明的爸爸媽媽們,請你們善用你這面具有魔力的寶貴鏡子吧!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不要把電視當保姆

2005年10月27日
公開
7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該不該給孩子看電視 最近,在一次聚會當中,有位媽媽提出一個問題:我對該不該給孩子看電視很掙扎,因為不給他看,擔心他到了學校好像不能和他的朋友有共同的話題;給他看嘛,又怕電視節目中的暴力鏡頭會對他產生不良的影響,我應該怎麼辦才好? 零到五歲的幼兒不看電視最好 電視的使用,的確是很多幼兒教育學家所反對的。因為,幼兒最好的學習方法和場所,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可以碰撞 、觸摸的環境。電視的觀賞,純粹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更何況電視所提供的資訊,有許多並不適合幼兒的心智發展。 五歲以前的孩子能夠不看電視最好。當然,有些媽媽反應:〝有時候很忙,電視是唯一可以把孩子安定下來的工具,所以,不讓孩子看電視似乎不太可能。〞如果看電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般而言,孩子兩歲以前,最好不要讓他看電視。五歲以前,看電視的時間,一次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一天最多一個小時。 選擇一個好節目是父母的職責 另外,許多電視節目的安排是以賺錢為目的,而不是以對孩子有沒有教育功能為考慮。所以在節目的選擇上是父母非常重要的責任。怎樣的節目算是好的節目呢?內容主題是第一個要考慮的,總是要選一個內容是適合孩子目前心智發展階段的節目。另外內容的表達方式,如果有很多閃爍的畫面和太多音響效果的都要盡量避免。 號稱教育性的節目仍要慎選 美國有一號稱以教育為主的兒童節目,叫作芝麻街,據說短短一小時的節目就要花費美金一百萬元以上。可是,就有一些研究指出芝麻街對幼兒的大腦發展是弊多於利。主要原因是: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提供了太多的資訊,而且有些資訊對幼兒並不是很恰當,這樣子的結果是在逼迫孩子的大腦處理一些他目前發展階段沒有辦法做的事。長期下來,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不好的。另外一個缺點是,因為節目裏頭常常有一些閃爍的鏡頭,或是一些搖滾音樂配布偶人物的又唱又跳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子的結果,讓孩子日後在比較安靜的學習環境時, 會產生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的現象。最近幾年,美國發現學齡兒童裏沒辦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有逐年增加數目的趨勢。刺激過多的電視節目(和廣告), 可能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內容簡單、步調緩慢的節目最好 所以,對五歲以前的孩子應該選擇內容簡單、步調緩慢的節目讓他們觀賞。舉一個例子: 信誼基金會出了一套〝國際視聽之旅〞的錄影帶,是美國一些兒童故事書改編成的動畫錄影帶,內容的表達和緩,加上故事本身也很有趣,算是比較適合幼兒看的影帶。現在仿間的錄影帶種類非常的多,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翻譯錄影帶,也有國人自己創作的,要怎麼選擇,請爸爸媽媽們多多的費心了。 對大人是很稀鬆平常的鏡頭,對孩子卻會產生不好的印像 看的內容很重要,怎麼看電視是另外一個要了解的重點。讓孩子看電視,一般用錄影帶的方式,會比讓孩子看由電視台直接放映出來的節目好。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電視螢幕出現的鏡頭,有時對大人是很稀鬆平常的,但對於孩子卻會產生不好的印像。這個不好的印像,有時會讓孩子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譬如焦慮、擔心、和害怕等等。而且,這些情緒有時候不會當場就發生,有時候會在兩三天之後才出現。所以,有些時候爸爸媽媽們會很困惑,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為什麼孩子最近晚上常常起來大哭,或即使白天,情緒也非常不穩定,比較容易發脾氣或動不動就哭。所有這些行為,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在看電視時看到某一個鏡頭所產生的後果。 我這個論點,是從我孩子身上體會出來的。在我兒子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們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內容是是在描述一部載有化學氣體的卡車翻倒了,氣體瀰漫到鄰近的森林裏,林中有一隻小鼬鼠因為吸到的毒氣昏迷,有兩隻勇敢的小動物,千辛萬苦地去找了一株靈草,回來救了小鼬鼠。整個故事的主題包含了污染問題,還有寶貴的友情,最後是 happy ending。兒子在看電影的時候很開心,尤其是最後小鼬鼠醒過來的時候他最高興。可是當天晚上,兒子躺在床上翻來翻去,怎麼樣也睡不著,我問他為什麼的時侯,他跟我說:「媽媽,好可怕!」我說:「什麼事情好可怕?」兒子回答說:「電影裏頭的小鼬鼠,一開始很高興,突然間,就倒在地上不動了,好可怕。」我就說:「可是最後他被救活了,醒過來啦。」兒子說 :「我知道啊,可是還是很可怕。」我就問他:「你覺得很可怕,是不是在擔心自己也會像他一樣,突然間倒下去一動也不動?」兒子點點頭。我終於知道兒子在擔心什麼事了。我告訴他生病有很多原因。為了安他的心,我告訴他血液裏有白血球,是身體的警察伯伯,會幫忙消滅體內細菌,保護每個人。我們也同時討論了一些可以讓身體健康的事,譬如,吃營養的食物、手常常洗乾淨、運動等等。討論完了,兒子的心也安了,很快就睡覺了。這個經驗,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有些對我們大人不覺得有問題的故事或畫面,對孩子呢,確會產生困惑,擔憂,害怕,幸好我的兒子把他的想法講出來了,我才有機會幫他解惑,那麼,有多少孩子,不能流利的表達他們心中的想法的時候,父母親想幫都很難。 陪孩子一起看電視 要避免這種情形,有些方法可以提供給大家作參考。第一、是陪孩子一起看電視。我自己的做法是,買或借回來的錄影帶,我一定自己先看過一遍,確定沒有不當的鏡頭和內容,才讓我的孩子看。孩子第一次看錄影帶的時候,我一定陪在一旁,邊看邊觀察孩子的反應,也認真的聽孩子在看錄影帶時說了些什麼話,如果有負面的反應,我就會把錄影機暫停,跟孩子們把看到的內容討論、澄清一下。這樣子的作法,孩子就可以免去不必要的憂慮和害怕。 把電視節目錄下來 第二、是把由電視台直接放映的節目,邊看邊錄下來。邊看邊錄的一個好處是,如果你的孩子因為看電視產生了一些負面的情緒,把錄下來的片子倒回再看一遍,也許可以幫你找出一些蛛絲馬跡,幫忙把孩子的困惑解除。邊看邊錄的另一個好處是,孩子有時候看到一個節目,會想要重複地看,這種重複,事實上是幼兒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因為他們就是需要靠這種不斷的重複來加深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所以一個好的節目讓孩子重複地看,是沒有什麼不好的。 把電視變成助手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十歲,一個十二歲。一直到現在,他們仍然受一天電視和電腦加起來不能超過一小時的限制(偶而,看電影時例外)。除了他們已經看過的節目之外,我一直是陪著他們看電視的。我們會一起笑、一起哭。有時會對劇情做一些評論,對裏頭人物的性格,解決事情的方法等等做一番討論。我更是,趁機把一些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在適當的時機提出來,讓他們有比較、思考的機會 。譬如,我們如果看到暴力的鏡頭, 我們會討論暴力是不是一個很好解決問題的方法,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心理,會喜歡使用暴力,使用暴力的結果又是什麼呢?所以,電視絕不我的保姆, 我把它變成是我和孩子之間溝通的一道橋樑。 五官的學習對幼兒最真實 電視既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避免的一項科技產物,我們做父母的只能說要懂得去善用它。平心而論,適合幼兒的節目,真的是少之又少。五歲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用他們的五官,去聽、去看、去聞、去嚐和去觸摸他們周遭的環境。把遊戲和學習溶入於日常的生活當中,這才是最真實的學習。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不打不成器,真的嗎?

2005年10月26日
公開
10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在我和許多媽嗎交換育兒心得的過程中,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可不可以打孩子?”當我答案是否定時,接下來的往往是“打很有效。打了以後就不敢再犯了,為什麼不能打?”甚至有位爸爸還說“我小時候也常被打,現在回想起來,很感謝父母。若不是他們管的嚴,我說不定變壞了,也不會有今天。” 現齡三、四十歲的爸爸媽媽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被父母或老師打是稀鬆平常的事 。所以不會認為“打”孩子是不恰當的管教方法。我為什麼不贊成打小孩呢 首先是因為美國這個國家很保護小孩,父母打孩子會被控為“虐待兒童”。嚴重的情形是父母被警察抓走,孩子則被社會工作人員帶到寄養家庭,弄得一家人支離破碎。所以我們不能不小心,文化差異不是一個可以讓人接受的理由。因為管教孩子除了“打”以外,還有其他有效的方法。 除了法律的原因,以教育的觀點來說,打孩子並不是有效的管教方法。一、二歲的小孩,似懂非懂,被打完,轉身就忘了,可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被打。三到五歲的孩子,似乎稍懂事,打了以後問他,會回答得頭頭是道。只可惜,這個階段,理智和行為之間有一段差距。換句話說,道理懂了,可是事情發生時,理智往往管不住行為的衝動。所以,不是孩子不肯聽話,實在有其智力和心理發展上的限制。所以,在這個時候,打孩子並不能達到預期的管教效果。六到十二歲,甚至青少年,心智是越來越成熟,但對行為的 控制仍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完善程度。這個年紀的孩子,打了他,就算孩子知道自己不對,仍然會對父母產生憤怒,甚至懷恨的情緒。因為那一頓打,不只是肉體的痛,最傷的是孩子的心,還有困惑和懷疑:〝爸爸、媽媽真為我好的話,他們怎麼會做出傷害我的事?〞所以打的結果,管教目的沒達成,親子關係反而更破裂。 一般大家常 用的管教方式有 time out,獎賞,威脅,罵 ,打等。不管是那一種方法,父母的用心不外是想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不對或不好,希望他可以改正自己的行為。一開始 爸爸媽媽會覺得所用的方法蠻有效的;但一段時間之後,有些父母慢慢發現管教孩子時,打罵的次數越來越多, 聲音也越來越大,似乎不這樣,孩子越來越管不住了。為什麼會這 樣呢? 一個孩子 因為打怕了而不敢犯 錯,和孩子打自內心知道該行為不好而不再犯 ,是兩種大不相同的行為。因為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機會打自內心去反省自己的行為,他對外在力量的依賴就會越來越多,而且還可能 有下列三種可能的結果附帶產生: 一、孩子變成投機者。他會開始計算下次被抓的可能性和被抓到後要付出多少代價 。甚至只要“有機可乘”就會去做一些被禁止的行為。 二、孩子變成乖乖牌。他完全聽話,唯命是從。在心理層次上,認為只要服從命令就沒事,結果變成一個不敢有意見的人。或 三、孩子變成叛逆者。事事反抗,青少年期尤其突顯。有些研究指出,一些小時候 “模範生”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逃學、吸毒、 離家 出走, 做出種種偏差行為。理由是我以前是為父母而活,從今以 後,我要為自己而活。 這三種結果我想都不是父母希望有的結果。“打不行,罵也不行”,父母實在難為。要怎麼教,孩子才能有對錯和是非觀念又不傷親子關係 呢? 在 我們管教孩子的時候,第一要有的是行為可被接受的界限。換 句 話說,每一家都應有自己的家規。這些家規從小就要慢慢的教給孩子。 但是,這些規矩一定是家裏每一個人,包括爸爸媽媽都要遵守的。 譬如說, “不可以打人”,不應該只是要求孩子不可以打弟弟或 妹 妹 或其他小朋友,爸爸或媽媽也不可以用打來管教孩子。想想看,如果你一邊 打孩子,一邊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你在教給你的孩子什麼?你要他發展出怎樣的邏輯?又譬如,家裏要保持乾淨,要求孩子收拾玩具,自己看完報紙卻 攤了滿桌, 你要 孩子怎能心服口服呢?所以,父母的言行有沒有合一, 深深的影響孩子能不能依規行事。孩子不聽話時,別急著處罰,先反省是不是自己言行的矛盾才造成孩子今日的行為。 孩子三歲以後,在每一家規的後面要再加上〝後果〞(consequence)。讓孩子知道一旦犯了錯,要承擔那些結果。譬如,有位媽媽提到〝孩子喜歡在離電視不到一公尺的地方看視;屢勸不聽,把電視關了,就大哭不已。每天為同樣的事生氣,日子很不好過。〞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在適當距離的地方畫一條線,告訴孩子看電視的規矩是一定要坐在線的後面,只要越線,就不能看電視(後果)。一越線,就把電視關掉;幾次之後,孩子就會懂父母的意思。讓孩子知道規矩背後的後果,有時要多次的發生之後,孩子才會真的〝依規行事而不踰矩〞。 國小二、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家裏頭的一些規矩和後果可以讓他們參與討論。譬如,不能好好做功課一直是孩子的問題。可以坐下來和孩子討論家裏的規定和後果:功課沒有寫完,就不能玩電腦。要多少天不能玩電腦,則可以和孩子討論。一般的情形是這樣的,尤其是青少年期的孩子,心理上正在尋求獨立自主,規矩和後果是孩子一起參與決定的,孩子通常比較能夠心甘情願地去遵守。所以,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也要跟著變得有彈性、更民主一些。 另外,當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時,提供孩子打自內心反省自己行為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交換你們對該行為的看法。例如,孩子說謊,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並不保證孩子下回不會說謊,甚至他會在他認為不會被拆穿的情形下撒謊。因為在打他的過程中用的是“外在力量”在遏止行為的發生,孩子並沒有學到“誠 實”是一個重要的人生價值(即使說了,在打、罵的情境下,孩子也聽不進去)。和孩子交換意見的做法是對孩子說﹕「你說的事情,很難讓我相信,因為…,請你把真實經過說出來,我會很感謝你的誠實。我也不處罰你,這樣我以後才可以繼續信任你。」透由這種方式去指正孩子的錯誤,孩子通常比較願意聽聽父母的看法,也較有機會去反省自己的行為。 一些研究指出讓孩子知道行為的後果是管教孩子最有教育功能的一種方法。因為在孩子做一個行為之前,他要能去先想到可能造成的後果;然後在要不要承擔後果的抉擇過程中,他同時也學到了怎麼做決定。一旦選擇不對,就要去承擔不好的結果; 從這樣的過程當中,孩子可以學到要〝三思而後行〞,不當的行為就會慢慢的減少。只是這樣的一種管教過程,比打、罵效果慢多了,有些父母在失去耐性之下放棄了這種方法,這是很可惜。希望大家可以用耐心和愛心來管教我們的孩子,因為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有和諧的親子關係。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可愛的自我中心時期

2005年10月25日
公開
9

幼教博士 陳姝伶 著 [email protected] 兩,三甚至五歲時期的孩子通常都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自我中心主義''" (Egocentrism). 所謂自我中心主義,指的是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深信一切人的想法都和他自己的想法相同,也從不懷疑自己思想的真實性. 也因此,他不想,也不能接納別人的意見. 這自我中心主義在幼兒行為上的影響最明顯的是不肯把玩具和他的朋友分享,甚至搶玩具. 到別人家裡作客時,只要喜歡的東西,就會喧賓奪主的拿過來,因為對他來說,所有他喜歡的東西都是"我的’ 很多父母再三勸阻或提醒,常常挫折於孩子不聽,轉而對孩子生氣.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要向孩子生氣,這階段的孩子,就是這樣,聽不進大人說的話. 凡事都要依自己的意思,甚至以為天下的人都會同意他的想法. 那怎麼辦呢? 協助孩子突破這自我中心主義最好的辦法是讓你的孩子有機會和同年齡或大一,兩歲的孩子一起玩. 在孩子們的遊戲中,配合大人的言教. 譬如: "東西要一起玩", "大家輪流玩",或透過其他孩子的抗議,爭吵,他就會慢慢了解原來別人的想法不一定和他的一樣. 逐漸的,他就會去調整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取得別人的接納. 所以媽媽們若帶著孩子一起玩,如果遇到孩子間有糾紛,爭吵,先不要急著打罵小孩,反而應該將那些情境當成教育孩子的最佳良機. 除了行為,自我中心主義對這段時間幼兒的認知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 因為自我中心主義的影響,孩子對事物的了解,注意力往往集中於有限的一點上,對於事物的其他面貌則完全忽略. 例如,你分餅乾給兩個小孩, 大寶拿到完整的一片餅乾,小寶則拿到一樣大小的餅乾但切成四小塊. 大寶可能會抗議,因為小寶拿的餅乾比他多. 大寶只注意到數量的多寡而忽略了面積的大小. 相同的,小寶可能也會抗議,因為他的餅乾比大寶小. 小寶注意了大小,卻忽略了數量. 就算你再怎麼樣解釋,這時期的孩子往往都不能接受.寫到這裏,舉二個我家的例子,可以讓大家更瞭解這個觀念。 記得有一次,四歲的女兒捧著一碗小藍莓在吃,哥哥請她分一些給他,妹妹也很慷慨答應. 哥哥一把抓了四個,妹妹在一旁抗議: "嘿,哥哥,太多了,一次只能吃一個,不然我不分你吃." 哥哥就把手中的藍莓放回去,然後站在一旁,一次吃一個,吃了十多個,妹妹一點也不在乎. 對她而言,一次一個的損失很少,哥哥抓了一把離去的損失才大. 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的反應. 另一例子更有趣,有天晚上,先生下班回家,盛了一碗豆花在吃. 正吃了一口,女兒看見了也想要吃,先生看豆花就只剩這一碗了,就說:〝好吧,給你吃〞. 但是因女兒最近對"口水"很敏感,所以開始大哭: "我不要,那裡頭有口水,我要一碗新的."爸爸趕忙解釋,〝我只吃一小口,沒有口水〞或〝有口水也只是一點點,沒關係吧!〞女兒還是越哭越兇,晚上九點也無處可買豆花了,先生很懊惱。我對女兒說:〝不要哭,媽媽幫你把爸爸的口水拿掉。〞一邊說,一邊拿餐巾把先生用過的湯匙擦乾淨。女兒一看,馬上破涕為笑,把豆花吃完. 這階段的孩子就像女兒一樣,只把焦點放在一點. 對他解釋再多都不管用,只要了解孩子到底針對什麼在吵鬧,對症下藥來解決問題,就可以避免掉許多親子間的不愉快. 零到五歲是自我中心主義最強烈的階段,遇到孩子搶玩具或有理說不清的時候固然傷腦筋,但若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聆聽孩子的一言一行,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例如: 女兒會對朋友的媽媽說: "阿姨,皓皓不想回家,因為他很喜歡我." 湯很燙,叫女兒待會再喝,她會說: "媽媽,你現在不要給我喝湯,是因為你捨不得你的小可愛嘴巴燙到,對不對?" 這些可愛的話語常常讓我更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因為我知道,再過幾年,這麼天真無邪的話,想聽都很難了. 幼兒階段陪孩子 一起成長很辛苦,但也是最可愛、有趣. 請大家多多把握!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播種

2005年10月24日
公開
9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你可曾因為播下一粒種子之後,日日夜夜感受那份發芽的期待?在種子萌芽之後,你是否為那青青的嫩芽而雀躍不已?最近,我在孩子的身上就深深的體會了這份喜悅的感覺。 有一天,帶兒子去健康食品店購物,結算時,店員把兩瓶維他命裝在塑膠袋裡。兒子在旁邊看見就對她說︰ “We don''t need a bag.”(我們不需要袋子。) “Are you sure?”(你確定嗎?) “Yes! We don''t need a bag. We want to save the Earth.”(是的,我們不需要袋子,我們要拯救地球。) 又有一天,到市場買菜,兒子看店員把兩、三樣東西裝一袋,馬上對那位店員說︰“You can put more items in a bag. We don''t need so many bags. Save the Earth.”(你可以在一個袋子裡多放幾樣東西,我們不須要這麼多袋子,要拯救地球。)那位服務員愣了一愣,不以為然的依樣畫葫蘆,放的手堆車裡,滿滿好幾大袋,也把兒子弄的生氣極了。在多方解釋並答應以後袋自備袋購物,才平息他的不滿。 更有趣的是帶孩子到狄斯耐樂園玩。兒子一下車便瞧見旁邊車位上有一只汽水罐,他二話不說走過去便撿。爸爸怕他弄髒手,直覺反應就是叫他快丟掉。兒子卻理直氣壯的說︰“我要拯救地球。”我連忙過去打圓場,叮嚀兒子在保護地球之餘,也要愛護自己,把手洗乾淨。兒子也欣然答應。眼看兒子丟掉汽水罐後,抬頭望我的那一抹笑容,我似乎也看到了,那顆在他心中的“環保種子”在發芽、在成長。我真心的替他感到高興。 在我與孩子相處的五年半來,我做的最多,也最想做的,不是教我的孩子ABC或是數一二三。在心深處,我一直努力的在我的孩子心中播種︰感恩的種子、珍惜的種子、包容的種子...等。希望他們懂得去愛大自然,去感謝別人的付出,也關懷所有的人,更懂得去珍惜自己擁有的。 有時,我幻想十年、二十年後的兒女,我希望他們除了健康、快樂外,在他們心中的那些種子也都能茁壯,開花結果。然後再將那些果實的種子,播種在他們的兒女心中。 現在播一顆種在他們的心中,種出的不只是一株花、一棵樹,在代代相傳的未來,你會擁有一座意想不到的花園、樹林。裡面的花草和樹木都是用愛、用感謝、用包容、用珍惜長成的。 那麼,從你開始,何不做個播種的人?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害羞不是缺點

2005年10月23日
公開
11

幼教博士 陳姝伶 著 [email protected] 我常常被問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碰到人都不肯打招呼,怎麼辦?」、「我送孩子去上學,他都只站在一旁看,也不參與,他有沒有問題?」或「我的孩子在家很活潑,又愛講話,去到學校卻不參與課堂上的討論,這是怎麼回事?」 我想這一類的孩子是蠻多的。基本上,這些孩子的個性是屬於比較害羞或小心翼翼型的。個性本身是沒有優缺點之分的。但就像銅板有兩面,有一弊必有一利。我常跟父母們開玩笑,有害羞的孩子,要感謝。因為害羞的孩子通常比較小心翼翼,不會做出危險的行為。對父母來說,可以省了不少的麻煩。 當然害羞和小心翼翼兩者並不完全相同,但在幼兒(五歲以下)階段,這兩者常常一起影響孩子的行為。害羞或小心翼翼的孩子,在碰到新的人、事或環境時,因為心智還不夠成熟去判斷這個人或事或環境對他是不是安全?是不是足夠信任,所以大部分選擇旁觀者的角色。〝觀察〞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學習。透過觀察,孩子開始建構對人、事或環境的認識,總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產生對人、事或環境的熟悉感和信任。只有等他對自己的判斷能力覺得自在了,他才會主動的去與人互動或參加學校活動。小心翼翼型的孩子大部分在六、七歲以後,這些問題會慢慢的消失(當然,總是有個別差異的)。害羞的孩子,因天性的關係,需要更長的時間。 既然我們瞭解孩子的這些現象,是孩子成長的正常行為,做父母的在孩子不肯 和人打招呼或不參與活動的當刻,要能以接受的態度來處理。例如,告訴孩子﹕「你現在不想叫阿姨,沒關係。你覺得想跟阿姨打招呼的時候,再來跟阿姨問好。」通常越逼他,孩子會越退縮。克服害羞的時間反而更拉長。逼迫或勉強孩子去做他害怕或不自在的事,對孩子的另一個傷害,就是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懊惱、生氣或挫折的表情或態度,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令父母不滿意,事事不能做好,很差的小孩。我想這種不會是父母期待要有的結果。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踫巧是屬於害羞或小心翼翼的小,就請你用包容、瞭解和體諒的心來陪他們長大吧! 除了心態上要調適之外,父母們可以做的是增加孩子的社會性的活動(social activities)。製造孩子和年紀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或多帶孩子到公園、兒童科學館或博物館參觀,都是幫孩子增加對人、事、物和環境的認識的好方法。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去到那些地方,往往沒什麼太強的反應或參與而氣餒。社交活動經驗的累積,我個人認為是孩子突破自己羞怯、害怕的最佳方法。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只要我長大 ─ Horrible three 的煩惱

2005年10月22日
公開
10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有位媽媽提出一個讓她煩惱的問題﹕「孩子三歲半,每次不能做好一件事時,會氣的摔東西或大哭,該如何處理?我不想告訴他哭是不好的。」 藉這個問題,讓我們談談所謂的〝 horrible three〞。Horrible three一般指的是三到四歲(甚至到五歲)的孩子。這個階段孩子的發展是terrible two的延續,只是孩子的動作技巧更純熟,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更進步;加上豐富的想象力,使孩子對自己更加信心十足。覺得自己可以做許多事,對自己產生很高的期許。所以,一旦事情做不好(有時是不合乎自己的要求),孩子會很挫折,並用各種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時候的生氣是對自己生氣,而不是針對父母。所以,當孩子摔東西或大哭時,爸爸媽媽們,請先別急著責怪孩子,〝不可以亂摔東西〞,或制止他的行為,〝不要用哭的〞。這些做法只會讓孩子覺得雙重挫折,因為得不到爸爸媽媽的瞭解。 首先可以做的是把孩子抱起來,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的感覺。很想把事情做好,偏偏做不好,是很令人懊惱的。媽媽瞭解。」然後強調﹕「媽媽很高興看到你很認真的在試,在做,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很感謝(appreciate)你的努力。」(有些媽媽會懷疑這麼說孩子可以懂嗎?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持續的用這些話鼓勵他,久了,他會懂的。不要低估你孩子的能力。)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以後,可以鼓勵孩子再試(必要時,可以幫點小忙)。若孩子不肯再試,就不勉強。然後告訴孩子摔東西的行為,即使是很懊惱或難過時,也不被接受。儘量鼓勵孩子把他的感受用言語表達出來。 至於哭,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很直接、健康又不傷及人或物的方法,應允許它;千萬不要以〝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古老想法去要求家中的小男生。哭一哭,再把心裏的感受說出來,孩子會有一種被瞭解,被包容的安全感,負面的情緒就可以很快的過去。這對孩子〝情感智慧(EQ)〞的發展也會有助益。這其實就是近幾年很流行的話題〝情感智慧(EQ)〞的一種最佳訓練方法。 三歲幼兒這種達不到自我期許的挫折,有時來自於獨自遊戲時,有時會來自他們不能成功的模仿其他大孩子的行為。怎麼說呢?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喜歡有玩伴。除了同年齡的朋友,特別喜歡比自己大 二、三歲的哥哥、姐姐們;會崇拜他們,會想學他們。可是因為發展上的差距,往往令他們不能做的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好,這也會令他們很懊惱。這種懊惱有時會延續好幾天,變得事事不如意。 處理這種情境的道理和上述相同。不要在孩子屢試不成的時候,對他說﹕「不要試了,你還小,等你長大了再做。」或「跟你說過你不會,你偏要做。」這些言詞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小〞是件不好的事而不滿於現狀;或認為自己很差,因為爸爸媽媽是這麼說的。最好的方法,仍是抱著孩子,告訴他﹕「很想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樣,是不是?有些事是不容易的,大哥哥、大姐姐,三歲時也做不好的。他們慢慢得,很努力的學習,才學會的。我們不急。」然後建議一些孩子能力可及的事讓他試。 有時,孩子願意去嚐試一些對他而言是〝稍有難度〞的事,爸爸 媽媽也不必刻意制止,可以任他去試。因為這時期正是日後自動自發的萌芽期。孩子受挫,發脾氣是一種過程。怎麼把這過程變成正面的影響,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所謂正面的影響就是孩子可以在挫折中,學會再接再勵態度,把〝我可以一試再試!(I can try, try, try!)〞變成他的座右銘。希望每一個家庭裏,爸爸媽媽的口頭禪是〝你可以試的! ( You can try!)〞孩子也能信心十足的說﹕〝我可以試!( I can try!)〞那麼 horrible three 就一點也不可怕了。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Terrible Two 真的很可怕嗎?

2005年10月20日
公開
12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許多人談到 terrible two ,都以為孩子過了兩歲生日才開始。事實上,terrible two 指的是孩子十八個月到三歲左右。所以,如果你的 孩子不到兩歲就很調皮,不必擔心,完全正常。而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到三歲都很乖也不用操心,那是你的福氣。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terrible two的。 對我來說,terrible two會很困擾父母,說穿了,完全是因為做爸爸媽媽的,沒有心理準備。沒有心理準備那個嗷嗷待哺,完全依賴的小嬰兒,可以變成一個行動自如,強烈好奇心,又很有主見的幼兒,畢竟這前後的轉變太劇烈了。 幼兒一直到一歲時,慢慢發展出〝自我的概念〞。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歲以前,以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對這個發現,他會有二種心理的混合反應。一種心理是焦慮﹕和媽媽分離成二個不同個體的焦慮。所以,有些孩子在這個階段非常的黏人。沒看到媽媽,就哭鬧。主要是因為他害怕,不知所措。另一種心理是對自己感到驕傲。加上學會走路,活動的空間增廣、加高;再加上好奇心的驅使(智力發展上的一種渴求),他會想去探索四周的環境。這個探索的行為,因為沒有足夠的智力來幫忙做安全或危險,是或非,對或錯的判斷,常常惹得父母又驚又怕,又氣又惱的。等孩子學會說話以後,(約二歲半),一旦做〝錯事〞,爸爸媽媽責問之下,孩子有時會回答的頭頭是道,甚至把父母說過的話背出來,一副很懂事的樣子。但過不久,仍然再犯。做父母的,更加懊惱﹕〝道理都知道,卻明知故犯,分明是和我們過意不去〞。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絕不是有些媽媽形容的〝人性本惡〞。他們只是用他們有限的智力,用他們的方法─以說 "No"最多─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父母應該替他們高興。也應該鼓勵他們對自我的發展。讓他們可以肯定自己,對自己產生信心。 怎麼做可以陪他們渡過這一階段呢?除了以平常心待之之外,有幾個方法是可以協助我們更心平氣和的渡過這terrible two的階段。 第一,減少說" No "的次數。孩子在這段期間,以說"No"最多。請爸爸媽媽反省 一下,這個 "No"是不是也是這段期間我們使用最多的字,甚至是我們先使用的。對一個幼兒來說,爸爸、媽媽說"No"時要服從,他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權威。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了要得到〝 in control〞的權力(power),孩子也以"No"來爭取自己在家中的一席之地。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模仿行為。所以,父母親,如果不喜歡孩子一天到晚把"No"掛在嘴邊,那麼就請你們也儘量減少說"不必要的No"。 其次,對孩子說"No"的同時,請告訴孩子那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減少說"No",請大家不要誤會成不能說"No"。孩子正處於成長學習的階段,被告知那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對他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瞭解那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 舉例來說,孩子拿積木敲魚缸,與其說﹕「小寶,不可以敲魚缸,再敲,打屁股。」不如說﹕「小寶,魚缸可以輕輕的摸,像這樣(示範一下)。媽媽知道,你會輕輕的摸。來,試試看。」帶孩子做幾次,誇他一下,然後,進一步,提供孩子可以敲打的東西;如塑膠桶子或餅乾盒子。告訴孩子﹕「這個盒子你可以敲。」孩子可能會再犯,重覆示範。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提醒一下,輕輕的摸。你會輕輕的摸的!」一般而言,對小小孩行為的引導,提供他們可以被接受的情境,教他們可以被接受的行為,遠比對他們一謂的說"No"大的多,對幼兒的影響也會更正向些。 還有,讓孩子有自己做抉擇的機會。孩子喜歡做自己的主人。提供選擇,正好滿足這個需求;而且,事情是自己選的,通常會較〝心甘情願〞的做。舉個例子,孩子亂摔玩具。可以對孩子說﹕「玩具這樣摔會壞掉。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不摔玩具,好好的玩它;另一個是繼續摔,但是媽媽就把它收起來,不讓你玩。」孩子如果繼續亂摔,就把玩具收起來。他若大哭,就讓他哭,然後告訴他﹕「媽媽有給你選擇的機會,你選擇亂摔,我只好收起來啊。」如此幾次之後,孩子碰到有選擇的時候,會好好的考慮,衡量輕重的。 當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這種方式,有一天,也會被用來 "對付"做父母的。我和女兒之間曾有這麼一段趣事,與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天,我正在準備晚餐。女兒突然跑來說﹕「媽媽,我要吃糖。」我說﹕「快吃晚飯了,吃糖會影響食慾,不可以。」女兒很生氣的說﹕「媽媽,你有兩個 choices,一個是讓我吃糖。」我說﹕「那另一個呢?」女兒說﹕「另一個是你不可以說不可以。」我聽了大笑說﹕「說來說去,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讓你吃糖。不公平,我不答應。」女兒大哭 。我說﹕「現在,媽媽也給你兩國選擇。一個是你坐這兒哭到吃晚飯。你知道,哭對媽媽是沒有用的。另一個是媽媽可以切水果或削一些芹菜或胡蘿蔔給你吃。你告訴我,你要那一個 choice?」最後,女兒拿著一根小黃瓜,高興的離開。 給孩子抉擇時,提出來的條件,絕不可以因孩子哭鬧而妥協(這一點一定要堅持,有些孩子要哭上四、五十分鐘)。而且,開出來的條件也一定是你做得到的.儘量避免開空頭支票,孩子才會清楚知道媽媽講話算話,慢慢建立出你和孩子之間的規則,親子之間才會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 Terrible two,在我的解釋是孩子首次發現自我,試圖用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所惹出來的一些麻煩的代稱而已。這種自我的追尋的過程,終其一生,將不斷的重覆出現。我們常聽到的 horrible three和青少年反抗期,都是terrible two的延續。只是各時期的表現,會因個人智力、心理、人格和社會性的成熟度不同而不同。這是我們做父母的不能不先有的心理準備。所以,就把這第一個階段當作是我們練習的大好機會吧!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把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

2005年10月18日
公開
18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在討論學習的時候,另一個常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教孩子最好?」這個問題意味的是一天裏那一段時間最恰當。許多專家會回答說:「早上,剛睡醒,精神最好,是最佳學習時刻。」這說法並沒有錯,但不是我在這篇文章裏要和大家分享的想法。 當你的孩子找你唸書給他聽,或問問題時,是你教孩子的最佳時刻。因為此時他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最強,你所講述的知識和分享想法,他都會認真的聽。所以,對幼兒而言,是我們做父母的在配合他們最想學習的那一剎那,而不是由我們硬性規定一段時間要求他們學習我們指定的東西。舉一個發生在我和兒子之間的小故事,也許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我的意思。 兒子四歲多時,有一天晚飯吃到一半,突然下了餐桌,跑到冰箱前,用磁鐵的數字在冰箱上排了〝822=〞,然後轉頭問我:「媽媽,822等於什麼?」抑制責怪他吃飯亂跑的衝動,加上不懂他問此問題的用意,我反問他:「822等於什麼?」然後,母子倆人有了下列的對話: 兒子:822等於821加1啊!(終於知道他的意思了) 媽媽:可不可以是820加2? 兒子:可以啊!也可以是822加0。 媽媽:可不可以是822減0? 兒子:可以啊!也可以是823減 1。(頓了一下),600減多少是 822? 媽媽:600比800多還是少,用減法恰當嗎?(兒子想了一下) 兒子:600加222等於822。 媽媽:很好!你想得很棒! 兒子:55加多少等於822? 媽媽:767。 兒子:哇!(眼睛一亮) 你看,可以有好多好多作法。 討論完了,兒子心滿意足的繼續吃飯,我們兩人都很快樂。我暗自慶幸還好在他下餐桌時,沒有罵他,否則,上述精彩的對話也就不會產生了。只是短短幾分鐘,卻可保有孩子那顆好奇、勇敢探索的心,實在太值得了。 兒子這種突然靈光ㄧ現,有很好想法和問題的情形,不只是他有。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會發生。只是,他們常常不拘時間和地點的出現。重要的是,父母能不能敏銳察覺並掌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和他好好的腦力激盪一番,共享孩子成長的寶貴時刻。 當然我這個看引發媽媽們的質疑:「可是,有些問題我不會回答啊。」或「把握那一剎那很難,有時候正趕著出門,那有時間陪他看書或坐下來好好討論。」或「我的孩子常常自己玩,又不愛說話,很安靜,要有你描述靈光ㄧ現的情形,似乎不太可能,那我怎麼教他?」(孩子提出問題讓大人回答不出來的情形,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會碰到。如果你有也有回答不出來的時候,不用慚愧,也不用不好意思。這裏有兩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ㄧ)反問。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幼兒在問問題時,心中事實上已有自己的答案。所以,當你反問時,他會自己解答。譬如孩子問:「媽媽,天空為什麼會下雨?」反問他:「你想天空為什麼會下雨?」答案會有:「因為花很口渴,天空下雨給花喝。」或「因為要讓我有水坑可以踩。」這些在大人聽起來很天真無邪,但完全不合乎科學原理的答案,不要急著去糾正。把孩子的答案當作是你對孩子成長的一種了解:喔!原來是三歲孩子是這麼想事情的。 如果反問之下,孩子回答「我不知道」,這時候你可以和孩子玩一種想像力的遊戲。如:「我想下雨是天空感冒打出來的噴嚏」說或「也許,天空為了什麼是在傷心,雨水是她的眼淚。」讓孩子加入一起編織故事,啟發他們擁有一顆活潑、富有創意的心。不要擔心你若不提供正確答案,孩子會學不到或學到錯誤的東西。因為,從來也沒聽說一個二十歲的人,認為雨是因為花口渴而下下來的。倒是建議你們把孩子這些童言童語記錄下來,可以是日後美好的回憶。因為七、八歲以後,孩子這些天真浪漫的想法會逐漸消失。 當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用想像力的方式應對。你還是可以把正確答案教給孩子。只是要考慮孩子目前的理解能力,儘量用孩子懂的話來解釋。曾有一個美國笑話:有一個孩子回家問爸爸「什麼是性(sex)?」爸爸面對六歲的孩子,心想這個難題終於來了,想了好久,吱吱唔唔把男女關係解釋了半天,問孩子:「你聽得懂我說的嗎?」孩子回答說:「我聽到你講的啦。可是我還是不懂老師給的這張問卷上sex(性別)一欄,我要填什麼?」所以, 解釋前先反問孩子,還可以讓父母避免牛頭不對馬嘴、啼笑皆非的場面。 (二) 把孩子的問題寫下來。在那種真抽不出時間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討論問題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座,或急著出門辦事等情形,可以把孩子的問題記錄下來,再找時間與孩子解答。這種做法,雖然是錯過孩子最想了解一件事的當刻,但至少讓孩子覺得父母很重視他,也很看重他想出來的主意和問題。這對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增進親子之間的和諧有很大的助益。 另一種情形是當孩子提出的問題自己不懂,不能回答時,可以告訴孩子,問題很好,只是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答案。然後把問題寫下來,帶著孩子和問題一起去圖書館或博物館尋求解答。譬如, 我女兒最喜歡知道動物的食物,舉凡大象、獅子、河馬等等,這些常見的動物,我還可以從容應付。但碰到譬如「海膽喜歡吃什麼?他們沒有手,怎麼吃?」或「水母吃什麼?」或 「螞蟻的寶寶吃什麼?」一類問題時,我也只有求救百科全書或圖書館了。 帶著孩子一起找答案,是一個親子間親密互動的好機會。不要擔心孩子會因此瞧不起你。你能夠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上是有限的,對孩子也是一種正向的學習態度的示範: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碰到不會的問題,不必覺得丟臉或懊惱,坦然面對,然後運用工具和方法把問題解決。所以,當孩子把你「考倒」時,千萬別惱羞成怒遏止了孩子的求知慾,坦承自己的無知,會幫你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的。 至於家有不愛說話或不愛發問的孩子的父母親們,建議大家不要擔心。不愛說話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是天性,不愛發問,除了天性中不愛說話的因素外,有時還受限於孩子目前的智力發展階段。沒有靈光ㄧ現的情形,並不表示孩子有問題,也不表示你就沒機會教他。就像我在〝孩子喜歡什麼,就教他什麼〞ㄧ文中所談到,配合孩子的興趣, 和他做一些他喜歡的活動,你和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收穫的。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本文曾刊登於信誼基金會的學前月刊上)

孩子喜歡什麼,就教他什麼

2005年10月17日
公開
9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許多家有幼兒的媽媽,常問我一個問題:「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教他們什麼?」 我的答案往往是:「孩子的興趣是你最好的教育指標,依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學習的效果最顯著。」有些媽媽不懂我的意思。我舉幾個例子,把這個想法說明一下。 獨鐘飛機的孩子 曾經有位媽媽很苦惱地問我:「我在圖書館借了許多書,我那四歲的孩子連看也不看一眼,每天只抱著那本飛機的書,吵著要我唸給他聽。這情形已經有二、三個月了,怎麼辦?」 我回答她說:「你的孩子這麼喜歡飛機是正常的,而且是很好的事。因為,重複學習是幼兒在建構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時,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不要去壓抑它。」 然後我建議她:「順應孩子的興趣,和孩子一起喜歡飛機。到圖書館借一些有關飛機的書陪他讀,再把和飛機有關的事物引入一起研究,如飛機的起降、飛機場的作業、與飛機有關的其他交通工具等,一步一步地擴展孩子的知識領域。」 一星期之後,這位媽媽很高興地分享她的經驗:「我真不敢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短短一星期,我兒子學會了各種飛機的特色和功能,飛機場的設備和作業程序也都很清楚,真是不可思議!」 忍者龜也是朋友! 另一個例子是,有位孩子〈約四歲半〉只喜歡忍者龜,舉凡玩具、衣服,都要和忍者龜有關。到了圖書館,雖然一個字也不會認,卻可以抽出一本又一本忍者龜的書,吵著要借回家。媽媽怎麼樣都禁止不了孩子對忍者龜的喜愛,又擔心孩子學會「暴力」,為此煩惱不已。 我的建議能仍然是:「順應孩子的興趣,把忍者龜變成你的朋友,成為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的工具。譬如,你要他學數學,他興趣缺缺,你就可以和他玩遊戲,問他:『一隻忍者龜吃兩個披薩,四隻忍者龜需要多少個才夠吃?』他一定會認真想,要不要試試看?」 過了兩個禮拜,這個媽媽的心得回來了:「真有效!我問他一隻忍者龜打倒三個壞人,十五個壞人需要幾隻忍者龜,他竟然可以回答五個。這不是除法的概念嗎?不知忍者龜這麼好用。」 玩石頭也能學東西 依順孩子的興趣教導他,就如順水推舟,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但,媽媽們又有疑問了:「孩子好像對什麼都沒興趣,怎麼辦?」 我反問她們:「你的孩子總有他喜歡玩的東西吧!」答案是:「有阿!他最喜歡玩石頭。」或是玩水、玩沙,但「那些算是興趣嗎?玩那些東西可以學到什麼?」 在這裡,建議大家把「學習」的定義放寬些。學習不是只有讀書、寫字、數數和畫畫。對一個幼兒來說,周遭一切的環境都是學習的對象。曾有一位數學家回憶,他就是在兒時玩一堆石頭時,領悟到數字的保留觀念──石頭不管被排成什麼形狀,數目都不會改變。石頭可以用來玩數數的遊戲,分辨大小、形狀,或當成勞作的材料,更可以進一步介紹各種不同的礦石的名稱和由來。您說玩石頭能不能學到什麼? 所以,實在不要小看看孩子玩的東西,以為玩那些東西沒意義。其實,孩子的玩具是否有教育功用,全看作父母的怎麼去掌握和應用。 不要拿孩子來和別人比 提醒大家的另一點是,不要把別人家同年紀孩子的興趣,拿來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曾有位媽媽問:,「我教我四歲的孩子認字,昨天教的,今天已經忘了。更嚴重的是,現在只要我拿出字卡,她就躲起來。怎麼辦?她有沒有問題?」 我問:「認字是她要求的嗎?」 這位媽媽答說:「沒有阿!是我看朋友家的孩子在學,就也教她。她自己不是很喜歡。」 我再問:「你的孩子字記不得,妳有沒有罵她?」「當然有阿!」 我答說:「你孩子所有的反應都很正常。」 這個孩子當然沒有問題。這位媽媽因為別人的孩子認字,就要求自己對認字不感興趣的孩子也要如法炮製,結果是教的人辛苦,學的也痛苦,不但把孩子主動學習的精神抹殺,也破壞了親子間的和諧。 如果真要比較,請拿孩子和他自己比。看看現在的他和半年前是否有不同,在哪些方面有了轉變。 在我們陪孩子成長的學習路上,請尊重他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尊重他天生的優點和缺點,讓他依著自己的步調,快樂的、慢慢的地進步與茁壯。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本文曾刊登於信誼基金會的學前月刊上)

與孩子說話的“十戒 ”

2005年10月16日
公開
8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與孩子說話的“十戒 ”有: 1. 責怪 (blaming and accusing): 例如,跟你說過多少次不能打妹妹,你怎麼又犯了。 2. 貼標籤 (calling names): 例如,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3. 威脅 (threatening): 例如,你再打妹妹的話,就把你關廁所 。 4. 命令 (giving orders): 例如,去做功課、去彈鋼琴 、不可以看電視。 5. 說教 (lecturing and moralizing): 例如,把飯吃乾淨,不可以浪費,我小的時候都沒得吃........... 6. 警告 (warning): 例如,不要碰那個瓶子,會打破,會受傷。 7. 苦肉計 (playing the martry): 例如,我為妳們忙了一整天,現在頭好痛,你們不能乖一點嗎? 8. 比較 (comparing): 例如,你看看姐姐多乖,自己都會去做功課,你還在這裏蘑菇。 9. 諷刺 (being sarcastic): 例如,你看,我多麼幸運,養了個天才,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10.預言 (prophesying): 例如,你再不好好用功,這種成績,將來大概只 能喝西北風了。 以上這十種是妨礙親子溝通的說話方式。反省一下,如果你曾使用上述的任一種方式和你的孩子說話,那麼,從今天起讓我們停止使用它吧! 我和許多媽嗎分享這說話的十戒,大家都笑了起來,原因是每一戒都用過。當然,媽媽們也滿腹的質疑。譬如說,對〝說教〞一項,我不喜歡孩子浪費食物,我為什麼不能跟他說有許多非洲的小朋友沒飯吃,他要惜福;或〝預言〞一項,他如果真的不好好努力,以後真的有可能成為流浪漢,喝西北風,我為什麼不能說;或我孩子正在爬高,我為什麼不能〝警告〞他,爬高會有摔下來的危險;或 孩子不肯去做功課,好好的講不聽,為什麼不能〝命令〞他... 把這十戒好好的看過一遍,不能使用他們的主要原因是 用這些方式和孩子說話,真的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們一項一項地來加以討論。 1.責怪:用責怪的語氣想要去糾正孩子的行為往往是達不到該目的的。怎麼說呢?因為責怪的語氣隱含的是〝你是錯的〞。對我們父母來講孩子的確是犯錯。但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他們是很愛面子的,即使知道錯,在被氣急敗壞地指責當下,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是不對的。有時在被責怪下承認自己不對,但ㄧ轉身就忘了,下回,碰到同樣的情境,不被允許的行為還是再度出現。因為在媽媽砲火般的轟炸之下,孩子是沒有機會去反省自己的行為的。 2.貼標籤:是不能用笨蛋、白痴、沒救了等等不好的名詞去描述你的孩子,理由可以參考我發表的〝魔鏡、魔鏡,我是乖孩子?還是壞孩子?〞這篇文章。標籤貼 3.威脅:很多父母覺得用威脅的方式很管用。會有用,主要是因為孩子害怕,怕會被關廁所、怕父母不要他、害怕不能玩電腦、不能玩電動玩具等等,因為害怕而不敢做某種行為,短時間內往往蠻有效的。孩子因為在威脅之下所做的妥協,並不表示不當行為的原因已經消除。過一陣子,不當行為又重覆出現。更何況有時父母講出來的威脅,自己都做不到,譬如,告訴孩子〝不乖的話,就不要你了〞,但又不可能真的把他趕出門去。所以像這類不能兌現的威脅說多了,孩子也就當耳邊風,不理不睬。更進一步來說,用不再愛孩子或不要孩子這種減少愛(withdrawl love)的方式來威脅孩子,只會讓孩子的心中更沒有安全感,更會去擔心父母真的不再愛他了。當孩子的心不安的時候,他的情緒就不穩,負面的行為就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減少,所以用威脅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真的是一無是處的。 4. 命令:命令是使用最頻繁的一種說話方式。嚴格來說,命令是一種很直接的,但也是一種單向的權威表現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把孩子的一生,當做是他自我追求 和成長的一種過程的話,命令的方式是完全違背 那追求自動自發、自主自律原則的一種管教方式。假如你是要你的孩子去做功課,你可以用〝時間到了,請你去做功課〞這種比較和緩的語氣去提醒你的孩子,而不是兇巴巴的〝去做功課〞。命令的方式用多了,會有兩種可能的後果,一種是孩子依命行事,但滿肚子不服氣,所以在其他時候會有反抗叛逆的行為;另一種是孩子接受你的命令慣了,對其他的權威也就不敢違抗,成為一個比較沒有主見的人。我想這兩種結果,都不是做父母的希望有的。所有我們管教孩子應該著重的是溝通而不是單向的命令。 5.說教:說教就是跟孩子說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和倫理道德觀念,放在十戒裏,讓爸爸媽媽們很困惑,深深的感到我們好像什麼都不能說,似乎任何〝說〞則得咎。其實,人生的大道理、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等等是要教給孩子的。這一項說教,主要是在提醒爸爸媽媽們能去掌握和孩子分享那些道理和觀念的時機。如果,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邊教訓,一邊說教,那我保証你的孩子只會覺得很煩,很囉嗦而已;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把你的說教當成耳邊風。做父母卻往往會很挫折,因為道理說盡了,孩子怎麼還是老樣子。事實上,是因為你選擇在氣頭上來說教,當然達不到任何的效果。 所以,譬如看到孩子浪費食物,在那當刻就用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說〝食物是不可以浪費的〞來制止他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了。至於,不要浪費的理由,譬如您小時候有很辛苦的成長經驗,或非洲有許多挨餓的小孩,或要懂得去珍惜地球的資源等等,要找另一段時間和孩子好好的溝通。只有在你和孩子心情愉快的時候,用講故事或其他有趣的方式和孩子分享你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孩子才能真正的聽進去你跟他說的每一件事情。 6.警告:警告和說教一樣,做父母的要能去掌握和孩子說明哪些事或物會有潛在危險的時機。孩子五歲以前,家的擺飾盡量是以兒童為考量,就可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警告。常常被警告〝這不可以,那不可以〞的孩子,會比較沒有安全感或沒有自信。因為那 些警告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判斷,把事情做好的人。 7.苦肉計:苦肉計說穿了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罪惡感。一個有罪惡的孩子,在碰到事情的時候,通常先責怪自己,而不是去找出事情真正的原因來加以判斷。所以,有些孩子在父母離婚,甚至父母中有一方去世的時候,會認為是因為自己不乖所造成的,背負著一輩子的自責。所以苦肉計的結果,成就的是一些不快樂的孩子。聰明又疼愛孩子的父母們應該不希望有這種結果。 8. 比較:用比較的方式教孩子是最傷人的。因為每個人生下來都想正證明自己是好的, 值 的被人讚賞的。我可以了解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子女之間或拿別人家的小孩來比較,是希望孩子有個好榜樣。這樣子的用意好像沒有錯,但對一個發展中的孩子,父母親的比較只會讓他覺得自己很差,反倒影響孩子的自信而沒有達到鼓勵的作用。兄弟姐妹之間的比較,更進一步,有時會讓兄弟姐妹之間有一種無形的競爭,想要把對方比下去,以便証明自己是值得父母喜歡的。這種情形最常見的是告狀。父母親有時候對孩子來告狀非常的煩心,覺得怎麼姊姊老是來講弟弟的壞話,妹妹老是告哥哥的狀,也許,這時候,我們就該檢討一下,是不是我們常常用比較的方式教養孩子,以至於無形當中讓孩子之間彼此嫌棄。 比較的方式,唯一可以鼓勵孩子的,就是把孩子自己做比較。比較現在的他和過去的他,指出孩子自己的進步,讓孩子肯定自己是一個有能力變得越來越好的人。 9. 諷刺:用諷刺的方式和或子說話,對有些孩子是不管用的,因為他不知道父母是在講反話。曾經有位孩子,考試得60分回家,媽媽跟他說,「養了個天才,考這麼高分」,讓他覺得很困惑,「我拿60分,媽媽怎麼還稱讚我是天才呢!」所以對有些孩子,諷刺的話只會產生困惑,而一旦等他們懂事了,知道你是在諷刺他時,他會心懷怨懟:「做錯事,好好講就是了,為什麼要講反話?」將心比心,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喜歡別人用這種語調跟你說話嗎? 10. 預言:這和說教和警告仍然是同一個道理,不是不能跟孩子說他今天不好好做哪些事情和做哪些事情,將來可能會有哪些好或不好的後果。只是,說這些事情的時機,絕對不是孩子做錯事、或考不及格的時候。所以有時候不是我們不能和孩子分享一些我們的一些想法,而是我們要能夠去掌握我們和孩子說話的時間和情境。 我把這十戒簡單的分析給大家知道,我想大家可能還是會有一些疑惑,這個不能講,那個不能說,那我應該怎麼和孩子說話呢? 我會在下一篇文章裏再繼續和大家談談有關說話的藝術。 註: 這十戒不是我發明的。在〝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溝通〞(世茂出版社) 這本書裏頭,作者提到一些不當的說話方式,我把它們稱作十戒,用它們來和大家討論我們平常會犯的無心之過。如果爸爸媽媽們有空,也可以讀一讀這本書,應會有收穫的。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學習是一種過程

2005年10月15日
公開
9

幼教博士 陳姝伶 著 [email protected] 談到學習,有一個重要的觀念要和大家分享,那就是:「學習是一種過程〈 learning is a process〉,不是結果。」這個說法曾經引起一些爸爸媽媽的疑慮:「過程是什麼,實在不懂。我們只知道當別人家的孩子會了一些東西,而我們的孩子還不會時,我們會有壓力,擔心孩子跟不上別人。怕我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心,可以體會。只是,陪孩子成長的路上,請別急著看短期的結果;我們要給孩子的,應該是一輩子可以用得上的東西。 是什麼東西呢? 就是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 「外星人是什麼?」 一個孩子能不能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能不能有正向的學習態度,和他把學習重點放在過程或結果有很大的關係。 舉個例子,就可以把「學習是一種過程」的想法解釋得更清楚。 兒子四歲時,有一天無理取鬧,我就笑他好像一個外星人(alien),有理講不清。兒子從來沒聽過alien這個名詞,馬上停止哭鬧,問我:「媽媽,什麼是alien?」我靈機一動,把家裡的E.T.錄影帶拿出來,陪他一起看。當電影演到E.T.把幾團黏土放在空中,指著那些旋轉的球說「 home」時,我對兒子說:「那些轉來轉去的球,很像我們的太陽系。」 電影結束後,兒子問我說:「媽媽,你剛剛說的太陽系是什麼東西?」為了讓兒子知道什麼是太陽系,隔天我們就到圖書館,借了一些天文方面的資料。兒子一看到那些星球圖片,便愛不釋手,也就展開了整整一年的天文之旅。 在那一年裡,兒子腦子想的、嘴裡說的、筆下畫的或寫的,幾乎都離不開星球。我也順著他的興趣,提供他各方面與天文有關的資訊,除了帶他去借各種圖書外,我們家也有了各種星球的掛圖和拼圖;還介紹他聽Holt作的The Planets交響曲,他選擇觀賞的錄影帶和玩的電腦軟體也都與天文有關。 每個月,我們還帶他參加天文協會舉辦的觀星活動。在那一支支的天文望遠鏡裡,我們驚喜的看到月亮、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兒子提出來的那些我們回答不出的問題,都從那群業餘天文學家身上得到了答案。 體驗學習的樂趣 因為抱持「學習是一個過程」的原則來陪兒子成長,我們提供種種活動的目的,不在於他能不能記住或學到很多天文知識,而是想讓孩子經由各色各樣的學習過程,體驗到學習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藉此鼓勵並培養他的學習動機。 一年之後,兒子的興趣轉移到世界地理,我們也隨他轉入另一個學習旅程,家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現在孩子已經七歲半了,當初記得許多有關天文方面的細節,已不復存在。有時想想,好像很可惜,但其實那並不重要。因為經由當年的學習經驗,現在他需要天文方面的知識時,已知道怎麼去找資料。 更欣慰的是,我們這種順著他的興趣引導他學習的過程,留給他的美好印象,使他在面對其它不知道的事情時,會一心一意地要查個水落石出。這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就是我前面所說孩子一輩子用得上的東西。 允許孩子犯錯 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很重要,而孩子碰到學習瓶頸或困境時,鼓勵他坦然面對的正向學習態度,則是另一個要點。 當孩子有正向的學習態度時,遇到問題,他會對自己說:「我可以試,我可以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想都不想就以「我不會」一句話,把問題推給父母或老師。 怎麼做可以讓孩子有正向的學習態度?答案很簡單,在學習過程中,要允許孩子犯錯。把犯錯當作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去包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從你的包容中,就可以學習不怕犯錯,瞭解碰到問題時,不必懊惱。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時,講了一段小時候〈約三歲〉的記憶。 他說:「有一天,我開冰箱拿牛奶,手一滑,奶瓶掉到地上,牛奶灑了一地。媽媽看了,只對我說:『好久沒看過這麼大的牛奶坑〈 puddle 〉了,你一定很想玩,給你十分鐘好好玩一下』,十分鐘以後,媽媽說『犯錯並沒有關係,但是,要去面對它,承擔後果。所以,這兒有抹布、海綿和拖把,任你挑,我們把地板清乾淨。』 等地板清理好了,媽媽又說『奶瓶沒能拿好,可能是方法不對。讓我們到後院去,也許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下一次,就不會把牛奶灑了一地』。在院子裡,媽媽把奶瓶裝滿了水,我就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終於領會了拿穩奶瓶的訣竅。 整個過程中,我學到犯錯並不可恥,重要的是要能接受事實,知道為什麼犯錯,更進一步找出可行方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個觀念在我做實驗屢次失敗時,不會氣餒,反而把失敗當作是下一次成功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媽媽的智慧,把孩子犯錯的時候變成教育的機會,想辦法把問題解決,而不急於去處罰、責怪孩子。這就是培養孩子正向學習態度的典範。 讓孩子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一般而言,做父母的在孩子犯錯時,直覺反應就是去糾正它;在孩子有問題時,則馬上提供答案。不過,不管是更正或解答,答案是由孩子自己找出來的,還是由父母或老師直接給的,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會有不一樣的影響。我的建議如下: 第一,不要急著給孩子正確的答案,留給孩子一些思考空間。譬如,我的女兒〈五歲〉喜歡在她的圖畫後面標上日期,有時候她會問我:「媽媽,今天是幾號?」我從不作正面回答,而是說:「昨天是八號,你想今天是幾號?」或「明天是十號,你想今天是幾號?」若要更有挑戰性,我就會說:「大前天是六號,你想今天是幾號?」女兒在這種刺激下,不但自己會去推算日期,也澄清了前天、大前天、後天、大後天等的觀念。 這個例子印證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他們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我們如能多給予機會,孩子就可以繼續保有那一顆活潑的心。直接給予答案的結果,孩子往往變成被動學習者,碰到問題,只有兩手一攤,求助大人了。 孩子有犯相同錯誤的權利 第二,允許孩子犯同樣的錯。前面提到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並找出其他可行方法,以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但不要忘了,孩子終歸是孩子,受限於他們目前智力和理解力的成熟度,還是可能犯相同的錯誤,我們要能接受這種情形。 學習上一再出現相同的錯誤,通常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目前的認知發展階段沒辦法突破。這種情形,父母暫時不要勉強孩子一試再試,這會讓孩子和你都有很大的挫折感。父母可以做的是陪孩子複習一些能勝任的問題,再慢慢找出哪兒出問題了。 另一個可能是大人講解的方式,孩子沒辦法領會,許多對大人來說是那種想都不用想的簡單道理,卻是孩子的大難題。我有位朋友回憶她二年級做減法時,一直不懂由十位數借位的意思,考試錯了,回家就挨罵,媽媽教她時,一直說:「個位數這兒不夠,就向隔壁借1,就是借1啊!」這位朋友說:「我實在不懂,後來只好用背的。印象中,一直到六年級了,才弄懂借位的意思。但是現在一想到數學,媽媽那『借1!』的聲音依稀在耳邊,對數學我一直沒什麼好感,也沒有信心。」每一個學習的困境,對孩子來說,都是他自己突破自己,前進到下一個智力或心理的重要時刻。所以,孩子一再犯錯時,先別急著責怪他,靜下心檢討一下自己的表達是不是不夠清楚,是不是符合孩子目前的能力,然後換個方法再試試看。否則,不但問題沒解決,還可能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和學習的動機,得不償失。 耐心澆灌,終有收穫 最後,希望各位爸爸媽媽不要擔心,當我們以「學習是一種過程」的心態陪孩子成長時,他不會比別的孩子差的!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動機,和不怕犯錯的正向學習態度,就像栽植一顆果樹一樣雖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得到成果,但認真的灌溉、施肥,耐心的等待,我們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本文曾刊登於信誼基金會的學前月刊上)  

漂亮寶貝王靜瑩--不得不看的私房塑身美膚五大法

2005年10月12日
公開
22

演藝圈的漂亮寶貝王靜瑩越來越美麗,全靠維持,忙碌的她根本沒空談戀愛,她打趣地說,「戀愛的女人最美麗,但愛自己的女人更美麗」。因工作上需要長時間的上妝,在臉部的保養上也讓她特別的講究,總以為美麗的女人都是運用名牌保養品來維持,但王靜瑩晶瑩剔透的方法卻非常平民,運用老祖宗流傳下的民間配方,將高貴不貴的美麗精神,給發揚光大!王靜瑩笑說,最近工作量很大,戲劇、新書兩頭忙,加上天氣冷,所以吃-了不少東西,為了讓自己穿旗袍好看,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喝一杯暴食修復汁維持身材。 身材篇: *暴食修復汁:是王靜瑩家傳的美容減肥秘方,三天見效。 材料:蕃茄、鳳梨、洛神、脫脂牛奶。 方法:將以上材料打汁而成,可以排毒消腫。 *2點豐胸漂白撇步--淡化黑眼圈的眼霜雙效合一 長腿美女王靜瑩最猛的,就是教女性如何豐胸及乳暈漂白法秘方,還有一項很多女性都想學,但多數不好意思開口的。王靜瑩和主持人崔麗心分享很多美容妙招,王靜瑩說:「我是一個好奇寶寶,以前常聽媽媽和外婆在講一些女生的保養方法,我就把自己當成小白鼠來實驗。」 王靜瑩說,女生在生理期間,把平常淡化黑眼圈的眼霜塗在乳暈周圍,一直塗到經期結束,大約三個月就會有明顯的效果。崔麗心在一旁聽了直點頭:「可以試試看,尤其是已婚生子的女性,色素更容易沉澱。」不過她也說,常聽人說的「粉紅色」,她只在做Spa時看過一次,「真要那種顏色,很不容易吧。」崔麗心說。 *半套倒立法--海咪咪DIY 王靜瑩還建議覺得自己太「扁平」的木蘭一族好姊妹,每天花 40 分鐘洗澡,很自然就會花多一點時間按摩胸部,久而久之,雙峰就會變得「美好挺」,讓你可以驕傲地抬起頭走路!如果再不行,還有一招「半套倒立法」,就是把雙腳貼平倒放在牆壁上,上半身躺在地上後再用頸肩的力量,讓身體離開地面,據說,對反地心引力、抗下垂很有幫助喔! 美膚篇: *白蘿蔔去痘法 材料:白蘿蔔、麵粉。 方法:1.將白蘿蔔榨成汁。 2.加入適量一般麵粉 。 3.將二者混和調勻成糊狀 。 4.可將白蘿蔔的渣屑留下,因其具有吸油作用,對於抗痘效果更佳。 5.深層清潔完臉部後,將面膜直接敷上即可。 *再見雄貓眼 材料:小黃瓜、奶粉 方法:1.將小黃瓜切塊榨成汁。 2.將榨好的小黃瓜汁做過濾。 3.將榨的小黃瓜汁,加入適量奶粉,二者調勻成糊狀。 4.敷於眼睛周圍,即有去除黑眼圈之功效。 5.敷約10分鐘即可以清水沖洗。

因為心在左邊

2005年10月05日
公開
8

因為人的心在左邊, 所以我開始思考關於心和右手的距離, 關於快樂和悲傷的距離, 關於童年和長大的距離, 關於這個由右手打造的世界 是否和我所存在的世界是一樣的? 恩佐說:「書裡都是我想對世界說的事情。」 恩佐就是這樣一個每天胡思亂想的人,不過他把所想的一筆一畫寫下來,畫下來。有人說他是圖文書的優質美男,更有人說他是創造圖文新風潮的里程碑。就這麼決定,今年落淚的第一刻,就讓恩佐《因為心在左邊》來感動你。 簡單情話 其實我一伸手 就可以擁抱妳 但是我有太多的顧慮 於是我躲在你背後 布置一片柔軟的雲 等待有天妳不小心 落在我溫柔的雲裡 我的諾言 山的那頭會是什麼 是青面紅眼的巫婆 是張牙舞抓的翼龍 是巨大猿人的黑影 是魅影幢幢的鬼火 前方有一大片的黑 其實誰也不能保護誰 但是我會緊握妳的手 這是我的諾言 我的諾言 就是陪著妳一起冒險 愛情天秤 我的心裡有一座天秤 清楚的知道妳的溫柔妳的貼心 清楚的明白妳所做的點點滴滴 但是我的心裡卻還有另一座天秤 那座天秤告訴我 愛情無關於努力 那座天秤告訴我 我愛的是她不是妳 流浪的月餅 再也沒有人想吃月餅了 每一個月餅都被人們微笑的收下 又被微笑的轉送出去 月餅陪著我賞月的時候 難過的哭了 可我也是一個流浪的人 只能對他們說 月光下一定會出現 一個愛吃月餅的女生 許了願的我們 只要靜靜的專心的等候 珍珠奶茶 珍珠是快樂 悲傷是奶茶 奶茶中竄流著珍珠 咀嚼了快樂 卻也摻和著悲傷 所以 沒有單純的快樂 也沒有絕對的悲傷 愛情就是這樣 就大口的 喝妳的珍珠奶茶 月亮與太陽 如果我可以化作星星 灑進這藍色的框框 那麼這就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然而我卻是顆太陽 注定要停留在不同的地方 冷卻了靈魂 就算激烈的擁抱 也只是身體的磨擦 妳知道愛情就是這樣 愛情無法勉強 男與女 妳不是我 怎麼會了解我匆促的身體 我又不是妳 又如何能夠理解妳纖細浪漫的心 我們是相反的個體 不是該在世紀的兩端對立 然而妳說 因為妳愛我 因為我愛妳 藉著所謂的愛情 我們交換了彼此的身體 別人的世界 山的裡頭 藏著一個美麗的雪世界 那裡的主人說 歡迎來坐坐 但是不能永遠的停留 我好奇問他為什麼 妄想停留的人都凍死了 他說 不一樣的世界 有著不同的可悲 可往往你我都以為 別人的世界比較美 虛偽的衣 貓咪變成了獅子 狐狸穿著兔子的衣 是懺悔是害怕 還是準備蓄勢攻擊 我表情沉靜 因為我不想分明 當天空還在等待黎明 當月亮也變得疏離 我的靈魂總在提醒我 別讓人看見 我赤裸的身體 微笑夜 一隻巨大的樹蛙盤據在大樓上 大人們躲在屋子裡驚恐害怕 他們說青蛙對會動的東西敏感 要小孩安靜的待在家 可是他們還是偷偷的溜出去玩 深夜裡 巨大的樹蛙其實早就睡了 小孩看著樹蛙微笑的臉龐 也就禮貌的笑著 最後他們自己也睡著了 這是一個大家都睡著的夜晚 只有樹蛙和小孩 彼此微笑著 隨心所欲提領機 街上出現了一台提領機 是專門提領自己的隨心所欲 有人提領了一棟房子 有人提領唱片行所有的CD 還有一些人帶走了最新款式的電腦 或者一個大大的愛情 貪心的我想了很久 最後我作了一個決定 我說就領一個以前的我吧 我想得到的 是所有失去的 如果 如果那時候 是牛頓落在蘋果頭上 最偉大的科學家 會不會是一顆蘋果 世界會不會和現在不一樣 哈利波特會不會是一本寫實小說 愛因斯坦會不會反倒是最受歡迎的童書作家 圖文作者會不會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上帝說的會比理財聖經受人篤信嗎 上街遊行的會不會是異性戀者 女人會被男性主義者指控嗎 人們會不會赤裸的的行走 還有肥胖會不會是最完美的身材 媒體會不會更節制 大人會不會更誠實 戰爭能不能用一場球賽解決 工業革命會讓人們得到真正的休息嗎 如果那時候 沒有題目 左邊第二隻黑熊 是因為畫壞了 原本想畫兩隻濃妝豔抹的狒狒 我喜歡輕鬆的畫圖 卻不太能夠接受敗筆的存在 所以我會盡量的補救 如果不行我還是得咬牙重畫 然而還好只需簡單的修改 所以這張圖我畫得很快 請原諒我並沒有想要表達什麼 我只是因為想畫而畫了 於是我又填滿了一張空白 實現了一點點幻想 然後愉悅了一小段下午 自私 創作是自私的 愛情也是自私的 我留了四張圖給自己 這是我的愛情四季 與侯麥的電影無關 請容我留了一個自私的方式 詮釋我所以為的愛情 自由 其實我對跑車沒有興趣 我想要的是一台紅色的飛機 這樣我才能逃開地面的繁雜 享受天空 是的我坦承 就算擁有了 我也不一定敢開 但是我們不都是這樣嗎 要的不是去做 只是想要一種 可以去做的自由 幻想 幻想是一種溫柔的摧毀 他輕易的重建一個嶄新的世界 我的象龜在幹嘛? 青蛙在喝咖啡…… 魚缸裡的紅木瓜河豚飛了起來 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的檯燈…… 我以前畫過的獅子…… 他們在對我招手…… 原來是場夢 可是我好像一直清楚的醒著 早上 我收到了一封信 信上寫著 恭喜你沒有被嚇倒 所以我們要讓你看見 一個全新的世界 白色的框框 你要我發揮我的想像 卻其實給了我白色的框框 我知道你不願意面對 人的心終究潛藏著無限的黑暗 親愛的 我只是說說罷了 我承認人們還是需要一些規範 我也害怕那種氾濫 我害怕的 其實跟你們一樣 卸甲 其實妳從來不需要假裝堅強 當妳選擇在我面前卸下妳的甲殼時 你不知道我無法承擔 因為我也是假裝的 好早以前我就變的十分強壯 我的柔軟是假裝的 妳不知道真正的我 其實是頭粗心的大象 係金ㄟ 那一年我記得妳問我愛不愛妳 就在一張清涼的海報前 那一天我兩眼僵直冷汗直冒 但最後還是被妳發現 我承認妳走掉的那一天 我的確是多看了兩眼 但是那時候我沒有騙妳 我愛妳是真的 我說的 都是發自心底 怪物星球 我迷失在一個都是怪物的地方 身在其中我才想起我們的世界裡 也曾經出現過一個鬱鬱寡歡的怪物 他曾說我不怪 只是掉落在一個屬於你們的地盤 如果今天一切倒轉 你就會重新思考你們所謂的正常 我不知道那隻怪物是否找到了回去的路 只是在這裡 我決定幫自己上妝 並且打扮成他們喜歡的模樣 或許也試著和他們跳支舞 因為暫時我還找不到回去的方向 ㄍ一ㄥ 知道自己ㄍ一ㄥ什麼嗎 那遙遠的夢想 緊迫的現實 脆弱的愛情 挖空的身體 我抽了一口菸 讓靈魂暫時脫離自己 或許有天我會明白 是否真是因為貪心的 想賦予生命 一點莫名的意義 凌晨兩點05分 凌晨兩點05分 我和我的哲學家羊 靜靜的對望 盡是一些沒有意義的對話 有時候我們想確定 世界是不是白天沉睡 到了夜晚才真實的醒著 有時候我們不確定 一個人的夜晚 是否才是真正的夜晚 然而又是一次沒有結論的對談 凌晨三點二十八分 哲學家羊再度消失 在睡意把一切淹沒之前 夏天來了 鯨魚在我的窗邊招手 房間飄進啤酒的香氣 桌上的記事本 有螃蟹爬過的痕跡 海浪在對我唱歌 沙灘想擁抱著我的身體 知道嗎你們說的 我一點也不在意 我本來就不該待在這裡 夏天來了 我要在南方的天空飛行 1983年的謊言 1983年的那個自己 坐在我的對面 他說他是乖小孩絕對不會學抽煙 他又說他討厭俗氣的每天想賺錢 他還說就像那個同班三年的瞇瞇眼 他相信世上的純真永遠不會改變 我坐在他的面前 熄掉了手上的煙 頻頻點頭說對 我知道我正欺騙著1983年的自己 就像1983年的我也對現在的我 說著無數的謊言 NO MAN NO CRY  陌生的街道旁 有一間神秘的小酒吧 據說那是留給中年男子哭泣的地方 關於女人的眼淚我常聽說 卻不懂男人的眼淚是什麼 那天我走到了店門口 老闆揮揮手面無表情的對我說NO 他說孩子你不需要這裡 因為你沒有一雙乾澀的眼睛 他又說不過沒關係 再過幾年你就會忘記要怎麼哭泣 到時候我再歡迎你光臨 一個人跳舞 我總是一個人練習跳舞 從和煦的午後兩點鐘 到夜色深沉的時候 往往一天很快過去 偶爾寂寞漫長無比 常常我陷入瓶頸 卻也總是獨享開心 有一天也許我能夠站上舞台上 用我的動作告訴別人 這是世界上最棒的舞••• 在那一天還沒來臨之前 四周只是一片寂靜 然而我的身體不想休息 我總是一個人練習跳舞••• 人與城市 又是一個匆忙焦躁的地方 空間與人之間無話可講 牆壁上佈滿著無數的工作急待完成 這只是一個用來達成目標的城市 寂寞的建築師告訴我 他要帶著自己嘔心完成設計的房子 繼續尋找著 一個懂的享用他們的城市 不羈夜 關於無尾熊懶洋洋的秘密 我一直不敢講 每天晚上我總要帶酒 還有一些爆米花 到動物園去供牠們狂歡 你們知道嗎 還有更可怕的 陸龜會在黑夜裡 溜到捷運軌道上賽跑 山豬會跑回去山上 綁著飛行翼滑翔 知道林旺吧 哈雷說那整堆的乾草 只是他的障眼法 林旺嘴裡所嚼的 其實是半夜偷來的口香糖 天上的雲說 天上的雲告訴我 夏天的鯨魚是被秋天的貓趕走的 它們說 掌管愛情的貓咪總相信 如果沒有涼爽的午後柔軟的風 那些躁動的靈魂 對於愛情裡的纖細 就永遠不懂 天上的雲還說 秋末時候寒冷的天空 是因為北極熊正從遙遠的地方飛來 他們會努力的尋找並且擁抱 那些在愛情裡落單的人 出口 每一個在受困於愛情的人 在心裡 都藏著一個祕密的出口 妳口不擇言的那個夜晚 我作了一個夢 夢裡我在海的上空飛行 翻騰的藍色潮汐 夜裡詭異的平靜 我想起了我們的愛情••• 絕望中 冰冷包圍我 海水裡 彷彿再也沒有人 看得見我哭泣 然而黑暗中 遠方亮起的一道光芒 是一條溫柔的美人魚 她伸出手溫柔的對我說 來 我唱歌給你聽 失敗的勇氣 不瞞你說 我真的希望躺下去的人是我 你難道沒有發現 之前我是騙你的 當時我腦袋一片空白雙腿發軟 完全不是你看到的強者形象 勝利的背後 往往隱藏著許多銳利的眼睛 贏了的真的那麼重要嗎 失敗的我又確實損失了什麼 這場競爭的擂台上 我想我不是真的想贏 只是誰又真有 那種下台的勇氣 亦非真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我們所信仰的所捍衛的 其實都是能夠保護自己的 我的哲學家導師說 多數人決定錯與對 於是這世界只有相對的正義 沒有絕對的真理 地上的星光 知道嗎 天上的每一顆星 都是地上那些落單的人的 她說當這個世界上 又有一個人終結了孤單 天上就會有一顆流星悄悄落下 我說如果世界不再有孤單 天空不就是一片黑暗嗎 她說可是你知道嗎 那時候人們再也不想抬頭仰望 因為星空的燦爛 已經落在我們的身旁 早安.少女 就像清晨的陽光 美少女征服我的黑夜 也征服了整個世界 可是她的心理面 是否清楚的知道 世界與她之間 到底被征服的是誰 我曾經的美少女 相片裡美好依舊 但相框外的她早已光芒不再 ••• 白晝終究要被黑暗淹沒 什麼是美少女的美麗與哀愁 好奇的我永遠來不及懂 轉眼間 世界迎接下一個早安 快樂因子 那一天你終於相信了 快樂是會莫名其妙的消失 你不再能夠自以為是的以為 那是你對生命的充實 你該為體內快樂因子的存在慶幸 一本好書一桌美食 一趟美好的旅行 一場浪漫唯美的愛情 原來不是快樂的本質 它只是誘發了你快樂因子的跳動 悲傷的心何必苛責 當快樂不再是一種責任 也許我們就能找到真正的快樂 快樂的那一段 當你粗暴的踐著我的雪人時 我明白你正在模仿 模仿著你印象中刺痛的那一段 你說作夢是一種妄想 天真是一種災難 其實我不會沉溺太久 你知道人終究會成長 如果你的天真曾經被踐踏 可不可和我分享一點點在那之前的快樂 可不可不要急著告訴我 後來悲傷的那一段 我在革命 我們在秩序裡前進 提拉米蘇與我 其實從來就沒有衝撞的勇氣 我們只是用緩慢的行走 來諷刺身旁的爭先恐後 看似剛強的人 終究在秩序裡臣服 懦弱的我們 卻悄悄的革命 我的臉 我檢視著自己的臉孔 然後和自己的臉孔說話 我對他說 你有緊繃的線條 有別人畫上的顏色 還有隔離世界的妝 怎麼辦 然而我的臉孔卻笑了 在我最錯亂的時候 他說管他的就豁出去吧 於是••• 我們鐵了心的玩 沉默羔羊 沉默的人會是羔羊嗎 不知怎的 最近我非常喜歡畫綿羊 我總覺得綿羊的內心裡 一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想法 他的沉靜 他的狡詐 他的妄想 他的憂傷 喜歡被複製嗎 真的會從失眠的人頭上飛越 又或者如何看待被剃光後的清涼 夜裡我和神秘綿羊對望 我反覆的思索著 為什麼沉默的人總會是羔羊 星空•心空 星空下我坐在她身旁 心裡想著要摘一顆星星給她 然而夜空卻告訴我 要就得拿自己的心來換 我摸進胸口 卻發現我的心不在了 我心虛的望著她 突然明白心為何不在了 我的心當然不在了 因為一直在她那裡啊

厭語

2005年09月30日
公開
11

拱媽媽~~~ 星期六跟"他"及曼約在下午去"他"家 我根本不大想要隱藏我跟"他"平時會有的互動 只是...有時還是會在曼看不到的時候 跟他兩個人亂來 動手動腳的 我不知道曼是不是有感覺到我跟"他"之間 有不一樣的感覺...... 在昨天(星期日) 我因為送"他" 因為跟哥講要跟他泡茶 到曼他家...... 曼他家人仍然是對我很好 像是對待自家的女兒一樣 在晚上回到宿舍後...... 上線跟曼講了一些事 這次...總算是跟曼講明了...... 跟曼講了很多吧...... 曼也講他這次到日本玩(跟公司去的) 有部份原因是想去忘掉傷心的事 想想自己感情的事(自己是否太執著了?) 講著講著... 我以為曼感覺到我跟"他"在一起了 但是沒想到曼並不知道 後來我還是跟曼講了...... 事情...總算是搬上臺面了~~~~~~ 雖然心裡是輕鬆了些 但...愧疚卻一點也沒有隨著事情的白朗化而減少 ============================================ 星期六... 我原本是要比曼先到"他"家 免去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可是還是跟"他"在"他"家樓下等曼 大家一起進去 果然...我猜的事發生了 "他"說"他"爸媽仍在問我跟曼的事 "他"是替我講 跟曼只是普通朋友 沒在交往 但是...讓我心痛 讓我不解 讓我難過的是... "他"為何不接下去講 我是跟"他"在一起呢??? 事後...在跟"他"聊天時 "他"有主動講到要跟"他"爸媽講 只是......又有點吱吱嗚嗚的 我只能跟"他"講 只好再等待時機再講了 ============================================ 事後想想~~~真的要對曼說出口 還真的得要有適當的時機 以及加倍的勇氣啊 終於~~~我還是講了...........copyright kokone`room

厭語

2005年09月23日
公開
5

拱媽媽...... 關於妳講我的生活重心都在"他"身上 我不否認 每天都會等著"他"打電話來 彷彿要有"他"打來 生活才算完整 (但是我每天也都有跟我老媽通電話喔~~~) 兩個人每個禮拜放假都在一起 曾想過是否要有一個禮拜不要見面 各自回家 因為有時放假跟"他"在一起 沒辦法玩"混亂"(這是好還是不好) 也沒較多的時間做學校的工作 (雖然就算是我一個人也會偷懶沒做 週末耶 回家當然是要當米蟲啊~~~) 只是...都在"他"的硬ㄠ之下放棄這個想法 有時 會換個角度想 安慰一下自己 "他"沒有回台中時 都是到中壢 讓我回家 偶爾在"他"回台中時 我留下來陪"他" 這樣 應該算是"禮尚往來"吧~~~ 這...可能就是女人的傻吧!!! ============================================ 我不知道是為什麼 我都會找不同的地方對不同的人說話 像是對"他" 就會利用msn (畢竟電話裡有些事是不會講的 或說不出口) 反正我的msn裡沒多少人 大多的人又不認識"他" 而對妳 就是在這裡留言 讓我在這裡吐苦水 說心事 而"混亂" 就是讓我盡情亂來的地方 反正那是"他"干預不到的 算是我的私人空間吧 在那裡 我有時會感覺又是單身的感覺呢!!! 可能是我的雙子座個性吧 狡兔三窟啊~~~ ============================================ 關於妳講到的工作的問題 我老媽有對我說過 "女人一定要有工作 不能靠男人養" 我也這樣覺得 要有一份工作 有收入養活自己 等妳孩子再大一點 開始上學了 妳也可以開始找工作了 畢竟孩子越來越大 生活重心會漸漸移到學校 跟孩子的相處時間 也是妳的下班時間啊 一家人吃吃飯 做功課 看電視 聊聊天 不是也很愜意嗎??? 有時候 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越多 太把重心放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有時候也是會感覺到壓力的 適時的放手 孩子會成長的更快啊~~~ 再說 等孩子大了 重心在學校 妳有個工作 也算有另一個生活重心 比較不會有種空虛的失落感啊~~~~~~ 這些是我的看法啦 妳聽聽就好嘿~~~ Y ^+++^ Y.....copyright kokone`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