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漢堡+薯條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除了看醫生,我該怎麼做?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自我管理

2005年04月29日
公開
75

除了看醫生,我該怎麼做?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自我管理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鄢源貴 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內膜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通常是在腹腔、卵巢、輸卵管、大腸、子宮直腸間的凹陷處,甚至附著在肺部、淋巴結等處。常見者如長在卵巢內形成「巧克力囊腫」,或附著在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腺肌症」。它會破壞女性的生殖系統,而且有轉移、復發和很難痊癒的特性。它可能是終身性的疾病,如影隨形的「疼痛」和「無後」的陰影令許多患者無法釋然,同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重的影響,包括人際關係、工作、甚至影響我們對生命的觀點和看法。 治療除了醫師所提供的手術或藥物之外,而患者也常被所謂的忠告所淹沒。常聽到的不外乎是放輕鬆、盡快懷孕有寶寶後疼痛將好轉,事實上大多數所謂的忠告並不真的有效。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很特殊的疾病,罹患這疾病的婦女沒有人會有完全相同症狀與經歷。所以一些做法對某人有效對另一個人卻不見得有幫助。我們要如何照料管理自己? 以下是實際上可以有幫助的事情。 注意飲食 在來月經之前和月經期間盡量避免咖啡因、 酒精、糖類、紅肉、油炸食品和小麥製品,在食物中可增加富含 "奧米加3-酯紡酸"的物質,例如鮭魚、青魚和含亞麻油酸的製品。 放輕鬆 盡量在一天之中挪出幾分鐘出來嘗試放輕鬆。例如戴上耳機上聆聽輕鬆簡單的音樂,或是練習深呼吸也可幫助平穩身體狀況。 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會導致荷爾蒙和代謝的異常變化、發炎和疼痛的增加。如果你的睡覺有問題,可試試誘導睡眠療法,一杯甘菊茶或者在你的枕頭上噴一點淡薰衣草精油。在白天盡量待在外面也能夠導引夜間更好的睡眠。如果失眠很嚴重應尋求醫生的幫忙。 積極樂觀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樂觀主義可以導引更好的健康。努力扭轉負面悲觀的想法,積極樂觀將使你在每一天面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挑戰時更有希望與信心,也更能夠改善你的生活與生命。 多運動 研究者也發現身體的活動能夠減輕壓力和促使體內釋放 endorphins(內生性嗎啡),它是一種天然的鎮痛劑 。 當你有能力可以活動時應盡量利用這個好處。若是你無法從事較活潑活動時,可試試更簡單的方式,比如散散步,剛開始可用較慢的速度,適應後再逐漸加快速度, 後來你將會感到比以前過的更好。 簡化生活方式 現代女性的生活相當緊張,太多的事和太少的時間,如果你的壓力和負擔過重, 你應考慮簡化你的生活,嘗試將工作與責任做一些適度的分配與委託,不要全攬在自己身上。 避開環境中的毒素 減少在日常生活接觸毒素的機會,簡言之就是盡量選擇使用天然成份的產品。 參加病友支持協會或相關組織 如果有類似組織在你們居家的附近,加入他們。他們最能理解你的需求並能夠幫助你,也可以分享經驗與對策。如果附近沒有這樣的組織,至少能找到一個願意分享並支持你的人。利用網路上相關協會的資訊相互聯繫也是不錯的方式,絕對不要獨自承擔所有的痛苦與挫折。

不是【子宮肌瘤】而是【子宮肌腺瘤(症)】

2005年04月29日
公開
113

不是【子宮肌瘤】而是【子宮肌腺瘤(症)】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鄢源貴 什麼是子宮腺肌症 子宮的內襯結構(子宮內膜)侵入並生長在子宮肌肉層中叫作 『子宮腺肌症』或是『內生型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可與『外生型子宮內膜異位症』共存,所謂外生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漫延侵襲子宮外面的器官或部位。這些異位子宮內膜組織的特性與正常子宮內膜類似,同樣會在月經期出血,血液和碎片會在子宮壁腺體中累積,導致子宮壁腫脹體積變大並類似球狀。子宮腺肌症可以是瀰漫型或是局部型的。後者表示被侵犯而膨脹的範圍是局部性的, 也常被稱為『子宮肌腺瘤』。 是子宮肌腺瘤還是子宮肌瘤? 最容易和子宮腺肌症混淆的疾病是子宮肌瘤。每一個子宮肌瘤都起源於一個不正常的細胞,在雌激素的刺激下成倍增生。肌瘤僅是移動和壓縮正常的肌肉,因此在肌瘤切除術時可以切除整個腫瘤病灶組織,並不會傷害到周圍正常肌肉組織。 相反地, 子宮腺肌症或子宮肌腺瘤不是單獨的腫瘤,而是由於子宮內膜的組織侵入子宮肌肉層導致子宮壁膨脹,因此想只是切除肌腺瘤侵犯的組織而沒有切到肌肉組織是不可能的。 子宮腺肌症的症狀 子宮腺肌症也許沒有症狀。當隨症狀出現時,典型的發現是子宮變大、骨盆腔的疼痛和經血過多。經痛是最常見,可以是嚴重絞痛或是類似刀割、針刺般的疼痛。 子宮有的是整個變成球狀地增大或是有局部增大。月經量可能很多甚至帶有血塊,嚴重可能導致貧血,另外經期可能會拖得很長。 子宮腺肌症對受孕和懷孕的影響並不清楚。但一般而言受孕率較低。目前的文獻指出在 35歲以上的婦女最易罹患子宮腺肌症,約有17%的流行率。在大多數子宮腺肌症是在剖腹生產或子宮切除時意外的發現,在懷孕期間的併發症包括了子宮破裂或穿孔、植入性胎盤、子宮收縮不良所致之產後出血。甚至有子宮外孕發生著床在子宮壁的肌腺瘤之中的報告。 如何診斷子宮腺肌症 子宮腺肌症經常地是臨床上沒有懷疑而是因其他原因切除子宮時意外發現的。偶爾由子宮輸卵管攝影(用顯影劑注入子宮)可以發現,X光可以顯示子宮壁有時會有顯影劑出現。然而顯影劑出現的範圍不一定就是疾病真正的範圍。 核磁共震最近已被認為是有效的診斷工具,不僅能夠的檢查出子宮腺肌症的存在和病灶的範圍程度並能與肌瘤做區,但是價格昂貴,不符經濟效益。 一般利用高頻的陰道超音波在有經驗的檢查者也可以提供精確的診斷。 除了臨床症狀及影像學檢查外,血清CA125 也可輔助判斷,在我們大規模研究統計子宮肌腺瘤和子宮肌瘤,發現CA125大於50以子宮肌腺瘤居多。 子宮腺肌症是相當常見的,這在任何一個發生異常子宮出血的都必須要考慮到的。常有的情況是未能夠診斷出來, 或是誤診為所謂子宮功能不良性出血。也因而有婦女接受荷爾蒙或其他治療,最終因治療無效而導致子宮切除。 子宮腺肌症的藥物治療 通常稍微增大的子宮若是沒有症狀是不需要治療。也有使用GnRH agonists 暫時性緩解很嚴重的經痛。這些藥物主要是讓卵巢的功能和月經的完全停止產生一個類似停經的狀態並使不正常的組織萎縮,也就是讓卵巢冬眠3至6 個月,同時可藉這個期間使原本貧血的人恢復正常的血色素。然而GnRH agonists的副作用有時候令人難以忍受,例如產生熱潮紅的症狀、骨質流失、膽固醇變化,尤以好的膽固醇減少最明顯,而壞的膽固醇則反而增加,基於以上的原因所以GnRH agonists的以六個月為限。另外也有使用Danazol,但副作用與不適更嚴重。一般在治療停止後,相關的症狀很容易復發。 子宮腺肌症的改良治療 (雞尾酒療法) (手術減積療法合併子宮血流減液術、子宮神經燒灼術及輔助之GnRH agonisits卵巢冬眠療法) 對有症狀的子宮腺肌症目前較有效的處理大多數是考慮全子宮切除。近年來我們用手術切除子宮被子宮腺肌症侵犯的部分,即 『減積療法』,在手術中耐心切除灶並盡量保留正常子宮的組織。 當然若是病灶越大即表示切除的部分越多,子宮的完整性就越差,出血量也越多,修補子宮的難度也越高。因此我們同時加做『子宮血流減液術』,減少術中的出血以及引流管的留置,減少術後因出血所致的併發症。切除病灶後並重建修補子宮, 使子宮回復到接近正常的大小。 另外若是經痛很嚴重的病人,我們會合併做『子宮神經燒灼』以增加緩解疼痛的效果。 由於腺瘤與正常組織沒有明顯的界線,即使切除可見的病灶,仍是有殘留的不正常的組織與細胞,此時便需藉助前述『GnRH agonists卵巢冬眠療法』來消滅它們,如此可大幅降低復發的機會。如此的治療可明顯緩解疼痛並使月經回復較正常的狀況。 很多子宮腺肌症的病人常有不孕的問題,在除掉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個容易造成不孕的因素,經過雞尾酒療法後反而增加懷孕的機會,但切除的部分越多,相對的子宮的完整性就越差,受孕能力也受影響,即使懷孕,流產、早產的機會也增加。因此盡早切除局部較小的病灶,才能盡量保留子宮的完整性,得而保全及回復懷孕的機會。不究懷孕的問題,此改良之雞尾酒療法除了能夠避免子宮切除、減少諸多手術的併發症,也帶給病人極高的滿意度。

子宮頸癌篩檢新方針

2005年04月28日
公開
41

子宮頸癌篩檢新方針 鄢源貴�北醫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陽明醫學大學講師 全世界子宮頸癌每年有超過40萬的患者,在美國每年有13,000人罹患,有4,100人死於子宮頸癌。在台灣是婦女發生率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根據衛生署統計每年約有2000例,約950人會死於子宮頸癌。 2001年美國癌症學會(ACS)開會討論子宮頸癌篩檢方針的修訂,而上一次主要的回顧討論是在1987年,有關子宮頸癌致病機轉的重要知識也自當時開始累積增加。 過去子宮頸癌篩檢的方針是建議從18歲開始或是自有性行為後開始每年篩檢,若連續三次是正常的,之後便可以減少篩檢的頻率。 新方針反映對子宮頸癌前期病變致病機轉的了解,以及自1980年代開始出現的新篩檢方式和診斷技術。 2002年11月18日婦科腫瘤專科醫師學會(SGO)在芝加哥簽署美國癌症學會有關「早期偵測子宮頸腫瘤和癌症」重要的新方針,這是美國癌症學會在2002年11至12月的著名醫學期刊A Cancer Journal of Clinicans中發表。 這些新方針提醒各健康照護團體和社會大眾要重視子宮頸癌的篩檢、人類乳突狀病毒(HPV)和子宮頸癌之間的關係和重要性。 這些新篩檢方針是由婦科腫瘤專科醫師學會討論,決定何時開始篩檢、何時結束篩檢,這些婦女是否已經接受子宮切除術,決定適當的篩檢間隔和最新的篩檢技術,包括液態薄層細胞學檢查和人類乳突狀病毒檢驗。 婦科腫瘤專科醫師學會以及基金會(GCF)正式整合,提供給美國癌症學會做為方針的修正,內容如下: 子宮頸癌篩檢應該在婦女開始有性行動後三年就開始,但是超過21歲即可開始。 子宮頸癌篩檢應該用傳統的抹片每一年做一次,或者是液態薄層細胞學檢驗每兩年做一次。大於30歲以後,若是連續三次結果是正常的,可以每二到三年再做篩檢。 若有某些危險因子,例如過去有子宮頸癌的病史、曾在胚胎時期暴露在DES藥物的風險、或者免疫系統不全的病人(例如愛滋病),還是要做更頻繁的篩檢。 超過70歲以上若有連續三次以上結果是正常的,同時最後10年沒有常發現,就可以停止篩檢。 一般子宮切除術(包括子宮頸)後是不需要篩檢的,除非原先是針對子宮頸癌或癌前期病變做治療。若仍保有子宮頸的話,仍應篩檢到70歲。 這些方針是消滅子宮頸癌的一個重要步驟。當子宮頸癌被早期診斷出時,實際上幾乎100%是可治癒的,但早期診斷就是一個關鍵,這些方針提供給醫師和婦女一個重要的指標。由於這是美國的資料,而台灣是子宮頸癌好發的區域,篩檢的次數可能還要更加謹慎一點,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請妳洽詢妳的婦產科醫師,才能保障妳免受子宮頸癌的侵襲。 【2003/04/24 聯合報】

經前症候群的治療

2005年04月28日
公開
61

經前症候群的治療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兼國立陽明大學講師鄢源貴 前言: 經前症候群的特點是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導致女人於月經前兩星期出現不適的症狀。一般估計全球有4億女性受到影響,超過 5百萬有明顯的情緒和行為的改變需要治療。症狀會在月經期消退,到下一次月經前的兩星期又開始出現,簡言之就是從排卵期到月經來的時候規律出現。 症狀 已有超過 150 個症狀可歸因於經前症候群,最常見的是頭痛和勞累。每個月的症狀不見得相同,也許好幾個月沒有症狀,同時也沒有女人有相同的症狀。症狀也許是生理性或是情緒性的。包括 生理性: 頭痛、偏頭痛,體液留滯而致水腫、勞累、便秘、關節痛、背痛、腹部絞痛、心悸和體重增加。 感情和行為的變化包括憂慮、沮喪、易怒、驚恐、緊張、情感失控、焦慮、沮喪和歇斯底里地哭、孤癖、工作或社會行為異常、和性慾改變。 1931年最初由美國神經學家描述的症狀是 A- Anxiety焦慮: 易怒的, 沒有原因哭叫、情緒失控。 D- Depression 沮喪:混淆、笨拙、健忘、害羞、恐懼、偏執狂、有自殺的想法但很少自殺的行動。 C- Cravings暴食: 通常為糖類、巧克力、乳酪製品、酒精或一般食物。 H- Heaviness or Headache頭部沉重感、頭痛因為體液留滯導致頭痛,胸部壓痛、 腹脹、體重增加。 特徵 症狀在月經前兩週的規律發生,通常由荷爾蒙變化觸發。 常從青春期就開始、或懷孕後、或開始使用避孕藥後、子宮切除或輸卵管結紮後、或是接近更年期,但較少見。 有些到懷孕期仍有症狀,尤其是中期和後期最嚴重。 姊妹或母女間的症狀可能不同,但遺傳仍是個重要因素。 在症狀開始前,常有活動性增加和情緒亢奮,睡眠減少但心情愉快,接著就出現勞累、偏頭痛、精疲力竭、沮喪、性慾降低。 原因 確定的原因不清楚。一般相信是因為腦內神經化學傳導的改變,最近雌激素的變化日益受到重視。雌激素在月經後就開始上升,排卵時達到高點,然後快速下降又慢慢上升,到月經來之前又下降。雌激素會造成體液留滯也會增加腦部的活動,甚至造成抽慉,也會造成鹽份和血糖上升。若是能節制鹹和糖的攝取,並有溫和的利尿作用則是有幫助的。 產後憂鬱 有一種特殊的經前症候群主要是在產後有嚴重的憂鬱症,多數女人在懷孕期間會經歷從荷爾蒙劇烈的震盪,由高變低,而產後又回復正常的。這些人無法忍受這種荷爾蒙變化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他們的行為可能傷害自己或者他們的幼兒。 飲食方針 固定的3-6小時的間隔進食,要富含碳水化合物但要減少糖份的攝取。可維持穩定的血糖濃度,避免能量忽高忽低的變化。在食物中可增加富含Ω3-酯紡酸的物質,例如鮭魚、青魚和含亞麻油酸的製品如月見草油。 避免咖啡因、酒精、高鹽、高酯和單糖、紅肉、油炸食品。 每天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維生素 B6 (100 mcq)、鎂(300mg)、維生素E(400IU) 、維生素C(1000mg)和鈣質(1200mg)。但使用前要經過醫生的核可。 運動 它能減少壓力和緊張,能夠提高情緒,增加血液天然腦內啡的生成,改善血流循環。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20-30分鐘。有氧運動,散步、慢跑、騎單車和游泳都是不錯的方式。 精神科治療 自1930年就發現有些精神科藥物是有效的,包括三環抗抑鬱劑 (Elavil、 Triavil、Sinequan )、鎮靜劑(Valium、Ativan、Xanax ) 和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 (如Prozac)。經一陣子治療後,反而常忽略原本荷爾蒙的問題。也有病人可能變得昏昏欲睡、健忘或者變得較不活潑。因此首要治療仍是面對荷爾蒙的問題。 藥物治療 主要以荷爾蒙改變排卵狀況,及症狀治療。 黃體素或避孕藥:1953年以來荷爾蒙療法已是治療主流。英國女醫師 Kathrina Dalton首先用液態黃體素栓劑來治療自己及50個病人,發現效果不錯。避孕藥亦是。 Danazol:自1979年已有人使用低劑量 danazol。 Danazol 需連續使用以防止雌激素濃度的劇烈變化,一般成功率超過80%。雖有許多副作用如痤瘡、體液留滯,但大多可治療,少數有肝功能或骨質的改變。 GnRHa:1985年有人使用GnRHa,原本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是造成類似停經的狀態。目前雖較少用於經前症候群,但它確實能讓疼痛和情緒失控的情況消失。 止痛藥:減輕疼痛的症狀。 利尿劑 spironolactone: 減輕水腫的情況。 藥物治療必須能緩和症狀並真正面對荷爾蒙失衡的問題。所以醫生首先要解釋這個過程,其次使用抗雌激素的荷爾蒙療法,降低並穩定雌激素的濃度,並輔以相關症狀治療的藥物,最後也可短暫使用精神科的藥物治療。  

別讓骨盆腔炎找上你

2005年04月28日
公開
67

別讓骨盆腔炎找上你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鄢源貴 前言: 一項令人震驚的統計顯示,美國七分之一的女人在她的一生中都曾治療過骨盆炎。更糟的是,四分之一的患者會有慢性腹痛、不孕或不正常懷孕。但有許多是未被正確診斷,所以真正的數目應該更高。很多是想要生寶寶時卻無法如願,才發現這之前沒診斷出來的疾病。這種情況是很可悲的,尤其它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什麼是骨盆腔炎: 骨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器官受到細菌感染,包括子宮、卵巢和輸卵管。當下生殖道(子宮頸、陰道)有引起骨盆腔炎的細菌繁殖時,它們會經由子宮頸進入上生殖道。通常是因為性伴侶帶有性傳染病,常見的例如披衣菌或淋病,若是沒有適當的治療,大約40%會罹患骨盆腔炎。它的發生經常是在嚴重陰道、子宮頸感染、流產之後,或任何經過子宮頸部或腹部會讓致病菌進入生殖道的手術操作。 骨盆腔炎的危險: 它會在生殖道散播,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在美國每一年大約 25萬人因而住院治療,150人因而死亡。長期的影響會傷害輸卵管,形成的疤痕會造成輸卵管阻塞,大約 12% 的病人在一次的發作便因而變得不孕,若發生三次,不孕的比率高到達 50%。它也增加子宮外孕的危險,可能會破裂出血而死亡。一般急性發作後也常因為組織的傷害容易形成慢性骨盆腔炎。 那些人較容易得到骨盆腔炎: 大於25 歲 超過一個以上的性伴侶 較早開始有性生活 過去有性病的感染 經常做陰道灌洗 使用子宮內避孕器 雖然每個婦女都可能得到,但一般超過25歲較為常見。一般有較多的性伴侶,機會較高,即使你僅有一位性伴侶,但你的他有較多的性伴侶也是一樣。使用子宮內避孕器,特別是在置入的前幾個月最容易發生。陰道灌洗也被認為可能會將細菌推進子宮頸口內。一旦有了一次骨盆腔炎發作,便很可能有另一次,後來的感染不見得是新的病菌造成的,多半是因先前的治療不完全。 症狀: 症狀可能很戲劇性或幾乎沒有感覺,例如披衣菌感染,症狀非常輕微。而大多是下腹部持續的悶痛,常在月經後開始,尤其在性交時會更嚴重。其他症狀包括不正常的陰道分泌物或流血、排尿疼痛、發燒、噁心和嘔吐。 因為即使輕微的感染也會造成輸卵管廣泛性的損害,若你覺得可能有骨盆腔炎,不要猶豫趕緊去看醫生。若已經感染骨盆腔炎,需小心追蹤,因為再有不正常的症狀可能代表其他的感染。 診斷: 醫生會詢問你性行為的習慣和相關危險因素。 骨盆腔內診檢查,有時會採取子宮頸或者陰道的分泌物做披衣菌、淋病和其他傳染病的檢驗。 相關抽血測驗、超音波等檢查。 正確診斷有時不容易,因為有其他疾病也有類似症狀。沒有一項檢查可以肯定地讓醫生說你有骨盆腔炎,有時臨床治療都無效時,最終要靠腹腔鏡檢查,才可讓醫生看看骨盆腔是否有感染或有其他問題,例如闌尾炎和子宮外孕等。 治療: 主要是靠抗生素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沒有效果或形成膿腫可能就需要外科手術。 抗生素可經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門診或住院治療則取決於病況嚴重程度與醫師的判斷。為了治療能夠成功,遵守醫囑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太早停藥或未按時服藥可能會治療不全而導致復發。由於骨盆腔炎與性行為有密切的關連,為防止再次感染,建議性伴侶也要做檢查 預防: 維持單純的性關係、使用保險套和殺精劑。很多人都認為骨盆腔炎不會要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但不論你的伴侶看起來是多整齊乾淨,你仍是要假設他可能帶有性病,即使他自己不知道或是否認,都要堅持原則,保護你自己。 定期的婦科檢查和篩檢。因為在子宮頸的感染在傳播出去以前是可以先診斷和治療的,統計顯示定期的披衣菌篩檢能夠降低一半的骨盆腔炎的危險,不要等到有症狀才就醫。若是你有超過一個以上的性伴侶,或是你沒有使用保險套,或是你擔心自己染上性病,別猶豫趕快去做個篩檢,你的將來的健康和生活可能取決於這個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