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格格的媽麻

管教孩子急不來

2010年01月26日

文/蕭 文 (暨南大學教務長)

  許多親職專家一再強調,要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跟他們互動,但現今有幾位家長做得到?好像很難,因為我們都是在矛盾中長大,當我們在管教孩子時,一定常說︰「我是你爸爸耶!你要聽我的!」因為我們從小就深信「天地君親師」五倫的觀念,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我們也自然認為孩子們聽話才是對的,這種親子關係遲早會出狀況。  
 
我們在和孩子互動時,到底該扮演一個嚴父還是慈母呢?舉例來說,如果你們家有兩三歲的小孩喜歡玩火,看到點蠟燭或瓦斯爐,會很興奮想去摸,通常我們的教育方法一定是罵他,或是打一下他的手心說︰「不可以,會燙死你!」可是這樣就會降低他的好奇心而不去玩嗎?不可能,只是在我們看得到的時候不敢玩,只要我們一不注意,也許就出事了。

一味禁止,不如教他拒絕誘惑

因此,不管你是扮演「嚴父」或是「慈母」,都難免有挫折感,例如你曾三番兩次警告孩子放學要直接回家,千萬不要轉到漫畫店、電動玩具店去玩,孩子答應了,但並不代表他一定不會去,有時受不了誘惑時他還是會去啊!   
這究竟是孩子太壞,還是我們做父母的有問題?原來,我們只是禁止孩子不准做這、不准做那,就像訓導工作一樣,沒有告訴他為什麼不准做,做了以後會出現哪些結果。因此,「嚴父」就像訓導工作,禁止這個、禁止那個,但是「慈母」的角色就是要帶著孩子去試探一些我們禁止他去做的事情。
  
可見我們面對孩子的管教,與其設立很多的規章,還不如用開放的態度,讓孩子自己來發覺、探索自己的問題所在。父母要設法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思考、走進他的行為、走進他所有的夢想中。只有用這種方式,我們才會有機會去管理我們的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離我們越來越遠。

放下自己,幽默一下也不錯
  
身為父母就是要注意孩子的特質,挖掘孩子的優點,並找機會告訴他們或讚美他們,哪怕是一點點的鼓勵,都能讓他們越變越好,而不是一味要求他們照著你的想法,變成這樣、那樣,讓他們覺得自己老是達不到父母的標準而灰心。


另外,很多觀念也都要重新建立,其中一個就是要「放下」我們自己。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跟他們說話,是不是常試著用童言童語跟他們溝通?我們會說︰「吃果果、坐車車!」而不是︰「吃水果、坐汽車。」即使有些教育理論認為,後者比較有助於孩子們正常語彙的發展,但前者卻會使孩子們感到很興奮,覺得跟父母產生了某種連結似的。


因此,放下身段,多了解一點孩子喜歡的偶像、遊戲和服飾等等,可讓親子關係的連結更緊密,循序漸進達到更有效的溝通和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學習「放下」,偶爾幽默一下也不錯。所謂「幽默」並不是講講笑話,而是放輕鬆,有時改變一下生活方式、改變一下說話的口氣,學習放下我們原來的成見及對孩子「成龍成鳳」的期望,包容他、接納他,才會看到孩子其它的長處,甚至連缺點都會看成優點,親子關係自然會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