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o^)┘頭好壯壯

奶粉直直漲 餵母乳 寶寶飽足又省錢

2007年05月16日
新生兒篇

奶粉直直漲 餵母乳 寶寶飽足又省錢
2007.05.03  中國時報@王超群/台北報導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副院長吳文豪的統計,台灣進口奶粉種類至少160種以上,然而面對奶粉價格直直漲,哺餵母乳正是最佳選擇。

 新手媽媽面對寶寶的民生大事,通常措手不及,職業婦女要兼顧職場工作和持續哺乳,尤其工作場所若沒有專屬哺乳室,要在大庭廣眾下哺乳,對女性來說更有心理障礙。此外,脹奶對媽媽來說也很不適。

 小兒科醫師陳昭惠指出,對哺餵母乳的婦女,社會、企業都應該營造支持她的人際網絡,因為這些媽媽是為國家培育更健康的下一代。而哺乳媽媽更可以藉由社團或其他支援體系,增強哺乳信念與意志力,並維持哺集乳汁最佳身心狀態。

 有不少哺乳媽媽也對娃娃吸奶不知何時才飽足充滿不確定感。身兼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的吳文豪指出,娃娃一開始下巴動得短而快,刺激奶水分泌,接著下巴動作穩定慢而深,約一秒一次。

 寶寶吞嚥時,下巴動作暫停,有時會暫停或是恢復成短暫的快速吸吮,接著又是較深而穩定的吸吮。這樣的吸吮是正常而良好的,且經常、有效的將奶水移出是奶水製造的要素。

 醫師指出,除非寶寶體重增加遲緩、1個月增加少於500公克、兩周後體重仍較出生體重輕或是尿量少(1天少於6次,尿深黃色且味道重),否則,不必擔心哺餵母乳讓寶寶吃不飽。

 吳文豪說,進口奶粉以各種名目如「配方奶」、「較大嬰兒配方奶」、「配方食品」等不一而足,但母乳是寶寶最適合的食物,每位新生兒媽媽都應盡力哺餵母乳6個月以上。

--------------------------下一則-------------------------- 
做媽不知奶少 寶寶餓「黃」了【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一名初為人母的碩士,不知母乳不夠,把寶寶餓壞了,還出現「斷食症狀」,一周內體重減少百分之十,全身泛黃、皮膚乾皺、目光呆滯;幸而被小兒科醫師發現,經搶救後挽回一條小命。

 這名女碩士四月二十日在新竹一家婦產科醫院生產,那家婦產科提倡母嬰同室、餵食母乳。但她沒有育嬰經驗,不知道自己奶水不足,沒有補充嬰兒奶粉,害得寶寶餓壞了。

 產後一周,她帶著寶寶到高雄佳欣婦幼醫院附設坐月子中心坐月子,小兒科醫師才發現異狀,緊急處理。醫師林琬蓉說,男嬰出生體重是兩千八百五十公克,一周內掉了四百公克,抽血檢查黃疸指數竟高達十九單位(正常是十五以下),膽紅素排不出去,全身從頭到腳都泛黃,連眼白都變黃;且大小便都減少,診斷為「斷食性黃疸」,立刻給予水分及補充配方奶粉,再採背式照光法治療。

 經過一周調整餵食與密切觀察後,現在寶寶的黃疸已降到七點八,膚色從臘黃轉為粉嫩,精神飽滿,體重也上升到三千三百公克。

 林琬蓉說,很多初產婦不懂得乳房護理,乳腺不暢通,奶水分泌不足;又沒有適時補充嬰兒奶粉與水分,很容易造成寶寶脫水與營養不良。若黃疸居高不下,恐造成中樞神經傷害,影響寶寶發育,像這名碩士媽媽的經驗,臨床上並不少見。

 林琬蓉提醒媽媽,如果沒有足夠的母乳,坐月子期間,可補充中藥通草湯、花生豬腳湯及魚湯等,並加強乳房按摩,促進乳腺暢通,可增進奶水分泌;另對寶寶適時補充嬰兒配方奶粉,以免因小失大。 【2007/05/05 聯合報】@ http://udn.com

…………………………………………………………
母嬰同室 結果母嬰同累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政府推動「母嬰親善」醫院,讓寶寶落地就能吸吮母奶,並與媽媽朝夕相處;但這項立意良善政策,執行後卻讓不少媽媽與寶寶受累。

 一名護理人員表示,「母嬰親善」醫院必須實行二十四小時母嬰同室,且僅能哺育母乳,無法提供嬰兒配方奶粉及奶嘴;除非醫療所需,才能以杯餵或滴管方式餵食母乳外的食物或飲料。但媽媽產後身體虛弱,亟需休息,醫院硬把寶寶「塞」給媽媽,加上寶寶哭鬧不休,往往讓新手媽媽難以負荷。

 且各醫院都精簡人事,一名護理人員可能同時要照顧十名寶寶,難有充分時間教導媽媽如何做乳房護理與餵食母乳;一旦錯過乳房護理的黃金時間,媽媽奶水分泌就不足,寶寶就會挨餓。

 縱使護理人員提供杯餵或滴管餵食,但十名寶寶餵下來,可能第一個尚未餵飽,第十個早已餓到不行。 【2007/05/05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媽媽餵母乳 擔心寶寶吃不飽
2007.05.08  中國時報@黃庭郁/台北報導

 母乳哺育被譽為寶寶出生後的「第一道預防針」。統計顯示,台灣新手媽媽餵母乳不怕辛苦,卻擔心寶寶沒吃飽而猶豫是否應改吃配方奶。專家提醒,寶寶出生後3天、小小的胃不過只有彈珠、乒乓球大小,大多數母親產後1個半月每天可泌乳750西西,只要哺乳姿勢正確、頻率足,寶寶一定吃的飽。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民國93年成立「0800-870870」全國免付費哺乳諮詢專線。迄今共接獲超過2萬通的電話,其中4成都是因為擔心自己奶水不足、寶寶吃不飽。其次是乳房問題、集乳上班、副食品添加、寶寶黃疸與便便等問題。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說,出生3天內的新生兒胃容量其實小小的,從5西西到30西西逐漸增加,就算持續成長,哺乳嬰兒在1到6個月大期間所需要的母乳量,差別並不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大多數母親在產後1個半月平均每天約泌乳750西西,既使是重度營養不良的婦女,每天也可以泌乳500西西,只要哺乳的姿勢正確、頻率正常,一定可以滿足寶寶需要。

 一般來說,因為母乳好消化,幾個月大的寶寶1天喝奶8到12次奶、出生1周以後每天換6到8次尿布都是正常的。很多媽媽看到寶寶一直想要吸吮乳頭會以為寶寶「又餓了」,憂心是否必須使用配方奶,但寶寶找「ㄋㄟㄋㄟ」有時單純是尋求安全感,未必是需要喝奶。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助產學會理事郭素珍說,調查顯示台灣寶寶滿月時約有三成只吃母乳,但產後4個月到半年,只吃母乳的比率就下降到一成五左右,比起挪威的九成三(3個月純母乳哺乳率)、丹麥的近七成(4個月純母乳哺育率)還有努力空間。

 郭素珍說,母乳哺育好處很多,但要持續需要家人的支持。有的婆婆會嫌媳婦的奶水「太清澈、比不上配方奶」,甚至是反對孫子吃外籍媽媽的母乳,又或者擔心媽媽乳房小寶寶會吃不飽,這些都是錯誤觀念。

…………………………………………………………
寶寶體重變化 可判定乳泌量-中華醫藥網960508
《2007/05/07 18:22》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哺乳的媽媽最擔心就奶水不足,小寶寶吃不飽,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昨日表示,媽媽們可從寶寶體重變化、排便量及次數,來確定寶寶所吃奶水夠不夠,千萬不要以寶寶哭鬧、餵奶時間長短及頻率來論斷有無足夠奶水,而添加母乳以外食物。

 陳昭惠說,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體重減輕,在 10-14天體重恢復,第 1個月內每個星期要增加 125公克,在往後幾個月,每個月增加 450-900公克, 6個月大體重是出生體重的 2倍, 1歲時體重是出生體重的 3倍。

 至於嬰兒的排便,她表示,正常來說,在第 1至 3天會呈現深綠,幾乎是黑色的黏便;第 4至 6天顏色變淡,且會愈來愈黃;在第 6天後, 1天至少 3-4次的黃色大便,量約 10元銅板大小。

 不過,有些純母乳哺育的嬰兒在 3週大以上後,可能大便次數變少,可以 10-14天才解 1次便,若其他方面都很好,那就還算正常。

 除了排便量及次數外,媽媽們也可觀察嬰兒的尿褲變濕次數,一般來說,第 1至 5天,第一天一次,每一天加濕一塊尿布, 5天後,每天濕 6-8塊尿布。

 至於寶寶吃不夠,她說,常見原因包括可能因姿勢不正確,導致嬰兒不能好好吃奶,不然就是添加配方奶、使用奶瓶奶嘴,還有就是餵奶次數及時間不夠,還有就是有的媽媽會一次限制只餵一邊乳房。

 對於寶寶吃不夠,陳昭惠建議,盡量讓嬰兒將乳房含得好,避免使用奶瓶或人工奶嘴,並學會如何確認寶寶有吃到奶,一旦寶寶不再認真吸吮時,母親可擠壓乳房來增加嬰兒吃進去的奶量,即使擠壓嬰兒也不吃時,就換另一邊餵奶,且可重覆整個過程,來回幾次進行,讓嬰兒獲得足夠的量。

 此外,家人也要協助讓母親多休息,並可專心哺乳,還有就是要有適當的飲食,口渴就喝,肚子餓就吃,可嘗試一些發奶食物,而在每次餵奶間可以擠奶,增加奶水量,尤其是當嬰兒本身含奶姿勢不良時,擠出奶水可以讓奶量持續增加,必要時使用擠出來的母乳或人工配方奶,盡量用哺乳輔助器添加,讓嬰兒可以真正學會吸母乳。

…………………………………………………………
近4成哺乳媽媽擔心奶水不足-中華醫藥網960508
《2007/05/07 19:29》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寶寶一直哭鬧,是不是母乳不夠喝 ?」,衛生署調查發現,近 4成哺乳媽媽擔心自己奶水不足,但其實這擔心是多餘的。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昨日表示,真正生理性奶水不足比例約僅 2%,其實寶寶胃容量小,只要少量多餐,持續餵哺母乳,奶水分泌自然夠。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彙整近 2年來全國免付費哺乳諮詢專線的 2萬 829通電話發現,有 38.7%哺乳媽媽的求助電話都是擔心奶水不足, 14%詢問乳房問題, 7%則是有關集乳上班問題,另外詢問副食品、黃疸及大便問題也不少,各有 6%。

 國健局婦幼組長吳聖良表示,其實出生 3天的新生兒胃容量是由 5-30cc逐漸增加,對大多數健康足月嬰兒來說,少量初乳便可滿足需要,而持續成長的哺乳嬰兒在 1-6個月大中間所需要攝取的母乳量差別並不大。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資料也顯示,大多數母親於產後 1個月平均每天約製造 750c.c.的乳汁,可滿足嬰兒的需求,即使是重度營養不良的婦女每天也可製造約 500c.c的乳汁。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歐家佑也說,新生兒出生第 1天,胃容量只有 5c.c.,大約 1顆彈珠大小,且胃沒有彈性,餵超過反而會溢奶,而 3天後,寶寶胃容量會增為 25c.c., 10天後才增加為 50c.c.。

 他強調,新生寶寶早期需要的母乳量並不大,就算是 50c.c.,也約只有寶寶 1個拳頭大小容量,健康的母親應不會有泌乳量不足問題。

 陳昭惠強調,其實真正生理性奶水不足的個案並不多,約僅 2%左右,多數哺乳媽媽擔心奶水不足導因於周圍如先生、家人及社會協助及支持不夠,另餵哺次數不夠、姿勢不對等,只要給哺乳媽媽適當教育,並沒有奶水不足的問題。

 至於很多媽媽會誤以為寶寶常哭鬧、一直吸吮乳頭就是沒吃飽,其實不然,因為也可能是不舒服、疲憊或沒有安全感、需要安慰、過多刺激造成。當然,乳房大小也與奶水的量沒有關係,媽媽們千萬不要陷入迷思。

 不少媽媽因乳房不適或發炎就停止哺乳,陳昭惠說,若發現有問題時,就要趕快找尋支援及就醫,不要因此放棄哺乳,大部分出現乳房發炎都是因哺乳方式或姿勢不對,只要改善,就可解決不適問題。

…………………………………………………………
ㄋㄟㄋㄟ夠不夠? 新手媽媽想太多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寶寶一直要吸奶,好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喝?」據統計顯示,哺乳媽媽最擔心的就是奶水不夠,餵不飽寶寶,但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表示,寶寶的胃很小,只要少量多餐的餵哺,奶水不足的擔心通常是多餘的。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從民國九十三年設立免付費哺乳諮詢專線0800870870以來,接過的詢問電話已逾兩萬通。統計發現,近四成的求助電話都是怕奶水不足。

 除了怕奶水不足,一成四的母親則是擔心乳房問題,像寶寶吸乳時造成的乳頭疼痛,或怕哺乳讓乳暈變得更大,第三名則是上班時的集乳問題。

 國健局說,有些媽媽還問到副食品、黃疸、大便等問題。

 高雄長庚婦產科主治醫師歐家佑說,剛出生幾天的嬰兒的胃很小,像第一天的胃容量只有五西西,大約是一顆彈珠的大小,加上這時胃的彈性不大,餵太多會溢奶。三天後,小寶寶的胃容量增加到廿五西西,十天後才會變大到五十西西,大約只有小寶寶的拳頭大小。

 國健局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大多數母親在產後一個月,平均每天可製造七百五十西西的乳汁,且醫師發現,真正的生理性奶水不足個案只占百分之二。

 儘管會泌乳量不足的母親不多,但許多媽媽看到寶寶一直想喝奶,就怕孩子喝不飽。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提醒,這樣的解讀是錯的,寶寶一直要吃奶,除了肚子餓,還可能是因為寂寞,想要溫暖跟愛。

 要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她指出,出生五、六天後,每天至少要有三到四次的黃色大便,尿濕六到八塊尿布,可據此判斷寶寶的吃奶量到底夠了沒。 【2007/05/08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