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喬馬麻

日期

#Tag

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

2007年03月29日
公開
32

為什麼我的孩子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呢?老師經常反映上課不專心,愛講話。”   很多家長都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頭疼,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可以從孩子的健康情況、個性及家庭環境入手。孩子分心的程度與年齡成反比︰兩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七分鐘;四歲為十二分鐘,五歲為十四分鐘,到小學約30~40分鐘。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孩子不專心,通常表現為兩種情況︰其一是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沈浸於白日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後者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將注意力放錯。只要家長用心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驚人的表現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體不適,體力或知覺發展不良,天生好動,以及神經系統或大腦功能發生問題時,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些情況都必須由醫生檢查和治療。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過分依賴、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這些情況大多數是教育模式和成長的環境所造成的。除了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外,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埋怨孩子不專心的同時,亦要反省自己有無不對之處。   例如,孩子玩遊戲時全身投入,正是在培養聚精會神的習慣,此時家長不要任意打擾、干涉和打斷。平時家長可以將遊戲時間與日常生活配合恰當,並指定一個固定的玩遊戲的角落,將環境安排得有條不紊,以減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長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超過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們借著不斷變換活動來逃避大人的責備。 此外,家中的氣氛亦必須穩定,避免經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忌同時買太多的玩具及圖書給孩子;使他們左顧右盼,不知所措,陪伴孩子時,心情及情緒都要穩定,若家長本身都心浮氣燥,做事都匆匆忙忙,趕來趕去,就無從培養孩子仔細、有耐心、反覆和專注一件物件的習慣。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 一旦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讚。對於年齡小的幼兒,可從說一則故事開始,不斷地增加數量來加以訓練。至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則鼓勵他們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並且做完一件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時間逐漸增加。除了要他們自己提醒自己不分心以外,家長亦要表現和善的態度。只要採取這些方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使他成為準輸家~~

2007年03月24日
公開
3

1. 有 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 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 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 他還是會倔強的認為 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 他出口成" 髒" 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 你卻只是笑了笑 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他說的話很討喜 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 等到他20 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 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 反應會是:"#~%&^...."   4. 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 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 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 待某日他抵觸了法律 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 他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 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 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 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 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 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 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 孩子嘴巴吃得乾淨 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 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 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 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 如此要他們如何能了解"錢歹賺" 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 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 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 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 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 但要永遠嗎 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 你能想像這種心態 ---- 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 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 永遠站在孩子這邊 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 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 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 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 孩子們以後如何能尊重你呢 他難道不會想 " 既然沒辦法 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 12. 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 想培育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 很簡單 照著這12條法則去做 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

敎小孩分享玩具

2007年03月23日
公開
12

敎小孩分享玩具 作者﹕家庭教育哲學博士/ 路易 三歲的小美跟玲玲是鄰居,兩個人相處得極好,平時兩家人也互相往來,假日時常常讓孩子玩在一起。 這一天,小美到玲玲家玩,玲玲正好拿著她的新洋娃娃開心的替洋娃娃打扮著。小美伸手就搶娃娃,她說:「我也要玩!」玲玲緊抓著娃娃不放,大喊:「這是我的!」 小美流下眼淚,哭哭啼啼的找媽媽去。小美的媽媽忙著安撫玲玲,一邊說著:「不哭、不哭,我們等ㄧ下也去買一個。」 玲玲的媽媽則是一臉尷尬,大聲斥責玲玲:「就給她玩ㄧ下吧,妳看她哭得多傷心。你要是不借給她,當心我處罰你囉!」嚇得玲玲眼淚也流下來了,一邊哭一邊心不甘情不願的把她的新娃娃遞給小美。 這樣的情景對許多家有三歲孩童的父母來說,也許不覺得陌生。兩方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常常會覺得對對方不好意思,有的家長就處罰不願分享玩具的ㄧ方;有的家長會中途介入,硬是要求孩子輪流玩,像是:「一人玩兩分鐘,大家都可以玩。」然後家長像是個公平的執法者,時間一到就要孩子把玩具交給對方玩。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搶玩具是個難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索性就放著孩子哭鬧,不去管他們;有的家長感到陷入兩難的窘境:一來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教育孩子體貼他人,學著分享玩具;ㄧ來又不想剝奪孩子擁有玩具的權利,勉強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究竟該怎麼做才是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呢? 其實,一般家長們多半有不同的方式處理小孩搶玩具的衝突,但是要如何把握這樣的機會敎孩子學會「分享」玩具呢?首先,家長們要了解對於三歲小孩而言,不願意分享玩具是正常的行為,因為搶玩具而哭鬧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小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分享玩具,而是需要大人的教導。 前段故事中,小美的媽媽藉著說等ㄧ會要去買一個新玩具給她,並不是很恰當的說法,因為一來會使得玲玲的媽媽感到尷尬,再者會使孩子以為哭鬧就能得到新玩具。玲玲的媽媽用恐嚇強迫的方式,要求玲玲分享玩具,也不是理想的處理方法。因為這會使得玲玲感受到不被尊重,也感受不到分享的真正快樂。雖然玲玲的媽媽試著要玲玲「看」到小美的傷心,但是玲玲的媽媽卻忽略了玲玲本身的感受。 如果小美的媽媽可以跟玲玲的媽媽一起處理這件事,可以「化危機為轉機」,使兩家孩子都學到一些社交禮節。譬如說,先指出他們的行為舉止是完全合理,可以被大人了解,但卻不是被大人鼓勵的行為,然後用小孩可以理解的語詞,說出為什麼這樣的行為是不被鼓勵的。 譬如媽媽可以對玲玲說:「小美是我們的客人,你覺得對客人大吼大叫是有禮貌的嗎?」或者是說:「如果你去小美家,你希望小美這樣對待你嗎?」小美的媽媽可以說:「那是玲玲的玩具,我們可以問一下玲玲肯不肯借我們玩ㄧ會兒。」或者是說:「小美,我知道你很想玩那個娃娃,可是用搶的或者是哭哭啼啼的要,都不是借娃娃玩的好方法。」 然後,小美跟玲玲的媽媽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想一想解決方法,提出解決的方案,譬如說:「如果我們輪流玩ㄧ會兒這個娃娃,妳們覺得怎麼樣?」或是「讓我們一起看看玩具箱裡還有什麼可以分享、可以一起玩的,好不好?」接下來,要讓兩方的小孩子選擇他們共同喜歡的解決方案,家長要站在輔導的立場,教育孩子尊重自己的決定、體諒對方的心情,也珍惜同伴一起分享、一起玩的時間。 美國「兒童」雜誌中提到一個很好的方法來教導孩子在小客人來訪時分享玩具,並尊重孩子有權不分享他想要獨享的玩具。這方法是這樣的︰在確知家中即將會有小訪客之前,提前跟孩子談一談,讓小孩事先決定好哪些玩具是他願意跟別的小朋友分享,允許他事先將他最珍視的幾樣玩具收起來,不去分享。這樣一來,當小客人來訪時,應該就不存在因為不願分享玩具而爭吵的風險了。那麼,如果在揀選可以分享的玩具過程中,孩子想把所有的玩具都收起來,一點也不願意分享時,家長可以跟他談:「如果你去某某某家中,發現一個玩具也沒有,你一定會很傷心,覺得不好玩吧?」藉此讓孩子理解適當的待友之道。 「分享」是一個重要的社交行為,但是要讓孩子學會分享玩具,父母一定要站在積極的立場教育孩子。放任孩子的行為,或是不去處理搶玩具的爭執,孩子很難學會如何分享。同理孩子的心情,提供孩子具體的步驟,可以有效的教會孩子分享玩具。但是父母也不要以為敎過一次之後,小孩子就會一直記得如何「分享」,以為可以「一勞永逸,不需要一再教導」,這是不實際的想法。 三歲的小小孩需要反復教導,耳提面命,而且需要有機會練習他們從父母的教導中學來的經驗。敎孩子分享玩具是品德教育的第一步,如此一來,要養成一個懂得分享,慷慨大方的孩子,就指日可待了。@*

這也要教?是的,要教!

2007年03月23日
公開
7

這也要教?是的,要教!■ 【2005/04/26 聯合報】 我要給每個學生一個不同的人生 超基本 一 :與大人應對,要有禮貌,有分寸 超基本 二 :與人互動,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超基本 三 :別人有好表現,要替他高興 超基本 四 :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 超基本 五 :自己有什麼好表現,不要炫耀,輸給別人也不要生氣 超基本 六 :如果別人問你問題,你也要回問他問題 超基本 七 :打噴嚏、咳嗽都要說對不起 超基本 八 :不可以有不禮貌的小動作 超基本 九 :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要說謝謝 超基本 十 :接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超基本 十一 :用小小的貼心,為別人製造驚喜 超基本 十二 :改同學考卷時要謹慎 超基本 十三 :全班一起唸課文時,要看著正在唸的一字一句 超基本 十四 :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問題 超基本 十五 :不要主動討獎品 超基本 十六 :每天都要做完作業 超基本 十七 :換科目的時候,動作要快,要安靜,要守秩序 超基本 十八 :做什麼事都要有條理 超基本 十九 :老師在指定作業的時候,不要叫苦 超基本 二十 :別的老師來代課,也要守班規 超基本 二十一 :課堂上發言或起身,應該講規矩 超基本 二十二 :不可以上課上一半,起身去倒水 超基本 二十三 :見到每個老師,都要說某某老師好 超基本 二十四 :注意洗手間的衛生,把身邊的病原減到最少 超基本 二十五 :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超基本 二十六 :不要幫同學佔位子 超基本 二十七 :同學受罰的時候,不要看著他 超基本 二十八 :對作業有問題,可以打電話來我家,我沒接的話,你可以留言,但只要留一次就夠了 超基本 二十九 :用餐的基本禮儀 超基本 三十 :吃完飯,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 超基本 三十一 :接受別人的服務要惜福 超基本 三十二 :坐校車或公車,都要坐好,別打擾到司機 超基本 三十三 :認識新朋友,要記住對方的名字 超基本 三十四 :吃自助餐,或與人同桌,取菜不可以貪多 超基本 三十五 :別人掉東西,請彎身去幫他撿 超基本 三十六 :進門時,如果後面還有人,請幫他扶住門 超基本 三十七 :別人碰撞到你,不管你有沒有錯,都要說對不起 超基本 三十八 :進行校外教學時,無論是到哪一個公共場所,都要安安靜靜 超基本 三十九 :去參觀別人的地方,要不吝於讚美 超基本 四十 :全校師生開會的時候,不要講話 超基本 四十一 :接電話時的言談要得體 超基本 四十二 :一趟校外教學結束,要謝謝所有隨行的老師和家長 超基本 四十三 :搭乘電扶梯時,要站右邊,讓趕時間的人走左邊 超基本四十四 :列隊行進時不要說話 超基本 四十五 :不可以插隊;但看到別人插隊不可以大呼小叫,讓老師知道就好 超基本 四十六 :看電影時不可以說話 超基本 四十七 :不可以帶「多力多滋」來學校 超基本 四十八 :有誰欺負你,讓老師知道 超基本 四十九 :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堅持 超基本 五十 :要樂觀,要享受人生 超基本 五十一 :別讓將來有遺憾 超基本 五十二 :從錯誤中學習,繼續向前邁進 超基本 五十三 :不管如何,一定要誠實 超基本 五十四 :抓住今天 超基本 五十五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做最好、最好的人 傳授心法一:大人與小孩之間的互動 傳授心法二: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傳授心法三:懲戒和獎勵 結語:我總是想為別人製造一些特別的時刻

完全惡媽守則∼

2007年03月22日
公開
3

完全惡媽守則∼柯志恩談母職心體驗 1.絕對冷靜 惟有冷靜才能讓妳的大腦保持正常運作,千萬不要被孩子的哭聲或尖叫聲而失去妳的定力。不被孩子的情緒所左右,讓妳的大腦保持正常運作,知道如何出招接招。 2.絕對優雅 任何時候,要保持優雅的氣質出外爬山,舉凡乾糧水壺由孩子自己背著,孩子是需要磨鍊的,未來才能走得遠。妳呢?就撐把傘優雅的走在後頭。 3. 絕不多做 任何事情,只要盡本份就成了,幫孩子多做,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往後會影響各層面的發展,千萬克制一點,不要手癢。 4.拒絕同情 千萬不要被孩子的淚水給軟化了,送到校門口,一個親吻,一個擁抱,轉身就可走了。只要妳的身影一消失,孩子的獨立就出來了。 5. 永不妥協 千萬不要被孩子的耍賴、哭鬧而妥協買下他們要的玩具,要語氣堅定的告誡他們,唯有好的表現,才值得獲得獎勵。 6.動口不動手 孩子寫得不好,做得不好,表示還有進步的空間,千萬不要因妳的動手,把他推向最好的層級,他會提前感受壓力和寂寞。 7.放手不縮手 孩子不是妳的所有物,妳可以給他們愛,但不能給他們妳的思想。 8.絕不介入 千萬別介入孩子間的戰爭,他們屬於同一世代,用的語言比你還貼近。不要因為妳的攪和而讓他們轉而爭寵,模糊吵架的焦點。 9.拒絕得獎 千萬不要和「模範母親」或「模範家庭」的獎有任何關連,它們都是表彰那些「含莘茹苦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人,妳不需那麼偉大。 10拒絕完美. 完美代表標準高、壓力大、不犯錯、強出頭、健康差、不平衡,但郤不見「成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