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QB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不傷孩子的聰明懲罰

2006年08月10日
公開
27

不傷孩子的聰明懲罰 從錯誤中學習 文�沈蔚穎 專家�高麗芳 學前教育專家 懲罰是多數家長都會用到的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 但懲罰不像表揚,如果方式運用不恰當,不僅會失去原有的效果, 還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喔! 小孩子都會犯錯,受到家長的懲罰也是在所難免,可是家長要如何懲罰,這其中的學問可就大了。我們就先從一段小故事開始,看看怎樣的懲罰才是聰明父母該做的。 祖沖之小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有一天,父親出門拜訪好友,讓他在家好好讀《論語》,並告訴他回來後要抽查讀書的情況。父親前腳剛走,小沖之就和夥伴們玩耍去了。父親回家後,讓他背誦書中一段。小沖之吱吱唔唔一行也背不下來。父親見狀不禁大怒,把書摔到地上罵道:「像你這樣不求上進的孩子,長大是不會有什麽出息的。」並罰小沖之不准吃晚飯,直到把書背好。 孩子的哭聲引來了祖父,他對兒子的教育方法很不滿意,於是說:「你以前犯錯,我難道是這樣教育你的嗎?雖然你是爲他好,但粗暴的責駡和處罰是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多了還會使孩子變得更頑劣。」接著,祖父轉過頭來對委屈的孫子說:「你好好想想,今天父親這樣罵你有沒有道理?你就到農田裏幫我幹活,當作懲罰吧。」於是,小沖之每天跟著爺爺下田幹活,聽爺爺講四季自然變化。他對天文曆法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爺爺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讀經書,家裏還有很多天文曆書。這樣你就會知道很多你想知道的事情了。」長大後,愛好自然科學的祖沖之,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推算出了圓周率,。 這個智慧的老人,運用懲罰不僅糾正了孫子的貪玩,還幫助孫子找到了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可以稱得上是懲罰教育當中的典範。 瞭解懲罰的作用 教育學者一再強調,在幼兒的家庭教育中,正向的表揚和鼓勵是家長應當經常採用的方式,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對於犯錯的孩子不得不採取一些強制性的懲罰手段。當孩子有意或無意犯下錯誤,你決心要懲罰他之前,首先要心裏明確你的懲罰要達到哪些正向作用: *懂規矩、辯是非 如果屢次說教都不行,那麽你給他一點「顔色」瞧瞧,是最快達到目的的方式和途徑。一次教訓可以讓孩子更加主動地瞭解行爲界限,明確什麽事情是可以,什麽事情是不行。 *促進和激勵 適當的懲罰可以促進犯錯的孩子覺醒,使孩子知恥;制止他的不良行爲,也能激勵他奮發向上。 *教育和警戒 當正向的表揚和鼓勵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時,懲罰就有了教育和警戒作用,能遏制孩子不良思想行爲的發展。 *維護家規和紀律 懲罰也是一種管理手段,爲了使孩子改正錯誤而給他一定的刺激。有了懲罰,會讓孩子知道了家規和紀律的存在,不可以隨心所欲。 懲罰前牢記4大原則 無論何種懲罰都是一種負向的教育方式,家在採取之前都要慎用、慎選。不要因爲愛孩子而傷害他。因此在懲罰小孩前,要注意以下4個原則: 原則1 合理要求,適度懲罰 孩子是不可能不犯錯的,這一次的錯誤也許就是他下一次成功的起點。所以對於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應該給孩子一個寬鬆的氛圍。你將會發現,當你降低要求,他犯錯和受罰的機率也就降低了。 如果你覺得孩子一定要受到教訓才不會再犯,那麽接下來你要考慮的就是懲罰的程度。在家規中你可以制定出不同程度的懲罰方式。實施懲罰前先想想孩子在體力和精神上是否可以承受。能不用刺激強度大的懲罰,最好引而不發,讓孩子在被懲罰前自覺終止不良行爲。 原則2 及時提醒,明確原因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在「犯罪現場」你就要及時地批評提醒。學齡前的孩子沒有大錯,都是一些小錯,小錯如果不抓就會變成壞習慣。 懲罰孩子也不能沒頭沒腦,要讓他知道受罰的原因和應有的正確行爲。一位父親懲罰完犯錯的孩子,問他「你知道我爲什麽要懲罰你嗎?」孩子回答說不知道,父親說因爲他打了比他小的孩子。孩子聽完,不料更覺委屈,問父親 :「我比您小,您爲什麽要打我呢?」父親費了一肚子力氣,可是孩子仍不明白自己爲什麽要受罰。所以在懲罰孩子時,一定要針對受罰的行爲給孩子講明受罰的原因,這樣才能達到懲罰的效果。 原則3 就事論事,不情緒化 孩子受罰總是因爲某件具體的事,所以你在懲罰孩子時也只能是就事論事,切忌無休無止地重提過去的錯誤,或者拉拉扯扯將其他的事情引進來,最後懲罰變成了對孩子的「人身攻擊」。 處罰孩子的時候,首先你要讓他明白,你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的否定,而不是針對他「這個人」,這樣在幫助他進步的同時也不會打擊他的自信。 犯了什麽錯就要受到什麽樣的懲罰,在你的心中要有一個標準,不能因爲你情緒好壞而變化。如果你以情緒來懲罰孩子,孩子就會成爲你的出氣筒。 原則4 看準時機,依據性格 懲罰也要看準時機和場合。在人前,當孩子有不良行爲,你可以打手勢或表現出不快的表情以示懲戒和提醒,維護他小小的自尊。 不同的孩子個性不同,你要掌握好自己孩子的脾氣特性。如果是屢教不改,懲罰方式可以重些;如果孩子內向、自尊心強,懲罰時你就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儘量避免給孩子帶來精神傷害。 父母5招聰明懲罰法 一說懲罰,家長就想到打和罵,其實懲罰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種,聰明的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巧妙使用懲罰。 1.語言批評 語言批評一般是針對3歲以後的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語言系統已經初步建立,你可以通過語言告訴他剛才的行爲媽媽是不喜歡的,應該如何做。 提醒:採用語言批評時,要注意切莫因爲孩子犯錯,自己情緒激動不顧後果地「胡言亂語」。 2.自然後果法 這是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最先提出來的。主張孩子犯錯後,家長與其給予人爲的懲罰,不如讓孩子在錯誤所造成的直接後果中去體驗不快或痛苦,從而迫使其改正錯誤。比如孩子喜歡亂撕書本,家長就不再給他買新的。 提醒:家長採用的自然後果法時先要考慮到,孩子在身體和精神上是否能夠承受。 3.皮肉之苦 有時候,你會感到給孩子講道理無異於對牛談琴。比如對一個2歲的孩子講不要亂碰插座的道理,還不如在他犯錯之後給他一點點「皮肉之苦」的教訓。他會記得亂碰「那東西」,自己會很痛。 提醒:「皮肉之苦」的目的是讓孩子不就犯,不能成爲家長隨時打孩子的理由。 4.冷處理 一段時間內不理睬犯錯的孩子,讓他因爲受到大人的冷落而感到難過,明白自己的行爲是不被大人接受的。 提醒:家長冷處理的時間不宜過長,之後告你要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喜歡他的行爲,而不是他這個人。 5. 面壁思過 年齡稍大的孩子犯錯後,可以罰他去一個僻靜的角落自我反省,訓練他的內省智能,同時認識自己的錯誤。 提醒:孩子受罰時,家長要注意觀察,不要因爲有其他的外物而干擾了孩子的注意力,達不到懲戒的效果。 父母不應該說的3句話 1.如果你再怎樣怎樣,我就把你送掉…… 一些父母喜歡對犯錯的孩子說這樣恐嚇威脅的話。雖然只是大人的一句氣話,可對於小年齡的孩子來說並不是這樣,他們會信以爲真認爲爸媽不喜歡自己了。家長的這句話於是就成了對孩子的精神懲罰。經常用這樣的話來恐嚇孩子,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膽小、怕事,一些小事就會令他煩躁不安,敏感多慮。 2.我看你就是這樣子,長大也不會有太多的出息……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氣頭上常會對孩子這樣說。因爲一次錯誤故意輕貶孩子所有的能力,甚至用孩子的短處比他人的長處。從父母的角度來看是想激勵孩子進步,但這種語言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比正面效應要大得多,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還造成孩子從小自卑,與同齡人在一起時容易産生自我否定。 3.你做得不錯呀!還要再來一次嗎? 孩子犯錯了,家長用成人尖刻的語言奚落,諷刺、挖苦孩子。這種語言不僅僅是懲罰,而且還是一種精神虐待,對孩子的自尊心是嚴重的挫傷,容易導致孩子學習困難,嚴重的甚至還會造成孩子行爲問題。 Smart Tips美國父母是這樣看待懲罰 合理的懲罰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爲的標準,分辨什麽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麽樣的事情不能做。當孩子犯錯,不得不進行懲罰的時,家長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 懲罰孩子的必須告訴他們你提出要求的原因,父母的態度也要保持一致,這樣孩子才可能建立統一的行爲標準。即使彼此的方式方法有異議,也最好在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懲罰不能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當他有進步,就要給予獎勵。

玩拼圖孩子受益多

2006年08月01日
公開
20

謝謝文媽的分享 玩拼圖孩子受益多 拼圖,是幼稚園必備的益智玩具,是家庭遊戲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是一個適合各個年齡層孩子,甚至也讓大人著迷至廢寢忘食的遊戲;家長常常會遇到下面的問題,我們特別提供您一些相關的教育資訊,讓您對幼兒拼圖有更多的了解。 拼拼圖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很多喔... 孩子多大可以接觸拼圖?  2~18個月 兩歲以上 三歲以上 六歲以上 我的孩子可以玩立體拼圖了嗎? 帶孩子玩拼圖有哪些錯誤的觀念? 拼拼圖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1. 可以激發孩子推理思考能力並增進手眼協調能力:  從讓幼兒玩有鑲嵌式拼圖,到較大一點的孩子開始拼接分割塊是完整單一圖案的拼圖,以至破壞圖案但切割規則的拼圖,再從平面至立體拼圖,每一個拼圖塊,都需 要孩子旋轉不同的方向,才能組合成功,從練習中增加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由於拼圖是需要拆散、重組的玩具,因此在拼湊的過程中,也可以陸續增加孩子對挫折的忍受度,面對一堆零亂的拼圖塊,孩子需要獨力思考圖塊的顏色、位置、 方向,因此愛玩拼圖的孩子往往推理思考的能力會好些。 2. 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度:  孩子們玩拼圖的形式和大人不同,大人是【策略性】玩拼圖,孩子則是【直覺式】玩拼圖;大人是先挑四周平邊並分類,孩子則是率性地拿到那一片就開始尋找它的位置,由於孩子的部分與整體的概念很強,玩過幾遍之後,就會記得較突出的形狀或色塊的位置。  透過拼圖的學習,孩子會漸漸發展各種策略,並學習從混沌中理出完成拼圖的頭緒,藉由一次次的”try and error”,孩子便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策略】;而當他開始與別人合作進行拼圖遊戲時,也正在醞釀複雜的人際關係,幼兒專家認為拼圖是訓練兒童提高挫折忍受度的良好工具。 3. 增加觀察力,培養耐心、專注力:  當孩子進入拼圖的世界中,從完成拼圖後小小的成就感,到克服困難完成較大拼圖後所獲得的大成就感,孩子不僅獲得自我肯定,學會面臨困難(一堆凌亂的拼圖塊)時, 透過不斷地觀察分析(到底該怎麼拼下去),持續、專注、並耐心地投入,訓練出孩子專注力及穩定度。 < top> 孩子多大可以接觸拼圖?如何選購? 每個孩子因為發展的程度不一,而且和年紀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所以如果以大部分孩子的能力來評估自己孩子,要很小心,以免孩子在一接觸拼圖時就產生挫折感,以下建議供各位家長做參考,至於每個孩子的狀況,請家長依實際狀況調整。 12個月到18個月: 片數可以從3-4片開始,拼圖片每一片要大,且要堅固不易折損。最好完成後是一個簡易、日常生活中的圖形,如房子、蘋果…等;這個時期的孩子, 對拼【對或錯】是不感興趣的,他們喜歡完成後的圖形,如媽媽常會跟他一起玩的球,或可愛的小動物;先讓孩子知道完整的圖形,再拿掉其中一片,不斷重複放下一片使圖案完成的效果, 引導孩子運用翻面、旋轉調整至拼圖片可以整個吻合圖形,孩子可以做到一片時,不要急著開始增加到兩片,仍維持一片但換不同的位置,直到每一片都重複做過很多次,且孩子愈來越快完成你所拆開的拼圖,接下來是兩片、三片到整個圖案完全拆開,等同一個圖案完全熟悉之後,接下來的另一個圖案就會容易多了。參考我的第一個拼圖系列 兩歲以上: 當孩子已經可以以言語做較多的表達時,拼圖不僅是遊戲,也可以協助家長傳達某些想讓孩子學習的基本概念, 如形狀、數與量、英文字母等,如何選擇拼圖,家長可以挑選一些與孩子容易互動的拼圖,如汽車接龍讓孩子認識顏色、我會做事了讓來子了解順序邏輯並喜歡幫忙做事,這部分的拼圖傳達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概念,而不是拼圖技巧,家長不要以片數為選擇重點,而要考慮這樣的設計,是否淺顯易懂,讓孩子很容易明白想要傳達的概念。參考樂在學習系列 三歲以上: 這時期的孩子應該大部分都已經了解拼圖是怎麼一回事了,如果要讓孩子在拼圖技術上不斷地提昇,可以選擇適合的片數和難易度,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不要急速增加片數,嘗試不同難易程度的拼圖對於孩子的挫折忍受度會很有幫助。越小的孩子,選擇的拼圖片要越大。參考100片以下 200-300片拼圖  特殊系列 六歲以上: 可以嘗試立體拼圖。參考mini立體拼圖系列   < top> 我的孩子可以玩立體拼圖了嗎? 立體拼圖對於大多數的孩子很有吸引力, 如果讓孩子自己選購拼圖, 很可能他會想帶一盒’’車子’’回去, 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我們建議:幼稚園大班或小一以上,且有平面拼圖經驗者可以試試看, 適合孩子的第一個立體拼圖為mini系列, 別小看他只有四十幾到九十幾片,可不是每個孩子都容易抓捏出拼圖的立體空間感呢! 如果mini系列已經上手了,歡迎進入”easy容易”系列, 決定容易與否, 不完全是片數的多寡,跟’’複雜度’’比較相關, 選擇時可以參考拼圖盒上說明(有難易度標示), 線上目錄請看產品說明中所標示的難易度。 立體拼圖難易度順序為:mini(迷你) , easy(容易) , average(普通) , difficult(困難) , very difficult (很困難) , extra challenging (挑戰顛峰), 循序漸進,給孩子適度成長又不會有過多的壓力, 孩子自然會建立自信且樂在其中。 < top> 帶孩子玩拼圖有哪些錯誤的觀念? 1.只在乎片數: 決定拼圖難易除片數以外, 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圖案的種類, 一般而言, 卡通、線條色塊分明者比較好拼,單色或色彩漸層不易分類或區分位置者就會困難好多, 譬如100片迪士尼圖案的拼圖,就會比100片’’一群貓咪坐在草地上’’容易多了;選擇拼圖時必須難易輪流交替,輕鬆容易的拼圖讓孩子增加成就感, 較難的拼圖讓孩子培養耐心、增加觀察力。 2.高估孩子的能力: 有些家長因為看孩子拼得很好, 覺得孩子能力很強, 於是選擇跳了好幾級的拼圖給孩子拼, 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完成而產生很大的挫折感, 嚴重的會很久都不願意碰拼圖。適度的挫折可以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度,過大的挫折,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和興趣。 3.急於告訴孩子正確的位置或技巧: 在引導孩子拼圖時,等待是很重要的,讓孩子自己去發覺一些有用的拼圖技巧,比你直接告訴他更好,孩子才不會一直等你提醒他下一片在哪裡? 資料來源:雷諾瓦拼圖坊 http://www.renoirpuzzle.com.tw/html/aboutme.htm 其他相關資訊在筆記本中 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47022&lno=81765742 供您參考

幫孩子選擇幼稚園的流程

2006年05月19日
公開
45

幫孩子選擇幼稚園的流程 作者:芬多精 日期:2004-08-02 10:42:36   人氣:483 幫孩子選擇幼稚園的流程 ●蒐集幼稚園名單及相關資訊 可記下住家或辦公室附近的幼稚園名單、留意廣告傳單、詢問親朋好友或同事小孩的就讀機構,同時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四科索取本手冊【重要的一小步─幫孩子選擇好的幼稚園】,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擬定幼稚園的名單 查閱【重要的一小步─幫孩子選擇好的幼稚園】,或打電話詢問教育局第四科(2759-3371、2759-3373、2759-3376、2759-3381),看機構是否為「立案幼稚園」。 ●打電話詢問作初步的過濾 打電話到幼稚園詢問一些基本事項,例如:「園所特色」、「收托時間」、「收費概況」、「師生比例」、「師資專業背景」等等,先作初步的了解及過濾,再決定要不要前往參觀訪問。 ●參觀幼稚園 根據電話查詢結果依照優先順序列出兩、三所實地參觀的幼稚園名單,到現場仔細觀察環境設備、師生互動及餐點安排的情況,並詢問園長理念及其他家長所關心的問題,例如:娃娃車的路線及接送人數安排等。 ●評估與決定 將實地參觀過之幼稚園的辦學特色、優缺點、個人喜歡的程度、孩子接受及喜歡的程度列在清單上,作一個到目前為止最適合的決定。 ● 試讀 如果園所容許,最好能讓孩子試讀幾天,觀察孩子的適應情況,並聽聽孩子自己的說法,再確定是否讓孩子正式就讀。 ● 正式就讀 孩子正式就讀之後,仍需持續觀察孩子上學的情形,可在學期中抽空到學校看看孩子上課的實際情形,或至少聽聽孩子對學校的看法,了解機構的教保品質是否維持穩定。有一些不良的學前機構於招生之後,在班級人數、師生比例、老師各方面會有很大變動,大大影響了教保品質。

參觀幼稚園~注意事項

2006年05月17日
公開
47

其實幼稚園通常11:40就休息吃飯, 待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主要課程活動都在上午, 所以覺得ok再另擇時段去。 我觀察的重點有幾個: 1. 作習安排,包括主要課程、才藝課、主題活動, 還有美語教學 (我特別注重這項)。 看看教學情況、小朋友學習情形,是真的有配合 小朋友的反應在教。 2. 老師對小朋友個別學習進度的觀察。用心的園所 會要求老師針對小朋友的狀況擬定學習計劃,接 待者若沒有介紹到,可問問看。 3. 環境。空間是否寬敞、有無足夠的綠地和遊樂設 施,可以想見孩子將來能不能儘情活動。教室空 間夠嗎?有些幼稚園標榜人數少,其實教室也很小, 要注意。還有洗手間是否在教室內,對小朋友的 安全也很重要。 4. 廚房和餐點。餐具有沒有消毐、有無丙級餐飲執 照,會不會提供高熱量高油脂食物... 5. 生活常規、禮儀等(如自己穿拖衣鞋、衣物書包自 行擺好、有沒有訓練刷牙潄口,對老師小朋友的 基本禮儀要求...) 6. 課程安排是否符合小朋友學習需求,會不會為迎 合家長而特別設計課程 (如電腦課和常用影片教學, 我都不考慮) 7. 觀察接待人員對待您家小朋友的方式,很可能代表 那家園所的風格。 8. 貴的不一定好,便宜的一定沒好貨。有次參觀一家 很便宜的,中餐給小朋友吃素食水餃和一碗湯, 營養夠嗎? 9. 參考評鑑。通常評鑑優良的園所,對各方面會比較 注重,但不要聽信數據,一定要親自去看過。 10. 我們去幼稚園就讀,不止是花錢,更要為小朋友的 學習和團體生活墊奠定良好基礎,不用怕擔誤接待 人員的時間,那是他們的職責。 11. 多看幾家,您就更會了解自己和小朋友的需求。 祝大家都找到適合寶貝就讀的好園所。

破解幼稚園老師的魔法

2006年05月16日
公開
36

破解幼稚園老師的魔法   老師的魔法   ●允許他藏起最喜歡的那一個。當孩子們發現自己不能控制局勢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採取極端行爲。所以我們應該爲他保留最後一塊領地,使他有必要的安全感。比如,在小朋友到來之前,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選擇幾件他最喜歡的玩具藏起來不讓別人見到。這樣,就讓他有了些許控制權,以至於他可以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跟小朋友分享玩具。   ●示範給他一個姿態。當我的班上有兩個孩子因爲一件玩具起爭執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說:“事實上,這是我的玩具,我讓你們一起玩是因爲我喜歡這樣,看到你們能夠一起玩兒我很高興。”所以,如果是媽媽的話,可以在買回家的玩具裏面爲自己留下幾個,並且告訴孩子:“這個是媽媽的遙控汽車。”然後,當有小夥伴來玩的時候,你就可以把“你的”這輛車給他們,並且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到他們玩你的玩具時,心裏有多麽高興。   ●編織一個關於分享的故事。不要小看故事的影響力,想一想我們至今還記得的《小紅帽》《木偶奇遇記》《狼來了》和《等明天》,你就會感受到童話的巨大威力。所以,你可以利用玩耍的時間給孩子編織一些關於“分享”和“朋友”的小故事。比如,你可以利用畫有小人的圖書、兩個布娃娃或者是天線寶寶的玩偶—如果你的孩子是天線寶寶的超級Fans,這一招就更靈了。你給他看當娃娃甲不給娃娃乙玩玩具時,娃娃乙很難過,但是當娃娃甲和娃娃乙一起玩,或者兩個娃娃交換玩具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日子久了,“大家一起玩更開心”的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了。   頭疼問題2 我女兒在看書的時候總是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老師的魔法   ●選對時間很重要。孩子情緒的好壞對於她的注意力影響很大,所以應該選擇在她心緒最平靜時進行閱讀,比如午睡起來以後或者晚上臨睡前。如果你剛把她從幼稚園接回家就希望她能夠安安靜靜看一本書,以便爲你爭取出準備晚餐的時間的話,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使閱讀變得有趣。就像我們喜歡看真實生動的電視劇一樣,孩子們也喜歡那些真實可感的故事。所以如果你僅僅是讓她自己坐在那裏看書的話,她肯定會覺得乏味。而如果你能夠記住故事情節,然後通過你們之間的語言把它講述出來,或者是通過捏著鼻子學小女孩、啞著嗓子裝老奶奶的技巧,都可以讓孩子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選擇適合她的讀物。不要照搬那些網上搜索到的書單,你應該爲孩子篩選出真正適合她的一部分。好的兒童讀物的基本要求是,配圖精美、色彩明快、內容有趣,在此基礎上,你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愛好和認知水平,給她提供那些對她來說既不會太艱深也不會太幼稚的讀物。   頭疼問題3 我的孩子永遠是“我現在就要……”怎麽能讓他更有耐心?   老師的魔法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辦法適合兩三歲的孩子,因爲在這個年齡段裏,他們的注意力範圍是有限的,這一點可以爲我們所利用。一個兩歲的孩子往往覺得自己要求的事情必須現在就去做,但是當你給他一個玩具、一塊餅乾或者唱一首他最喜歡的歌時,他就會把剛才刻不容緩的要求抛到九霄雲外。   ●幫助孩子感知時間。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你就不可能輕易讓他忘記自己的要求了,你可以嘗試幫助他建立時間長度的概念。當你跟他說:“我們一個小時以後才能去公園”時,他並不能感知到底是多長時間,你可以把這段時間分解成幾個連續的段落:“洗衣機10分鐘以後才會停,媽媽需要再拿出10分鐘來晾衣服。然後我們用5分鐘走到車站,坐30分鐘的車就可以到公園了。”這樣他就會知道接下來的時間裏有多少事情需要做,他也就知道自己的期待什麽時候能得到滿足。你還可以通過畫條狀時間表的方式,讓他直觀地看到每件事情的時間長度。   ●幫助他打發等待時間。“等待”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應該讓他明白,不是他的每個要求都可以馬上如願。你要不停地強化:“對不起,寶寶,你必須等到明天才能去迪斯尼。”他就會慢慢接受這個事實。而當孩子等待的時刻終於到來的時候,你不要忘記誇讚他:“你耐心地等了這麽長時間,真棒!”   頭疼問題4 當我們說“該吃飯了,等會兒再玩兒”時,女兒總是大發脾氣。   老師的魔法:   ●要適當進行警告。由於學齡前的兒童時間觀念不強,所以需要我們在他們的小腦袋瓜裏放個計時器之類的東西。比如通過做一些遊戲:你和女兒一起在紙板上畫出連續的數位標記,然後告訴她這是吃飯時間的倒計時:“媽媽每分鐘指一個數位,等數位到零的時候,就該做什麽了?”“該吃飯了!”她接下茬的時候,就是感興趣的時候。   ●來點兒競爭。小孩子的好勝心都很強,他們喜歡參加並且贏得比賽,那麽爲我們就不妨來個將計就計,不時地給他們製造一些競爭氣氛。比如跟他說:“來,我數20下,看你能不能在我數完之前把玩具全部放到箱子裏,然後去衛生間洗乾淨小手到飯桌邊坐好。”   ●搞搞新花樣兒。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孩子也就樂在其中了。比如說,孩子不想關掉電視去洗澡,你可以引誘他說:“你能學大花貓的樣子爬到浴室麽?”或者“讓我們像青蛙一樣跳過去好不好?”最好每次都來點兒新鮮的,比如學大象、學鴨子,學小狗。   頭疼問題5 我的女兒在公共場合太黏人。   老師的魔法   ●笨鳥先飛。當幼稚園組織集體活動的時候,我們都會建議那些有害羞寶寶的家庭最好比別的家庭提前一些到達,這樣可以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適應陌生環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到來之前,孩子很可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小夥伴,不會再同時遭遇“人生”與“地不熟”的困境了。這一招同樣可以用在孩子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的時候。   ●讓他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你的孩子可能從下車開始就抱住你的腿不放,不要急著甩開他。你領他到他最喜歡的活動區域,然後你自己也參與進去,因爲當他看到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他才可以安心地投入到玩耍當中。當你發現他已經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之後,你再悄悄地退出。   ●不要強迫他。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個性,如果強迫他投入到使他感到恐懼的環境中,只能愈發加重他的膽怯。所以,如果你觀察發現孩子確實是那種可以從旁觀當中獲得樂趣的人,那麽就讓他保持這種狀態吧。我們希望他和大家一起玩,也是爲了讓他快樂。   頭疼問題6 我讓孩子收拾好玩具和衣服的時候,他總是說:“我不會!”   老師的魔法   ●爲孩子創造便利環境。幼稚園專門訂做的那種兒童型的座椅、衣架和衣櫃會讓孩子感覺更自如,這是孩子在幼稚園比較勤快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家裏最好也能創造一個便於孩子使用的操作環境,比如把他的衣服放在衣櫃最下面的兩個抽屜,在衣帽架下方爲孩子釘一個很容易就能夠到的挂衣鈎,同時最好給他的夾克縫製一個比較大孔的扣袢。   ●讓收拾變得很有趣。我們並不是真的希望孩子能夠把家裏收拾乾淨,只是希望讓他從小養成好習慣,所以不妨把收拾房間當成一次遊戲。用不著昂貴的收納箱,完全可以用那些孩子喝空的奶粉桶當作容器,分別盛放他的小汽車、拼圖、卡片、膠泥,並且讓他爲每個桶畫一個小圖當作標誌。讓他把收拾玩具當作玩耍,他就很樂於參與了。   ●你收拾屋子的時候請哼著小曲。你應該讓孩子看到做家務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吹著口哨或者哼著小曲都可以,只要不是愁眉苦臉。   ●激勵措施。畫一個彩色的任務表,裏面填上他每天應該完成的任務,每當他完成一項就在上面粘一個卡通不乾膠貼畫。小孩子都是爭強好勝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會爲了爭取五彩斑斕而努力工作的。

讓寶寶從小有自信的28個方法

2006年05月12日
公開
8

1 認真對待寶寶的要求。   經常忽視寶寶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當他在電話裡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牛奶。」你在外面一時不能滿足他,告訴他具體時間:「回到家,媽媽給你拿,好嗎?」 2 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週末帶寶寶出遊,徵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裡?」而是這樣問: 「你想去動物園還是水族館?」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3 不要嘲笑寶寶說錯的話   寶寶剛學說話,發音不準確的時候。不要嘲笑他,也不要當時刻意強調,換個時間再教他。在寶寶語言學習期,你的嘲笑會使他喪失學語言的信心和興趣。 4 認真對待寶寶的提問    寶寶提出問題,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 5 用商量的口氣讓寶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把報紙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 給寶寶一個展示作品的空間    讓寶寶在家中最醒目的牆面上張貼他的塗鴉之作;在櫃子上為寶寶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小製作。榮譽感最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7 給寶寶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域    給寶寶一個房間,沒有條件的,可以給他房間的一部分,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的「領域」,讓他心中充滿自信。 8 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寶寶自信的土壤   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裡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寶寶,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並且跟他一起做。 9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不對寶寶說:「妹妹已經會數數了,你還不會,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差。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來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 10 讓寶寶偶爾幫幫忙   帶寶寶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裡,讓他交給收銀員。他還不會算賬,但至少讓他知道錢能買東西。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 讓寶寶選擇自己的衣服    給寶寶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並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12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卡通節目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卡通節目,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台詞,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13 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寶寶獨立清洗自己的杯子、小手帕,哪怕洗不乾淨。孩子的自信來自於每件小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14 鼓勵寶寶表演   當寶寶表演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鍛鍊他敢於從容登台表演,就是鍛鍊他的自信心。 15 讓寶寶多和同齡人玩耍讓寶寶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自信心。 16 幫助寶寶擬訂詳細計劃,並提醒他執行   比如幫寶寶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商時間。執行時提醒他:「寶寶,我們現在該練琴了,對吧?」讓他養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 17 寶寶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制止他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挫了他探索的信心。 18 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遇到困難,讓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在拼七巧板時遇到困難,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實在想不出辦法時,你可以側面指點。戰勝困難可以讓他自信倍增。 19 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要具體表揚    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讚許的具體理由,用讚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可以說:「寶寶知道自己小便了,有進步了。」不要說:「寶寶你真聰明,媽媽好喜歡你。」具體的稱讚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 20 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承諾    本來並不想帶他去麥當勞,卻隨口答應他去,承諾了卻不去實現。你的失信讓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對你的信任。 21 幫助寶寶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   寶寶是急性子,就鍛鍊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鍊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變個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22 教他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   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於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 23 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支持他自己夢想做的事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幹和能力,他才會更有自信。 24 盡量讓寶寶在生活中脫離依賴   上幼兒園要準時,爭取讓鬧鐘叫醒他而不是媽媽一遍遍呼喚。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沒有依靠的處境中充滿自信。 25 讓寶寶從小多接近大自然   帶寶寶旅遊時多給他講述所遇到的動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種知識。見多識廣才能自信倍增。 26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的過錯   辱罵不僅打擊孩子的自信,還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7 寶寶遭遇挫折,用緩和的語氣同他一起分析這次經歷,下次就不會有同樣的錯誤。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8 父母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會中不受人尊重,最損傷孩子的自信心。

感覺統合

2006年03月20日
公開
54

感覺統合 大幅變造你的孩子? 作者:梁煙純 出處:康健 第080期 2005/07/01 出刊 坊間盛行感覺統合訓練課程,幼稚園也打著感覺統合的旗幟招攬學生,甚至還有提供感覺統合環境的遊戲間。感覺統合到底是什麼?究竟誰需要?  陳先生接到幼兒訓練機構的電話,請他帶三歲的女兒及六歲的兒子到現場接受免費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量」。  「反正不用錢,去做做也無妨」夫妻倆帶兩個寶貝去試試。  訓練教室裡擺了許多的遊戲道具,兒子看到玩具興奮不已、女兒則顯得有點害羞。  「評量師」先帶孩子做一些遊戲,再請他們填寫測驗卷,整個過程大約40分鐘。  評量結果出爐:兒子有過動的傾向,如果不治療可能會變成暴力份子、女兒的空間概念不良,不治療會影響日後的學習效果,「整套療程只要六萬元……」幼教機構終於亮出底牌了。 有這麼嚴重嗎?  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不能只看當下的行為表現就診斷疾病,」孩子可能只是一時的情緒焦慮、亢奮,或是不習慣陌生的環境。  許正典認為症狀表現要構成疾病,必須符合以下二個條件:  1. 病程持續一段時間:  症狀必須發生在二種以上的場合(例如:學校及家裡),且最少持續一個月以上。  2. 造成功能性的損害或障礙:  例如:肢體不協調、學習困難、人際關係不佳。  「孩子動不動就有問題?那是拉生意的做法,」台灣大學職能治療系副教授羅鈞令不諱言地表示。  他說,每個人的感覺統合能力在各方面會有強弱的不同,但並不表示比較弱的方面就一定會出狀況,「有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學習才是重要的,」羅鈞令強調,如果孩子在家裡及學校的表現跟同儕相比都很正常,沒有必要去測量感覺統合。  如果孩子真有行為異常,可能有其他生理、心理、社會或環境的原因,不見得是感覺統合失調。「只用感覺統合來解釋孩子的所有行為,是很危險的,」羅鈞令以他多年的臨床經驗提醒。  曾經有位台大職能治療系的學生,在學習感覺統合的評量方法時,才發現自己有觸覺防禦的現象,對於觸覺非常敏感。他終於明白自己不喜歡讓別人剪頭髮的原因,但是回想一路走來的求學路及生活經驗,並沒有受到影響。  羅鈞令表示這位學生雖然有感覺統合的問題,但是因為適應良好,沒有接受治療也無妨。但如果「不讓別人剪頭髮」這件事對他造成很大的困擾,感覺統合治療可以舒緩這個焦慮。  感覺統合的理論及治療方法是在1970年代由美國的職能治療師艾爾絲博士(Jean Ayres)所提出,建議感覺統合功能異常者透過刺激的控制及適當的活動目標,促使中樞神經的組織及發展。感覺統合治療需由醫師診斷確定後,由職能治療師執行。  但是坊間卻有不少感覺統合訓練的機構,甚至幼稚園、安親班、舞蹈教室……都打著感覺統合的名號。  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姚開屏曾為文呼籲,設計感覺統合治療的活動,必須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足夠的了解,並對個案問題有足夠的認識,「否則一知半解、依樣畫葫蘆的治療活動,不見得能帶來益處,甚至可能有害。」  例如不當的前庭刺激容易引發癲癇的發作,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江長奇警告。  台東大學特殊教育系副教授曾世杰對於國內教育界一窩蜂的提倡感覺統合訓練,感到很憂心。他認同感覺統合的訓練對動作協調有幫助,但是宣稱會因此而增進學習效果、達到潛能開發……就太神化了。  「孩子不會因為做了感覺統合訓練而變天才,」江長奇說。 適時放手,讓孩子飛得更好  感覺動作經驗是大腦發展的糧食來源,一般孩童只要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感覺刺激,就不會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不過很多孩子在都市成長,缺乏足夠的活動空間,造成感覺動作經驗不足,導致有些人感覺統合不佳,但是否到了「病」的程度,需要治療,另有評估方法。  如果你的孩子一切正常,在幼稚園或舞蹈教室裡玩玩感覺統合的遊戲無妨,但不要勉強小朋友去做不想做的動作,江長奇表示。  羅鈞令副教授建議父母放手讓學齡前的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鼓勵他們多做各種大動作的活動,例如:跑、跳、各式球類活動……等,而不必急著送孩子去窩在補習班加強課業,因為如果基本的感覺統合能力沒打好,往後的學習會事倍功半,「反而輸在起跑點上。」 誰該接受感覺統合治療?  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感覺統合治療,只有「因為感覺統合問題而造成生活及學習的障礙或困難時」才需要接受治療,台大職能治療系副教授羅鈞令指出。  你的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去接受專業的評估。  張小弟智商超過120,從小到大乖巧、喜歡看書,可以說出很多的想法,但就是寫不出來。考卷總是寫不完,走路常常跌倒,被同學嘲笑是「笨蛋」,常常被欺負。  身為特教老師的張媽媽,清楚自己的孩子智商沒有問題,她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  醫師診斷是「注意力缺損過動症」,除了在兒童心智科接受藥物治療,也在兒童復健科接受包括感覺統合在內的職能治療。  張小弟的成績明顯進步,作文也從以前怎麼努力都只能寫出1∼2行,到現在可以寫到10行。張媽媽明白他的孩子不是變聰明,而是控制寫字的肌肉張力及手眼協調改善了。  艾爾絲博士曾表示:「感覺統合治療並不能讓孩子變聰明,但不去注意,有可能使潛力無法發揮。」  當孩子出現以下的狀況時,建議接受專業醫師及職能治療師的評估:  ★嚴重落後各年齡層的發展里程碑。  ★和同年齡的小孩相比感覺怪怪的。  ★三歲以上的孩童,出現以下症狀之一,持續一段時間以上且造成生活面的影響: 1.感覺動作統合問題  ▲動作發展有明顯的落後。  ▲大動作特別笨拙,例如:走、跳、跑等協調不好。  ▲平衡能力不好,例如:上下樓梯、雙腳跳、單腳站立或騎腳踏車時比同年齡孩子困難。  ▲眼睛與手腳的配合不好,例如:丟接球、踢球或跳繩等活動有困難。  ▲細動作協調不好,例如:無法自己進食、穿襪、扣鈕扣、繫鞋帶、拿筆、畫圖或寫字有困難。  ▲常常把字句的順序、文字或數字顛倒。  ▲唸書、抄書或寫黑板時,常有遺漏字句或跳行的現象。  ▲在排隊、做體操或玩遊戲時,常會弄錯方向,或手腳及身體位置不對。  ▲生活自理能力有明顯的落後。  ▲特別好動,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在看過或聽過事物之後很快就忘記,例如:幾項簡單的吩咐或指示,總無法一一做好或完成。  ▲與同伴相處不好、不合群。  ▲情緒控制不良、易衝動。  ▲有自我傷害或自我刺激的行為,例如:拍打自己,或其他特別的動作。 2.口腔及進食問題  ▲常常流口水,或嘴巴常常張開著。  ▲常常容易嗆到。  ▲咀嚼較粗造、硬或大塊的食物時,會有困難。  ▲喝水或吞嚥流質物體時有困難。  ▲吃東西或喝水時,嘴唇不能緊閉,以致東西由嘴角流出。 資料來源:《感覺整合與兒童發展》羅鈞令著,心理出版社。 該掛哪一科?  ▲小兒神經科:發展里程碑嚴重落後,或是有任何不明原因的異樣,都可以掛小兒神經科接受檢查。當排除了神經方面的問題後,小兒神經科醫師會依專業判斷,轉介至兒童心智科或小兒復健科。  ▲兒童心智科:情緒方面的障礙,例如:過動兒、自閉兒。  ▲兒童復健科:肢體動作協調方面的障礙,例如:感覺統合失調。

5招輕鬆化解老大情結

2006年02月25日
公開
41

媽媽不要我了?5招輕鬆化解老大情結 第二個孩子出生,往往造成爸爸媽媽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生兒,而忽略了老大也需要被關愛的事實,使他產生嫉妒的心理。面對這種狀況,爸爸媽媽應如何做適當的處理? 文�施名玥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 面對老大對新生兒出現的「老大情結」,有些爸爸媽媽會選擇置之不理!但惡性循環的結果,可能會加重老大的情緒,出現傷害新生兒,或退化的行為(與新生兒同齡的舉止表現),更嚴重的,也可能使他罹患憂鬱症!其實,孩子要的不多,只有大人的關愛。 大寶貝吃醋為哪樁? 1∼2歲的寶寶,認知發展還在自我的階段,因此,當他看到媽媽在照顧別人時,就覺得媽媽被佔有,就會不照顧我了!他可能會吸吮大拇指,玩弄頭髮到大哭大喊,希望媽媽注意他;在他的小小世界裡甚至連結到絕望的想法:「我要被拋棄,不再被愛了!」,所以爸爸媽媽要不斷地向他保證:「雖然弟弟(妹妹)出生了,但是我們還是很愛你!」 雖然嫉妒是正常的情緒,但是大人還是要善用方法,將此負面情緒導向正面,否則可能不良的影響會愈來愈深。 嫉妒的4種負面影響: 1.缺乏同理和分享能力,影響人際關係。 2.自尊心和虛榮心日漸高漲。 3.易有強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胸,處於競爭與比較的心態學習成長。 4.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周遭事物的關心。 避免寶寶嫉妒 現代的優質教育,並非只講究智能的提升,還有更重要的,情緒高EQ的養成,爸爸媽媽注意孩子的情緒,以同理心做溝通,才能使孩子快樂地成長。 招式1.懷孕時期 運用認知的方式,告訴寶寶:「弟弟(妹妹)要來臨囉!」媽媽可以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內容關於一個哥哥或姐姐,如何迎接新生兒的到來。這是投射性的測試,幫助寶寶迎接弟弟(妹妹)的來臨。 【你可以怎麼做】 1. 媽媽可以問寶寶開放式的問題:「你覺得故事中的哥哥(姐姐),對於弟弟(妹妹)要出生的感覺是什麼呢?」讓寶寶自由地談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2. 如果寶寶出現負面的情緒:「喔!那這樣哥哥(姐姐)以後會很辛苦,因為媽媽就會變成弟弟(妹妹)的了!」此時可以對寶寶表達同理及了解的感覺,適時地溝通、處理及開導。 招式2.新生兒彌月 很多親朋好友會來探視和祝賀,並且帶一些禮物給媽媽和新生兒,這時很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也送哥哥(姐姐)一份禮物喔!否則他會感覺到明顯地落差、被忽略,而產生重重的失落感! 招式3.新生兒出生之後 爸爸媽媽忙於照顧新生兒,很容易將哥哥(姐姐)忽略了喔! 【你可以怎麼做】 爸爸媽媽可以請哥哥(姐姐)也來照顧弟弟(妹妹),派給他簡單、可達成的小任務,如:幫忙拿或丟尿片等,讓他也進入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是個被肯定的小幫手,可緩解他被競爭的感覺。 招式4.撥出特別時光 如果妳發現寶寶的「老大情結」較為嚴重,也許需要特別花時間單獨陪他,因為爸爸媽媽可能將許多時間投注在新生兒的照顧上,較忽略照顧大的,使他感到難過、不被關愛。 【你可以怎麼做】 1. 可以每天花十分鐘的時間,當作是親子間的特別時光,告訴他:「媽媽之前花很多時間照顧弟弟(妹妹),但是這十分鐘是完全屬於你的,你要做什麼事,媽媽都會陪你做。」 2. 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妳可以發現,孩子的情緒會比較穩定,他會覺得雖然媽媽平時很忙,但自己還是擁有特別的時間,享受爸爸媽媽的愛。 招式5.禁用比較法與責備 「你已經是哥哥(姐姐)了,怎麼還會嫉妒弟弟(妹妹)?你好丟臉喔!」爸爸媽媽對寶寶說出這句話時,表面看來效果不錯,但其實背後的衝擊是很大的,不但會讓寶寶感到難過和反感(因不被人喜歡),嫉妒心依然存在,使他心中不滿、不平的情緒更盛。 【你可以怎麼做】 1. 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有嫉妒的情緒時,不要急於責備,應先同理他的感受,安慰他:「我們知道你很難過!」畢竟嫉妒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再與他一起討論該怎麼去面對和處理。 2. 另外,爸爸媽媽平時就要盡量做到公平性,一般大人都會認為哥哥(姐姐)一定要禮讓弟弟(妹妹),這會讓哥哥(姐姐)感到委屈,沒有被同理。爸爸媽媽還是要適時地注意哥哥(姐姐)的感受,多注意他的情緒變化,不要以大人的方式和想法,去要求一個小孩。 (資料來源: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226期) 育兒須知單元)

養個「好情緒」孩子的三種方式

2006年02月24日
公開
42

增進自我覺察、調適情緒的技巧,不但有益於孩子交友和行為合宜,更能培養同理心和挫折耐受力,不會變成假面超人。 文�朱念文 康健 第043期 2002/06/01 出刊 回想小兒子出生後,五歲老大的反應:「我才知道小孩子也會嫉妒,」從事金融業的潘曉梅笑說。有天她聽到嬰兒哇哇大哭,衝到房間一看,小baby腿上被捏了一大塊瘀青,老大一臉無辜杵在旁邊。  潘曉梅氣得差點動手打人,老大也嚇得哭了,聽著兩個兒子的哭聲,潘曉梅才驚覺自己疏忽孩子的感受。老大只是氣弟弟可以有禮物,大家搶著抱,並不是真的想傷害弟弟。  學齡階段孩子的自我覺察能力逐漸增加,也能透過別人的反應,判斷自己行為是否合宜。由於生活圈擴大, 許多陌生情境產生的困窘、嫉妒、羨慕、寂寞、罪惡感等情緒,常會使孩子不知所措。  入學之後,孩子在團體裡會被期待更高的自我控制和合作能力,學習分享、解決衝突;體會別人的感受和期待。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認為,這正是培養孩子分辨和調節情緒技巧的最佳時機。  高特曼的追蹤研究發現,如果父母能適當疏導孩子情緒,將有助於孩子行為合宜,懂得自我鎮靜,集中注意力,更有助於人際關係和課業表現。 別怕鬧情緒  在我們的文化裡,情緒似乎常被貼上負面標籤,打入冷宮。台北榮總精神部臨床心理師呂俐安指出,父母較在意的仍是智力(IQ)表現,不太重視調節情緒的能力,多等到孩子出現自我中心、難搞、挫折耐受力不足等困擾時,才來求助。  有的孩子功課不好,最大的問題是出在人際關係弱,父母卻以為是孩子上課不專心。  令人擔憂的是,有些父母覺得自己小時候情緒被忽略也照樣長大,殊不知大環境已經改變,孩子必須面對更多的刺激和挑戰,圍堵、放任情緒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問題。  培養情緒智力(EQ),不是要「消滅」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要幫助他覺察、區辨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學習運用這些訊息做出適當反應。  因此孩子鬧情緒時,父母要做的不是跟著發脾氣或只是制止孩子,而須處理鬧情緒的原因,避免同樣的模式一再上演。  例如手足嫉妒,孩子偷打弟弟、弄壞東西,如果父母光生氣處罰,孩子反而更認為自己不被愛、不受重視。  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先帶開孩子,讓他平靜下來。讓他了解自己為什麼吃醋:「你是不是因為媽媽抱弟弟沒抱你,所以不高興?以後如果你有這種感覺可以跟媽媽講,媽媽會很謝謝你提醒我。」當孩子知道情緒可以更適當、有效地表達,就不會故意犯規想引起注意。  但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是任孩子予取予求。  心理師呂俐安指出,有些父母太保護孩子,往往反應過度,如孩子跌倒了哭一下就急著安撫:「好痛好痛哦,都是地板不對害你滑倒。」孩子誤認自己的生活不該有不愉快,導致挫折耐受力低落,事情不順心就鬧情緒,難以適應家庭以外的人際互動。  即使孩子的情緒如山洪爆發,父母也不能兵敗如山倒,忘記先前的約束。明確告訴孩子,他必須遵守已訂下的行為規範,學習尊重自己和別人,你不會因為他鬧情緒答應他的要求。 以情養性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感性的情緒和理性的認知能力同樣重要,如果孩子常被情緒卡住,勢必影響其人格發展。若能使情緒透過合理有效的方式紓解,避免能量耗損在衝突、壓抑情感上,孩子將更容易專注發展其他潛能。  以下方式可協助家長更有效輔導孩子的情緒,成為他一生受用的資源。 ◆坦誠表現你的感受  在孩子前表現你的情緒,並和他討論是很重要的,例如「媽媽明天開會要上台報告,我覺得很緊張,我想要去外面走走。」  有情緒是人之常情,不要害怕在孩子前面表現出來,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孩子都能透過這些體驗累積更多同理心,有助於他面對更多元的人際關係。  人非聖賢,孩子如果做出讓你氣炸的事,要你心如止水不可能也不健康。但如果你真的怒不可遏,無法思考,最好暫時離開現場,告訴孩子等你比較平靜時再回來處理。 ◆注意孩子的細微情緒  不要等到孩子大吵大鬧才處理,留意低強度的情緒並給予回應,例如沮喪或憂慮。幫助孩子分辨和經歷這些情緒,讓他知道你深切關心他的生活。 ◆理解和接納  讓孩子知道你確實收到了他的情緒訊息。也許你想藉著忽略、否定安撫他,孩子卻會懷疑自己的反應是錯的,甚至不願意再告訴你。 ◆解釋負面情緒並非異常  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因生氣、嫉妒、貪心的感受被譴責,但你要處理他不適當的行為。可以說:「我知道,小華不跟你玩讓你覺得寂寞,傷心。」接著再解釋:「但是你說他的壞話並不能解決難過,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建立情緒字彙  準備不同種類的情緒字彙包括挫折、罪惡感、忽略等,幫助孩子把一些無以名狀、害怕的感覺,轉換成明確的概念,讓他知道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孩子若學會以語言清晰表達感受,將有助於溝通和自我對話。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協助孩子釐清情緒的來源,鼓勵他找出可行的處理方式。如除了「感覺很差」之外,他還知道自己是因為姊姊不陪他玩所以寂寞,可以跟他討論解決之道:打電話請朋友到家裡玩?還是拜訪附近鄰居?有了經驗,下次他覺得寂寞時,也許就可以自己處理而不需要你的幫忙。 情緒遊戲  透過親子活動辨認、紓解情緒,可能比說道理更受歡迎。 ◆親子共讀  不管孩子多大,共讀書籍都是認識情緒的好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討論情緒的語彙,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及憂傷,更能夠讓父母談論一些他們難以啟齒的主題,如死亡、戰爭等。  目前台灣已出版不少適合共讀的繪本,父母可依據孩子的需求和年齡選擇。 ◆假裝遊戲  小朋友常喜歡以幻想解決困擾,宣洩日常的壓力。假裝遊戲有助於孩子探究被壓抑的情感,並讓父母有機會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憂慮,適時加以疏導。可以在孩子玩扮家家時觀察,或扮演另一個和孩子互動的角色。沒有哪一種劇本是正確的,容許孩子表現真正的情感。 ◆找情緒  親子一起外出購物或到公共場合時,請你的孩子找出不同的情緒表情。誰看起來很愉快?誰一臉無聊?有很害羞或很緊張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