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宜樺馬麻

孩子的起跑點在那?〈上〉

2011年10月15日
 隨著一些廣告詞的聳動,許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點上,所以不落人後的加入許多藝能課程的學習,在幼兒園裡,也要求老師早點教認字、注音、拼音、算術等,再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滿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虛榮心,那孩子可就成了犧牲品了,因為太多的超齡學習,挫折感的累積相對地也增多,而我們要清楚的是在學習上偷跑,真的能給孩子多少助益呢?
  
  許多父母工作繁忙,家庭與事業無法兼顧,雖然在物質生活上提供了優沃的環境,卻在孩子的成長記錄中成了缺席著,他們甚至不清楚孩子的發展已跑到那個階段了,所以近年來發現有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學齡階段後才驚覺,自己的孩子怎麼和別人不同?他們的孩子智商毫無問題,卻動作笨掘、緩慢,或不能控制情緒,無法與人互動溝通、分心和缺乏專注學習的能力,以致學業成就低落、頑皮、破壞,成為老師頭痛的問題學生。根據統計調查,這樣的孩子已佔有學齡兒童10%∼15%的高比率。
  
  二十多年前美國艾爾絲博士從神經生理的的觀點,提出感覺統合理論後,許多學者專家,為人父母者,才逐漸驗證揠苗助長,環境剝奪,感覺剝奪帶給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師長們才意識到孩子的學習成就低,不能只歸於他的偷懶、不用功,孩子的分心、不專注,也無法以懲罰來改善。其實幼兒期感覺統合的正常發展,才是啟發孩子動作、語言、情緒、人格、認知、創造力等學習的原動力,當我們發現孩子有學習障礙,情緒困擾,溝通困難時,真的要先了解孩子是不是站在不公平的起跑點上,也就是他們感覺統合的能力是否已發展完 ,才進入認知學習的階段。

∼本文摘自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兒童發展觀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