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紘紘媽咪

當男人夾在兩個女人中間

2005年11月24日

當男人夾在兩個女人中間
這兩個女人你都愛,該選哪一個?
康健雜誌 84期
文.吳若女 圖.鄭佳玲

原以為到了五十歲,一切底定,只等著孩子個個有好定所,沒想到子沅(女兒)死了,子湘(兒子)雖不說,我卻知道他是恨我的,妳也恨我吧?素素,沒有我,你和子湘不會有今天這種局面……」齊老太太感慨地對已離婚的兒媳
婦說。

素素看著曾百般折磨她的婆婆,坦承自己的確恨過,卻也說道:「奶奶,我們兩個不投緣。在這個家的時候,妳使我非常非常不好過。而我也讓你不高興,連帶的,我們兩個人的不高興,更使子湘夾在這間痛苦不堪……。但現在都過去了,子湘將來再娶,也許會是一個讓你喜歡的女人。」

擅於處理男女關係的女作家廖輝英在長篇小說《盲點》中,用20萬字洋洋灑灑寫出惱人的婆媳關係,到書的末了,已經離異、不再是婆媳的兩個女人,反而能促膝長談,說出心裏的話。

或許真如廖輝英在書裏最想傳達的: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盲點。寡母婆婆的盲點就是無法接受另一個女子與兒子建立親密關係,而媳婦是無法逢迎一個強勢又不愛她的長輩,至於兒子,則是不敢對嚴厲的母親說出自己的心聲,一直用逃避的方式閃躲問題,最後深深傷害身邊最親近的兩個女人。
這樣的盲點,普遍存在現實的家庭生活中。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孔祥明從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發現,姻親關係是影響婚姻穩定與品質的重要因素,其中又以婆媳間的問題最多。

「不過,婆媳問題絕不是兩個女人的戰爭,中間男人的態度與處理方式才是關鍵,」研究婆媳關係多年的孔祥明說。
她也從許多個案中看到,有先生居中扮演「橋樑」角色的婆媳關係較好,因為有先生/兒子在適當的時間、場合,用適合方式疏通,有助於減少婆媳間的誤會,縮短她們揣摩適應的時間。相形之下,先生放任不管、逃避或是採取一面倒的態度,容易使雙方的誤會加深,衝突擴大。
以下是《康健雜誌》整理身為人子與人夫的夾心餅乾男人最常碰到的幾種情況,怎麼處理會更好、更圓滿?
要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除了想住在一起,就近照顧父母盡孝道之外,夾心餅乾男人其實也要實際地想想:「自己的媽媽和太太在觀念或生活習慣上會不會差異太大?共同生活是否會帶來嚴重的不適或磨擦?」

積極推廣自然養生與飲食的陳怡魁博士,在三十幾年前結婚時就曾想過這個問題。當時他愛上一個只會講國語的外省女孩,而且不會做家事,他知道這和傳統的本省籍母親一定無法相處,於是他巧妙地告訴母親:「我認識一個好女孩想結婚了,但女孩的命會剋你,所以最好不要住在一起。」疼兒子的母親一聽是為她好,最後還是依了他,婚後他和太太住在極破舊的實驗室裏,但週末一定會去探望母親,在這過程中太太慢慢學會台語,也和婆婆有很好的溝通與相處,成功地化解婆媳同住可能帶來的風暴。
預防及事前最好準備是必要的。

一位在政府機關服務的陳先生對此就有切身之痛,本來他天真的以為,媽媽和太太住在一起應該沒有問題,而且是自然簡單的事,沒想到媽媽看不慣不愛做家事的太太,且生氣都是由兒子代勞,最後婆媳磨擦愈來愈大,大吵一架後太太搬出去住,好脾氣的陳先生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奔走在兩個家庭間,經過半年,雙方的怒氣才慢慢平息,但對於日後是否還能見面相處,陳先生搖搖頭無奈地說還不知道,但早知如此,他會在事前做更好的預防與安排。
當然,不是每對夫妻都有能力搬出去住,也不是不住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預防。實際上,和父母同住是年輕夫婦很好的支援與後盾,父母能幫忙照顧孫子,良好的三代關係幸福無比。只是夾心餅乾男人在同住前,得充分了解和評估媽媽與太太的性情與生活習慣。如果選擇住在一起,也要在婚前多來往走動,讓彼此有機會多了解對方,建立情誼。

當媽媽批評你太太,或太太嫌你媽媽時……
「除了傾聽,也要先同理對方的觀點,再適度做些解釋、講好話,」飛越心理與婚姻諮商中心負責人朱玲億建議《康健雜誌》讀者。
比如說,當媽媽抱怨媳婦懶散,在週末竟可以睡到中午才起床時,做兒子的可以在聽完後先說:「媽媽,你們那個時代的人真的比較勤勞,我們比不上你們。」這是先認同母親的價值觀,之後再稍微為太太解釋一下,如「她這個星期工作比較累」或是「她晚上起來好幾次看小孩,比較累,所以早上爬不起來」。

當太太嫌媽媽時,先生也要先同理太太的情緒,再做適當的轉圜。但更重要的是,夾心餅男人也像個天秤,要隨時加減砝碼,讓雙方儘可能維持在平衡狀態,而不是讓一邊傾斜得太厲害。

像有一位服務於電子科技業的葉姓男工程師就在媽媽和太太間做了很好的平衡。有一回,太太跟他抱怨媽媽老是把假牙泡在浴室裏的杯子裏,讓人覺得嘔心想吐,但他正色跟太太說:「老婆,有一天我們也會老,難道你也希望小孩這樣嫌我們嗎?」太太聽後不語,知道這是先生的底線,就不再多抱怨。
但又有一回,太太跟先生說,媽媽聽歌仔戲時電視機實在開得太大聲了(因為媽媽耳朵不好,忍不住愈開愈大聲),下班回來沒辦法好好休息,先生聽後答應會改善。但這位聰穎的先生並沒有立刻衝出去指責媽媽,而是趁一個週末下午,家裏沒有其他人又聽到電視機好大聲時,出去跟媽媽說:「媽,電視開這麼大聲,會吵到鄰居,也會吵到我沒辦法休息。」疼兒子的媽媽當然趕快把電視機關小。

兒子以自己的需要為訴求點,在合適的地點與時機和媽媽溝通,而不是擺出要為太太出氣伸冤的模樣,否則容易讓婆媳關係愈來愈糟。同樣地,先生也可以以自己的需要為訴求,商請太太做些調整或改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05年11月號《康健雜誌》
本文出自於:康健雜誌084期
---------------------------------------------------------------------
讀完上篇,我想我應該將這個訊息轉給老公,讓他這個天秤公平執法,
可以讓我的婆媳關係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