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紘紘媽咪

診所開感冒藥 含可待因成分

2006年08月18日

【陳柏因╱台北報導】健保局昨公布去年醫療院所申報資料發現,竟有十一萬八千名兩歲以下幼兒吃含可待因成分藥物,其中基層診所開出的不良處方比率佔達九成二。兩歲以下幼兒服用這類感冒藥,嚴重會有呼吸抑制,甚至致命危險。健保局將針對屢犯不改的院所加強輔導、核刪費用;兒科醫學會也將發文給會員醫師,要求謹慎注意幼兒用藥問題。
離譜漏洞健保局醫審小組主任高資彬昨指出,去年達十一萬多名兩歲兒服用可待因。再以幼兒因感冒就診取用可待因比率分析,在診所取用比率達百分之十八,即每一百名在診所看感冒的小朋友,就有十八人拿到可待因類藥物;其中小兒科有四萬八千名、耳鼻喉科三萬兩千名最多。統計並發現,有十二家院所去年竟都開出超過一千張含有可待因成分的不良處方,將被列為黑名單、加強輔導。 高資彬說,兩歲以下幼兒肝臟醛糖酸化系統發育未健全,無法將體內的可待因代謝完全,會出現抑制呼吸、出現嗜睡、步態不穩、嘔吐等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不建議可待因製劑用於兒童咳嗽。 台北馬偕醫院副院長、兒科醫學會監事黃富源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若給兒童每天、每公斤五毫克以上的可待因,百分之三會因呼吸窘迫須使用呼吸器,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建議家長先問清楚 黃富源說,小兒科醫師應該都知道,不能開給兩歲以下幼兒可待因類藥物,但診所多用綜合感冒糖漿等複方藥品,可能導致基層診所醫師沒有仔細看清楚仿單(藥品說明書)、一時不察就開藥給兩歲以下幼兒。建議家長帶孩子看病或買藥時,應向醫師、藥師問清是否含有可待因,並看清楚仿單,以免寶寶誤食可待因。家有八個月大寶寶的張姓民眾擔心地表示,平常都帶孩子在家附近的小兒科診所就醫,未來帶孩子去看病一定會問清楚醫師、藥師是否開給含有可待因成分的藥物,「醫師、藥師都無法把關,家長只能多花心思」。

醫改會批把關不嚴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則批評,若用藥安全都要民眾提醒醫師,「到底誰才是醫師?」「之前有碘化甘油化痰藥不能吃、現在又有兩歲以下不能吃可待因」,民眾不可能一一記住,衛生署應真正落實醫藥分業,才能讓用藥安全多一層把關。

兩歲以下服感冒藥注意事項
●幼兒咳嗽時應多喝水,除糖漿等祛痰劑外,勿試蒸喉嚨等不必要處置。
●家人帶小孩看診、領藥時,先向醫師、藥師問清楚藥物種類及禁忌。
●家長拿到藥袋、藥品或到藥局買藥,應詳細閱讀藥品或詢問醫師、藥師有無含可待因。
●健保局將加強稽查、核刪醫療院所開給兩歲以下幼兒可待因不良處方,民眾拿到不良處方可撥健保局0800212369。 資料來源:健保局、台北馬偕醫院副院長黃富源

報你知 幼兒肝臟難代謝 呼吸窘迫 台北馬偕醫院副院長、兒科醫學會監事黃富源表示,可待因是嗎啡類藥物,會在體內代謝成嗎啡成分,直接抑制大腦控制咳嗽的中樞神經,達到減輕咳嗽的療效;但兩歲以下幼兒肝臟功能未發育完全,無法代謝掉可待因成分,會出現嘔吐、昏睡、走路不穩等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建議可待因不應用於幼兒。而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成人患者若使用可待因,也易發生氣道繼發性感染及呼吸窘迫,同樣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