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亞利安寶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養男育女調不同" 浮萍男孩

2009年09月11日
公開
3

洪蘭教授在導讀中提到:「最近比較人類學的基因研究發現男生與公黑猩猩有百分之九九.四的基因相同,比與人類女性的共同基因還多一些。所以男生在看、聽、嗅覺方面與公黑猩猩的相似性大於人類的女性。這一點對了解性別差異很重要,男女在處理事情上的不同是來自大腦結構與神經迴路活化上所造成的功能上的不同。   男孩並不會因長大就自然變成男人,他們需要被教導、被引導,需要藉由各種挑選證明給別人看,他的身體、心智都已成熟,可以脫離父母保護,獨當一面,他才算成年。年齡跟成熟之間不是等號關係,古人十六歲弱冠,變成大人,現在十六歲男生還要媽媽叫起床才不會遲到,不但不能謀生養家,每天還要跟家裡拿零用錢。   「男孩需要磨練才能成為男人。」 ~~~~~~~~~~~~~~~~~~~~~~~~~~~~~~~~~~~~~~~~~~~~~~~~~~~~~~~~~~~~~~~~~~~~~ FROM:博客來網路書店 有些令人不安的事情發生在今日的男孩身上:父母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兒子對真實世界沒有任何熱情,缺乏動機、興趣,失去目標、方向,甚至不能、不願獨立過自己的生活。男孩像浮萍一樣到處漂泊,隨著生命的潮流把他帶到天涯海角。 家庭醫師暨心理學家薩克斯認為社會和生物兩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造成了對男孩有毒的環境,也找到五個驅使男孩向下沉淪的元凶: ● 學校和教育方式的改變:包括教育課程加速、純知識取代動手做的經驗、從競爭的形態移轉到大家都是贏家,意外的造成許多男孩遠離學校。 ● 電玩遊戲取代其他活動:電玩不會使任何人變聰明,更糟糕的是可能會誤導或扭曲男生的動機,使他們對真實世界的成功和成就不再有興趣。 ● 過動症的過度診斷和用藥傷害:其實許多被誤診的孩子不必服藥,只是需要一個符合他們發展的課程表,和一個懂得如何教男生的老師。 ● 環境雌激素干擾內分泌平衡:食物中和塑膠瓶產生的環境雌激素,可能使男孩的骨頭更脆弱,延緩青春期歷程,甚至嚴重打擊他們的內分泌系統。 ● 流行文化對男性氣概的貶抑:男孩轉變成男人的過程需要適當引導,卻找不到成熟的男性角色模範,所以他們不知道怎樣成為真正的男人。   接著他提供父母親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放下電玩遊戲,使他們對學校和學習比較感興趣,還有一些簡單的生活改變以保護孩子不受環境污染,避免大腦的傷害讓他們失去動機。   這本書充滿了感人的真實故事,可以激勵老師和家長,並指出年輕男性邁向新未來的路。 作者簡介 利奧納德•薩克斯(Leonard Sax, M.D., Ph.D.)   是醫生也是心理學家,為美國單性公立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ingle-Sex Public Education, NASSPE)的創辦人和執行長。學術性相關研究發表在許多知名期刊上,包括《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行為神經科學》(Behavioral Neuroscience)、《美國醫學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營養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以及《性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等等,並著有《養男育女調不同》(遠流出版)一書。他是知名的演說家,一年在全球有五十場的演講,曾多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公共電視(PBS)、福斯新聞(Fox News)、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之聲(Voice of America)、《今日秀》(The Today Shows)及許多其他節目的採訪,討論性別差異在孩子學習上的重要性。他住在馬里蘭州的蒙哥馬利郡。 --------------------------------------------------------------------- 目錄top 導讀/男孩的成長需要適當的教育與引導 洪蘭 第1章 謎團:缺乏動機的男孩 13. ●不僅僅是學校 第2章 第一個因素:學校的改變 31 ●為什麼這是個問題??現在攔住他,將來他才能超越 ●小女孩是什麼做的??好和壞的知識之樹 ●孩子與一部可設定的電腦有何不同??好消息:男孩危機是假的! ●假如你是小豬,你會有什麼感覺???對男生不友善的問題 ●正確的競爭方式?自尊心不會受到打擊嗎? ●科倫拜高中和維吉尼亞技術學院槍擊案呢? 第3章 第二個因素:電玩遊戲 87 ●主控力?笨和更笨?北極熊俱樂部 第4章 第三個因素:ADHD的藥物 121 ●「為什麼不試試看?」?伏隔核?電玩遊戲真的會煎熟你的大腦 ●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董遺跡 第5章 第四個因素:內分泌干擾物質 149 ●雌性化的魚?她才八歲,但看起來像十二或十四歲 ●不同步的青春期?瓶裝水、奶嘴及奶瓶 ●內分泌干擾物質、ADHD和動機?為什麼美國孩子變得這麼胖? ●男生現在是比較脆弱的性別嗎??不男不女?有利處 第6章 結果:賴家王老五 179 ●錢怎麼了??克瑞夫特的兩難?普利畢洛夫群島的教訓 ●怎麼回事??改變中的美國家庭?錢和性怎麼了? ●責任的棍子?賴家王老五 第7章 第五個因素:被遺棄神祇的復仇 235 ●歷史悠久的文化有一件事相同 ●美國文化是男孩的毒藥,那女孩呢??性別的特殊含意 ●美國父親的改變?做為一個男人是什麼意思??女生又如何? 第8章 解藥:讓男孩重拾動機 267 ●第一個因素:教育中的改變?第二個因素:電玩遊戲 ●第三個因素:ADHD的用藥?第四個因素:內分泌干擾物質 ●第五個因素:失去正向的角色模範 ●重建世代之間的聯結?一句警語?一個故事

兩個教養原則,不破壞孩子思考力

2009年09月11日
公開
3

當孩子充滿好奇地睜大眼睛,指著眼前的景物,問你「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驚訝,孩子的小腦袋裡怎麼有這麼多事情在運轉著? 當孩子和你認真地討論或爭辯「送朋友禮物時,要送自己喜歡的,還是朋友喜歡的?或是還有別的選擇?」「交朋友要找和自己興趣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人?」「哭的時候一定是難過或傷心嗎?還是別的可能嗎?」,你是不是才猛然發覺,有些問題連當了爸爸媽媽的我們,從來也不曾仔細地想過,但從孩子的發問或答案裡,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思維。 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感受到,身處於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各種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不斷地在改變,今天教孩子的一切,有可能很快就被一一推翻或修正。想要孩子未來能夠不驚不懼地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就不能讓他從小總是倚賴爸爸媽媽給予標準答案,凡事告訴他該怎麼做,或幫他決定要做什麼他才去做。孩子必須要學會自己思考,要懂得發問、作判斷,能夠擁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意見,並且充滿自信地展現出來。 2歲前的孩子,由於仍處於「感覺動作期」,凡事要親手去摸、去嚐、去把玩,才能建構起他對外在事物的理解;2∼6歲的孩子慢慢掌握口語能力後,會透過語言的媒介來表現自己思考的脈絡,而且生活經驗和知識增加之後,也才能夠發展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意見。 為了讓孩子發展出這麼重要的能力,本月專題首先要探究「思考」能力的形成與重要性;其次,希望爸媽能檢視你的教養觀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接著,再以分齡的實例及信誼實驗托兒所的實際觀察,說明養成幼兒思考力的原則與策略。邀請爸媽帶著孩子一起來練習與體驗,相信你和孩子都將會愛上思考! 9月號學前教育雜誌>>

感覺統合與兒童學習能力

2009年09月10日
公開
2

感覺統合與兒童學習能力-1 作者:張翠娥 您認識這樣的孩子 ? 有些孩子說他笨又好像不笨,事實上,他精靈的很。說他聰明又老是出差錯,不是東搖西晃,掉西忘東,寫個字像畫符,賞在難對他多誇讚兩句,做腦波檢查沒問題,智力測驗分數他不低。說他自閉又不像,只覺得他少根筋。做什麼都不對,老師認為他是教室常規的禍首,同學認為他是害群之馬,他整天生活在責難中,愈來愈沒自信,愈來愈不快樂。 □您認識這樣的孩子 ? 如果您是老師,您可能會想,他的父母不知是用什麼管教方式,怎麼會教出這種孩子。如果您是家長,您可能要懷疑教師的教學領導能力,或者怪孩子為什麼老是心不在焉,粗心大意。? 其實誰都不該為此事負全責,美國的職能治療師(感覺統合理論的創始者)艾爾斯提出她的臨床實驗報告,證實許多這類孩子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症」,所以,他可能不是「不做好」而是「無法做好」。事實上,可能需要根本解決的問題是:以「感覺統合刺激活動」來提昇其學習與方法來協助他改善不良習慣。? □什麼是感覺統合?? 我們知道:人之所以能看見東西,而且能依據所見說出物品的名稱、功用,除了視覺接受器(眼睛)接受了視覺刺激外,還必須透過大腦神經傳導系統將此刺激傳到大腦,作解讀工作。換句話說,看黑板抄寫作業這件事,除了視覺辨識外,還要記憶字型、字音、解碼字義,並運用手的肌肉進行活動,這是很複雜的過程,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就做不好此事。這個傳遞感官感覺訊息給大腦,做解譯,發號命令進行活動的工作,就是感覺統合系統的功能。? □感覺統合與學習能力 感覺統合失調會阻礙孩子的學習能力,正如賓士車(如遺傳、智力)的性能雖然時速可達百哩,但在大塞車的台北(失調的感覺統合系統)也要面臨時速只能開十哩的命運(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 愛爾斯博士認為適合的感覺統合不僅能促進知覺、語言與認知的發展,有助於情緒的成熟和行為的控制。感覺經驗的增加亦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 感覺統合系統的發展大約在八歲以前定型,換句話說,八歲以前若能提供大量的感覺統合刺激,可促進其感覺統合系統的發展。學前階段的孩子正處於感覺統合快速發展的時期,若能提供大量身體、四肢動作來增加感官與動作經驗,讓自身的前庭覺、運動覺、觸覺、聽視覺獲得充分的發展,才能形成穩定的情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小學後,才能在學校中順利且愉快地適應團體生活並能輕鬆自如地應付學習課業。? (本文作者係國立台北師院幼教系兼任講師,學得寶感覺統合教室顧問)

小兒玫瑰疹

2009年09月09日
公開
38

小兒玫瑰疹 小兒玫瑰疹 幼兒玫瑰疹是1歲左右小孩常見的感染的疾病,較好發於晚春及晚秋季節;發病時會突然發高燒3-5天,並出現厭食、焦躁不安等現象,高燒退去後會出現疹子,但通常不須用藥治療,等紅疹自行消失即可。 也許,有許多家長對於所謂「玫瑰疹」會感到相當陌生;其實它是一項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相當於麻疹、德國麻疹等家喻戶曉的名詞,而「幼兒玫瑰疹」就顯得較沒有知名度了。 當醫師碰到這類小病號時,其實心裡是蠻高興的,因為就像他美麗的名字「玫瑰」一樣,雖然帶有刺,但卻不太傷人。玫瑰疹雖然會讓小孩子有發燒現象,但不會帶給小孩不良的影響,且病後不留痕跡,也很少有後遺症發生;如果每個小孩都要生一次病,那麼得玫瑰疹的小孩也許是最幸運的了。 1.主要好發年齡和症狀 在秋末冬初的時候,常可發現許多嬰幼兒身上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紅疹,而且還有持續發燒、腹瀉、食慾不表的情形,然而到醫院經醫師診斷之後,大多是感染了所謂的玫瑰疹,其實家長們也不必太過於恐慌。 玫瑰疹一年四季皆可以感染,不過比較起來以晚春以及晚秋兩季最為多見;多發生在5-6個月大至1歲左右的嬰幼兒,而3歲以內的兒童也會常見到。雖然也有年紀更大的孩童在這季節罹患此感染病,不過只能說是少數中的特例;一般而言,玫瑰疹的潛伏期通常是7-17天。 幼兒玫瑰疹的病源大多數是由一種叫「人類庖疹病毒第六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的病毒傳染而來;如同許多的疾病一樣,它可以經由空氣、飛沫等傳染途徑,而在密閉的空間內是很容易被感染到的。被感染的小病人,在潛伏期之後,會無緣無故、突然地發燒3-4天,而且體溫常會高達39度,甚至40度;幸運的是,即使如此高燒不斷,小寶寶並不會因此而有病懨懨的情形,精神、活動力也不致於太差,且一般不會有流鼻水、咳嗽、結膜炎等現象產生。 但是通常3-4天退燒之後,全身開始出現分開不成片的小紅疹子,呈現玫瑰樣的粉紅色;疹子大多自身體開始出現,手、頸部、臉、腳接著也會長,有時候滿臉長得像個大花臉。偶爾,門診中會遇到心急如焚的家長,三更半夜抱著全身長滿疹子的寶貝前來急診就醫;然而醫師總會很放心的安慰父母說:「放心吧!出了疹子、退了燒就會沒事了。」確實如此,玫瑰疹在出疹的同時,幾乎也會退燒了,而疹子在3天內會逐漸消失,不但不會脫屑且不留下任何疤痕,可說是「來無影、去無蹤」,病程就此過去。 2.可能併發症和注意事項 大部份的小病號其實都沒有什麼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偶爾有些小寶寶會有食慾不振、哭鬧不安、要人抱的情形出現,等醫師做完身體檢查後多無異常發現;有時也會見到有些嬰幼兒出現上眼皮浮腫、前囟門膨出、或是淋巴腺腫大等情況。嬰幼兒在未出疹子之前,若是有「前囟門膨出、哭鬧不安」,常讓醫師擔心是否為腦膜炎,此時小寶寶若無任何不舒服,醫師可能會請家長注意孩子身上是否會出現疹子;若小寶寶看起來較呈現病容,或家屬過於擔心,可能就要小心是否有腦膜炎了。 大部份的小病人在發病期間可以說都是很好的,並沒有任何併發症情形產生,若是出現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痙攣的發作,也就是出現抽痙的現象;這類痙攣發作大多數是屬於熱性痙攣,和體溫之急速上升有密切關係。這種熱痙攣也不是玫瑰疹特有的,因為許多會造成發燒的疾病也都會造成熱痙攣,一般來說,熱痙姅大多是6個月至5歲大的孩童身上出現;發作的時候,小寶寶會手腳抽動、眼睛上吊,有時嘴唇的顏色會呈現發黑的現象,持續的現象多在5分鐘之內。 但是家長們也無須過於擔心,因為這類熱痙攣一般都是良性的,癒後的情形很好;不過對於家長們而言,小寶寶在發作當時的表現,可能會很嚇人;除了熱痙攣的併發症之外,對於感染到玫瑰疹的小病人,只有極少數的特例,才會有腦部和肝病變的情況產生。其實玫瑰疹是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治療,一般只要症狀治療即可,大多數只需要準備一些退燒藥就可以了;若是有熱痙攣病史的小病人,當感染到了玫瑰疹時,家長可以為孩子預防一些抽痙的藥物來作準備一下。 切記,當孩子有痙攣發作的現象時,家長們不可太過於緊張而慌亂,首先應去注意小朋友嘴巴內的異物,勿併發異物吸入,確定之後再送去醫院給醫師診治即可。 3.稍加留意聽從醫師建議 只要得過一次玫瑰疹的嬰幼兒,通常都可以獲得終生免疫,偶爾會二次發作,可是玫瑰疹多為良性的。不過,有許多病毒感染,也會產生類似的病毒疹,只是發燒的長短病程不同,疹子也會稍有不同;許多病毒疹,也沒有特定的名稱,不像麻疹、德國麻疹,廣為大家所熟知。不管如何,大多數的病毒疹都是屬於良性的,家長們不用太過於恐慌,也無需過於擔心;而所謂幼兒玫瑰疹是一歲左右的嬰幼兒,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一般在高燒三天之後都會出一些密密麻麻的小紅疹子,疹子消退之後是不會留下痕跡。 此外,在整個病程中,小病號看起來大致良好,頂多出現食慾不振、愛哭鬧,但是孩子的活動力是不會受到影響的,作家長的不必驚慌。除須聽從醫師的建議,稍加留意外,也要注意幼兒是否有熱性痙,千萬不要給幼兒任意服用藥物,只要送醫診治即可。 玫瑰疹,沒有嚴重副作用,故不須特別預防,也沒有疫苗。 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 大人和小孩都要勤洗手,不能只擦手!要確實用肥皂洗手,再用擦手紙擦乾,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 最重要是避免涉足公共場所,應避免與他人親密接觸,以防感染他人。 少有後遺症,所以說玫瑰疹本身不可怕,比較擔心的是類似玫瑰疹一樣發高燒的其他感染性疾病。 所以,不明發燒時,需做一些檢查,如血液常規檢查、小便檢查、血液培養,等和其他疾病作鑑別診斷,以免將嚴重的疾病誤以為是玫瑰疹。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彭純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