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2公主的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玫瑰疹

2008年04月10日
公開
23

玫瑰疹是一種嬰幼兒非常常見的疾病。好發於三至十八個月大的幼兒,尤以六到十二個月大的孩子為多。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幼兒在一、二歲以內,都已得過了玫瑰疹。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見,不過每年三月到六月病例較多。引起此病的病菌,一直到一九八六年以後才清楚,是一種叫做「人類疹病毒第六型」的病毒引起。可能是經由唾液等口腔分泌物所傳染。 一.玫瑰疹是如何發生的? 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會藉由空氣傳染,使接觸者受感染,潛伏期約5~15天。 二.幾歲的小孩容易得玫瑰疹? 較常發生於出生六個月至三歲內,尤其一歲是受感染的高峰期,季節以春秋兩季較多。 三.玫瑰疹會有那些症狀? 1.感染玫瑰疹時,最主要的症狀便是發燒,且常常燒到攝氏要39度以上。 一般持續3-5天。當燒開始退時或已不發燒了,疹子才出現。 2.疹子最先出現在軀幹及臉部,再慢慢向四周擴散,手腳末端的疹子最少。 至於疹子的性狀,從小紅丘疹到較大他的斑疹都有可能。疹子約二到三天後就消退。 3.除了典型的「發高燒、燒退才出疹」症狀以外,也可能有一些其他的表現,如拉肚子、咳嗽、哭鬧不安、厭食、眼皮浮腫、頭部淋巴結腫大等。 4.還有約四分之一的嬰幼兒頭頂上的前囪門會鼓起來.某些會因發高燒而引起熱性痙攣 5.一般來說,玫瑰疹雖然燒得很高,但只要燒退了,小寶寶的精神仍不錯,會玩、會笑,和腦膜炎等嚴重疾病不同。 四.玫瑰疹引發之皮疹有何特徵? 疹子由軀幹開始長出,再到臀部及頸部,下肢及臉部疹子較少,不會癢,屬分立式皮疹,外觀似玫瑰樣呈粉紅色,不會脫皮也不會有色素沉澱在皮膚上。 五.玫瑰疹可能併發那些疾病? 1.發燒可能會誘發痙攣 2.腸胃炎。 六.居家照顧原則為何? 1.高燒時注意退燒及補充水份,有熱性痙攣病史幼童,要適時使用退燒藥,或預防性抗痙攣藥物 2.保持皮膚清潔。 3.食物採易消化為主。 七.玫瑰疹可以預防? 目前無特別預防方法,只能在易感染的年齡,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易被誤認為感冒的嬰兒玫瑰疹

2008年04月09日
公開
38

玫瑰疹為病毒性感染,常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嬰幼兒,反覆的高燒為主要症狀。因此適度的給予退燒藥,可以減緩孩子發燒的不適之外,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多注意孩子的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即可。 玫瑰疹病原是最近發現的第六型與第七型人類泡疹病毒。病童出現攝氏39度以上的高燒,伴隨發生一些不明顯的呼吸道症狀與腹瀉,理學檢查大多只有喉嚨稍微發紅的表現。因為罹病年齡很小、體溫上升很高、沒有明顯的症狀與徵候,常會使人擔心有敗血症的可能。但是這些病童在用藥燒退以後,精神與活力大多很好,有經驗的醫師常常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事先就猜出可能是嬰兒玫瑰疹。發燒一般會持續2-5天,平均3天。燒退以後,在臉部與軀幹部出現紅斑或稍微鼓起的丘疹,四肢的疹子較少,大多不癢。除了年齡很小、燒很高、活力很好的特點以外,燒退以後才出現疹子也是診斷的要點,其他感染症的疹子則幾乎都是在燒到最高的時候出疹子。出疹子的時候,容易被誤以為是藥物過敏或其他病毒疹,必須根據上述的特點做綜合判斷。嬰兒玫瑰疹本身是一種良性的疾病,幾乎不會有什麼併發症與後遺症。只有在少數情形下,會引起抽搐的反應。 在平常繁忙的門診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嬰幼兒發燒,或皮膚出現各式各樣疹子的問題,困擾著父母親。而玫瑰疹這個特殊的疾病,剛好融合了這兩個常見卻又惱人的問題,總會讓心疼寶寶的家長煩惱個好幾天,心神不寧。 未發疹和發疹期 症狀迥異 玫瑰疹就是在身體上長出有著玫瑰般色澤的疹子。這個特殊疾病主要是影響到三歲以下的小朋友,而且絕大部分(大約95%)的玫瑰疹,都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左右的小嬰孩。一般而言,玫瑰疹主要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未發疹期和發疹期。 *未發疹期 在未發疹時,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發高燒。大部分的病童發燒時體溫會在38℃到40℃左右,平均會在39℃,反反覆覆的高燒是一個大特點。雖然少數病童會合併有哭鬧不安或厭食的情況,絕大部分的病童仍然可以正常玩耍,精神、活動力在高燒時仍然很好。少數病童會有些輕微的咳嗽或流鼻水的症狀,但是大部分的病童除了高燒之外,可以說完全沒有其他的症狀。 可是,就因為沒有其他的明顯症狀,更讓家長們摸不著頭緒而更加緊張;發燒本來就讓人擔心,原因不是很明顯的發燒更是讓人加倍的焦慮。更令人煩憂的是,一天好幾次的高燒,通常還得延續個三到五天,比較一般的感冒還多個兩、三天,另外體溫可能在第四天或第五天也還維持在40℃度左右。 *發疹期 在幾天來來去去的高燒之後,就進入了發疹期。特別的是,在一進入了發疹期時,之前的高燒也完全消失,體溫開始完全恢復正常,幾個小時後開始在身上出現玫瑰色的小疹子。通常會先在軀幹開始出現少數約0.2到0.5公分大小、輕微突起的粉紅色小疹子。爾後慢慢疹子增加,會在頸部和四肢也出現。 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也不會有水泡出現。原來個個界線分明的疹子隨著數目增多,會慢慢融合和慢慢消退。在一到三天的時間內,由少數疹子慢慢增加、融合再消退。有時候,在發疹期初期會合併有輕微的腹瀉。 試圖減緩發燒不適 整體而言,玫瑰疹可以說是個良性的疾病,幾乎所有的病童在經過幾天的發燒及出疹之後完全康復。雖然說有些病患在反覆的發燒中,會出現熱性痙攣的現象,也通常少有後遺症,所以說玫瑰疹本身不可怕,比較擔心的是類似玫瑰疹一樣發高燒的其他感染性疾病。 在診斷上,病童感染後進入發疹期之前,玫瑰疹的診斷常常很難證實,通常要等到確實發出了疹子之後,家長和醫師才能以比較輕鬆的心情面對。也由於有太多其他可能的疾病,和玫瑰疹起初的高燒有類似的表現,所以說面對一個只有發燒而沒有其他症狀的病童時,一定要和您的小兒專科醫師好好配合及追蹤,務必排除可能的其他感染,以免延誤治療的契機。 玫瑰疹是病毒性的感染,是一個良性的病程,在治療上採取的是支持性療法。適度的給予退燒藥,除了可以讓孩子減緩發燒的不適之外,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也要叮嚀家長的是,多注意孩子的精神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你和你的寶貝一定可以度過玫瑰疹的考驗的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