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ღ Una mami ღ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三)~~文章分享

2007年04月22日
公開
26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3) 覺得自己對子女罵過頭了嗎? 勇敢些,寫些卡片給小孩, 說出你的悔意,這樣既能撫平 小孩的傷痛,更能贏得他們的尊敬! 「真希望沒有你這個孩子!」 「你把我們家的臉都丟光了!」 「好吃懶做,比豬好不了多少!」 「真是掃把星,走到那,東西就破壞到那!」 「有夠白痴,這麼簡單的問題也不會!」 父母罵小孩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而且常是愈罵愈順嘴,愈罵愈氣,話也愈毒,愈罵愈大聲,直到左鄰右舍都聽見了......。   父母費了多少時間和心力,才能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愛他,但要讓他覺得我們不愛他卻很簡單,父母只要一逞口舌之快就可以了。愈是對小孩親近的人,他們的批評對小孩的殺傷力愈大。小孩在聽到這些氣頭上、過度的指責和批評後,會有以下的反應: 一、全盤接受:於是自尊心降低,否定自我的能力、價值、甚至不求上進。覺得父母不是那麼真心愛自己。覺得自己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二、存疑、反抗、對立:對父母不滿,質疑父母的行事、管教標準,行為變本加厲。 三、不理不睬,當耳邊風。 不管是哪一種反應,責罵本身都沒有發揮效果,徒然傷了彼此的感情而已! 所以事後如果父母覺得自己當時是情緒掩過理智,言詞貶損了小孩,傷了他的自尊心與面子,則不妨提起勇氣,寫個卡片或留個字條,誠懇地跟小孩道歉,這樣做,小孩會覺得: 一、父母很勇敢,要對子女道歉真不簡單! 二、父母真的很愛我,很尊重我,也把我當一個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三、錯了就要勇敢認錯,即便是長輩也一樣要認錯。 四、父母只是一時言詞不當,我不但已原諒他,甚至因他的道歉,我還更尊敬他、愛他。 五、犯錯也不是什麼很壞或很恐怖的事,事後的道歉、處理也沒想像中的困難嘛! 一句真心的道歉和悔意就能贏回小孩子的心,多好! 彰化基督教醫院 賴英淑醫師 撰寫 行政院衛生署家庭計畫研究所 編印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文章分享

2007年04月16日
公開
18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 中國人一向有犧牲這一代,成就下一代的偉大精神, 但結果往往是這一代確實是被犧牲了,但並沒有成就下一代。 子女需要被照顧,需要被教育,需要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決不能取代夫妻成為家庭的重心。 許多夫妻都不會承認子女是家庭的重心,但仔細想想有多少夫妻不是有了孩子之後, 就從來沒有兩個人一起去看過一埸電影,反而一起陪孩子看孩子決定的片子機會倒不少。 夫妻從孩子落地就不再是家庭的重心了。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 既然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就沒有理由要成為家庭的重心。 否則曲終人散,客人走了,做主人的情何以堪。 子女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平均不到夫妻相處時間的一半,實在沒有取代夫妻成為 家庭重心的理由。 現代的子女,絕大部份都處於被過份關心,被過度照顧、擁有過度豐富的物質, 但成為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所需要具備的負責、合作能力,卻嚴重不足。長期處於 家庭重心, 被關心照顧備至的地位,造成子女知識有餘常識不足, 聰明有餘常識不足,IQ有餘EQ不足,機巧有餘厚道不足。 將子女置於家庭重心,其實是愛之適足於害之,而且夫妻本身也同受其害。 ! 一個以夫妻為重心的家庭,不會只在意子女的學習,而忽略了夫妻也應繼續學習; 不會只在意子女的情緒,而忽略了夫妻雙方的情緒; 不會永無止盡的讓子女介入夫妻的生活;不會只愛子女不愛太太或先生。 以子女為重的家庭,夫妻間很難存在高品質的愛情。 夫妻間要好好相愛,請先將子女這個愛情的第三者,請到第二線。 《婚前婚後》愛情隨時間定義 當我們感覺愛情褪色或是消失的時候,先不要沮喪, 先讓我們想想我們褪色或消失的愛情,到底是怎麼樣的愛情。 我們心中浮現的愛情,必然是熱戀時的卿卿我我、濃情蜜意。 「少年夫妻老來伴」愛情會隨著婚姻的開始、子女的出現、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婚前婚後對於愛情的定義,應該要有所調整。 婚前愛情產生的因素,都有其時間的侷限與不確定性, 所以根本無法配合確定而長時間的婚姻關係。 婚後愛情的產生要靠另一套因素: 照顧自己並對家庭付出的能力與意願、合諧相處的能力。 自我長成與促進配合對方成長的能力、扮演親職的能力, 如果這些因素都俱備了,婚後的愛情沒有理由不產生。 婚姻生活是硬碰硬的,錢要有人賺、家要有人理、子女要有人教。 能照顧自己、關心家人、照顧孩子又不忘自我充實的伴侶, 就是最適合婚姻生活的伴侶,這樣的伴侶已經值得十二萬分去愛了。 人不一定隨年齡而成長,但一定隨年齡而改變, 自己變了,伴侶變了,對愛情的定義也該變變了。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二)文章分享

2007年04月15日
公開
3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二) 絕對不要把自己的小孩 與別人的小孩互相比較, 這樣做只會增加大人的焦慮, 滅低小孩的自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來就是天下父母心。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父母時常絞盡心思,軟硬兼施,正面的鼓勵,負面的威嚇,甚至拉攏、賄賂、比較、激將……十八般武藝全派用上,還覺得不夠,還希望能有千手觀音的千種法器才能得心應手! 我們常常會用比較法,來激起小孩「見賢思齊焉」或「輸人不輸陣」的鬥志。問題是,這樣做,真的一定奏效嗎? 在還沒買東西以前,我們會在同類商品中比較,比較之後優劣立見,我們當然很高興地擇其優者。但孩子不是物品,他是我們所生的血肉之軀,他既然不是比較之後才買回來的物品,我們當然也不能用比較來衡量他的生存價值。 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在親子關係中則是「小孩比小孩,急死父母,羞死小孩」。老是以孩子的成績、生活習慣、行為等來跟別的小孩相比,只會徒然覺得自己的無能、沒效率、不勝任,甚至焦慮、罪惡感也跟著來了。而小孩呢,在你跟別人比之前,覺得自己即使不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寶也還佔有相當的地位的,一比之後呢,馬上地位一落千丈,從此小孩恨透了比較。曾經有個小孩就忍不住對媽媽說:「你什麼都說隔壁的小華比我好,比我強,比我懂事,你乾脆收他做兒子,我去孤兒院算了!」小孩竟然絕望到認為與其過著這般沒尊嚴、沒面子的日子,不如去孤兒院,起碼那裡沒有人一天到晚把他踩在腳底下! 忠心讚賞別人家小孩的行為、成就、個性等是陳述一件事實,也表示父母所認同的行為標準和價值觀,這樣就夠了,千萬千萬別在後頭再添一句:「你看你,怎麼跟人家比?」 彰化基督教醫院 賴英淑醫師 撰寫 行政院衛生署家庭計畫研究所 編印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一)~~文章分享

2007年04月10日
公開
5

  大家好 親聲細語--父母親手冊 共有24篇文章 由彰化基督教醫院賴英淑醫師 從青少年門診中發現一些問題而撰寫 由行政院衛生署家庭計畫研究所編印 將於每週提供一篇供大家參考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一) 做父母是一項終身的學習 你有入學證明,但沒有畢業證書 要「成」為父母是很簡單的事,許多人甚至是糊裡糊塗地就成了父母,但要真的「做」父母,那可就是一輩子的志業了! 沒有一種生涯像做父母一樣,時間那麼長,那麼富挑戰性,雖然責任很重,樂趣倒也無窮。 想起來有點荒唐,在這麼進步的社會裡,在進入每一樣工作之前,都要具備一些特定的資格、經歷、證照等等,甚至還要筆試、面試、推薦人、保人……只有做父母這一行,什麼都不要,而且往往也沒有在職訓練、定期考核,父母這一行真是海闊天空,好不自在! 好像我們天生就是父母高手,君不見打從我們會玩家家酒開始,就不斷地在扮演父母的角色啦!不錯,從小我們耳濡目染,由父母、親朋、師長、社會、媒體、甚至自然界,看到許多為父母之道。問題是我們看到的、聽到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我們只是聽聞而已,還是有感於心,而且已內化為我們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呢?這些舊日所學是否仍適用於目前的時間、空間?是否適用於自己的親子關係中?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他與其他六十億人都不同,所以你永遠是第一次做這麼一個獨一無二的小孩的父母。而時代又瞬息萬變,孩子也天天在長大、吸收、改變。父母才剛學會應付三、四歲小孩的執拗,馬上又得幫他適應進入托兒所的團體生活。彷彿昨天才和小學的兒子探討友朋關係,今日卻看著他有了青春期的浪漫、徬徨與掙扎。好不容易,他才克服心理障礙,接近了電腦,但馬上你又得思考這個體積輕、薄、短、小的「大怪獸」,對家庭成員的互動、小孩的社交模式、學習行為、甚至心靈污染的衝擊! 感謝你的小孩,他們是刺激你終身學習的原動力,父母之道雖然是本無字天書,但愛心卻是它的譯碼! 彰化基督教醫院 賴英淑醫師 撰寫 行政院衛生署家庭計畫研究所 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