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妞妞老師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現代小兩口吵架公約(值得借鑒)

2007年11月03日
公開
16

1,吵架不當著父母,親戚,鄰居的面吵,在公共場所給對方面子。   2,不管誰對誰錯,只要一吵架,男方必須先輕聲輕氣哄女方一次,女方才能馬上冷靜下來,否則女方一看到男方哇啦哇啦女方也忍不住哇啦哇啦,一旦造成嚴重後果,全部由男方負責。   3,在家裡吵架不准一走了之,實在要走不得走出所在城市,不許不帶手機和關機。   4,尊敬對方的父母長輩,吵架不開心不能對父母無禮。   5,有錯一方要主動道歉,無錯一方在有錯方道歉並補償後要盡快原諒對方。   6,雙方都有錯時要互相檢討,認識到錯誤並道歉後由男方主動提出帶女方出去散心。   7,要出氣不准砸東西,只能吃東西,實在手癢只能砸枕頭。   8,吵架盡量不隔夜,晚上困覺覺時男方必須主動抱女方,女方生氣百般推讓男方也不能就此放棄,一定要哄到女方睡著,做上美夢。。。   9,每週都要給對方按摩一次,因為大家經常吵架都很辛苦,男方手藝不好的話可以跟盲人師傅學,嚴禁和髮廊女學!   10,吵架時男方不准掛電話,如果掛了要馬上打回去,並表示歉意,吵架時女方如果掛了電話,男方必須在1分鐘內打給女方,電話不通打手機,總之不能氣綏,屢掛屢打,但是女方也要給男方面子,每次掛電話次數不大於5次。   (公約條款暫時為以上這幾條,可由女方無理由無時間限制的更改,男方有權利提出異議,但是異議是否被採納最終解釋權在女方手裡)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1-3】

2007年11月03日
公開
37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1】 用心、認真的家長,為「孩子的成長」做最正確的選擇! 【尊重孩子,以孩子為中心】 「尊重孩子」是指:「認同」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的「感受」。 如果一個孩子「被尊重」,他很容易「產生自信」、「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會「尊重別人」;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踐踏、侮辱,總是不被尊重,那麼他很難產生尊重別人的看法。重點在於,父母親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附屬品」。我們平常在跟孩子講話時,最好蹲下來,跟他眼神相對,不要用一個「高高在上」的角度。反過來,當孩子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傾聽」,雖然孩子常常說童言童語,可是一定是對他有意義,才會說出來,所以父母親要「重視孩子講的話」。 到底什麼才叫做「以孩子為中心」呢?怎樣拿捏尺寸才不會變成「縱容」孩子?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台灣社會的孩子有兩極化的現象,不是被寵得過頭,變成小霸王,什麼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被打、被虐待、被羞辱、被罵得不是人,很兩極化。所以,首先要釐清的就是,「以孩子為中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為家中的小霸王,而是以教育的角度,提供孩子需要的學習環境與內容,特別為他設計,這才叫做「以孩子為中心」。 【給予孩子自由的選擇權】 很多人剛接觸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印象是:「不錯喔,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他要做的事,不是填鴨的,蠻好的。」這種「顛覆傳統教育理念」的方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基本上,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動,自由選擇他想要做的「工作」。當這項教具是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孩子比較能「維持興趣」,因為「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選的!」孩子「有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操作教具時也比較會有「重複」的情形發生。孩子為什麼會重複呢?因為當「孩子自己選擇」時,他有「學習動機」,他「想要學會」。 我們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孩子喜歡重複的情況,因為孩子聽一次故事不滿足,他想要聽好多次。為什麼同一個故事他不會覺得膩呢?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聽、有興趣,還有一個更深的理由,就是孩子正在「學習」,他要把故事內容記住。 小孩子的頭腦充塞著許許多多的資訊,很需要組織、整理、吸收。當孩子重複操作教具時,就是在一個大腦吸收的過程中,不斷地鍛鍊他的感官與運動器官。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以「自由」為前提,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鼓勵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一般幼稚園的孩子,通常是由老師安排幼兒的課程,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中間休息一下,待會兒再看老師給我們做什麼。這樣教育之下的孩子比較被動,什麼事情都要聽人家安排,所以到了寒、暑假,最常聽到孩子抱怨:「好無聊喔!我不曉得要做什麼。」難道孩子往後的一生都是這樣嗎?都要接受別人的安排嗎?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給孩子自由,包含背後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能夠「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 當然,雖然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項目,但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限制,假如說有個孩子選了一個對他而言太難的工作,我們要跟孩子明講:「這個教具現在還不適合你。」然後再向孩子介紹適合他的工作,引導他去學習。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2】 人的一生在比「誰做錯的少」,誰就離「成功」愈近! 【混合年齡教學】 「正統」的蒙特梭利幼稚園一定是「混齡」的,一歲半至六歲混合教學。 蒙特梭利混齡教學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在一個蒙特梭利教室裡,一班大約有三、四十個孩子,如果有小孩弄倒了豆子,很多小朋友都會過來「關心」,「主動幫忙」。若有新來的小孩,舊生也會「協助照顧」、「介紹環境」。同學們「互相友愛」、「互相照顧」、「互相學習」,小的孩子「以大孩子做榜樣」,尤其是當大孩子做數學、語文的工作時,小的孩子在旁邊都看呆了:「哇!好厲害喔!」眼神充滿了「仰慕」,此時在這些小孩子心中認定一個想法:「希望我以後也要像他這樣。」「希望我以後也要做這個數學,做得這麼好。」 反過來看,有的人會問:「對小的孩子好,那對大孩子呢?」好處就是,大的孩子學習「照顧幼小」、學習「自律」、「作榜樣」,「責任感」與「榮譽感」被激發出來,這樣的收穫是無價的。 有一個小女生的個案,她二歲剛入學時,真是教室裡的一個小麻煩,什麼人都不准碰她,她有自己的領域,如果有人「越界」,就馬上打回去,什麼人都不甩,非常「自我中心」。可是她在蒙特梭利教室待了一年以後,慢慢進入她的工作領域,慢慢的投入,等到她入園第三年,也就是四歲的時候,她發現自己是班上的中孩子,咦!這下子不一樣了,「榮譽感」來了,每當有二歲的新生進來,就馬上過去「呵護照顧」,她不但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還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主動關心別人」,這是在傳統分齡的班級裡所看不到的現象。 【因材施教,尊重個別差異】 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親會發現,同樣都是父母所生,可是兩個孩子的個性、喜好、資質卻都不一樣。當孩子做他能力不及的事情,會很吃力、沒有成就感,也造成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更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相反的,若老是讓他做已經會的「工作(學習)」,他會覺得沒有新鮮感、沒有挑戰,覺得很無聊,那些我都會了,造就孩子「學習不專心」的態度及習慣。 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偏差的行為呢?那是因為他的能量沒有導引到正常的工作上去。我們常常看到傳統幼稚園裡有一些「小滑頭」,因為學的東西太簡單,可是又被迫要跟著大家一起行動,實在太無聊,當然只有搗蛋了。其實很多愛搗蛋的孩子都很聰明,原因就出在他的能量沒有被導引到正常的發展方向去。 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偏重「個別教學」,依照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而規劃設計,讓孩子都能在「有自信心、有成就感」中逐步學會。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3】 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及習慣的養成」!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所提出來的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觀念。以前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現象,可是卻不知道這些現象叫做敏感期,也不曉得這些敏感期在教育上面,有這麼深遠的影響。人從出生到長大,有很多段的敏感期,以後我們會在「認識兒童各階段的敏感期」中詳細講。 這裡先舉一、兩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神在創造兒童的時候,就給兒童每個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在孩子一歲左右,會很仔細的看地上有哪些小東西,即使是一條小毛線、一根迴紋針、一顆小米粒,他都會撿起來,然後塞到嘴巴去舔舔看。相信很多當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現象,可是卻不知道背後的意義。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對這些小東西這麼敏感呢?因為他要從觀察這些小東西來了解這個世界。 至於兩、三歲的孩子,他有個「秩序」的敏感期,這時候的孩子希望環境保持在他熟悉的狀況:每天散步的路線要一樣、洗澡的順序要一樣、餐桌的座位要一樣、東西要放在一樣的地方…。因為兩、三歲的孩子要靠這種方式來「建立他的生活秩序」,如果生活中有太多變化,他會覺得很不舒服。四歲的孩子不會這樣,五歲的孩子也不會這樣,奇妙的是,一旦過了那個敏感期,他就不會這麼堅持了。所以,對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若要做任何改變,都應事先告知,給他心理預備,否則就是大人單方面的問題了,因為你不了解他的需要嘛!若是了解,就可以和他和平共處,親子間的交流就會更順暢。 【著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蒙特梭利教育有千餘種教具,幫助孩子把「複雜的東西」變得「很具體」,所以孩子學起來「輕鬆、快樂」,「自主性強」,無傳統的「填鴨式」缺點。例如「感官教具」裡的長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幾何教具,讓孩子從小就摸一摸,等到他將來真正學到數學的體積、面積時,就會發現這些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有「很具體的概念」,怎樣也難不倒他。再舉「數學教具」的例子,乘法、除法都可以拿來讓孩子操作,用很簡單、具體的方式「摸」出答案來。 所以,在蒙特梭利學校常常聽到孩子說:「數學好簡單喔!」絕對不是吹牛的,若從幼幼班(約2歲)的年紀進入蒙特梭利學校,一般到大班(約7歲)都已經了解什麼叫「位格」,知道數字的進位概念。「位格」就是十位、百位、千位等,就算是算到百萬,也都沒問題,因為位格的觀念只要一弄清楚,就很容易「應用」。所以在「智慧的養成」方面,蒙特梭利的教具不論是數學、語文、科學或其他學科,都是一樣,能夠很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效果非常好。 「品格」與「智慧」相輔相成,有了智慧卻沒有品格,將是人類的大災難。蒙特梭利的「新兒童」讓我們看到,孩子經由「專心的工作」,會經歷一種「轉變」,從而發展出一群「喜愛秩序」、「自動自發」、「專注」、「自律」並且「快樂」的兒童。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我們應該教導孩子「應對進退」的各種禮儀,包括開關門、接電話、接待客人、以及擤鼻涕等等,這些小事「累積」起來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

親子相處22招

2007年10月30日
公開
28

1.用餐時請子女練習幫父母夾菜,除了訓練其肢體協調外,也利於發展孩子的人際智能。 2.安排適合孩子年齡的戶外活動,選購適當的的教學工具,如望遠鏡,讓孩子瞭解大自然的萬物可以藉親身體驗來瞭解,知識並非只能由書上獲得。 3.當孩子表達「不要」的意願時,表示他們開始了獨立的第一步,父母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會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4.當父母要和小孩溝通事情時,可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例如在手上套上玩具人物的手偶,以卡通人物的方式對談,可緩和孩子抗拒的心理。 5.替小孩佈置一個獨立的書房,儘量和他們一起閱讀,並瞭解孩子對各種書籍的反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6.用積極正面的態度教育孩子,不要吝於對孩子說出讚美的話,使孩子在將來接觸人群時也能以正面的態度面對週遭的人,並且勇於誇獎別人。 7.為孩子選擇玩具時,必須考慮孩子的年齡及發展,同時也考慮他的個性及興趣,什麼樣的玩具能讓他開心,那麼您的選擇就絕對沒錯! 8.父母對孩子動怒時應考慮到對孩子將來的影響,常被父母責備的孩子容易失去自信和自我否定,最後孩子的表現可能離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 9.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影響孩子未來的行為發展,如果父母常在適當的時候讚美孩子,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善良優秀的。 10.家長可以在教孩子做家事時給孩子機會教育,例如:作菜前後,教他如何辨別生食和熟食,以及每種食物的營養素和對身體的好處。 11.三、四歲的幼兒由於生活圈的突然擴大,注意力被分散,容易忘東忘西;父母可探究其粗心的原因,如:環境變化,瞭解原因後再加以耐心改善。 12.零到三歲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父母可在此黃金時期多陪伴孩子學習和互動,不要讓孩子單獨學習,孩子才會展現良好的學習效果。 13.當孩子對學習的課程不能持續或沒興趣時,爸媽應先觀察孩子是否有逃避壓力或討厭老師的情形,瞭解原因後再決定是否繼續課程。 14.觀察孩子的言行是瞭解孩子性格的第一步,父母應根據自己對孩子的瞭解來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適當,而不要盲從所有的育兒觀念。 15.讓孩子參與做家事,能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孩子也能在做家事的過程中訓練觀察力和理解力。 16.不要因為孩子的成長或自己羞於表達而放棄對孩子的擁抱和親吻,即使是摸摸他們的頭或拍拍他們的肩膀,也能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17.即使是同個家庭的孩子,也會因為天賦不同而有不同的人格特質,父母應為孩子設定不同的目標以符合其性格。 18.當孩子表現不好時,要明確地說出孩子錯誤的地方及父母對他的希望,讓孩子有正確的方向可以遵循。 19.試著放大孩子的優點,縮小孩子的缺點,面對孩子所引發的問題時就會變得較為容易處理。 20.父母在教導孩子時,應該以引發孩子的興趣為前提,製造學習氣氛,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21.孩子鬧情緒總是難免,對於較敏感的孩子,除了讓他們以畫畫的方式紓解情緒之外,父母孩子應訓練其表達能力,學會將心中的不滿表達出來,以免情緒累積太多,長大後反而出問題。 22.家中發生的事情或變化,可讓孩子知道的應適時告知,讓他們覺得有參與而感到安心。

兒童館

2007年10月27日
公開
10

兒童館座落於北屯區兒童公園內,建坪 5,125 平方公尺 ,為三層樓圓形建築。內有遊戲室、展覽室、圖書室、演藝廳、文化教室等,為民眾及兒童提供休閒娛樂、閱讀、藝文欣賞及研習等多元化的服務。 406 台中市北屯區興安路一段162號 電話:04-22328546•傳真:04-22312032 幼兒遊戲室 約 7 0坪 ,服務對象以學齡前幼兒為主,家長須陪同。 設有溜滑梯、蹺蹺椅、腳推車、平衡木、凹凸鏡等安全玩具供 幼兒玩耍 ,增進親子間情誼。開放幼稚園預約使用。 兒童遊戲室 約 69 坪 ,服務對象以學齡兒童為主,設有多項巧拼益智玩具、大型積木、象棋、圍棋等棋藝設備。兒童可自在遊戲,從中發揮創造與組織的能力。開放國小預約使用。 展覽室 約7 1 坪 ,提供各校及機關團體辦理兒童美術、美勞等作品展。提供場地受理兒童作品展覽之申請。 圖書室 服務對象以 0-12 歲兒童為主,家長為輔。存置兒童讀物、幼兒圖書、報紙、雜誌、視聽資料等書籍。採開架閱覽服務,提供借還書及辦證服務。 演藝廳 約 58 坪 ,每週六日上午舉辦中英文親子聽故事活動,邀請幼教老師講述有趣的故事,帶領孩子進入童話世界。提供場地出租供舉辦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 文化教室、舞蹈教室、 音樂教室等 推廣藝術教育,辦理各類兒童藝文研習活動。 http://www.tccgc.gov.tw/02_guide/g06_01.asp 開放時間 週二下午一點三十分至五點,週三至週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 休館時間 週一全日及週二上午休館(遇國定假日則順延)。

愛的箴言~轉貼

2007年10月27日
公開
14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像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鹹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 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麼一天… 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 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 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當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 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 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 請不要嫌他髒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 並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 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 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乾淨。 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 請替他們準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 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 從我們出生開始,餵奶換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 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 關心和行動永遠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 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如果有一天,你像他們一樣老時,你希望怎麼過? 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文章】女人之變

2007年10月27日
公開
39

男人訂婚前好像---孫子 對女友百依百順,關心有加,忍氣吞聲。 訂婚後好像---兒子 已經開始頂嘴,開始有個人的意見。 結婚後好像--- 老子 已經變成名符其實的老爺,由他發號施令。 女人訂婚前好像--- 燕子 愛怎麼飛就怎麼飛,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訂婚後好像---鴿子 雖然能飛,但必須回家。 結婚後好像---鴨子 再也不能亂飛,祇有看家守著老子。 有人說,一個人過了二十五歲就該為自己的外貌負責任 我想, 男人最應該為女人的外貌負責任。 一個清麗脫俗的女人跟了一個俗不可耐的男人, 日子久了,女人也會變得很庸俗, 她的五官沒有改變,皮膚依然白皙, 但是她的氣質總是比不上從前了。 我們總是被我們所愛的東西定型, 一個女人愛上一個怎樣的男人, 她就會變成一個怎樣的女人; 女人不美,是男人的責任。 一個本來很漂亮的女人愈來愈憔悴, 那麼,一定是她的男人待她不好, 她有憂傷,才會失去光彩。 一個本性馴良的女人愈來愈潑辣 , 那麼,一定是她的男人不爭氣,她只好比他強。 一個 清秀的女人變得愈來愈冶艷, 那麼,一定是她的男人不能滿足她, 她只好把風情投向其他男人。 一個本來很高貴的女人變得愈來愈隨便, 那麼,她的男人一定是個沒上進心的人, 所以,她也失去了上進心。 一個本來很平凡的女人,變得愈來愈漂亮, 愈來愈有氣質, 舉手投足愈來愈有味道,那當然是她的男人的功勞。 男人千萬 不要抱怨身邊的女人愈來愈難看,她不好看, 問題一定 出在你身上。

孩子35種症狀快看醫生

2007年10月26日
公開
56

1、行為異常:嬰兒不會說話,他無法用語言告訴你哪裡不舒服,但他的身體會“說話”,如果他出現目光呆滯、反應緩慢、過度睡眠或難以入睡,持續不斷地哭鬧等現象,都預示著什麼地方出問題了。 2、疼痛:嬰兒的身體疼痛會讓他表現得煩躁易怒,而且不容易安慰,甚至喂奶都很艱難。如果嬰兒在平躺時尖聲哭鬧,可能是常見的耳部感染引起的。 3、呼吸障礙:如果看到孩子呼吸時有憋氣現象,或持續不斷的咳嗽影響了睡眠,都要去檢查。 4、四肢柔軟無力:嬰兒的四肢無力或者不會擺動四肢,幼兒步態異常,都要去醫院檢查。 5、顏色改變:手指甲、腳趾甲發青,或者臉色發青或蒼白,有時預示著呼吸或循環系統存在問題。皮膚發黃可能暗示出黃疸或肝髒有異。 6、持續發熱:發熱是人體對抗某種感染的反應,有些偶爾的體溫略高持續時間很短,而且身體其他方面很正常,並無大礙。但是,假如身體高熱或低熱伴隨著精神萎靡,就要及時看醫生。 7、嘔吐或腹瀉:嬰兒嘔吐雖然讓父母煩惱,但也有的並不嚴重,特別是有些吐奶並不意味著疾病,而是生理現象。但如果嘔吐伴隨著精神不振,顯出病態,或是嘔吐的頻率和數量比較嚴重,就要看醫生了。腹瀉也如此。 8、尿量的變化:尿量顯著的增多或減少要準確告訴醫生。 9、大便異常:大便的頻率或顏色、性狀的異常改變要如實告訴醫生。 . 10、皮疹:孩子皮膚上出現的色斑、水泡、潰瘍、麻疹或者任何發紅的、流液的、脫皮的斑點都需要醫學診斷。 11、皮膚感染:任何發熱、紅腫、柔嫩或疼痛的部位有擴展蹟象都要看醫生。 12、不愈合的小傷口:手上割破一個小傷口問題不大,但如果你看到傷口處變得發紅、發黃或流膿,或者兩天後變得疼痛或更厲害,都要去醫生處檢查。 13、流鼻血不易止住:如果孩子流鼻血,你捏住他的鼻子或者在鼻子上敷了冰袋,過了10分鐘發現鼻血仍然沒有止住,應該馬上去看醫生。 14、輕微症狀變得更嚴重或無法解決:感冒一般兩週後會自愈,如果在此期間孩子發燒或咳嗽,應去看醫生。 15、腫脹的眼睛、手或腳:任何浮腫都需要注意觀察,找到原因。 16、眼部疼痛或流液:可能是結膜炎,也可能是眼部有異物。 17、逐漸加劇的腹部疼痛:輕微腹痛的孩子可能會扭動不安,一般在你輕輕地按揉腹部後就會有所好轉。如果他不讓你動他的肚子,寧願自己待著,而且無法站立,可能是闌尾炎或其他問題。 18、腹部脹大:腹部的異常脹大或柔軟值得警惕。 19、肚臍或大腿根部突出:這可能顯示有疝氣存在。 20、陰囊脹大或疼痛(男孩):這可能是因為疝氣或陰囊未正常下降引起的。 21、上身出現多處青紫:任何不明原因的青紫都需要經醫生的仔細檢查。 1、高熱 人體的發熱是對感染的正常反應,很多時候不必過慮。但如果3個月以內的嬰兒體溫升到100.5°F以上或大一點的嬰幼兒體溫升高到101.5°F以上,不要遲疑,立刻看醫生。大多數情況下,這是病毒引的,但也有的是細菌感染造成的,有些會對嬰兒造成嚴重後果。 不同的孩子引起發熱的原因是不同的,所以除了觀察體溫的變化以外,還要注意其他狀況。比如一個孩子如果溫度在101°F,但同時伴有呻吟、昏睡或極度不安等狀況,而另一個孩子已經發熱到103°F,但沒有其他狀況,那麼前一個孩子會讓醫生更加警惕和擔心。 2、呼吸困難 如果孩子在白天感冒了,那麼夜晚可能會出現咳嗽,表明咽喉發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現象。單純的咳嗽可以在家裡稍微處置,如讓孩子呼吸清新空氣或洗個淋浴以吸入水蒸氣等,從而得到緩解。但是,如果孩子明顯喘息,呼吸急促或非常緩慢,或者每次喘氣會使肋骨隨著牽動,都要立刻看醫生。 當然,咽喉發炎不是引起呼吸困難的惟一原因,其他原因比如鼻竇炎、過敏反應等也會出現呼吸困難,這些都需要醫學診斷。如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當疾病發作時也要去醫院。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更要警惕,即氣管異物帶來的呼吸困難,如果孩子不小心吞下異物阻塞氣管,你能用正確處置方法幫他排除異物最好,否則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帶他去醫院取出異物,恢復呼吸。 3、嘔吐綠色物體 通常情況下,一般的嘔吐不必夜裡去醫院,但如果孩子的嘔吐物是深綠色,就很嚴重了。嘔吐物的這種顏色通常顯示膽汁分泌和作用異常,從而造成腸內消化異常。出現這種情況,也應該即刻去醫院。(如果孩子在晚上吃了大量的豌豆泥或菠菜碎末,另當別論。) 4、驚厥 大多數情況下,驚厥是溫度快速升高造成的,這種高熱驚厥會使孩子四肢抽動、緊咬牙關,甚至昏迷。孩子的皮膚會出現淡藍色,體溫很高,雙眼上翻,引起父母的極度驚慌。待孩子平定後去醫院,醫生會想辦法使孩子的體溫降下來,而且能夠讓孩子感覺舒服點,必要時做進一步檢查。 另外一種罕見情況是,癲癇和腦膜炎引起的驚厥。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狀況而體溫卻不高,驚厥的時間持續超過3~5分鐘,趕快撥打急救電話。 5、脫水 嬰兒和低年齡幼兒在發熱、嘔吐或腹瀉的情況下很容易脫水,為避免出現脫水,在上述情況下最好每隔15分鐘就喂孩子一點電解液或者果汁水等,無論如何,要為他的身體補充水分。如果他拒絕喝水或者其他液體,而出現眼窩深陷,嘴唇幹裂,或前囟門凹陷,必須立刻去醫院。脫水不容忽視,嚴重時它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6、頭部受傷 孩子從床上跌落或走不穩跌倒是很常見的現象,一般並不嚴重。但如果跌落或跌倒後他出現意識不清、甚至昏迷,視線模糊,或者噴射狀嘔吐現象,這表明情況嚴重,可能是腦震蕩,不要遲疑,立刻看醫生。 7、劇烈腹痛 大多數腹痛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或只是單純脹氣,但個別情況是闌尾炎或肺炎造成的。如果孩子抓著胃部在床上翻轉不安,或是用膝蓋頂著胸部,而且尖聲哭鬧,無法控制,立刻去醫院。嬰兒無法告訴你他到底有多疼,你也無從判斷,但如果你感到極度不安,還是去醫院請醫生檢查比較好。 8、尿中或便中帶血 孩子尿中或大便中出現一丁點血蹟有時無需擔心,也許只是輕微的腸道撕裂。但出現這種症狀還是要去看醫生,以排除胃腸道異常,如梗阻或胃壁撕裂等。父母的直覺也很重要,假如你的直覺告訴你確實有問題,那就不要遲疑,馬上看醫生。 新生兒出現下列症狀,馬上看醫生: * 直腸溫度超過100.5°F。 * 呼吸困難。 * 多次吐奶或嘔吐呈噴射狀。 * 臍部化膿或紅腫 * 包皮環切處化膿或紅腫(做了此手術的男孩)。 * 出生一週後每日尿量少于8次。

幫寶寶交朋友-聰明媽媽有一套

2007年10月26日
公開
39

*多增加交往機會 小梅開始不想加入小朋友的遊戲,只想當觀眾。媽媽巧用小梅的好奇心,親自加入寶寶的遊戲,帶動小梅交往的積極性。媽媽平時能多給寶寶創造一些交往機會,讓寶寶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體驗到人與人的差異性與共同性,可以透過學校邀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或者到小朋友家做客,帶他去寶寶比較多的活動場所。 *利用寶寶好奇心 像小梅一樣,寶寶都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他們對外界是敏感而好奇的,渴望表達和交流,但又是小心翼翼害怕受到傷害。寶寶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退縮行為,可能是對人際交往或外界環境敏感,害怕會在交往過程中遇到心靈或身體傷害。這時候爸媽要多給寶寶提供安全的交往環境,讓寶寶主動參與小夥伴之間的遊戲,幫助寶寶克服人際交往的畏懼心理,鼓勵寶寶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給寶寶信心 小梅與小朋友一起遊戲後,小梅媽媽及時鼓勵小梅與小朋友,無疑給他們建立的新友誼增加了催化劑,讓寶寶在交往過程中能有更多欣賞和包容。欣賞與包容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非常重要,小寶寶要在不斷的經驗累積中,逐漸內化為自己的人際交往的重要經驗。當寶寶不被接納的時候,更應當多鼓勵他不要怕挫折,可以透過分享零食、玩具等,作為交往的橋樑,逐步提高寶寶與人交往的能力。 人際發展的特性 1歲多的寶寶自我意識在逐漸形成,以自我玩耍為主,在交往中會對別人感興趣,但一般不會主動加入;2、3歲的寶寶則喜歡與同齡或者稍大的寶寶一起玩,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停在增長,社會性也逐漸增強,交往過程中可能因為志趣相投,逐漸有比較固定的小夥伴,這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十大安撫哭鬧嬰兒密技.給父親的

2007年10月25日
公開
40

父親並不擅長於安撫哭鬧嬰兒,但有些父親會有些“撇步”真的可以克服這些不能避免的嬰兒哭鬧。 爸爸們可以學學以下十大密技! 一. 最常見的方法即是開車出去逛逛!甚至是在半夜! 二. 感受您嬰兒的痛! 放一片Baby 最喜歡的舞曲CD並不能解決 Baby的餓,也無法因換尿布而安撫 Baby長牙的痛楚!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出痛的來源。當然,這聽起來理所當然,但是一旦哭鬧一開始,所有的理所當然全都拋在腦後,忘了! 三. 如果您不確定是什麼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提供您的乾淨小指給 Baby吸吮。 這是除了“交給老婆處理”外最簡單的方式。此招訣竅為將您的乾淨小指反面,指甲在下,如此才不會刮傷寶寶。 四. 如果餵母奶不是選擇 ﹝爸爸也無法親自餵母奶﹞,那麼可以試試水、奶粉或老婆存放在冰箱的母奶! 五. 搖與擺! Baby喜歡移動的感覺,而且還有誰比爸爸的臂膀更舒適呢?另外您也可將自己安全固定在椅上或牆壁,然後將嬰兒椅來回搖擺,您可以運動而 Baby也會安靜。 六. 也許您可以試試將您的Baby拋在空中然後接住他,Baby可能會很喜歡,您可能會被老婆罵! 所以您可以試試將 Baby舉到您肩上,Baby雙手環住您的頸,然後慢慢的跳舞,不管恰恰、吉魯巴或探戈!最好加上喃喃的唱歌,五音不全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您的歌要配上您跳舞的節奏!當 Baby開始安靜時,您也要降低您的音量。 七. 誇大的肢體語言!扮鬼臉!誇張的動作可始 Baby轉移注意力。 您可以把東西放在 Baby頭上,讓頭上東西掉落,喊著說:啊!掉了!然後扮個鬼臉,往往Baby會停止哭泣瞪著你,然後吃吃的笑。 八. 觀察您 Baby喜歡的旋律,唱給他聽! 可能是兒歌、台語歌、或歌劇,尊重您Baby的喜好,最後您總會專精一項。 九. 使用前背揹巾! 讓Baby在您溫暖的懷中,感受您節奏的心跳及呼吸的起伏,然後走動搖 Baby,至少您們其中一位在幾分鐘內會睡著。 十. 等待! 老婆可能會認為這是典型的逃避招數!但有時候,Baby就是要哭,Baby就是要您聽!如果 Baby不是痛、餓、倦或濕,他們不要被抱,不要被搖,就讓他們哭到您受不了為止。 最後最後如果還是沒辦法,您可以把 Baby交給老婆,告訴她,我已經試過十大密技了!

最不受歡迎的八種媽媽

2007年10月25日
公開
14

1.只顧自己玩的媽媽 有的媽媽動輒半夜三更才回家,一星期才看到孩子二、三天;有的媽媽則著迷於連續劇,只要一坐到電視前面,就會忘記時間與空間,非等到電視節目結束,才會回到現實。這類媽媽可稱為自私媽媽,孩子不但感受不到媽媽的責任心,也無法對自己的存在產生認同感。 2.只想著爸爸的媽媽 雖然爸爸辛苦在外打拼,全家人都應該體諒他,但是如果媽媽總是把最大塊的蛋糕留給爸爸、每次上菜市場只惦記著要買爸爸愛吃的菜餚,好像媽媽的生活中只有爸爸才是主角,孩子也會無所適從,甚至對爸爸感到忌妒。 3.愛體罰的媽媽 沒有人喜歡故意做錯事,有時候,犯錯甚至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孩子犯一點小錯也嚴厲的體罰他,長久下來,孩子會覺得媽媽一點都不愛他,相對地也會不再愛媽媽了。 4.不尊重我朋友的媽媽 雖然說孩子受同儕的影響很大,但是,每個孩子總都有一些優點,如果媽媽對孩子周圍的每一個朋友都有所批評,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其他小朋友玩,以為其他小朋友會帶壞自己的孩子;此時,心中最難過的其實就是自己的孩子。 5.說話不算話的媽媽 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家長難免會給孩子一些承諾,像是:「如果你乖乖吃完這碗飯,媽媽就帶你去動物園」、「等你生日那一天,媽媽再買遙控飛機給你」……或許承諾的當時只是為了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一旦說出口,就要能做到。如果常常說話不算話,就會破壞孩子對母親的信任。 6.過於嚴厲的媽媽 由於求好心切,媽媽常常會以完美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卻缺乏對孩子能力、情緒等諸多因素的考量,形成孩子學習上的重大壓力來源。輕者,孩子或許可以自我調適;重者也許會對生活造成重大的影響。 7.太肥胖的媽媽 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的媽媽是美麗的,因此對孩子來說,朋友對媽媽的嘲笑就是最無法忍受的屈辱。當同儕嘲笑母親的肥胖或邋遢時,孩子會覺得就好像是在嘲笑自己一樣。當孩子因為思考能力有限,把這種帶給他難過的原因,歸為媽媽太胖,進而折損了對媽媽的尊敬,對於孩子與父母都會有負面的情緒影響。 8.不好玩的媽媽 孩子都會很興奮的要跟媽媽分享他發現的「大秘密」,而一個老是以為孩子的發現、發明都很無聊,或是從不蹲下來陪孩子看花、看草、玩遊戲的媽媽,不僅會成為孩子心中最無趣的媽媽,還會折損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對未知世界探險的能力。 上述八種媽媽,真實的呈現出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最不喜歡的親子互動形式,而其中的共同點則是忽略了孩子所呼喊出的求救聲;當我們回頭審視自己,也許會發現自己已在不知不覺中,落入這樣刻版的生活態度中,甚至看到孩子漸漸成為這幾種生活態度的翻版,並不斷的重現在下一代的下一代……

25種簡易觸覺障礙評估法

2007年10月24日
公開
13

1. 時常感覺腹痛─嚴重,反覆性。 2. 易怒─容易哭鬧,不容易安撫。 3. 重力不安全感─不愛動,或者不喜歡被以直立或水平方式抱。 4. 觸覺防禦─不喜歡被觸碰。 5. 口腔防禦。 6. 吸損或餵食困難-狠狠的喝了幾口奶,就拒絕再喝了。 7. 反覆性腸胃消化障礙。 8. 睡眠障礙。 9. 不容易安撫或轉移情緒。 10. 對聲音、味道、氣味、光線或顏色容易敏感。 12. 逃避目光接觸。 13. 缺乏探索性行為。 14. 注意力缺失。 15. 僵化或固定化的行為。 16. 起床後的刷牙、穿衣等晨間活動有困難或掙扎。 17. 攻擊性。 18. 固執或墨守成規。 19. 好動或過度興奮。 20. 過度謹慎。 21. 不喜歡穿鞋或穿衣。 22. 遊戲或日常生活會堅持不尋常的互動模式或策略。 23. 自我刺激、自我傷害。 24. 過度尋求本體覺刺激─偏愛追、趕、跑、跳、碰等活動。 25. 過度反應─時常出現逃避、戰鬥或是嚇呆的行為。 觸覺發展小遊戲 馬偕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羅秋怡認為,提供孩子安全的探索環境,只要確定遊戲的環境及物品是安全的,可培養孩子主動的個性,不過要注意給予的東西不能太小,例如彈珠;也不要是繩子、塑膠袋等,以免發生危險。各個階段有適合的遊戲及發展,在提供孩子遊戲之前,要先知道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然後再從旁引導。 觸覺認知發展進程 0∼6個月 視線隨著物體移動,別人靠近時顯得有興趣,自己會主動拿搖鈴。 7∼12個月 伸手拿玩具,可以同時拿兩樣玩具,找眼前被蓋住的玩具。 13∼18個月(1歲∼1歲半) 知道“不可以”,“Bye Bye‘,指認書本的圖片,知道什麼可以吃,會疊二塊積木,試疊三∼四塊積木,找藏在杯內的玩具,翻抽屜。 18∼24個月(1歲半∼2歲) 認得鏡中的自己,疊四∼五塊積木,認得身體各部分,會用倒出的方式取得裝在瓶內的小顆粒,跌五塊積木。 24∼30個月(2歲∼2歲半) 懂得使用三種東西的用途,玩伴家家酒,疊九塊積木,會正放形狀板。 30∼36個月(2歲半∼3歲) 幫忙收拾玩具,記得簡單的童話,疊「品」狀積木,疊十塊積木,畫圖,會倒放形狀板。 36∼42個月(3歲∼3歲半) 疊兩層有變化的積木圖形,如「品」。 4歲 畫圓圈,依照顏色、形狀配對。 5歲 認得五個顏色,認得三角形、圓形、四方形,可以照著畫圓形、四方形、十字交叉線條,可完成兩個指令,數到四,會用身體當參考點,分左右邊。

0~1歲寶寶-基本動作發展的輔助要領

2007年10月24日
公開
41

「翻身、坐、爬、站、走」是嬰兒期發展的五大動作,每個動作是否依適當的時機發展,對寶寶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父母應該在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上適時給予輔助,讓寶寶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效。   0∼1歲的嬰兒時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變化最大的階段段,無論是食物的攝取(由液體變成固體)、語言的發展、腦部的成長...等等,「翻身、坐、爬、站、走」五大動作的發展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變化。   多數的父母會對寶寶究竟幾個月時應該會翻身、會坐、會爬、會站、會走而詢問醫師,深怕自己的寶寶發展狀況出了問題。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表示,寶寶的各項動作發展因人而異,有些寶寶發育得快,有些寶寶發育得慢,她提供了「嬰兒粗動作發展評表」供家長參考,並提醒家長當寶寶各動作的發展進度落在顏色較深的部份,即表示該動作的發展是屬於後面的90%部份,就該注意囉! 從出生起注意骨骼狀況     骨骼的發育也是粗動作發展中重要一環,台北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通常嬰幼兒若有骨骼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出生時就察覺出來,而且愈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愈佳,嬰幼兒常見的骨骼問題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父母可在寶寶約二∼三個月左右,觀察寶寶腿部活動的狀況,如果發現寶寶兩腿的長度不一,且髖關節皮膚有明顯的紋路,最好帶寶寶至醫院檢查。此外,有時寶寶的關節會發出聲響,通常都無大礙,但為求安全起見,劉士嘉醫師建議當家長懷疑寶寶的骨骼發育有問題時,還是須由專業的醫師做診斷。 一.嬰兒(翻身)階段的7大重點 -------------------------------------------------------------------------------- (一)發展時機:四∼六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師說,嬰兒在五∼六個月左右有意義的翻身,由於此階段寶寶的身體各部份發展已臻成熟,會出現反射反應,其發展的歷程為俯姿翻為仰姿,再由仰姿翻為俯姿。 (三)所代表的意義:   嬰兒身體各部位已漸漸發展成熟,包括神經、骨骼、肌肉...等,所有的環節配合良好,粗動作才能漸漸有所發展。而翻身動作良好,將有助於接下來一、二個月後坐姿的發展。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翻身時,有一隻上臂會有內旋的情況,這種情形通常都是因為手臂兩側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所致,父母不必過度擔憂,但最好也能帶到醫院,由專業醫師做診斷。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建議,父母可在寶寶清醒時,用手將寶寶的頭握住慢慢的轉,由上往下帶動身體轉動。或者用雙手抓住寶寶的腳,慢轉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帶動身體的翻轉。父母也可將寶寶抱起,讓他與自己身體保持一段距離,但不要貼著胸部,讓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支撐頭部的力量,鍛鍊頸肌,亦有幫助寶寶翻身的功用。 (六)建議輔助工具:小被單。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由於此時寶寶大部份的時間是仰臥在床上,因此需要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以防寶寶隨意抓握弄傷他,甚至放入嘴巴中造成梗塞。床對剛學會翻身的寶寶而言,無疑是最危險的物品。從床上滾下、墜落都容易使寶寶的頭部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家長們切不可輕忽。建議父母可在寶寶的床邊安裝護欄,以避免寶寶在享受翻身樂的同時,而遭受意外。 二.嬰兒學(坐)階段7大重點 -------------------------------------------------------------------------------- (一)發展時機:六∼八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師說,寶寶到了六、七個月大時,  此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通常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並以雙手在兩側   個半月的嬰兒時期,寶寶會開始學會獨立的坐姿,但是如果傾倒了,就無法自己恢復坐姿,一直要到八∼九個月左右才能不須任何扶助,自己也能坐得好。 (三)所代表的意義:   寶寶會坐得穩了,表示其骨骼發育、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發育漸漸趨於成熟。當然,此時寶寶的頸部發育也慢慢的穩定。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在寶寶剛學會坐的時候,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寶寶坐的時間不宜太久,因為這個階段寶寶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如果長時間讓寶寶坐著,容易造成脊椎側彎,造成生長發育的損傷。劉士嘉醫師提醒父母,不要讓寶寶採取跪姿使兩腿形成「W」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響將來腿部的發展,最好的姿勢應該是採用雙腿交叉向前盤坐的姿勢。此外,有些寶寶在坐著時背脊會有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就須小心留意。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一般來說在寶寶四個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背部、腰部,讓他維持短暫的坐姿。到了六、七個月開始學習坐穩時,父母可在寶寶的面前擺放一些玩具,引誘他去抓握玩具,漸漸練習放手之後也能坐穩。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類具有靠背的椅子,或鋪有軟墊的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當寶寶會坐時,切不可讓他單獨坐在床上,如果將寶寶置於床上,床面最好與其身體呈垂直的角度,以防有外力或寶寶動作過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險。此外,父母可將寶寶坐的空間用護欄圍起來,且可放置玩具讓寶寶有興趣坐起來。 三.嬰兒學(爬)階段 -------------------------------------------------------------------------------- (一)發展時機:八∼九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為俯爬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之後會   分緩慢。在九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採兩手前後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的往前爬行。 (三)所代表的意義:   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首 還會左右轉動,這樣的舉動對頸部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能訓練手腕的力氣,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拿筆塗鴉都有所助益。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更可訓練寶寶膝、臂動作的協調與四肢關節的靈活度。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腿爬行來帶動另一腿的方式,如此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腿發育不良,劉士嘉醫師指出,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兩隻腳的力量並不平衡,經常一隻腳較不靈活,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須過度擔憂,然而如果這種狀況維持太久而沒有改進,就要懷疑寶寶可能罹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痺等異常狀況。爬行最容易發生的是頭部的外傷,當寶寶撞到頭部時,不管當時有無出現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應仔細觀察寶寶,最好在寶寶睡覺時也能叫醒他2∼3次,看看是否有異狀,如果孩子出現嚴重頭痛、嘔吐、昏睡、抽慉等症狀就要立即送醫,特別提醒父母在發生頭部傷害的三天內,都應細心觀察。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建議父母應儘量把寶寶放在地板上,並利用色彩鮮豔、豐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東西,誘導寶寶向前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父母也別忘了須適時給予鼓勵。此外,為了讓寶寶爬得好,一定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父母可於地皮上鋪設塑膠軟墊或巧拼地板等輔助用品,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式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軟墊、巧拼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當寶寶到了爬行的階段,容易碰到的危險地方或物品更多樣化了,吳芬芬醫師提醒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 1.地板:水泥、磨石子、磁磚等所鋪設的地板,對學習爬行的寶寶來說,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為避免發生危險,可在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不過注意要使用厚度較高的軟墊才能發揮功用,並且避免買有很多小花紋的軟墊,以防寶寶將小花紋摳起來吃。 2.桌角、櫃子角:尖銳的桌角或者是櫃子角,對家有學爬的寶寶來說簡直就是個「危險地帶」,其改善的方式為:最好一律將所有的桌角或櫃子角套上護墊,就算嬰幼兒不慎撞到,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3.電插座:寶寶在到處爬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留意將有觸電的危險,父母可使用電插座的防護蓋,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裝此一裝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四.嬰兒學(站)階段7大重點 -------------------------------------------------------------------------------- (一)發展時機: 八∼十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醫師指出,一般嬰兒在八個月大左右可經由扶持而慢慢學習站立,九個月時能攀扶著傢具站起來,到了十個月大時就可獨立站立。   (三)所代表的意義:   站是走的前驅期,嬰兒在學會了站及接下來走的動作之後,其活動力會比之前增加好幾倍。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O型腿、X型腿、內八、外八、扁平足這些腿部問題常令父母十分憂心,但劉士嘉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的情況,無關疾病問題,而是與個人差異有關,會自然而然隨著時間而漸漸獲得改善,與坐學步車或學習走路毫無關連。他更進一步指出,在扁平足方面,只要寶寶在墊腳時出現弓狀,父母就不須擔心。而在O型腿方面,通常99%都是屬於生理性情況,通常在寶寶一歲半∼二歲半左右會漸修正,但如果過了三歲之後仍有此問題,就該考慮是否屬於病態。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父母可將寶寶放在家中桌子前或是茶几前,最好選擇高度與寶寶高度較適當者,再將寶寶喜愛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讓他站著玩玩具,藉此訓練他雙腿的耐力及穩定性。另外,仰臥起坐及蹬腿運動也非常適合此段的父母與寶寶一起進行。◎仰臥起坐: 讓寶寶仰躺,家長拉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重複進行,可增強寶寶的肌力。 ◎蹬腿運動: 父母從寶寶腋下將其抱起,讓寶寶在父母身上彈跳,如此可促進寶寶腿部的伸展。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式玩具、高度與寶寶身高相當的桌子。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針對會站的寶寶所需注意的安全環境設計如下: 1.桌子: 切勿讓寶寶獨自站在蓋有垂落桌巾的桌腳旁,因為寶寶可能會去拉桌腳而扯下桌面上的東西,造成危險。建議家有學站時期的嬰兒,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鋪設垂落於桌腳的桌巾。 2.冰箱: 會站的寶寶也可能會去開冰箱的門,寶寶隨意的去開啟冰箱可能會導致危險。父母可使用防止隨意開門的門氈,此外在冰箱上可加貼安全的裝置,以防止嬰兒隨意去開啟冰箱。 3.電扇: 防止寶寶的手因一時好奇而將其伸入電扇中,父母在選擇電扇時,宜選擇有加裝安全防護的設計,當寶寶一碰觸時電扇就會停止,或者加套較細間隔的防護網。 五.嬰兒學(走)階段7大重點 -------------------------------------------------------------------------------- (一)發展時機: 十∼十五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十∼十一個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後能穩定站立,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左右):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   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感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在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十三∼十五個月):   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三)所代表的意義:   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以下三項條件:1. 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 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 寶寶已經能靈活的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關節,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會出現墊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到底是正常或異常呢?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三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很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的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的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或者躺在床上踢一踢,看寶寶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 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 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 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練習。 第五階段: 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六)建議輔助工具:   學步車、樓梯、木板、小椅子。  『備註』:寶寶在使用學步車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要領: 1.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 2.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 3.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4.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範圍內。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以防止寶寶跌倒。 1.陽台: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此時父母就必須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台上。沒有圍欄或欄杆在85公分以下,欄杆間隔過大(超過10公分以上),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等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2.傢俱: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並且須留意所有傢俱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3.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應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能在最佳的時機給予適當輔助,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導孩子時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7年10月23日
公開
8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思考怎麼改進。 4.父母的身教很重要。例如要求孩子對人有禮貌,父母自己就不能粗魯無禮。先得到子女的尊敬,他們才會信服管教。

0∼3歲兒最自然的學習工具

2007年10月22日
公開
8

「玩」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方式,而「玩具」就是最自然的學習工具。對孩子而言,玩與學習並不相違背,孩子可以透過玩的方式,從愉悅的學習情境中獲益,例如:玩建構性玩具,玩拼圖、骨牌和穿線玩具,練習顏色、織質和形狀的配對等。所以,孩子可以從玩玩具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基本技巧,有助於往後讀、寫、算的學習。 設計良好的玩具可以提供孩子探索或是發現新東西的刺激,但這不代表你一定要購買昂貴或複雜的玩具。對孩子而言,最好玩的玩具是可以讓他們著迷,而且會一次又一次地拿出來玩的;通常你會發現,孩子常常可以藉著玩具,在想像的無限空間裡玩上好幾個小時。 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大人、其他的孩子和玩具可以說是孩子最主要的互動對象,因此要幫助孩子獲得最大的學習機會,就掌握下面三大原則: 1.鼓勵親子共玩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最瞭解孩子成長狀況與需求的人。親子共玩,往往可以帶給孩子信心與喜悅,也最能提供適當的幫助和引導。 2.提供孩子有最大參與空間的玩具 彈性較大的玩具,如沙、水、積木等,比結構固定、目標單一的玩具,能給孩子更大的參與空間,也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3.鼓勵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玩具 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玩具,可以增加孩子學習社會化行為和技巧的機會,也可以增加玩玩具的變化和趣味。 除了玩具本身之外,玩玩具的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個誘發性高的環境,可以讓孩子充分發揮想像力。以視覺感受而言,玩具陳列的方式足以讓孩子決定要不要玩那些玩具。如果你把玩具雜亂無章放在盒子裡,孩子並不會想去玩,但是如果把玩具陳列地很好、很有秩序,或是安排成小小的場景或是戲劇性的場面,孩子不但會想去玩,而且還有可能想出其他富有想像力的玩法喔

小寶貝內衣採購秘訣

2007年10月21日
公開
42

小寶寶的內衣,基本上可分為紗布衣以及棉布衣兩種,而內衣設計方式多半是前面綁帶子、扣釦子或是套頭的內衣。顏色多半為白色或米色。依據季節有厚薄、長短袖之分。 基本上,如果是六個月內的小嬰兒,因為頸部發育還未穩固,加上家長穿衣技巧不是很好,最好是穿著前開襟的衣服,穿著時先將衣服攤開放在床上,再將小寶寶放在衣服中間,接著流輪套上兩邊衣袖,最後再將衣服扣好或綁好。六個月之後,因為脖子已經較穩固,則可考慮穿著套頭服裝。 由於寶寶成長的速度相當快,所以家長可以考慮每個階段購買3∼4件的內衣,而目前內衣的設計多半以3個月為一個階段,因此父母可以根據寶寶身材的改變,更換內衣。 另外,由於寶寶脖子較為粗短,所以內衣的領口,最好選擇開口較大的設計,以免穿上之後,經常摩擦寶寶的脖子。由於寶寶的肌膚相當細嫩,所以要選擇質地柔軟、吸汗、透氣的內衣,才能避免寶寶容易流汗而長出痱子。樣式設計上,因為是最裡層的衣服,所以,應該要以材質為優先考量,最好不要有太多複雜的設計,才能符合寶寶的需求。 嬰幼兒較常發生吐奶的情形,所以內衣清洗更換的頻率相當高,因此,耐洗不易變形的衣物,對寶寶來說也很重要。清洗時最好選擇不含螢光劑的清潔液,而且要沖洗乾淨,以防皮膚易過敏的寶寶,不小心起疹子。洗完後,最好能曝曬陽光,以達殺菌效果。

選購小寶貝童裝秘訣

2007年10月21日
公開
37

小寶貝選購童裝秘訣 由於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家長經常會發現有些衣服穿沒幾回就穿不下了,因此,父母在購買時,最好不要同一個時期買過多的衣服。建議當季可以購買三∼四套剪裁合適、材質優良的衣服。有些路邊攤的衣服,價格雖然十分便宜,但是品質不佳,往往沒洗幾次,衣服就起毛球、褪色,甚至還會洗不乾淨,所以,聰明的家長,最好以衣服的設計及質料來考量,不要完全以價錢為購買標準。 另外,有些父母習慣利用過季時,幫孩子買隔年要穿的衣服,建議最好購買基本型的童裝,不要買流行性太強的衣服,才能物美價廉,也不會因過季穿著時顯得尷尬。但是,提醒家長孩子成長的速度,有時很難預估,因此也不要買太多,以免屆時尺寸不合,派不上用場。 至於材質的考量,以不傷皮膚的棉質為主,而且,夏季時孩子因為新陳代謝快,多半怕熱、易流汗,所以不要挑選質料太厚或不透氣的衣服,小寶寶穿起來才能乾爽舒適。冬天時,則可考慮有頂小帽帽的服裝,讓寶寶穿著保暖又有形。 另外,小寶寶的衣服不要有易脫落的飾物或複雜的設計,以避免清洗不易或造成刮傷,同時也要避免鈕扣等小物件可能會被寶寶吞食。 對於選購的地點最好是信譽卓著的店家,因為如果買錯了大小,或發生男女性別弄錯的情形,就能夠要求更換。 每個家長幾乎都有接收二手衣的機會,建議收到之後,先經過篩選,凡是太舊或是內衣、內褲、襪子等貼身衣服,最好都不要。挑選過後的衣服,應該全部再一次清洗與消毒,以確保長期放置的衣服,很可能會堆積一些看不到的細菌,對寶寶造成威脅。

親吻寶寶其實大有學問

2007年10月20日
公開
41

親吻,不僅是讓孩子知道你愛他有多深的最佳方式,而且可以讓雙方感覺平靜和放鬆。 1、對寶寶唱歌、說話並撫摸他永遠不會為時過早。在曲調優美的旋律中自然地插進一個吻--寶寶非常喜歡與你一對一的接觸。 如果你適逢傷風、嚴重感冒或剛剛抽過煙,請避免親吻寶寶。 2、目睹寶寶可愛的睡姿,每一個人的心都在悄悄融化。你聽著寶寶淺淺的呼吸聲,看著他微微振動的眼瞼,不能不驚嘆你所創造的這個奇蹟--偷偷地柔柔地親吻你的寶寶。 讓寶寶仰臥著睡覺,注意寶寶的被子是否蓋好。 3、每次注視著寶寶大大的無邪的眼睛,最終總是情不自禁地抱緊並親吻他。寶寶總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保護他,還有什麼能比擁抱親吻更能表達我們的愛意呢?真的沒有。 抱著孩子親吻時,可不要太用力,以至於弄得寶寶很不舒服啊。 4、你不必老是全面接觸寶寶的身體,從你的吻中,他已能完全受益。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喜歡用嘴輕觸你的臉,然後期待著你的回吻。 每天早晨,當你將寶貝送到託兒所時,讓親吻成為例行儀式的一部分。 5、一個剛剛學會爬行或走路的孩子如遭受意外碰傷,作為母親,你應該抱起孩子,輕輕地親吻他受傷的部位。雖然並沒有證明這種舉措有醫學價值,但是親吻常能很快使寶寶不再掉淚。不知道年輕的媽媽們有否意識到你們正在實行一種古老的傳奇的治療方法。據說古代的巫醫總是用嘴輕觸受傷部位,象征將致痛的"邪惡因子 "吸出。 隨著孩子越來越喜歡活動,越來越獨立,受傷是難以避免的。媽媽們要時刻注意潛在的危險,但一旦發生,一定要冷靜,讓寶寶保持平靜。 6、對媽媽來說,想把寶寶從頭親吻到腳是非常自然的。隨著孩子長大,你可以把親吻作為遊戲的一部分,從中汲取共同的快樂。 親吻寶寶的腹部、手指、腳趾等是讓寶寶認識自己身體不同部位的好方法。在這過程中,寶寶總能給媽媽燦爛的笑容。 7、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喜歡你的皮膚撫觸他的皮膚的感覺。 親吻會成為你催眠技巧的一部分。輕柔地撫摸孩子的肚子、手臂和腿,然後用唇輕吻寶貝,孩子會慢慢地放鬆並進入甜美的夢鄉。 寶寶的吻 對孩子來說,親吻是如此重要,不管他有多大。 0∼6個月 寶寶會從你、你的朋友和親屬那裡得到連綿不斷的吻。當然,寶寶還不能表達自己的喜好,但是他喜愛這種親密的感覺。雖然這期間寶寶還不會吻你--如果你將臉貼近他,他會吸吮你的鼻子。 6∼12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對與母親分開已有感覺。一些孩子喜歡將嘴唇或鼻子壓著你的臉,更多的孩子喜歡用嘴或鼻子輕輕摩擦你的臉,並用一種愛慕的眼神注視著你的眼睛來表達他們的感情。 12∼24個月 有些孩子會非常主動地獻出自己的吻,而另一些孩子對感情的表達比較含蓄。親吻是一種模仿行為,所以如果你自己並不善於擁抱和親吻家人,不要奇怪你的孩子與你一樣保守和含蓄。 24個月以上 你的寶寶已能區別各種各樣的吻一一給予陌生人迅速的輕啄,到在你的臉上印上一個滿含口水的響亮的吻!此時,孩子在犯了小小的錯誤之後,會知道怎樣通過親吻來獻殷勤和巴結你。

關心BABY視力健康,父母不可不知

2007年10月19日
公開
59

寶貝眼睛∼掌握弱視治療時機! 眼睛就像是一部攝影機能攝取外在的影像,寶寶藉由這部攝影機來觀看五光十色的世界。因此,在寶寶出生後,父母們應該多注意寶寶的眼睛發展。本篇文章將告訴父母們,如何發現寶寶弱視、弱視的檢查、原因和治療方式,讓爸媽們對寶寶的視力保健有更多的了解! 嬰兒的視力發展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廖士傑醫師表示,嬰兒的視力發育跟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剛出生的小嬰兒視力是很差的,以視力表來講,剛出生的嬰兒視力還不到0.05。此時嬰兒只能看到眼前20~30公分的東西,因視力尚未發育完全,對顏色的感覺不敏銳,只能注意到明、暗光線。 嬰兒4個月視力約0.05;6個月後視力穩定發展,寶寶能看到較遠的東西,對色彩及形狀變得敏銳,可以用手去觸摸看到的鮮豔玩具;8個月大的寶寶視力已有0.1;寶寶3、4歲時,視力漸趨正常〈約0.6〉,5歲視力0.7,直到6歲時,視力即可達0.8以上。眼睛若產生問題,例如弱視,治療關鍵時期都是在6歲以前。 什麼是弱視? 廖士傑醫師表示,弱視是指眼球的結構正常,但經過矯正後,視力仍達不到正常年齡該有的視力。例如3歲寶寶正常視力標準約0.6,如果寶寶經檢測後,發現未達0.6,就可能有弱視的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發現寶寶弱視的訣竅 要如何發現嬰兒弱視呢?廖士傑醫師表示,家長可買些鮮豔的玩具來吸引寶寶,觀察寶寶的眼神是否有受到玩具影響,例如視線跟著玩具移動,想觸摸玩具;或是聽得到玩具發出聲音,卻不用眼睛看,拿玩具在嬰兒面前晃卻沒有反應等。也可觀察寶寶的日常作息是否特別奇怪,例如經常跌倒、想抓東西卻抓不準確。 另外,也可以注意嬰兒的眼神,例如先天性弱視的寶寶可能會有眼球震顫,就像洋娃娃的眼睛不自覺的顫抖。若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表示嬰兒的視力不是很正常,有弱視的可能。但有時並不全是弱視的問題,可能是運動知覺的障礙等其他原因,因此,若出現這些現象,父母必須要特別注意,帶寶寶去醫院作檢查之後,才能確定真正的病因。 孕媽咪應該注意懷孕時期的影響因子 對於預防寶寶弱視的方法,廖士傑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過程要特別注意: 1.均衡的飲食:孕婦在懷孕過程要注意均衡的飲食,依據不同的懷孕週數特別注意補充的營養成分,例如葉酸等,才能避免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攝取不到營養而產生身體的問題。 2.身體治療:如果孕婦要做特殊的治療,要跟醫師諮詢是否會對寶寶產生不良的影響,評估治療的風險,以確保寶寶的安全。 3.藥物的使用:孕婦看病時要主動向醫生告知自己懷孕〈尤其是從外表看不出來的前三個月孕婦〉,評估使用的藥物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有些藥物特別對孕期前三個月造成影響,有些則是後三個月,因此要特別注意藥物的使用時機。 4.暴露X光下的風險:懷孕前三個月的孕婦在照X光時,要事先告知醫師,注意X光對孕婦及胎兒所造成的影響。 結語 6、7歲以前是寶寶治療弱視的黃金關鍵期,學校會在寶寶6歲左右作一次視力篩檢,檢查寶寶的視力發展情形。但在寶寶三、四歲時,其實就能作第一次的視力檢查,一旦發生問題,就根據原因及早作治療,例如戴眼鏡、遮蔽治療、弱視訓練,甚至開刀等。並透過後續的追蹤,觀察寶寶視力的發育是否需要進一步的醫療協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對付寶寶弱視的不二方針!

轉載~~《 新愛的教育 》佳句摘要

2007年10月18日
公開
13

★過去,我一直以為,「打罵孩子,是因為我愛她」,可是,這樣的想法,在小朋友的心裡,似乎是不 存在的。 ★人際關係並不是全輸或全贏的「零和遊戲」。一個老師向學生道歉,並不是輸了或很沒有面子,適時地說聲對不起,並做好善意補救,很可能是皆大歡喜的雙贏。 ★聖經上說「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做父母的,必須給孩子更多關懷,「讓愛,永不缺席」;而做兒女的,更要體諒父母的「苦心與愛心」啊! ★法國作家艾爾威.巴森說:「可以更換襯衣、工作、信仰;可以更換一個妻子,但,不能更換孩子。」是的,孩子不能更換,父母也不能更換! ★老師最怕被自己的「負向念頭」阻礙了溝通,因為每個人都有「偏見、好惡和刻版印象」,會影響到對他人的接納程度。 ★老師的「聆聽、安慰和笑」,是個偉大的力量,可以促使師生有更良好的溝通。 ★適時轉移焦點,別讓犯錯的孩子,一直處於「恐懼、害怕」之中。 ★假如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互助合作、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願意在困難中、在大太陽下,毫無怨言的付出,這豈不是「最美的教育」? ★曾有教育學者說,班級是一種「共命鳥」,家庭也是,彼此互相依存、共榮的。 ★教育就是「覺」──讓孩子「知覺」──看見自己的「有」和「沒有」,也覺知,自己的「對」與「不對」! ★人不必為自己的外貌、長相或缺憾而自卑,因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人必須接納自己的缺點,進而肯定自己、喜歡自己、發揮自己。 ★痛苦時,「時間」是最好的治療師,而「寬恕」是唯一道路,也是最佳良藥,能減輕我們痛苦的程度。 ★老師的讚賞和肯定,是「付出少、回報多」的高明教學技巧。 ★「處罰不一定有效!」把學生的名字一直列在「頑劣表現」的黑名單中,或不斷的貼負面標籤,並不會使學生變好! ★我們也可以把「負面」的社會傳染,導向「正面」-「你好、我好、大家一起好、一起贏」!當表現良好的名字被寫在黑板上時,就是榮耀、表揚和鼓勵:而「鼓勵」一定會比「壓抑、處罰」有效啊! ★一個老師除了要當「教育專家」之外,也要做個「雜家」。 ★每個人的名字裡,都包含著爸媽對我們的「愛和期望」,都值得我們珍惜。 ★「榮譽,能讓人努力不懈!」「美譽,能讓使人發揮熱情綻放光芒!」 ★一直看電視,還有些壞處,就是「令人懈怠」,若長時間中了電視的毒人就會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因為,如果電視佔據了大部分的心,人就會變得優哉悠哉,敷衍度日。 ★不必給孩子千百萬財產,卻要教他有,「適應環境、不備擊倒」的能力。「教師節不必送禮,但是要送給老師肯定與尊敬!」 ★讓孩子在學校裡,享受到老師給予的「愛與關懷」,則他們畢業後,也會關懷別人。 ★我們可以立志成為一塊「浮木」,再別人可能溺斃時,讓他拉靠一把! ★大人們常被「世俗化」,以為花很多錢買道具、教具、或設備,就醫定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可是,有些創意,是不需要花錢買的,有些極吸引孩子們學習的點子,是廉價或免費的。 ★越驕傲、越孤僻、越怪異、越囂張的孩子,心中往往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或心痛的故事。 ★孩子的自「自卑感」,來自於老師「如何看待他」?老師喜歡他、看重他、關心他,孩子就不會有自卑感。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肯定、被重視、被接納」,我們絕不能讓孩子對「自己的存在價值」感到懷疑。 ★只要愛的資糧足夠,就沒有不能改變的學生! ★愛,是「不排斥、不隔離、不貼負面標籤」!而且,「愛他,就要給他機會表現!」 ★每個老師常認為自己「很專業」,但沒有一個專業可以「適用、通用」在每個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是璀璨的鑽石,只要用心鼓勵,每個孩子都有挑戰命運、擊敗困境的能力。 ★師生之間的重要課題是「互動」,而不是「掌控」;師生之間的美妙感覺,是來自「對話」,而不是「訓話」。 ★所羅門王說:「愚妄人的惱怒,立即顯露;通達人,則常能忍辱藏羞」 ★教養孩子,自己絕不要吝於說「對不起」! ★「讀書,並非生活的全部;分數,也不是人生的目的。」真的,成績單上的分數,絕不是日後成功的保障。 ★「孩子的成長是不能重來的!」千萬別為了賺錢,而使親子關係疏離、冷淡。 ★「愛,是學習來的!」父母就是孩子感受愛的第一位老師!所以,「愛他,就不要傷害他!」 ★老師不能一直「只要顧面子,而忘了要照鏡子」啊! ★老師不能塞錯的東西給小孩-「強迫的愛、責罵的愛、嚴厲的愛,都會變成孩子心中不可磨滅的『恐懼』與『驚駭』!」 ★老師的用心與巧思,可以「用愛點亮孩子心中黑暗之光」,也可以「用愛的今天,照亮孩子美麗的明天!」 ★孩子犯錯,需要循循善誘的勸戒,而非袒護,更不可溺愛 ★老師的角色是教育者,輔導者而非警察 ★在孩子有衝突時,大人必須先聽話再說話 ★人人都是天才,並不是只有成績好的才是天才;人人都有好將來,並不是只有會唸書的才有好將來。 ★一個真正的老師,必須極力避免自己的壞脾氣、懷習性及於學生 ★有一個老師對學生說~「大園圈就像我的知識,小圓圈就像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雖然比你們多,但是,這兩個圓圈之外,是你我無法知曉的部分。」 ★別把「無心」說成「無常」,人生雖有很多無償,但許多失聲之間的芥蒂,卻可能是老師「不用心、沒愛心」所造成! ★老師生氣時,孩子若像「水」一樣柔軟,則老師自然也會軟化下來! ★「只要親近,就能了解;只要去做,就能真實體會!」老師不能只會做一個 「一指神功」的人 ★不要讓孩子「有求必應」,要教她在挫折時,勇敢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小時後抓不住你(父母),你以後就捉不住他呀! ★千言萬語,不如親子「親密同行,一起成長」 ★老師需要學習轉念,千萬不要「放大不喜歡孩子的缺點」,而「縮小他的優點啊!」 ★老師,是為了教育學生,為了讓孩子有歡笑,才來當老師的,而不是為了生氣才來當老師的。 ★老師要先排除自己心中的「負面情緒」,再去鼓勵孩子!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注意」、「被看重」、「被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