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劭恩媽咪

我家孩子健康又聰明

2008年08月20日
我家孩子健康又聰明

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正確方法

  替孩子舉行抓周儀式時,媽媽期盼孩子抓到的物品,已從過去的線轉變為鉛筆或錢幣【譯註:在韓國習俗中,抓到線代表長壽(在台灣,長壽的代表物品為花生);鉛筆代表會唸書;錢幣代表富有。】。在醫藥發達的今天,人要保持長壽已不再是件難事,所以媽媽們的想法會有這樣的改變,是很正常的。
  但,現代孩子是否真的就比從前的孩子健康呢?現代孩子的體格雖然變好,體力卻不夠,還有越來越多孩子受肥胖及糖尿病等成人病折磨。關於孩子的健康問題,並非我個人的「專業領域」,但我想以一個非專業小兒科醫生的立場,在這裡分享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唯有懂得使用正確方式來養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像是媽媽親手做三餐給孩  子吃、盡量讓孩子多動動身體、提供孩子一個愉快的家庭,這些都是讓孩子維持健康的身心最基本的工作。而這樣做比起每天替孩子進補,效果會更好。

媽媽願意親手做菜,補藥不需登場
  我跟一般的媽媽並沒有什麼差別。當我還是個新手媽媽時,也經歷過無數次的錯誤。我在帶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既缺乏經驗又未能確實建立起自己教育孩子的價值觀,因此,當時還是新手媽媽的我所犯下的錯誤,的確比帶老二時要多出許多。
  我總是會問來接受我諮商的孩子:「吃中餐了嗎?吃了什麼?」孩子的回答中,披薩、炸醬麵和漢堡占了大多數。有時,如果有機會可以看看孩子的包包,我總是發現裡頭放的零食多半是麵包和餅乾。
  以前,我將兩個孩子托給娘家媽媽帶時,我媽媽常常蒸地瓜、馬鈴薯或發糕給孩子們當點心吃,盡量不讓他們吃速食和加工食品。我也因此養成了一有時間就蒸些地瓜擺在餐桌上的習慣。孩子肚子餓時,親手做點心給他吃,絕對比叫披薩或替他煮泡麵來得好。
  要養育出健康的孩子,應該先從孩子的三餐開始。如果在餐桌上擺的是速食、加工食品,就算給孩子吃再多的維他命和補藥,都是徒勞的。
  選擇有益的食物很重要,讓孩子動一動身體也不能少。運動可以使人充滿活力、提振精神,對孩子絕對有好處。相反地,一個不喜歡動、總是愛睡懶覺的孩子,身體不但容易變得虛弱無力,也會精神萎靡。
讓孩子動一動身體,除了對他的情緒發展有幫助之外,對認知發展也有影響。舉例來說,當孩子剛學會走路、會喊爸爸媽媽後,不用多久,他就會懂得抓著鉛筆亂塗鴉。孩子一邊動著自己的身體,一邊探索這個世界,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無限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而這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不過,過度地活動,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的。孩子如果時時刻刻都在動,就無法好好探索世界、仔細思考,降低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耐心。所以,當孩子活動一段時間後,就要讓孩子安靜、休息一下。建議媽媽們這時可以唸故事書或是讓孩子猜謎,緩和一下他興奮的情緒。靜態與動態活動的均衡發展,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

讓孩子在和樂的家庭中健康成長
  孩子要能夠健康成長,媽媽必須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建立一個生活規律、有良好氣氛的家庭。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才能長得健健康康。下面這五點可以提供媽媽們重新檢視自己的家庭是否夠健康。
  ●觀察家庭成員的生活步調是否一致。如果全家人都是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生活完全沒有規律,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在心理或是生理發展上失去平衡。因此,全家人都應該培養出規律的生活步調。
  要求孩子遵守規定,妳必須先提供孩子一個適當的環境。舉例來說,妳不想孩子吃糖果,就不要把糖果擺在他面前。如果妳將一堆糖果放在他面前,卻硬是阻止他吃,這就不叫管教,反倒是讓孩子受苦刑了。
  ●家裡一定要保持整齊、清潔。保持家裡乾淨、整齊,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一個舒適的家,可以帶給孩子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有安全感;相反地,亂七八糟的環境則容易造成孩子懶散、不安。
  對現代女性而言,要上班又要一手挑起整理家務,的確是一大重擔,所以妳應該和先生、孩子商量,請他們幫忙分擔。這樣做,不但可以減輕妳的壓力,也可以讓先生和孩子們對這個家更有向心力,尤其是孩子可以從中學習承擔責任。
  ●成為值得孩子信任的父母。當孩子陷入不安與痛苦時,要讓孩子能隨時得到安慰;要讓孩子相信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他隨時可以從父母身上得到愛與支持。父母堅定的愛以及穩固的後盾,是孩子成長的養分,也是孩子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隨時可以補充的能量來源。
  ●夫妻相處要和睦,教育態度要一致。父母常起衝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緒不安,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如果總是前後不一致,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緒混亂、無所適從。
  ●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很多人都說父母總是比較寵愛老么,其實,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對孩子的發展真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無法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無論是受寵的孩子或是被忽視的孩子,都無法健康地成長。
  讓孩子定時吃三餐、適當地運動,並給孩子一個有愉快、安定的家庭,相信妳的孩子一定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一天就能改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

  從孩子斷奶、進入吃白米飯的階段開始,媽媽們又有了新的煩惱。一到用餐時間,媽媽便開始頭疼:一方面憂心孩子吃得太少,怎會長得好;一方面又擔心餐桌上的菜不合孩子的胃口,孩子怎麼樣也不願張口,像條蟲一樣扭來扭去的。
  如果媽媽認為孩子還沒吃飽,通常會拿著湯匙追著孩子跑,不然就是利誘加上「哀求」,要孩子把飯吃掉。事實上,從媽媽緊抓著湯匙不放,一副「無論如何」也要餵孩子的那一刻起,孩子便學到只要用一句「我不吃」,就能夠有效操控媽媽。
  孩子不肯吃飯,就要把他當皇上伺候嗎?千萬別讓孩子誤以為一支湯匙就能夠操縱媽媽做任何事情。還有,絕對不要與孩子訂下像這樣的交易:「如果你肯吃飯,媽媽就幫你做這件事。」妳必須讓孩子知道吃飯是為他自己吃,而不是為媽媽吃。有一點很重要,要孩子養成飲食禮儀,就要先從培養他良好的飲食習慣開始。

媽媽絕對不要拿著湯匙追著孩子跑!
  孩子不吃東西或有偏食的情形時,媽媽應該回頭仔細檢討一下:
  ●孩子是不是吃了過多的零食?
  ●兩餐之間的間隔時間有沒有問題?
  ●孩子的飲食習慣不佳,是不是與媽媽本身的飲食習慣有關?
  ●孩子的食量是否如自己所預期?
  ●孩子突然改變原來的飲食習慣,是不是因為某種壓力造成,或是與周圍環境遽變有關。
  一一檢驗過上述五點後,孩子的情形與這五種狀況都不符合,而孩子偏食和不吃東西的情形還是很嚴重,那麼,就有必要指導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
  我家老大原本是個嚴重偏食者,只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每到吃飯時間,我都得逼著他吃才行。直到他上小學,我便徹底把他的偏食習慣糾正過來了。
  祕訣很簡單!我會先告知孩子:「等一下我就會把餐桌收拾乾淨,如果你現在不吃,就吃不到了。」 說完後我會閉上嘴,不再對他嘮叨。如果孩子還是堅持不吃,我也欣然接受;但,我會再跟孩子強調一次:「家人用完餐之前,你的碗筷我都會擺在餐桌上,你隨時都可以過來吃。」到這個時候,如果孩子還是不肯上桌吃飯,就別再理會他,等全家人用完餐,儘管將餐桌收拾乾淨吧!
  這個方法成功的根本在於──在兩餐之間,不要給孩子吃零食,無論是餅乾、麵包或糖果,甚至連杯牛奶都不行,除了白開水之外。
  這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定時吃三餐的習慣。只要依照這個方法做,而且態度堅定,絕不心軟,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很快就改正壞習慣。
  為了讓這個作戰計畫順利進行,必須選一個適合的日子來進行,像是孩子的身體狀況良好、沒有不舒服的時候,或是週末假日,大人和孩子都較悠閒時,效果最好。
  這個方法,不需要媽媽費盡心思勸孩子多吃點,更不用教訓他不准偏食,卻能在短時間內,有很好的效果。不過,在施行的過程中,很多媽媽不忍看到孩子挨餓,總是忍不住拿出零食或冰淇淋給孩子吃,或是受不了孩子的撒嬌攻勢,中途放棄。這樣是絕不會成功的。想要改正孩子的這個壞習慣,媽媽必須狠下心來!

飲食禮儀是評量孩子行為的量尺
  不吃東西和偏食的孩子令人感到心煩,但是吃飯不好好吃,到處亂跑的孩子,也讓媽媽感到頭大。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禮儀,應該從父母本身開始做起,當孩子的好榜樣,千萬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看報紙。父母以身作則,比任何方法都來得有效。
  下面我要提供的這個方法和之前導正孩子偏食的方法類似。同樣地,妳要先提醒孩子:「餐桌上的飯菜,等一下就會收掉。」並告訴他:「等我把你的飯菜收拾乾淨之後,就算你再怎麼大哭大鬧、撒嬌都沒用。」如果能事先把這樣的訊息明確地傳達給孩子,就能夠防止孩子耍賴。只要妳事先提醒孩子,態度前後一致,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妳是認真的,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這個方法不只可以用在教導孩子正確的飲食禮儀上,也很適合用來管教孩子,成果還不錯呢!
  讓孩子養成在固定的時間用餐,這一點也很重要。切記不要把用餐時間訂在孩子會分心的時候。舉例來說,把晚餐時間排在孩子喜歡的卡通結束後,孩子比較容易乖乖地坐在餐桌上用餐。總之,在為孩子訂立規則時,必須先考慮到孩子的物理/生理環境是否能配合,這樣妳所訂下的規定才容易實行。
  家裡如果有個總是坐不住、東奔西跑的孩子,一想到要到外面餐廳吃飯,妳一定很頭痛吧!有些媽媽可能認為孩子還小,於是放任孩子在餐廳裡亂闖,即使影響到其他客人的用餐情緒,也不在意。我就有過這樣的不愉快經驗。那天,我們全家一起到餐廳用餐,隔壁桌坐了一個孩子與父母三人。那個孩子應該已經讀幼稚園了,從頭到尾一直無理取鬧,不斷地想要離開座位,但媽媽卻放任孩子的行為,沒有糾正他,甚至連孩子將擺盤用的裝飾塑膠花丟到我們的餐桌上,也沒聽到她說一聲抱歉。
  生活教育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行。孩子本就應當學習遵守基本的飲食禮貌,如果孩子在餐廳裡大聲喧嘩、打擾到別人,一定要讓孩子主動道歉,這是尊重別人的基本教育之一。
  如果妳的孩子有上述的情形,那麼,妳需要一個特別的處方箋。帶孩子到他喜歡的餐廳點他喜歡吃的菜,是教導的最好時機。首先,在去餐廳前,妳可以先提醒他:「如果你今天還是像以前一樣在餐廳裡到處亂晃、大聲講話、騷擾到其他客人,不管我們點的菜來了沒,我都會馬上離開。」到了餐廳,如果孩子還是無視警告,照樣不守規矩,這時千萬不要再嘮叨了,只要冷靜地告訴他:「來餐廳之前,我已經跟你說過了。走吧,我們現在只好回家了!」然後立刻帶著孩子離開餐廳。雖然這樣做很浪費食物,但是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基本的禮貌,浪費食物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讓孩子經歷兩次被帶離餐廳、吃不到喜歡的食物的經驗,相信一定可以改正孩子這些不好的行為。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掌控好時間,不要讓孩子在餐廳裡待太久。試想一下,有個媽媽帶著三歲的孩子到餐廳去,卻只顧盡情地與朋友聊天,在這樣的情況下,恐怕連陪同的大人都坐不住了,更河況是孩子呢?所以,要教導孩子良好的飲食禮儀,大人的要求也必須是孩子能做到的才行。

什麼是發展遲緩?什麼是發展障礙?兩者有什麼不同?

  對於孩子的教養,什麼是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呢?是孩子的早期教育?該給孩子玩什麼樣的玩具?還是家教問題?根據我的觀察,應該是孩子的發展問題。媽媽們總是問自己:這樣做對孩子的發展到底有沒有幫助?顯示出媽媽們對這個問題非常關心。
  不過,促進孩子的發展還不是最重要的,孩子能順利發展、健全地成長才是更重要的。四∼五歲是孩子進入情緒發展的時期,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發展情形。
  孩子能夠順利地依照發展階段的步伐邁進,那真的是很幸運的事;但,萬一孩子比起同年齡的孩子發展遲緩時,又該如何應對呢?有些孩子的狀況是只需要給他更多的時間,他一樣可以健康地成長,但有些則是得立即到兒童心理諮商中心接受治療、輔導。問題是,應該如何判定孩子現在的狀況呢?是只要再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就好?還是要立刻帶孩子去接受治療?下面有幾個可以供媽媽們參考的判定標準。

孩子雖晚開口說話,但能理解父母的話,就不用擔心
  在研究所裡,我一天可以接到數十通的諮詢電話,主要都是孩子比同齡的孩子發展慢,不知道該不該送他來接受治療?還是應該再多觀察他一陣子?其中,又以關於語言發展的諮詢最多。和孩子其他的發展階段相比,語言發展的問題總是特別容易引起父母的關注。
  所謂語言發展有問題,是指孩子在應該開始說話的階段,出現異常遲緩的狀況。人類要透過說話與他人進行溝通,首先必須先經由耳朵將對方所說的話傳達到大腦,經過大腦處理,選擇適當的語言之後,經過一些處理過程,輸出語音,變成語言傳遞訊息。但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造成孩子語言發展異常。根據資料顯示,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問題,最常被診斷出的原因是有精神遲緩或是有自閉症傾向。
  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差異很大,問題是要判斷孩子只是較晚開口說話,還是因為病理因素造成的,並不容易。
  當孩子無法理解妳說的話,語言表達水準又比同齡孩子晚六個月,通常就會被視為是語言發展異常。下面我提出了幾個基準,好讓父母可以理解在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中,是什麼樣的情形。
  ●孩子滿周歲、會喊「爸爸」「媽媽」的時候,就表示孩子已經知道單字的意義。過了這個時期,孩子認識語彙的速度會急速增快,所知道的語彙數量也會暴增。
  注意:如果孩子到了十八個月之後,語彙數量沒有明顯增多,學習速度也停留在原地,就應該要找專家諮詢。
  ●滿兩歲的孩子,語言發展已進入能使用五十個語彙、也能結合語彙表達自己的意思,說出像是「討厭,牛奶」、「給,水」這類簡單句子的時期。
  注意:孩子過了兩歲之後,如果有以下四種狀況中的其中一種,就表示孩子的語言發展可能出了問題,請妳一定要帶孩子去就診:無法將句子加長、只會不斷重複使用著從電視或錄影帶上接觸到的句子與單字、說話音調出現異常、無法主動表達語言。
  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常因無法用語言溝通而產生無力感、挫折感,容易變得暴力或消極,如果有這種狀況,一定要帶孩子去尋求專家的協助,讓孩子接受輔導、治療。

我以為孩子是天才,沒想到他卻是個有發展障礙的孩子
  經過語言發展的階段,接著是手部操作技能的問題。
  「孩子都已經四歲了,到現在還不會依樣模仿。」、「都已經四歲了,還不能自己穿襪子、戴手套,是不是哪裡有問題?」很多媽媽帶著這樣的問題來找我。
  手部操作技能與手的肌肉發達程度有很大的關連。這項技能與智能發展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孩子有下面的狀況時,建議一定要趕快帶孩子去接受專家治療:
  ●出生後四個月,還是緊握著拳頭,無法將手攤開,表示他在手部操作上有異常。
  ●到了四∼五個月,無法自己拿玩具。
  ●到了九個月,無法單手拿任何東西,或是無法用拇指和食指抓住某樣東西。
  ●到了兩歲,還無法堆起六塊積木。這有可能是小肌肉與認知發展異常造成的。
  ●三歲了,不會堆八塊積木,也無法畫出一直線。
  ●快四歲了,還無法堆十塊積木,也不懂得圓形要怎麼畫。
  ●滿四歲了,卻還不會畫十字架。
  接著我們要談的是關於孩子的行為發展。
  當孩子出現一些令人難以理解、荒謬的行為時,總是讓父母不知所措。這些狀況有:不停地重複同一種動作;對某種特定的聲音或光有很強烈的反應或反應遲鈍;腳上像是裝著馬達一樣,整天在家裡跑來跑去,一刻都靜不下來;只是默默地抓著一個玩具,卻沒有要玩的意思;很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這類型的孩子雖然並不全都是有問題,但也有可能真的是有發展障礙,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狀況,一定要趕快尋求專家的幫助;尤其是當孩子有語言障礙同時又有其他狀況發生時,媽媽們更應該立即帶著孩子找專家診斷。即使妳認為孩子根本一點問題也沒有,還是要透過專家的診斷,才能確定孩子是否真的沒問題。
  有時候,一些有發展障礙的孩子,他們的表現簡直就像是個天才。例如沒人教他,自己就會讀韓文;從來沒有猜過的謎語,居然可以每一題都答對;將數字圖片擺在他面前,可以過目不忘;能專注在某件事情上長達幾個小時……這樣的行為也難怪父母們會認為孩子是天才。但,必須知道的是,這一類的孩子當中,有的是喊他的名字時,卻一點反應也沒有;有的是自己要什麼東西,從來不會用手指頭去指,表達自己想要;也有的是當他需要某個人幫助的時候,會主動地走向那個人的身邊,但當別人需要他幫忙時,卻一點反應也沒有;還有一些是成天只會重複玩同一種遊戲。當妳發現孩子有上述這些情形時,一定要謹慎地觀察,究竟孩子是具有特殊的能力,還是發展上有問題。
  對於孩子這樣的情形,如果妳的內心不斷掙扎、常自問:「該去找專家嗎?還是再給孩子時間?」那麼,我建議妳,別再苦惱,直接找專家協助吧!及早發現問題,可以容易的解決。即使最後的診斷結果是孩子一切發展正常,也不要認為這個諮詢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反而要慶幸自己賺到了,因為妳的孩子很正常,所有的苦悶、擔憂也可以完全一掃而空了。

為孩子的安全奮戰

  韓國有「兒童安全事故共和國」的臭名。在OECD(譯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是一個位於巴黎的國際合作組織,目的是提供三十個會員國的政府一個可以分享經驗、討論與解決國內經貿難題的論壇。)的國家中,韓國是兒童事故發生比率最高的國家。
  孩子在認知、語言、情緒及身體發展上都還不成熟,可以想見,他們將會遭遇多少危險的事情;一旦遇上意外時,他們也常常無法立即反應、找出因應的方法。
  要預防孩子發生事故、保護孩子的安全,不讓他們接近危險物品與場所是最簡單的方法;但,父母根本不可能每天亦步亦趨跟在孩子身邊、為孩子排除每個會使他們受傷的因子。所以,最重要、最好的方法是透過適當的安全教育,讓孩子學習保護自己。
  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不會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頂多只是告訴孩子:「要小心,不要出事囉!」孩子發生事故的模式與大人是不太一樣的。我們必須了解孩子發生事故的模式和孩子每個發展階段的特性有什麼樣的關係,並進一步研究可能發生的事故,這樣我們就知道該如何預防孩子發生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