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金光頭ㄟ丫娘

日期

#Tag

浴室滑倒 3歲童摔成植物人

2007年05月18日
公開
19

這是新聞報導的,一名三歲兒童在浴室滑倒,結果變成植物人!在此要呼籲大人要小心保護小朋友的安全,可能一時的疏忽造成永久的傷害! 更新日期:2007/05/18 07:10 記者:記者羅建旺�宜蘭縣報導 基隆市三歲男童豪豪,三個月前在住處浴室滑倒,頭部受創,變成植物人,最近被送到宜蘭縣竹安養護院照護,院長朱雪娥昨天心疼地說:「才三歲呢,未來那麼長的路要怎麼走?」 「一場意外,讓這個小生命,還來不及長大,就要一輩子與床為伍。」朱雪娥昨天感嘆說。她指出,八月才滿三足歲的豪豪,父母離異後,原由母親照顧,但他母親有精神障礙,才由基隆市社會局委託寄養家庭照顧。 今年二月一日,活潑好動的豪豪跑進浴室,不慎滑倒,頭部左側撞到地板,顱內出血,左腦顳頁受損嚴重,醫師打開頭蓋骨,施行腦部手術,救回一命,但變成極重度植物人。 豪豪本月十日被送到宜蘭縣礁溪鄉竹安身心障礙養護院照護,院方發現他的手腳不能動,偶爾會流淚,但是哭聲小如蚊子叫,想大便時,脹紅臉,拚命地嗯嗯,眼睛老是閉著,偶爾會睜開一線,嘴巴會動,有一下沒一下地吸吮奶嘴,只能靠鼻胃管灌食,還要抽痰。 朱雪娥說,要接受豪豪到院照顧前,她曾去訪視,他的媽媽無力照顧,前夫當鐵工,也沒辦法照顧這麼小的植物人,雖非低收入戶,但家境並不寬裕,處境堪憐。 她說,院方把豪豪接來照顧,基隆市社會局每月只補助一萬七千元養護費,不足時,只得靠養護院員工捐贈。 豪豪長得清秀,很得人疼愛,朱雪娥在他床頭放了音響,播放幼兒音樂,並拿五色球逗弄,希望刺激他的聽覺與視覺;還借來一輛中古娃娃推車,推他外出兜風。 但他母親狀況不佳,連保證金都繳不出來,院方不敢期待她能負擔這些費用。目前雖有員工捐贈尿布、奶粉,但豪豪才三歲,未來日子還很長。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下一個失蹤兒!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45

各位婆婆媽媽先生請注意 父母、鄰居多互助,防範幼兒失蹤! 即使在住家附近,家長仍應讓孩子在自己視線範圍內,以免歹徒有機可乘。 時常聽到新聞報導,幼兒在家長一轉身忙個別的事情五分鐘,孩子就失蹤不見了! 孩子失蹤的時刻,往往是家長覺得安全的時刻,如:路邊停車買杯飲料,只等三、五分種,就把孩子留車上;在百貨公司購物,叫孩子站在身邊等,自己花約五到十分鐘挑一下物品…。 防範幼兒失蹤的安全守則 居家時… 1.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可只留學齡前的幼童獨自在家,而沒有成人陪伴。 2. 教孩子如何用門上的透視孔監看,勿讓陌生人進家門。 3. 大人注意不要在閒聊時,洩露了家中的經濟狀況及作息情形。 4. 如果是住在一樓,則要避免讓孩子的房間臨街。 5. 就寢前一定要再次檢查、確認門窗都已經上鎖。 社區互助力量大 1. 平常多找機會跟鄰居互動,相互認識並相互留意孩子的安全。 2. 確定哪些家庭大部份時間都有人在家,拜訪他們,以便發生緊急狀況時,可以提供援助。 3. 發現陌生可疑的人在住家附近徘徊時,應提高警覺,並知會鄰居、社區警衛。 4. 發現有犯罪嫌疑的陌生人,應立即報警處理。 5. 可邀請專家來講解防範知識,或帶孩子去參加此類講座,以利社區內資訊流通。 6. 在公共場所不讓孩子離開視線,即使在住家附近玩時照顧者也應在旁照護。 在公共場所時… 1. 不論汽車是否有上鎖,都不可單獨將孩子留置車上。 2. 不管是要去商店買個東西,甚至只是車子暫停在路邊跟店家買個東西,家長都不可單獨將寶寶留在娃娃車或推車上。 3. 在任何公共場所,都不能因為起身打電話、上個洗手間、到寄物處拿東西等任何理由,將寶寶單獨留置娃娃車上或轉交陌生人看管。 叮嚀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兒童失蹤最頻繁的地點,就是在自己住家附近!因此很多專家不斷叮嚀,家長在自己住家附近,仍然要提高警覺,以免有心人趁著家長警覺心較低時,將您的小寶貝帶走!另外,也要常常教導孩子如何避免遭遇綁架、擄走的方法,才能較全面地防範孩子失蹤。 育兒錦囊~預防寶貝失蹤-公共安全守則 公共場所的安全守則 1.不論汽車是否上鎖,兒童皆不應該被單獨留在車內。 2.即使父母在超市的角落挑選物品時,亦不可將寶寶單獨留在推車或娃娃車上。 3.至餐廳用餐時,父母若起身打電話或至休息室拿物品,不可將寶寶留在座位上。 4.至公園、遊樂場、體育場或其它公共場所,都不能因打電話、修車、找零錢,而將孩子轉交給旁人照顧。 5.在公共場所中,沒有必要向不認識的人,炫耀自己的孩子。 6.為了參加會議,而你必須將兒童寄放在公司的托嬰室時,你必須清楚的了解該托嬰室領取兒童的手續和照顧方式。 7.當兒童開始走出娃娃車學習走路時,父母必須儘早告訴孩子,不論父母到那裡,他都必須緊緊的和你走在一起。 8.不論走路、開車或逛街,任何時間和地點對小孩而言,都有可能是危險的地方,父母該注意防範危險。 9.如果你帶孩子外出,而孩子失蹤了,此時,你必須立即在附近尋找,但若過一段時間,仍未發現任何的線索,那你可能需要開始盡一切努力尋求可能的協助。

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39

訓練寶寶如廁,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當然,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徵兆2: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有發現,寶寶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大小便,這就表示寶寶已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便或小便了。 徵兆3:當寶寶能瞭解並遵守簡單的命令時,或者是有時候寶寶會表現給妳,尿片濕了的訊息。 徵兆4:當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想要刷牙或使用刀叉……)。 徵兆5:寶寶可以持續3∼5分鐘的時間乖乖坐在小椅子上聽妳講話或說故事。 徵兆6:寶寶情緒平穩,不是處於情緒大幅起伏的階段。 破解迷思.如廁延後有原因! 199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學院針對健康的學步兒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寶寶學會上廁所的年紀有延後的現象。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以下3點會導致寶寶如廁成功的年齡隨之延後。 如廁延後的3因子 1.紙尿片的發明:幫助照顧者在換洗尿片與清洗大小便的麻煩減到最低。 2.如廁地點不固定:雙薪家庭的增加,使得現在的寶寶,白天當父母親上班時就是由保母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才由父母親接回,寶寶可能不是一整天在家,就沒有一個固定且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寶寶學習如廁。 3.家庭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使得寶寶缺乏可模仿與學習的兄姊,如此一來,寶寶缺乏可模仿的對象,也就會延後寶寶如廁的時間。 開始訓練的第1階段 當妳發現,寶寶有以上6個徵兆占了大部分時,就代表著妳將可以開始準備訓練寶寶如廁。不過,當寶寶準備好時,妳也應該確定至少可以有幾個星期穩定又規律的生活,可以訓練寶寶如廁,這樣將可提高效果。 1.選對穩定時機.增進學習效果 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會出現大變動時訓練寶寶如廁。由於如廁訓練期間,寶寶必須學習並且習慣新的生活模式,所以當他可以不必一再調整自己,以適應不同的環境、不規律的時間、不一樣的人時,他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tips】:對於平常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而言,可以把握度長假的時光,訓練寶寶如廁,因為此時大家都處於輕鬆的心情,寶寶如廁成功的機率也將會增加。 2.訓練坐小馬桶 小馬桶寶寶坐起來是否舒服,可以觀察寶寶坐下去之後雙腳是否能踩到地板。小馬桶坐得是否舒適,對於寶寶如廁的成功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tips】: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認為,因為有便意,帶著寶寶坐在馬桶上,可以幫助寶寶將大小便與馬桶輕易地做連結,讓寶寶知道,有便意時就可以蹲坐在馬桶上。 開始訓練的第2階段 如廁訓練是一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計畫,特別著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如廁訓練並不求「快」,目的是要訓練寶寶獨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1.固定時間坐馬桶 盡量選擇輕鬆的時段(如:用餐後、上午10點多、午睡起來或是洗澡前……),無論選擇哪一個時段,都應要讓寶寶感覺到坐在小馬桶上是很自在、愉快的。 【tips】:若寶寶對於每天蹲坐小馬桶沒有多大的興趣時,照顧者或父母親可以先暫定1、2個星期,每一次坐小馬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而且最好也避開寶寶正專心於一項遊戲的時候。 2.把握如廁的絕佳時機 抓住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機,對於訓練寶寶如廁可是一大助力。例如:當寶寶早晨起床或是午睡起來時,尿片是乾的,這就是帶寶寶去坐小馬桶的絕佳時機。 【tips】:在如廁訓練中,父母親的鼓勵與讚美相當重要,可以讓寶寶有自信心與成就感。 3.不包尿片訓練法 為了讓寶寶可以迅速坐在小馬桶大小便,不包尿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要讓寶寶穿著方便穿脫的衣褲。一旦不包尿片,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約2個鐘頭)提醒寶寶去坐小馬桶,提醒寶寶如廁的目的,是要幫助寶寶建立成就感。 【tips】:如果妳必須常常催促寶寶蹲坐小馬桶,或是寶寶拒絕聽從一切的提醒,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暫停如廁訓練,就先順應寶寶的發展,待寶寶有意願時再開始。 4.適度的讚美 讚美對於寶寶學習如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適度的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會坐馬桶是一件很棒、很能幹的事。鄭世儀所長指出,充分的讚美,對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是有相當大的助益。 【tips】: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以緩慢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幫助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件比較省事又省時間,又可以培養寶寶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如廁小幫手 上班族父母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1.保持生活的規律:寶寶若是知道每天的生活節奏都是一樣的,並且都在他的預期之內的話,對於寶寶如廁的訓練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訓練寶寶一早先如廁:當如廁訓練正式展開後,第一次練習坐馬桶最理想的時間,就是早晨起床解開尿片之後。當寶寶了解早晨起床後要先上完廁所,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時,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因此提高。 3.把握晚上重聚的時間:接回寶寶後,可以先陪伴寶寶15分鐘,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再找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蹲坐馬桶。 4.週末也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週末假期是大家身心較為輕鬆的時光,假如寶寶發現,週末在家蹲坐馬桶能贏得父母更多正面且沒有壓力的關注,就能更早幫助寶寶達到如廁成功的目標。 【專家開講】 訓練如廁.父母應知道的4件事 鄭世儀所長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理論基礎,認為當父母親與照顧者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有以下5點,是需要知道的。 1.「大便」對寶寶的意義: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幫助寶寶將馬桶與大便之間做個連結,也就是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時,就可以帶著寶寶坐上馬桶,讓寶寶瞭解,馬桶與大便之間的關聯性。 2.家長應陪伴孩子成長:鄭世儀所長強調,在寶寶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應要懂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訓練的過程,並且與寶寶一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寶寶已經學會如廁,但是偶爾還是會尿濕褲子或尿床,家長就應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並且去深入瞭解原因(如:正專注於一個有趣的遊戲、寶寶2 歲前的括約肌還沒發展成熟的生理因素……)。 3.馬桶的選擇:鄭世儀所長指出,根據經驗,大多數父母親使用寶寶便盆的時間較短,當寶寶長大,隨著自主力的增強,很快就會不想使用小馬桶,因此,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小型馬桶蓋或是在馬桶前擺放凳子,不但具實用性也省了一筆花費。 4.大寶寶的退化問題:當家有新生兒來臨時,較年長的寶寶會以尿濕褲子或是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讓寶寶了解父母親仍然很愛他、重視他,以解決寶寶的退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