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三個孩子一個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從容應付幼兒的反抗期

2006年06月18日
公開
20

如何從容應付幼兒的反抗期 寶寶到了2歲左右,一般就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這是幼兒發展的必經階段,是寶寶認識到自我,獨立性開始萌芽、生理心理發展正常的重要表現。雖然很多家長知道這是正常的,但遇到寶寶不聽話時,還是不知所措。 有幾位媽媽,在寶寶的反抗期經過摸索,找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 商量著來      陽陽是個小女孩,2歲以前,陽陽非常乖,父母一直覺得,女孩就是省事,不淘氣,又好帶。可自從陽陽過了2歲以後,就開始越來越不聽話。她學會了說“不”。到了吃飯時間,媽媽說:“陽陽,來吃飯了。”“不吃!”陽陽回答。到了洗澡時間,媽媽說:“趕緊洗澡,洗完澡上床睡覺。”陽陽又是:“我不。”最可氣的是有一次媽媽要帶她去外婆家,臨出門了,就是不穿鞋子,媽媽說:“你要是不去,那就一個人在家了,行嗎?”“不行!”陽陽媽媽氣得不知如何是好,來強硬的,孩子哭一場,大人也生氣,可如果不來硬的,又如何制服這個小傢夥呢? 應對措施:   2歲的陽陽,不再總聽大人的話,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遇事要和她商量,把她當作一個小大人看待。說話時,要注意不能強制要求她做什麽,而要給她選擇的機會——   1.寶寶經常是吃飯時間到了,卻怎麽叫也不吃,這時,媽媽可以端著飯碗故意讓她看看,寶寶一看到媽媽碗中的飯菜,會勾起吃飯的欲望,於是放下手中的玩具就跟媽媽一起去吃了。   2.有時到了洗澡的時間,寶寶就是不去洗。這時媽媽可以找出幾件戲水的玩具,放在澡盆裏,讓寶寶看看。寶寶一看到玩具,就來了興致,在洗澡間裏玩起來,媽媽借機在澡盆中放上水,讓她一邊玩,一邊在水中洗澡。   3.要出門的時候,媽媽不要跟寶寶說“再不出去你就一個人在家”之類的話,而是問寶寶:“你穿哪雙鞋子,是這雙白色的皮鞋還是粉色的旅遊鞋。”這時寶寶的注意力在選擇穿哪雙鞋上了。 注意力轉移法   天宇有20個月了,以前一直是個情緒快樂的可愛寶寶。可是最近1個月來,他總愛發脾氣,任何事都要滿足他的願望,不然就哭鬧得沒完沒了。有一次,媽媽給他洗澡,洗完後,水有些涼了,媽媽要天宇起來穿衣服,可天宇只顧玩水,就是不起來。說了幾次也沒用,媽媽急了,硬是把他從水中抱出來。天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得氣都接不上來,足足哭了20分鐘。吵得鄰居都來敲門,問天宇出了什麽事。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天宇媽開始研究起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面對這些難題,天宇媽媽發現只要掌握方法,就不是難事了。 應對措施:   寶寶一般喜歡玩水,所以抱他出來時,他不高興。這時,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往往比強硬態度更有效——   1.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當他玩水不肯出來時,媽媽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讓他看,但不要是水中能玩的。寶寶看到另外的玩具,也想要,這時媽媽就借機讓他先出來,到床上再玩。   2.告訴寶寶,快點洗完,媽媽獎勵一朵小紅花,得小紅花的寶寶,都是做得好的乖寶寶。   3.對寶寶說:“如果聽媽媽的話,洗完就出來,媽媽給講故事,如果洗得時間長了,就沒時間講了。” 做個旁觀者   樂樂2歲生日的時候,小姨送給他一套積木。這套積木顔色鮮豔,有各種形狀,寶寶的手也得抓得握。自從有了這套玩具以後,樂樂就喜歡上了。每天一睜眼,就拿著積木盒子對媽媽說:“打開,玩!”於是媽媽幫他打開,讓他自己玩。樂樂總是瞎玩一氣,往上壘積木,卻把小塊放底下,剛壘到第3層,積木就倒了。媽媽看他實在著急,就告訴他:“把大塊放在底下,小塊放上面。”樂樂反而生氣了,把積木一推,不玩了。有時,自己壘不上,就又生氣又發脾氣,把積木使勁往地上、牆上扔。家裏人都覺得,樂樂的脾氣怎麽這麽壞,不虛心還沒有耐性,總這樣下去長大能幹成什麽事? 應對措施:   這麽小的孩子,不用擔心他的虛心和耐性,這只是反抗期的典型表現,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轉。積木對成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玩具,對小孩子可就不一樣了。他需要不斷嘗試、學習,才能掌握正確的玩法——   1.做寶寶的玩伴。寶寶玩積木的時候,和寶寶一起玩,不要硬去糾正他的錯誤方法,只是讓寶寶看到你怎麽玩,寶寶的模仿力很強,看幾次就會了。在玩的過程中,有時寶寶玩不好,你也可以借機幫助他。   2.指導方法要得當。這個時期的寶寶,不能硬叫他聽你的,而要耐心地對他說:“你看看,要是把大塊的放底下是不是更好一點,樓就不會塌了?”引導寶寶嘗試。如果寶寶不聽,也不要緊,沒必要非要寶寶按照你的要求做,自己玩最終他也一樣會找到正確的方法。   3.及時鼓勵。有時寶寶拿出個幾個長條形的積木當火車,或者用半圓形拼成一個太陽,這時家長要及時鼓勵,讓他有自信心。   4.先從簡單的玩起。比如壘不好高樓,可以先搭一座橋,蓋個小房子等等,只需三四塊積木就能完成,讓寶寶從中感到成就感。慢慢就會有興趣,有困難也不會起急了。 給個實踐機會   一個休息日,蕊蕊的媽媽正在用手洗襪子。蕊蕊上衛生間,看見了,蹲在媽媽身邊不走了,把小手也放在盆裏,洗起來。媽媽擔心她衣服沒洗了,水倒灑一身。於是,勸她和爸爸出去玩。蕊蕊怎麽叫也不動,就是要和媽媽一起洗衣服。 應對措施:   在大人看來,洗衣服是家務勞動,在小孩子看來,這是有趣的遊戲,看著許多泡泡在水中越洗越多,他們覺得非常好玩——   1.父母應當尊重寶寶,給寶寶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比如,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盆,一塊手絹,讓他自己洗洗看。在洗的過程中,媽媽要教他先沾濕手絹,塗上肥皂,兩隻手握住、揉搓等等, 使寶寶在玩中鍛煉動手能力。   2.寶寶的皮膚嬌嫩,當洗完後,讓寶寶用清水洗淨雙手,然後把手絹晾起來。   3.在洗的過程中,寶寶的衣服容易弄濕。這時可以在洗之前,把寶寶的袖子往上捋一捋,提醒寶寶不要把水灑到身上,這樣就不容易弄濕衣服了。 有事可做   都都2歲多了,媽媽發現他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麽是什麽,現在可好,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說不讓他動的東西,他非要碰一碰;你說讓他把水果吃完,他偏一口不動。一個下雨天,都都和媽媽都在家裏。在屋裏呆的時間長了,都都不幹了,非要出去玩。媽媽說:“你看,外面下著雨,怎麽出去?”“不行,就要出去,就要出去!”“出去容易淋感冒,還是不出去。爸爸新給你買的車呢?”“不玩,就出去。走!走!”說著就拽起媽媽的手,拉著往外走。 應對措施:   在家中呆得久了,小孩子會感到沒興趣,所以鬧著要出去——   1.如果雨實在太大,就抱著寶寶到窗前,讓他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看看窗外的景象。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再鬧著要出去了。   2.孩子感到無趣,才想出去玩,這時媽媽要想一些好玩的遊戲,讓寶寶玩。比如,可以讓小動物們坐成一圈,和寶寶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寶寶會認爲所有的小動物都和他一起玩,因此會感到很快樂。   3.如果雨很小,不妨就帶寶寶出去,撐把傘,讓他呼吸雨中的新鮮空氣,體驗一下下雨的感覺。   總之,對付這一時期的小淘氣,成人要用智慧戰勝他們,而非強制與武力。 聰明媽媽4應對策略 方法1、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你在寶寶那裏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不要太惱,也不要和孩子鬧對立,聰明的就采取回避的措施,當孩子想做好可又完不成的時候,他自然會回過頭來向他聰明的媽媽求教,這時候你就可以幫助他了,引導他向困難挑戰。成功之後,你可以誇誇孩子能幹,這時候孩子自主能力不僅會高漲,他同時也明白適當的時候請媽媽幫助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方法2、尊重小傢夥自己的意願 反抗期,是孩子向你表示“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無論是穿衣服,還是穿鞋子,還是玩游戲都想獨自完成,對此家長要有思想準備,如果孩子對你的幫助說“不”,那就尊重小傢夥自己意願,放手讓他獨自去做就是了。 方法3、堅持你的原則 面對反抗期的小寶寶,你一方面要尊重小傢夥的意願,另一方面大人的原則性也不能喪失。例如,上街前,你同小傢夥講好,不買東西,可是一路過玩具店,他就走不動了,非要你給他買一個自動小汽車。這時候你可不能心軟,給他講明道理,幷將他及時帶走。幾次之後,小傢夥就會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哭鬧可以得逞的,在生活裏還有很多“不可以”、“不行”。 方法4、轉移注意力 處在反抗期的孩子,幷不瞭解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會做一些他們幹不了的事情讓你哭笑不得,你不妨表揚他能幹,另外分派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面對寶寶的反抗期的錯誤態度 錯誤1、以粗暴對待粗暴 這種態度最可怕,你如果認爲孩子翅膀還沒有硬就這麽不聽話,不明就理以粗暴對待粗暴,這樣很容易傷害小小孩的自尊,逐漸失去學習成長的熱情。另外你的這種粗暴的態度還會影響與孩子的親子溝通,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依賴和安全感。 錯誤2、放任和溺愛 雖然不能用粗暴對待孩子的反抗,但是放任和溺愛也是不可取的。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向你提出的“媽媽我要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要吃那個”這樣的物質要求時,你就必須認真思考幷加以限制了。若是你總是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那他很快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讓你覺得更加頭痛。 錯誤3、限制孩子的發展 孩子因爲能力有限,自己處理日常生活時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你不能因此包辦代替,這樣只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變得順從和依賴,缺乏自立能力。 感謝Daniel的娘--Jessie分享

如何在家做感覺統合訓練

2006年06月17日
公開
17

1.與別人玩接球遊戲;(1-2)   訓練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運動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家長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 家長把球伸向孩子,鼓勵他/她伸手來接球;C 當孩子主動把球給家長時,家長應該說“謝謝”。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沒有接球、給球的主動性,請另外一位成人給予身體指導,直到孩子開始有主動接、給球的意識,逐漸地撤銷給予的幫助。   2.能抓著滾動的球,3.並把它推回去;(1-2)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面對面坐在桌子兩端,家長把球推給孩子,鼓勵他伸手把球接住並推回給家長。   難度設置:A 開始時需要在一手臂的距離內進行推、接球,鼓勵孩子雙手接球。推球則用右手從右往左推。B 逐漸地把距離拉大,並鼓勵孩子用雙手往外推球,用單手接球。   幫助給予:開始時需要另外一位元成人的身體協助,注意培養孩子在每一難度的獨立操作技能,然後逐漸撤銷幫助的程度。 2.能倒走3-5步(1-2)   訓練目的:   空間概念,協調身體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   孩子能沿著一條直線倒退著走路。   難度設置:   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隨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後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線倒著走;   C要求孩子獨立地沿直線倒著走。   幫助給予:   1如果孩子開始時不領會,需要給予身體指導,如:一人在前面扶著他的雙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後輪流抬起他的左右腳往後移。   2 偶爾地給予身體協助。 3.擦背遊戲(1-2)   訓練目的:   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   給孩子洗澡時,用海綿或毛巾輕擦孩子的背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順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4.呵癢癢(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家長用手撓孩子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皮膚觸覺敏感處,手的力度一陣輕一陣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對其全身肌膚輕輕地撫摩,等孩子習慣以後再逐漸地把時間延長。   難度設置: ——   幫助給予:—— 5.刷子脫敏(1-2)   訓練目的:   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禦。   訓練要求:   家長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觸覺防禦性較少的部位,然後漸漸過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然後漸漸過渡到刷腳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復地嘗試,直至孩子習慣這種觸覺刺激。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6.陽光隧道(1-2)   訓練目的:   調節前庭感覺系統,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   讓孩子俯臥著身體,從隧道中爬行通過。   難度設置:   A如果孩子害怕,先讓其在隧道四周玩耍並觀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讓孩子觸摸和搖晃隧道,培養其興趣和消除恐懼感;   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給予食物強化,爸孩子喜歡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裏,鼓勵孩子爬進去拿取食物;   C 讓孩子邊爬邊推一個中型球前進。   幫助給予:   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為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使用食物強化事要注意逐漸撤銷。 7.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地方(2-3)   訓練目的:   發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目測物體的速度的能力、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手部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訓練要求:   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   A 在一定範圍內接球;   B 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   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需要加以身體指導及口語提、手勢提示。 8.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頓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   難度設置:   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   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借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   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銷。 9 用6塊積木搭個塔 2-3歲 方法: 1.在孩子面前放上6塊積木,讓他搭成塔。 a.孩子每搭上1塊積木就表揚他。 b.如果他搭上3塊積木就停下來,你拿一塊積木告訴他要放在塔的上面。必要時,把著他的手這樣做。做得好,就表揚他。 c.漸漸地減少幫助(作口頭指示或把著手教)。 2.往牆上有6塊積木高的地方貼封條紙,並畫上星號,讓孩子搭一座與星號一樣高的塔。 3.讓孩子把塔推倒,作為獎勵。 4.讓孩子使用海綿、罐頭、塑膠制冷凍用容器和書本等,做堆積練習。 10   用動作和話語要求孩子把小物品放入容器中    0-1歲 方法: 1.把打不破的小茶碗和小積木(約2.5釐米的正方體)放在孩子面前。你先拿一塊積木放在茶碗中,然後,你遞給孩子一塊積木,對他說:“放進去”。 b.給孩子一塊積木,把茶碗口向他傾斜,並對他說:“放進去”。 2.為使孩子感興趣,可以用不同的東西加以替換,如扣子、葡萄乾、石頭子、豆類等。 3.利用一些放進容器中會發出響聲的東西,如鈴鐺等。用物品落入容器時發出的聲響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把物品放入容器後幫他搖搖容器,使他再次聽到嘩啦嘩啦的響聲。 11  投套圈 套上4個套圈    1-2歲 方法: 1.用木制的或塑膠的有色套圈和一根套圈用的大木柱。拿一個套圈先套在木柱上給孩子看看,然後再給孩子一個套圈讓他往木柱上套。必要時把套圈交到孩子手中,扶著他的手到木柱處,引導他往木柱上套。幫助他套,並鼓勵他。 2.孩子學會後,逐漸地減少對他的幫助。 3.給孩子一個套圈。一邊用話語要求他“套上去”,一邊用手勢(指一指木柱的尖端)説明他,誇獎他。如果孩子能自己套上一個圈,就把其他的圈都給他,讓他套,並誇獎他。 12 模仿把插洞板上直徑約2.5釐米的插棒拔下來     1-2歲 方法: 1.從插洞板上拔下一根插棒,然後告訴他照你的樣子做,對他說:“把那個插棒拿給我”,同時伸出手來跟他要插棒。如果孩子不去拔插棒,就拉著他的手邦他把插棒拔出來。 2.在插洞板上插一根插棒,鼓勵孩子把他拔下來。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把一些好看的貼紙貼在洞內,孩子為了要看這些貼紙,就會去拔下插棒。 3.把小拖拉機、小房子、雜技舞臺等玩具插在插洞內。鼓勵孩子去拔,必要時給他幫助。 13 模仿著把直徑約2.5釐米的插棒插進插洞板  1-2歲 方法: 1.把插棒和插洞板放在孩子面前,你先示範把一個插棒插入洞內給他看看。然後告訴他也照你的樣子做。他若能照著做,就鼓勵他,並說:“把這個棒也插進去”。 2.把住孩子的手,幫他把插棒插進洞內,等他能插時,給他以鼓勵。 3.等孩子學會了自己插以後,就逐漸減少對他的幫助,並鼓勵他。 4.開始時,先用直徑約2.5釐米的插棒,等孩子做的得熟練後,再換成小一號的插棒。 5.用小的塑膠容器,在其中央挖一個比插棒大一點的洞。當插棒落進去的時候能發出聲響以增加孩子的興趣。然後再試用插洞板。 14 用3塊積木堆成塔     1-2歲 方法: 1.把六塊小積木放在桌子上,你用3塊積木堆成塔。你堆完塔後,讓孩子模仿你,把剩下的3塊積木一塊一塊地放上去,他每放對一塊,就鼓勵他。 2.用手指著積木該放的位置,只是口頭上對他說:“放在這兒”,並不動手幫助他。 3.拉著孩子的手,幫他把一塊積木放在另一塊上。誇獎他,並漸漸減少對他的幫助。 4.起初使用大些的積木,逐漸換用小積木。 5.為了堆起的積木不易倒,可用帶磁性的積木。 6.開始時用大積木(10釐米方塊)做堆積木的底,然後給孩子一塊較小的積木讓他放上去,第三次給他的積木比第二次的小一些,再讓他放上去。 15  模仿用鉛筆或蠟筆畫短線     1-2歲 方法: 1.利用鉛筆或蠟筆和紙。把紙用膠帶貼在桌子上,這樣孩子就不必用手去按壓紙了。你在紙上畫線,讓孩子照你的樣子畫。那條線可以是─或│。他畫的這條線不必與你畫的一模一樣,只要他畫了就誇獎他。 2.在整張紙上畫上一大筆,鼓勵孩子照著畫。你畫過一筆後,把蠟筆給孩子,扶著他的手,幫他也畫上一筆。連續畫幾次,並表揚他。等他學會了,就逐漸減少對他的幫助。 3.艘不拿蠟筆,用你的手指在紙上練習著畫,讓孩子也模仿你的動作,然後再用蠟筆畫。 4.如果普通紙不夠大,開始時可用報紙。起初,讓孩子用水性的簽字筆劃較好。 5.用粉筆與黑板、氈筆和畫具等讓孩子畫線,這些都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 6.把紙貼在牆壁上,讓孩子能站在前面畫線。 7.把小米等鋪在桌子上,與孩子一起用手指在上面練習畫線。 16 模仿畫圓的動作 1-2歲 方法: 1.為了讓孩子模仿畫圓,在紙上示範畫大圓的動作。 2.扶著孩子的手,教他用蠟筆畫圓的動作。一邊畫,一邊誇獎他。 3.在教他使用蠟筆之前,讓他先在紙上、麵粉上或沙子上,用手指練習畫圓的動作。 4.讓孩子描你畫的圓。然後再督促他自己畫圓。如畫的得好,你再圓中畫一個笑臉,作為鼓勵。 5.用一張大報紙練習手臂的動作。漸漸用小些的紙練習手和手指的動作。 6.讓孩子揮動手臂畫大圓。 17 兩分鐘內穿4個大珠子 2-3歲 方法: 1.用大珠子和兩端是塑膠頭的繩子做練習。 a.你拿著繩子的一頭,讓珠子從繩頭上穿入,用另一隻手抓住繩子的頭。放開原來拿繩子頭兒的手,讓珠子滑下去。 b.重複以上動作。這次讓孩子自己穿珠子,自己拿著繩子的頭。放開你的手,讓珠子滑下去。 c.幫助孩子用手抓住繩子的一頭。全部動作都讓他一個人做,把幫助減到最下限度。他做得好就稱讚他。 2.把繩子的一頭垂到桌子或椅子的外面。珠子一通過繩子就滑下去。讓孩子拉著繩子模仿垂釣。 3.如果這個課題太難,可以用中間有孔的大積木,用一根圓棍穿積木。 4.如果做不好這個動作,就把兩臂放穩在桌子上做。用粘著劑或膠帶把繩子的一頭粘在桌子上,或把繩子弄硬些。 5.用玩具代替珠子穿過去,如用有孔的積木與棒相結合。 18 用手轉動門把守 2-3歲 方法: 1.你用手握住孩子的手去轉動門把手,邊做邊說:“轉──轉”。 2.利用孩子玩“過家家”用的有把手的傢俱。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或點心放進櫃櫥裏,要讓他看見。然後關上櫃櫥的門讓他把東西找出來。 3.讓孩子站在臥室等房間的門的附近,讓他開門找你。 4.讓孩子幫你開水龍頭、關水龍頭、打開屋門等。 5.讓孩子練習轉動音樂盒的手柄(用有聲響的玩具盒即可)。

轉貼 ~ 快樂童年祕方

2006年06月16日
公開
16

期望孩子傑出,父母需要先幫他們找回快樂的童年。教育專家要告訴你快樂祕方,可以讓你的孩子成功。 秘方 1 父母快樂,孩子才快樂 人的情緒會互相影響,若你總是帶著工作壓力、拉長著臉進家門,孩子看到了,也很難笑臉對你,更害怕跟你親近。 父母要常提醒自己,把白天的不愉快丟在門外,回家就轉換心境,不要還想著白天老闆如何刮你,同事怎麼無理對你,以免脾氣失控,波及無辜的孩子。 如果你感覺情緒快爆炸,一點小事就惹你對孩子大聲吼叫,這時你不能再累積負面情緒了,應該喘口氣,找些開心的事做,像看場喜劇電影、約知心好友聚聚,或找另一半兩人短期旅行,重新拾回生活樂趣。 更重要的是,饒了自己和孩子,放棄去當「完美父母」:包下所有事、要為孩子做到100分、規定他們按你的計劃長大、目標是培養十項全能而且樣樣比人行。 事實上,孩子不是你的所有物,他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應該自行學習摸索。你幫孩子做太多、限制太多,等於剝奪他獨立成長的機會。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是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一份禮物,」教育學者吉姆.泰勒(Jim Taylor)強調。聰明的父母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你可以做的是陪伴、支持和不斷的鼓勵。 秘方 2 營造自家的幸福時光 愉快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生理、心理健康發展。父母可以努力的是,找一段時間,全家人一起做件親密開心的事。 例如許多國外家庭重視全家人一起用餐,在輕鬆氣氛下閒聊今天發生的趣事,且絕不在餐桌上數落孩子。 曾為知名主持人的趙寧,全家人喜歡在洗完澡後玩「堆烏龜」遊戲,他趴在最下面,太太和孩子一個個堆叠上來,然後大家一起開心歡呼。 另一位服務業女主管也說,她和先生孩子會一起躺在大床上,互相搔癢嬉鬧,常是他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雖然現在孩子都大了,但全家人對這個遊戲仍樂此不疲。 秘方 3 用心聆聽孩子 要忙碌的現代父母花時間聆聽孩子確實不容易,但無論多忙仍應停下來專心聽孩子說話,不僅讓他覺得你關心他,而且從言語之間你會了解他的想法、感受及需要,發現他的生活課業是不是遭遇困難,需要幫助。 聆聽時的態度很重要。避免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或中途打斷他,否則孩子感到被否定,以為說了你也不聽,以後你大概別期望他再主動開口找你聊天、問意見了。 德蕾莎修女曾經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值得警惕。心理學有個「蚌殼理論」,要讓蚌殼吐沙,必須把它泡在溫水裡。成長中的孩子,就像堅硬的蚌殼,父母要營造一個適溫的環境讓他「吐沙」、傾訴心事;如果用力敲打蚌殼,為了自我防衛,它會閉得更緊,甚至永遠不張開。 上學途中、用餐時間或上床睡覺前都是傾聽的好時刻,全家人也可以玩遊戲來了解彼此、拉近距離,例如參考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設計的「走入孩子內心世界的12張紙牌」──在12張卡片上列出一個問題或一件事,父母和孩子輪流抽出某張卡片,回答上面的問題,或做上面列出的事。 這12張卡片內容可包括: *說一說你最不快樂的事。 *說一件你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 *你對身邊某個人的看法。 *今年你最希望得到哪三件東西? *你對自己哪些地方不滿意? *哪一件事你很努力做,但結果不理想? *擁抱一下你喜歡的人。 *深呼吸三次,放鬆一下。 父母可以自由設計其他的內容。 經由孩子的答案,你可以知道他對身邊事物的想法、他擔憂的事情等等,再進一步和他討論,協助他解決問題。 秘方 4 教孩子感謝並關懷別人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獲得快樂感的主要來源,是經常心存仁慈及感謝(kindness & gratitude),也願意關懷幫助他人。而教育專家也指出,要培養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先教他懂得感謝別人的付出。 美國最佳教師獎得主隆.克拉克(Ron Clark)在他熱賣的著作《優秀是教出來的》裡列出兩項「超基本」教條,都和感恩有關。一是他要求班上學生,每次老師送獎品,一定要說謝謝,不然獎品會被沒收;另外他告訴孩子在餐廳、旅館等地方接受別人服務時,要懂得惜福感恩,不要視別人的辛苦付出為理所當然。 最重要的是父母親身示範。如果你在別人為你服務時,把「謝謝」掛在嘴上、也總是真誠關懷家人朋友,給予幫助、甚至帶孩子當義工服務他人、捐贈物品給需要的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能養成感謝和關懷、助人的習慣。 秘方 5 讓孩子做有興趣的事 對有興趣的事物,孩子會主動學習,也願意花心力,不必旁人施壓鞭策,學習過程當然輕鬆快樂。即使碰上困難,也比較願意再嘗試下去。 去看那些在各領域成功出眾的人,幾乎都對自己從事的工作一直保持高度興趣,至於天分或學業成績優秀與否,不一定和未來成就直接有關。 以研究微中子(Neutrinos)成就傑出而獲頒1988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列德曼(Leon Lederman),曾告訴想放棄科學研究的學生說,「只有做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才可能成功。」他學生時代成績平平,但是對科學研究比別人狂熱,做起實驗廢寢忘食,最後列德曼的成就遠高過那些考試成績比他高的人。至於我國的李遠哲,當然也是埋首自己興趣而有成的例子。 秘方 6 多一點玩樂 別給孩子塞滿課程的時間表,他們的時間應該多點彈性和留白。 超量的課程和知識把他們弄得身心疲累,沮喪憂鬱,更且失去自我思考、向外探索及體驗生活中各種新奇趣味的機會。 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停掉一些你覺得孩子該學但他卻不感興趣甚至恨得半死的才藝課。這些時間空出來,讓他讀想看的書、拿筆塗鴉、在公園草地上奔跑翻滾、爬山戲水、和鄰居孩子來場球賽,甚至什麼也不做,只是發呆,自由思索,盡情發揮想像力,許多精采獨特的創造力因此能冒出來。 秘方 7 玩得愈多,學得愈多 讓孩子玩樂並不是浪費時間,事實上,「玩」是讓孩子均衡發展的最佳方法。 研究指出,玩對孩子的好處很多,包括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培養及激發想像力、訓練注意力、發展社交能力等等。 不過,教育專家強調的「玩」是: *孩子覺得有趣、享受,而不是呆板、無聊。 *孩子能即興、自發,自行選擇,而不是父母強迫去玩或指定玩的內容。 *沒有明確目的,不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才玩。例如為了提升智商給孩子玩益智玩具。 *孩子會主動參與,而不是被迫或興趣缺缺。 *某種程度脫離現實,帶有想像力。 秘方 8 經常具體讚美孩子 任何人都喜歡聽讚美勝過批評,只要回想一下你被稱讚時曾有過的快樂及成就感,你就永遠不會吝嗇讚美你的孩子。 除了用「你好棒」、「你做得真好啊」這些比較模糊的字眼,你應該更具體點出孩子哪裡做得好,值得鼓勵。例如「你這幾天都自動寫功課,不用人催,好棒呀!以後要天天這樣做哦!」、「你早上看到鄰居爺爺會主動問好,真是有禮貌!」如此,孩子可以從讚美中慢慢理解哪些是良好正確的行為,也會樂於繼續這樣做。 秘方 9 欣賞孩子長處,少一點比較。 每個孩子生來獨一無二,擁有不同的特質和長處,例如有的孩子細心、能記得事物的細節,有的孩子口才好、很能與人溝通,父母應該欣賞自己孩子的優點,鼓勵他發揮長處。「相信每個孩子只是特點不同,而非真正有優劣之分,」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提醒父母。 而且,不必要的壓力和挫折常是比較來的,例如拿單一的標準對孩子吹毛求疵,或用考試成績斷定他未來的成就。 秘方 10 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遭遇失敗時,不容易喪失自信,也比較會勇敢爬起來再嘗試,不會一直陷在難過的負面情緒裡。而且,安全感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樂於四處嘗試最有力的支持後盾。 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自覺被父母疼愛、重視和欣賞上,「安全感是孩子了解即使追求成就失敗,父母依然會愛他們,」吉姆.泰勒指出,而且這種「愛」是不帶條件,不是他表現傑出、成績優秀,父母才會愛他。 如何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多稱讚、多對孩子說你愛他、撥出專屬孩子的時間陪他、讓他覺得自己在你心目中是重要的。 而當孩子碰上困難時,你能陪伴並協助解決問題,讓他曉得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能得到你的安慰和支援,而不是「世界上沒人關心我」,或只招來責罵處罰。 「圓滿的成功並非只問功成名就,而是同時擁有快樂和成功,沒了快樂,成功一點也不圓滿,」吉姆.泰勒的話,提供現代父母思考。

不同階段的管教方式.(1.3y-2y)

2006年06月14日
公開
18

不同階段的管教方式:一歲三個月到兩歲 大家都說世上的人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凡事都說「好呀」,另一類凡事都說「不要」。我有把握告訴各位,世界上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都屬於後者!如果要找出這個階段的共通語言,那就是「不要」。孩子會告訴你,「不要」吃早餐、「不要」玩積木、「不要」洗澡,當然也「不要」上床睡覺。有人把這段期間稱為「第一次青春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這時期的特徵就是反對、衝突還有叛逆。 貝瑞•布列斯頓(Berry Brazelton)醫師寫了一本功德無量的書《學步的孩子和父母》(Toddlers and Parents),裡頭深入刻畫幼童行為,還把兩歲的孩子形容成「恐怖」。以下是該書精彩片段,描寫典型的一歲半男孩葛雷。 葛雷兩歲的時候,開始事事反對,他的爸媽也嚇一跳,彷彿被大榔頭猛敲一記。葛雷純真善良的天性,似乎都被一堆反對淹沒了。父母要他做事,他立刻擺張臭臉、雙眼微閉、昂然挺立,然後射出銳利的目光,很酷的說「不要!」就算給他最喜歡的冰淇淋,他也會邊吃邊說「不要!」下雪了,葛雷說:「我不要出去!」的同時,他衝出屋外去取出門穿的雪衣。 剛開始時,父母還會觀察葛雷的行為,後來漸漸失去耐心;他似乎處處和父母作對,非要試探每條底線,直到爸媽舉白旗投降才滿足。媽媽剛離開房間,葛雷就打開電視。媽媽回頭把電視關掉,溫和的數落一頓然後離開。葛雷當然又把電視打開,這次媽媽氣急敗壞衝回房間,質問葛雷為什麼不聽話,他的回答還是一樣:「我就是要這樣呀。」媽媽氣得眼冒金星,葛雷冷冷的瞪回去。最後媽媽假裝走進廚房煮菜,電視聲音立刻大作。這次媽媽噤聲躲在門後,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進去,狠狠的打了葛雷手心。葛雷居然嘆口大氣:「我就是要這樣呀。」媽媽坐下來,以近乎哀求的口氣要葛雷聽話,免得自討苦吃。葛雷又裝出悶悶不樂的酷臉,眉頭深鎖、一副愛聽不聽的模樣。媽媽只好站起來,一臉憂戚走回廚房。葛雷也站起來,依然故我重開電視。這次媽媽淚眼汪汪回來,重重打了兒子屁股:「葛雷,你為什麼一定要媽媽打你呢?我討厭你這樣!」葛雷說:「我就是要這樣呀。」…… 各位讀者,葛雷可不是普通的孩子,他是不折不扣的小霸王!他把媽媽整得團團轉,並以此為樂,簡直把媽媽吃得死死的。關於這類孩子的管教之道,我要花點功夫說明。 如何對付這種不規矩的行為?衛斯理太太寫道:「陶冶孩子心性,第一步就是馴服意志,讓孩子變得溫文守禮。要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苦心,真是曠日廢時,而且父母一定要循序漸進,讓孩子可以適應管教方式。不過,父母必須立刻馴服孩子的意志,動作越快越好!」葛雷的媽媽是否做到這個要求,我很懷疑。 如果父母和葛雷這樣年紀的孩子(十五到十八月大)發生衝突,打手或打屁股都可以(力道不要太猛)。體罰的頻率不要太高,除非犯規的情形嚴重(例如葛雷偷看電視),否則不要隨便打孩子。葛雷明明曉得媽媽的要求,卻明目張膽一犯再犯,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蓄意抗拒」。很明顯的,他不但惹毛媽媽,還屢次試探行為底線,但是媽媽處理失當。我無意批評苛求,也能體會媽媽的沮喪,我只能說這是正常反應。我要強調的是:當時媽媽應該強硬起來,絕對不能隨著孩子要求起舞,不然以後就沒完沒了。可惜葛雷的媽媽錯失了管教良機。 葛雷第二次偷開電視的時候,媽媽就應該坐下來,好好和兒子談談。她可以把手放在孩子的臉側,面對面看著孩子,以堅定的語氣說:「聽我說,葛雷。媽媽不希望你再開電視了,你聽到了沒?不—要—再—開—電—視!懂嗎?」這樣的用意,是在葛雷心中明明白白標出行為底線。假如第三次再犯,媽媽就該立刻行動,這時打手心就對了,而且不必解釋。大部分的孩子可能因此哭泣,原先叛逆的情緒也漸漸消退,事情應該就此打住。萬一葛雷超級倔強,很可能依然故我,再次挑戰媽媽的耐性。這時媽媽絕對不可尖叫、哭泣或懇求,不管孩子多麼無理取鬧,就是要撐得比他久。還記得布列斯頓博士怎麼說嗎?他說葛雷「非要試探每條底線,直到爸媽舉白旗投降才滿足」,媽媽絕不可中計。如果媽媽堅持到最後一分鐘,葛雷一定嘖嘖稱奇:原來媽咪玩真的!我可不要自討苦吃,下次乖乖聽話好了。 在整個過程,絕對不要釀成家庭暴力事件,讓孩子身心受創。多年來,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家長,深深認為應當在第一時間就鎮住挑釁行為。不要等到心力交瘁才要管教孩子,以免自己失控。 如果孩子因為自然的學習發展而如此,請不要處罰。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探索環境,以刺激智力的發展。大家看到耀眼的水晶飾物,都會忍不住多看一眼,這就是所謂「視覺探索」。剛學步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運用每項感官探索世界:用手拿、用舌頭嘗、用鼻子聞,拿起來揮舞或碰撞牆壁,甚至從房間這頭丟到那頭,聽聽東西碎在地上的美妙聲響。孩子經過這種探索過程,一點一滴懂得重力的概念、粗糙和平滑的感覺、玻璃易碎的特性,還有父母生氣的可怕後果。

0-6歲語言訓練法

2006年06月13日
公開
21

◎鼓勵你的小朋友多發些像母音和子音的的聲音,如媽、答、爸。 ◎利用不同的方法,像維持眼神的接觸、對小朋友的語言有反應、模仿聲音來鼓勵其溝通意圖,例如:提高音調問問題。 ◎模仿你的小朋友的笑聲和臉部表情。 ◎教導你的小朋友模仿動作,如:躲貓貓、拍拍手、飛吻。 ◎當你幫小朋友洗澡、餵食、穿衣服時要說話,告訴小朋友你正在做什麼?你要去哪裡?你要看什麼? ◎辨別顏色&數數。 ◎使用手勢,像揮手說掰掰來幫助傳達意義。 ◎模仿動物的聲音連結特定的聲音代表該動物”狗狗—汪汪”。 ◎回應其溝通的意圖。 ◎拓展小朋友的單字使用”媽媽在這裡,媽媽愛你,xx在哪裡?xx在這裡”。 ◎開始閱讀。有時不照書中的字來描述書中內容,選擇活潑和大量彩色的圖片,但不要太詳細的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鼓勵小朋友命名和指認熟悉的物品。 兩歲到四歲 ◎用簡單清楚的語言做示範。 ◎重複小朋友所指的東西告訴他你了解了,建立並擴展小朋友所說的話”要果汁?我有果汁,我有蘋果汁,你要蘋果汁嗎?” ◎使用嬰兒式用語來傳達意思再使用成人式用語完成之,如:”要鰻鰻,我們要吃飯了”。 ◎剪圖片(喜歡或日常生活物品)製作成剪貼簿,並將它分類,像可以騎的、可以吃的、可以玩的、甜食、水果。或利用重疊和配對可笑的圖片,如:黏狗在車子輪子的後面,討論哪裡錯了及如何修理。 ◎數書中的圖片項目。 ◎幫助小朋友了解和問問題,玩是非問答題,如:”你是男生嗎?你是某某某嗎?豬會不會飛?”鼓勵小朋友問問題和讓他試著去愚弄你。 ◎提供選擇性的問題如:”你要蘋果還是橘子?你要穿紅褲子還是藍褲子?”。 ◎擴展字彙。命名身體部分並告知如何使用,如:”這是我的鼻子,我可以聞花、肥皂、蛋糕、爆米花”。 ◎唱簡單的兒歌和重複嬰兒式旋律來表現旋律和語言模式。 ◎放一個熟悉的物品於容器內,讓小朋友摸並告訴你那是什麼和如何使用,如:”這是我的球,我會丟球、我會玩球”。 ◎使用熟悉的人或地方的圖片/照片,告訴小朋友發生什麼事或重編故事。 四歲到六歲 ◎當小朋友開始要對話時,盡可能的專注注意力在他身上。 ◎要開始說話時,要確定你已經取得小朋友的注意。 ◎鼓勵並讚美所有小朋友想要說話的嘗試,並利用詢問問題,表現出你了解其字或詞彙。 ◎說完之後停頓一下,給小朋友機會可以繼續這個對話。 ◎繼續建立字彙。介紹一個新字和提供其定義或在短文中使用,可以用誇張幽默的方式,如:”我想我要騎車去商店,我太累走不動了”。 ◎談論空間關係(第一、中間、最後、左右)和相對(上下、開關)。 ◎提供一個描述或提示,讓小朋友定義出你所描述的東西,如:”我們要用它來掃地(掃帚);這個東西很冰,甜甜的、很好吃,我喜歡吃草莓口味的(冰淇淋)”。 ◎分類的說明和形式化,指出東西不是屬於某類的物品,如:”鞋子不屬於蘋果、柳橙,因為不能吃、不是圓形、不是水果”。 ◎讓小朋友遵守2-3步驟的指令,如:”去房間拿你的書給我”。 ◎鼓勵小朋友給予指示,大人遵照小朋友的指令來建個積木塔。 ◎和小朋友玩遊戲像「房子」,交換角色或討論不同房間和家具。 ◎當要去雜貨店買東西時,討論要買什麼、買多少,要作什麼,並討論大小、形狀(長方圓)、重量(輕或重)。 ◎在每天的活動上挑戰,如:”在廚房鼓勵小朋友命名所需的廚具,討論菜單上的食物、顏色、材質、味道、食物來自哪裡?小朋友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哪一種?誰要清理?”。強調介詞的使用,如:問”小朋友碗要放在桌上膝蓋上或湯匙上;湯匙是屬於誰的”。 ◎電視也可以作為一種工具。談論小朋友正在看的節目,讓他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討論其人物特質,他們高興還是哭?要求小朋友告訴你這個故事,一起演出一個場景,且製造不同的結果。

讓孩子越來越笨的9種壞習慣

2006年06月12日
公開
17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后,大腦中被稱為“縴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些縴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壞習慣2:輕視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早餐質量與智力發展也有密切聯系。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壞習慣3:甜食過量   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壞習慣4:睡眠不足   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涂起來。  壞習慣5:少言寡語   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葉區,經常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應該多說一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並不一定就聰明。 壞習慣6:空氣汙濁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昇。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學習環境的空氣衛生。 壞習慣7:蒙頭睡覺   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極大。 壞習慣8:不願動腦   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動腦筋,勤於思考,人才會變聰明。反之,不願動腦的情況只能加速大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壞習慣9:帶病用腦   在身體不適或患疾病時,勉強堅持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