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就一家人

日期

#Tag

爸爸對女兒性格影響更關鍵

2006年12月07日
公開
46

爸爸對女兒性格影響更關鍵 謝謝恆恆媽咪分享 “女兒是媽媽的貼身小棉襖”,“女兒大了自然就會和爸爸疏遠”,這是我們常常能聽到的描述女兒與父母之間關係的話。但是,心理學家卻指出,儘管母親在生活層面上更多地影響了女兒,父親卻會對女兒的性格和一生的幸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為什麼爸爸會對女兒有那麼深刻的影響?爸爸又在哪些方面深刻地影響著女兒?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以下幾個方面父親對女兒的影響是母親無法替代的: 第一,父親奠定了女兒心目中最初的男性形象。 父親是女兒生命中出現的第一位男性,她對男性的最初印象都源于她的父親,不管這最初的印象是好是壞。如果父親給予女兒的是積極的影響,女兒會感受到爸爸的責任、堅強,這樣爸爸既可以成為女兒的榜樣,也可以幫助女兒明白她作為女性和男性不同的家庭位置。 第二,父親的肯定更能幫助女兒建立自信。 父親給予女兒的認可和贊同不同于母親所給予的。母親與女兒呆在一起的時間較多,正因為如此,父親對事物的評論和反應對女兒的影響更大。為什麼呢?因為父親的表達是通過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並且次數很少。他的積極介入有助於抑制女兒對母親的過度依賴。父親對女兒及其能力的信任會逐漸給她自立的信心。特別是在女兒處在青春期的時候更是如此。因此,作為父親,千萬不要吝惜在別人面前驕傲地介紹:“瞧,這就是我的女兒!” 第三,和媽媽的愛相比,爸爸的愛對女兒具有不同的價值。 一般來說,媽媽表達愛的機會更多,媽媽更多給予孩子的是一種無條件的愛。爸爸只有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才把愛作為一種獎勵給孩子。女兒的心靈是細膩敏銳的,爸爸的這種不善於表達會被女兒看作是爸爸不愛自己。如果一個女兒有一個善於表達深沉父愛的爸爸,那真是她最大的福氣。 第四,父親對女兒女性氣質的培養更重要。 女性氣質對一個女人是非常重要的。女性氣質雖然是在人一生中不斷塑造的,但她早期與父親的交往卻會促進或阻礙這種氣質的發展。如果爸爸欣賞女兒的女性氣質,比如當女兒注視爸爸的時候,爸爸能夠以微笑的眼神回應,如果女兒的新髮型、新衣服或者新鞋子被爸爸讚賞,那麼,她的女性特質都會倍受鼓舞。女兒對性別的自我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親對她如何反應的影響。 以上四個方面都是母親無法像父親那樣給予女兒的。同時,這四個方面的影響會帶給女兒兩個影響其生活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一是她的自信,一是她對自己女性特質的認識和認同。 爸爸對女兒的性格和一生幸福會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如何成為女兒的好爸爸呢? 1、父親應時常陪伴在女兒身邊。 父親往往是家庭中最忙碌的角色,但是再忙也應拿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在女兒身邊。父親更容易給女兒帶來安全感,這在她們的成長中是非常必需的。女兒如果從小缺乏這種安全感,在她將來的人際關係中就會不斷地去尋找“父親”,這會導致心理障礙。 其實,爸爸可以和女兒一起從事很多“工作”,一位近40歲的女兒很懷念地描述了她和父親在一起的情景:“爸爸常想出一些好的能夠消磨時光的事情,比如集郵、集幣之類的,叫我跟他一起忙。一方面是為了培養我的興趣;另一方面,更是創造我們父女可以在一起的機會。” 2、父親應該關注女兒的異性交往,給女兒以正確的指導,這一點是媽媽無論如何也無法替代的。 在女兒到了開始異性交往的階段,爸爸一定要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起積極主動的作用。很多父親覺得自己作為異性,不方便對女兒談這樣的話題,其實爸爸從異性的角度給女兒的建議以及如何處理異性交往中面對的問題對女兒更有指導意義,這和媽媽從同性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有著本質的區別。 3、爸爸需要尋找一些“情感辭彙”,這樣,他與女兒的溝通就可以由事實層面上升到情感層面。 中國的爸爸通常不說或是很少說一些充滿情感的辭彙。但是在美國,父親向女兒說“我愛你!”“我為你感到驕傲!”卻是很常有的事情。中國爸爸在這一點上要向美國爸爸學習。當然,由於兩國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樣的,中國的爸爸可以尋找更適合自己和女兒溝通的方式。 對於“女兒大了,慢慢就會和爸爸疏遠”的觀點,教育心理學家表示並不同意。父親也許會在身體接觸上有意識地與女兒拉開距離,但是,請注意,爸爸永遠不應該在情感上與女兒拉開距離。他永遠要讓女兒感到他的認可和接受。

女性月經來時切莫喝綠茶!

2006年12月07日
公開
57

女性月經來時切莫喝綠茶! 謝謝恆恆媽咪提供 美女們請多愛惜自己一點,也把這個消息傳給你身邊的女性孕婦不宜多喝茶。自從國內開始嚴加取締「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之後,釵h人開始戒酒改喝茶,至少喝茶不致於喝到被取締,多喝茶更能促進食物消化並提神醒腦,於是時下的茶坊一家接一家地開設,但是茶可不是每個時段都能喝,尤其是女性朋友更得特別留意,以免身體越喝越差! 女性朋友較不宜喝茶的時期分為: 1.每個月生理期來臨時。因為,此時經血會消耗掉不少體內的鐵質,因此女性朋友在此時更要多多補充含鐵質豐富的蔬菜水果,像是菠菜、葡萄和蘋果等水果。但若此時習慣在飯飽之際喝茶的話,這茶葉中含有高達至50%的鞣酸,它會妨礙我們的腸黏膜對鐵質的吸收,大大減低鐵質的吸收程度,因而在腸道中很容易和食糜中的鐵質或補血藥中的鐵結石產生沉澱的現象。 2.孕婦正值懷孕期也不適合喝茶。一般濃茶中含帶的咖啡鹼濃度高達10%,會增加孕婦的排尿和心跳次數與頻率,以及加重孕婦的心與腎的負荷量,更可能 會導致妊娠中毒症,因此最好少喝茶為妙。 3.孕婦將要臨產前也不宜喝太多茶。因產前若喝太多濃茶的話,茶中的咖啡鹼會產生興奮作用而引起失眠,倘若孕婦在產前睡眠不夠,那可能會導致分娩的時候筋疲力竭,甚至還會造成難產的情況出現,那就「代誌大條」了! 4.剛生產完之後想親自哺乳的產婦也不宜喝太多茶。因為這段期間要是喝下大量的茶,則茶中的含有高濃度的鞣酸會被黏膜給吸收,進而影響乳腺的血液循會抑制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 5.媽媽喝下茶之後,茶中的咖啡鹼會可滲入乳汁並間接影響嬰兒,對嬰兒身體的健康不利。 6.正值更年期的女性,除了頭暈和渾身乏力以外,有時還會出現心跳加快,因而脾氣不好、睡眠不等象,若再喝太多茶更會加重這些症狀,所以喜歡喝茶的人若正值這些特別階段,最好適可而止,免得把身體給搞壞! 黑糖薑茶小時候,我著了涼,一流鼻涕,母親就連忙用老薑加黑糖煮成薑湯給我喝。甜甜辣辣的趁熱大口大口喝下去,再等一下子發一場汗,感冒便不藥而 癒!我因生產多又密集,一年一個,有一年還生了一對雙包胎,把身體弄壞了。平常經常頭昏眼花,而每個月好朋友來了,頭痛、肚子痛,量又多,一拖就是十天,半月。 看了很多中西名醫,均束手無策。病看不好,花錢受罪,一氣之下,乾脆不理他了。後來祖母教我在月經來時,不妨用黑糖和老薑煮水喝喝看,她特別強調多喝無害,黑糖能活血,薑是熱性的食物,在故鄉,婦女做月子都要吃些黑糖。老奶奶的話姑且聽之,月經來時,就猛喝黑糖和老薑煮的薑茶,想不到,小腹慢慢不痛了。好朋友量也少了,當然頭痛也消失了,比吃藥還有效呢!黑糖和老薑不但能治病,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渾身冒汗,舒暢無比,這種偏方花錢少,又無副作用,何妨試試! 黑糖紅豆湯女性的好朋友黑糖能活血,紅豆能補血,故婦女月經來時或前後,吃一 些黑糖紅豆湯,會讓經期更順及減少疼痛,比使用藥物控制效果好。這種偏方花錢少, 又無副作用,不妨試試!

懷孕第28週

2006年12月06日
公開
68

懷孕第28週 孕婦生理變化 這時妳的腹部隨寶寶的增大而迅速變大,造成妳可能會發生小腿痙攣與腳踝輕度水腫的現象,變得睡不著、易感疲勞、呼吸短促,下腹部因子宮肌肉緊張或鬆弛而有時變硬有時柔軟,甚至會有疼痛的感覺。又由於子宮壓迫到妳的膀胱,頻尿又開始了。 胎兒發育成長 這時寶寶的頭臀長約38公分(坐長為25公分),體重為1000公克至1100公克,腦波可以偵測到睡眠週期中的快速動眼現象,這表示他(她)會作夢了,眼睛也可睜開或閉上了。雖然肺部的發育尚不完全,此時如果早產,存活的機會仍很大。此週以後,更可清楚分辨寶寶的性別了。 注意事項 1.妳應該開始了解生產的過程,將臨盆前會出現的症狀、子宮收縮至何種程度時才需要去醫院等,可能的話妳與準爸爸可以參加一些分娩的指導課程。 2.緩解水腫的方法為避免久站、睡前足部浸熱水,躺在床上時可將腳抬高,若水腫不易消失則可考慮穿彈性襪。如果水腫部位在腳踝以上,擴展至下肢、會陰、眼皮等處,請趕緊就醫,有可能是發生妊娠毒血症了。 第四次產檢 這週是妊娠第二期的最後一個星期,應做第四次產檢。依健保給付的服務項目做的例行產檢為: 1.問診:不適症狀如出血、腹痛、頭痛、痙攣等。 2.身體檢查:體重、血壓、腹長(宮底高度)、胎心音、胎位、水腫、靜脈曲張等。 3.實驗室檢查:尿蛋白、尿糖。

幼兒常見問題的行為(1∼3歲)

2006年12月05日
公開
51

幼兒常見問題的行為(1∼3歲) 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153335,cid110972816.htm ★亂發脾氣   ●多數父母都會碰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在孩子二三歲剛開始具有獨立性、想按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時。發脾氣實際上是孩子正在成長的獨立意識的信號。    一般來講,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如果你的孩子愛發脾氣,你不要輕易地下結論說自己教子無方。每個孩子養成發脾氣習慣的原因是不同的。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僅僅是因為過度疲勞或受了刺激。不管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必須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毫無意義,它不能幫助他克服挫折,逃避責任,讓父母改變主意。    置之不理:這是幫助孩子擺脫髮脾氣習慣的最好方法。因為孩子發脾氣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注意。你不理他,孩子就會意識到發脾氣沒有什麼用還是少用為好。    不理睬發脾氣的孩子,需要你能沉住氣。    ●轉身離開。孩子發脾氣時,你儘管去做你的事。    ●適當地勸說。如果你還做不到置之不理,你可以對孩子反覆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說明什麼事是不會被允許的,但不要做出任何舉動。你的目的是幫他擺脫困境。    ●不要議論他。孩子不再發脾氣時,只要歡迎他能停下來就是了,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    排除: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鬧,你覺得除了讓步沒有別的選擇了,你可以告訴他如果願意哭就儘管哭好了,但你不喜歡他的哭聲。    不要讓哭鬧左右你的決定:    ●搞清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最可能發脾氣。    ●讓孩子知道你說到做到,絕不讓步。    盡量避免誘發孩子發脾氣的場合和情況:找出誘發孩子發脾氣的因素並避免它們是可能的。    ●避免孩子發脾氣。每個孩子動手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任務或玩具太複雜,孩子會因完不成而感到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安排得簡單一些。    ●必要時提供幫助。讓孩子看你是怎麼用另一種方法解決他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有時候寥寥數語、關鍵性的提示,足以緩和孩子一觸即發的緊張情緒。    ●避免孩子過分疲勞和興奮。這種時刻,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盡量使孩子處於平靜的狀態。 ★毀壞東西   ●孩子毀壞東西的原因很多。    活潑衝動的孩子:他們毀壞東西往往是無心的,這些孩子往往精力過剩。    好奇的孩子:他們很想弄清楚某件東西的工作原理,還想看看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他們把它拆開來,並不想損壞它,但是不知道怎麼再弄好。    不能控制情緒的孩子:他們還不會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從大人那裡學來的習慣。    不愛惜東西的孩子:孩子得到東西太容易了,就會覺得無所謂。    有報復心理的孩子:少數孩子故意毀壞東西,是想讓別人知道他的厲害。有這種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可能是存在更嚴重心理問題的跡象。    你要根據孩子的行為類型選用策略。    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玩具:    ●處理掉多餘的玩具,扔掉或送人。    ●選擇適宜的玩具,不要太複雜。    約束過分好動的孩子:    ●在家裡劃出不允許孩子隨便出入的範圍,這樣可以減輕你監督孩子的任務,減少孩子闖禍的可能性。    ●不易碎的東西放在安全的地方。    ●獎勵孩子的小心行為。    提供替代物:如果孩子的求知慾特別強,你要幫助孩子把拆散的東西組裝起來,或者允許他拆些舊東西。    ●給孩子一些需要動手的玩具。    ●啟發孩子的創造性。收集廢舊東西,允許孩子隨意拆卸它們    教孩子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感情:鼓勵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給孩子示範怎樣用適當的方法表達情緒。 ★不愛整潔   如果你像許多父母那樣有一個小淘氣包,你一定時常納悶,那麼小的孩子為什麼能在一瞬間就把房間搞得一塌糊塗。孩子喜歡把東西搞得亂七八糟,實際上,年齡很小的孩子根本不理解什麼是亂七八糟,他們周圍能玩的東西越多,他們也就越高興。    如果你看到周圍一團糟,你就不停地嘮叨孩子,讓他們收拾好玩具,或者你自己動手收拾了,那麼你就最終做了不該由你做的事情。更糟的是,孩子知道了會有人替他收拾東西了。    家裡的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把弄亂的東西收拾好。讓孩子認識到整潔和用完東西放回原處的重要性。孩子養成愛整潔的習慣,用完東西就放回原處時,你要表揚他。    「誰弄亂東西誰負責收拾」,應該成為家裡的一個規矩。使孩子從小就養成這種習慣是最理想的,如果你未能做到這一點,你可酌情選用幾種解決方法。    事先安排:做事情有一定之規,可以節省時間,避免麻煩,使你的周圍井然有序,花一些時間為孩子創造保持整潔的便利條件。    ●為孩子準備好放東西的地方。告訴孩子,他的每種東西也應有固定的住處。讓他把玩具、體育用品、繪畫材料都分門別類地放好。大的東西最好放在架子上或櫃子裡,不要放在玩具箱裡,因為玩具混放在一起容易攪成一堆或損壞。積木或許多部件的玩具最好放在分開的塑料格子裡。不管你怎樣安排,你的目的是讓孩子的每樣東西都有固定的放處。    ●便於取放。從孩子的角度環顧一下房間,一定要把每個架子、櫃子、衣櫥或掛衣棍都安置在孩子便於取放東西的位置。    ●標明用途。在每個放東西的用具上都貼上不干膠的標籤說明用途,甚至畫個圖也可。小孩子還可以通過它學習識字。    指導和監督:為孩子做個好樣子,這就是說你本人必須講衛生和做事有秩序。不要指望一個從不動手收拾東西的孩子一夜之間來個突變。所有的孩子,無論大小,都必須瞭解你的標準,他們只要把表面收拾乾淨就行呢?還是每個角落都必須打掃得乾乾淨淨?記住,你的孩子會逐漸瞭解你的要求的,因此,你對孩子的期望必須切合實際。    ●做好幫助孩子的準備。即使是最整潔的孩子在收起大型的組合式玩具時也需要別人的幫助。一位兩歲孩子的母親是這樣做的,她先讓孩子自己盡量把玩具收拾到一起,然後她幫助孩子把玩具放好。隨著孩子能力的提高,他可以把更多的玩具收在一起了。最後,他終於能自豪地獨自承擔收拾玩具的任務了。    ●養成好習慣。督促孩子玩過玩具以後立即收拾好。如果孩子很小,你可以和他一起把玩具拾起來,孩子一學會拾東西,你就開始訓練他把玩具放回原處。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他會把拾起玩具當作遊戲的一部分。    命令明確:你對孩子的要求要簡潔明瞭,你的態度要溫和而嚴肅,但不要像是下命令。如果她沒有反應,你等片刻後再把你的話重複一遍,如果她聽到你的話可就是不去做,你要採取一些措施。 ★爭吵和打架   一個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別人保持一致,差異是極為正常的。但是有些孩子太愛與別人爭執。愛打架的孩子有各種情況,有些孩子不會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頭樹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權威,還有的僅僅是模仿別人。    ●正面指導。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爭執時怎樣做,比如可以對同伴講講道理。    ●態度要冷靜。孩子們發生爭吵時,讓他們做一次深呼吸,每個孩子心平氣和地說明爭吵的理由,不能罵人。然後請他們提出解決的方法。    ●退出爭吵。有時解決爭吵的方法是走開或讓步。    ●獎勵。制定一個可行的目標,約定好獎勵的辦法。如果孩子和夥伴爭吵的次數減少了,就允許他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    ●事先警告,如果仍然打架,就要受到處罰。  ★不講禮貌     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告訴孩子禮貌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去做。你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育階段合理地提出希望,同時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練習。孩子最早是從家裡學習禮貌的,如果孩子有效仿的榜樣,他們很快就能學會。你應認真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言談舉止是否都得當。如果你對孩子或者他人的態度不夠禮貌,儘管你教育孩子要懂禮貌,他也會按你的壞樣子去做的。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要能做到。    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逐一解決每個問題,要比同時對付所有的問題好得多,欲速則不達。如果你認為當務之急是教孩子學會說「請」和「謝謝」,那麼,你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不要又去解決其他問題。    對孩子提出期望和要求:同孩子促膝談心,告訴他講禮貌的重要性以及你的期望。鼓勵孩子講禮貌的最好方式就是隨時對他的好表現進行表揚。必要時,同孩子談一談他不懂禮貌的問題。把舉止粗野的人指給孩子看。提示小孩子應該學習的禮節。    糾正不禮貌的行為:如果孩子不禮貌的行為已根深蒂固,你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練習正確的行為。這個方法可以使孩子意識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得好一些要更省事。比如,孩子沒有說「請」字,你要讓他用「請」字講10句話。    ●懲罰。如果你的孩子吃飯時總是不守規矩,那麼一個合乎邏輯的後果就是他不改變行為就不能到餐館用餐;或者,如果他在宴會上坐不住,他以後就不能參加宴會。  ★到處亂塗亂畫   只要父母不在眼前,2歲的孩子經常會別出心裁地在牆壁上亂塗亂畫。我們提出的建議如下:    教孩子在適當的地方寫字:具體地告訴孩子他可以在哪些地方以及不能在哪些地方寫字。領孩子在家裡轉一圈,把允許他隨便塗抹的地方指給他看。如果你的孩子是大孩子,可以讓他講講不能到處亂塗亂畫的原因。    提供替代物:這是改變亂寫亂畫行為的關鍵。如果孩子喜歡寫字和畫畫,那麼讓孩子有機會這樣做是很重要的。    ●提供美術用品。給孩子準備一個圖畫箱,裡面放上各種畫畫用具,孩子想畫畫時不必請示你就可以使用它們。你允許他在廚房的飯桌、他的書桌或地板上塗塗畫畫,並對他講清楚他只能在這幾個地方畫畫。如果他把顏料、畫筆拿進其他房間,他的用具要被沒收一段時間。    ●提供寫字用品。給孩子準備好紙張、舊文具、信封、筆記本、鉛筆等,他只能在一個地方使用這些東西,不管孩子是否會寫字,都鼓勵他寫。如果孩子有機會練習,他們常常在識字之前就發明出他自己的寫字方式。你可以訓練孩子說出他的想法,你替他記錄下來,如果孩子會寫字了,讓他們替你寫購物單。    ●為孩子提供寫字的地方。你可以讓孩子在黑板上或能夠擦掉痕跡的物體表面、舊本子、石板上寫字畫畫。如果你的孩子喜歡在牆壁這類寬敞的畫面上寫字,你可以給他們準備一些大張的紙,或者讓他們用粉筆在家裡的走廊或車庫的牆壁上亂畫。  ★受欺負 ●對這些易受欺負的孩子來說,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於讓他們學會用新的方式對欺負和取笑捉弄做出反應。    ●讓孩子認識到大多數取笑人的行為是很無聊的,不值得理睬。但有些取笑傷害了孩子,因而不能置之不理。    ●對取笑進行分類。有些取笑非常愚蠢或明顯不真實,對此,你和孩子可以一笑了之。如果取笑的話裡有真實的成分,那麼要教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做出反應以阻止對方的嘲弄。    ●不要對取笑太敏感。教孩子用以靜制動的方法對付嘲弄者。不回嘴,只是把頭轉過去或轉身離開。    ●用新的方式對付欺負者。有時制止嘲弄的最佳方式是先發制人,伶俐的口齒是有效的武器。幫助孩子學會靈活機動地做出恰當的反應。 ★不聽話   ●如果你的孩子不聽話,你會感到憤怒、生氣或沮喪。每天晚上,你都會因白天對孩子的反覆提醒、說好話、爭吵和嘮叨而疲憊不堪。你如果想讓孩子聽話,必須注意兩方面的問題:首先,不要對孩子濫發指示,否則孩子會被你指使得暈頭轉向;其次,父母對孩子講話時口氣要溫和,分配的任務要合情合理。    有些孩子之所以養成不聽父母話的習慣,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使他們不立即對父母的話做出反應也沒有關係,他們把父母對自己的忍耐程度摸得一清二楚,並且猜得出父母是否會做出讓步或索性自己把事情幹了。儘管有些孩子不聽話純粹是故意搗亂,但有時也是因為父母對孩子一次提出的要求太多或沒有把要求解釋清楚。    如果你的孩子聽懂了你的要求就是不肯去做,你可以試用以下方法,實踐證明這些方法很有效。    指示要簡明、具體:我們常常總是忙著向孩子發指示,但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理解了這些話。孩子可能並不理解你說的話的具體含意,他對一些話的理解可能與我們大不一樣。有時孩子不服從命令是因為父母一次給他們的指示太多,而他們記不住。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是想向孩子說明一件事情,但他們卻表述為要求孩子做這件事情。    ●指示要明確,易懂,具體。    ●每次只提一兩個要求,等孩子完成後再提新要求。    ●講究策略。如果你並不想聽到孩子說「不」字的話,就不要對孩子說詢問的話,你完全可以用果斷但並不專橫的口吻做指示。你還可以使用激將法,比如,你可以說:「我敢說我一數到10你就能走下汽車。」    讓孩子注意聽你講話::孩子玩得高興時根本注意不到周圍的事情,他很可能並沒有聽清你的話。你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保證孩子確實聽見了你的要求。讓孩子注視你,並把你的話重複一遍。如果你的孩子容易走神,這個辦法也很有用。    說到做到:父母都是大忙人,他們對孩子提出要求後,往往以為孩子一定會照辦的,以後也就不再提這件事了。父母每次做出指示後,一定要檢查任務的完成情況,這樣孩子就不會把你的話當作耳旁風了。同時也要避免對孩子提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使任務有趣:通常,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情都很簡單,所需的時間要比孩子爭辯的時間少得多。如果你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幫助大人幹活的習慣,他們就會把這當作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你可以用計算時間的辦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個方法可以使孩子知道幫助大人做事實際上用不了多少時間。  ★坐不住   ●學會安靜地坐著對小孩子來說是最難的一課。即使只讓他坐上幾分鐘都會感到很難熬。小孩子必須能夠理解父母所說的「好好坐著」究竟是什麼意思,而父母也不能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但是即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訓練學會在飯桌前、候診室及其他場合坐上很長的時間。    下面介紹一些訓練孩子學會安靜等待的方法。    ●打拍子的訓練法。如果你的孩子1歲左右,你把他放在椅子上坐好,告訴他你要看他能否在你數數時安靜地坐著。你用手比劃著數到5,然後你為孩子能好好地坐著鼓掌,並抱抱他,讓他在地上跑一會在繼續練習。這一次,你可以數到10或更多一些,並再次鼓掌和擁抱。這樣就可以逐漸延長孩子訓練時坐著的時間,而你的興高采烈則可以使孩子感到成功的快樂。    ●「我是木頭人」遊戲。和孩子面對面坐好,讓孩子把手放在膝蓋上,孩子當然可以呼吸,但他必須像木頭人那樣一動不動,甚至動動手指、聳聳鼻子也不行。練習之後,孩子可以保持1分鐘不動,有些孩子甚至可以堅持5分鐘或更長時間。每隔幾天做一次這個遊戲,它可以鍛煉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一定要表揚孩子的每一微小的進步 ★不肯分享 ●小孩子不肯與人分享是很自然的,而且很小的孩子常常認為凡是他能夠得到的東西都是屬於他的。但是他們也喜歡討大人的歡心,如果教給他們分享,他們五六歲時,一般能在大多數時間裡和夥伴一起好好玩。    與人分享不是自發的,必須教給孩子怎樣去做。    ●學習合作。讓孩子看到一起工作和分擔任務的好處。或者告訴兩個孩子,他們可以得到一份好吃的東西,但必須兩個人分享。    ●告訴孩子必須分享。很多孩子願意在別人家玩人家的玩具,但是讓他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就不樂意了。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在客人到來之前,讓孩子挑選幾樣他願意讓別人玩的玩具,告訴他不要擔心玩具被弄壞。這樣當他無條件地與別人分享東西時,他能感到自己的對這些東西仍有控制力,它們還是屬於他的。    ●不要期望太多。雖然孩子能夠學會分享,但它對孩子來說是個很難理解的觀念。在要求孩子把玩具拿出來讓別人玩時,一定要使他有足夠的時間玩自己的玩具。承認孩子的所有權會使他感到分享是在他控制之下的。    ●對孩子每個慷慨舉動都要表揚。 ★打人和咬人    ●這些全是不成熟的行為。許多二三歲甚至四五歲的孩子在受挫或興奮的時候就這樣做。我們的任務是防患於未然。    ●同孩子討論。如果孩子還不會講話,就對他簡單的說不能怎樣,並做出嚴厲的表情。但是不要生氣。    ●講清後果,對孩子講清如果他繼續打小朋友會有什麼後果,如失去某些權利,星期天不能去公園玩等。    ●搞清孩子在什麼時候會這樣做。注意孩子打人咬人的時間和場合,以次做出預防。如果孩子累了就愛咬人,那麼在他沒睡午覺前,就不要讓他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指導孩子。有的孩子,當別人碰他的玩具時就咬人家。父母可以教他對想碰他玩具的孩子說:「你可以玩一會,下次輪到我了,好嗎?」還可以告訴他,如果其他孩子搶他的玩具,他可以請大人幫助。    ●預防措施。平時多跟孩子進行團結友愛,為別人著想的教育。玩的時候,在旁邊照看著,減少引起爭吵的機會。

男孩要這樣養育

2006年12月05日
公開
46

男孩要這樣養育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其實,有些行為恰恰因為他是男孩。讓我們讀懂我們的男孩子,然後你要做到: **多擁抱你的男孩** 誤區: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事實: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誤區:男孩調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事實:中國人傳統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幹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並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讓男孩走進集體** 誤區: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裏來玩,也不願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實: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生活、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並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會處理團體中的關系,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系。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松、能給他任務、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中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執** 誤區: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事實: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睾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接受事實後,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誤區: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事實: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誤區: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牆。于是你訓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事實:由于體內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該告訴他什?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給男孩優秀的男性偶像** 誤區:男孩的世界裏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麼? 事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幫助男孩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誤區: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實: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誤區:4歲的兒子做什?事情都喜歡首當其沖。這孩子太莽撞了。 事實: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鬥中和諧友誼,可以?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准,並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告訴他這些小任務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現自我價值並實現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教男孩學會自律** 誤區: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該狠狠教訓他。 事實: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他的自律。電視節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行為是好的。

【用心生活】 要不撇清地教孩子愛我們

2006年12月04日
公開
55

【用心生活】 要不撇清地教孩子愛我們 ◎朱台翔  一個星期二的早上六點鐘,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早上六點打電話,一定有重要的事。她才「喂!」了一聲,就直接說,頭一天晚上,心血來潮,檢查了一下乳房,沒有想到,一摸,就摸到了一個硬塊。  她住在台中,但,打算到台北的和信防癌中心檢查,問一下我的看法。我說,就我對和信的瞭解,他們的病醫關係做得很好,醫生、護士、工作人員都非常能站在病人的立場提供服務。萬一是腫瘤,這個時候,就是跟時間比賽。所以,我非常欣賞她能這麼明快地做決定。  她掛上電話,就一個人搭車到台北,兩個姊姊在台北等她、陪她。  上午篩檢,下午乳房攝影、超音波掃瞄,發現是實心的,醫生們馬上開會決定,隔天就切片。三天後,看結果,證實是惡性腫瘤,也就是乳癌。隔週的星期三,就動了手術。從發現到動手術,前後,一共八天。  熟識她的人都知道,她非常獨立、很會替旁人著想,總是不願意增加別人的負擔。不要說別的,光是這一次,到台北看病,就可以看出她多麼不想麻煩家人的心情。三個星期之內,一共跑了六次醫院,篩檢、穿刺、被告知是惡性腫瘤,全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面對。先生照常上班、兒子放暑假在家。  還好,她有好幾個姊妹,姊妹們輪流台北、台中地接送。譬如,有一次,要到醫院,身上還帶著排血水用的引流管,不太能走路。她的安排卻是,先生送她到車站,搭公車,再叫姊姊到台北接她。  可是,姊妹們認為不妥,最後是姊姊開車到台中接她,陪她看完病,再由妹妹把她送回台中。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怕一個人,一天之內,台北、台中連著來回跑兩趟,吃不消。  前面五次,人的情緒起伏最大、最需要人陪伴的時候,他先生只有在她開刀的那一天早上送她來,等開完刀,就先回家了。第六次,是在星期六,算起來,先生是第二次送她到醫院。我去醫院看她,她一個人在候診室,我問:「先生呢?」她說:「我叫他在樓上休息。」  我們兩個,就在候診室裡聊天,聊了一陣子,我說:「你要教小孩怎麼樣愛我們、要教他們怎麼樣照顧我們。」她很敏感,說:「我跟兒子講,如果我需要幫忙的時候,我會跟你說。」我說:「這樣,他是被動的。」我看看她,接著說:「在知性學習上,我們很認真地教小孩,從教他叫爸爸媽媽,到ㄅㄆㄇㄈ,我們一遍又一遍地教,很有耐性,也會講究方法。但是,碰到愛人、照顧人的時候,我們反倒不教了。」  「事實上,我們也會等在那裡,期待他們很窩心、很體貼地對待我們。當人不舒服的時候,也會想:『你難道看不出來嗎?難道還要我教你嗎?』沒錯,就是要教。教他怎麼樣愛我們,免得他們將來會後悔。教他們怎麼樣照顧我們,否則,我們會陷他們於不義。」更何況,他現在學會照顧我們,將來,也才更有能力疼他的太太和小孩。」  「同樣地,先生也要教。像今天,他明明是陪著你來的,你為什麼要叫他在樓上休息?」朋友說:「他已經很累了,我不好意思再增加他的負擔。」我說:「任何一個健康人,都沒有辦法體會、想像生病的人的痛有多痛。你要給他機會和你一起面對醫生、護士,面對你的病痛。同樣地,你也要教他怎麼樣愛你、怎麼樣照顧你。免得他將來會後悔。不然,你就會陷他於不義。」我稍微停了一下,說:「像現在,你就是應該叫他進來陪你一起聽醫生、護士怎麼說。」  她馬上就把先生叫進來,陪在一旁。  趁先生去繳錢的空檔,朋友跟我說:「你說得對,我知道,我會做。」我說:「那我就再多說一點,你能夠毫無保留底和他分享你的喜、怒、哀、樂,包括痛苦與無助,在你最脆弱的時候,讓他知道你需要他的幫助,這才是對他最大的信任,在這個被信任的基礎上,他才可能感受到你對他的、真正的愛。」  隔天一早,朋友就打電話來說,昨天,分別跟兒子、先生談過了。吃晚飯的時候,兒子竟然還會為她夾菜。先生也打算在她要跑醫院時,請假陪她。  最後,她說:「謝謝你的提醒。」 編按:本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9期,主題是「如何給孩子一個對人友善的學習環境?—性別平等教育可以做什麼?」。歡迎訂閱,洽詢電話:02-23670151*234。

日本很流行的,而且被測者都發現能找到準確而奇妙的答案

2006年12月04日
公開
45

日本很流行的,而且被測者都發現能找到準確而奇妙的答案 存到筆記本 作者:Amy 參觀網站 時間:2006-12-04 16:02 看似不可思議,但近來在日本十分流行,而且被測者都發現能找到準確而奇妙的答案,不信?!玩過就知。 玩法:請從你出生年、月、日中,找出不同的數位。例如:1976年12月9日,就有(2個1)(1個2)(1個6)(1個7)和(2個9),然後請參閱下文,就會知道你的感情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失戀治療能力等內在玄妙了。 解釋: 1代表感情表達能力 (1個1):你屬於固執而不懂表達感情的人,故經常暗戀人。由於你都算理智,甚少被情所傷。 (2個1):你善於表達感情,面對心儀對象,往往能大膽示愛。由於你喜怒形於色,戀愛過程亦見順利。 (3個1):你不易透露心底秘密,往往經過深思熟慮,才會將事情告知他人,所以做你的情人要有十足耐性。 (4個1):你十分敏感,情緒起伏不定,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容易意志消沉,需要情人不時地鼓勵。 (5個1):你極度情緒化,容易傷害別人,作為你的情人,一定要對你耐心關懷,才能彼此溝通無阻。 2代表直覺度 (1個2):你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善於洞悉別人的想法,是一個可靠的朋友! (2個2):你善解人意,樂於助人,愛付出。對於異性來說,你的細心體貼甚具吸引力。 (3個2或以上):你的直覺一般,幸好反應能力強。你喜歡多姿多彩的生活,對神秘的愛情也心嚮往之。 3代表思維能力和想像力 (1個3):超強的想像力令你能散發獨特的魅力,而你同時嚮往浪漫而甜蜜的戀愛。 (2個3):言行常超出常規,常胡思亂想。與愛侶相處時,經常雲遊太虛,令對方覺得無趣。 (3個3或以上):你智商很高,思維清晰,無法忍受單調的生活,若沒機會發揮才能,會變得精神緊張。 4代表行動力 (1個4):熱情澎湃,言出必行,自信十足,你會大膽表露內心感情,性欲亦旺盛。 (2個4或以上):做人缺乏自信心,對於愛侶忠心耿耿。不會有越軌的念頭,亦期望另一半對你專心不二。 5代表意志堅定度 (1個5):思想單純,即使情人見異思遷,你亦不會放棄,希望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日。 (2個5):你的意志並不堅定,容易半途而廢,往往事倍功半,想好好發揮才能,最好將精力放在創意活動上。 (3個5或以上):內心有著無法克制的熱情,做事衝動,決不會改變自己決定的事情,還要另一半聽你指示... 6代表自我價值 (1個6):你天性敏感,喜歡被別人欣賞,只有這樣,你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2個6):你多愁善感,缺乏自信,伴侶對你的愛護,是你發揮才能的推動力。 (3個6或以上):你有絕對的自信心,為了令自己與眾不同,永遠全力以赴,喜歡出風頭。 7代表失戀治療能力 (1個7):談戀愛時,你會為對方周全考慮,失戀治療能力亦強,對人歡笑,背人垂淚。 (2個7):由於你每次戀愛都很投入,故失戀時,往往傷得很深,需要向別人傾訴,才能解開鬱結。 (3個7或以上):你不易愛上人,但一旦戀愛,會是十分專情的情人。如果被拋棄,你會對曾經的一切念念不忘。 8代表智力和邏輯性 (1個8):你智力一般,但邏輯性強,做事喜歡循序漸進,不喜歡預期以外的變化。 (2個8或以上):你聰明獨立,表達能力強,有決斷能力,有領導才華,做事往往得心應手。 9代表體貼度 (1個9):你嘗試理解別人對感情的渴求,然後儘量配合。 (2個9或以上):無論智力或精力,你都非常旺盛,但缺點是經常沉醉於自己的想法中,令情人覺得你難以捉摸

家庭教育誤區,嬌縱了孩子

2006年12月01日
公開
53

家庭教育誤區,嬌縱了孩子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無疑比過去多得多,也比前輩們更講民主,但總的來說,孩子卻比過去嬌縱、難管了。 原因就是,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但父母並未及時調整教子方略,另外,各種育兒書刊充斥市場,很多父母生搬硬抄,操作起來似是而非。所以,家庭教育中的一個個新誤區便出現了。 誤區1:孩子應該放到首位 幸福指向 → 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近些年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可悲的是,一個家庭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為中心。力力的媽媽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每次吃蝦她都是把蝦剝給兒子吃,自己從來不吃,當她有一次隨意地把一個蝦仁塞進自己嘴裡時,沒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臉,又哭又鬧,還逼著她吐出來!很顯然,像力力這樣自我中心的孩子將來是很難融入社會的。 事實上,一個家庭中最為緊要的是夫妻感情的經營。不妨告訴孩子:媽媽最愛的人是爸爸,爸爸最愛的人是媽媽,你雖然沒有得到最愛,但你同時擁有雙份愛。我們還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下班後半小時內不可以打擾爸爸媽媽」。結果你會發現,以前越關注他,他的要求越多越難纏,現在你把他的位置放對了,他反而變得禮貌和獨立。不要給孩子他是家裡的特權階層的印象。好東西大家要分享,人人有份,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懂得關愛別人。 誤區2:現在的孩子都很幸福 幸福指向→ 讓孩子學會體驗快樂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據調查,在三種情況下孩子最不開心:一是父母吵架離婚時,孩子很驚恐,不知所措,又擔心自己沒人要。二是沒人玩時。特別是喬遷新居後,父母給孩子很多限制,牆上不許畫、地板上不能拍球、衛生間裡不許玩水,更不能領著同伴來胡鬧,到最後,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三是做不想做的事。被父母逼著哄著學畫畫、彈琴、上各種興趣班。 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兒童期的合理需要,這些需要沒有被滿足,那麼即使錦衣玉食、玩具豐富,孩子也不會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童年是讓孩子過孩子的生活。 童年的主旋律應該是快樂無憂的,但孩子也會有孩子的小小煩惱。父母應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體驗,肯定、鼓勵他表達情緒,幫助他調整情緒。 誤區3:吃飯穿衣不要緊,大了自然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很多父母帶養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飯追著喂直到跑不動,結果是長大以後生存適應能力差,中學生父母鋪床墊褥、大學生父母全職陪讀大有人在。 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其實像穿脫衣服、洗腳洗臉、學具整理這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幹,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從示範到手把手教到只動嘴不動手,逐步放開,只要你堅持一個月兩個月,沒有培養不出的生活能力。在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識的「懶」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時候肯放手,長大了才放心。 誤區4:盡量滿足孩子的願望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克制需求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拒絕會挫傷了他們的心靈。其實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們把自己嚮往的東西列一張表,然後,在今後三年內可能滿足的願望上打勾,其中打勾的能佔20%,我們多半就很滿足了。而現實是多數孩子75%以上的願望都能如願以償。許多父母善於克制自己的物慾,卻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了了,這一點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更糟糕的是,孩子從中學會的是不勞而獲,高消費不是靠努力與犧牲得來,而是靠抱怨、要挾、強求得來。 所以,父母應善於對孩子說不,要他學會克制與承受。一項實驗表明,幼年時面對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克制自己攫取慾望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就要遠遠高於不能克制的孩子。 問題是很多父母缺乏臨場說不的處理技巧。典型的過程是這樣的:上街前說好今天不買東西,但到了街上,面對誘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後撒潑,大人覺得很丟面子就屈服了,當然嘴上還是要惡狠狠地說,下不為例否則就收拾你之類,顯然這種空洞的威脅永遠都不會兌現。另有一對夫妻是這樣處理的:孩子撒潑,夫妻倆一商量,決定由媽媽出面說,你願意賴在這兒就呆這兒,我們先回去了,說完掉頭就走,孩子見勢不對,拔腿就追。回去後吃完晚飯,父母鄭重地和孩子交談,讓他自己反省今天的行為,並主動作出行為承諾。 誤區5:家務活父母干就行了 幸福指向——讓孩子承擔勞動的義務 我們小時候都被家長安排著承擔一定的家務,但輪到自己做父母時幾乎沒人指望孩子能幫家裡做事。調查顯示,各國兒童平均每日勞動時間分別是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中國0.2小時,德國甚至將6歲以後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寫進法律。 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脫離父母走向獨立,成功地構築自己的生活,而家務活正是增強他們能力與自信的途徑。比如3歲可以端板凳、遞用具,4∼5歲可以疊衣服、理床鋪,6歲可以收拾桌子、整理房間,10歲的孩子就該固定地承擔家裡的某項勞動了,如收飯桌、倒垃圾。總之,孩子是家庭成員,就應該讓他對家庭盡義務。 誤區6:板凳絆倒了你,我打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板凳絆倒了孩子,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對待方式,而不同的對待方式又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徵:中國的家長是打板凳,安撫孩子,孩子學會的是推卸責任,抱怨他人;美國的家長是「沒看見」,不去干預,孩子學會的是爬起來走,獨立性強;日本的家長是批評指責,孩子學會的是承擔責任,尋找原因。 其實很多事情大人是不必急著擋在前面的,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的責任讓他自己承受,比如玩具弄丟了,不要急著給他買,讓他承受丟三落四的後果。把小夥伴的東西弄壞了,不必掏錢給他賠,讓他自己出零花錢。只有承受了他才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這遠比家長過後反覆嘮叨效果要好得多。 誤區7:完全講民主 幸福指向——民主要慎用 從前的家長容易簡單粗暴,而現在的家長容易太講民主。父母作了一個決定,孩子尖叫為什麼,你解釋,他再問為什麼,你再解釋。其實他並不真的想尋求答案,而只是引誘你進行一場辯論,而無論你表達得多麼清楚,孩子總會有自己的理由。 其實民主是為了瞭解孩子的想法,並鼓勵他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並不意味著可以討價還價,甚至遷就退讓。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只要不帶歉意與威脅地說明,「因為我是父母,所以做決定是我的責任」。大人想成熟的意見應該要求他做而不是希望他做,當你以懇求、交易、賄賂、威脅、講理的方式去對待他的不合理要求時,其實就是在鼓勵他不講理。 誤區8: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幸福指向——家教要求一致連貫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輩寬容父母嚴格,爸爸性急媽媽心軟或者爸爸豁達媽媽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於是就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更有甚者媽媽重罰過後,爸爸悄悄帶孩子去飯店美食以示慰勞。長此以往,孩子產生投機心理,知道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爸爸,要上街找媽媽,教育功效相互抵消。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預先協商,達成一致,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彼此都要主動維護對方的尊嚴。 還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是看心情,高興時孩子犯再大的錯也能原諒,不高興時孩子一點小錯也能無限上綱,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時間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一段時間又事無鉅細、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關注教育的內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長的情緒。須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養成好的態度習慣的,它需要親子雙方共同的意志努力。 來源:sohu

目前懷孕 27 週 2 天,

2006年12月01日
公開
55

幸福的妹妹 即將產下女寶寶 !目前懷孕 27 週 2 天,預產期是 2007/02/28 , 88 天後您的小寶貝就出生了。 妊娠 7 個月(25∼28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35公分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約25∼27公分 羊水量:約 600∼800CC 胎兒體重:約1200公克(約 1串香蕉的重量) 第25∼28週   腦部發育完全,是進行胎教的好時機 1.胎兒頭部比身體大。 2.可看出男、女體重、身長之差異,通常男生比女生大。 3.腦部發育完全, 開始有記憶、思考、感情等能力。 4.母親對明暗的感覺胎兒可經由腦部得知。若是母親生活不規律,會影響胎兒的生理時鐘。 5.眼、耳、口等機能全部發育完成。眼睛逐漸可看到光,耳開始可聽到聲音。 6.能睜開眼睛,握緊小手。 7.鼻孔形成。 8.皮膚變薄、呈紅色、有紋路和皺紋產生,皮下脂肪仍少。 9.全身長滿細軟的胎毛。 10.可清楚看見眉毛和睫毛。 11.隨時都有呼吸運動。 12.從超音波可清楚看到心臟有二心房、二心室。 13.若是男胎,此時睪丸已進入陰囊內,但還不完全,女胎則大陰唇的發育尚未充分。 14.胎動更劇烈,但胎位還不固定。 15.過了26週,早產存活率較高。 16.28週以後可更清楚分辨男女。 第25∼28週 1.子宮持續變大,腰部負擔增加,容易腰痠。 2.子宮壓迫下肢血流循環,易造成便祕、痔瘡、靜脈曲張。 3.血壓較低者容易頭暈甚或暈倒。 4.胎盤位置較低者,可能會發生陰道出血現象。 5.胎動感受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