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unshin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要乖乖唷】

2004年03月07日
公開
10

說到Eric頭雖然腫了一塊,但他還是很喜歡玩“頭槌遊戲”,而且一點都不怕痛耶!真是夠嚕~~結果呢,就變成我們只能躲他,不讓他再撞到受傷的地方嚕。 今天因為天氣冷,所以Eric一直睡到快九點才起床,雖然是有醒過來一下子,但沒有完全醒,本來Eric爸說要先泡牛奶給他喝,我就說等他睡醒再說。等他睡醒喝完牛奶後,Eric爸就說要帶他去附近新開的早餐店幫我買早餐,結果父子倆冒著冷風,走了好大一圈都沒看到那家早餐店,最後就幫我買了米漿跟蛋餅,不過這可是他們的愛心早餐呢!^^ 中午Eric爸跟婆婆他們要去看二伯,所以中午只有我跟Eric兩個吃飯。星期五要回來時,外婆早就已經幫他準備好這兩天要吃的副食品了,我只需要煮就可以了。昨天煮了高麗菜、新鮮的吻仔魚跟蛋,Eric很捧場的吃了三餐。今天煮大頭菜、腰內肉跟蛋,雖然大頭菜沒有煮的太透,可是湯頭比昨天的還好吃呢,我自己都覺得好吃了,不過他好像對昨天的比較有興趣呢! 最近又讓我發現一招,就是現在只要我跟Eric說「掰掰」,他就會趕緊跑過來跟著我,因為怕我不理他,躲起來。雖然利用這招可以馬上把他叫過來,不過方法有點不好,看來這種方式還是不要常用哩!^^" 現在只要跟他說,走,我們去澆花,他就知道要去後面嚕。所以早上帶他去幫盆栽澆水,他竟然一把拔起到手香的葉子就往嘴巴塞,雖然說是可以吃的,但是髒髒咩~~然後這邊才制止他,另一邊又去拔薄荷的葉子,我一氣之下,就把他抱回房間,然後不理他,果然他又哭的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終究還是不忍心處罰他太久,把門打開,他就趴上來要我抱抱,趁機跟他說,下次不可以這樣了,好不好?他含著眼淚笑著說好。 我的親親寶貝,你可要乖乖的聽話喔!

【你家孩子讓人抓狂?】

2004年03月04日
公開
5

你家孩子讓人抓狂? 帶小孩出門,希望孩子受歡迎嗎? 從小細節著手,不斷地提醒, 讓良好的禮貌與習慣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 康健雜誌63期 文�吳若女 攝影�邱瑞金 大年除夕全家團聚,但長孫怎麼也不肯叫阿公,殷殷盼孫的阿公動了氣:「如果今天不是過年,我要你們現在就出去。」結果,只待了一晚,年輕的爸爸媽媽就帶著小孩倉皇離去。 在捷運車上,兩個小孩跑來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捲著柱子跳鋼管舞,媽媽怎麼喊都沒用。被撞到好幾次的林小姐說:「真想ㄅㄚ下去,這麼討人厭的小孩。」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過來敬酒,5歲老二竟脫口而出:「媽媽,新娘好醜。」當下,新娘的臉沉下,所有人都很尷尬。 「禮儀修養是一個人全部品德的基礎,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既不利於孩子自身的發展,也將嚴重危害孩子的品性,」英國教育家斯賓賽說。在生活中受歡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禮貌有教養的人,他們也有較好的發展機會與人際關係。 以下就父母常碰到的幾種狀況或困擾,提出建議,幫助孩子學習對外禮儀。 孩子看到人不叫該怎麼辦? 見到人問候,的確是最基本的禮貌,但似懂非懂的小孩卻不是每次都樂意這麼做,因此常讓一旁的大人著急,如果是碰到殷殷期盼的爺爺奶奶,恐怕就更糟。 親職教育專家董媛卿建議父母放輕鬆,因為小孩沒和長輩住在一起,感情不夠,叫不出來很正常。但有方法可循,養成小孩見人打招呼的習慣。 首先,在見面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麼」,讓他們有心理準備,甚至可先練習一下。 見了面,要留時間給小孩叫人,而不是大人忙著說話,突然間,發現小孩還沒打招呼,就急著催小孩,結果愈催愈糟。一旁的大人該做的是鼓勵,鼓勵他們把先前練習過的說出來,如果真是害羞,一時怯場,讓小孩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後,則要大大讚賞小孩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叫爺爺奶奶,叫得很大聲很好。」甚至,可買點小禮物送他們。董媛卿笑著形容,小孩其實都很精,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 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不休怎麼辦? 沒幾個父母能忍受孩子在大庭廣眾紅著臉大聲尖叫或哭鬧,甚至賴在地上不走,如果又有旁人的眼光,就更難堪了。 美國幼兒教育專家夏畢羅博士在《完全教養手冊》一書中解釋,這代表孩子知道他可以在公共場所贏得你的注意或妥協。立刻給孩子想要的東西或賄賂他們,將在未來付出更大的代價;而立即的打罵,也只有短暫的效果,並不能教會小孩在公共場所應有的禮儀。 但還是有幾個方法可幫助小孩學會自我控制。 事先預防還是最主要的關鍵。外出前先告訴孩子,這趟外出的目的是什麼,讓他們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出門前,也要先跟孩子說好規則,確定他們都明白,並問他們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頭,這些規則一定會被打破,但大人要耐心地提醒與糾正,直到小孩遵守。 但大人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例如,小孩在超市不斷奔跑吵鬧,屢勸無效時,可問他:「你是要安靜下來,還是要離開?」如果還是不從,就在冷靜不生氣的狀況下,帶他們回家,千萬不要捨不得選好的物品。讓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場所表現得宜,否則不能再出門。 下次出門前,可再和小孩談一次,是否了解這些規則,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小孩托給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輪流外出購物,這樣也能讓小孩學會自我控制的重要。 還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別在吃飯前或午睡時間帶小孩出門,因為那會讓他們更興奮,難以控制,等小孩吃飽睡足了,大人也比較輕鬆。還有,行程別排得太緊,過度刺激小孩,年幼的孩子逛一個購物中心就累了,千萬別再去別的地方。 如何帶孩子去餐廳吃頓好飯? 帶孩子出去吃飯或聚餐,也得做「預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小孩說明狀況,像是到餐廳不能大聲喧嘩,會坐在高腳椅上,爸爸媽媽會為他帶個百寶袋,裏面有他喜歡的東西,像是畫筆、畫紙、圖畫書、相本或小玩具。 等餐時,可先為小孩準備小點心,或帶他們四處走走,縮短坐在高腳椅上的時間,看看餐廳週圍的擺設或環境,讓孩子有點樂趣。用餐時,別一口氣就把孩子餵飽,而是和大人進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則小孩一飽就精力充沛,很難再坐得住。 董媛卿建議,在這過程中,還可從百寶袋裏撈出好玩的東西吸引小孩。像是拿出有很多圖片的繪本,讓小孩一頁一頁的翻,繪本比其他玩具更適合帶到餐廳,因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 也可拿出家裏的相本,小孩喜歡看自己的照片,邊看還可以邊問他:「這是在哪裡拍的?」「那天做了什麼事?」董媛卿幽默地說,相簿不該放在櫃子裏餵蚊子,而是該常常拿出來看,外出用餐就是最好的機會,讓小孩回憶,沉浸在愉快的情緒中。 如果餐點餐盤都收走了,還可以拿出畫紙和畫筆給小孩塗鴉,但大人要欣賞讚美,讓他想畫下去。 帶孩子出去做客應注意什麼事? 凱思跨文化雙語幼稚園園長王永弘建議,父母可在家裏和小孩玩扮家家酒的遊戲,透過不同角色的扮演,讓小孩會學一對一的情境與對話: •主人門開了,要先問好。 •主人請了,才能進去。到裏面不能像在自己家裏,到處亂跑或隨便翻東西。 •主人招待餐點時,要說謝謝。 •大人在談話時,小孩不能打斷或插話。 •如果主人家中也有小孩,則可帶些玩具,和小主人一起分享。 •離去時,一定要對主人表示感謝之意,也要提醒小孩,不能私自帶走別人的玩具或物品。 有時讓小孩也當當小主人,讓他們明白當主人的辛苦,也讓他們看到不同客人的好壞,久了自然會明白該如何當個好客人。同時,也能在過程中學到分享的精神與樂趣。 大人講話,小孩一直插嘴怎麼辦? 全美知名的心理諮詢專家理察.卡爾森博士曾在《別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的書中建議父母,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要先心平氣和的告訴小孩:「打斷別人的談話是沒有禮貌的行為」。 但也要謹守原則,千萬別在孩子插嘴時回應他們的要求,否則他們會不斷重覆這可得逞的行為,儘管你已說了上百遍的:「這是不禮貌的。」 但在你的談話告一段落後,要主動問孩子:「親愛的,你想做什麼,我現在可以來幫你。」讓小孩明白,這時候才能聽他說話,滿足他的需要。 另個好方法是與孩發展一套默契。比如說,當你與人交談時,他可以跑來捏你的手,表示他有需要,而你也可以輕輕回捏一下,表示你知道了,會儘快來處理他,在這安靜的默契中,教他學會尊重大人的談話。 如何教會小孩說、「請」、「謝謝」、「對不起」? 所有的幼兒教育專家都認為,要小孩養成這個好習慣,父母得以身做則。 像小孩如果常聽到爸爸媽媽用「請」字與人溝通,自然而然會明白它該怎麼使用。日本兒童生活研究所所長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個孩子》一書中提醒父母,如果希望小孩有個良好的說話習慣,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說「請」、「謝謝」、「對不起」,因為這都是保持人際關係的良好基礎。 從事幼教工作的王永弘就舉自己為例,他每天早上開車出門,會主動跟車庫管理員問好、說謝謝,久了他發現,女兒竟然跟他做同樣的動作,會揮著小手說:「謝謝,再見!」王永弘開心地形容,他從來沒教,是潛移默化的結果。 小孩口出惡言或說話不妥該怎麼辦? 「你是豬,你白癡」、「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媽媽,這個新娘好醜」。當這些話冷不防從孩子的嘴巴出現時,爸爸媽媽窘得想鑽進地洞裏。 理察.卡爾森在《別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書裏說:「其實,孩子所說的話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傷害別人。」 但要避免出糗,父母要做的是持續教導適當的行為。因為,「當孩子再大一點時,需要學的不再只是請和謝謝,而是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和成人的關係,」理察.卡爾森提醒。 比如說,孩子在婚宴上當著新娘面說她很醜,媽媽可在事後告訴小孩,不一定要當場、馬上把所有的感覺講出來,如果只想說給媽媽聽,附在耳邊說就好。 也要教小孩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感受與反應,可問小孩:「如果別人也這麼說你,你會不會很難過?」如果會,就不要這麼說。也提醒小孩,常常說這種話會得罪人,沒有人喜歡跟他做朋友。 假如是口出惡言,則可用引導式的問句和他討論,「你一定要用這個字嗎?」、「要不要換個字來形容你的感覺?」和小孩討論他的情緒感覺,教他、建議他用使其他文雅有禮的字,會比純然的斥責更有效。 如何教小孩說好話? 網路上曾有個笑話,一個每天要騎腳踏車送小孩上課的媽媽,有一次為了小孩的一句話興奮不已。原來,是小孩在上學途中,附在她耳邊說:「媽媽,你內向賢淑。」過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來是小孩發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駛」說成「內向賢淑」,但已經讓媽媽高興好幾天。 也有個剛剛喪夫的妻子,每天以淚洗面。有一天,4歲大的女兒居然對她說:「媽媽,你不要再哭了,爸爸如果知道了會很難過,他喜歡看你笑。」她這才驚覺到,自己該振作起來。 的確,小孩的讚美或好話,常常在最恰當的時刻發揮最好的效果。幼教專家都建議,教小孩從小說好話,不只是讚美別人,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關懷人、安慰人的能力。 當然,父母的身教還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媽媽常講好話讚美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較甜。如果父母嚴苛批評,小孩也難說出好話。 除了身教,父母也可善用童書繪本。因為繪本裏有許多故事比喻,還有許多人物角色,足以啟發他們的同理心、同情、憐憫與愛心,比講道理更容易培養孩子溫柔關懷的能力。 誠如斯賓賽所說:「禮儀訓練最終的目的,是要向孩子傳遞出『對人的需要關心以及學習合作』的精神。」從基本的打招呼問好,到習慣說「請、謝謝、對不起」,或更進一步的說好話讚美人,都是培養孩子學習文明禮儀的好方法。

【親子溝通秘笈】

2004年03月03日
公開
10

親子溝通秘笈 作者︰ 彭懷真 壹、親子溝通秘笈 第一招:行為不好,並不代表人不好,只要改善行為即可。 第二招:用積極的溝通方式給孩子打氣。 第三招:家中應該要有全體相聚的時間。 第四招:透過家庭活動的安排,使全家人彼此更親近。 第五招:〝協調〞可以讓家人共同來解決家庭中的問題。 第六招:父母全神貫注的傾聽,可以讓孩子覺得對自己的重視及關心。 第七招:自己少說話,多聽孩子說話,讓孩子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八招:向孩子說明你所聽到的,有助於減少對孩子的誤解。 第九招:分享自己的感覺,有助於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第十招:聽出孩子話中的感覺,才能正確的掌握問題。 第十一招:透過〝共同思考各種可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可以幫助子女成長。 第十二招:多用和緩語氣,溫柔耐心的態度和孩子說話。 第十三招:把孩子該做的事情解釋清楚,讓孩子充分瞭解,事情便容易完成。 貳、教養子女秘笈 第一招:功課好≠成功;成功≠幸福快樂,教導孩子從小學習培養快樂的特質是最重要的。 第二招:訓練孩子讚美別人,並且先從自己以身作則。 第三招:重視〝團結、合作〞,讓孩子不只顧自己,也能樂意幫助別人。 第四招:讓孩子擁有一片思考的天空,以培養獨立思考及判斷的能力。 第五招: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養子女的最佳條件。 第六招:使孩子瞭解紀律的正面意義,來增強守紀律和負責任的行為。 第七招:設法瞭解兒童行為的動態意義,如此可以正確了解他們的身心需求。 第八招:對孩子的優點多多重視,多多肯定,提升孩子的自尊。 第九招:當孩子徬徨不決時,我們要鼓勵他作決定。 第十招:當孩子不敢嘗試時,我們要鼓勵他勇往直前。 第十一招:當孩子失敗時,我們要給予安慰與勇氣。 第十二招:適時的鼓勵,孩子才會有更大的信心向前邁進。 第十三招:儘可能自己照顧孩子,可以給孩子充足的親情和愛。 參、情緒管理妙方 第一帖:不好的情緒驚嚇了自己所愛的人,傷害了彼此的關係。 第二帖:管理情緒是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第三帖:生氣時,從一百開始倒數。 第四帖:放鬆肌肉,放鬆、再放鬆。 第五帖:不再憤怒,感覺好自在。 第六帖:避免惹別人,以免惹出更多麻煩。 第七帖:憤怒會讓自己無法清楚思考,感覺與行動。 第八帖:兒女都很可愛,別生沒必要的氣。 第九帖:發怒不是好的事,常常會有嚴重後果。 第十帖:有怒氣時,出去走走,多作思考,重新出發。 第十一帖:喜歡自己、喜歡孩子、喜歡這個家、喜歡家庭是和樂的。 第十二帖:多些耐心,就多些愛心;少些恨意,就少些麻煩。 第十三帖:大吼大叫,吼掉了和諧的家庭關係,吼出了許多的問題。 (本文作者彭懷真博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所,定期在中華企管開設「溝通技巧與情緒管理研習班」。) ■本資料原載於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之出版品,茲承該協會同意轉載,俾得傳揚,無任感幸,特此申謝。該協會通訊資料如下: 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 地址:台中市工業區一路二巷三號八樓之三 電話:(04)23503970 傳真:(04)23580998

【給孩子自主的學習空間】

2004年03月02日
公開
8

給孩子自主的學習空間 記得有一位名人曾經說,「若要讓孩子知道火的可怕,與其跟他說明千百次,不如點支蠟燭,讓孩子試著碰觸火苗,他一次就能明白」,聽起來,這位名人的教育方式還挺「無情」的!不過,他這一席話裡,卻點出了「經驗學習」對孩子的重要! 大部分的父母都怕孩子餓著、冷著、傷著,希望自己的小寶貝能備受呵護地、安全地長大。然而,這個世界本來就充滿著許多危險、考驗,若真的希望孩子健全地成長,我們應該給的是,陪著他並教他學習認識生活中人、事、物的真貌,以及可能引起危險的事物;那麼,在他一日日長大後,父母也才能安心地放手讓他去闖盪自己的人生! 認識世界--隨時隨地都是學習的好時空 現代人生得少,為了培養孩子成為優質兒童,許多父母在孩子還沒上幼稚園就買好百科全書、優良讀物……等書籍,希望孩子能快快會認字、會閱讀,好認識這個晦深奧妙的世界,取得「贏在起跑點」的優勢。 不過,對還不識字的幼兒來說,父母這樣的期望是太早了點,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每一個現象,就可以是幼兒的課本了。與其勉強孩子坐下來認字,不如隨他的興之所致隨機教他,反而可以讓孩子更快認識他的生活環境喔! 一、父母在旁觀察,放手讓孩子嘗試 不少爸媽會發現,特地買給孩子的玩具通常不會「受寵」太久,轉眼間就被他打入冷宮了;奇怪的是,家中再尋常不過的銅板、羽毛球,甚至鍋碗瓢盆,對孩子卻似乎是非常有趣的東西,老是想拿來咬咬看、玩玩看!這時,爸媽的第一個反應很可能是「那個不可以拿,危險」,或者「髒髒,不要碰」。 不過,建議爸比媽咪不要緊張,孩子拿銅板不見得一定是放入嘴裡吞;鍋子拿不好砸下來,只要快帶孩子避開免得砸傷就好。孩子很可能是想要從銅板、碗、鍋子、臉盆……等,來探索圓形的東西,這樣不是遠比光從書裡認識來得更真實嗎? 因此,若為了安全著想,父母只要在孩子「研究」他喜歡的事物時,在旁觀察、照護就好,而且這樣還能給個機會教育,增加親子互動呢! 二、跟著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現實生活闖盪久了,身為父母的你是否偶爾也會有種「失去夢想」,或覺得生活瑣事「俗不可耐」的感覺呢?然而,孩子的眼中卻不是這樣。世界對他們而言,每件事物都是新奇、有趣、有感情的。舉例來說,螞蟻肯定是媽咪眼中的清潔大敵,看到非得除之而後快,但孩子很可能會小心地抓起螞蟻,然後放到窗外去,還跟它說句「快逃吧!免得我媽咪把你殺死」! 這樣的舉動除了是受到童話故事的影響,也是孩子跟其他生物的互動認知,也能藉此培養他的愛心,又何樂而不可呢?媽咪只要事後帶著孩子去把手洗乾淨就好了。 三、給孩子「玩髒」的自由 日本早期有一位教育家認為,幼稚園與小學時期是孩子肢體發展的重要階段,給予足夠的活動空間及活動自由,對孩子的腦部發展幫助很大。因此,這位教育家在他所創辦的學校中,都呼籲家長不要讓孩子穿太好的衣服上學,而孩子放學回到家時,父母也不要因他一身的髒污而責罵。後來事實證明,該所學校的畢業生發展得很不錯,性格也相當健全,可見得充分、自由的遊戲之重要。 四、就寢前的溫情互動 在國外的電影中,幾乎每個爸爸或媽媽都會去孩子的房間為孩子講故事,然後親親孩子再道聲晚安。其實,夜晚一向是人的心靈較沉澱的時刻,這時的任何一個親密舉動,都會帶來心靈上很大的溫暖與滿足。因此,不論你白天跟孩子的互動很好,或者責罵了孩子,都可以趁這時候跟孩子講講自己的心情,以及自己對哪件事情會那麼處理的原因,最後記住一定要告訴孩子,爸比媽咪是愛他的。 這樣每天睡前的一個小小互動,可以為親子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夠培養孩子在心情沉澱之後,重新思考事情的正確態度,更能夠給孩子溫暖與支持感! 叮嚀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尚在襁褓時既可愛又脆弱,非常需要爸媽的保護;但一到三歲以後,就開始頑皮、不聽話,讓媽咪每天疲憊、生氣又憔悴,想著為什麼小天使會變小惡魔呢?其實,滿三歲的孩子就具有簡單的思維與認知能力,會跟外界溝通了,所以,建議父母開始跟孩子當朋友,以溝通、聆聽、講解來取代命令跟責備,相信孩子就會更聰明懂事,你們的親子關係也會更好!

【愛撒嬌】

2004年02月29日
公開
10

這幾天因為外公外婆去中部,我請了星期一的假。然後Eric爸今天要加一整天的班,所以今天跟明天都是我自己一個人照顧Eric。已經好久都沒有這樣自己照顧他了,經過一天的時間,真的覺得他現在精力真市旺盛。早上六點多醒過來,Eric爸幫他泡好牛奶,讓他自己吃,然後再幫他換了尿布,就去上班了。而我因為很想睡,結果他吃完牛奶之後,竟然又跟著我睡著了,一直睡到9點多我們兩個才醒。中午隨便吃吃,大概12點多,我們兩個又跑去睡午覺了,睡到3點多起來,再煮了雞蛋豆腐粥給他吃,我們兩個今天都沒有出門去。後來到5點多,先抱他下去請婆婆他們幫忙顧一下,我趕緊跑去市場買了一份雞蛋豆腐,準備明天再煮給他吃。沒辦法,我真的不知道要換那些花樣給他吃,因為他好像對麵也比較沒興趣,所以就還是以粥為主,再讓他吃些別的。 然後發現他雖然變懂事了,可是也對更多事好奇了。所以一整天就只聽到我在那邊叫,Eric,那個不行拿,這個不行碰。然後新買回來的那三本觸覺書,有一兩張立體的紙,因為他不知道要怎麼翻,結果就都給我撕下來了,除了感緊黏回去之外,也頻頻跟他說不可以亂撕,不知道他聽不聽得懂哩! 除此之外,他也越來越會裝無辜撒嬌了。像今天他又在亂關電視,我就先哼了一聲,結果他不理我,我就大叫他的名字,結果他就開始給我扁嘴,之後眼淚就掉下來,接著放聲大哭,一付很可憐的模樣~~~把他抱過來,跟他說不可以這樣,要聽媽媽話好不好?他看我好好的跟他說,就含著眼淚說好。說是這樣說啦,但過沒多久又發現新的事情,就又跑過去玩了。看來還有很多都得要慢慢糾正他才行呢!

【大安森林公園散步】

2004年02月28日
公開
11

看了宇恩媽咪跟宇恩的大安森林公園日記,就也在想說找一天帶Eric去逛逛。剛好今天天氣很不錯,早上Eric爸還得要去看二哥,下午再睡個午覺,結果到了3-4點才準備出門。 到了公園,繞了一大圈,只有看到汽車跟腳踏車停車的地方,卻怎樣都找不到機車停車的地方,最後只好隨便找了個有其他摩托車停放的地方。 這個入口一進去沒多遠就是一堆兒童遊樂設施,不過一大堆人,對Eric來說,都蠻不適合遊玩,所以我們就帶他慢慢逛,他倒是看一旁直排輪看的很著迷呢! 後來帶他到香草園區,在那邊讓他跑來跑去的。記得之前看過一段文章寫到,都會台北人,每到假日,就都往公園跑,因為那邊可以看到綠地~~ 公園內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大家都一付很悠閒的樣子。我們離開遊樂設施區,慢慢散步,空氣真的很好呢!拿出幫Eric準備的零食,讓他邊吃邊玩,結果他右手拿了餅乾,左手就去撿地上的石頭,又擔心他到時候忘記把石頭吃進去,所以兩手都給他拿著餅乾。逛了沒多久,因為天色也暗了,我們就決定回去了。經過遊樂區時,Eric爸選了一組看起來玩得比較不那麼激烈的翹翹板,讓他試玩,前面的小姊姊還會注意Eric,慢慢玩。不過他看起來還是有點害怕,所以只讓他玩了一下就回去了。等他長大一點,再找時間帶他去玩嚕。 在公園時,看到有好多小朋友都在玩飛盤或是打球等等的,突然想到如果我們只生Eric一個的話,除非要找同年齡的玩伴,或是親戚,要不然他就沒有辦法像別人家這樣可以跟兄弟姊妹一起玩~~但如果再生一個的話,又得要考慮到很多問題,所以只是想想~~     爸爸,走健康步道要脫鞋啦!Eric你在找飛碟嗎?口渴了,喝水補充水份可樂怎麼沒有留一口給我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