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蓁☆Ya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2007年04月28日
公開
18

作者﹕鄭石岩 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順便買些東西,逛逛書店。 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你們想不想去?」 「想去!」 我說:「去的時候,當然會帶你們到玩具部,但是如果你們不講理,到時候在那個地方耍賴,那麼你最好不要去,能夠約束自己的人才去。」 他們說:「我們要跟你一起去。」 「好極了,那就必須講好,爸爸和媽媽都是上班族,一共只有這些錢,不能超支,所以我們出去時先買吃的、穿的、用的和文具,這是用錢的優先順序,對不對?」 「對!」 「再來就是買你們的玩具。」 「對!」 我又說:「如果有剩錢,一定會去買玩具,我們儘可能多留一點錢,不會疏忽玩具的。如果最後我們的錢買不起玩具,那就要衡量我們剩下的經費來買,這樣贊不贊成?」 他們齊聲說:「贊成!」 第二天就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出發前我還會先徵詢:「如果想省一點、多留一錢買玩具,我們就不搭計程車,坐公車去。」 孩子想一想說:「坐公車、坐公車。」節省的精神就出來了。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高高興興的在街上散步,到了百貨公司,東西都買好了,就一起到玩具部去。 快到玩具部之前,我總是會蹲下來提醒他們,別忘了我們現在只有這些錢了,如果你要買玩具超過我們的預算,我們就可以把錢省下來,下次來時再積兩次結餘的錢來買。 他們就問:「老爸,那你一共還有多少錢?」 我就說:「你看看,就這麼多。」這樣一來,他們很快就學會算術了。 一進去,他們看完後說:「老爸,我要買搖控汽車,那一部車子我最喜歡。」 我問:「好啊,可是我們今天的錢夠不夠?」 「不夠。」 「那怎麼辦?我出一個點子好不好?」 「好。」 「那我們就盡情的把所有的玩具,看個過癮再回家。我們今天就不買玩具了,下一次我們儘量剩錢來買那個玩具,可能要分兩次或三次的結餘,才有辦法買,這樣好不好?」 他說:「好!」於是我們專心的欣賞玩具。 看完後再問他們:「買不買?」 他們說:「不買。」 我覺得不好意思,就說:「那個小老鼠一隻才五塊錢,我們買一隻好不好?」 他們說:「好吧,也好。」就各買一隻玩具小老鼠。 到了百貨公司門口,我說:「你們表現得太好了,我們到地下室買根棒棒糖鼓勵自己。」 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準備回家。 「現在是搭計程車好呢?還是坐公車好?」 他們說:「坐公車好。老爸,這個錢要省下來,是要買那個玩具的哦!」 小孩子從這樣的活動裡學會了如何累積、如何節省,甚至學會了一種很重要的習慣─延緩報償的習慣,不會非要不可。 一個人如果看上了一樣樣東西就非要不可,那是一種很大性格缺憾,台灣話叫「破格」,是很不好的。 我們要慢慢的從生活當中,去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習慣,他就學會負責,知道自己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 隔了一段時間,孩子都長大了,不願跟我們一起去百貨公司。 有次我和太太去逛百貨公司,兩個人逛呀逛的就到了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有個媽媽抬高聲音說:「上個禮拜才買,這個禮拜又要買。」 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原因是上個禮拜才買過,不是不買給他。 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買玩具有什麼好丟臉的? 不買就是不買,要講清楚,可是她的方式有點走樣,這個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他走,那個孩子兩隻腳蹬著不走,她就啪啪兩下好響亮、好清脆的耳光,孩子哇的哭了起來,她拖著他慢慢消失在人群中。 我看到那一幕,感覺到很多父母,不了解怎麼帶孩子, 所以我一直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知道怎麼把孩子帶好,建立一個讓每個孩子都有信心,能夠在生活上適應得很好的社會。

鼓勵多生規畫津貼 生育3胎最高月領2.3萬

2007年03月27日
公開
49

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畫」研究報告出爐。為解決少子化危機,未來將發放育兒津貼,一名子女家庭每月二千元,兩名子女家庭三千元,三名子女家庭五千元;財政評估可從零歲補助到六歲,但為公平起見,實施日起可溯自六歲以下兒童。 此外,內政部已規畫「保母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計畫」,將按月補助兩歲以下幼兒的家庭保母托育費用,目前依照排富條件不同而有每月三千、四千、六千等三種方案。但與未來規畫的育嬰留職津貼之間,有職婦女只能二擇一;而無職婦女可選托育補助。 盼10年後總生育率達1.6人 依此推估,未來養育三名以上子女的有職婦女最吃香。一旦政策施行,三名子女育兒津貼可領五千元,托育津貼可領一萬八千元,其家庭每月最高可領到二萬三千元。 此外,研究報告規畫,三名子女以上家庭還可能持有「汽車識別證」,享有在高速公路通行費、路邊停車費之減免,在使用公共教育與遊樂等設施上,也會有門票優惠。 厚達千頁的「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畫」研究報告終於定稿,也將是六月底內政部將公布「人口政策白皮書」的藍本。這份研究報告中,擬出短、中、長期具體政策,希望能將十年後的總生育率,將從現在一•二人突破到一•六人,總嬰兒數為三十萬人。 發放每名兒童將持續6年 研究報告指出,我政府缺乏統一定期支付的育兒津貼制度,因此,該研究參考先進國家生育政策,研擬給予一名子女家庭每月二千元,兩名子女每月三千元,三名子女以上每月五千元。發放給每位兒童的時間定為六年。 研究報告評估財政負擔,若只考慮該年新生兒,每年育兒津貼預算支出金額為六十五億以上,之後每年增加約三億。若在政策開辦之後,十年預算金額將增加一五七三億元,十年所需的總預算金額為二三七一億元。 上周召開研究報告的討論會上,針對育兒津貼討論相當熱烈,但有與會學者批評,「發放育兒津貼鼓勵生育的效果不大,如果是為了提高生育率,大可不必實施」;另一派專家則認為,「育兒津貼不必與鼓勵生育掛鉤,重點是協助兒童發展,並減輕父母的養育壓力」。 面對少子化衝擊,該研究強調,政策目標要提高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並降低家庭育兒壓力。各階段目標分別為,第一階段「提倡生育價值」,第二階段「降低家庭經濟負擔」,第三階段「降低家庭照顧兒童負擔」,第四階段「營造友善家庭的職場環境」。 內政部委託這項大型計畫,係由政大社會行政與社工所所長呂寶靜主持,分成少子女化、高齡化、移民政策三個子計畫,其中少子女化研究部分,由中正社福系副教授李美玲主持。這批研究團隊已緊鑼密鼓,將在六月底前研擬完成「人口政策白皮書」。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2006年08月21日
公開
42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 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1.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 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2.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 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