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ason

從美術走入孩子的心靈世界

2006年02月18日
  講者推薦書
兒童美育啟蒙:我的孩子是畢卡索

孩子的方式:一個藝術家的教子手記

色鉛筆的溫柔彩繪

頑皮公主不出嫁

我家的怪物真可愛

兒子的大玩偶
 
 

 

主講人:種籽學苑李宜珮老師
主持兼記錄:李雅卿

我曾經認真的想,在種籽當美術老師,我要帶給孩子什麼?既然孩子不是長大以後個個都要成為藝術家,美術課除了讓孩子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美感經驗外,如果能夠透過藝術,讓我了解學生進而幫助他們是最好的。所以除了少數美術優勢的孩子我會特別著重專業訓練和技法練習外,大多數的孩子,我更在意他們能夠喜歡繪畫,透過繪畫作自我舒發。

我曾經認真的想,在種籽當美術老師,我要帶給孩子什麼?既然孩子不是長大以後個個都要成為藝術家,美術課除了讓孩子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美感經驗外,如果能夠透過藝術,讓我了解學生進而幫助他們是最好的。所以除了少數美術優勢的孩子我會特別著重專業訓練和技法練習外,大多數的孩子,我更在意他們能夠喜歡繪畫,透過繪畫作自我舒發。

首先,我要和各位分享我一位學生的漫畫集。她今年十六歲,這是她新出版的個人漫畫專輯,各位可以從她的作品中,看到不同的風格和進步的軌跡。(宜珮老師逐頁分析故事情節、畫面分鏡、構圖和筆法的特點)

記得她剛到種籽時,對於學科學習有困難,但在美術上有非常優異的表現。可是她畫到四、五年級時,突然說她畫不下去了,要轉往漫畫發展。我當時心裡覺得可惜,卻一直忍著沒說。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因為她的生命故事這麼豐富,一張美術畫作確實難以包含,我很慶幸當時尊重她的感覺。並看到她在漫畫上尋得自己的廣闊天地。

◎從繪畫的「主調」理解孩子

從繪畫中,最能看出人的個性。從孩子的構圖、內容、色彩、和線條可以發現孩子的主調。

「主調」是我了解孩子的一個可能點,每個人的主調都可以作一體兩面的觀察,讓成人有順性而為的切點。例如從畫面中看出一個孩子有拘謹的傾向,表示她也行事謹慎,成人在給他空間,鼓勵嘗試的時候,可以同時注意不要驚嚇孩子。這種細緻的對待,是我從繪畫教學中體悟的。(談話中,宜珮老師拿出許多低年級的學生作品,主題為「洗澡」,並講解每幅作品中呈現的「主調」。)

(一)構圖:大氣、完整的,一般較有自信;圖畫偏在角落或畫得小小的孩子,可能圖象經驗不夠,也可能過去使用的工具大多偏重細緻的筆,換個工具就好;也可能個性內向,或自信不足。這時家長可以做的是協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發表意見,讓他多一點做決定的機會。

(二)內容:幼稚園到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大多處於圖示期,他們畫東四容易有概念化的傾向,如花一定是這樣,樹都是那樣,人都是竹竿人。此時家長可以幫忙孩子去體驗真的樹,真的花,讓他知道花有很多樣子,樹有各種形狀,有的樹還長刺呢!讓孩子透過身體感官經驗去發現。

低中年級的孩子會有擬人化的情況出現,他的畫面不管怎麼畫都是公主、戰士。有的人會擔心這怎麼辦?我曾經請教過鄭明進老師,他說這時候孩子只有這樣畫他才安心嘛,所以不要硬逼著他改畫其他的內容。因為公主也要上街呀!公主也要吃飯呀!公主也會遊玩呀!這個「公主」只是他此時此刻的代表物罷了。只要能和生活結合,思考就不會這麼單一了。

中高年級的孩子開始準備進入寫實期,這時他們會要求畫作的精準。此時,可以帶入技法的練習,也可以帶入作品的賞析。

過去我對小學生從事作品賞析沒有把握,後來拿不同的繪本、不同的畫家、不同的畫風和孩子做賞析討論,發現沒有問題。只要教師知道孩子的立足點,就可以透過賞析式的討論,更能拓展孩子的認知與看待事情的彈性。

(三)色彩:孩子常會出現固定的愛用色,不過這個色彩的偏好會隨著年齡而改變。成人可以給他其他顏色,要不要用,隨他,沒有什麼關係。我常在課堂上做作品的賞析比較,說出每位孩子的正向特點,擴大他們的視野和參照可能。我也會分享自己心情與色彩的對應,如我開心的時候喜歡用黃色,心情不好的代表色是什麼色等等,讓孩子多一點想像。

(四)線條:線條和使用的繪畫工具常有關聯。如果一個孩子的線條總是虛虛的,他的體質可能較弱;如果孩子總是非常用力的畫每一根條線,這個孩子可能生命力旺盛,但是也因為自我較強,可能不容易聽到別人的聲音,需要留意一下他的人際關係。

孩子比成人自在的地方就是他們膽子大,敢畫。兒童繪畫常有誇大的傾向,如畫伸手拿東西,可能把手畫得比身體還大,這種現象從孩子的感受來看,是自然的。很多畫家最想要的就是能夠返老還童,能夠回到當初孩子的想像和創造可能,我們要珍惜孩子這方面的表現,不要挫折或壓制他們。

我常從孩子的作品中,挑出一個有趣的點,讚許他,並從中了解這個孩子。如果看不懂孩子的畫,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輕鬆的態度直接問他。

低年級的孩子大多非常喜歡畫畫,可是有些孩子到了中高年級,會說他不想畫了。因為他們想要畫得像,可是手跟不上來,所以他們就說:我不會畫,或我不想畫。此時,成人就要帶入技法,協助他們把手練上來。

有人很討厭孩子模仿別人,我倒不做此想。因為孩子創造需要有足夠的基模,一味要求孩子放手去畫,是空話。因為他們沒有可以放手去畫的基模。在這種時候,我會提供各種範例給孩子參考、模仿,只要範例的來源不是單一的,就不必擔心。

◎問題集

問題一:我的孩子(幼稚圖大班)對物品的敏銳度很高,畫水果、物品都很像,可是畫人就是竹竿人。為什麼?是他的人際關係太弱嗎?

答:我想任何想像都要靠實際驗證才行。我在教學中發現,城市的孩子很少畫人,也常說我不會畫人。可是我在宜蘭鄉下帶的孩子,圖畫中的人卻非常靈動,也很少聽到哪個學生說他不會畫人。我想這是文化刺激的不同。

我想或者是城市孩子的頭腦太早進到寫實期,所以會要求自己畫的東西要像,可是這需要技巧的磨練。他的手指、肌肉還沒長好,加上畫人比畫物複雜,所以不要太早下定論。孩子的人際關係好不好?繪畫只是一個參考,就像繪畫心理發展的分期都是統計後的參考值,對應到真實的孩童,還是要靠實際的觀察才行。

問題二:請舉些課堂賞析、討論的例子。

答:我會帶高年級的學生作賞析的比較思考。我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看一幅圖,作者有作者主觀的想法和標準,讀者有讀者的想法和標準,透過討論,讓孩子增加了解的角度。像我曾用不同的繪本(穿紅靴子的貓、頑皮公主不出嫁、我家的怪物真可愛、兒子的大玩偶…)做賞析票選,要求孩子根據創意、構圖、情感、線條、意涵等等角度提出選擇的具體理由。發現孩子都能言之成理,有的意見與我原有的想像不同,實在非常精彩。另外,有一次高年級的美術課突然有個好動的男孩子來選課,我想如果以我原來的規畫放在這個男孩身上一定不管用,於是我改變設計做「吃的想像裝置」,從現場的食物殘留來想像「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就有不同的作品出現。我再把他們的擺設創造拍成照片,做為第二次課程再創造的材料,讓們利用這些照片做廣告、海報,並要求他們做創作說明。然後把他們的創作提供給觀眾看,請觀眾發表他們的想像解釋,果然和作者有不同的解讀,而這兩種不同的解讀都很精彩,幾次練習之後,孩子就能掌握不角度的、多元解讀的可能了。

有時我也會做集體創作,(宜珮老師展示一幅學生集體創作的版畫長卷軸),因為集體創作可以讓孩子練習合作,以及相互協調的美感,加上集體創作在構圖的豐富度和氣魄上,遠遠超過個人創作,所以讓孩子有機會做這樣的練習也是好的。

問題三:我怎麼替學齡前的孩子選擇美術老師?

答:學齡前的孩子有大量發展的可能,我覺得應該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這個世界,讓他們去看天、踩地、模樹、和人玩,不要急著「教」他們畫畫。家長可以提供大的紙,貼在牆上或攤在地上,給他們大的臘筆,讓孩子去畫。請不要選太細的(像彩色鉛筆)或容易斷的筆,以免孩子一用力就斷,會有挫折感。如果我發現一年級有孩子對臘筆的使用很膽怯的話,大概第一堂課我都會表演折臘筆,這些孩子看到老師把臘筆折斷,不免大驚失色,後來看到我把半截筆用在大面積的平面塗色時,才知道筆是可以按不同的需求,作不同使用的。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給你的孩子選美術才藝班,我建議你先去看看那個教室,感受一下氣氛,看看他們張貼出來的學生作品,如果孩子的作品都是一個樣兒,我勸你就不要去了。看了教室、看了作品,和老師談談,如果老師的想法和你相合,你的孩子也喜歡那位老師,那才可以考慮接受。

問題四:你會提供孩子不同的媒材做創造嗎?

答:在人數多的班級上課,為了避免場面失控,我會控制媒材,如果孩子有特別需求,他可以提出申請,我會視情況同意。如果是個別課程或少數孩子的課,我就會同意用不同媒材做嘗試。

問題五:給小小孩子用水彩好嗎?哪種材料適合小小孩呢?

答: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愛水彩,我們很多孩子第一次上水彩課都會玩到瘋。除非你受得了,否則我勸家長不要太早提供水彩,以免孩子要求天天玩水彩,光是收拾場地就會讓自己受不了。當你開始提供水彩給孩子時,請不要要求他們一次次洗筆,最好是用廣告顏料,一個瓶子插一隻筆,以免到後來全部都混成一團黑色。

我覺得對小孩來說,陶土是極好的創作材料,油土因為觸感的關係,有的孩子會不太能接受;紙黏土也不錯,不過容易乾裂。一般來說,我會推薦陶土,因為即使孩子什麼都不做,只是把手指插到陶土裡,那種溫暖、柔軟的觸感,都會給孩子極大心裡滿足。

問題六:我的孩子畫畫都用單色,不混色。有什麼問題嗎?我要等孩子自己發現色彩的混和,還是可以示範給他看?

答:換筆對很多孩子來說,是件麻煩的事。不換筆不一定有什麼問題,如果你擔心,試著給他不同的筆,看看會怎樣?至於是不是讓孩子自己發現色彩的混和?還是成人可以示範?我沒有固定的看法,因為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非常謹慎,成人的示範會開拓他的嘗試可能,有的孩子非常主動,等他自己發現會有更大的驚喜。我認為繪畫是快樂的事,不要太緊張。

問題七:我們要如何從孩子的作品中回饋孩子、鼓勵孩子?我的孩子把黑色畫在下面,把藍色畫在上面,說天黑了,所以地是黑的,藍色是水,水在天上,這樣的邏輯不是很奇怪嗎?

答:我想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次的作品和上次有什麼不同。如你看不懂孩子的畫,就去問他,只要你有興趣的聽,他就可以從「說」當中得到很大的鼓勵和滿足。孩子不合常理是正常的,因為他還在學習什麼是常理的階段呢!

就像學齡前的孩子沒有立體的概念,他們畫的景物、常常趴滿畫面,這是正常的。他們對時間的掌握還沒成熟,所以會把不同時間發生的事都擠到同一畫面上,成人不要太緊張。像有的孩子在一、二年級會自然的畫出基底線,有的孩子到三年級才出現側面的概念。每位孩子的發展都有他的速度。我們成人能做的就是多和孩子聊天,聊他在意的、聊他發現的,而繪畫是很好的聊天素材。我想父母不必太要求自己成為美術老師或藝術治療專家吧。

問題八:請你還是談談色彩和個性的關係。

答:色彩心理學只能拿來當參考值,因為它是運用統計分析得到的結論。我童年喜歡的顏色,長大以後,初中、高中、大學都有改變。就像我們的個性也常隨著年齡環境而有所改變一樣。種籽的孩子喜歡深色的中性色,這和一般人的印象就不一樣。一般來說,喜歡暖色系的人比狂放;喜歡中間色的比較內斂;喜歡黑色的孩子可能需要你多花點時間來陪他;學齡前的孩子如果突然使用紫色,家長或許要注意一下他的健康問題。不過這些都是書上的資料,我還是覺得拿來參考就好。(座談日期:2003/09/19,本記錄大綱標題由博客來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