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勳勳和楊懿的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漫步在基隆

2009年10月25日
公開
35

天氣好轉 但我們一直拖到傍晚才出門 因為睡得晚 起得也晚 11點吃早午餐後 把拔上線收信 我們等他 小朋友在吵 我罰他們不准和對方說話 太無聊了他們倆個就睡著了 4點多吃完午晚餐後我們才帶著狗出去散步 要去逛夜市 哈!以前我們住在夜市裡 假日人多根本不想走出巷子 現在竟然跟遊客一般 ㄙㄟ夜市 先去寵物城買洗狗精和清耳液 然後在夜市買了一件狗狗衣 然後逛到義二路假日市集 再從市政府往文化中心走去 在這裡遇到兒子的爸爸 就是要出來選市長的林右昌在這ㄦ拜票 寒暄幾句後繼續往前走到海洋廣場 海洋廣場規劃設計由西班牙建築師文森(Vicent guallart)承攬 整體施作總經費一億七千萬元,由中央全額補助 主要在基隆港內側海域新建十五至三十尺寬的海上原木平台 總面積達五千平方公尺。 廣場上設有木製礁石、波浪流線雨遮海洋意象造型 及『KEELUNG』大型彩色LED字體 同時,別出心裁架設國內少見景觀玻璃橋,串連市區景點。 吹著沁涼的海風看著孩子在這裡奔跑、嬉戲 真的很不錯ㄋㄟ--- 有幾個歐吉桑竟然在這裡釣魚 聽說88水災有些養殖魚被沖到海裡迴游到這裡 肉眼就可以看到一大群黑黑大大的魚在水裡成群的游耶 今天屈臣氏結帳金額再打85折 我們去補充了一些消耗性的清潔品 沐浴乳、隱形眼鏡藥水、漱口水--- 花了1千多 最後又回阿公阿嬤家坐一下 9點半才回來

尋找柿餅的故鄉 新埔

2009年10月24日
公開
64

一早醒來 基隆還在下雨 我們決定往南走 現在是柿子的季節 就去新埔找做柿餅的地方參觀吧! 車子一路往南開 在途中一度出現陽光 但到新埔的時候太陽公公仍然不肯露臉 我們沒來過這裡 一路跟著指標走來到這個「金漢柿餅農場」 看到玻璃窗內一群阿嬤正在削柿子皮 清洗完的柿子正在削皮 這讓我想起那本「阿松爺爺的柿子樹」裡的阿腰奶奶 廣場上展示了各種品種的柿子 還有柿餅製作的過程 柿子的品種有好多 廣場另一邊就是柿子園 天哪~~結實累累的柿子耶! 結實累累耶 還有一顆永不腐爛的大水泥柿 它們家的柿餅好吃 我們去看人家捏柿餅 原來軟了後要每天壓扁 才會好吃 這幾天潮濕 得把柿餅送進低溫烤箱中烘烤才行 第一次見到柿子樹和看到柿餅製造的過程 只可惜今天不是晴天拍不到曬柿子的畫面 到販賣部試吃 買了一盒柿餅 好軟 好甜 好好吃喔! 連一向不敢吃柿餅的勳都說:「我對柿餅完全改觀了。」 車車往回開 經過一間停了很多遊覽車的農場 這間規模應該比較大吧? 就彎進去瞧瞧 這裡有一間河東堂的老房子 (河東獅吼 是女主人很兇嗎?) 院子裡已架好竹架 好天氣的時候 阿嬤會穿著花花衣戴斗笠在這裡曬柿餅 供遊客拍照用的 往上走 看到阿嬤正在跟團體講解 聽說她很會賺錢 在信義計劃區買了兩棟房子 哇!種柿子、賣柿餅這麼好賺啊!? 其實現在柿餅多半是用機械乾燥的 把削好的柿子擺在架子上 推進去風乾燥室 軟化後要手工壓扁 每天都要壓 一共要6-7天才會變成我們買的成品 這裡還有柿餅茶免費供遊客飲用 2樓有柿染DIY教室 楊懿妹妹想玩 但是得花2小時 而且---- 我和勳玩過洋蔥染 大同小意 所以我就沒答應她 為此她還有點小臭臉 最後我答應回家教她做 她才釋懷 這家農場標榜他們是唯一用木頭去烘乾的 所以有一個火爐口可供人參觀 難怪他們家的柿餅有一種淡淡的炭火的味道 火爐附近種了很多洛神花 除了煮茶、做蜜餞還可以做為染料 小朋友考考你們 洛神花是吃它的什麼部位? 答案是:(花萼) 我們在這裡的攤子試吃東西的時候 聞到一種好好聞的花香 找半天找不到香氣的來源 老闆說就是我們頭上那棵樹開的玉蘭花呀! 「蝦米?玉蘭花?」 「兒子快來! 這就是玉蘭花啦!」 這麼大一棵你說是草本還是木本? 看到沒 樹梢白白那個就是人家在賣的玉蘭花 哇!今天除了參觀了柿餅的製作過程 還意外看到我們一直在找的「開在樹上的玉蘭花」 真是豐收 把拔也點頭說:「要出來多走走」 我們找了一家山產店吃山雞肉 然後到新埔市區的義民廟走走 餵魚、走吊橋--- 4點半左右離開新埔 沒塞車 5點半不到就回到基隆了

是根還是莖?

2009年10月08日
公開
664

兒子他們自然課在教 觀察植物 我問他蘿蔔、蕃薯、馬鈴薯-- 我們是吃它的什麼部份? 果然答不出來 我小時候也學過這個 當時真的沒搞懂 就硬背下來 現在有網路可以查 真好 我也順便學習一下 以下是網路上找到的 根(Root) 根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主要有四種功用: 1. 把植物固定在泥土中。 2. 從土中吸取水分及養分。 3. 將吸取的水分及養分傳送到莖的底部。 4. 儲存可供生長的養分。 根的構造 主根(Main root):種子發芽後由胚根發育而來的根。 支根(Lateral root):由主根側面分枝而生的根。 鬚根(Fibrous root):主根不發達,而由莖的基部長出許多鬚狀的細根。 根毛(Root hair):根表的毛絨狀構造,由表皮細胞衍生形成,可提高水分的吸收效率。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所有不是由胚根(Radicle)延長或生長而來的根皆稱為不定根。 根的體系 根的體系主要分為兩種: 1. 軸根系(Tap root system):此種根系通常有一枝主根,主要向下延伸,其上再發生許多支根。 2. 鬚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鬚根系中有許多條主根,再分生為支根,沒有單一的主根。 根的形態: 1. 氣生根(Aerial root):生長在空氣中的根,以協助氣體的交換,如榕樹枝上垂下的氣生根。 2. 塊根(Tuberous root):富含澱粉質而膨大的根,能大量儲藏養份或水份,如番藷的食用部分(地瓜)。 3. 板根(Tabular root):根的基部往側面延伸出扁平扇形構造,主要功能為支持,常見於熱帶雨林樹木,如墾丁森林遊樂區之銀葉板根。 4. 呼吸根(Breathing root):生長在溼地的植物其根常向上長出水面以協助呼吸,如紅樹林的水筆仔。 5. 支持根(Prop root):生長在溼地的樹木在莖幹基部靠近水面處長出木質化的不定根,其主要的功能為支持,如白榕、水筆仔的呼吸根也可做為支持根用。 6. 菌根(Mycorrhiza):和真菌共生根,植物供應真菌養份,真菌協助植物吸收水份和無機鹽類,如與外生菌根菌共生的松樹。 7. 根瘤(Nodle):固氮細菌與植物共生,在根上形成的瘤狀構造,如豆科植物。 8. 吸器(Houstorium):寄生植物的根特化為可破壞寄主表皮,並侵入輸導組織中以吸取養分的特殊構造,稱為吸器,如菟絲子。 莖(Stem) 莖為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有:- 1.輸導營養物質和水分。 2.支持葉、花和果實。 3.有的莖具有光合作用、貯藏營養物質和繁殖的功能。 莖的基本特徵 不論莖的外形變化成任何的形狀,都具有莖的基本特徵:- 1. 莖上固定的地方會長出葉(Leaf) 2. 葉腋處可長出芽(Buds) 3. 葉與芽出生的地方叫做節(Node) 4. 兩節之間的莖叫做節間(Internode)。 莖的生長方式 一般植物的莖大多呈直立狀態,但不同植物的莖為了適應外界環境,有各自的生長方式,使葉能在空間開展,獲得充分陽光,製造營養物質,並完成繁殖後代的作用,主要有以下4種主要的類型:- 1. 直立莖(Erect stem):大多數植物的莖直立向上生長。如松、柏、榕樹、印度橡膠樹等。 2. 纏繞莖:幼小時期莖較為柔軟,不能直立,用莖幹纏繞於支持物上升。 各類植物有一定的纏繞方向,有的是左旋,即依反時針方向旋轉,如豌豆、牽牛花、蔦蘿、馬兜鈴等。 有的是右旋,即依順時針方向旋轉。如葎草。 有的植物的莖既可左旋,也可右旋,稱為中性纏繞莖。如山藥的莖。 3. 攀緣莖(Climbers)幼小時較為柔軟,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結構攀援支持物上升。 a. 以卷鬚攀援,如南瓜、葡萄。 b. 以氣生根攀援,如常春藤、薜荔。 c. 以葉柄攀援,如旱金蓮、鐵線蓮。 d. 以鉤刺攀援,如白藤。 e. 以吸盤攀援,如爬牆虎。 4. 匍匐莖(Creeping stem):莖細長,而又柔弱,蔓延生長地面上,如番薯的莖、蛇莓。 莖的特化形態 特化的莖又稱「變態莖」(modified stem)。 莖的變態,有兩種發展趨向,有的特別發達,有的卻退化。不過無論發達或退化,變態部分都保存莖特有的形態特徵。 變態莖主要可分為「地下變態莖」及「地上變態莖」。 地下變態莖 --變態莖生長在地下,總稱地下莖,有:- 1. 球莖(Corm) 球莖為縮短膨大的地下莖,其上明顯的節及退化的葉片,節上可生長出側芽。球莖中貯有大量的養份,供其上的頂芽生長,如芋頭、荸薺。 2. 塊莖(Tuber) 塊莖為縮短膨大的地下莖,可發育為貯藏養份及繁殖的器官,其上有固定的芽,如馬鈴薯。 3. 鱗莖(Bulb) 為一縮短的莖,其上生有許多肥厚的鱗葉葉片,可儲藏養份,如洋蔥。 4. 根莖(Rhizome) 橫走於地下,外觀與根相似,但其上有節,節上可生芽(Buds)及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s),如薑、蓮藕等。 地上變態莖-- 地上的變態莖,多是莖的分枝的變態,有:- 1. 葉狀莖(Phylloclode) 莖平展如葉片狀,富含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其葉退化或呈鱗狀,剌狀,而由葉狀莖取代葉的功能,如曇花、天門冬。 2. 莖刺 是分枝或芽的變態,其中的維管組織相聯,所以與皮刺不同,如柚子。 3. 肉質莖 綠色,肥大多肉,薄壁組織特別發達,適合貯藏水分,並進行光合作用。葉片退化或成刺狀,以降低蒸散作用,所以適於生長在乾旱地區,如仙人掌、火龍果 。 一些形狀比較特殊的常見蔬菜根據植物的部位整理如下: 葉:萵苣、甘藍菜 莖:芹菜、大黄、白蘆筍(地下嫩莖未出土前即行採收)、綠蘆筍(地下嫩莖突出地面20∼30公分受陽光照射,變成綠色) 花:綠色花菜(球花甘藍,broccoli)、白色花菜(花椰菜,cauliflower) 種子:豌豆、玉米 果實:番茄、黄瓜、南瓜 球莖:芋頭、荸薺 塊莖:馬鈴薯、樹薯、山藥 鱗莖:洋蔥、大蒜、韮蔥、青蔥 根莖:薑、蓮藕 塊根:甜菜根、胡蘿蔔、白蘿蔔、大頭菜 最後,我們回來探討原始的問題,為什麼馬鈴薯是莖、蘿蔔是根?要如何教小朋友分辨呢? 莖」通常有節和節間的分別、有氣孔和皮孔、會長葉子、會開花,而「根」卻沒有這些,但是根通常長有根毛。 馬鈴薯長有芽及鱗葉、蓮藕分節都是莖的特質(變態莖);蕃薯、胡蘿蔔長有根毛,是根的特質(貯藏根,藏有大量的糖和澱粉)。 如果教小朋友用根、莖的特質來判斷,就算考題不是馬鈴薯或蘿蔔,也應該不會弄錯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