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瑪麗亞

汗皰疹肇因 情緒及免疫功能失調

2007年07月13日
汗皰疹肇因 情緒及免疫功能失調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7.07.12 10:56 am


炎夏容易好發汗皰疹。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汗皰疹是一種經常在夏季急性發作的慢性濕疹,此症好發於青壯年的男女,多見發生於對稱性分佈在手掌或手指的兩側面,少數手背、足底也可能發生。一旦發病,會出現透明像珍珠樣的芝麻到米粒大小的小水泡,且奇癢無比。一般認為,多與情緒壓力或個人的免疫功能有關。

中醫師申一中表示,汗皰疹屬於過敏性的局部皮膚炎表現,是水皰型濕疹的一種,經常在春夏急性發作,尤其容易在夏天反覆發作。此症好發於青壯年的男女,多對稱性分佈在手掌或手指的兩側面,少數手背、足底也可能累及。患者一旦發病,會出現透明像珍珠樣的芝麻到米粒大小的小水泡,一般不會自行破裂。但病灶處經常容易感到奇癢無比;所以患者會忍不住去搔抓,搔抓後出現紅腫、水泡破裂,水泡破裂後變乾燥後脫皮,癢的感覺才稍微緩解。門診中一名男性患者,就出現腳背有一群小水泡,但又不像一般紅疹;當發生在腳底時,有些水泡可能未破裂,但水泡破裂乾掉就形成的脫屑現象。時間上,通常每年春夏連續發生,常遷延數月之久,且來年有再發的傾向。

申醫師表示,汗皰疹的形成原因,包括因異位性體質所致;個人情緒及內分泌、免疫功能失調。或對清潔劑過敏或接觸化學製劑;以及季節天氣溫度的關係所影響。中醫解釋汗皰疹,在中醫古籍《瘍醫大全》中就稱為「螞蟻窩」,形容:「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滋水。」因此,中醫認為汗皰疹的病因病機為濕滯內蘊,風熱外阻於皮膚內所致。

中醫治療部分,醫師指出,常用利濕中藥,包括如薏苡仁、茯苓、芡實、蓮子、白扁豆、山藥。或者可用化濕導滯湯加減調理,組成包括蟬蛻、陳皮、澤瀉、麥芽、滑石、甘草、茯苓、蒼朮等,有助於清利濕熱。

而預防保健部分,醫師表示,汗皰疹不易根治,很容易在夏天復發,令人不勝其擾,還好此症不具傳染性。建議找出自己的汗皰疹是否與特定接觸物有關,如果有相關要盡量避免。手部平常少直接接觸化學製劑、清潔劑,足部宜保持透氣通風,手足同時都要常保持乾爽。儘量少碰水,可多擦乳液。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7/07/12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