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08月22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早餐豐盛晚餐簡單 好處多2013/08/12【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早餐吃得豐盛一點,晚餐吃簡單一點,對身體比較好。以色列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早餐如果吃得比較豐富,熱量達七百卡左右,而晚餐吃少一點,熱量盡量維持兩百卡左右,不但可幫助減重,還能減少糖尿病、心臟病與高血脂症等疾病風險。

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肥胖」醫學期刊發表一項研究指出,每天早、晚不同時間攝取的卡路里數會對食物消化、代謝造成影響。

丹妮拉•賈庫鮑薇克茲教授研究團隊以九十三名肥胖女性為研究對象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團隊將這九十三人分成兩組,一組為「早餐豐盛組」,早餐熱量為七百卡,晚餐熱量為兩百卡。而另一組則是「晚餐豐盛組」,早餐熱量兩百卡,午餐熱量為五百卡,晚餐熱量為七百卡。

研究中,兩組人都適度攝取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一天總熱量攝取為一千四百卡,無論是早餐還是晚餐七百卡,食物內容都一樣,都包含巧克力蛋糕或餅乾等甜點。研究持續十二星期。

結果發現,早餐吃得比較豐盛的女性平均減去十七點八磅(約八公斤)體重,腰圍平均縮小三英吋(約七點六二公分)。相較之下,晚餐吃得比較豐盛的女性只減去七點三磅(約三點二公斤)體重,腰圍則只有縮減一點四英吋(約三點五五公分)。

研究人員也發現,早餐較為豐富的女性胰島素、血糖與三酸甘油脂濃度都比較低。研究人員指出,一般人吃飽飯後血糖都會飆升到高點,不過研究數據顯示,吃豐盛早餐的女性血糖濃度較不容易飆升。

此外,晚餐吃得比較多的女性雖然沒有到暴飲暴食的程度,且體重也減輕一些,但體內三酸甘油脂濃度卻有上升跡象,這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風險。

---------------下一則--------------- 
瑞典研究:不吃蔬果少活3年-中華醫藥網1020812《2013/08/11 18:54》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強身、舒壓不必花大錢,董氏基金會表示,研究指出,不吃蔬果少活 3年,多吃蔬果就是有助長壽、身心健康快樂,即簡單又經濟。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天天五蔬果」不只是口號,多項研究均顯示,每天吃足五份蔬果可幫助延長壽命、讓身體及心情更健康快樂,有助增進生活品質。

根據 2013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瑞典學院的研究,在 1997~1998年間調查共 71,706位 45~83歲瑞典民眾的蔬果攝取狀況,經 13年後再追蹤,發現吃越少蔬果的人壽命較短、死亡率較高。

從研究開始時調查的蔬果攝取狀況來看,從來不吃蔬果的人比天天五蔬果的人少活 3年,且死亡率提升 53%;而從來不吃水果的人比一天吃一份水果的人少活 19個月,從來不吃蔬菜的人比一天攝取三份蔬菜的人少活 32個月;但有趣的是,吃超過五份蔬果的人則沒活更久,死亡率也沒較低。

同時,根據董氏基金會於 2013年 7月進行「 2013國人身體快樂訊息大調查」,依台灣北中南東人口比率以網路抽樣調查共 1,068位 15歲以上民眾,發現全台有 1/3的民眾身體不快樂。

進一步分析發現蔬果的攝取頻率及份量與身體快樂訊息呈正比,幾乎天天吃足三蔬二果的人,有 77%感覺快樂,沒吃足的人則只有 61%;但吃五份以上蔬果的人,身體快樂訊息則未持續上升,可見吃足蔬果很重要。

---------------下一則--------------- 
過度節食、長期吃生冷易「胃寒痛」2013/08/13【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過度節食、長期吃生冷,容易引發「胃寒痛」。中醫師彭美婷表示,過度的禁食減肥或過午不食的減肥方式,易造成胃部空腹太久,加重胃壁的磨損而導致胃出血的發生,尤其是常熬夜、工作壓力大、易口乾舌燥、便秘、皮膚癢長痤瘡的燥熱體質族群更應注意。

彭美婷表示,門診中一名30歲的女性患者,因上腹疼痛而來就診。患者因為想減肥,常常正餐只吃生菜沙拉,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吃飽過,其實斷斷續續上腹隱隱作痛已有兩個月,沒有就醫自行服胃散成藥,緩解胃部不適。近期因為工作忙碌,常常加班到晚上十點,加上三餐不定時,胃痛每日發作而且程度加劇,已經快要一星期沒有排便,體重不但沒有下降,每天晚上失眠、偏頭痛、易煩躁動怒,且生理期時經痛明顯。

彭醫師表示,這位患者因過度節食飲食不均,營養不良,造成脾胃虛弱,長期吃生冷造成胃部虛寒,引發「胃寒痛」。壓力大造成肝氣不暢下犯脾胃,造成胃痛加劇,排便不暢;肝經失調,也影響睡眠。

治療配合溫中健脾、理氣止痛,藥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安中散加減,並叮嚀患者立刻改變飲食生活習慣,經治療兩周並正常飲食後,患者胃痛情況改善良多,肝氣疏通,體內毒素也得以疏泄順利排出,失眠以及頭痛症狀也減輕了。

彭美婷醫師另指出,胃潰瘍嚴重者會導致胃穿孔或胃出血的嚴重併發症。中醫認為,此症病位在胃,與肝脾也有關聯;具有由氣及血,由實轉虛,寒熱互相轉化特點。胃潰瘍患者常於進食後半小時至兩小時間開始腹痛,不進食則不疼痛;還常伴有噯氣、嘔吐酸水、打嗝等症狀。除了飲食因素外,還有長期的過度疲勞、壓力、抽煙、酗酒等,也都會引起胃酸胃液得分泌不平衡。

胃穿孔主要症狀為患處局部的刀割樣及燒灼樣持續性劇痛,噁心,嘔吐,脹氣,發燒甚至出現休克反應,為胃潰瘍最嚴重的併發症。胃出血主要表現有頭暈、心跳加速、面色蒼白、出冷汗及四肢冰冷、血壓下降等休克徵象,若出血過多過快,甚至可危及生命。

---------------下一則--------------- 
礦物質鎂、鉀 助你睡好覺2013/08/15【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有些人一有失眠問題就急著找醫師或使用安眠藥,不過有的安眠藥可能產生夢遊等副作用,使用上必須非常小心。

很多原因都會影響睡眠,如果想要改善失眠困擾,最好先找出失眠背後原因,不少人是因為壓力太大而睡不著、睡不好。有部份研究則指出,攝取正確營養素或可幫助提升睡眠品質。

美國營養師狄波拉•伊諾斯指出,難以入睡、睡眠常會中斷都是常見睡眠困擾,而有些人雖然有睡覺,白天還是一直感覺精神不濟,這些情況可能與一些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有關。

當身體缺乏礦物質鎂,很可能就會造成失眠問題。礦物質鎂不但對各項生理機能都很重要,且會幫助調節睡眠。二OO六年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假說」期刊的研究指出,多數憂鬱症、身心問題主因可能來自於鎂攝取不足。像深綠色葉菜類蔬菜、南瓜子、芝麻、豆類食物、扁豆與一些魚類都含有礦物質鎂。

一九九一年「睡眠」醫學期刊有篇研究建議,適量補充礦物質鉀或可改善睡眠中斷困擾。狄波拉•伊諾斯表示,只要靠健康飲食,多吃天然食物,多半就可以攝取到充足的鉀,不一定非得靠營養食品、保健食品。

多數民眾想要補充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香蕉,香蕉的確含有不少的鉀,一根香蕉所含的鉀大約占一日所需十分之一。除了香蕉,像豆類食物、綠色葉菜類蔬菜、烤馬鈴薯、酪梨等也都是很好的攝取來源。

整天精神不濟
有些人晚上雖然都有睡覺,但白天還是常感覺精神不濟、昏昏欲睡。二O一二年「睡眠臨床醫學期刊」有篇研究報告指出,白天昏昏欲睡可能與維生素D不足大有關聯。

陽光是維生素D最好來源,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或喜歡曬太陽。少數食物像鮭魚、鮪魚、劍旗魚與營養強化食品都含有維生素D,如果很少曬太陽,光靠食物補充可能不太夠,此時可考慮適量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國內營養師建議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指出,許多維生素、礦物質都與睡眠、安神息息相關,像維生素B1、B6、B12、菸鹼酸就與情緒穩定有關,維生素E則可以幫助放鬆,減緩焦慮、不安情緒。礦物質鎂、鈣等也都能幫助提升睡眠品質。

牛奶含有色胺酸,睡覺前喝點溫牛奶可以讓神經不會那麼活躍,對改善睡眠品質或許有點幫助。若睡覺前感覺很飢餓,可適量吃點全穀餅乾等澱粉類食物,或吃點葡萄柚,這樣可以睡得比較好。張斯蘭營養師也提醒,無論是溫牛奶、全穀餅乾還是葡萄柚,都不宜過量食用,以免造成肥胖問題。

---------------下一則--------------- 
吃芒果冰正夯 過敏增2成2013年08月12日【沈能元╱台北報導】

天氣炎熱,芒果冰正夯,但小心吃多會過敏。一名二十多歲女子日前全身皮膚搔癢、浮腫,檢查罹患蕁麻疹,但她並無塵蟎過敏史,問診才發現她愛吃芒果冰,連吃三周後竟致皮膚搔癢、浮腫,確診女子對芒果過敏。醫師最近門診發現,夏季吃芒果導致皮膚過敏的患者,已增加兩成。

一周以兩次為限
收治病例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女子就醫時因全身搔癢、不斷搔抓,脖子、手背已出現一絲絲抓痕。女子自述愛吃芒果冰,近期天氣炎熱,她每隔兩天就會吃一次,連吃三周後,皮膚嚴重搔癢,經用藥治療一周,並要求女子停吃芒果冰,蕁麻疹才緩解。

趙昭明解釋,吃過多芒果,將使皮膚組織內的肥大細胞釋出大量組織胺,造成皮膚搔癢、浮腫,但會造成過敏的芒果成分仍不清楚;一旦皮膚搔癢嚴重,切忌過度搔抓,以防造成皮膚潰瘍,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芒果容易造成過敏,一旦吃芒果後出現皮膚搔癢,須盡速就醫、不要再吃;建議一周以吃兩次芒果為限,一次不要超過一顆,以防引發過敏症狀。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濕疹當過敏 自行擦藥越塗越糟-自由時報1020814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彰化縣林姓婦人日前發現手臂與小腿又紅又癢,懷疑是吃海鮮大餐惹的禍,趕緊拿出自家藥膏東抹西塗,卻越擦越癢,就診後才知道,原來是濕疹,完全跟吃海鮮無關!

彰基二林分院皮膚科醫師姚俊安表示,婦人的濕疹部位集中在手臂與小腿,如果是對海鮮過敏的話,範圍分布應該更廣,而不會集中在特定部位。

姚俊安指出,濕疹起因不明,但民眾如發現皮膚異樣應該儘快就醫,而非自己當起醫師拿藥就擦,反而容易因此讓病灶更為嚴重,也可能因而改變患部的樣貌,增加誤判風險。

姚俊安強調,以這位婦人為例,局部濕疹又自行擦藥,以致患部已經出現發炎反應,他建議民眾不要隨便擦來路不明的青草藥膏,不只成份不明,還可能被偷偷加入類固醇,這樣做反而更得不償失。

---------------下一則--------------- 
大片瘀青不處理 也可能留疤-中華醫藥網1020816《2013/08/15 21:1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瘀青,不但影響外觀,若不治療,可能留下色素沉澱的疤痕。
一般人碰到瘀青問題,不是放著不解決,就是尋求偏方,如坊間流傳在瘀青處滾煮熟的水煮蛋可以去瘀,但長庚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暨美容醫學中心醫師黃耀立表示,滾雞蛋其實就是熱敷原理,並沒有實際治療的功效。

另,坊間常見的民俗療法,如推拿、放血,並無法有效治療瘀青,一不小心增加更多微血管破裂,反而造成「青」上加「青」,延長瘀青時間。

黃耀立表示,瘀青是由於微血管因外力碰撞破裂或皮下出血,血小板產生作用而凝結成血塊,血塊因血鐵氧化而產生顏色的轉變形成,且因不同情況下產生的瘀青和個人體質不同,會決定瘀青在身上留下的時間、程度。

如銀髮族的代謝較差,手術後或輕微碰撞後易造成瘀青,甚至易留下色素沉澱紫斑;透析病患的針頭點滴族,也因頻繁打針造成瘀青;運動族運動時容易因外力碰撞造成瘀青;還有推拿、拔罐、刮痧不當,也使血管破裂造成瘀青。

此外,醫美整形手術也會造成術後瘀青。整形外科醫師邱大睿表示,門診統計,時下五大熱門整型手術包括:割(縫)雙眼皮、隆鼻、抽脂、隆乳、豐頰等,約 8成都會造成瘀青問題。

許多人只在意表面除疤工作,忽略肌膚下的瘀青問題。門診曾遇過一名進行大腿抽脂手術的妙齡正妹,因為放著大片瘀青不管,造成褐色色素沉澱,只能再以雷射消除。

黃耀立表示,研究顯示,瘀青時使用容易吸收的瘀青藥比完全不擦藥,可減少一半的時間消除瘀青。建議選擇容易吸收、療效溫和的產品,在表面傷口癒合後,且確認皮下微血管已無出血下即可使用。

---------------下一則--------------- 
長時間盯電腦螢幕 傷眼-中華醫藥網1020815《2013/08/14 19:26》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許多人熬夜、長時間緊盯螢幕,導致視力減退、眼睛病變增加。醫師建議,每星期都要攝取魚類,魚油是少數可進入眼睛黃斑部的營養素,也可以緩解眼睛疲勞。
藥師趙順榮表示,眼睛沒症狀出現,不代表就沒事,因為大多數眼睛的問題都不是即時性。

他建議,若工作需要長時間緊盯電腦螢幕,應每 30分鐘就休息,看看遠方或綠色植物,適時調節眼肌睫狀肌,讓眼睛休息,回家後熱敷、按摩眼睛,促進眼球血液循環;若眼睛浮腫、乾癢、疲勞時,改以冷敷緩解後再熱敷。

在食物的攝取上,趙順榮表示,可多攝取綠色蔬菜、黃色的水果,因包含豐富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可過濾紫外線及藍光,是有效的抗氧化劑,可保護視網膜的不飽和脂肪酸,避免受到自由基攻擊,並且可延緩白內障發生。

另外,每星期要固定攝取魚類,有研究證實,葉黃素、玉米黃素、魚油都是可進入眼睛黃斑部的營養素;可以緩解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時,所造成眼睛疲勞、糢糊、近視加深、眼睛乾澀、脹痛、飛蚊症等問題。

---------------下一則--------------- 
冷氣房用3C 乾眼症易上身-中華醫藥網1020816《2013/08/15 20:3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長期待在冷氣房內使用 3C產品,恐使眼睛過度負荷,造成眼睛疲勞、乾澀,甚至刺痛、灼熱或流眼淚而求診人數大增。

「乾眼」族年齡層下降,推估至少有 200萬人正受乾眼症所苦,幾乎 10個人中就會有 1人是現代「乾哥乾妹」。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許多人因天氣熱,習慣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因工作、課業需要,頻繁的電腦操作、閱讀、使用抗組織胺和容易造成眼睛乾澀的藥物,或是女孩們流行的眼妝等,造成眼睛過度負荷,皆可能造成暫時性的乾眼現象,引發暑期可觀的就醫潮。

呂大文表示,曾有名 33歲工程師天天都要注視螢幕連續 8小時,眼睛過度疲勞,加上冷氣房濕度低,有一天因眼睛過於乾澀而張不開,痛得緊急求醫。可見乾眼症不再是年長者專利,用眼頻繁的工程師和上班族也是乾眼族之一。

乾眼症常見病徵包括眼睛乾澀、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較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長期傷害會造成角結膜病變,並影響視力。

民眾可以試試打開一份動態簡報檔 (或動態畫面 ),盯著螢幕 10秒不眨眼,若無法撐到第 10秒,可能就是乾眼症的潛在族群。
呂大文表示,乾眼症病因可區分出缺乏水分、油脂、黏液三類症狀,其中屬缺乏水分最常見。

輕微者可點人工淚液或眼藥水緩解,較嚴重者可增加人工淚液次數、戴擋風眼鏡、降低室內溫度、增加濕度、減少淚液蒸發,或將淚小管栓塞或電燒,也可增加淚液量。

呂大文提醒,平日要睡眠充足、不熬夜,每隔 50分鐘要休息 5∼1 0分鐘,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他命 A、 C、 E的水果與食物,也可多補充葉黃素。

---------------下一則--------------- 
擠完檸檬汁 手背曬出老人斑【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近來連鎖飲料店「清玉」檸檬茶大熱賣,但南部一杯要價45元,網路上出現不少省錢DIY的分享版本,一名媽媽興沖沖買了檸檬在家如法泡製,雖然做出好喝又省錢的檸檬汁,但她嘴角和手背被噴到檸檬汁液後,一出門曬到陽光,噴濺部位竟整個「反黑」,有如被墨汁噴到,醫師診斷是光敏感造成的皮膚炎。

44歲的陳媽媽看到女兒天天花45元買檸檬綠茶,等同快花掉一個便當錢,她比照網友分享,買了檸檬、甘蔗汁等材料回家,想調出一杯同樣好喝的檸檬茶,榨檸檬時汁液噴到嘴唇和手背,她不以為意;不料下午騎車出門辦事,覺得手和嘴巴有灼熱感,回家後一照鏡子大驚失色,唇上出現一塊0.5公分的深咖啡色斑點,手背上也布滿老人斑。

高雄市皮膚科開業醫師王銘燦表示,光敏感皮膚炎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皮膚接觸到檸檬汁、芹菜或九層塔等食材,若沒有馬上沖乾淨就曬到太陽,噴濺部位會與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作用。過去常見有家庭主婦烹調泰式檸檬魚,或原住民炒螺肉料理,因需要加入大量新鮮檸檬汁,沾到手部虎口,之後該部位膚色就會明顯轉黑。
王銘燦提醒,民眾切檸檬時最好戴手套,事後也應徹底洗淨被噴到汁液的皮膚部位。
阮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劉昭宏說,檸檬酸富含大量維他命C,與紫外線作用後會氧化變質,有些想美白的女性以稀釋檸檬水敷臉,要是沒沖洗乾淨,曬到太陽皮膚反而轉黃,雖然兩、三天後就會恢復原膚色,不過建議還是儘量利用夜晚敷臉或泡澡。【2013/08/1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降血壓、少碰添加物… 保腎有撇步2013/08/12【台灣新生報�記者 陳敬哲�台北報導】

腎臟病是台灣國病之一,曾是全世界洗腎率最高的國家,雖然目前名次下降,洗腎人數有緩慢減緩的趨勢,但還是在前三名中,尤其台灣食品安全事件頻傳,不明藥品充斥各地,都讓腎臟病變風險居高不下,洗腎患者長期飽受折磨,抵抗力比一般人更低下,很容易造成感染,嚴重可能立即死亡導至悲劇。

腎臟病高風險因子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罹患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或有腎衰竭家族史的民眾,具有高度慢性腎病的風險,次高風險包括肥胖、自體免疫性疾病、尿道或全身感染,都可能導致腎臟慢性病變,最嚴重可能導致腎衰竭,美國共有二十六萬個慢性腎病患者,數量可能持續上升中,其實只要平時注意,就能降低風險。

降低血壓保護腎臟
保持規律運動,是最好的疾病預防方式,不但能增加身體免疫能力,還能減少多種慢性疾病罹患機率,尤其能夠幫助降低血壓,腎臟是很多細小血管的器官,高血壓容易讓血管破裂,讓腎臟受到傷害,長期未獲改善,慢性腎病的機率增加,降低血壓就能保護腎臟微血管,減少病變機會。

過量添加物傷害腎臟
保持健康與安全的飲食,是保護腎臟最主要的關鍵,許多食品都有大量添加物,攝取過多會造成腎臟代謝負擔,尤其未按照標準擺放,更可能直接造成腎臟傷害,盡量食用天然食材,降低食品添加物攝取,就能降低腎臟負擔,同時維持少油、少鹽、少脂的飲食方式,除降低肥胖機率,也能降低心血管與腎臟疾病發生。

遠離不良習慣
確保自己遠離不良習慣,不抽煙、不酗酒、不過渡使用藥物,定期監視身體狀況,規律接受健康檢查,至少每年一次,確定身體是否發生異狀,可以馬上改變生活習慣,避免腎臟受到長期傷害,最後演變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張瑞廷表示,民眾只要保持血壓穩定,控制好血糖,就是最基本的腎臟防護措施,台灣有使用中草藥的習慣,來路不明的藥品,很可能造成腎臟傷害,許多藥物都會讓腎臟負擔加重,民眾絕對不要服用非必要的藥物,如果腎臟已經有病變的患者,更是要確保腎臟不會加重傷害。

---------------下一則--------------- 
多喝水 預防尿路結石-中華醫藥網1020810《2013/07/31 18:45》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夏天,如果未確實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加上不喝水,當心泌尿系統出現問題。泌尿科醫師提醒,夏季是尿路結石的好發時期,因天熱而沒適時補充水分就會造成結石,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尿路感染,比率為 50: 1。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林儒廷表示,夏天因為天氣炎熱,排汗量多,若沒有及時補足水分,容易有結晶物產生而造成結石。據門診統計,尿路結石的發生與職業也相關,像是從事戶外勞力工作的民眾、司機、業務員等都是尿路結石的高危險群。

他指出,尿路感染症狀會出現頻尿,尿道灼熱,頻尿嚴重時會發生尿血的情形,若腎臟感染,就會產生腰痛、發燒、發冷等症狀。若細菌擴散到其他部位,就會造成敗血症。

林儒廷說,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尿路感染,比率約為 50: 1,超過 60歲後因為男性前列腺肥大會造成尿路出口阻塞,尿路感染率也會增加而變成男女比為 1: 10,女性依然比例偏高,原因是女性的尿道只有 4公分較短,許多細菌容易在女性外陰部產生,加上女性如廁不像男性方便,習慣不喝水或憋尿,他建議,預防尿路結石要多多喝水、不要憋尿想上廁所時就要去上。

他呼籲,結石的產生與尿液的濃度有關。當尿量少時,就易有結晶物產生,因此預防之道就是多喝水,並按時檢查,建議每半年照張腹部 X光,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下一則--------------- 
長期穿夾腳拖 易傷害肌肉、骨頭2013/08/13【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

仲夏腿部危機,夾腳拖可能造成雙腿多重傷害。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夾腳拖的便利性已成風潮,不論是到海邊戲水,或者上街購物,都能找到各式各樣的款式搭配,尤其又能展現指甲油的亮麗色彩,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趨之若鶩,卻不知道長期穿夾腳拖,可能會造成肌肉和骨頭傷害。

美國奧本大學研究發現,夾腳拖無法給足弓適當支撐,身體重量全部壓在腳底,長期可能導致足弓塌陷,此外每走一步,腳指必須緊夾拖鞋,會擾亂步伐與走路姿勢,除了讓跨步距離縮小外,還會影響背部、膝蓋、腳部的運動,非常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或其他肌腱炎,雙腿嚴重疼痛而無法走路。

研究學者表示,長期穿夾腳拖會造成雙腿傷害,但也不用完全放棄時尚潮流,除了夾腳拖之外,還可以搭配其他鞋款,減少每天穿夾腳拖的機會,穿戴當天不要長距離行走,如果覺得雙腿些微不適,就一定要讓雙腿有休息的時間,購買夾腳拖時,一定要選擇防震較好的材質,減少身體對腳底的壓力。

許多充滿時尚感的鞋款,可能都對雙腿有極大傷害,不論夾腳拖、高跟鞋、或尖頭鞋,適合走路的鞋子才是避免傷害的最佳選擇,如果發現自己長期腰酸背痛,雙腿常常肌腱發炎,卻又沒有明確的原因,除了盡快治療外,換一雙鞋子,可能也是很好的解決辦法之一。

---------------下一則--------------- 
更年期女僅2成運動-中華醫藥網1020810《2013/08/09 20:16》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 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全國 40到 59歲女性近 6成已停經或經期不規律,進入「更年期」。署長邱淑媞指出,更年期是自然過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女人年過 50歲仍可以是一枝花。

調查顯示,全國 40到 59歲女性有 58.1%已進入更年期,有近 4成會因更年期或停經,生理或情緒上有很大變化。生理上會出現熱潮紅、盜汗、失眠及心悸等;情緒變化以煩躁最多,其次為焦慮及心情低落。

調查也發現,因更年期或停經而產生生理或情緒變化的女性,只有 3成會採取相關保健方法調整,規律運動保健的女性只有 2成多。

邱淑媞指出,更年期不是疾病,多數人會順利度過,呼籲婦女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包括正常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避免吸菸、熬夜等。

日前有一名 50歲婦女撥打保健諮詢專線,自述更年期後會熱潮紅,體重不斷上升,容易煩躁,經專業人員建議,開始到公園運動,發現運動不但可以增強體能、體重不再飆升,心情也開朗起來,連帶著更年期症狀都緩和許多。

國健署呼籲,若更年期沒有任何不適,不需要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同時建議,可從事健走、健康操、太極拳、氣功、元極舞、槌球等運動。

---------------下一則--------------- 
怕曬黑又愛喝咖啡 粉領族骨鬆如50歲-自由時報1020814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

很多女性怕曬黑而積極防曬,但新竹縣仁慈醫院近來發現,不少20多歲的粉領族卻因愛喝咖啡且缺乏日照合成維生素D,導致骨質嚴重流失,骨齡達40、50歲。

仁 慈醫院放射科主任楊琬汝說,多曬太陽、少喝富含咖啡因的飲料,是預防骨質疏鬆症很簡單又很有效的方法。但是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加上國人認為「一白遮三 醜」,很多坐在辦公室的粉領族,既不愛曬太陽,且徹底防曬,咖啡不離手,以致在X光照射下,骨頭顯現的不是正常的白色,反而是一片黑,值得注意。

仁慈醫院骨科主任何慶安說,多曬太陽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新陳代謝,有助鈣質吸收。但是就算做好了鈣質的吸收工作,卻拚命喝咖啡、可樂等飲料,因為這些飲料有咖啡因或磷,反而妨礙了鈣質的新陳代謝,讓鈣質無法順利進入骨頭,強化骨質量。
何慶安說,根據統計,因骨質疏鬆而導致骨折的病患,占所有骨折病人的56%。

骨質疏鬆症會讓人體變成像「海砂屋」一樣,最大的風險就是可能造成脊椎、大腿骨骨折,且一旦發生,就很容易因需臥床療養,死亡風險倍增。

他說,防範骨質疏鬆症其實跟防曬、愛美不衝突,因為最佳曬太陽的時段,是在清晨6時到7時之間,最晚不過上午11時,他不建議日正當中時曝曬在陽光下,每天也只要20到30分鐘即可。

---------------下一則--------------- 
使用護墊不當 陰道黴菌感染2013/08/14【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20多歲辣妹,陰道奇癢難耐,又出現黃綠色如乳酪般分泌物,她不斷搔抓導致陰道紅腫破皮,就醫發現是黴菌感染。醫師給予黴菌藥膏及陰道塞劑治療,女子症狀雖改善,沒多久又復發,追蹤發現是不當使用護墊,使陰道潮濕悶熱,引發黴菌感染。

天氣炎熱,夏季常見陰道感染案例。台北榮總婦產部主任顏明賢表示,陰道搔癢個案很常見,六至七成求診者都是黴菌感染所致。黴菌喜歡高溫潮濕環境,不少女性習慣使用護墊,若使陰道長期悶住不透氣,容易引發黴菌。

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姿吟說,黴菌感染治療不難,藥物不太會產生抗藥性,女性反覆發作主要與環境有關,如內褲不通風透氣,或長時間使用護墊,加上排卵期前後分泌物較多,一旦陰道潮濕悶熱易致黴菌復發。

除了環境因素,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俐瑾說,糖尿病患免疫力差,陰道黴菌感染也容易反覆發作。另外,不少年輕女性因壓力或情緒問題,也影響免疫力,導致黴菌感染一再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孕婦治療黴菌感染,雖然不會造成寶寶畸形,但不能排除早產機率,可能提早破水。陳俐瑾說,黴菌喜歡溫暖潮濕的酸性環境,建議洗澡水別太燙,以清水清洗陰道即可,不需特別使用沐浴乳加強清潔。

「最好別用護墊。」顏明賢建議,女性平時應穿著透氣通風及吸汗的棉質內褲,若家中環境潮濕可用除濕機,以免黴菌附著在物品上,手不小心觸摸未洗淨,引起陰 道感染;內褲最好與其他衣物分開洗滌,洗後曬太陽可殺死黴菌。如果環境改善,但陰道癢情況仍反覆發作,建議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排除是糖尿病導致黴菌感 染。

………………………………………
陰道滴蟲感染 夫妻險鬧離婚2013/08/14【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婦產科門診常見因陰道癢而求診的個案,不少女性為了治療滴蟲感染,差點引爆夫妻戰火,鬧上離婚一途;甚至連醫師都被牽連,險被暴力痛毆。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俐瑾說,陰道滴蟲是一種寄生蟲感染,它跟黴菌及細菌一樣,皆會引發陰道搔癢。正常情況下,陰道細菌與黴菌會共存,人體免疫力變差或陰道太過潮濕悶熱時,細菌及黴菌就容易發作,出現症狀。

台北榮總婦產部主任顏明賢表示,陰道滴蟲主要是性行為接觸感染,除了陰道癢,還會出現魚腥般味道的黃綠色分泌物,受天生結構差異影響,男性症狀不如女性明顯,通常只會些微發癢。

目前治療陰道滴蟲以口服藥為主,顏明賢說,高劑量抗滴蟲藥只要服藥一天,但患者易出現嘔吐、頭暈等副作用;低劑量副作用較少,但需吃藥一周。
不過, 滴蟲易引發「乒乓球感染」,若性伴侶未治療,容易因性行為復發。

顏明賢透露,門診曾遇婦人滴蟲感染復發,先生被要求一起治療,但男性幾乎沒症狀,他誤會妻子紅杏出牆,在診間破口大罵,雙方吵到不可開交,男子氣到差點動手毆打醫護人員。

除了滴蟲及黴菌感染引起陰道搔癢,顏明賢說,細菌感染也會導致陰道分泌物變多,這些分泌物不一定有顏色或臭味,但它可能刺激皮膚,造成陰道癢。治療通常採取局部處理,如優碘加水稀釋坐浴,塗抹抗細菌藥膏或陰道塞劑等。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50歲以上染肺炎 死亡率逾2成-中華醫藥網1020815《2013/08/14 20:49》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毒物權威林杰樑醫師因洗腎感染,併發肺炎不治,令人嘆惋。醫師表示,腎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免疫力都不足,一旦感染總有致命危機,建議接種疫苗預防。

101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炎高居第 4名,平均近 1個小時就有 1人因肺炎而死亡。 65歲以上長者、或 50歲以上患有慢性病與免疫力低下者都是肺炎高危險群,包含糖尿病、慢性心臟病、慢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感染肺炎風險高出 3-48倍。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根據疾管署 2008-2012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分析, 5年的總感染人數中, 50歲以上占 54%,死亡率也超過 2成,顯示 50歲以上感染機率大增,且感染後常合併嚴重併發症,死亡率也相對提高。

慢性病如慢性腎病變 (洗腎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除了治療困難度較高外,也可能加重原先病情,併發其他重症,如菌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等,恐有致命危機。

不過,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發現,超過 9成糖尿病患輕忽併發肺炎的風險,近 7成患者缺乏肺炎基本認知,且超過 7成沒有針對肺炎採取預防行動,若以糖尿病現行罹病人口推算,全台恐 100萬患者陷於肺炎風險不自知。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表示,目前台灣的糖尿病患約 150萬人,糖尿病患因血糖上升,免疫功能較差,相較其他慢性病患應更注意肺炎預防。

尤其糖尿病患普遍共病多,游俊能表示,根據統計近半數糖尿病患皆有慢性腎臟病;近 3成 5患者有心血管疾病、且超過 8成皆有高血壓,可說集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因子於一身,感染後不僅更容易併發菌血症, 30天死亡率更高出一般成人近 1倍。建議成人糖尿病患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預防感染。

---------------下一則--------------- 
糖尿病易引發神經病變-中華醫藥網1020815《2013/08/14 20:01》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糖尿病容易引發神經病變,但傳統的診察方式對於早期病變不易偵測;成醫近來採用定量感覺測量系統,有效增加診斷率,並利用傾斜床檢查和局部皮膚血流量檢查,可協助患者診斷出自律神經病變所造成的心血管功能異常。

一名 70歲的糖尿病洗腎患者近來兩下肢腫脹無力,幾乎無法站立,足部麻木且刺痛,晚上無法入眠,使用許多安眠和止痛藥物仍不見效;成醫神經科實施完整的檢查,然後搭配神經保護的維他命 B12、抗氧化劑(硫辛酸)及抗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病情已明顯控制。

神經科主治醫師林宙晴說,糖尿病神經病變是長期糖尿病的主要併發症,尤其是疼痛性及自律神經性神經病變最為困擾,佔非外傷截肢的 50至 75%,不容忽視。

神經病變與發生腎病變和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很高,即是出現神經病變時,腎臟和視網膜很可能也已經有問題,所以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他指出,目前尚無治療方式可以治癒糖尿病神經病變,僅能停止繼續惡化和減緩症狀。其中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血糖控制。在症狀緩解方面,目前有較多的藥物可以選擇,可以減輕病患的痛楚,病患絕對不可輕易放棄。

病患自我照護方面也很重要,如足部照護、規則運動、規律生活和充足睡眠,都可以減輕症狀而改善生活品質,林宙晴建議已有病變的糖尿病病友應商請大型醫院,由醫護團隊提供個人化的照護作業,仍可維持理想的生活品質。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芬多精、負離子 森林裡的紓壓劑2013/08/11【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炎炎夏日,讓人熱得受不了,窩在冷氣房或躲在KTV裡K歌雖然涼快,但似乎離不開塵囂。
專家建議,久居都會的人,不妨趁著周休假期到鄉間森林深呼吸,放鬆緊張的工作壓力,既可避暑,又可吸收取之不盡的芬多精和負離子,達到舒緩身心及養生效果。

芬多精含量 夏天高於冬天
中興大學農資學院副院長王升陽指出,芬多精(Pythoncides)最早是於1930年由蘇俄列寧格勒大學教授B.P.Toknnh博士提出,它是森林植物散發出的揮發性物質,具有抑制空氣中細菌與黴菌生長的功用,不同樹種的芬多精可殺死不同病菌,也可說是植物的一種自我療癒能量,讓植物茁壯成長。

根據研究,芬多精的主要成分是極具揮發性的類化合物及其前驅物異戊二烯,王升陽說,在森林空氣中,這種化合物的含量約為10至100ppb(10億分之1)。當白天陽光照射,植物行光合作用時,它的根、莖、葉就會散發出芬多精,氤氳之氣籠罩於樹冠,所以夏天芬多精的濃度高於冬天。

吸入芬多精 紓壓提高免疫
除了芬多精對植物有保護作用外,近年來也有多項研究證實,當人體透過肺部吸進芬多精,具有提振精神、情緒舒緩、壓力調控,甚至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

●研究1�處在森林 有助交感神經調節
王升陽表示,日本曾以大學生分處於森林及都市環境,發現處於森林環境可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受試者的舒張壓與脈膊率數值,都明顯低於都市環境,驗證了森林浴對於紓解人們身心壓力的功效。

●研究2�森林浴後 免疫細胞活性提升
針對森林浴對人體免疫系統的殺手細胞數量與活性,以12名年齡37~55歲的男性上班族為受測對象,讓他們接受為期3天2夜的森林浴步行活動,並於旅行前、旅行第二天及旅行第三天抽血檢測殺手細胞與T細胞數量及活性,發現人體免疫系統的殺手細胞活性及數量均明顯提升。

●研究3�不同林相 釋放芬多精各異
有關台灣本土的研究,王升陽進一步發現,台灣不同林相的森林芬多精不盡相同,例如以柳杉為主的針葉林,其芬多精主要以檸檬烯為主;至於樟樹較多的闊葉林則是以芳樟醇成分居多。

他以動物實驗發現,處於檸檬烯環境的小鼠睡眠時數會增加;如果放到迷宮中,老鼠不急著跑出迷宮,焦慮程度也明顯降低。

………………………………………
負離子上哪找?水花飛濺、遠離塵囂 負離子能量最高2013/08/11【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在森林中除了芬多精外,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也多。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俊忠在2004年接受農委會林務局委託,曾進行森林負離子健康效益研究,並針對國內六大知名瀑布區與大安森林公園的負離子含量進行檢測。

他發現,奧萬大飛瀑負離子的高低值為每立方公分39000個到45000個、烏來內洞瀑布為28000個至5萬個不等,大安森林公園則有6500個,顯示越遠離塵囂,由瀑布、溪水、噴泉的四濺水花,和植物光合作用製造的新鮮氧氣,都能產生大量的「負離子」。

陳俊忠說,離子的形成過程,是許多微粒物質經空氣摩擦,讓原子結構中的電子轉移而形成帶電的離子,而隨著瀑布飛濺的小水滴,在空氣中就產生大量的負離子,甚至家中的蓮蓬頭也能產生負離子。曾有多項研究發現,負離子具有調節自律神經、降低焦慮感及提升肺臟換氣功能。

---------------下一則--------------- 
老是被誤解…… 乾癬患者 憂鬱風險高4成-自由時報1020813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乾癬是我人生中最不想讓人知道的一件事。」開朗的童先生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設計師、歌手、攝影師,卻因為皮膚有乾癬問題,求學過程受了許多委屈,接受光照治療後滿面通紅,還會被人當成酒鬼、被警察要求酒測…必須面對種種挫折。醫師警告,乾癬會影響病人社交,又難根治,可能導致憂鬱風險大增,自殺機率恐也隨之升高。

童先生的身體在國三那年開始出現紅斑,斑塊在身上不同部位轉來轉去,類固醇藥物也無法阻止復發,直到大學才被確診為乾癬。每天晚上睡前,全身擦藥擦到半夜,還得穿上長袖長襪,全身就像被泥巴包住,非常難受。

平常為了不讓人注意皮膚,童先生不論夏天多熱,都得穿長袖長褲,忍耐著無時無刻的搔癢疼痛。所幸童先生以患有肌肉萎縮症的母親為榜樣,積極挖掘自己的潛能,耐心接受光照治療、擦藥,病況才逐漸改善,他也敢到泳池游泳了。還會用歌聲鼓舞失意的人。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表示,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不會傳染,但由於皮膚表現明顯,會影響病人社交,又很難根治,有研究顯示可能導致病人憂鬱風險增加4成,自殺機率增加4成4。泡溫泉、適度日曬都可改善病情,但病人反而會因畏懼他人眼光而遠離泳池溫泉、不敢露出皮膚,更加重身心痛苦。

台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蔡呈芳表示,大部分乾癬的發病與基因無特定關係,多為受環境誘發,有1/3病人可以找到誘發因子,只要認真避免就不會復發,例如某些藥物、活化免疫的健康食品、壓力或作息,但另有2/3病人就找不出明顯原因。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照射紫外光、施打生物製劑,效果大概可持續半年,還有三種傳統口服藥,但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高血壓、傷肝腎、掉髮、需配合避孕等。

蔡呈芳強調,乾癬病人不一定要吃高價的藥,最重要的是找出自己能接受的治療方式,持續努力,才能避免因身體長期發炎不受控制,而增加了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發生的機率。

---------------下一則--------------- 

居家生活


最快一年後 禁持汽車駕照騎機車【聯合報╱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

機車考照制度將有重大變革。全台交通事故,機車傷亡占七成,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認為,機車養成訓練不足、駕照取得太容易,是事故率居高不下的主因,交通部研擬變革機車考照制度,最快一年後,持汽車駕照禁駛輕型機車、輕型機車擬納路考、機車路考門檻提高。

公路總局統計,全台約三百廿萬輛輕型機車,但發出的輕型機車駕照才九十多萬張,顯然多數輕型機車騎士,都是用其他駕照。道安會指出,輕型機車駕照不必體能測驗、不須路考,僅須通過筆試,甚至可用汽車駕照取代,騎乘技巧與合理性,都須檢討。

道安會表示,汽車駕駛特性、駕照考題,和機車完全是兩套邏輯,建議未來持汽車駕照禁行機車,需另通過機車筆試,取得機車駕照。輕型機車也研議增考路考,若此案確定,持汽車駕照同樣須通過筆試、路考,才能騎輕型機車。

此外,機車筆試題庫偏重法規,場考直線七秒、U型轉彎,與實際道路狀況差距很大,測不出道路應變能力,導致機車騎士路權觀念薄弱,甚至變換車道不知要轉頭看、打方向燈,交岔路口不知停等再走,上路後危險倍增,研議將各監理站的汽車考場改為機車考場,提高難度。

至於新北市將大漢橋、秀朗橋等汽機車交織路段,列為事故危險熱區,採取「車道顏色管理」,上下橋處機車道鋪設磚紅色舖面,實施後肇事件數降低百分之四十七。交通部長葉匡時認為,既然有效,應推廣至各縣市政府,加強車道顏色管理。【2013/08/16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