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2013年09月14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營養要充足


10秘訣 讓孩子愛上健康食物2013/09/02【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孩子不吃正餐,愛吃零食,總讓許多父母傷透腦筋。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十個小秘訣」讓孩子愛上健康食物。

1、多看多聽多試: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各種食物,藉由熟悉各種食物的顏色及形狀,解說內含營養對健康的好處。
2、多鼓勵不強迫:讓孩子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健康食物,再搭配一兩樣新食材,鼓勵孩子嚐試並自行決定吃多少及剩多少。
3、好看更好吃:運用好看的顏色、擺盤和餐具擺設,引起孩子的興趣。
4、好心情好胃口;不在餐桌上訓話!與孩子聊聊趣事,心情開朗,食物也會變好吃。
5、參與改變一切:與孩子一同準備餐食,不但能讓孩子有成就感,還懂得珍惜食物。
6、食物變身秀:換個方式煮出美味!變化烹調方式保持食物新鮮感,訓練孩子的多元口味。
7、想像力量大:用劇情引導孩子嚐試食物,玩出好食慾的同時,還能夠激發想像力。
8、明訂遊戲規則:別把零食當獎勵,訂下規則讓孩子知道零食只能偶爾吃,需在正餐之後吃。
9、健康吃快樂動:運動後享用食物,美味加倍。
10、一起吃最好吃:養成全家一起在家用餐共識,從小養成孩子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美食親情兼具的餐桌,會讓「好吃的記憶」留在孩子心中。

「四不原則」拒絕不健康食物,原則一:家中不放零食及不健康的食物。若買很多零食放在家中,會讓孩子輕易就可拿到零食,自然增加孩子吃零食的機會,建議家長盡量避免在家放置不健康的食物。

原則二:不主動提供,勿當作獎賞。別把不健康的食物當獎勵,以免提高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連結錯誤的正面印象!過度的控制、限制、對孩子施加壓力、承諾吃完後給獎勵,也會負面的影響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

原則三:不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食物。孩子善於模仿,師長常是孩子學習的對象,為了孩子的健康,師長應樹立良好榜樣,不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食物。

原則四:不用「禁止」、「不准」等負面字眼,但要節制頻率和量。不用負面字眼,而是讓孩子知道不健康的食物多久能吃一次、每次能吃多少,甚至告訴孩子壞處在哪裡。

---------------下一則--------------- 

成長不馬虎


男童包皮過長 不一定異常-中華醫藥網1020904《2013/09/03 18:46》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新學年剛開始,學童到泌尿科求診的疾病通常是「包皮異常」,台南市郭綜合醫院發現仍有許多家長存在一些錯誤觀念,大都只是「過長」,由家長經常協助清潔,防止不要出現太明顯的「包莖」現象即可。

郭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建穎說,雖然現在網路資訊很發達,包皮問題在網路上查詢,就有一大堆的衛教資訊,但很多父母似乎按照道聽塗說的觀念,進門診會先問:我的孩子包皮是不是過長?

吳建穎指出,就包皮的發育來看,嬰幼兒的包皮絕大多數是「過長」的,甚至長到可包住整個龜頭,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需要太過擔心,因為對於陰莖的排尿、勃起等功能,並不會有明顯的負面影響,隨著成長,包皮會逐漸後退。

家長應注意的是包皮開口是不是「過緊」,這是指包皮的洞口太小,龜頭無法露出,稱為「包莖」。

文獻指出,到滿 1足歲時,約 50%的男童包皮已可推開到露出龜頭,到 6歲學齡時,大部分男孩子的包皮就能夠被推開露出龜頭,包莖比例約 10%,到青春期 15歲時剩約 1%。

包皮過長或包莖對健康有何影響?吳建穎指出,主要是清潔衛生的考量,包皮過長或包莖會造成解尿時容易有尿液殘留在包皮與龜頭之間,形成包皮垢,不但容易產生異味,還會增加發炎感染的機會。

如果包皮只是過長而無開口過緊的情形,他建議每天將包皮退下來適度的清洗後再將包皮推回。但若包皮開口過緊,龜頭不易推出的時候,不宜太過勉強,因為強行推出後,可能會造成龜頭局部腫脹無法推回的情形。

這種「箝頓性包莖」是泌尿科的急症,必須盡快至急診做緊急處理,利用局部麻醉和適當潤滑後將包皮推回原位,或是在陰莖背部將包皮切開以緩解壓力。

---------------下一則--------------- 

教育有進步


養成運動習慣 緩解開學壓力-中華醫藥網1020906《2013/09/05 19:3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開學了,孩子常出現賴床、精神不佳、疲倦想睡等,醫師表示,這些開學壓力症候群都是正常反應,通常在 1∼ 2週內就能恢復,建議家長陪伴孩子多運動,讓孩子情緒穩定、提升專注力,迎接新學期。

賴床、易怒、想哭」是孩子面對新環境、新學期時容易出現的壓力反應。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吳佑佑表示,新學期開始,總會有許多爸媽帶著孩子前來門診, 有些是新生,有些是重新編班的舊生,也有因為暑假長時間坐在電腦、電視前都不動,突然要改變安逸的生活形態,造成適應性環境困難;他們會出現精神不佳、常 打哈欠、疲倦想睡等,嚴重者會有整日不想動,脾氣暴躁易怒,容易生病等壓力反應。

所謂的「開學症候群」就像大人的「星期一症候群」一樣,是能改善的。吳佑佑表示,要緩解孩子面對新環境的壓力,家長可陪伴孩子藉由過去學習累積的經驗習慣,替代緩解新環境中的不適應感,例如平常就養成運動習慣,到 新環境後一樣進行運動課程或和朋友運動,就能平撫不安定的心情。不過,若孩子出現上述的壓力症狀時間持續超過一個月就需要注意,需要帶他們尋求專業評估, 避免變成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