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10月17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果蔬汁純度標示不實 最高罰300萬-中華醫藥網1021009《2013/10/08 19:44》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公告,自 104年 7月 1日起,含 10%以上果蔬汁包裝飲料必須標示原汁含量,只有調味者也要標示「無果蔬汁」,違者最高可開罰 300萬元,若更有害人體健康,更可處 1500萬元罰鍰。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長蔡淑貞表示,依據「宣稱含果蔬汁之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含 10%以上果蔬汁需標示原汁含有率;添加未達 10%果蔬原汁的包裝飲料,應於外包裝正面處顯著標示「果 (蔬 )汁含量未達 10%」,或直接標示其原汁含有率。

至於未添加蔬果汁,但由食品添加物提供果蔬風味的市售包裝飲料,如品名含果蔬名稱者,應於品名中標示口味、風味字樣;外包裝標明果蔬圖示 (樣 )或果蔬名稱者,應於產品外包裝正面顯著處標示「無果蔬汁」。

蔡淑貞呼籲相關業者及早配合辦理,自施行日起,如查獲產品未依規定標示,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 47條規定,最高可處 300萬元罰鍰;另依據同法第 44條規定,如查獲添加未經核准的品或食品添加物含有毒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等違規行為,最高可處 1500萬元罰鍰。

---------------下一則--------------- 
蔬果汁沒原汁 須改名風味飲料-自由時報1021009〔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沒牛肉的牛肉泡麵,目前已改名叫做牛肉風味麵;後年起,沒有真材實料的果汁,也只能叫做蔬果「風味」飲料!衛生署昨日正式公告含有果 蔬汁的包裝飲品標示原則,未來沒有蔬果汁的橘子汽水、蘋果紅茶等,將得改名變成橘子「口味」汽水、蘋果「風味」紅茶等,預計後年七月正式施行。

即便不叫蔬果汁,若在包裝上有大篇幅蔬果圖暗示有蔬果,只要不含蔬果原汁,也得在包裝上明確標示「無蔬果汁」,以方便消費者選購。

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宣稱含果蔬汁之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預計一○四年七月正式施行。她表示,擬定草案後,已有部分廠商決定改變配方,例如某知名的蘋果風味汽水,就決定要調整配方,將在產品中加入真材實料的蘋果汁。

蔡淑貞說明,果汁標示方式也跟果汁含量有關。含有原汁十%以上者,必須標示原汁含量。原汁低於十%者,可以標示果汁含量不到十%,或是標示實際果汁含量,例如果汁三%等。

但若內容物完全沒有蔬果原汁,則只能在包裝上標明為「╳╳風味」、「╳╳口味」飲品,如果包裝上印有蔬果圖示、卻沒有蔬果汁,還必須在外包裝明顯處寫明「無蔬果汁」。

未依規定標示 最高可罰300萬元
未來沒有依規定標示者,最高可處三百萬元罰鍰。如果查獲其中添加未經核准的食品或是食品添加物,最高甚至可處一千五百萬元罰鍰。

不過,果汁牛奶、草莓優酪乳等乳製品,以及最近開始流行的鳳梨啤酒、芒果啤酒等酒類,因為討論時仍有爭論,不在這波含果蔬汁的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範圍內。

………………………………………
調味果汁 將強制更名風味茶 蔬果汁也須標示含量 違規可罰300萬2013年10月09日【蔡明樺、沈能元╱台北報導】

芭樂汁不一定有芭樂,飲料標示民眾看得「霧煞煞」。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宣布,後年7月起,宣稱含蔬果汁成分的包裝飲品應標示原汁含量;不含蔬果原汁包裝飲品如檸檬紅茶等,應改為檸檬「風味」紅茶,否則最重可罰3百萬元。有業者已指將更改產品配方方式,以符合新制。

乳製品酒類無此限
食藥署技正林靜芬昨指,依該署所訂、後年7月上路的「宣稱含蔬果汁之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蔬果汁原汁含量10%以上飲料,包裝需標示原汁含有率;原汁不到10%蔬果汁,包裝應標示「蔬果汁未達10%」字樣。

此外,林說,不含蔬果原汁的檸檬紅茶、葡萄汽水等,應改檸檬「風味」紅茶、葡萄「口味」汽水;新制上路後若業者未依規定標示,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罰3萬元到3百萬元;但蘋果牛奶、芒果啤酒等乳製品、酒類不在此限。

民:政府早該管了
味全公關經理翁肇佑說,將配合政府要求,在新制上路前,清楚標示旗下蔬果汁類產品。光泉行銷企劃部經理林偉權說,現旗下部分飲料可能會因未含果汁原汁,在新制下需標示為風味果汁,將採取改變配方做法,對未含果汁飲料提升果汁比率,無法改變配方的產品,標示也會法令標示清楚。

民眾洪宋晏每天至少喝兩瓶果汁,他說:「買果汁卻喝到不含果汁的飲料,感覺像被騙,政府早該管了!」

市售包裝蔬果汁標示規定
實施時程:2015年7月起
新制內容:
.宣稱含蔬果汁包裝飲品,原汁達10%以上應標示原汁含有率;原汁含量不到10%的蔬果汁,應標示「蔬果汁含量未達10%」
.不含蔬果原汁的飲品如檸檬紅茶、葡萄汽水等,應標示為檸檬「風味」紅茶、葡萄「口味」汽水等
罰則:業者未依規定標示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罰3萬元∼300萬元
註:宣稱含蔬果汁的乳製飲品、酒類不在此限
資料來源:衛福部

---------------下一則--------------- 
阿嬤免疫力差 生飲過濾水險送命-自由時報1021009記者謝鳳秋�豐原報導

生水及生食中可能潛藏肉眼看不見的危機!
台中市80歲的黃阿嬤生飲過濾水喝出問題,全身發癢起斑、發高燒,合併腎衰竭、尿毒症與敗血症,險喪命,檢驗發現她感染了水生性細菌「產氣單胞菌」。

黃阿嬤罹患糖尿病超過30年,幾年前跌了一跤,健康狀況愈來愈差,也開始洗腎,去年底,全身發癢起斑,高燒到40℃,就醫時體力很差,白血球從2000降到800,不到正常值1/3,合併腎衰竭、尿毒症與敗血症現象,住進隔離的獨立病房,並服用抗生素,住院1個月才好轉。

老人家不適合生機飲食
檢驗確定阿嬤感染水生性細菌「產氣單胞菌」,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詢問家屬,追查細菌來源,發現原來基於健康養生,家人花了上萬元安裝過濾水設備後生飲,推斷是阿嬤的抵抗力太差,喝水喝出問題。

陳一心指出,這種「產氣單胞菌」,普遍存在淡水與海水中,在蛋、牛肉、豬肉,甚至人類的糞便中,偶爾也可以分離出來,一般人吃下遭污染的食物或水,只會引起腹瀉,但免疫力較差的病人,尤其是肝膽管疾病或惡性腫瘤病人,會引發全身疾病,甚至可能致命。

坊間強調養生的生機飲食,包括精力湯、生菜,一般人吃不會出問題,但卻不太適合免疫力低的病患、老人家。

---------------下一則--------------- 
即食穀物沖泡包 逾1成營養標示不符-中華醫藥網1021010《2013/10/09 21:03》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消基會昨日公布調查指出,許多食穀物沖泡包標示不完整,鈉、糖含量偏高,提醒消費者留意。

消基會指出,市售即食穀物沖泡包都標示高鈣、高鐵、富含維他命 E、全穀,甚至宣稱延年益壽。但 6月到超市、有機商店、網站購買 15件樣品,進行相關標示檢視,其中 2件樣品營養宣稱不符「市售包裝食品營養宣稱規範。

這 2件不符合規範的產品為「紫山藥黑米仁」,包裝宣稱「含有維生素 E」,但根據「市售包裝食品營養宣稱規範」,宣稱含有維生素 E者,每百公克固體 (半固體)需達到 1.8毫克含量;但該商品的營養標示,一包 38公克中含 0.6毫克維生素 E,換算下來, 100公克維生素 E含量為 1.58 毫克,並沒有達到所宣稱的部分。

另外 1件「(呷七碗)南瓜養生沖調」,則宣稱「含鈣」,但依規定,宣稱「含有」者,必須達每百公克 120毫克的鈣含量;換算下來,本樣品僅有 103.93毫克的鈣,依法可處 4萬到 20萬元罰鍰。

另有 5件打著減少疲勞感、延年益壽的廣告台詞,或是「強筋補鈣」、「抗衰老」等遊走於法令邊緣的詞句,消基會建議主管機關應嚴加查核,督促業者改善。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根據世衛組織建議,每天攝取的「糖」最好不要超過總熱量的 10%,等於 1日含糖攝取量不要高於 45公克,約 9顆方糖;此次台糖生產的「南瓜蔬菜珍穀」,不但糖含量第 2,每 100公克鈉含量高達 1400多毫克,隱藏的陷阱要看清楚。

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應加強查核,督導業者改善;消費者購買時應留意產品成分及營養標示,不要聽信包裝誇大不實的宣稱,並注意產品內外包裝標示是否相符。

---------------下一則--------------- 
沖泡穀物飲品 營養素膨風 違規逾1成 馬玉山呷七碗限期修正2013年10月10日【朱正庭、蔡惠如╱台北報導】

不少人常喝沖泡即時穀物飲品補充營養,消基會昨公布市售15件即時穀物飲品抽查結果,知名品牌「馬玉山紫山藥黑米仁」、「呷七碗 南瓜養生沖調」分別宣稱含維他命E或鈣,卻未達法定含量,整體違規比率達13%。衛福部表示,標示錯誤會要求下架限期改正。

調味加工吸收不大
消 基會表示,今年6月抽查市售15件即時穀物沖泡包,其中「馬玉山紫山藥黑米仁」稱含維他命E,據「市售包裝食品營養宣稱規範」,需達每百公克固體1.8毫 克含量,但依標示換算卻僅有1.58毫克;「呷七碗南瓜養生沖調」宣稱含鈣,規定需達每百公克120毫克,但依標示換算後僅103.93毫克。

消基會指出,一款「藍藻糙米麥片」包裝列有20多種營養素,卻未列營養素含量,令人質疑是否真含有這麼多營養素。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缺乏維他命E會造成貧血,缺鈣則會骨質疏鬆,但沖泡飲品經調味加工,營養吸收意義不大。

衛福部食藥署組長蔡淑貞表示,將請地方單位衛生局進行瞭解,對食品採樣、稽查,以進行行政裁處,若包裝標示錯誤,會要求業者下架限期改正。

「誇大內容感覺差」
呷七碗表示,產品安全無虞,現出貨商品不會下架,針對包裝未符合相關規定,現已著手進行更換包裝;馬玉山表示,現行商品不會下架,會將產品送民間檢驗機構SGS檢測維他命E含量,證明有達規定要求。
民眾施嘉裕說:「雖然產品沒安全疑慮,但廠商誇大產品內容,感覺不好。」

---------------下一則--------------- 
吃對食物 眼睛更靈光2013/10/09【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吃對食物,就能幫助眼睛變得更靈光。事實上,對心臟、動脈有利的飲食習慣往往對眼睛、視力也很有好處。美國紐澤西醫學院眼科與視覺科學教授莫尼克•羅伊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指出,微小毛細血管負責供應視網膜、其他眼睛組織氧氣、養份,因此若要眼睛更健康,就得讓這些血管保持功能健全。

如果能以健康飲食為原則,吸收一些關鍵營養素,就可以幫助保護視力。像維生素C、維生素E、礦物質鋅、葉黃素、玉米黃素、Omega-3脂肪酸等營養素都對眼睛健康很有幫助。

十年前,一項老年性眼疾研究指出,民眾若攝取維生素E、維生素C、β胡蘿蔔素、鋅補充劑,較不會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這些營養素成份或許最能減緩病程,也因為這項研究,所以現在有些醫師會建議有早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灶患者服用上述營養素補充劑。

美國塔夫茨大學曾以一千八百零二名五十歲到七十九歲女性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攝取最多葉黃素、玉米黃素的人較不容易得白內障,罹患白內障風險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三。像菠菜、蘿蔓萵苣、花椰菜、甘藍菜等蔬菜都含有豐富的葉黃素、玉米黃素。

最新發現與視力健康有關的營養素為Omega-3脂肪酸,這種成份多半存在於魚油當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團隊曾進行一項兩千五百二十人研究,結果發現,規律食用魚類而體內Omega-3脂肪酸濃度較高的人明顯較不容易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也有一項西班牙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或許還能預防白內障。

一旦出現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早期徵兆,有些醫師會鼓勵患者規律服用抗氧化營養素補充劑,至於這些補充劑是否也能幫助健康民眾保護眼睛則有待商榷,目前研究結果對此還沒有定論,醫界也還沒有共識。醫學專家認為,想要保護眼睛,避免罹患退化性眼睛疾病,最重要的還是要維持健康飲食。

法國就有一項研究發現,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食用越多花椰菜、白菜、椒類食物、玉米、波菜等蔬菜、植物性食物,越能幫助保護視網膜,延緩疾病惡化。

雙和醫院眼科主任沈筠惇建議,民眾可以以健康飲食為前提,多食用含葉黃素蔬菜、食物,對維護眼睛健康會有一點幫助。

---------------下一則--------------- 
多喝牛奶、多吃薑 真的能「養胃」?2013/10/09【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坊間有許多關於養胃的說法,像是多喝牛奶、多吃薑。這些做法是否真的能養胃呢?中醫師謝獻德在一場講座中表示,胃部酸脹不適時,喝杯熱牛奶可緩解症狀,但有胃潰瘍需要抗酸治療者較不適合。此外,用生薑末水煎,加醋少許趁熱服下,能改善消化不良。

謝獻德表示,胃部酸脹不適時,可喝一杯熱牛奶,改善胃部酸脹。這是因為牛奶稀釋了胃酸,暫時形成一層胃黏膜保護層,因而感到舒服,但經常喝牛奶就未必對胃病患者有利了。

目前研究也顯示,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若胃潰瘍需要抗酸治療,則不宜用喝牛奶改善症狀。可選擇喝豆漿。

謝醫師表示,民間有用生薑末水煎,加醋少許趁熱服下,能治消化不良的偏方。一般認為,薑可暖胃,因此有些人胃部不適時都會喝碗薑末水;不過薑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食用量應注意。

而緩解胃食道逆流可配合穴道按摩。謝獻德表示,可取內關穴、氣海穴、神門穴保養;並可多吃些對胃有益的食物,如山藥、秋葵等。

謝獻德指出,按摩內關穴可幫助止吐止嘔,位置在握拳手心向上,手腕處會浮現2條筋,穴道在2條筋中間、距手腕橫紋3指寬處;按氣海穴可緩解腹瀉、胃痛,位置在肚臍正下方約1.5個大拇指寬處;按及神門穴有助抑制反胃、胃食道逆流症狀,位置在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從小指與無名指間指縫向下延伸,手腕橫紋上凹陷處。

謝醫師表示,吃些對胃有益的食物如山藥健脾胃、補腎氣功能,幫助消化吸收,質地黏稠也有保護胃壁作用,也能促進食慾,胃部長期不適導致食慾差的患者可多吃。還有,秋葵當中含有果膠和糖類組成的黏液,有助於在胃壁形成保護膜,還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排便困難,達到健胃潤腸作用。

高麗菜含有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營養成份多元,所含維生素K1等成份也能幫助預防潰瘍,修復機體的組織損傷,保護胃腸黏膜,經常吃可預防胃部不適,平常也可打高麗菜汁喝,也是保養好方法。

---------------下一則--------------- 
長期服心血管藥忌吃葡萄柚-中華醫藥網1021010《2013/10/09 17:08》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民眾吃藥最擔心藥物副作用,台南市立醫院藥劑科指出,有些風險可以預防,例如葡萄柚影響藥物代謝的時間達 24小時,長期服用心血管用藥的慢性病患者,應避免吃葡萄柚。

市醫藥師許杏如說,藥品可能因藥效過強帶來不適或不良反應,例如服用降血糖藥容易造成肌餓、冒冷汗的低血糖症狀;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可能造成瘀青、腸胃道出血、流鼻血等出血現象,所以服藥前須清楚藥品的適應症。

以種類較複雜的降血糖藥物而言,彼此作用機制不同,服藥時間也有不同,有些須空腹或隨餐服用,有些則須飯後吃,她提醒患者應按照醫囑服用,才能有效控制血糖,並避免低血糖。

過去曾服用的藥品產生過敏反應,再次投與結構式相似的其他藥品,就會發生「交叉過敏」,容易出問題的的藥品,包含消炎止痛藥、抗生素(盤尼西林、頭孢子素類)。許杏如建議患者應記錄過敏藥物,就醫時事先告知醫師,以避開用藥困擾。

還有與食品交互作用所造成的副作用,民眾也很容易混淆不清,其中以葡萄柚是民眾最耳熟能詳,因葡萄柚汁中所含的特殊成分會抑制肝臟酵素代謝,使得降血壓藥、降血脂藥造成血中濃度上升,提高副作用風險,因此須特別謹慎。

此外,保健食品如魚油、銀杏、紅麴等,與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或降血脂藥併用,可能增加副作用風險,使用這些保健食品前建議諮詢醫師意見。

---------------下一則--------------- 
銀髮族用餐 謹記「三多三少」2013/10/07【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人的消化功能往往隨著年齡增長而衰弱,尤其是老年人。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臨床醫學講師林奕良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老人常有脾胃虛衰的現象,容易導致納食、消化、運化等功能減弱,以致於消化不良,也因此,老年人就會傾向偏食或不吃東西,建議老人飲食可以少量多餐,同時多吃一些稀粥。

林醫師指出,老年人往往陽氣日衰,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身體的臟腑、氣血、精神等生理機能就會衰退得愈來愈明顯。

中醫認為,脾臟有喜暖惡冷的特性,這時候飲食習慣應以溫熱食物為主,同時少吃生冷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基本上,食物不可過熱、過冷,應以「熱不炙唇,冷不振齒」為原則。

林奕良醫師進一步指出,老人家的脾胃虛弱,加上牙齒鬆動脫落,所以常有咀嚼困難的情形,像這種情況應多吃軟食,譬如稀粥就相當適合老年人,不僅容易消化,而且還可以益胃生津,但應忌吃黏硬又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促使腸胃受損。此外,中醫認為,老年人應「飲食有節」,不宜過飽也不可過饑。

老人飲食應以清淡為原則,可多吃魚類、瘦肉、豆類食品、新鮮蔬果等,不宜吃濃濁、肥膩、過鹹的食物。建議吃東西的時候,不可以過急、過快,應著重細嚼慢嚥,如此將可順利地把食物加以消化、吸收,同時還可減少發生吞、嗆、咳的機會。

現代營養學也提出老年人的飲食原則,那就是「三多三少」,亦即蛋白質多、維生素多、纖維素多,以及糖類少、脂肪少、鹽巴少,這個飲食原則剛好符合清淡的訴求。

………………………………………
銀髮族飲食宜少量多餐 別超過八分飽2013/10/07【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陳敬哲�台北報導】

很多年長者吃得少,一下就飽,容易營養不均。北市聯醫營養師陳芝諺表示,銀髮族可少量多餐,每餐吃八分飽,改善進食少且易飽的現象。

老化在生理、心理上的改變會影響進食,且老人常伴隨有慢性疾病,如果長期營養狀況不良,所導致的後續健康狀況更不容忽視。隨著年齡增長,牙口問題加上慢性疾病,銀髮族營養問題的確常見。

食慾不振者更建議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建議正餐時間吃固體食物,點心時間再補充液體食物,可避免過度飽脹感。餐前可食用少許開胃食物、飲料,用餐前亦可適度運動,散步、伸展操,以促進腸胃蠕動。

老人家若還有些許咀嚼能力,家人可利用調理剪刀把固體食物剪細碎,或用研磨機瞬間鍵快速擊碎食物,使食物成為比較好咀嚼且較易吞嚥。

至於半流質餐則適用於沒有牙齒、咀嚼有困難民眾。流質餐則適用於無法咀嚼、吞嚥困難者者。主要是將食物利用調理機調製成液態食物、若吞嚥有困難、易嗆到的長者,可加一些食用的增稠劑,改為小口慢慢地吞。食用流質的長者,最好少量多餐。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江柏欣表示,年長者常有腸胃不適症狀,容易脹氣或排便不順,多因水份不足、活動量不夠、或疾病導致,除藥物和增加活動量外,少量多餐也非常重要,減少腸胃負擔,讓不適感覺能夠減輕,甚至還能夠減低疾病風險,但身體沒有不適症狀的長者,則可以維持既有的飲食習慣。

要降低多少份量才足夠,江柏欣說因人而異,每一個人原本的食量都不同,只要比平常吃的少,又不會感覺到餓,就是少量多餐,一次大量進食,腸胃必須增加消化負擔,將單次進食量減少,增加進食次數,就能有效降低腸胃負擔,只要年長者不適感改善,就能恢復平時適當的飲食。

突然血糖升高,可能造成糖尿病患者危害,少量多餐也是維持血糖的好方式,若食物過量加上未準時服藥,就有血糖過高的危險,不過糖尿病患者有準時服藥,穩定控制血糖,倒是不用特意更改飲食習慣,僅需要規律定時定量進食,就能夠降低危險因子。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秋咳止不住 多喝水、少吃辣2013/10/07【聯合報╱記者游仁汶�基隆報導】

季節入秋,不僅氣溫漸降,氣候也逐漸乾燥起來,許多民眾成天喉嚨癢、乾咳,卻又沒有其他感冒症狀,讓人摸不著頭緒。中醫師表示,由於秋天溫差漸大、天候乾燥,容易誘發鼻子過敏、氣管炎等症狀,提醒民眾每天都要多喝水,避免吃炸、辣等刺激食物。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師李威毅說,當時節進入秋季,氣溫開始下降、早晚溫差大,人體的免疫力也容易下降。

在中醫的理論中,秋天屬「金」,五臟六腑中的肺也屬「金」,加上氣候漸漸乾燥,兩相對應之下,一旦氣燥就傷肺,容易乾咳,尤其入夜之後會更劇烈。

李威毅說,人體氣燥、乾咳,加上吹到冷風,就容易損傷呼吸道、口腔黏膜,因此要著重潤肺、潤燥。平時就要多喝水,滋潤喉嚨,減少外在刺激,並且少吃烤、炸及辣等刺激性食物,「氣候已經乾燥了,就別再吃燥熱的食物」。

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可以服用以防風、白朮、黃耆及生薑煎湯的「玉屏風散」,能夠補氣、預防感冒、健脾、和胃。

李威毅指出,坊間流傳吃「梨子燉冰糖」防止秋咳,其實並非人人適合。因為梨子性偏涼,糖分又高,多痰的人不宜吃,糖尿病患者也應該酌量食用。

---------------下一則--------------- 
泡完溫泉 唇腫、胸悶-中華醫藥網1021005《2013/10/04 16:43》記者鄧麗貞�嘉市報導

40歲許姓男子日前泡完溫泉後嘴唇發腫、胸悶、呼吸不順而就醫。嘉義基督教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陳俊銘強調,有蕁麻疹病史應避免感冒時泡溫泉,以免病情惡化。

陳俊銘指出,患有蕁麻疹夏天常因天氣熱或流汗而搔癢難耐,冬天也有不少人因溫度太冷或太熱而誘發蕁麻疹,泡溫泉造成蕁麻疹惡化並不少見。

陳俊銘說,蕁麻疹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約 20%的人一生至少有一次經驗。蕁麻疹在身體各處都會發生奇癢無比的紅疹,顏色可從蒼白色到淡紅色,形狀從圓形到多邊形都有,有時紅疹發生於較深層部位血管時,皮膚腫脹會變厚,又稱「血管水腫」,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

蕁麻疹如發生於喉嚨及呼吸道,可能有氣管腫脹、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通常蕁麻疹可在數分鐘內突然長出,未治療下單一疹塊在 24小時內也會消退,但若合併有血管水腫,則可能需要 72小時以上才會消退。

陳俊銘強調,蕁麻疹並不會傳染,治療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如果搔癢難耐應盡速就醫,以免因抓破皮膚產生傷口而感染。

患者應避免菸酒、辛辣刺激性及不新鮮食物,同時避免其他引起蕁麻疹的因素,如洗熱水澡、太過緊身衣物、冬天使用電暖器引起的皮膚乾燥等。

---------------下一則--------------- 
喝水會胖?… 錯誤減肥觀念-中華醫藥網1021005《2013/10/04 19:05》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喝水會胖?吃素、吃代餐可減肥?國健署表示,坊間有些減肥方法不但對減重沒幫助,甚至可能影響健康,包括喝水會胖、吃素、吃減肥藥、吃代餐減重、不吃澱粉類及不吃東西等都是錯誤的觀念。

國健署表示,水不會提供熱量,喝水不會胖,反而能促進新陳代謝及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建議多喝白開水,避免喝含糖飲料,可掌握起床 1杯水、飯前 1杯水、外出要帶水的要訣,每天至少攝取 1500 ml水。

另外,想減重的民眾常好幾餐不吃,但忍了好幾餐後因補償心態,下一回吃得更多;禁食還會造成營養素缺乏,使體重下降過快、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造成腎臟及腦部損傷。

至於吃素減肥,國健署說,吃素減肥若選材及烹調不對並不會瘦。有些素食為了讓增加口感,烹調時會加入較多油脂、糖、鹽,並以油炸、油煎或糖醋烹調,素肉、素丸子等熱量很高,建議可選用天然食材、多吃深色蔬菜及水果,避免使用過多的油、糖、鹽。

此外,許多人常求助減肥藥減重,國健署提醒,真正安全和有效的減重方法,一定要符合「健康不傷身」和「營養均衡」原則,但非法減肥藥常含有安非他命、緩瀉劑等成分,服用後可能會頭痛、失眠、惡心、嘔吐、腎衰竭虛弱等,嚴重時甚至有死亡危險。

國健署呼籲,掌握「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要訣,養成定時定量、多喝白開水不喝含糖飲料、規律運動才是安全無負擔的減重方法。

---------------下一則--------------- 
睡眠充足 補充乳液 可預防乾癬2013/10/09【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季節轉變、壓力過大時,皮膚免疫力下降,可能誘發乾癬發作。應注意避免吃過於躁熱的食物,並注意睡眠充足,適當補充乳液滋潤。

乾癬常見成因
乾癬容易發作族群,包括遺傳因素可能造成,根據國外研究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乾癬患者,通常家族親人也多有乾癬,比正常人的乾癬發生率高了三倍。還有,內分泌因素影響,包括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發生率較高。以及感染因素,造成易誘發乾癬的發病和惡化。這類感染多可見局部滴狀大斑塊狀乾癬,或者較廣泛的乾癬狀皮膚炎,且常伴有掌蹠角皮症。另外,還有壓力因素,大約有三~四成患者,出現壓力大的狀況,易增加病情惡化機會。

乾癬症狀表現
症狀表現包括可見乾癬界限清楚而明顯。表面有鬆散的銀屑。在皮屑之下的皮膚為滑亮均質的紅斑。還有兩成患者皮膚受傷處會誘發乾癬形成。除了皮膚症狀,也有患者可能影響關節,形成乾癬性關節病變。另外,有些患者指甲也會被侵犯,形成指甲凹陷、黃斑、嚴重變形。

專家看法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季節轉換,或者陽光較少,缺乏紫外線照射,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壓力過大時,易影響皮膚免疫力降低,造成表皮細胞發炎,之後會伴隨紅疹且合併搔癢、脫屑。若拖延治療不處理,可能因持續搔抓,而誘發蜂窩性組織炎,發炎細胞也會影響手指等關節出現痠痛,甚至變形。

注意事項
部分口服藥也可能造成乾癬惡化,尤其是口服及注射的類固醇,應注意避免藥物濫用,遵從醫師指示。平常應儘量保持情緒平穩,睡眠充足避免過勞,適時紓解壓力。以及少吃薑母鴨、羊肉爐等燥熱食物,以免擾亂免疫能力。天氣較乾燥時,可適時塗抹保濕乳液。皮膚若出現紅疹、搔癢、脫屑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治療。還有,日常洗澡時,水溫避免過熱,以免增加皮膚水分流失問題,誘發皮膚乾燥或搔癢症狀。

---------------下一則--------------- 
反覆長針眼 可別不理睬2013/10/10【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鍾佩芳�台北報導】

小針眼竟然會演變成敗血症?一名五十歲左右女性長了一顆針眼,一直不予理會,拖了一個星期以上都沒有去看醫師,沒想到針眼越長越大,竟然整個眼窩都腫了起來,最後針眼演變成局部蜂窩性組織炎,形成全身性敗血症,這名患者只好接受住院治療,所幸注射抗生素後病情終於獲得控制。

雙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孟穎指出,這名患者就醫時,眼睛已經腫起來,加上本身有糖尿病,又遇到較兇猛細菌,所以病情如此嚴重。不只免疫力較弱成年人要注意,小孩子得針眼也不可輕忽,小孩子眼皮組織還不成熟,長針眼若不盡快治療,也容易產生蜂窩性組織炎。

林孟穎醫師分析,當眼瞼皮脂腺阻塞,油脂、分泌物無法正常代謝,就可能造成細菌孳生,引發針眼症狀。民眾如果睡眠不足、吃得比較油,或常以不乾淨的手搓揉眼睛,很容易讓針眼反覆發作。因此要避免針眼反覆發作,睡眠就要充足,飲食也不宜過度油膩,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用不乾淨的手搓揉眼睛。

針眼剛開始的時候不太大,可以試著用乾淨毛巾熱敷眼睛,或按摩、輕輕拉扯、輕壓患部周圍,幫助分泌物排出。針眼若長得比較大,就要趕快去看醫師,醫師多半會使用抗生素藥膏、輕劑量類固醇治療,一旦針眼裡的膿太多,怎麼做都消不了,醫師就會割開針眼,以解除病灶。

林孟穎醫師提醒,局部小腫瘤症狀與針眼有點類似,若發現症狀很久都沒好,甚至還出現流血、眼睫毛脫落等情況,就要懷疑可能不是單純針眼,最好找醫師進行診斷、評估。針眼患者千萬不要自己用未經消毒的針刺破針眼,或用不乾淨的手搓揉眼睛,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針眼的學名為麥粒腫,為眼瞼皮脂腺的急性發炎,致病菌主要為葡萄球菌。眼科醫師張朝凱表示,因其發炎部位不同可分為外麥粒腫(睫毛根部皮脂腺)和內麥粒腫(瞼板腺);大人、小孩張針眼的原因也有不一樣,慈濟醫院台北分院眼科醫師謝易庭表示,小孩有些是與體質有關,而大人有時是過度勞累所致。

會反覆地張針眼者,平時可用熱敷的方式來做預防。謝醫師表示,會反覆長針眼的原因有,體質(皮脂腺容易阻塞)又喜愛吃油炸食物時,就更容易會長針眼;其他像是,長期騎車使風吹沙跑到眼睛、常熬夜或是常在眼部化妝者。

通常長針眼時,會出現腫腫會痛的情形,像是老一輩常說的「眼角扳一下就會好」,謝醫師也表示,若針眼情況不嚴重,扳一下有促進發炎部分吸收。

謝醫師表示,治療方式,通常會先點藥,若不見好轉,才會吃藥;愈來愈嚴重者,如有膿的情形時,則須割開引流,由於傷口小,通常也不太會留疤。

要如何預防?張醫師表示,平時注意營養均衡,多食用蔬菜水果,多補充水分,忌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像是油炸物、堅果類、辛辣物等,且生活作息要正常。

---------------下一則--------------- 
戒檳榔壞牙齒? 其實是牙周病作怪-自由時報1021005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戒了檳榔,牙齒就會壞掉?童綜合醫院家醫科醫師劉曼莉表示,這是錯誤觀念。其實很多吃檳榔的人早就罹患牙周病,因檳榔吃多了,口腔麻痺才不覺得牙疼,戒檳榔後出現牙疼是正常現象,並非戒檳榔讓牙齒壞掉。

52歲的田姓魯凱族婦人因父母及親友都吃檳榔,所以她從12歲就開始吃檳榔,且愈吃量愈大,一天要吃50顆以上。但她有許多親友罹患口腔癌,她擔心自己健康,日前加入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戒檳班,透過上課、諮商輔導及嚼食蒟蒻代替檳榔等方法,成功戒除檳榔。

劉曼莉表示,坊間盛傳吃檳榔可以解渴、禦寒,戒檳榔則牙齒會壞掉等,都是錯誤的觀念。檳榔含有檳榔鹼與檳榔素成分,原本就容易致癌,市售檳榔更添加石灰、荖花、荖藤等,民眾長期嚼食會釋出高鹼破壞口腔黏膜細胞,造成表皮細胞增生或變異,導致口腔癌。

吃檳榔的民眾牙齒容易變紅、變黑、動搖、磨損,並造成牙齦退縮罹患牙周病,檳榔吃多易使口腔麻痺,使患者未能及時發現,等到戒除檳榔後,才知牙齒出問題,但並非戒檳榔後牙齒才壞掉。

根據統計,每百名口腔癌患者中,高達88人為檳榔族,吃檳榔又吸菸者罹患口腔癌、喉癌、咽癌及食道癌的機率更高,若又有飲酒習慣,則致癌率再加倍。最好戒除不良習慣,以確保健康及家人幸福。

---------------下一則--------------- 
壓力大生活不正常 年輕人血便比例增-自由時報1021005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30歲粉領族小芬因半個月來出現兩次血便就醫,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腸道內長了近10顆的「管狀絨毛腺瘤」;另一名大學生發現肛門出血,檢查腸道有息肉,擔心惡化為大腸癌,隨即切除。

高雄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醫師陳明楨表示,大腸癌是國內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新增1萬3000名患者,腸道息肉常是大腸癌病變前兆,若出現肛門出血等症狀,應儘快就醫檢查。尤其腸道管狀絨毛腺瘤有可能惡化為癌症,成年人定期進行腸道健檢,一旦發現管狀絨毛腺瘤,更要盡早接受大腸內視鏡切除治療。

近年發現,年輕人飲食西化、少吃蔬果,罹患腸道息肉甚至是腸癌者,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腸道息肉直徑若逾3公分,惡化為腸癌機會更高達3成。

腸道管狀絨毛腺瘤是一種腸息肉,據統計,若未進行切除,10年後有8%患者會惡化為腸癌,但若進行切除,即可降低約8至9成的罹癌機會。

陳明楨強調,可能出現腸道管狀絨毛腺瘤的高危險群,包括嗜吃高脂食物、有家族史、抽菸、喝酒、缺乏運動者等。因此,建立規律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可降低息肉生成的機率,若有排便習慣、血便等大腸癌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

---------------下一則--------------- 
老人走路變慢 恐罹肌少症-中華醫藥網1021010《2013/10/09 17:30》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許多人都認為老人家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老化現象,但醫師提醒可能是「肌少症」徵兆,可透過適當運動、營養策略、藥物治療預防及改善。

奇美家醫科主治醫師湯振青說, 2010年歐洲老年醫學聯盟針對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提出診斷方式及定義。 65歲以上老人每秒鐘正常行走速度小於 1公尺或手握力差,加上肌肉質量與同性別年輕人的平均值相比低於 2個標準差以上,即可診斷為肌少症。

國內康健雜誌「照顧銀髮族迷思大調查」發現,近 8成民眾誤以為老人家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老人家因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視力變差等都會造成走路越來越慢,因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運動不足等所引發的肌少症,也可能是走路越來越慢原因之一。

肌少症的表現可從 3方面探討,包括肌肉質量減少、肌力減弱、肌耐力減小。一般而言, 3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 1年會減少 1-2%, 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則遽增。在老化的過程中,生理狀況逐漸衰退,加上老人帶有多重慢性疾病、身體功能缺損而導致不動,都會加速肌肉質量的減少。

湯振青說,研究發現肌少症也常伴隨體脂肪的增加、代謝速率的下降而引發肥胖、第 2型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肌肉力量減少與活動能力下降則會增加老人家跌倒及骨折的風險,造成失能及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並導致住院率、死亡率增加。

---------------下一則--------------- 
抗老 預防骨鬆更重要-中華醫藥網1021010《2013/10/09 19:47》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熟女抗老要重技巧,醫師提醒,與其花大錢撫平臉部皺紋,預防骨質疏鬆更重要;若不幸發生脊椎體壓迫性骨折,會出現駝背、變矮、下背疼痛等明顯老化。

2年前的美國內分泌學會年度會議中,耶魯大學研究報告指出,更年期後女性臉部皺紋多寡和深度,可能與骨密度有關,尤其前額皺紋和骨密度關聯最密切。

骨鬆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陳芳萍認為,年紀大了膠原蛋白含量降低,反映出來的就是皺紋多、抬頭紋深、法令紋重;這是因為眼眶骨萎縮變大,支撐臉部肌肉與組織的力量變弱,造成老化現象。

她表示,只追求外表的「美肌力」,卻忘了固本的「美骨力」,到老年時將受到極大考驗;因為骨鬆骨折導致的臥床或行動不便,將使全身器官機能老化得更快,若不幸發生脊椎體壓迫性骨折,會出現駝背、變矮、下背疼痛等明顯老化。

台大醫院骨科部教授楊榮森表示,女性因先天骨量比男性少,更年期停經後受荷爾蒙影響,加上少日曬、運動強度不夠、節食或營養攝取失衡等,罹患骨鬆症的比例比男性高,約 1/3台灣婦女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男性則為 1/5。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表示,主流治療骨鬆藥物以可抑制蝕骨細胞活動、減少骨質流失的雙磷酸鹽類為主,臨床試驗已證實約可降低 6至 7成脊椎骨折與 4成髖骨骨折風險。

2009 年美國口腔顎顏面外科學會曾發表雙磷酸鹽類藥物造成顎骨壞死 (ONJ) 不良反應,詹鼎正指出,雙磷酸鹽能有效抑制蝕骨細胞,防止骨質繼續流失,控制骨 鬆病況;但也同時造成骨質再生趨緩,患者平常要注意口腔衛生,進行植牙、拔牙等外傷性手術前要告知醫師骨鬆用藥。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老人就醫 家人最怕重複用藥-中華醫藥網1021008《2013/10/07 18:06》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老年人已占總人口 11.2%,其健保支出高達總醫療費用的 1/3,是醫療利用的首要族群;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昨天公布調查,發現老人家屬陪同就醫 5大辛酸,抨整合照護政策「秀斗」,害老人受苦、家屬受累。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昨天指出, 9月份在前瞻文教基金會、聯合勸募贊助下,委託台灣指標民調公司,針對全台 22縣市隨機抽樣電訪 1,004名老人家屬陪同就醫的經驗。結果發現,家屬陪同長輩就醫經歷各種辛酸,最嚴重的 5項分別是:重複用藥真藥命占 68.4%、耗時費力陪病難占 58%、老人吃藥常搞錯占 38.9%、多科看診困擾多占 36.1%、自費項目霧煞煞占 31.9%。

劉淑瓊表示,長者常因合併多種疾病,經常得多科看診, 58%的陪同就醫家屬也為要花很多時間與精神感到困擾。

衛福部自 98年底至 101年底,共編了約 15億元辦理「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試辦計畫」,卻只照護約 17萬老人;換算下來,照護不到全台 7%的老年人口,可說是杯水車薪。且該計畫標榜要解決多重醫療需求問題,但實際收案服務對象卻有 67%僅有一種慢性病的病患,可謂本末倒置。

另「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至 101年已推動 9年,共編了 83億元,但調查發現,只有 17.8%的老人家屬知道有這項服務;且 101年家醫計畫照護全台灣不到 8%的人口,照護對象中,長者也只有 17%。

醫改會建議家屬可參考「陪同長輩就醫撇步」尋找適合的醫療資源,並呼籲衛福部,優先將患有多重疾病的長者納入家醫計畫與整合門診的照護對象,並研訂品質監測指標與落實資訊公開。

………………………………………
老人就醫 重複用藥最痛苦-自由時報1021008記者邱宜君、謝文華�台北報導

台灣老年人已占總人口11.2%,老人的醫療資源利用率高,占健保支出1/3,家屬陪同長輩就醫也面臨種種心酸。

醫改會委託民調公司,隨機電訪全台1004位陪老人上門診的家屬,發現家屬的頭號難題是重複用藥,高達7成;6成人苦於工作需請假,另外擔心吃藥搞錯、多科看診耗時、難辨自費項目的必要性,也讓3、4成家屬深受困擾。

醫改會研究員陳思佳表示,雖然政府要求醫護人員要主動詢問病人和家屬用藥資料,但每4位家屬只有1人被詢問過,6%家屬完全回答不出來。政府的門診整合照護試辦計畫雖號稱可解決身有多重慢性病者的困難,但7成服務對象都只有一種病,而且試辦僅囊括4成醫院,知道有此服務的受訪者不到2成。

例如86歲、居住高雄的郭奶奶,患有膝蓋關節退化、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方面等多重疾病,女兒常得請假陪母親到多科門診就診,但郭奶奶一天要吃不同科醫師開給她的14種共26顆藥,出現頭暈、走路無力及呼吸會喘等疑似藥物不良反應的症狀,家屬也經常搞不清楚藥物種類。

陳思佳表示,高達9成2的家屬都希望健保署正在建置的「健保雲端藥歷系統」趕快上路,就不再需要死背長輩的用藥紀錄。健保署主任秘書蔡淑鈴表示,今年已提供30多家醫院試用,明年若能順利建置寬頻網路,就會正式上線,讓醫病都方便。

---------------下一則--------------- 
逾6成5糖尿病患 死於心血管疾病-中華醫藥網1021010《2013/10/09 19:28》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影星湯姆漢克自爆罹患第 2型糖尿病,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鄭和順表示,劇烈減重或增肥除了可能罹患糖尿病外,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有代謝症候群及過胖問題更要當心,據統計超過 6成 5糖尿病患死於心血管疾病。

57歲的湯姆漢克日前在脫口秀節目中坦承罹患第 2型糖尿病,據推測,演員為戲體重過度變化,可能是罹病原因;第 2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通常胰島素分泌足夠,但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多於 40歲以後才發病,且常在患者不自知情況下緩慢形成。

鄭和順說,劇烈減重或增肥都會增加心臟負擔,過瘦氮廢物會增多,脂肪酸或荷爾蒙都會改變;過胖血脂肪及心臟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突然過胖或過瘦都會讓肝、腎功能受到嚴重損害。

他表示,演員因工作需要,有時要增肥,有時又要瘦成竹竿,平時就更應注意飲食均衡及規律運動,最重要的是要按時健康檢查。

鄭和順表示,據國健署調查,全台 5895名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者, 5年內罹患心臟病機率是平常人的 1.5倍,且 BMI大於 24都屬於過胖,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也高出 1.4倍。

他指出, 15歲以上人口高血糖的盛行率為約 7.5%,另外,全球第 2型糖尿病發生的年齡層也日趨下降。他強調,糖尿病與 BMI、家族病史、血壓等有關,若血糖控制不良,就容易發生血管病變。

鄭和順建議,多攝取天然食物,少鹽、糖、油、多高纖,避免太多添加物食品,少喝含糖飲料,每天 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下一則--------------- 
食道癌 與長期喝烈酒有關-中華醫藥網1021005《2013/10/04 16:49》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衛福部豐原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張世宗表示,臨床罹患食道癌的病人與長期喝烈酒有相當大關聯性,提醒抽菸、喝酒、嚼檳榔是口腔癌高危險群,食道癌也是必須注意的致命殺手。

張世宗指出,食道癌治癒率比其他癌症低,即使化療與放療後再手術切除,平均 3年的存活率不到 5成。

食道癌治癒率不高與食道組織、病人沒有病識感及無法早期診斷有關。若發病在頸上段,病人早期會有吞嚥異常感而就醫,但若發病在中、下段,往往會因症狀不明顯而延誤就醫;一旦吞嚥困難或有疼痛感就醫時,食道幾乎已快全被腫瘤堵滿。

張世宗表示,豐原醫院收治的幾例食道癌的病患中,都是錯失及早就醫時機,致求診時食道幾乎已被腫瘤占據,連吞嚥都有問題,長期進食困難,身體相當虛弱,不 但無法切除腫瘤,連同步放化療的副作用都可能無法承受。也有病人來院時腫瘤已大範圍侵犯食道與周邊器官,雖以十二指腸造廔管維持營養,但進食狀況仍不理 想,無法化療。

張世宗說,喝烈酒、抽菸及嚼檳榔的民眾最好及早戒除。若發覺口腔黏膜異常病變或吞嚥時有異感時應儘早就醫,已確診病人則應避免過燙或刺激性食物,以免食道黏膜再次受傷。

---------------下一則--------------- 
腸癌篩檢 降死亡率1成-中華醫藥網1021005《2013/10/04 21:3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根據一項長達 6年的大腸直腸癌篩檢監測結果發現,有接受篩檢者相較於從未篩檢者,大腸直腸癌的死亡風險可以降低 10%;這項研究,也是世界上首次證實以免疫法糞便潛血大規模篩檢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的報告。

結合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肝癌醫學會、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等十大醫學會,共同推動的 2013台灣消化醫學週,從昨日起在台北舉行一連三天的醫學研討活動,為消化系疾病的預防與研究,進行深入探討。

該會議首度公布了國民健康署委託台大進行長達 6年的大腸直腸癌篩檢研究監測報告,這也是台灣第一次針對大腸直腸癌進行的大規模監測研究。

參與此項監測的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副秘書長、台大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邱瀚模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 97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 第 1名,每年發生人數約計 1萬四千餘人 ; 同時也躍居台灣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名,每年因大腸直腸癌死亡人數超過五千人。

國民健康署自 2004年起推動全國性大腸直腸癌篩檢,迄今已有超過 300萬人接受過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由於大腸直腸癌和很多癌症一樣,早期幾乎都沒有症狀,等到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往往已經是晚期癌症。

根據台大監測中心的分析,在 2004年到 2009年曾經接受過大腸直腸癌篩檢與未曾接受篩檢的民眾相較,前者大腸直腸癌死亡的風險可以降低 10%。這項研究也是世界上首次證實以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進行大規模篩檢,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的報告。

邱瀚模強調,定期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是大腸直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 0-1期大腸直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 8成以上( 81-87%),但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則不到 6成( 56.9%)。

目前國人大腸直腸篩檢率只有 33%,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國健署提醒 50歲到 74歲的民眾,把握政府每二年補助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政府提供的篩檢法是最高檔的,不會比醫院自費檢查差,定期篩檢,將遠離癌症死亡的陰影。

---------------下一則--------------- 
50歲以上定期篩檢 大腸癌死亡風險降10%-自由時報1021005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監測中心接受國健署委託進行的大規模研究發現,符合大腸癌免費篩檢50到69歲這個年齡層的民眾,有接受篩檢者比沒篩檢者可降低10%的死亡風險。

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癌自民國97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位,同時是10大癌症死因的第3位,1年約有1萬4千多人發現罹患大腸癌,有5千人死於大腸癌;國健署自2004年起,即開始推廣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迄今已超過300萬人接受過免費篩檢。

台大內科主治醫師邱瀚模表示,這個研究主要分析2004到2009年,曾接受篩檢的112萬名民眾,與同年齡層未接受篩檢近500萬名民眾進行對照,結果發現,在0~1期大腸癌部分,接受篩檢者發現比例為48.3%,未接受篩檢者則為21.12%,在第4期大腸癌癌末部分,接受篩檢者發現比例為7.15%,未接受篩檢者為19.2%。

邱瀚模指出,由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癌防治的重要原則,0到1期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第3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不到6成,第4期更差。這次研究發現,接受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因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比例比較高,經過治療之後,整體分析起來,可以降低10%大腸癌的死亡風險。

國健署副署長孔憲蘭表示,今年6月起,50到74歲民眾每2年可接受一次政府補助的免費大腸癌篩檢,但迄今篩檢率僅有33%,比英、美各國50%以上的篩檢率仍有改善的空間。

---------------下一則--------------- 
安寧療護 4成病友誤為等死-中華醫藥網1021011《2013/10/10 21:25》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提升癌症末期病人生活品質,安寧緩和療護提供身、心、靈照護,幫助生死兩相安,但衛生福利部調查發現,有 4成病友誤認為是「等死」,顯示民眾對安寧療護的理解仍有待加強。

每年 10月第二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日」,為尊重末期病人的生命及其醫療自主權,衛生福利部自 102年 3月起,設立免付費安寧緩和醫療諮詢服務專線,並列入健保給付,鼓勵醫院積極推動臨終安寧緩和醫療,也呼籲民眾透過預立安寧意願書,表達拒絕急救、不接受插管維生醫療。

36歲的張先生不幸罹患胰臟癌,且已轉移到肝臟,經醫師評估,恐已無法治癒及控制,讓妻子剛懷第二胎的他既恐慌又無助。醫療團隊加入安寧療護後,讓張先生及家人獲得了最終的陪伴與照護,也使張太太獲得勇氣與力量繼續帶著孩子生活。

不過,國民健康署 100-101年委託調查研究,針對 2468名癌症末期病友與 2115名家屬,了解其對於安寧療護的認知,結果其中 56.5%癌症病友、 78.0%家屬表示聽過安寧療護,較 93年調查的 42.1%及 64.4%為高,但仍有 39.3%的病友、 28.5%的家屬認為,安寧療護是消極地「等死」,顯示台灣在安寧療護推廣多年後,雖民眾知曉度提升,但對於其理解仍有待加強。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安寧療護並非是消極地「等死」或「放棄治療」,而是在醫師的專業評估後,避免持續無效的治療、檢查,增加病友的痛苦,並且協助病友與家屬面對死亡,能夠共享最後的時光。

據統計, 102年國內癌症病人在死前 1年內,曾接受安寧療護,包括:安寧住院、居家、共同照護等服務比率達 47.5%,即近 5成癌症死亡病人,能得到完整的身、心、靈的關懷與醫療,減輕末期的身體疼痛及心理壓力,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易神遊恐罹注意力缺損症候群-中華醫藥網1021007《2013/10/06 19:09》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有 7成民眾覺得時間不夠的主因是缺乏專注力,精神科醫師提醒,上班族若感到開會時精神無法集中、上班打瞌睡、詞不達意等現象,就有可能是「注意力缺損症候群」!

失業率依舊居高不下,多數職場菜鳥苦於理解工作內容,面對不同主管所交代的不同工作,難以決定完成事情的優先順序,做事方法不得其門而入,更是讓初出茅廬的新鮮人壓力倍增。

面對時數長且繁雜的工作事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學習及適應,因此,專注力為提高工作效率的致勝關鍵。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級醫師楊聰財提醒,在高度的工作壓力環境下,易成為「注意力缺損症候群」。

楊聰財表示,若開會開到一半容易神遊,或是工作做一半就閃神分心,就要小心就是「注意力缺損症候群」的前兆。一般職場新鮮人剛接觸不熟悉的工作內容,常感到壓力大,易產生焦慮現象,導致體內壓力性荷爾蒙分泌上升,讓大腦中的可體松升高,影響人對事物的專注力。

學習掌握工作重點,提高工作專注力,是職場不敗教戰守則,楊聰財強調,高專注力能增進臨場反應,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可以幫助減輕焦慮,改善注意力受到焦慮干擾的機會,同時讓腦內α波上升,進而提升專注力,讓困難挑戰通通迎刃而解。

不過,若持續感到有無法專注的現象,楊聰財表示,就有可能是注意力缺損症候群或感覺統合方面的問題,嚴重時需就醫,千萬不可大意,以免影響工作表現!

---------------下一則--------------- 
成功的老化 多動腦減緩失智-中華醫藥網1021007《2013/10/06 16:57》記者林偉民�仁德報導

嘉南療養院醫師顏世卿認為,影響老年失能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就是失智症,但年老並非就等於失智,在門診發現有些老人年齡雖長,依然健步如飛,言語清晰,即所謂「成功的老化」,平時多動腦,抱持樂觀的正面情緒,都能減緩失智發生,而發現家中長者有記性變差、行為異常時,要及早送醫治療。

顏世卿門診中有 1名 73歲的阿嬤, 3年前記性變差,問過的事常常一問再問,家人煩不勝煩,後來變得疑神疑鬼,常覺得有人要害她,甚至將她的東西藏起來,常常拿著郵局存摺到處詢問鄰居是誰偷了她的錢,引來鄰居的不滿,最後告到派出所。

因類似情節反覆上演,家人決定將她送安養院,卻被安養院以她騷擾其他住民而拒絕,最後送到嘉南療養院,透過一系列檢查評估後,診斷為失智症併有精神及行為異常症狀,在藥物控制及日間留院治療後,症狀已受控制,家人也得以喘息。

顏世卿表示,老化並不一定就失智,很多高齡者依然身體硬朗,思考靈敏,即「成功的老化」,阿茲海默症是造成失智最常見原因,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者大衛.斯諾登研究老化與阿茲海默症,以生活作息相近的修女做長期追蹤,發現年輕時語文能力及教育程度較佳者,罹患失智症的機會較低,而具樂觀、知足、奉獻的正面情緒者,也比較高壽且失智症比率較低,因此他建議年長者仍要多動腦,抱持正面情緒,可以減緩失智發生。

---------------下一則--------------- 
多動腦 遠離失智症-中華醫藥網1021009《2013/09/12 18:59》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說,台灣失智症人口超過 19萬人,預估 2056年將達 72萬人;因此,台北市衛生局提醒,多動動腦、採地中海飲食,並遠離三高、肥胖、抽菸等危險因子,可降低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若是家中長者出現明顯的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或生活、語言出現困難等徵兆,喪失時間及地點的概念,或嚴重到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等,就要趕快到精神科或神經內科做檢查。

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表示,我國已邁向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環境,由於失智症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因此,預防失智症主要要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其中包括三高、頭部外傷、肥胖、抽菸等。

她同時建議,平時要多動腦,學習新知、多運動,平時多採取地中海飲食,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多攝取深海魚類,並且可以適量飲用葡萄酒,另外,多與人相處、增加社交活動,也能降低失智症。

---------------下一則--------------- 
閒置教室擬改造日照中心-中華醫藥網1021010《2013/10/09 21:56》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老人失智盛行率約 4.8%,推估失智總人口數已超過 19萬人;面臨失智症人口逐年大幅成長的威脅,衛生福利部已公告「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首先將擴大日間照護中心,將研擬改造閒置教室,以增加收容人數。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昨邀請衛福部部長邱文達進行「台灣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專案報告,列席的民間團體呼籲廣設日間照護中心,並提高補助,幫助照護家屬有喘息的空間。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失智人口約 18萬人,其中 65歲以上老人就占了 13萬人,邱文達表示,「台灣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包括:提高民眾對失智症防治及照護的認知、完善社區照護網絡、強化基層防治及醫療照護服務、發展人力資源強化服務知能、強化跨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鼓勵失智症相關研究與國際合作、保障權益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目前只有 94家社區日間照護中心在運作,收納人數不到 3000人,因此,正著手擴大建置,預計今年底可擴充至 120家。目標在 2016年前,全台 368個鄉鎮都有 1間照護中心,但仍與 19萬的失智人口不成比例。

為解決失智者的收容問題無處去的棘手難題,邱文達指出,正努力規劃將中小學閒置的空教室,也納入改造成照護中心的評估方向,已與教育部多次開會,包含地點、設施等問題仍待突破,但可行性相當高。

衛福部也規劃失能補助計畫,提供家屬喘息空間,凡輕度失能者,家屬每月可獲得補助 25小時;中度失能者、補助 50小時;重度失能者、則是 90小時,日間照顧費用、每小時 180元來計算,全由政府埋單,但若是低收入戶者、則由政府全額補助。

---------------下一則--------------- 

居家生活


快樂不倒翁 防跌14招-中華醫藥網1021006《2013/09/27 20:18》記者黃微芬�台南報導

老人跌倒是國內 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的第 2名。有鑑於此,台南新樓醫院社區健康中心衛教師兼體適能教練趙寂鈴教大家預防跌倒 14招,以事前預防、事後減緩跌倒造成的傷害,讓銀髮族做個快樂的不倒翁。

14招分別是:
1.維持生活空間動線流暢:家具擺設應固定、走道樓梯要暢空、電線要固定或收好、避免使用地毯以免絆倒。

2.照明、採光需充足:盡量採用不會使人炫光的燈泡,家中也應備有緊急照明設備,夜晚樓梯、走道隨時有光線照明。

3.放慢速度,勿匆忙:下床或起身應採側身的動作起來且要緩慢,不要突然蹲下或站起,這樣容易造成姿態性低血壓發生產生頭暈站不穩。

4.加裝安全扶手及止滑設計:樓梯及浴室可加裝安全設置,並盡可能將老年人的臥房與主要活動空間都安排在同樓層, 1樓較佳,以減少老年人攀爬樓梯的機會。

5.地面應保持乾燥,勿潮濕或光滑:浴室使用完畢應保持乾燥,使下一次使用時才不至於滑倒。

6.規律運動:保持身體柔軟性與加強腿部肌耐力,可經常做抬腿或踮腳尖運動 ,隨時注意早、晚的保暖,以防關節僵硬無力。

7.穿著合腳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防滑,鞋內不要墊有太厚的鞋墊,以免影響腳底感覺。
8. 使用安全的輔助器材:如:枴杖、助步器及輪椅等,並將其放置於靠床處。
9. 避免坐摺疊或底部有輪子的椅子且高度適宜。
10.常用物品放置的高度避免需墊腳尖或爬梯子,以減少跌倒機會。
11.藥物的服用應經由專業人員的指示,並確定不會影響走路的平穩性。
12.每年定期視力和聽力檢查。
13.不喝過量的酒。
14.若養寵物,應繫上鈴鐺,以防寵物在老年人不注意時溜到腳下,發生絆倒意外。

---------------下一則--------------- 
如何照顧長輩? 7面向進行評估2013/10/10【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年長父母的健康如何照顧?梅約醫學中心指出,不妨留意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記憶力、家中安全、交通、體重、精神狀態、活動力等七大面向,並逐一評估,改善。

以下逐一說明:
打理日常生活
觀察父母衣服是否乾淨,家中是否整潔、整齊。鍋子如果沒清理,常有烤焦的痕跡,代表他們可能常忘了爐子正在煮食物。長時間無力處理家務,代表可能有憂鬱或失智傾向。

記憶力減退
了解父母是否常在原本熟悉的社區中迷路,說話時突然忘了原本熟悉的用語,偶爾忘了與人有約或杯子放哪。出現記憶力減退時應尋求醫師評估。

家中安全
了解他們是否有困難上下狹窄的樓梯,或曾跌倒,能否閱讀藥罐上的說明。

交通安全
年長者開車安全需重視,如果開車有困難,應考慮搭其他交通工具。

體重減輕
一旦煮飯變得困難,沒有精力烹調或了解食品標示,進食減少,體重容易減輕。對食物的色香味不在敏銳也導致食欲不振。憂鬱、失智與癌症都會讓年長者變瘦。

精神狀況
觀察年長父母是否能保持對嗜好的興趣,是否與老朋友聯繫或參與任何社團。長期精神狀況不佳,可能有精神或身體實質上相關疾病。針對情緒精神問題,在任何年紀都可以積極尋求協助。

活動力
年長者多面臨膝關節、髖關節與肌力方面的問題,導致活動減少,跌倒是導致年長者健康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改善家中的裝置與設備,例如在浴室設置扶把,加高馬桶座椅。子女也要與父母溝通,讓他們了解你對他們健康問題的關心,或多與他們的朋友聊聊,朋友們的意見與關心,年長者常會接納。到了一定年紀或狀況時,聘請看護有其必要。定期健康檢查,尋求醫師的建議也有助掌握年長者的健康狀況。

北市聯合醫院營養師林姿吟表示,年長者因退化或服藥等因素,容易食之無味,不想吃飯,這時可先從在食物中多搭配使用天然辛香料,加強味覺刺激著手。

---------------下一則--------------- 
無磷洗衣水庫水質變好 翡翠經驗 擬全面推廣-自由時報1021011〔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

「用對洗衣粉洗衣服,也可以救台灣!」
翡翠上游社區用一年 含磷量減少27.5趴
台灣部分水庫優養化嚴重,主因之一是水中總磷濃度高,翡翠水庫管理局去年仿造國外經驗,在上游石碇鄉永安社區實施一年「無磷洗衣粉」運動,由官方免費提供三十一個住戶無磷洗衣粉及洗碗精,結果生活污水含磷量減少二十七.五%,成效明顯。環保署、水利署研擬全面推廣。

水庫的磷來自於上游農藥、森林釋放,還有家庭污水,尤其傳統洗衣粉中有磷酸鹽用來加強洗淨效果,但磷過量會造成水生物死亡。

無磷洗衣劑救環境 日本成功救回琵琶湖
推動無磷洗衣劑救環境,在國外早有類似案例,日本琵琶湖周遭住戶家庭主婦上世紀發起「生態洗衣粉」運動,成功救回琵琶湖;歐盟今年起也嚴格限制洗衣劑中磷含量,讓歐洲各國河川、湖泊有更多生機。

在歐洲各國,洗衣精是水面磷酸鹽第三大來源,僅次於農業和家庭污水。為改善水質與生態,今年歐盟把家用洗衣精磷酸鹽含量限制在○.五%。

目前台灣市售一般含磷洗衣粉、洗碗精含磷比率約二至十二%,較環保標章要求在○.一%以下的無磷清潔劑高出數十至上百倍。

環保署水保處長許永興說,近期將邀集水利署、地方政府及水庫管理單位研商。水利署發言人田巧玲說,各水庫都有「水源保育與回饋費」,只要專戶運用小組通過,可用於鼓勵無磷商品。

記者昨天實地到大賣場比價,幾乎所有洗衣精或洗衣粉都宣稱「環保」、「無磷」,每一百毫升(或公克)價格約從三元至十三元不等,多數價格落在六至八元之間,不過同份量、取得環保標章的洗衣粉價位落在十一元至十二.五元之間,明顯比其他洗衣粉貴了不少。

有家庭主婦表示,無磷洗衣粉並不會降低清潔效果,主要還是在搓揉沖洗。泡沫多不表示洗得越乾淨,市售洗衣粉可能添加陰離子介面活性劑、起泡劑,造成大家「泡沫多才洗得乾淨」的錯覺和誤解。

短期補助可鼓勵 長期還需養成環保觀念
主婦聯盟董事長陳曼麗建議,用早年很常見、無味的肥皂或肥皂絲,便宜又環保,洗淨力也不錯。支持短期內用「水源保育與回饋費」補助鼓勵,但長期要養成民眾環保觀念,自願配合,官方經費不宜無限制投入。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則表示,鼓勵使用無磷洗衣粉值得肯定,不過包括水庫上游濫墾、噴灑農藥、事業廢棄物被亂倒等,更需積極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