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產前產後走一回

2013年10月26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產前產後走一回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產前產後走一回

成長不馬虎


過動症 6成青春期仍持續-中華醫藥1021017《2013/10/16 20:00》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精神科說,「過動症」會造成衝動、注意力不集中, 6成到青春期仍持續,提醒應儘早矯治。

成醫精神科主治醫師紀美宏說,「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簡稱 ADHD),過動只是三大症狀之一,比較外顯和常見,其他的衝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影響非常長遠。

紀美宏指出,台灣的 ADHD發生率約 5至 10%,在腦部額葉皮質下迴路的功能異常,神經心理學檢查有腦部執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工作記憶較短暫等表現,不只是民間常以為的調皮、散漫、粗心、健忘而已。

ADHD常合併其他心理發展障礙,例如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焦慮症狀;目前醫界認為環境、心理因素,並不會造成 ADHD,約 2/3在青春期仍持續有症狀,過動的嚴重度減少,但不專心和衝動仍然持續。

診斷上須依據師長面談及行為觀察問卷、日常生活紀錄,必要時輔以智力測驗、注意力測驗等。最有效的治療模式是中樞神經興奮劑的輔以行為治療,療效是增強大腦自我控制力,對 8成 ADHD患者有效;目前藥物包括短效的利他能和長效的專思達、思銳,主要副作用為對食慾和睡眠的影響,無藥物成癮問題。

---------------下一則--------------- 

病痛要照顧


秋老虎發威…小娃退燒降溫 千萬別擦酒精【聯合報╱記者唐守怡�台北報導】

換季秋老虎發威,日夜溫差大,只要孩童出現體溫偏高、發熱徵兆,父母就會直覺反應:「發燒了!」甚至以酒精擦拭孩童的額頭或身體來幫助退燒。

醫師呼籲,發燒與否應從孩童的活動力是否正常、是否有身體不適,以及是否持續發燒超過38度等3大原則來觀察,而不是依據體溫的高低來判斷,此外善用退熱貼片也能讓孩童緩和降溫。

小兒科醫師黃立心指出,父母處理孩童的發燒問題,最常見的迷思就是用酒精擦拭額頭或身體,但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反而阻礙散熱。黃立心建議,只要掌握判別發燒三大原則,父母可初步在家中給予退熱貼片、洗溫水澡、減少衣服等物理性退燒處理,保持細心觀察,若狀況不穩定或高燒不退,再出門就醫。

醫師也提醒,平時除了注意孩童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外,建立正確的退燒觀念,準備耳溫槍、冰枕及幫助吸收熱度、無添加香料,對皮膚溫和不刺激成的退熱貼片等,都能讓發熱或發燒的孩童在第一時間以溫和方式降溫。【2013/10/17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教育有進步


幼童3C不離手 當心出現類自閉症…2013/10/14【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普及化的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已成為很多父母「搞定小孩」的教養工具,小孩吵鬧,就給他們滑手機,馬上乖乖。但越來越多資料顯示,孩子太早接觸3C產品,不僅影響視力、與人有溝通障礙,甚至會出現「類自閉症」的症狀。

輕薄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問世後,「3C兒童」比過往的電視兒童,更讓專家學者憂慮,靖娟文教基金會、漢聲廣播電台昨天舉辦「滑世代幸福教養座談會」,呼籲父母不要再「餵食」孩子3C產品,否則恐怕成「3C亡國」。

不管在餐廳吃飯、坐捷運或外出踏青,大家常會看到類似情景:父母拿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架在餐桌上,原本吵鬧的孩子,馬上被播放的動畫或遊戲吸引,變 得服服貼貼,父母也暫時獲救,鬆了一口氣。靖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卻提醒父母,這樣可能養出只會滑手機、對身旁所有事都沒興趣的「3C小孩」,恐影響 正常發展。

林月琴說,只要拿走手機或平板電腦,3C小孩馬上「崩潰」大哭、尖叫不停;有不少孩子還在牙牙學語,正是學習發展期,卻不愛聽人說話、也對玩具沒興趣,只喜歡「滑手機」。

她指出,越來越多父母發現小孩有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控制情緒的問題,帶去職能治療,診斷出「類自閉症」的現象,追蹤才發現這些孩子都太小就接觸3C產品。

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表示,過早接觸3C產品,會影響孩子腦部發育,臨床發現過動、注意力不足、自閉症的孩子都增加了,且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也越來越差。

許多保母向他抱怨,現在的孩子講不聽、沒耐性,越來越難帶,他懷疑可能和過早接觸3C產品有關。

親子專家楊俐容則呼籲新手爸媽,不要把3C產品當保母,多與孩子說話,接近大自然,讓孩子健康成長。

---------------下一則--------------- 
專家:3C強壯了食指,卻萎縮了大腦2013/10/14【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精神科醫師提醒,手機、平板電腦等「3C保母」養大的小孩,缺少人際互動機會,長大後恐較封閉、自我、缺乏同理心。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3C產品帶給人們便利生活,享受酷炫的聲光效果,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孩子一旦過度使用、甚至上癮,家長應管制。

他說,美國兒科醫學會很早就對家長提出警告,勿讓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接觸3C產品,除因視力尚處於發育階段,也因更需透過跑、跳等四肢動作來幫助大腦發育,過於沉迷3C產品,到最後「只強壯了食指,卻萎縮了大腦。」

靖娟文教基金會指出,孩子若迷上3C會有「類自閉症」傾向。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張學岭表示,自閉症患者是指無法像正常人一樣進行語言表達和社交活動;但過度使用3C產品的孩子則是處在虛擬世界,缺乏現實人際互動,以致社交技巧不佳,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台北振興醫院精神科醫師嚴烽彰說,以前嬰幼兒哭鬧,父母常使出塞奶嘴絕招,如今3C產品似已取代奶嘴,變成「3C保母」。不過,一旦孩子「黏」上電腦或電玩,很容易上癮而難脫離。

楊聰財強調,孩童從小與他人互動過程之中,最重要的是透過眼神交會,學習如何察言觀色,但近年觀察發現,許多從小玩電動長大的青少年,一進電梯不懂得和鄰居打招呼,只會低頭滑手機。
他說,尤其某些小孩有天生「畏懼型」氣質,如過度沉迷3C產品,恐更害羞與缺乏自信。

---------------下一則--------------- 
研究:2-4歲幼童 語言能力發展快速2013/10/14【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和外電報導】

英國倫敦大學與布朗大學共同研究,發現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迅速,尤其二至四歲間,更是語言學期的關鍵,在此期間大腦會受到環境影響,逐漸學習眾多新詞彙,能夠順利表達內心所想,這能解釋幼兒較能學習兩種語言,幼兒語言發展遲緩,也應該把握黃金時間,趁早輔助治療。

研究團隊研究了一百零八位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經確認沒有異常,使用儀器掃瞄大腦,發現髓鞘質分布已經固定,這是一種大腦在學習時所產生的物質,這表明幼童至少在四歲時,就已經在環境的刺激下,學習各種能維生的技能,語言當然是其中一項重要關鍵,這也幼童較能同時學習兩種語言。

幼童的語言學習能力非常迅速,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嬰兒滿周歲時,雖然沒有辦法說話,但已經能認得數十的簡單詞彙,等到六歲時,已經擴大到五千字上下,隨著髓鞘質發展,證明幼童能同時間學習不同語言,但這也是一個重要指標,發現語言發展有障礙或遲緩的孩子,讓他們能夠稱早接受治療。

倫敦大學強納森博士表示,從這項實驗能夠證明,幼童在四歲之前,語言學習能力會快速發展,從另一個方面看,也能藉此發現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必須稱早就醫治療,此外,身體發育遲緩或自閉症等,語言能力不足是一種早期症狀,都能藉由語言發展情況,觀察出些端倪,早日接受適當醫療。

新生兒篇


嬰兒常吃抗生素 過敏比率大增【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國人愛亂吃抗生素,除了可能引發抗藥性,最新研究顯示,嬰兒在1歲前使用抗生素及解熱劑,將使日後過敏的機率大增,提醒父母一時亂用藥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王志堯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大規模研究,以1998年及2003年出生、兩個不同世代的嬰兒為對象,從健保資料庫追蹤到5歲,分析27萬多人資料,發現上述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流行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王志堯表示,台灣人愛亂用藥,小孩也不例外,從統計中可以看出,1998年出生嬰兒在1歲前,使用抗生素與解熱劑(普拿疼)的比例為63.14%,但2003年出生嬰兒使用比率已增加到87.41%,目前更可能已超過9成。

研究顯示,1998年26萬多名的新生兒中,在1歲前服用抗生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是未服用兒童的1.61倍、氣喘為1.38倍,過敏性鼻炎則是1.41倍。

而1歲前服用解熱劑與未服用兒童比較,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是2.02倍、氣喘是1.66倍,過敏性鼻炎是1.7倍,兩者都用情況更糟。2003年的研究結果也差不多。

王志堯表示,1歲前是孩子發育最重要的階段,使用抗生素會殺死腸道內的益生菌,目前研究顯示,人一生腸胃中益生菌的形態在1歲前就決定,而益生菌不僅與免疫有關,最新研究更與成人後的肥胖及糖尿病相關。

而解熱劑則會減少肝臟內的抗氧化劑,過敏需要抗氧化劑來緩解,因此孩子使用這些藥,都會對日後過敏症狀有影響,且使用次數愈多過敏比率愈高。

他表示,在國外如果孩子發燒、感冒,醫師會囑咐多喝水、多休息,除非有明顯細菌感染症狀,才會使用抗生素,但台灣有健保,藥物使用方便,加上基層診所競爭,少子化父母又捨不得讓孩子生病,藥物濫用普遍。

建議家長與小兒科醫師配合,孩子生病時不一定吃藥才會好,以台南市來說,目前大約有一成以上的孩子有過敏症狀,應該多讓孩子接觸戶外與運動,才能好轉。【2013/10/16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