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11月08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手搖茶飲添加物 另一風險2013/10/27【聯合晚報╱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台灣的手搖飲料,創造了另一經濟奇蹟。然在食安問題曾出當頭,手搖飲料對身體造成的隱藏風險也受注意,最令人擔心的是添加物和熱量。

專家:茶精、人工香料傷肝腎
朝陽科技大學教師、牛津大學化學博士陳耀寬表示,喝茶的人都知道,茶泡久了一定會產生「茶鹼」,茶鹼會讓茶的味道變得越來越苦,也因此,有些廠商可能會添加茶精和人工香料,茶精能讓茶的味道和口感保持在甘順潤喉,但是茶精和人工香料吃久了會造成肝腎傷害,陳耀寬強調,這些東西都是人工合成物,也會讓身體代謝系統造成一定的損害。

人工果糖 易累積肝臟成脂肪肝
陳耀寬也說,茶飲裡面只要加了糖,就很有可能是添加了人工果糖,而人工果糖是玉米澱粉分解的糖漿,吃進身體裡面很容易累積在肝臟成為脂肪肝,而且長期下來還可能會造成慢性病的高危險族群。

珍珠奶茶是茶飲店長賣款,但專家估計一杯700毫升的珍奶熱量等於2碗飯,熱量約500~700大卡之間,根據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成年男性單日攝取2000~2300大卡熱量;女性為1500~1800大卡。

糖攝取過量 成三高的高危險群
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花士哲表示,糖攝取過量,長期可能會讓自己變成三高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高危險群。每人每日攝取精緻糖的比例不要超過5%,若以成人一天需要2000大卡熱量來估算,即每人每日精緻糖的攝取不宜超過100大卡的熱量,花士哲強調,若長期精緻糖攝取的熱量超過10%,就有危害身體健康的疑慮,民眾不得不慎。

………………………………………
手搖茶飲�很多口味 天然調不來2013/10/27【聯合晚報╱記者曾宛琳、曾桂香╱台北報導】

檸檬綠茶、珍珠奶茶、波霸奶茶、冰淇淋咖啡、百香果粉條綠茶、梅子冰茶、紅茶拿鐵、玫瑰養生花茶、芒果冰淇淋奶茶等,幾乎消費者所想得到的飲料,這些手搖杯業者通通都有賣,需求和供給似乎永遠都在增加當中。但花樣這麼多,有些並不是天然食材可以變化得出來,用食品化工配方才辦得到。

專家指出,台灣消費者的舌頭及味覺現在幾乎已經被化工添加物「養壞」了,有時覺得人工的比天然的好吃;像某位美食部落客就曾在胖達人事件後,於臉書上提醒消費者,甜蜜的吐司厚片或各式甜點,都是人工甘味,對身體傷害更大。

現在許多食物都會添加食品級的人工添加物,以增加商品吸引力及「特色」,上游廠商坦言,這是這一行業「公開的秘密」。不管是果汁、咖啡、茶類,幾乎都可以用人工香精和色素調配而成,只要走一趟化工行,就能發現這些人工化學添加劑的蹤跡。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營養師陳怡靜表示,許多民眾已經對於食物的原味非常陌生,甚至不少人還會覺得用茶精泡出來的飲料,比起真正茶葉泡出來的更加好喝,但是茶精的組成成分是合成香料和色素,而且茶精、冷水就可以泡,比起正常的泡茶方式,至少可以節省一倍以上的時間及材料成本。

---------------下一則--------------- 
家中自來水 可以直接煮沸喝嗎?2013/10/31【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很多人以為家中裝了活性碳濾水機就萬無一失。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環境暨職業衛生研究中心主任、專研水質安全學者王根樹提醒,活性碳濾水器除了過濾水中沉積物,的確還可過濾一些環境荷爾蒙、水中防蚊液汙染物質,不過活性碳蕊心一定要定期更換、保養,否則水質就會變更糟。

王根樹教授解釋,所有自來水都必須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因此剛出自來水廠的水理論上可直接飲用,不需要特別過濾。不過配水系統中有的管線很老舊,水管沉積物就可能進入自來水,雖然不致影響健康,但民眾如果覺得自來水看起來有點髒,或感覺不太安心,可以考慮裝個簡單過濾設備,過濾水中沉積物,多一層保障。

過去分析顯示,自來水當中有極低濃度的環境荷爾蒙壬基酚、防蚊液等汙染成份,一般濾水器無法過濾這些成份,而活性碳多少就有點幫助。王根樹教授分析,使用活性碳濾水器一定要定期換蕊心、保養,當活性碳吸附髒汙達飽和狀態,乾淨的水會再把髒汙沖到水中,這樣水質反而變得更髒,且活性碳可能長出一些微生物,增加汙染風險。

即使使用濾水器、淨水器,自來水還是要煮沸再喝,比較安全,王根樹教授表示,自來水通常帶有餘氯,當自來水在水塔待一段時間,餘氯就會消失,此時就容易孳生各種細菌、微生物,活性碳或一般濾水器無法過濾微生物,自來水必須要煮沸,才能減少微生物汙染機率。而市面上有些濾水器、淨水器有紫外線消毒功能,這類濾水器、淨水器真的可以消除一些微生物,但紫外線燈管要定期更新、保養,以避免殺菌效果大打折扣。

王根樹教授強調,目前濾水器、淨水器與蕊心的價格落差極大,民眾安裝濾水器、淨水器前一定要充份了解自己的需求、動機,並非越貴越好,民眾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購適合的過濾設備,不要只根據廣告、廠商話術就盲目購買,這樣不但浪費錢,也不見得真能符合需求。

---------------下一則--------------- 
名醫教自保:這十大危險食品 你少碰2013/10/27【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食品安全頻頻亮紅燈,讓人防不勝防,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則依照毒性、稽查不合格率偏高等原則,提出十大危險食品。第一名是沾豬血糕、麻糬的最佳配角花生粉,第二名則是容易農藥過量的豆類蔬菜,第三名則是含汞量高的旗魚、鮪魚、鯊魚等大型魚類。

重視飲食安全的江守山說,一般食品中的添加物,風險還算「小case」,但這些危險食品難以從外觀分辨好壞,也不容易找到安心食材。

他舉危險食物第一名花生粉為例,萬一業者是用劣質花生製作花生粉,會含有黃麴毒素,黃麵毒素沒有安全劑量,也沒有解毒劑。

「外食從不碰豆類蔬菜」
他指出,市售花生粉黃麴毒素檢驗,不合格率高達八成。黃麴毒素是毒性很強的肝臟致癌物,除了花生粉,民眾吃看不見花生「原形」的花生糖、花生醬等,都要很小心。因此他建議花生粉最好自己打或現打,盡量挑選外觀沒有黑點的花生製作。

名列第二的豆類蔬菜,江守山表示,除了毛豆之外,四季豆等豆類蔬菜因為連續採收,很容易農藥過量,他自己外食絕不吃豆菜類。即使在家自己料理,也會先仔細清洗,先以海綿刷清洗豆子表面,接著以小蘇打水浸泡5分鐘,盡量去除農藥才比較安心。

「珍奶簡直是化學濃湯」
另外,被當成台灣美食代表之一的珍珠奶茶,在江守山眼中是危險食物第四名。江守山說,珍珠奶茶裡的茶可能有農藥、冰塊含菌,且含糖量過高。其中的珍珠為了增加Q彈口感,業者常會「加料」,他說簡直是「化學濃湯」。其他進榜的前十大危險食物還包括為增加賣相漂白、又為了增加重量加入過多鹽分的魩仔魚、可能含農藥及寄生蟲的生菜沙拉等。江守山到西餐廳用餐,都會請餐廳把生菜燙熟再吃。

咖啡豆若發霉 磨粉含赭麴毒素
至於許多上班族少不了的咖啡,江守山也提醒,如果業者是以發霉的咖啡豆磨粉,裡頭會含有具腎臟毒性的赭麴毒素,民眾最好買新鮮的咖啡豆自己研磨。

---------------下一則--------------- 
名醫教自保�兩原則:減少外食與「吃到飽」2013/10/27【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米、油、醬料、茶飲等各類食物標示不實、摻假、混充陸續出問題,讓消費者人心惶惶,不知何時會踩到「地雷」。醫師及營養師建議,減少外食、少吃「吃到飽」兩大守則,因為吃到飽為降低成本,很可能從食材動手腳。外食族則要避免太鹹、太辣等重口味、口感的食物。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中午自己帶便當,還「規定」自己一個月外食不能超過九次。他說,外食的食材挑選、烹調常不夠嚴謹,他曾看過火鍋吃到飽餐廳,把魷魚、木耳、海帶芽等食材,先泡藥水泡成原先體積的三倍大,但這些藥水含鋁,當消費者怕吃虧猛把食物往肚子裡塞,其實只賺到了藥水中的「鋁」。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也說,要降低飲食風險,一定要從改變自己的飲食及購買習慣開始。吃到飽餐廳為壓低成本,確實會有食材不安心的疑慮。

她建議,除了假日自己下廚,減少外食頻率,平時若購買外食回家,可自己燙青菜,增加綠色蔬菜的攝取量,因為蔬果是天然的解毒劑,有助於修復肝臟。另外,採買時避免買「家庭號」,寧可吃完再買,保存期限太長的食物,最好不要碰。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是外食族,他說,外食族應接受食物的本色原味,不要過於追求酥、脆、Q、香,也避免太油、太鹹、太辣的食物,以免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的食品添加物。

---------------下一則--------------- 
蜂蜜抽驗 2不純1無蜜-中華醫藥網1021029《2013/10/28 17:5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昨日公布真假蜂蜜的調查結果,共計抽驗 10件蜂蜜產品,其中分別有 2件蜂蜜產品純度與標示不符合,還有 1件調和蜜不含蜂蜜,成分只有果糖及蔗糖,衛生局提醒,純蜂蜜與合成蜜可用目測、味覺、味道來判別蜂蜜的真偽。

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長邱秀儀表示,天然蜂蜜有一定範圍的碳同位素比值,且蜂蜜中含有少量蛋白質,若羼假則其碳同位素比值就會偏離,由蜂蜜及蛋白質的碳同位素比值可計算出羼糖率,因此碳同位素比值就像指紋,可辨別蜂蜜是否天然純正。

北市衛生局採樣 10件標示「純」、「天然」或「 100%」之蜂蜜進行檢驗,調查結果有 2件蜂蜜產品「首席純蜂蜜」及「特級純蜂蜜」外包裝標示分別號稱「 100%純蜂蜜」、「 100%的純造」,但檢出碳同位素比值偏離天然蜂蜜且羼糖率大於 7%,不符合純蜂蜜規格。

另外 1件「龍眼花蜜」外包裝標示成分含蜂蜜、果糖、葡萄糖、蔗糖,為調和蜜,但檢驗結果碳同位素比值較接近蔗糖及果糖,且不含蜂蜜應有的蛋白質成分,判定產品不含蜂蜜成分。為確認純度,該局再以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1305品質檢測,重複比對結果,確認 3件蜂蜜產品的「羥甲基糠醛」及「澱粉酶活性」均不符合規定。

衛生局表示, 3件不合規定的產品來源為雲林縣,已移請雲林縣衛生局了解製程,若查證標示不實,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新台幣 4萬元到 20萬元的罰鍰,同時提醒,在選購蜂蜜產品時注意,凡經過驗證的蜂蜜,都貼有「國產蜂蜜證明標章」黃色防偽標章。

---------------下一則--------------- 
市售枸杞 逾9成含致癌甲醛-中華醫藥網1021030《2013/10/29 18:08》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秋末冬初正是進補旺季,在進補藥膳中有一味藥不可或缺,那就是枸杞,但研究卻發現,市售 9成以上的枸杞都含有可能致癌的甲醛,甚至還超標數十倍。

根據台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李孟杰及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系,於室內空氣品質國際研討會中發表的論文「烹煮枸杞造成之室內甲醛逸散研究」中指出,台灣每年自中國大陸進口約 3800噸的枸杞做為食用或藥用,為了解枸杞中是否含有甲醛,分別自台灣、大陸、香港及泰國等地取得市售枸杞做為研究樣本,結果發現枸杞因為保鮮不易,因此添加可防腐保鮮及增色的甲醛,且運輸路途越遙遠添加的劑量越高,越接近原產地則劑量越低。台灣雖然也有本地栽培生產且未添加甲醛的枸杞,但因為生產成本相當高,在市面上幾乎買不到。

甲醛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為可疑致癌物,大家耳熟能詳的福馬林即為甲醛稀釋後的溶劑,室內出現甲醛的來源主要常見於家具或建材,研究團隊在一次測試室內空氣品質時意外發現出現甲醛超高的不正常狀況,結果竟查出是當時端入室內的枸杞藥膳為造成空氣中甲醛超高的主要來源,因此針對枸杞展開研究,經過比色法的驗證,發現 9成以上的枸杞樣本都含有甲醛,還有超標數十倍的狀況。

李孟杰建議,由於甲醛有增色效果,因此購買枸杞時可先從顏色是否太過鮮紅進行初步判斷,研究也發現烹煮枸杞超過 30分鐘,所含的甲醛將於空氣中逸散,所以建議烹煮枸杞要超過 30分鐘,且需在空氣流通之處烹煮,以免吸入逸散至空氣中的甲醛而造成身體上可能的危害。

---------------下一則--------------- 
燒烤一餐 吃進2天鈉量-中華醫藥網1021030《2013/10/29 23:29》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10月 29日為世界中風日,鑑於高血壓已擠進國人 10大死因,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呷飯可別太重「鹹」,尤其燒烤 1餐就吃進 2天以上鈉含量,若不能改變吃重鹹的飲食習慣,後續將導致高血壓及更嚴重的中風問題!

隨著冬季到來,年輕人聚餐經常喜歡選擇到燒烤料理店,香腸、甜不辣、豬血糕、熱狗及各類丸子等吃到飽,殊不知,燒烤類食材經常是選用許多加工食品,往往鈉含量高,再加上民眾食用燒烤食物,習慣沾過量醬料,使得一餐燒烤食物下肚,也攝入了超高的鈉!

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 2400毫克,即鹽 6公克。惟 2005-2008年、 2010-201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各年齡層民眾的鈉攝取量都已超過每日建議量,而且有「男多於女、少多於老」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國中、高中以及青壯年( 19-30歲)男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 4899毫克、 4962毫克及 4494毫克,已達每日建議值的 2倍以上。

國民健康署指出,國內高血壓性疾病標準化死亡率不再呈下降趨勢,反而有逐年上升現象,而腦血管疾病標準化死亡率的下降趨勢,也有趨緩現象,顯示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

健康署長邱淑媞指出,年輕人鈉攝取量超標的情形,已經比想像的嚴重許多,目前 20-39歲的年輕人每 12人就有 1人患有高血壓,而其中有高達 3/4對自己罹患高血壓渾然不覺;更可怕的是,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的風險又是一般人的 3倍!因此,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忽略「重鹹」的飲食習慣對自己健康造成的極大危害!

---------------下一則--------------- 
燒烤減鈉3不 遠離3高-自由時報1021030〔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秋冬是民眾樂吃燒烤的旺季,除了要小心假醬油和瘦肉精問題,還要小心「鈉」太高!
很少人知道,一根香腸、三片甜不辣,加上一小碟蘸醬,就把兩天份的鈉建議攝取量用完了,一旦鈉攝取量超標,就會增加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

昨天是世界中風日,國民健康署提出燒烤減鈉「三不」曲。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中風、高血壓、心臟病這三大殺手,就佔了國人所有死因的二十一%,其中六成中風者有高血壓。近三年內,高血壓從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九名,爬升到第八名,與鈉含量破表的飲食習慣有直接相關。

每12個年輕人就有一個高血壓
歷年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全國不分年齡,每日鈉攝取量通通超標,其中又以國、高中生及三十歲以下的青壯男女最嚴重,呈現「男多於女、年輕多於年老」的現象。每十二個二十歲到三十九歲的年輕人當中,就有一個高血壓,但已罹病者卻有高達四分之三渾然不知。

食材加蘸醬 一頓吃下2天鈉量
燒烤食材中常見的香腸、甜不辣、豬血糕、熱狗、丸子、培根、豆乾,每一份就有四百到七百毫克的鈉;半碟(大約五十毫升)混合醬油、烏醋與豆瓣醬的蘸醬,鈉含量就將近兩千毫克。每人每天的鈉建議攝取量上限只有兩千四百毫克,吃一頓燒烤,很容易就破表了。
國健署建議民眾謹記「三不」原則:盡量不吃、不選加工食品、盡量不蘸醬料。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一賢提供五種做法簡易的燒烤蘸醬,與一般蘸醬相比,可減少九成以上的鈉含量,包括莓果醋醬、堅果咖哩醬、莎莎九層塔醬、果香烤肉醬、芥末優格醬,歡迎民眾上網下載食譜。(網址http://ppt.cc/qEhH,附件二為食譜)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不惑之年… 當心骨質流失快-中華醫藥網1021029《2013/09/25 20:07》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骨鬆經常來得無聲無息,生活中只要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帶來嚴重的骨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孫文榮提醒,一般來說,正常人到了 30歲左右,骨質便會開始流失,過了 40歲流失的速度會開始加劇。

孫文榮表示,簡單的說骨質疏鬆就是原本應該停留在骨骼內增加骨骼強度的鈣質流入血液中,因為流量過大讓骨骼內的孔隙加大,骨骼也因此呈現中空疏鬆;一旦流失的程度超過正常值的 2.5個標準差,就是「骨質疏鬆症」。

孫文榮解釋,一般人到了 30歲左右,骨質會開始流失,超過 40歲速度開始增加。這種病雖然是種老化引起的現象,但不能因此就輕忽骨鬆的影響。畢竟罹患骨質疏鬆症的老人家一旦跌倒就容易骨折,一旦骨折就容易影響行動能力連帶危及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

骨質疏鬆患者平時的各種動作都要注意,如彎腰搬重物,或輕輕的小碰撞,甚至腳底一滑或是不小心拐到,髖部關節就非常容易應聲骨折;尤其更年期婦女更是高危險群,建議年輕時就要好好保存骨本,忌菸少酒並且規律運動,維持正常作息。

---------------下一則--------------- 
乾癢紅來襲 冬季3大皮膚炎2013年11月01日

天氣愈來愈冷,許多人的皮膚也容易跟著出現乾燥、脫屑、發紅等症狀,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呂佩璇指出,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在季節變換之際和冬天最易惡化;另外,異位性皮膚炎或乾癬患者在乾冷的秋冬季節,症狀往往也變得較嚴重,提醒應加強皮膚保濕,日常也應維持規律作息,避免辛辣、油膩、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降低復發機會。
報導╱醫療組 攝影╱施偉平、高大鈞

【先了解】乾冷易惡化
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主要跟體質、遺傳有關,乾癬則是免疫系統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三者在乾冷氣候有容易惡化的傾向,因此患者在冬天要特別注意。

脂漏性皮膚炎
特徵:發紅、脫皮,有時會伴隨搔癢。
好發部位:皮脂腺分布較稠密處,如胸前、臉上T字部位、頭皮等。
治療方式:皮膚擦含甲硝銼或類固醇藥膏,頭皮病情嚴重時選用藥用洗髮精如含煤焦油、活性鋅等成分洗頭,搭配抗發炎或抗黴菌藥膏,另可口服抗生素。

異位性皮膚炎
特徵:紅疹、皮膚乾燥,且通常奇癢無比。
好發部位:嬰兒好發頭臉部,幼兒是四肢外側,成人為四肢內側、頸後。
治療方式:急性期口服抗組織胺、微量類固醇藥物,擦類固醇藥膏;狀況穩定後,可在感覺快發作時口服醫師開立的抗組織胺,並塗抹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

乾癬
特徵:界限清楚的紅色斑塊,伴隨銀白色脫屑。
好發部位:頭皮、膝蓋、手肘、下背部、臉部等,40%患者合併關節炎。
治療方式:依病況可擦外用類固醇藥膏、外用維他命D、A酸藥膏或水楊酸藥膏,嚴重者需搭配口服藥物、照光治療、生物製劑。

【可預防】塗適合保濕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擦醫師開立含尿素的保濕劑、健保有給付,具保濕和輕微去角質功能,或選通過過敏和保濕有效性測試的醫療級保濕產品,乾癬患者則建議用溫和、成分單純的油脂保濕產品如凡士林。脂漏性皮膚炎患者若頭皮病情輕微時,可買市售抗屑洗髮精洗頭,並用指腹按摩頭皮清洗。

避酒精辛辣
這3類病症皆屬於皮膚發炎疾病,因此會引起血管擴張的食物,例如辛辣、酒精皆最好避免,尤其在發作時更要禁止;另也最好避免太油膩的食物以及香菸,日常維持作息規律、少熬夜,並適時紓壓,避免累積壓力,可降低發作機會。

禁搔抓泡湯
部分患者因患部脫屑或癢而用手指摳抓,病情恐更嚴重,甚至引發局部感染,建議若出現輕微搔癢感時,用冷水沖或冷水沾毛巾濕敷,有助暫時緩和癢感,若症狀加劇仍應就醫治療;正值發作期間應避免泡湯,以免加重發炎反應,平常也避免用過熱的水洗臉或洗澡,水溫以不燙手、微溫為原則。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 呂佩璇【醫師說】
這3種皮膚發炎疾病在冬天較容易發作,提醒若症狀發作時,應快就醫治療,避免症狀持續惡化甚至引發感染。

---------------下一則--------------- 
少坐多站 加速新陳代謝 可消耗熱量2013/10/29【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想增加熱量消耗,不妨少坐多站。每天多花三、四小時站著,一年下來多消耗三萬大卡,等於跑了十場馬拉松。

英國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Chester)約翰•柏克利教授(Dr John Buckley)表示,很多人一天可以坐上十二小時,如果加上躺在床上七小時,等於每天十九小時的靜態生活。規律運動也無法改變久坐的壞處。

切斯特大學研究團隊主張,不妨每天至少花三、四小時站著工作,一年下來等同跑了十場馬拉松,站一小時比坐多消耗五十大卡。

柏克利教授表示,每天至少多站三小時,可消耗一百五十大卡熱量,五天就多燃燒七百五十大卡,一年達三萬大卡,等同八磅(3.6公斤)的贅肉,長期累積相當可觀。

約翰•柏克利教授找來十名自願者,請他們連續一周每天工作時至少站三小時,發現他們飯後血糖降低得較快。久坐也常讓血脂容易升高,站著時候心跳加快,也自然加速新陳代謝,進而增加熱量消耗。

站著工作其實不是很「新潮」的觀念。作家海明威、英國前首相邱吉爾都曾有站著工作的習慣,邱吉爾、海明威、班傑明•富蘭克林都有特殊的桌子可供他們站著寫作。

少坐雖然有利健康,但若如同專櫃小姐穿著高跟鞋站一整天恐怕很容易傷害腳部。久坐、久站增加下肢靜脈曲張的風險。預防的方法有避免長時間站、坐或雙腿交叉過久、避免高溫環境及穿緊身衣物或高跟鞋,不妨適度走路,勤作抬腿運動及拉筋;屬於高危險群者若發現有靜脈曲張,建議定期就醫追蹤檢查。

腰痛、背痛也與肌力變差、疲勞、長時間站立工作及久坐姿勢過於固定有關。一旦腰痛,醫師建議儘早就醫檢查,需要瞬間用力或長期久坐、久站,搬重物的工作都不利於脊椎健康。

民眾在長途久坐飛行後,出現血栓的風險增加,建議不要一直坐著不動。心臟內科醫師周玉蘭提到,當下肢產生了深部靜脈血栓栓塞,脫落的血栓容易造成左右肺動脈近端阻塞。

---------------下一則--------------- 
多喝水 有助身體代謝2013/10/29【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多喝水有助於身體代謝機能。中醫師陳玫妃表示,中醫觀點,適當地喝水可以清瀉體內的胃火、肝熱以及血熱的物質,有解渴、淨化身體的作用。因此,多喝水有助於解熱代謝,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過濾後的水不見得是完全無菌,在國內,過濾後的水通常還會含有一些細菌,以及過濾器材的保養也很重要,否則也會成為細菌的一個溫床。通常過濾後的水,經過煮沸、殺菌再飲用,較能提升飲用安全性。要健康喝水,喝水要一天之內,慢慢地喝,最好一天有1公升半至2公升的水份補充。喝水可幫助順利地排便,來維持身體的適當地代謝,及生理的機能。通常晨起喝1大杯水是最佳的時機,有助於腸道的蠕動,促進排便,也有清肝、解熱的作用。

陳醫師表示,就體質來看,若體內的肺熱、胃火過旺;常容易口乾、舌燥嘴破,舌質有裂紋,舌紅,身體的精力較不足。此時多喝水可將體內的胃火、肝熱、血熱等症狀緩解、改善,增強身體的抵抗、免疫能力。還有,感冒、發燒的人要多喝水。因為體內有熱灼燒自己的津液水份。以及若有抽煙、喝酒的人,更應多喝水,才能代謝體內的肺熱以及肝熱等問題。

醫師指出,多喝水可沖淡尿液中的毒素,增加排尿的次數,可減少尿中的細菌感染膀胱、尿道的作用。因此像是尿道炎、膀胱炎患者,也應多喝水,幫助將尿道、膀胱內的細菌、排泄出來。另外,也有研究提到,多喝水有降低癌症的風險,提高自身的抗病功能。

---------------下一則--------------- 
解尿日誌可查出頻尿真相-中華醫藥網1021030《2013/10/29 18:40》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頻尿該怎麼辦?醫界發現這類患者經常不必吃藥或吃藥也無濟於事,成大醫院泌尿部建議患者或家屬先寫「解尿日誌」,監測至少 3天即可揭曉,往往能查出真相其實是心理因素作祟。

住在安養院的 80歲吳老先生,由看護陪同來到成大醫院門診,抱怨頻尿,連晚上睡覺也要起床 4至 5次也影響睡眠,調整過幾次藥物都不見成效。

主治醫師林佩瑜沒給予藥物治療,先託付看護幫吳老先生登錄 3天份的解尿日誌,收回日記時竟發現其實老人家每天水分攝取不到 800毫升,白天卻只小解 2次,夜間也只起床一次,尿量都在合理範圍內。

查問患者後,他才說出「實話」,原來他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上下床不方便,想要吃強一點的藥,所以才會誇大其詞說自己夜間常上廁所。林佩瑜予以衛教,建議夜間準備便盆椅後,結果只需要簡單的攝護腺藥物即可。

還有 33歲上班族林小姐,最近廁所次數密集,被上司懷疑是藉故摸魚,因此被要求到成醫,也須開立診斷書,辨明真相。

由於林小姐泌尿機能正常,接受林醫師的建議,先登記 3天份解尿日誌,回診時真相大白,原來林小姐很注意保養身體,每天上班期間會攝取 8杯溫開水,相對於同事幾乎滴水不進,當然上廁所的次數會多一點。所以林小姐不需要任何藥物,反而是她的上司或同事才需要寫解尿日誌追蹤啊!

林佩瑜指出,正常人每天需要 2千毫升的水分,最好分成 6至 8次攝取,而解尿次數平均每天約 6至 8次,夜間不超過 2次為主,至於解尿日誌的內容,須含記錄時間、攝取水分量、解尿量,至少記錄連續 2天以上,應備有 2個有刻度量表的杯子,分別作為定量喝水、盛裝排尿,夜間也照常登錄。

---------------下一則--------------- 

居家生活


陶瓷、玻璃鍋具穩定度高 較安全2013/10/28【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食品安全疑慮,不僅食物本身有危機,烹煮的器具可能也會有危害,在物資缺乏的時代,金屬非常昂貴,許多家裡都會有鋁製鍋具,因為比較便宜,但經過實驗證實,長期誤食鋁,會增加老年癡呆症的罹患風險,而今以為沒問題的不鏽鋼鍋,也傳出錳會傷害身體,選擇適當的鍋具,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不沾鍋有致癌疑慮
炒菜時最怕沾鍋,因此聰明的廠商利用全氟辛酸(PFOA),開發出不會讓食物沾黏的鍋具,但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全氟辛酸可能會汽化,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或者因為高溫強酸溶出,從食物中進入身體,然而這項物質非常不容易代謝,非常可能造成身體傷害,也會散佈在環境中,影響環境生態,特別是海洋生物。

鋁可能導致失智症
一個人一天最多的鋁攝取量,大約三至五毫克,但美國衛生單位統計,美國民眾每天最多會攝取十毫克的鋁,大量超過安全攝取量,推斷與鋁製鍋具有很大的關係,不論高溫烹煮、油脂影響、或酸鹼清潔劑,都可能會讓鋁溶出,不只增加失智症的罹患風險,還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與提高罹患癌症風險。

陶瓷玻璃較安全
要保持健康,就要選擇安全的鍋具,純鑄鐵製造的鍋具,不容易有傷害身體毒素溶出,導熱也非常均勻,能節省瓦斯的使用量,陶瓷和玻璃的鍋具,也不容易有溶出金屬的疑慮,因為陶瓷的散熱也非常均勻,內含物質相對穩定,意味著不容易將化學物質融入食物中,玻璃也是穩定度很高的鍋具,安全性也很高。

國內專家意見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台灣早期很多人使用鋁鍋,但現在逐漸減少,許多衛生單位都宣導,鋁鍋很容易溶出鋁,非常可能導致失智症,而現在很流行的不沾鍋,雖然很方便,但是外層的全氟辛酸可能因為刮傷與高溫,溶出到食物中,有極高的致癌風險,不過若是沒有刮傷,倒是可以放心使用。

另外一種選擇不鏽鋼鍋,因為材質不同,有不同的編號,比較安全的是304系列,材質比較穩定,不容易因為外在影響溶出危害物質,而200系列的不鏽鋼鍋具,錳的溶出風險很大,也很容易刮痕或生鏽,導致身體受到傷害,造成神經退化性疾病,但顏宗海強調,只要選擇材質良好,與使用方法正確,就不需要過份憂慮。

---------------下一則--------------- 
汽車胎紋不夠深 明年起吊扣車牌-自由時報1021030〔記者黃立翔�台北報導〕

交通部已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將胎紋深淺納入定檢及路檢強制檢驗項目,明年元旦起汽車胎紋若不足一.六公釐(○.一六公分),經檢驗不合格,車主必須在一個月內換胎複驗,否則將被吊扣車牌;機車部分暫不納入規範。

可注意磨耗指示點 機車暫不規範
交通部路政司官員說,輪胎胎紋深度不足,將降低輪胎與路面摩擦力,影響性能並增加燃料消耗量,且雨天行駛胎紋太淺,輪胎將失去排水防滑作用,並發生「水漂」現象,高速行駛更添危險,大型車輛若因此失控恐危及其他車輛。

高公局統計發現,民國九十八到一○一年間,國道共發生一六一三件車輪脫落或爆胎事故,造成三十七人死亡、七四四人受傷,其中單單去年就造成四一一件事故、二○三人死傷,部分肇事大型車輛是用再生胎,但也有部分小型車或小貨車是因為胎紋過淺釀禍。

路政司官員表示,全台有六七○萬輛各式汽車,依車種和車齡有不同定期檢驗時間,比如小客車領牌五年內不用定檢,但十年以上每年兩次定檢,僅檢驗輪胎滑度並不測胎紋,唯有行駛國道或快速道路時,路邊被攔查發現胎紋不足一.六公釐才會依法裁罰。

路政司監理科長趙晉緯說,各式汽車輪胎都已有標示胎面磨耗指示點,此點出現代表胎紋深度不足一.六公釐應更換輪胎。

監理科說,明年元旦起車輛定檢時,如果胎紋檢驗不合格,車主必須在一個月內換胎複驗,若複驗仍不合格,將依規定吊扣車牌,警方臨檢時也會檢查胎紋,未達標準將被吊扣車牌,重新申請要多花六百元。

---------------下一則--------------- 
汽車胎紋納檢 深度<1.6公釐 恐吊牌【聯合報╱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

去年國道車輪脫落或爆胎事故共四百一十一件,造成二百零三人死傷。車輛爆胎嚴重威脅行車安全,交通部修法,明年元旦起,汽車輪胎胎紋深度納入定檢項目,胎紋深度不足一點六公釐,限期一個月內換胎覆驗,否則將吊扣牌照。

全台有四百七十五萬車主,明年度驗車時就須符合新規定。交通部也研議,下一階段將重型機車納入胎紋檢驗。

交通部指出,輪胎胎紋深度不足,降低摩擦力,雨天行駛時喪失排水防滑功能,相當危險;但近年來,橡膠漲價,輪胎價格飆漲,許多車主為了省錢,胎紋幾乎磨平了還將就用,部分大貨車甚至使用不合格的劣質再生胎;又以小貨車、小客車爆胎事故率最高。

公路總局分析,小型車爆胎率高,主要是檢驗觀念不如營業大客車。一般汽車駕駛人遇到爆胎,本能反應是急踩煞車,卻造成車輛失控,不是翻車就是撞護欄,或釀成連環追撞。公總提醒,倘若真的爆胎,應打開警示燈,緊握方向盤緩慢靠向路邊停車。

交通部近期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明年起,胎紋深度納入申請牌照檢驗及定期檢驗項目,以磨耗至「胎面磨耗指示點」為基準,深度不足一點六公釐,若限期內沒更換或覆驗不合格,將吊扣牌照,不得上路。

新法適用全台六百七十萬車主,不過因新車前五年免定檢,估計全台四百七十五萬車齡五年以上車主,明年驗車就適用新規。

高雄區監理所長陳聰乾說,檢查胎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檢查輪胎溝槽內小小尖尖的三角形「磨耗指示點」,若磨損到與指示點齊平,就代表深度低於一點六公釐;若目測,一點六公釐約是五十元硬幣厚度,另也應注意胎壁是否龜裂、輪胎上插了鐵釘或玻璃等異物,若有上述情形,都該立即換新。
公總也提醒,車主也要定期檢查輪胎螺絲,避免爆胎或脫胎。

民眾于先生說,最好也應同步檢查輪胎出廠日期,以防胎質老化、但從胎紋深度看不出的潛藏風險。【2013/10/30 聯合報】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