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12月12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早餐太多澱粉 易昏沉遲鈍2013/12/03【台灣新生報�台北報導】

「早餐要吃得像國王」或許沒錯,但太多碳水化合物令人昏沉遲鈍。美國營養及膳食學會發言人布朗瑞格斯表示,早餐可以吃得稍豐盛,但太多碳水化合物無法讓人充滿活力。

布朗瑞格斯提醒,很多人早餐含太多糖、澱粉與油脂,導致血糖波動,又缺蔬菜、水果。如同其他正餐一樣,早餐最好均衡搭配穀類、蛋白質、蔬果及適量脂肪。

一般來說人體的新陳代謝率白天較高,晚上漸漸降低,此時進食的食物會因為無法完全代謝,再加上晚上活動量少,容易造成脂肪囤積,因此,晚餐應清淡且量少。

很多人趕上班、上學,早餐吃太快,避免在太忙碌或壓力過大的情況下進食,因為吃得太快、食物未經完全咀嚼,就進入胃部使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接受「吃飽」的訊息,,當食物攝取太快時,因為在腦部未接受到飽食感的訊息,造成攝取過量的情形。所以每餐進食的時間最好有二十分鐘以上。

營養師建議每天攝取三份蔬菜及二份水果,可從早餐開始攝取。多選用纖維質豐富的食物,如:豆類、糙米、全榖類、全麥製品、蕃薯等根莖類食品,以改善便秘,減少罹患大腸癌,降低血膽固醇及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烹調盡量減少用油量,如多用蒸、煮、燙等不用額外加油的方法製作菜餚;多多利用微波爐、烤箱等鍋具,且避免油煎、油炸的食品。

早餐也要清淡不過量。少用鹽及含鹽分或鈉量高的調味品,並少吃醃漬食品或加工食品,每日食鹽以不超過八~十公克為原則。

---------------下一則--------------- 
電腦族防輻射病上身 喝綠茶+柳丁2013/12/03【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電器用品充斥在工作與家庭環境裡,包括影印機、印表機、電腦,甚至於家中必備的冰箱、空調、微波爐,到處都躲不了電器的存在,而其中電腦更是上班族每天必會長時間、近距離接觸的電子用品,更讓人在無形中吸收了不少輻射量。具有強效抗氧化功效的綠茶、維他命C含量豐富的柳丁,是幫助防止身體吸收輻射的好幫手。

綠茶+柳丁小Tips
每天喝2~3杯綠茶,吃1個柳丁。泡綠茶時,加入10克黃耆一起浸泡,效果更佳。

輻射病有危害 食慾不振、噁心
根據美國健康資訊網站「eHow」內容指出,電腦族對於輻射危害要特別注意,輻射對身體細胞傷害的急性系統性臨床表徵統稱「輻射病」(radiation sickness),初期會有胃腸不適為主,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而潛伏期的時間則與輻射劑量有關,發病期引發的傷害從腦部、心臟血管到造血系統和腸道上皮細胞都包含在內。

脂多醣增強免疫力 清除自由基
美國夏威夷大學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多飲用綠茶,在預防輻射有顯著作用,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脂多醣可改善機體造血功能,人體注入脂多醣後,在短時間內即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成為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

茶葉中的茶多酚類化合物、維生素C和脂多醣都是具有抗輻射和改善造血功能作用的物質,茶多酚不僅可幫助吸收輻射能量與輻射產物,還可經由與細胞作用的過程來提高DNA分子和染色體的抗輻射性。

維生素A、C 增加抗氧化活性
維生素A、C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蘋果、番茄、櫻桃、胡蘿蔔、柳丁、橘子等,都屬於抗氧化維生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減輕電腦輻射導致的過氧化反應,從而減輕皮膚損害。

因此,結合綠茶抗輻射作用、維生素抗氧化作用,每天只要固定飲用綠茶,並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就可以減少電腦輻射對身體的傷害。

---------------下一則--------------- 
常吃隔夜飯菜 小心食物中毒-自由時報1021204記者黃博郎�台南報導

銀髮族常因捨不得浪費食物,常吃隔夜飯菜,或是為了省事,一次煮一大鍋菜再重複加熱吃,但營養師提醒,常吃剩菜小心營養流失,還容易引發身體不適和食物中毒,呼籲老人現煮現吃,並且要注意均衡飲食,才能攝取足夠營養,確保健康。

台南麻豆新樓醫院營養師龔芳怡表示,很多銀髮族,尤其是獨居長者,經常把食物放到過期,甚至發霉未發現,照樣吃進肚子。其實剩菜重複加熱時,原本含有的維生素B、C等營養素早就消失。這些不新鮮的飯菜內常含有造成身體和腸胃不適的細菌、肝毒性物質,甚至出現黃麴毒素,不可不慎。

龔芳怡還發現,不少銀髮族習慣用自製豬油炒菜,認為這樣炒菜「又油又香」,卻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她表示,銀髮族易有咀嚼不良、味覺退化、脹氣、便秘和慢性病的問題,最好選擇容易咬食的食物,避免容易引發脹氣和便秘的食物,蔬果可打成汁。

為避免菜越吃越「重鹹」,鹽份攝取過多,造成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烹調時可加入味道較強烈的天然食材和香料刺激食慾,例如九層塔、鳳梨、芹菜等食材,取代調味料。

龔芳怡建議銀髮族,不妨自製「鳳梨炒木耳」、「塔香豆干」、「香蕉蘋果汁」等菜餚,其中「鳳梨炒木耳」的鳳梨開胃,木耳營養無負擔;「塔香豆干」的九層塔、薑口味強烈,黃豆干有豐富營養;「香蕉蘋果汁」內含香蕉、蘋果和奇異果,不但有豐富維生素,還有膳食纖維。

若將白飯改成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豐富的五穀飯,再搭配良好的作息和運動習慣,銀髮族便可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下一則--------------- 
銀髮族菜單 營養又美味-中華醫藥網1021204《2013/12/03 17:33》記者盧萍珊�麻豆報導

老人家常因牙口不好、食慾不佳,導致營養不均衡。麻豆新樓醫院營養師龔芳怡特別設計 3道適合銀髮族的菜單,包括塔香豆干、鳳梨炒木耳,搭配香蕉蘋果汁,除能兼顧營養吸收,還有助排便。

龔芳怡指出,經建會推估到 2017年,台灣 65歲以上的人口將占總人口比例 14%,由於老人家常因缺牙或假牙,導致咀嚼能力變差,加上味覺改變,容易吃得太鹹,尤其是吃過多的脹氣食物,造成腸胃不舒服,更因膳食纖維及水分攝取過少,會有便秘的問題,因此老人家怎樣吃就很重要。

龔芳怡說,這次設計的菜單有塔香豆干、鳳梨炒木耳,選用豆干是因為黃豆製品富含蛋白質,且不像動物肉類有膽固醇,讓老人家食用時無需擔心,添加九層塔可以讓豆干更有味道,不需要放太多的鹽調味,減輕腎臟負擔;另 1道鳳梨炒木耳,因為鳳梨有酵素可幫助消化,加上木耳有膠原蛋白,適合老人家食用,吃完後再配上香蕉蘋果汁,有助排便。

龔芳怡表示,不少老人家常會將食物放到過期,要不就是剩菜多餐復熱,其實維生素早已喪失,且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僅需一點烹調小技巧,就能讓銀髮族吃得開心與健康。

---------------下一則--------------- 
得舒飲食 遠離中風-中華醫藥網1021205《2013/10/31 19:38》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腦血管疾病長年為國人 10大死因第 3名,營養師建議,為預防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平日飲食可採低油、低鹽、高鉀、高鎂、高纖的「得舒飲食」,並以蒸、煮、烤、拌取代以往油煎、炸、重口味烹調習慣。就可以讓血管健康不堵塞,遠離腦中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表示,「得舒飲食」是指飲食中含較多全穀類、蔬果、魚類、低脂奶、堅果,與較少脂肪、紅肉及甜食,該飲食富含纖維、鉀、鈣、鎂,有助於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

根據 2005到 2008台灣地區營養健康狀況調查與往年調查結果相較後發現,全穀根莖類比例降低,糕餅甜食、加糖飲料攝取增加。家畜及肉製品、含醣類食物中所含油脂量略有增加,而膳食纖維,蔬果類則是未達建議量以致攝取不足。乳製品也是沒達到建議量,鈉攝取量偏高。

她說,由於大家生活方式日趨靜態,使得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三酸甘油脂症盛行率大幅增加,高血壓盛行率無法下降,都是導致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居高不下原因。

徐裴莉提醒,民眾可降低白米飯的比例,多吃五穀雜糧的米,另外,水果不是多吃就有益健康,因為水果多糖分,女性來說建議是 1天不超過 2個拳頭大小的量,而蔬菜則是沒有上限。

徐裴莉說,飲食儘量選擇清淡烹調,均衡多樣化。同時養成「低鈉、得舒飲食」的健康飲食型態,每天 2份水果取代含糖飲料及糕餅甜食,以降低腦血管疾病發生率。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天冷不穿暖 頭暈是腦溢血警訊【聯合報╱記者簡慧珍、郭宣彣�彰化報導】

氣溫驟降,彰化地區醫院急診人數上升,本周心肺血管重症病患人數是平日3倍,昨天就有7名因心血管疾病送醫急救,還有婦女愛美不穿厚重夾克大衣,只穿發熱衣,身體沒足夠保暖,導致血管強烈收縮產生頭暈等不適症狀。

這波寒流報到,醫院急診處除了腦血管和心肺血管病變患者增加兩成,特別的是,頭暈掛急診的女性患者比平時多出一成,醫護人員注意到她們年逾六旬,仍相當注重外型美觀,以發熱衣代替厚重夾克大衣,以免蓋住合身洋裝等衣飾。

彰化市秀傳醫院急診長黃炳文說,這些阿嬤級的資深美女已過更年期,缺乏雌性賀爾蒙保護血管壁,罹患腦血管和心肺血管病變的機率大增,若沒每天到戶外運動適應氣候變化,天氣忽然寒冷刺激腦血管急速收縮,很容易引發腦溢血等重大疾病。

黃炳文建議不必怕醜,穿上可讓身體暖和的衣物,脖子圍上圍巾,讓頸部血管保暖,可有效減緩甚至不再頭暈,當然平日最好到常戶外運動,以提高身體適應力。

彰濱秀傳醫院急診部主任李明和說,氣溫變化大,體內血管收縮導致血管阻力變大,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

有心律不整病史的鹿港鎮51歲梁姓男子,最近騎腳踏車外出,倒臥在鹿港鎮力行路旁,送醫急救不治,檢警昨天相驗,初步判定死因疑似為近來氣溫變化大,引發心肌梗塞。

彰濱秀傳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高炯倫表示,氣溫快速變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殺手,尤其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家族遺傳等病史,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群。

除控制血壓,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要養成清淡飲食習慣,適當運動,避免飲酒及食用偏辛辣食物,也不要突然用力,搬重物,都可能導致血壓突然上升,避免因血管收縮劇烈、心臟負荷過重。

---------------下一則--------------- 
寒流來襲 高血糖+高血脂 隱形雙殺手2013/12/01【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報導】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高血脂有「隱形殺手」封號。醫師表示,糖尿病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建議平時應控制膽固醇,以免血管發炎阻塞,誘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

血管發炎硬化 天冷大危機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糖尿病本身容易導致血管發炎;加上低密度膽固醇、也就是俗稱壞的膽固醇,其分子結構小、密度高,恐造成血管內壁硬化,一旦天冷血管收縮,血流通透性變差阻塞,就會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因此,糖尿病患除了控制血糖外,壞膽固醇也應控制在100mg/dL以下。

據統計,國內糖尿病患的求診人數推估約150萬人,每年更以新增兩萬多人的速度飆升,且罹病族群還有年輕化趨勢。江珠影說,過去糖尿病患多為50、60歲民眾,但隨著物質生活環境改善,門診30多歲的糖尿病患也日益增多,不少年輕人應酬多又吃得好,30、40歲出頭就得病。

年輕糖尿病患 三高控制差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糖尿病患對於三高的控制不如老年人。江珠影分析,年長者多已退休,有較多時間運動、注意飲食控制三高數值;但年輕人需工作應酬,大魚大肉下肚又沒時間運動,普遍三高控制不佳。

基本上,空腹血糖超過126(含以上),或飯後血糖達200以上,糖化血色素(即平均3個月血糖控制情況)大於等於6.5,只要符合其中兩個條件者,就可診斷為糖尿病。糖尿病學會建議,壞膽固醇的治療目標應控制在100以下,健保署今年8月也放寬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使用降血脂藥物的用藥標準。

血脂控制得宜 中風率降低
英國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曾進行長達四年追蹤的CARDS研究,實驗組給予降血脂藥,對照組為安慰劑,結果發現,這群壞膽固醇偏高、卻未發病的糖尿病患,如果能把血脂控制至100以下,將可降低48%腦中風及37%心血管疾病風險。

不過,部分空腹血糖值介於100至125,或餐後血糖值為140至199間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由於進展為糖尿病的機率極高,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身材肥胖、運動量又少的人,更需提高警覺,以免日後惡化為糖尿病。

降血脂藥物 不可任意停藥
江珠影曾收治一名50多歲男子,平時常忘記吃藥,血糖及血脂控制都不理想,他仗著身體沒不舒服症狀,經常應酬、菸酒不離身。沒想到某日天冷,男子飯吃到一半突然碗拿不住,送醫證實中風。男子後悔地說:「現在才相信醫師平時講的話是真的。」還好經過密集復健,男子單側無力症狀逐漸改善。

「若不控制血糖血脂,下一次仍會中風。」江珠影說,高血脂與高血糖為隱形殺手,由於平時沒症狀易被忽略,成威脅健康隱憂。她提醒使用降血脂藥物的人,絕不可任意停藥,須將血脂維持在治療目標範圍。如果壞膽固醇低於100以下,患者可與醫師討論用藥劑量,或由醫師進行專業治療評估,以免停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下一則--------------- 
日媒報導 天冷洗澡不正確 每年1.4萬人猝死 日專家提醒︰切勿先洗頭-自由時報1021202〔記者洪素卿�綜合報導〕

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愛泡熱水澡,不過洗澡方式不當,可能導致死亡。根據日本雜誌《日刊現代》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而導致死亡多達一.四萬人,其中約九成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專家提醒,天氣冷時,洗澡時切勿先洗頭。

根據日媒報導,日本有不少因洗澡不當導致死亡案例,特別是十二月、一月期間,溫差過大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加,在洗澡時摔倒從而溺死的情況特別嚴重。

日本東邦大學醫療中心佐倉醫院循環科教授東丸貴信表示,多數人洗澡時都是先洗頭,然後才沖身。但專家指出,由於冬季氣溫低,脫衣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若立即洗頭,可能會讓頭部血液流動不暢,長期下來可能引發腦血管疾病。

東丸貴信指出,正確的洗澡順序應是先洗臉,然後沖身體,最後才洗頭,讓全身血管擴張後,減少心臟血液循環負荷量。

其實,網路上也有從美容養身觀點支持同樣的洗澡順序。洗臉為什麼要放第一?因為進淋浴房後,熱水一開,會產生蒸氣,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如果不先將臉洗乾淨,臉上的髒東西,便會由毛細孔進入,久而久之,毛孔便會被這些髒東西擠得越來越大,臉上的痘痘也會愈冒愈多。

所以應先洗淨臉再清潔身體,而洗澡時水溫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攝氏四十度左右。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容易發生缺氧;但水溫過低則會使皮膚毛孔緊閉,不利於清除污垢,也會令體內熱量散發不出來。沐浴時間最好控制在二十分鐘以內,並且保持通風。當洗淨身體後,頭髮在蒸氣中已得到充分滋養,是洗頭的最佳時間。最後,用清水完全沖淋全身,洗澡即大功告成。

醫師︰若沒研究佐證 說法太籠統
不過,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許宏志認為,若沒有研究佐證,上述兩種說法可能太過籠統,畢竟會影響腦血管疾病的長期因子非常多,就算是洗澡,包括室內溫度、水溫等,也都可能有影響,很難單就洗澡順序判定會影響腦血管健康;但冬天洗澡確實要多注意水溫及心血管問題。

中醫師廖婉絨指出,肚腹暖則全身暖,所以先沖身體再沖頭,較能保暖身體不易受風寒的侵襲。至於先洗臉,應該是在衣服還沒有脫掉的時候先清洗臉部,之後脫掉衣服先沖身體,身體暖了之後再洗頭。

---------------下一則--------------- 
日夜溫差大 注意保暖預防腦中風【聯合報╱記者趙容萱 �台中報導】

台 中市38歲洪姓男子月前因頭痛昏迷,送醫不治,確診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醫師陳春忠說,顱內動脈瘤未破裂前,沒有徵兆,一旦發生,請立即就醫,近來日夜 溫差大,建議民眾出門要注意保暖,記得戴上帽子、口罩等,阻隔冷空氣,避免血管壁承受過大壓力而爆開。40歲以上高危險群民眾,在健檢中增加腦部核磁共振,防範未然。

台中市北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部主治醫師陳春忠說,院內1年約收治80名顱內動脈瘤破裂引發出血病患,往往一顆約0.5公分、花生米大的動脈瘤破裂,導致自發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致死率高達七成。

洪姓男子經商,月前某晚與朋友聚餐後,說了一句「頭很痛」後,隨即昏了過去,經送醫急救,仍因腦部受傷嚴重不治。

家屬表示,洪平時沒有病痛,除工作繁忙外,可說屬於「健康型」,直系血親也沒有心血管家族病史,沒想到竟因此送命。

陳春忠表示,顱內動脈瘤破裂時,會導致自發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SAH),造成患者猝死,或喪失意識昏迷,好發在40歲以上民眾。根據病理報告推估,發生率(腦部有動脈瘤)約5%,男女比例為2:3,多數人終其一生不會有症狀,但每年約有1%破裂,一旦破裂,非死即殘。

他指出,顱內動脈瘤是先天?或長期高血壓形成?至今難下定論。患者初期會抱怨嚴重頭痛及頸部僵硬,繼而喪失意識、噁心嘔吐、局部神經異常,也可能出現眼瞼下垂、複視。

陳春忠說,動脈瘤破裂後,一般以開刀或栓塞處理,儘快讓腦血流再度暢通,僥倖存活者往往要面對再次出血、血管痙攣、水腦、癲癇等併發症。

他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民眾除飲食均衡、作息規律外,近來早晚溫差大,出門注意保暖,記得戴上帽子、口罩等,阻隔冷空氣,避免血管壁承受過大壓力而爆開,也可透過腦部核磁共振,也就是約15分鐘掃瞄,就能抓出逾97%的動脈瘤。

陳春忠說,顱內動脈瘤破裂的危險群,包括心血管方面疾病、直系血親曾有顱內動脈瘤破裂病史,女性發生機率也高於男性,建議高危險族群每3到5年,定期接受腦部核磁共振健檢,費用約萬餘元。【2013/12/0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寒流來襲 心血管病患增-中華醫藥網1021205《2013/12/04 17:46》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隨著一波波寒流的到來,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台北榮民總醫院台東分院心臟內科主任劉炎明呼籲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並按時吃藥,不要因擔心藥吃太多會造成腎衰竭而不吃藥,其實高血壓若沒有控制好,反而會引起的腎臟病變。

劉炎明指出,病患在慢性疾病發作時,大多在入秋或入冬期間溫度突然大量變化,血壓突然上升造成血管的病變,因此在出門前一定要先熱身,並要保暖,最重要的是徵求醫師的意見,按時服藥,在家要經常量血壓、血糖,萬一有不正常的飆高,要儘快告訴醫生,不要病急亂投醫,要找到信任的醫師,對血壓、血糖有任何的變化才能作最好的調節。

劉炎明特別強調,高血壓病患一定要少鹽,對鹽巴攝取量太高的話血壓比較難控制,建議吃東西不要沾醬,少吃醃漬物,以減少鈉的攝取量。

有的人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吃那麼多藥會不會腎衰竭,其實是高血壓沒有控制好反而會引起的腎臟病變,所以還是要按時吃藥。病人找到可以信任的醫師,醫師會依病人的狀況,依心臟的動態、心律和腎功能的情況調藥,讓病患的身體保持在良好的狀態。

---------------下一則--------------- 
驟冷皮膚紅又癢?狂保養反更糟【聯合報╱記者林麗如�平鎮報導】

天氣驟涼,不少人發生皮膚紅、癢情況,皮膚科醫師提醒,保養皮膚切記「簡單」、不過度刺激為原則,三大步驟是:清潔、保濕、防曬。

壢新醫院皮膚科主任許時琮表示,門診常見兩種極端,一種是什麼都不敢使用,另一種則是使用過多保養品。

許醫師說,有人認為過敏性膚質只能以清水,最多使用凡士林,這類患者多因皮膚有狀況求診,因此塗抹皮膚藥膏,一旦塗藥,早期多半有效,但長期使用皮膚藥膏,將會產生如「酒渣類皮膚炎」等副作用。

醫師指出,接觸性皮膚炎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刺激性,二是過敏性;刺激性皮膚炎肇因使用的保養品含有酒精,卸妝、清洗過度或是太熱都會引起,過敏性皮膚炎則是對香料、防腐劑等產生過敏反應。

醫師說,上述症狀其實都可以避免,如果皮膚已受損,保養、治療須並重;若嚴重到使用藥膏,最好在症狀解除就停藥,治療期間,若保養不好,造成症狀反覆發作、持續用藥,產生副作用就不好了。

如果皮膚出現紅腫但沒有發癢,建議先不用藥,正確的保養方式即可改善。醫師提醒,卸妝、去角質要特別注意,尤其去角質對臉部皮膚很傷;眼部周圍皮膚較脆弱,過度卸妝也會造成傷害。

許醫師建議,皮膚較敏感的人選用保養品前可先試用,塗抹在耳朵、手臂,測試是否會過敏。避免選用有香精、防腐劑、乳化劑及酒精等成分。另外,冬季也要注意防曬,防紫外線、室內鹵素燈等。

原則上,冬季保養以「簡單」至上,有效的保濕方法是洗完澡、身體擦乾,立刻擦乳液,此時角質層的水還未揮發掉,可留住保養品,保濕效果最佳。【2013/11/30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冬天皮膚乾癢 沐浴乳別多用【聯合報╱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

冬天季節來臨,很多人肌膚又乾又粗,探討主因是氣候溫差大、空氣乾燥,加上皮脂腺分泌減少等因素,專家建議只要加強肌膚保濕,適時塗抹乳液、乳霜或面霜,可有效減少肌膚乾癢等問題。

中壢市天晟醫院整形美容科主任謝禎祥表示,入冬後天氣轉冷,一些異位性皮膚炎、敏感性肌膚的病患明顯大增,主因是肌膚在乾冷氣候中缺乏保濕。民眾要做的是給肌膚水分,補充肌膚細胞需要的水分,可以滋潤肌膚表層,增加肌膚圓潤度。

民眾也要注意,冬天沐浴時水溫不要太高,沐浴乳不可過度使用,謝禎祥說,可選擇一些比較溫和性的沐浴乳。另外,泡溫泉後也應注意肌膚保濕。

謝禎祥表示,老人或孩童更應注意冬天的肌膚保濕,民眾如果塗抹保濕乳液、乳霜或面霜無效,或是乾搔癢面積繼續擴大,此時宜到醫院接受專業的診療。【2013/12/02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輕忽牙周病 當心全身疾病【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國內超過99%的成年人有牙周病,但僅不到三成民眾知道自己有牙周病。醫師表示,牙周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只能定期檢查,一旦未及早發現,延誤治療時機,恐出現掉齒、落齒等問題,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惡化成口腔癌。

台灣牙科健康照護協會透過社區牙周病篩檢,調查18歲以上共4061位民眾發現,35至44歲的牙周健康比率不到8%,18至34歲年輕人約三成已罹患牙周病。

台灣牙科健康照護協會籌備會主委、牙周病專科醫師賴弘明說,35到44歲是民眾初次發現牙周病的最常見年齡,因牙周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有些患者會出現牙齦出血、牙齦發炎等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就可能出現牙齒鬆動、掉齒危機。

未落實口腔衛生、吸菸、嚼檳,更是罹患牙周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這次調查也發現,喝含糖飲料會增加罹患牙周病機率,尤其每周喝5次以上的成人,其得牙周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6%。

開南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范靜媛說,喝含糖飲料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反應,牙周病不只是牙齒問題,而是全身系統性疾病。不少研究也證實,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是一般人2到4倍。

長庚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系助理教授邱月暇說,這次調查也比較民眾初次篩檢及5年後再次篩檢的血糖數值發現,第一次篩檢血糖正常的牙周病患者,5年後出現血糖異常、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比正常人高了2倍以上。證實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他建議有牙周病的患者應定期接受血糖及血脂檢查。【2013/12/03 聯合報】@ http://udn.com/
………………………………………
飯後用牙線 減少牙菌斑【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國人普遍有牙周病,醫師表示,使用牙線是預防牙周病最重要的方式。不過根據2008年調查,每天刷牙的人高達99.3%,每天會用牙線的比率卻遠低於10%。

台灣牙科健康照護協會籌備會主委、牙周病專科醫師賴弘明說,牙周病主要是因細菌堆積在靠近牙齦的牙面上,若牙菌斑未被清除,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牙結石,進而破壞牙齦、齒槽骨等牙周組織,刷牙僅能清除牙面的牙菌斑,卻無法將牙縫中的牙菌斑徹底清除。

賴弘明表示,正確使用牙線可將牙縫中的牙菌斑清除,避免牙菌斑堆積,對牙周病的預防效果較刷牙佳。除了使用牙線外,因牙周病不易察覺,臨床不少患者等到牙腫、牙痛或發現牙齒移位、每顆牙都搖搖晃晃等情形才就醫,卻為時已晚。他建議民眾每半年洗牙,且需由牙周病專科醫師檢查是否有牙周病。

長庚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系助理教授邱月暇說,飯後是使用牙線的最好時機,它可一併將食物殘渣清潔乾淨,同時預防蛀牙。但每次使用牙線的長度約需一個前手臂長,確保每個牙縫都能徹底清潔,而非只是處理卡有食物殘渣的牙縫;即使牙縫無食物殘留,也須將牙菌斑刮除。

不少人用牙線棒取代牙線,邱月暇表示,使用牙線棒時,不能以一根牙線棒清完所有牙縫,以免將細菌帶到所有牙縫中,造成所有區域牙齦都被感染,因此一次潔牙至少須更換5隻以上的牙線棒。

市面上不少宣稱可改善牙周病的口腔清潔產品,賴弘明說,治療牙周病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利用外科手術清除牙周囊袋中的結石,他呼籲民眾應落實口腔清潔,定期進行牙周檢查、及早治療,才能確保口腔健康。【2013/12/0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食藥署:皮膚有傷口勿用護唇膏2013/12/04【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即時報導】

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有媒體報導「止『凍』市售護唇膏成分解析」,提及應避免使用普遍卻差勁成分的唇膏,經查礦脂 (Petrolatum)、桂皮酸鹽 (Octinoate)、對羥基苯甲酸甲酯 (Methylparaben)等成分,在歐、美、日等國並未禁止使用於化粧品中。甚至,精煉石蠟也可用於食品及口服藥品中,消費者無須過度擔心。

食藥署呼籲消費者,化粧品是使用於正常健康肌膚上的產品,肌膚若有傷口,應立即停用並就醫診治。

食藥署說,化妝保養品包括一般化妝品、含藥化妝品雙軌管理,若有療效會以藥品管理,含藥化妝品上市前需審核成分濃度通過安全性規範;但一般化妝品不須查驗就可販售。

---------------下一則--------------- 
咳3月不癒 狗毛過敏惹禍-中華醫藥網1021130《2013/11/29 18:12》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最近天氣多變,許多人出現久咳的病症,但 30餘歲賴姓女子竟咳了 3個月,曾接受多項檢查和治療都無效,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診察發現是家中愛犬惹的禍,對症下藥,她並與狗保持距離,已恢復正常。

賴姓女子咳嗽期間,曾在多處耳鼻喉科及胸腔科看診,做了胸部 X光及肺功能檢查,並無氣喘史,也無感冒、發燒等症狀,一直被當成氣喘及慢性支氣管炎,吃了很多藥都無效。

最近天氣驟變,她咳得更厲害,求助安南醫院家醫科,主任黃守正詳細詢問家中環境,得知家裡於 3個月前養了 2隻狗,經抽血,進行「多種過敏原試驗」,確認她對狗毛過敏,是造成長期咳嗽的主因。經給予適當抗過敏藥,並少碰狗,咳嗽就改善許多。

黃守正指出,咳嗽就診者占呼吸專科門診患者 80%以上,平均每個慢性咳嗽病人看過 7.4個醫師,做過 8.5次檢查。很多患者長期被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無效。因反覆進行各種檢查,增加患者痛苦及經濟負擔。

慢性咳嗽起因除了過敏,還包含:咳嗽變異型哮喘、鼻涕倒流症、胃食道逆流性咳嗽、病毒感染後咳嗽,分屬耳鼻喉、胸腔內科、感染科,病人很容易找錯科。台灣屬濕熱氣候,對氣溫、濕度、花粉、灰塵等過敏者不在少數,家中養貓狗者漸增,所以近來跟寵物有關的疾病也不少。

---------------下一則--------------- 
代謝症候群 罹腸肝癌機率高-中華醫藥網1021130《2013/11/29 19:33》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醫師提醒,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大腸、肝癌機率高,透過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可降低肝癌死亡率 37%,免疫糞便潛血檢查濃度可預測大腸癌死亡率。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廖朝聖表示,根據實證分析,顯示代謝症候群除了「毒」害心血管疾病,與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具顯著相關。

他表示,根據社區資料研究,男性代謝症候群患者比一般人增加 42%大腸直腸息肉發生風險,女性增加 31%。男性主要因子是高三酸油酯,女性則是腰圍異常及空腹血糖過高。

廖朝聖指出,透過運動及藥物控制可降低 20%大腸直腸癌發生危險。此外,代謝症候群中的糖尿病會造成非 C型肝炎病人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 2倍,高膽固醇且有糖尿病罹患肝癌風險是一般人的 2.8倍。

廖朝聖和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證實利用腹部超音波可降低肝癌死亡率。醫界也就免疫糞便潛血檢查是否可預測大腸癌研究。廖朝聖表示,最新研究發現免疫糞便潛血檢查數值大小,不僅與大腸癌發生有關,其首次檢測值大小可預測大腸癌死亡率。

此研究涵蓋 18萬 5743名 40歲以上兩個社區民眾長期追蹤資料,發現檢測值越高,大腸癌死因的可能性也增加。檢測值超過 450ng Hb/mL以上者,大腸癌死亡風險為檢測值 1-19ng Hb/mL的 12倍。

廖朝聖另項大規模社區調查,發現首次免疫糞便潛血檢查陰性者(檢測值小於 100ng Hb /mL),檢測值大小可預測大腸癌發生。

此研究利用 4萬 4324名 40-69歲社區長期追蹤資料並,發現檢測值在 100ng Hb/mL以下,檢測值越高其發生大腸腫瘤的危險性也增加。發生大腸腫瘤危險性最高者是首次檢測陽性但拒絕接受大腸鏡檢者,危險性最低者為首次檢測陽性但大腸鏡檢為正常者。

廖朝聖說,研究建議應將潛血檢測值結果分為低、中、高等,以發展客製化篩檢策略,喚起檢測值較高者的危機意識。

---------------下一則--------------- 
男性年過50歲 攝護腺肥大風險增【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

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表示,男性年過50歲,受到攝護腺肥大威脅的機率大增,衛生所提供4招照顧攝護腺的方法供男性參考,減低攝護腺癌威脅的風險。

衛生局舉辦的闔家歡社區健檢活動,曾經包含攝護腺癌篩檢,但目前的社區健檢著重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和大腸癌,取消攝護腺癌篩檢服務。

七堵區衛生所護理長王晶華說,社區健檢雖未篩檢攝護腺癌,但攝護腺肥大是很多年長男性的夢魘。一般而言,50歲的男性約有半數的人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症狀,比例與年齡成正比,因此攝護腺肥大也被稱為「長壽病」。

攝護腺肥大初期會讓人感覺解尿不順,尿流愈來愈細、愈來愈慢,上廁所頻率愈來愈頻繁。由於尿道阻塞,解尿時膀胱要用力收縮,導致膀胱壁更加敏感。

王晶華建議年長男性要養成良好的喝水及排尿習慣,每天至少喝水1500西西,但要分次喝,例如起床、下午及三餐飯後各喝300西西。 一有尿意就上廁所。
多吃甘藍菜、花椰菜、蔥、蒜、番茄、綠茶和黃豆製品,也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

豬、牛、羊等紅肉類要少吃,並忌高油、高脂食物,既可避免過度肥胖,也能減緩攝護腺肥大提早報到。王晶華說,已經罹患攝護腺肥大的男性感冒就醫時,要記得提醒醫師自己有攝護腺肥大症狀,避免開立抗組織胺或麻黃素藥效太強的藥物,讓排尿更加困難。【2013/12/01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口乾、喉嚨異物感 當心下咽癌【聯合報╱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65歲的林姓男子,因口乾舌燥、喉嚨不舒服,到醫院看診時檢查出左下咽有突出腫塊,住院切片證實是下咽癌,後來以內視鏡手術切除原發腫瘤,合併做脖子雙側淋巴廓清術,搭配輔助治療,成功保留聲帶,術後恢復良好。

擔任柔道教練的林姓病患昨天現身說法,他說,因長期教學聲帶損傷、說話沙啞,且喉嚨內異物感也近2年,今年3月底時因口乾舌燥得很嚴重就醫,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周一帆以內視鏡檢查就發現有異。

周一帆指出,下咽癌是頭頸部癌症的一種,致病原因主要跟長期抽菸、喝酒、吃檳榔有關,少部分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上皮細胞轉變,林先生雖戒掉菸酒檳榔習慣多年,但仍擺脫不了下咽癌的威脅。

周一帆表示,下咽癌初期診斷困難,因為下咽位在喉嚨深部,許多患者都是淋巴腫塊已很明顯,或合併呼吸、吞嚥困難,甚至體重明顯下降才就醫求診。

周醫師說,以林姓患者為例,他的腫瘤3公分左右,屬第2期,但雙側淋巴都有轉移,還好腫瘤未侵犯聲帶,採用保留聲帶改良手術,以內視鏡用二氧化碳雷射切除原發腫瘤,合併做脖子雙側淋巴廓清術,術後1周出院,再搭配術後放療、化療,恢復良好。

周一帆提醒,頭頸部癌症好發年齡多為40到50歲中壯年男性,通常是家族經濟支柱,一但發病對家庭衝擊相對大很多,如果發現喉嚨異物感2周以上,脖子不明腫塊合併吞嚥困難就要盡早就醫。【2013/12/0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攝護腺癌10年成長2倍-中華醫藥網1021206《2013/12/05 21:4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攝護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台灣每年新增逾 5千名病患中,超過 4成發現時癌細胞已轉移骨頭,且 10年來個案數成長 2倍,醫師提醒,有家族病史者應及早定期檢查。

台灣每年約新增 5千名攝護腺癌病患,且 10年來由 2132人增加為 4392人,發生率已躍居男性癌症第 5位,且約有 4成發現時已發生轉移,後都會發生癌細胞骨轉移,造成骨折、骨頭疼痛、神經壓迫,若傷及脊椎,更會造成永久性癱瘓。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任歐宴泉表示,過去治療晚期攝護腺癌,化療療程結束後,病患就會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只剩下支持性療法。

方吉朗是美容診所醫師, 97年 11月檢查攝護腺癌 PSA指數高達 100,同年 12月下旬全身健檢,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第 4期 B。方吉朗說,雖為醫生,但其實心裡很慌,擔心病情會持續惡化。他說,初期只有頻尿和夜尿,根本不會痛,經荷爾蒙療法、兩種不同化療,化療瘦 10幾公斤,頭髮掉得一乾二淨。最後仍無藥可用,後在歐宴泉引薦下,參與新藥臨床測試,穩定控制已 20個月,如今已可繼續看診,重回以往生活。

歐宴泉表示,以台中榮總臨床實驗為例,高達 7成病患對新藥有反應, PSA指數下降,血尿、骨骼疼痛、下肢水腫等晚期獲得症狀改善,化療後的患者能延長整體存活期達 4.6個月、降低 3成死亡風險。

不過,新藥也有高血壓、水腫、低血鉀等副作用。高雄榮總醫師吳東霖表示,新藥以口服,根據國際臨床實驗準則,服藥後可以在 12週後觀察 PSA指數的變化、或病人自評其疼痛、疲倦等改善狀況做為繼續用藥的決定條件,提供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一線新希望。

由於曾有一個家族發現 8人罹攝護腺癌,歐宴泉建議,若家族中有 1人曾罹攝護腺癌者,年屆 50就要定期篩檢,且家族史愈顯著,篩檢年齡就要更年輕。

---------------下一則--------------- 
腳底黏髒東西? 黑色素細胞癌!【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紫外線是皮膚最大殺手,它不只會造成老化,還會引發皮膚癌。皮膚癌中,鱗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細胞癌的惡性程度高,可能轉移。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皮膚癌以基底細胞癌居大宗,門診患者約占九成,但鱗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細胞癌的求診人數分別也有7%及3%,後兩者較基底細胞癌容易擴散轉移,治療時除了手術切除,有時得合併化療。

大體而言,鱗狀細胞癌多分布在四肢,臉部亦會生長。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劉漢南說,鱗狀細胞癌的病灶常有潰爛或出血、凹陷,但在此之前,患者可發現鱗狀皮屑,此為「陽光角化症」,若未治療恐惡化為皮膚癌。

黑色素細胞癌較少見,台北榮總皮膚部醫師陳志強說,黑色素細胞癌是皮膚癌類型中惡性度最高的,好發部位為腳底板、手掌、手指、腳趾等,患者不易早期發現。部分民眾可能以為被髒東西黏住,直到手腳的黑色素細胞瘤愈長愈大,就醫卻為時已晚,因為癌細胞可能3至6年內出現淋巴轉移,擴散至組織器官。

「紫外線是皮膚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劉漢南說,民眾平日應做好防曬,外出避開上午1時至3時的陽光最強時間,有皮膚癌家族史的人更須提高警覺,一旦發現身體黑痣突然變大,或有潰爛、出血,傷口久治不癒,最好立即至皮膚科就醫,以免延誤。【2013/11/30 聯合報】@ http://udn.com/

………………………………………
基底細胞癌 早發現、不致命【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曾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澳洲影星休傑克曼(Hugh Jackman)罹患皮膚癌,他自曝罹患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並在網路上發布一張鼻子貼著膏藥的照片,提醒粉絲要接受醫師檢查,平時應塗抹防曬乳。
雖然休傑克曼沒透露何時檢出罹癌,且癌細胞是否移除,但消息一出仍讓不少影迷震驚不已。

醫師表示,皮膚癌主要有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三種,其中基底細胞癌是門診最常見的皮膚癌類型,但進程慢,惡化程度低,不易侵犯轉移,患者若能早期發現切除,不太會致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指出,皮膚癌每年新增病例約3千人。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皮膚癌發生率雖高,但死亡率低,尤其基底細胞癌生長速度慢,細胞變異往往需10多年。

一旦發現皮膚表面的痣有異常情形,透過醫師專業研判及皮膚鏡檢查,進一步放大皮膚的細胞結構、血管及黑色素,若發現明顯不規則的血管、病灶中間凹陷,周遭形狀卻很平整,甚至有珍珠光澤般邊緣,就有可能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占門診患者近九成。」台北榮總皮膚部醫師陳志強說,紫外線暴露是造成皮膚癌的最重要危險因子,皮膚經陽光長時間照射,容易引發細胞病變外,亦可能造成基底細胞癌。

楊志勛說,休傑克曼發現鼻子有基底細胞癌,主要是鼻子是五官中最突出的地方,無論朝向左邊或右邊,皆容易曝曬到紫外線。

陳志強表示,基底細胞癌求診者多是50、60歲以上民眾,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病灶範圍不大,透過縫合或周遭皮瓣旋轉方式拉皮修補缺損皮膚即可,不需再取大腿內側皮膚進行補皮。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容易將黑痣與基底細胞癌混淆,北榮皮膚部主任劉漢南說,痣是黑色素細胞的堆積,坊間點痣常以化學燒灼方式去除黑色素細胞,但這類化學藥劑多為強酸或強鹼,強度不易控制,處理不當恐致皮膚潰爛。

劉漢南曾收治一名20多歲女子,日前接受化學燒灼去除臉上20多顆痣,沒想到卻造成整張臉糜爛,最後磨皮並進行臉部重建,身心受創、得不償失。【2013/11/30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居家生活


長期戴安全帽 業務員頸椎退化-中華醫藥網1021205《2013/12/04 23:39》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過度屈頸閱讀、頭戴厚重安全帽或睡眠姿勢不良等,易造成頸椎受傷、腰痠背痛等問題。高雄榮總台南分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培恩說,若未注意姿勢,長時間將會使頸部因承受不當外力而造成傷害,讓頸椎退化問題提早報到。

38歲黃姓業務員因工作需要,長時間騎機車頭戴厚重全罩安全帽,加上姿勢不良,多月前開始發現頸部僵硬,每睡醒 1次症狀愈嚴重,右肩手痠麻疼痛,曾至醫院進行X光、超音波檢查,吃藥做復健,但始終沒改善。

黃某因症狀加劇,頸部活動受限,轉頭常感到刺痛且轉移到肩膀, 10月上旬至高榮台南分院神經外科求診,經檢查發現第 3-4節頸椎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黃某考慮近月後接受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術後第 2天即可下床活動,頸部不適及活動度都獲得改善,不到 1個月重回工作崗位。

洪培恩表示,頸椎退化是隨年歲增長而出現的疾病。頸椎關節及軟骨受到重覆的磨損變形,出現不同程度疼痛,大約 7成的人到了 50歲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頸椎退化。在勞動工作者長時間彎脖子或固定姿勢的職業較容易發生。另頸部曾受傷而導致不穩定的患者,長期下來也會有此類問題。

他說,在門診每 5人中就有 4人是頸椎、腰痠疼痛問題,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頸椎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曾出現過 20餘歲的案例。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後 3-5天就可出院回家休息, 2週就可恢復正常活動,基於安全考量術後 3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或以頸圈保護。

---------------下一則--------------- 
妙管家洗衣精含農藥 3產品下架-自由時報1021204〔記者吳柏軒、王凱琳、林詩萍�綜合報導〕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上下游新聞市集懷疑市售洗衣精有農藥成分,經半年追查發現「妙管家防蟎抗敏洗衣精」竟含有環境用藥「百滅寧」。

主婦聯盟 驗出含「百滅寧」
上 下游新聞市集記者汪文豪表示,市售各種洗衣精標榜「抗菌防蟎」,但成分都標示不明,從今年六月共收集三十五款此類商品,送至美和科大農水產檢驗服務中心檢 測,檢驗結果驚見「妙管家防蟎抗敏洗衣精」,含有農藥與環境用藥「百滅寧」,為求周延,他們再購買不同批號的同商品,分別檢測出數值76.3PPM、 37.8PPM、44.6PPM(PPM為百萬分之一濃度)的百滅寧成分,據農委會對百滅寧在水稻上殘留的許可量僅0.05PPM相比,該洗衣精竟超標七 百倍至上千倍。

明日起至下月底 可進行退貨
台灣妙管家公司 秘書長王麗雅坦承,除「防蟎抗敏洗衣精」含有農藥成分百滅寧(Permethrin)外,公司也自行送驗含有同樣配方的「防蟎冷洗精」,亦同樣檢出百滅 寧,目前兩款三產品包括防蟎抗敏洗衣精、防蟎抗敏洗衣精補充包、防蟎冷洗精停止出貨,並已請通路商全數下架,明天起民眾即可就近到有販售該三產品的通路店 家進行退貨,退貨時間持續到明年一月底。妙管家防蟎抗敏洗衣精市占率是第一大廠牌,該兩款三產品月平均銷售量合計約三萬件。

屬神經毒性 恐危害小孩發育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表示,如果皮膚不小心接觸到百滅寧,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且該藥屬神經毒性,最嚴重會導致肝腫大病變,甚至對發育中的小孩將造成內分泌失調等影響。

主婦聯盟秘書長黃嘉琳說,政府應正視「抗菌防蟎」缺乏國家標準、洗衣精標示不明及洗衣劑添加殺蟲劑健康風險等問題,儘速訂出規範。

經濟部允諾 速制定國家標準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坦言,目前洗衣用合成清潔劑採用的國家標準規範,並無納入農藥和環境用藥,將在本週五(十二月六日)邀請學者專家開會,加快檢討及制定國家標準。

該公司負責研發與生產管理的廠長周志誠受訪時表示,這兩款產品添加百滅寧配方時間已有八、九年之久,都是向同一進口商「穗曄」購買的防蟎劑;至於為什麼選擇該款防蟎劑?周志誠說公司試驗後確實發現其殺死塵蟎效果優於其他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