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12月31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人工甘味劑 無助減重2013/12/23【台灣新生報�記者 陳敬哲�台北報導】

汽水一直都是孩子的最愛,氣泡跳躍的口感,加上甜蜜的好滋味,就算大人也難以抗拒,不過糖的熱量,讓人擔心會增加體重,廠商也聽到市場需求,使用代糖減少熱量,宣稱能夠達到零卡路里,讓減重的消費者能持續購買,但最近許多科學報告呈現,零卡汽水雖然熱量低,卻可能悄悄讓體重上升。

搗亂代謝系統
美國糖尿病協會在2011年曾經提出報告,很多民眾認為零卡汽水能夠幫助減重,但事實上正好相反,人工甘味劑會欺騙身體代謝系統,反而增加體重,造成一片譁然,根據調查,去年美國零卡汽水消量下滑百分之七,一般汽水下降百分之二,已經有人意識到,喝零卡汽水對於減重完全沒有幫助。

增加吸收能力
研究學者推測,當舌頭嚐到人工甘味劑的甜味後,大腦會提醒身體應付高熱量,但血糖卻沒有升高,身體會加強吸收血液中的養分,轉化為脂肪,長期喝零卡汽水,會加強身體吸收糖份能力,希望能用零卡汽水避免高熱量,反而得不償失漸漸增加體重,比偶爾喝一罐汽水還要驚人,無法有減重效果。

容易暴飲暴食
零卡汽水也會造成暴飲暴食,大家都知道汽水熱量高,所以注重健康的民眾,只要喝了一定的量,就會節制飲食,但零卡汽水很容易讓人放下戒心,沒有警覺心大吃大喝,不但攝取熱量超過標準外,身體吸收能力也因零卡汽水增加,會讓脂肪囤積量上升,只有戒除喝汽水習慣,才能保持最標準的體重。

有病變可能
人工甘味劑同時被認定可能是一種神經毒素,會傷害神經系統,引起偏頭痛、記憶力衰退,最嚴重可能引發昏迷與癌症,不僅如此,經過動物實驗發現,人工甘味劑還會造成生理時鐘混亂,在不對的時間進食,或吃的更多,無形中熱量攝取超標,對身體沒有任何益處,也不能達到減重效果,還可能帶來傷害。

國內專家意見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洪建德表示,不論是動物或人體試驗,皆已證明人工甘味劑對減重毫無效果,許多民眾不僅零卡飲料,可能會在甜品中,讓入代糖調味,此舉會誤導大腦加強血糖吸收,增加攝取糖以外的熱量攝取,原本想要減重,有可能得到反效果,悄悄增加體重而不自知。

---------------下一則--------------- 
進補補過頭 小心中風【聯合報╱記者黃煌權�朴子報導】

寒冬裡,家家戶戶都會進補,但衛福部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博士表示,如果是高血壓、肥胖者及燥熱體質者,最好不要吃含有辛香類的補品,以免加速血液循環,嚴重時可能導致血管破裂而中風。

李昌諴說,國人進補的食材,除了各種肉類等主菜外,通常還會加入薑、大蒜、辣椒、胡椒、茴香、肉桂、丁香等辛香類的食料。不過,因辛香類的食料會加速血液循環,加上高血壓、肥胖者及燥熱體質者,其血管的彈性實差,當血液快速循環時,這些人可能因血液無法通暢流動,導致心血管、腦血管破裂而中風。

李昌諴建議,如果是高血壓、肥胖者及燥熱體質的民眾想解饞,不妨在補品裡添加青菜、豆腐、山藥改為涼補,最好不要喝含辛香類食料的湯;即使未引發中風,也會出現頭暈、頭痛症狀。

另外,如消化系統較差或患有痔瘡的民眾,也應避免食用含辛香類過多的補品,易造成胃潰瘍,痔瘡患者則可能痔瘡流血。【2013/12/2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冬天吃好鍋-中華醫藥網1021224《2013/12/16 18:41》記者林偉民�仁德報導

天氣冷,正是吃火鍋的季節,但如果不精挑細選,往往會攝取過多的熱量和脂肪。要如何享受美食又能兼顧健康?嘉南療養院營養師盧冠琪提供她的健康新選擇。

盧冠琪表示,各式火鍋都是由湯底、醬料、火鍋料組成,因此在選擇健康火鍋時,可以將這三類分別處理。一般火鍋的湯頭都是以大骨熬煮的高湯,但高湯含有過多的脂肪和蛋白(普林),並不適合高血脂及高尿酸的人食用,建議可用蔬果熬煮高湯,連素食者都可食用。

如將甘蔗、紅蘿蔔、番茄、香菇、昆布、竹筍、紅棗、枸杞等熬煮出甘甜的湯底,但因火鍋久煮後會使普林含量增高,建議可選擇一開始就先喝湯,中後段的火鍋湯則不宜多喝,如果真要用大骨熬湯,也可於前一日熬好湯頭,待降溫後刮除上層凝固的脂肪再食用。

至於醬料則可使用薄鹽醬油,加白醋、蔥、薑、蒜、新鮮辣椒、檸檬汁等,讓吃火鍋更為清爽。

盧冠琪建議聰明的選擇火鍋料,可選擇低脂肉片、魚肉片、蝦子、牡蠣、豆腐等,少用小香腸、各式丸子和蝦餃等餃類,因為這些加工煉製品的脂肪及所含添加物對身體都是負擔。吃火鍋時不妨多點青菜少點肉,可與火鍋一起煮的蔬菜很多,如白菜類、絲瓜、大番茄、茼蒿、筍子、各式菇類等,都是經濟實惠又健康的食物。

盧冠琪表示,吃對好鍋不僅減少身體負擔,也有保健功效,而日常飲食中注重少油、少鹽、少糖、少加工品,也是現代養生該重視的事。

---------------下一則--------------- 
一餐麻辣鍋熱量 等於14碗飯-中華醫藥網1021226《2013/12/24 19:40》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歲末天寒,熱騰騰的火鍋令人食指大動,但國民健康署提醒,一頓麻辣鍋吃下來,平均攝取高達 39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 14碗白飯,需從台北跑步到楊梅才能消耗外,沈默的鈉含量也是健康殺手。

火鍋類吃到飽餐廳到了冬天往往一位難求,但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為了吃回本,往往忽略一頓吃下來攝取的熱量高達 3900大卡,相當於 14碗白飯的熱量,吃一頓可胖半公斤,若每週吃一次,一個冬天就可以胖 5.3公斤。

同時,一頓吃到飽火鍋的鈉攝取量也高達 6600毫克,超過國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 2400毫克,相當於一餐吃進約 3天鈉建議攝取量。邱淑媞表示,根據 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都和鈉攝取過多有關,高血壓病人在天冷的時候,容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如果又攝取高鈉食物,易造成腦中風的急性發作,尤其 是 12月到隔年 3月期間,腦中風的急診量平均要比平常多 1成,如果是最冷的 1月可以多到 40%到 60%,所以天冷的時候,民眾一定要注意禦 寒,而且要控制血壓,而且要避免高鈉飲食,否則非常容易引發中風發作。

為了健康,邱淑媞坦言,已 10多年沒去過吃到飽餐廳,吃火鍋也多點清湯 或昆布湯底,最多加點菜盤,建議民眾少吃丸子、餃類、火鍋料等加工食品,避免吃進太多鈉。主食吃飯比吃麵好,順序先吃青菜再吃肉類,吃雞肉或魚是比牛肉或 五花肉好,切忌喝又鹹又辣的麻辣湯,清湯也不要喝太多,減少使用沾醬,或大量用蒜、蘿蔔泥來稀釋醬汁,才能享受美食,又不影響健康。

---------------下一則--------------- 
火鍋吃到飽 一餐胖0.5公斤【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天氣冷颼颼,火鍋吃到飽蔚為風潮。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不少人為吃回本,吃火鍋時也攝取過多熱量,一餐下來高達3900大卡,相當於14碗飯熱量,一頓就胖0.5公斤。

國健署調查發現,一盤牛五花熱量約518大卡,以一碗飯熱量280大卡計算,一盤牛五花接近兩碗飯熱量;6顆丸子或11片甜不辣、8小塊炸豆皮等,也等於 一碗飯熱量。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1公體重,如果以成年人午餐或晚餐每餐建議熱量700大卡計算,為消耗吃到飽的多餘3200大卡熱量,民眾必須慢跑 48公里。

另外,火鍋的鈉含量也很高,吃到飽火鍋的鈉攝取量可能高達6600毫克,超過國人每日鈉建議量2400毫克,一次吃到飽火鍋下肚,相當於攝取2.75天鈉含量。

由於攝取過量易致肥胖,進一步造成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國健署長邱淑媞透露,多年來幾乎很少到吃到飽餐廳用餐,如果不得已,她會選擇吃清湯或昆布火鍋,並先吃菜盤如大白菜、香菇、大番茄等,配合魚肉、雞肉等白肉;至於加工的丸子、餃子、炸豆皮則完全不碰。

「白飯比麵好。」邱淑媞說,以同樣100公克的白飯及麵為例,兩者熱量雖差不多,但麵食的鈉含量較高,常經過蘇打粉或鹽巴調味,鈉攝取過量容易引發中風或心血管問題。

火鍋沾醬也是高熱量來源之一,沙茶醬1大匙達167大卡。邱淑媞說,吃火鍋會改用稀釋醬油搭配蔥、蒜及蘿蔔泥,味道一樣美味。

「不要吃到飽是大原則。」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家庭醫學部主任黃國晉說,口腹之欲不易控制,建議聰明吃,勿食用絞肉類食物,避免肥瘦肉攪在一起,攝取過多油脂。

基本上,一盤火鍋薄肉切片熱量約300大卡,黃國晉表示,一餐肉類攝取勿超過半個至一個手掌大小,民眾不妨選擇魚肉或海鮮,並搭配蒟蒻絲,減少熱量及油脂吃下肚機會。

黃國晉說,「別喝火鍋高湯。」尤其是痛風患者,若真想喝湯,建議一小碗就好,且需先瀝掉上面那層油,麻辣鍋湯絕對不建議喝。飲料以白開水最好,不加糖的麥茶或零卡可樂亦可搭配飲用。

國健署建議吃火鍋六要訣:選清湯、先吃菜、少加工、少沾醬、少甜食、勿過量,如此才能吃得健康不發胖。【2013/12/24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泛胃酸消化不良?吃少量生薑緩解2013/12/20【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消化系統不好的人,一定都體驗過吃完飯後,泛胃酸的痛苦,而冬天也是胃食道逆流好發的季節,天氣溫差大,連帶影響胃部壓力,造成胃酸逆流而上,會有胸口灼熱感或是吞嚥困難、食慾下降的問題。長期下來,恐怕還有罹患食道腺癌的危機。想要化解不適,可試試看攝取少量生薑,或是飲用薑茶,薑能刺激腸胃分泌消化液,進而中和其酸性。

緩解胃食道逆流 薑怎麼吃?
根據美國健康資訊網站「eHow」內容指出,胃酸過多主要症狀包括胃酸逆流至喉嚨、頻繁打嗝、火燒心(食道逆流),嚴重甚至有心窩劇痛的可能。而生薑一直以來都是緩解胃部不適的祖傳偏方,每天適量攝取生薑,溫熱的性質可以改善胃寒引發的消化不良,還可幫助消化。

1.三餐中加入薑:在日常餐點中加入生薑調味,例如將生薑切絲加入菜餚中,像是生薑蔥末海帶湯、當歸生薑燉羊肉、薑燒豬肉等,都是適量攝取生薑的方式。每天只需要吃約1公克左右的生薑即可改善消化。

2.善用生薑粉:英國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曾有研究報告指出,讓研究對象服用1000毫克的生薑粉,與吃安慰劑的人相比,較不容易有暈車、嘔吐的情形,此外研究也發現生薑磨粉服用,可以抑制胃蠕動的頻率與振幅,緩解不適。

3.飲用薑茶:如果是外食族群,無法在三餐中加入生薑,也可以改以飲用薑茶的方式,不但可以舒緩寒冷體質,還可以幫助改善胃酸過多問題。將生薑切片、去皮,接著加入熱水煮開,靜泡一陣子即可。接著將生薑片取出,依個人喜好添加檸檬片調味。

食用注意事項: 雖然生薑可促進代謝、顧胃,但也不能吃過量,否則還是算刺激性食品,中醫理論指出,生薑辛辣,陰虛內熱體質,或有瘡瘍、痔疾者不宜食用,就算是一般人吃太多,還是會有不良影響。

---------------下一則--------------- 
蔬果烹飪、保存有訣竅2013/12/24【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 �台北報導】

想攝取更多蔬果有益成分,國外營養學者建議多吃深色蔬果、不削蘿蔔皮,不避苦味蔬菜,不耐放蔬果先吃,撕開菜葉再存放及別爆香大蒜幾項原則。以下一一介紹:

多吃深色蔬果
深色蔬果的抗氧化成分特別豐富,尤其是莓果類。多吃一些深色蔬果有益健康。吃沙拉時可多搭配莓果。材料可選莓果、堅果、生菜、洋蔥、蘿蔓等,將蔬果用開水徹底洗淨,與所有食材拌勻即可。

蘿蔔別削皮
胡蘿蔔皮的抗氧化成分高,建議連皮一起煮。胡蘿蔔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對抗身體中不穩定的自由基侵襲,主要成分包括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

吃苦如吃補
例如蒲公英葉比菠菜的營養成分還高,抗氧化成分是菠菜的八倍,但有些苦澀,可先少量食用。

有些蔬果不耐放,建議先吃
芝麻菜、花椰菜、甘藍,櫻桃等建議採收後一、二天內食用為佳,以免營養素與抗氧化物質流失,洋蔥、馬鈴薯、蘋果多放幾天沒問題。

把菜葉撕開
把萵苣葉撕開後存放。即使已經採收,萵苣仍會持續產生抗氧化物質,撕開的萵苣產生四倍以上的抗氧化物質。然而也有學者主張菜葉清洗前儘量維持葉菜的完整,避免營養成分在洗菜時流失或氧化。

大蒜別全熟
全熟的大蒜抗氧化物質有限,儘量別高溫烹煮。大蒜往往在料理時常會被切片或煮熟後食用。但想要獲得大蒜的完整功效,如果能整粒咀嚼大蒜最理想。大蒜對輔助抗癌方面,依照國際專業期刊上的細胞、動物實驗結果來看,新鮮大蒜中的成分有助產生抗癌免疫力,還能遏止受試動物的癌病擴散和延緩癌證病程的發展。國際上有許多研究探討的地中海飲食,也含大量蔥蒜。蔥蒜類包含大蒜、蒜苗、青蔥、洋蔥等,含有豐富硫化物。

營養師金美琳指出,比起爆香,生吃大蒜比較能保留抗氧化物質,但生吃往往過於刺激,尤其消化道比較脆弱的人更要留意,折衷的方式是稍微過滾水幾秒,撈出與其他食物一起食用。

---------------下一則--------------- 
吃糖會上癮 程度不輸咖啡因2013/12/23【聯合報�記者蔡維斌�報導】

甜蜜的滋味總是吸引人,但愛吃糖又想保有健康,可要學會吃糖的撇步,醫師、營養師不鼓勵吃糖,如真的嘴饞「凍未條」,最好請教醫師或營養師,如何健康吃糖。

食物不甜,等於糖分不高?
在養生風潮下,很多人認為含糖食物都不是好東西,真是如此嗎?其實糖對人體也很重要,北港媽祖醫院營養師林澄瑩教大家簡單分辨「糖」和「醣」的不同,並選擇適合攝取的糖類。

她說,糖是身體熱量主要來源,可分為單醣、雙醣和多醣,通常市面上吃的砂糖、蔗糖、果糖、乳糖都屬單醣;而米麵、澱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則屬於不甜的多醣物質。這也代表食物不甜不等於糖分不高,就如同飯、馬鈴薯、芋頭等,吃起來不甜,但其實含糖量並不低,所以一般到餐廳用完餐,又吃飯後甜點,對身體是負擔。

黑糖可養生,多吃一點沒關係?
目前風行養生黑糖,很多人買一整包拚命吃,用養生為藉口,來滿足自己愛吃甜的惡習,林澄瑩說,黑糖含豐富鐵、鈣、礦物質、維生素,對身體有益,但也不能因「養生」就攝取過量,若要吃糖,黑糖當然是首選,其次是砂糖,最沒營養的應該是經過多道提煉的冰糖。

糖尿病人真不能碰糖嗎?
媽祖醫院代謝科醫師曾裕雄說,不盡然,可以食用代糖或天然水果,但最重要還是在量的控制。很多老年人愛吃甜,尤其冬天常吃甜湯保暖,如沒控制好,很容易誘發疾病,不是完全不能吃,但絕不可貪食。

為什麼吃糖會有愉悅的感受?
古早人「吃喜糖」除了代表喜氣,還真有讓人愉悅的功效,曾裕雄說,糖所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可補充大腦、神經的能源,尤其口裡甜味直接連結到大腦分泌的腦內啡,所以吃糖可誘發人體產生快感,這也是很多人心情不好時會吃巧克力,緊張時也會想吃甜食。

醫師說,糖可以轉化成熱量,減輕壓力、提升心情。所以疲累時,放鬆心情吃一頓可口的餐,會使心情變好,這是因食物轉化成熱量,熱量再提升情緒的結果,而糖是轉化熱量最快的東西。

糖可以減輕疼痛感?
糖也可減輕疼痛,最明顯的例子是小朋友打針愛哭,塞顆糖他就會比較安靜。有些女性也用喝黑糖水來減緩經痛,林澄瑩說,女性生理期時,所需的熱量增加,所以這段期間,吃些糖可減緩經痛,也較不會發胖,但量還是要控制,建議使用黑糖,不要超過15公克(約一湯匙),也可加一些桂圓或薑母,效果也不錯。

吃糖也會上癮嗎?
很多愛吃甜的人常光看糖的好處,尤其時下許多年輕人幾乎飲料杯不離手,這是很可怕的壞習慣。醫師曾裕雄說,吃糖也會上癮,且程度還不亞於咖啡因,如果身體狀況不佳的人,還天天喝甜飲料,包括糖尿病或肝、腎功能等慢性病,很容易找上門來,相對也會使器官退化,加速人體老化。

臨床上,有很多吃甜上癮的人,很難抵擋甜蜜的誘惑,曾裕雄建議,有這方面問題,最好找醫師處理,搭配營養師,為你調理出一套既能享受甜蜜又可保健康的吃糖法。

▇過猶不及
減肥拒吃碳水化合物
營養失衡 更「瘦」不了
營養師林澄營說,生活中往往無意間吃進過量糖,糖對身體影響很大,為保持健康,攝取量最好控制在總熱量的10%,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控制在58%到68%。也就是說,一天當中吃甜食或麵飯的量,最好都控制在這個範圍內,BMI也要控制在18到24。但絕不能因要減肥而不吃或少吃,這樣造成澱粉不足,反而適得其反。

---------------下一則--------------- 
常吃高脂食物 易干擾生理節奏2013/12/23【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身體中有些分子代謝專門控制內在生理時鐘運作,進而調節肝臟代謝功能,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食用高脂食物可能干擾這一連串生理時鐘分子代謝過程,進一步影響肝臟代謝功能。一旦生理節奏受到干擾,便可能造成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等多種代謝疾病困擾。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團隊近日在「細胞」期刊發表上述研究。研究團隊也發現,如果飲食恢復均衡、營養,改成低脂飲食,少吃點脂肪,生理節奏就能恢復正常。這代表生理時鐘也會受飲食影響,只要調整飲食,就能讓生理時鐘運作、新陳代謝功能變得更健康。

研究作者解釋,人體生理時鐘對器官生理機能運作非常重要。生理時鐘會隨著外在環境變化,當白日、夜晚時間改變,生理時鐘會隨時做調整,以因應這些變化。當這些生理節奏受到干擾,身體健康就會大受影響。人體最多有百分之十五基因受生理時鐘白天、夜晚模式影響,而其中有些基因與肝臟代謝過程大有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高脂飲食會影響調節生理時鐘基因「CLOCK:BMAL1」,且高脂飲食也會促使某些基因變得過度活躍、震盪,進而造成發炎反應,並導致脂肪組織形成。

研究人員未來想進行更多的研究,以了解高脂飲食是否也會對脂肪組織、大腦、血液生理時鐘運作產生其他影響。

---------------下一則--------------- 
心情不好 暴飲暴食2013/12/23【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憂愁不見得讓人消瘦。美國營養師艾莉莎•伊爾德表示,大部分人憂愁、壓力大時食量跟著變大,尤其是零食吃得特別多,如果情緒經常不穩,變胖機率很大。

艾莉莎•伊爾德指出,民眾常以為憂愁讓人食慾不振,但情緒不佳的人常抱著零食大吃大喝,同時不想外出活動,所以難免累積較多熱量。很多人暴飲暴食後感到不安,但最需避免的是大吃大喝後因為罪惡感而催吐。有些民眾覺得吃下食物卡在胃部不舒服,不消化,硬吐出來,卻造成食道破裂。營養師提醒,一旦碎骨、碎殼卡住,千萬別硬咳,以免食道出現更嚴重的撕裂傷。

大吃大喝後狂吐造成的食道破裂多在飽食後,強烈嘔吐,瞬間食道內高壓,造成食道破裂。症狀包含劇裂胸痛,肩痛或是上腹痛,呼吸急促。有些患者原本食道組織已經較為脆弱,更經不起劇烈嘔吐。

醫師表示,如果魚骨、蝦殼刺穿卡住食道,即使咳出來,局部破洞已經造成,傷口仍有很高的發炎、感染惡化風險。

營養師表示,有很多人大吃大喝當作發洩,容易造成體重直線上升或血糖失控,飲食模式與食慾常伴隨腦內傳導物質的連續變化,因此在許多人都把大吃大喝拿來當做焦慮、孤獨、沮喪的良方,所以在壓力大、不景氣時,醫師門診常見更多人體重上升或血糖失控。

---------------下一則--------------- 
挑選竹笙學問大 一壓就扁千萬別挑!2013/12/26【華人健康網╱記者劉郁伶�台北報導】

竹笙不只營養價值豐富,更具有竹報平安之意,是除夕年夜飯桌上會出現的要角,竹笙雞湯、佛跳牆等菜色裡一定少不了它,但若是竹笙看起來像雪一樣白,聞起來有濃烈酸味,或者一壓竹笙就變得乾癟,就要小心買到的竹笙可能含有超標漂白劑。

竹笙白如雪問題大 偏黃才合格
台灣因氣候環境所限,並沒有自產竹笙,所有的竹笙都來自進口,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吳榮河指出,幾年前台灣有業者自行人工培育竹笙,經人工培育的竹笙會有濃烈的香水味,對人體也不健康,近幾年在市面上已較少見。目前市面流通的竹笙為中國進口居多,為了讓竹笙色澤好看有賣相,常會使用漂白劑處理,因此,購買時可挑顏色偏黃的竹笙較為安全。

好的竹笙QQ彈 蕈狀組織完整
當然,光是只看顏色恐有疏漏,吳榮河理事長指出,購買時可以拿起來聞一聞,加了漂白劑的竹笙,會有撲鼻的藥水味;但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市售用來漂白竹笙的化學藥劑,除了二氧化硫能以嗅覺辨認,若商家使用的是雙氧水,則無法透過「聞一聞」這個動作來檢視。相較於嗅覺辨認,江守山醫師建議可觀察竹笙的完整度,一般有問題的竹笙比較會有傘狀組織碎裂的情形,按壓起來較無彈性。

一些不肖業者除了使用漂白劑也會使用薑水,來增加竹笙重量藉此提高價格,民眾若是拿起竹笙按壓,發現觸感僵硬紮實,恐怕選到有浸泡過薑水的瑕疵品了。此外,挑選時也需留意竹笙的乾燥度,乾乾癟癟的竹笙品質較差,應選擇蓬鬆飽滿為佳。

竹笙易熟 冷水沖洗即可
若是對於買回家的竹笙還是感到不安心,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建議,可透過沖洗方式來去除化學藥劑殘留。竹笙遇熱容易熟,所以建議使用冷水來洗滌較佳,步驟如下:
1.先浸泡在冷水中60分鐘,換水重覆浸泡2~3次。
2.水龍頭打開,透過流動的水反覆沖洗15分鐘即可。

【竹笙保存小叮嚀】:
在年貨大街採買竹笙通常量都比較多,避免拿取時空氣中的水份造成潮溼,建議買回家後可分裝成小份,分裝在密封容器中再放置冰箱冷藏,冷藏的竹笙約可存放2個月,冷凍庫可1年,但最好儘早食用完畢,吃下肚較為健康。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天冷慢跑 熱好身不受傷-自由時報1021126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慢跑風氣興盛,讓不少人加入慢跑行列。不過,醫師提醒,慢跑看似容易,卻可能造成運動傷害或引發疾病,且最近天氣變冷,出門慢跑前,一定要先做足暖身運動,並且做好保暖,才能避免肌肉拉傷、跌倒或引發心血管疾病。

近年來慢跑人口一直增加,每天早晚,在體育場、運動公園或大馬路上,常見有人在慢跑,但天氣變冷,才剛開始從事慢跑運動的跑者,常覺得跑起來特別吃力,甚至因為慢跑而著涼。

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主任遲維新表示,冬天氣溫低,身體為保暖,會收縮肌肉與血管,以減少熱量流失,也因此,早上起來後,常覺得身體「卡卡的」,行動不靈活。此時若快速運動,易跌倒。

遲維新指出,很多人在運動時,常因為一個突然較大的動作,導致抽筋或肌肉拉傷,這是因為身體未做好準備,肌肉供氧量不足,造成乳酸堆積,而使得肌肉疲勞。冬季早上出門晨運,從溫暖的環境突然進入寒冷的戶外,肌肉、血管會急速收縮,也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不可不慎。

遲維新說,暖身運動是藉著簡單緩和的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讓肌肉充滿血液,提高含氧量,常見的方式有伸展操、慢騎自行車或快走,一般約做5至10分鐘,接著可活絡身體關節,讓身體有更穩定的伸展空間,減少運動傷害與疾病的發生。

馬拉松選手陳雍杰則建議,冬天慢跑時,可穿著透氣排汗又防風的運動衣,停止慢跑後,要立即把汗擦乾,避免著涼。

---------------下一則--------------- 
運動 不能說的小秘密2013/12/23【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但可以增加工作效率,抒解生活工作壓力,不僅如此,它更是促進健康不二法門,大幅降低各種疾病罹患機率,尤其最近風靡群眾的路跑活動,還可以提升社交功能,但許多醫師強調,運動必須循序漸進,減少運動傷害機會外,還有很多小細節要小心,避免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極端天氣恐造成運動傷害
最好的運動時機,就是溫度、濕度、陽光都適當,但天有不測風雲,就算看了天氣預報,也無法精準預報下一刻的天氣況狀,當天氣太冷、太熱、或太濕時,應該試著在室內運動,避免不必要外出,如果陽光過於燦爛,最好要保持身體水份,以免意外傷害造成,當身體有汗水時,一定要穿好保暖排汗衣物避免感冒。

上班運動會影響同事
現代人的工作時數長,只能找空檔運動,不過可能危害同事,工作場合很少有沐浴空間,沒有立刻洗澡,鐵定會出現難以忍耐的味道,影響與同事間的互動,不僅如此,鼠膝部很容易積汗引發濕疹,也會提高香港腳發生機率,真的想在工作空檔運動,可以使用濕毛巾與爽身粉擦汗,同時也要換上乾淨衣服。

頭皮很容易流汗
頭頂是很容易忽略的部位,因為汗水都被頭髮遮住,運動激烈時很容易流到臉上,此外,很多長頭髮的女性,運動時喜歡用橡皮筋綁馬尾,方便後頸透氣,但不知不覺形成一個內凹的髮型,很容易影響外觀,其實要解決這兩種問題,只要使用防汗伸縮帶,從額頭整束頭髮到後頸,不但可以擋汗還能保護髮型。

運動後過度清潔
運動完滿身汗臭味,一定要洗澡回復清爽,但有些人習慣睡覺前再洗一次澡,確有可能傷害皮膚,皮膚會適度分泌油脂,保護皮膚不受到刺激,不過清洗劑會將油脂帶走,過度清潔會造成皮膚刺激,肥皂洗澡一天最好不要超過一次,其實只要用清水洗澡,就能帶走大部分髒污,適度使用保濕用品,就能保護好皮膚。

國內專家意見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表示,如果想稱上班空檔運動,一定要備妥乾淨衣物與毛巾,運動完沒有把汗水擦乾,霉菌很可能影響皮膚,出現淺色白斑或深色黑斑,若長期沒改變習慣,有可能不能回復,因此運動後一定要用毛巾把汗擦乾,換上乾淨衣服,避免皮膚出現不美觀的斑點。

徐嘉琪提醒,建議不要化粧運動,部分民眾可能會忽略,運動時面部皮膚一樣會流汗,當皮膚分泌汗水與油脂時,臉上的化粧品會形成髒污堵住毛細孔,導致阻塞引起發炎,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青春痘與粉刺,運動時,臉部一定要保持清爽潔淨,運動後適度清潔,才能避免面子問題不保。

---------------下一則--------------- 
10個壞習慣 毀了你的健身效果2013/12/24【聯合報�記者田思怡�輯譯】

如果努力上健身房鍛鍊8周,還看不到效果,你可能有以下10種壞習慣中的一個或多個:

1.沒有暖身
好教練會要求你做適當和充分的暖身運動。沒有暖身會降低運動效果,並增加受傷的機會。肌肉彈性不足,可能會造成撕裂傷。

2.吃得不夠多
體內攝取的能量將決定鍛鍊的結果。若要練肌肉,需要攝取較多食物;若要減重,需要攝取正確的食物。身體若缺少可供燃燒的能量,就會消耗原有的肌肉蛋白。

3.沒做反向運動
許多教練建議做反向運動,例如做了槓鈴臥推,就要做槓鈴划船。忽略反向運動,肌群(通常是背部、腿筋和臀肌)會失衡。肌肉失衡可能導致使用過度的傷害,例如,膝後十字韌帶拉傷,讓你9個月無法上健身房。

4.只做有限的關節運動
局部的重複動作或有限的關節運動,可能導致力量和移動範圍受限。當你做超出平常習慣範圍的重量訓練時,就容易受傷。

5.鍛鍊時間太長
鍛鍊的常見生理反應是血液中某些荷爾蒙的濃度增高,例如睪固酮和多巴胺。每次鍛鍊45到55分鐘以上,體內荷爾蒙的狀態有害。有些人在健身房一待就是幾小時、上各種課程、舉重、使用跑步機,想盡量燃燒卡路里。這可能造成嚴重的鍛鍊過度、腎上腺疲勞,使運動效果遞減,對運動目標有負面影響。

6.鍛鍊太頻繁
你可能每天鍛鍊30分鐘,一星期鍛鍊7天,仍看不到你想要的效果。不論你想多快速增加肌肉,或在生產後快速減肥,持續鍛鍊都達不到目標。你必須在鍛鍊後讓身體復原,回到恆定狀態,才能有效強健肌肉和燃燒脂肪。

7.睡眠不足
某些幫助我們強健肌肉和燃燒脂肪的荷爾蒙,在我們睡覺時具有活性,醒著的時候則沒有活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長荷爾蒙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8.寫簡訊
把手機放在置物櫃。若非帶手機不可,設定成飛航模式,只能聽音樂。寫簡訊時,會有比正常狀況更長時間的休息,可能使神經系統回到恆定狀態,這表示你的神經系統沒準備好要舉重,可能會受傷。若有寫簡訊的習慣,重複動作也會做得比較少,破壞健身的短期效果。

9.話太多
上健身房的目的是改變身體和生活,還是交朋友?健身的同伴可增進動機,但健身時聊天會減少代謝或燃燒脂肪,使健身效果打折扣。因為中間休息時間增加,身體會冷掉,使代謝變慢。邊做深蹲邊聊天,也會撐不下去且受傷。

10.模仿別人的動作
健身時模仿別人的動作有潛在危險,你的動作可能做錯了。別人的動作雖然很酷,不表示你能做。(取材自赫芬頓郵報)

---------------下一則--------------- 
天冷 過敏性鼻炎病號增3成-中華醫藥網1021224《2013/12/23 18:24》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冬天到,台南市立醫院耳鼻科門診最近的求診量激增 3成,大多是惱人的過敏性鼻炎。
市醫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鐙慶說,鼻炎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患,最常見的分過敏性及非過敏性鼻炎。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約 30%,發作年齡較非過敏性鼻炎早,過敏原包括塵蟎、蟑螂、蝦蟹、黴菌等, 80%的過敏性鼻炎患者 20歲前會出現症狀,若父母皆過敏者,小孩罹病的年齡還會再提早。

過敏性鼻炎常合併過敏性結膜炎,常有眼鼻搔癢症狀。這類患者罹患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也較高。此外,患者較易有腺樣體肥大,會加重鼻塞,甚而打呼;耳咽管的功能通常較差,易引起中耳積水;鼻涕倒流引起的慢性咳嗽亦常見於過敏性鼻炎病患。

避免過敏原是治療過敏的第一步,但避免過敏原需多管齊下,只用單一方式或許可減少過敏原的量,但對症狀的改善可能沒有幫助。預防的方式可以使用防蟎被套,使用高效能粒子空氣濾清機,居家避免使用地毯,或以熱水清洗家具等。

王鐙慶說,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採用階梯式療法,在症狀輕微時可以單獨使用抗組織胺或短期使用去充血劑;症狀較嚴重時可以加上鼻內類固醇噴劑使用。若仍無法改善鼻塞的症狀,可考慮接受下鼻甲手術。除了傳統的下鼻甲切除術,尚有雷射手術、無線射頻手術以及較新的冷觸氣化手術等,都可有效減低術後疼痛及縮短恢復期。

---------------下一則--------------- 
吃飯流鼻水 恐血管運動性鼻炎-中華醫藥網1021226《2013/12/24 18:46》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醫院最近頻繁出現民眾每逢吃飯時就會突然鼻水直流的「怪病」,擔心是難以治療的過敏鼻炎上身,耳鼻喉科醫師認為與過敏無關,而是「血管運動性鼻炎」,有機會治癒。

市醫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鐙慶指出,過敏性鼻炎大都在孩童時期就會出現,但非過敏性鼻炎則好發於成年之後,成因很多,包括化學刺激物接觸、懷孕時荷爾蒙變化、藥物、自律神經失調等。由於無特殊檢查,診斷上需先偵測 30餘種過敏原,排除過敏性鼻炎,並詳細詢問病史。

非過敏性鼻炎包含職業性鼻炎,與工作場所有關,而另外一部分患者常在溫濕度變化,吃辛辣或熱的食物、湯類引發大量清澈的鼻水,若出現在公眾場合或隨身沒攜帶衛生紙或手帕,就相當尷尬,可歸類於血管運動性鼻炎,導因於副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

血管運動性鼻炎使用藥物無法根治,但抗組織胺鼻噴劑具有不錯的療效,可以減少症狀,翼管神經切除手術也可運用。

至於保健方式,王鐙慶建議患者在輕微時實施持續的運動,讓鼻腔神經系統和溫濕度維持均衡,說不定能產生自癒的功能。

他強調,台灣地區的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達 3成,許多血管運動性鼻炎患者會直覺以為自己是過敏,任意尋求治療卻無療效,擅自購買坊間成藥自行服用,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加重了病情,因此若鼻炎並無鼻子搔癢的過敏症狀或呼吸道的感冒症狀,就應找專業的醫師診斷治療。

---------------下一則--------------- 
甲狀腺亢進 年輕人也會心臟衰竭-中華醫藥網1021227《2013/12/26 19:2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一名 30歲女子因喘不過氣而送醫,急診時心跳高達每分鐘 160下,心房顫動併心搏過速,同時有肺水腫,檢查發現甲狀腺亢進,經藥物治療後出院。醫師說,有甲狀腺亢進症狀要先治療,不然易引發呼吸衰竭或嚴重心律不整而危及生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任陳冠宇表示,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很多,雖然多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某些特殊疾病也會造成年輕族群心臟衰竭。

陳冠宇指出,心房顫動合併心臟衰竭中,甲狀腺亢進要先排除,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女性居多,男性發生機率遠較女性為低,若是治療心臟衰竭,但沒有控制甲狀腺亢進,治療不見成效,甚至會發生休克需要使用到葉克膜。他提醒,如有莫名心悸併心博過速,且容易冒汗、手抖,或頸部腫脹,一定要就醫檢查。

他提醒,甲狀腺亢進病患除配合醫師好好藥物治療外,應多休息,保持心情放鬆,減少紫菜、海帶含碘食物攝取,少鹽分攝取,少量多餐,以提供足夠熱量,並攝取富含維他命的食物,以及避免抽菸或含咖啡因、酒精的飲料及食物。

---------------下一則--------------- 
寒流來襲 嚴防心臟病中風-中華醫藥網1021227《2013/12/26 20:20》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衛福部昨日提醒,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依氣象局預報 27日起 3天將出現 10度以下低溫,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

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中風在 101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三,因中風死亡達 1萬 1061人,推估平均每天有 30人死於中風;相當於每 48分鐘就有 1人死於中風。

且依據國健署 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 20歲以上民眾自述經醫護人員告知曾中風的比率為 1.4%,隨著年齡增加,中風罹患比率亦逐漸增加,尤其 65歲以上每 15人就有 1人曾中風。

國健署委託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慧娟主持研究計畫顯示,近 10%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 7天內會發生中風,呼籲一旦察覺自己小中風時,必須立即接受檢查和診療。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俗稱小中風,發生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最長不超過 24小時就會恢復,發作時會有短暫性單側手腳麻痺、無力、說話不清,很容易被忽略,國健署強調,需注意小中風警訊,避免後續中風發生。

國健署提醒,一旦「胸悶」範圍約半個手掌,位置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屬於心絞痛;心律不整則為心臟蹦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為心房顫動,中風機率高達常人的 5倍;倘若吃飽飯後、生氣或有壓力時、季節轉換、運動過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幾分鐘以上的噁心和冒冷汗,代表有心血管狹窄跡象,若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應立即就醫。

---------------下一則--------------- 
大便黑黑的 小心消化道出血【聯合報╱記者謝進盛�佳里報導】

氣溫驟降,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有增加趨勢,醫師提醒,氣溫變化易造成血管收縮,引發心血管疾病,也容易造成消化道出血,民眾發現有排黑便等不尋常情況,應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佳里奇美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楊道欣表示,有心血管病史的70歲李先生,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日前氣溫下降,連續兩天如廁時,發現排瀝青樣的黑便就醫,抽血檢查發現血色素很低。經診斷為消化道出血,安排住院治療,給予靜脈營養、藥物質子幫浦抑制劑(PPI),不再解黑便,觀察兩天後穩定出院。

楊道欣指出,當天氣轉涼、寒流來襲,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就會增加,最近更多了兩成以上。包括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患者、長期服用止痛消炎藥物、肝硬化、洗腎、不良飲食習慣、長期工作壓力大、幽門桿菌感染和過去有潰瘍病史等,都屬高危險群。【2013/12/2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長期便祕 毒素滯留體內會再吸收2013/12/24【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長期不排便或排便過少,就容易形成便祕。中醫師彭意雯表示,當糞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就容易讓毒素滯留在人體內,進而不斷循環到全身各處,甚至於被人體再吸收,到最後就可能導致精神倦怠、臉部暗沉、長青春痘等症狀。

彭醫師指出,除了上述症狀之外,阻塞於腸道的糞便往往還會促使腸道環境惡化,以及造成免疫力下降、胃口差、腹脹、痔瘡、下腹部凸出、婦女經痛加重等情形。因此,有便祕問題的民眾應設法改善病情,同時也可以儘早就醫診治,以便避免症狀愈來愈嚴重。

彭醫師進一步指出,站在中醫的立場,中醫認為,大腸經循行時間是從早上五時至七時,在這段時間大腸經的經氣相對較旺盛,所以腸道蠕動功能比較好,民眾可以在這段時間排便,對除體內穢物有很大的助益。此外,當民眾承受過度壓力或焦慮時,經常會促使腸胃蠕動變慢,也因此,部份民眾處於焦慮狀態下會出現沒辦法正常排便或排便不順的情形。

對此,她認為,傳統中醫有所謂「肝主疏泄」的說法,這個說法也包含腸胃蠕動,也就是說當肝氣不疏的時候,也會導致腸道蠕動受抑制,像這種情況就可以從疏肝方向著手,只要從疏肝進行治療,就可望解決便祕的問題。

---------------下一則--------------- 
輕忽攝護腺肥大 恐腎衰竭上身-中華醫藥網1021227《2013/12/26 21:14》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一名 68歲罹患攝護腺肥大的老先生,平時排尿困難,持續服藥多年,最近上廁所有血尿,趕忙就醫;檢查發現,兩側腎臟積水,因為攝護腺肥大造成「魚鉤形輸尿管」,泌尿科醫師表示,若不積極治療可能會造成腎功能受損,甚至是攝護腺癌病變的可能。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洪峻澤表示,「魚鉤形輸尿管」是因為輸尿管被肥大的攝護腺塞住,使得排尿不順,造成腎內積水,通常出現在重度攝護腺肥大的患者,而肥大的部分凸入膀胱,把輸尿管進入膀胱的入口頂起來,使得輸尿管外觀變成像魚鉤般,阻礙尿流造成腎積水。

洪峻澤指出,當輸尿管被腫大的攝護腺塞住時,排尿就會不順,若是尿滯一直排不出體外,就會引起水腎,甚至尿毒症。攝護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的疾病,當輸尿管呈現魚鉤狀表示肥大嚴重,長時間攝護腺肥大可能影響腎功能及引起其他的併發症。

他說,排尿細弱無力、斷斷續續、頻尿、夜尿、排尿急迫感都是攝護腺肥大常見的症狀,目前治療有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2種方式,若無積極治療,除排尿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外,也可能併發血尿、尿路感染、尿滯留、水腎、魚鉤形輸尿管等併發症,嚴重時可能會發生攝護腺癌的病變。

他提醒,日常生活中服用感冒藥、過敏藥和腹瀉藥都要當心,因為其中的抗組織胺和抗乙醯膽鹼藥物都會使排尿情況惡化,甚至引起尿滯留,若發生急尿感、夜尿、頻尿、小便解不出來的情形時,要趕緊就醫找出原因,積極治療,否則會將會損害腎功能。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搶救中風 把握黃金3小時-中華醫藥網1021224《2013/12/23 18:32》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秘書長尹居浩表示,氣溫陡降易引發中風,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按時量血壓、服藥,並要學習辨識中風徵兆,早期發現儘速就醫,把握「急救黃金 3小時」。

尹居浩表示,近來日夜溫差大,容易引發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增加心血管負擔,中風及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會增加。據統計,腦中風病患 5成會在 1年內死亡或再住院,呼籲要按時量血壓及服藥,並學習辨識中風徵兆。

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表指出,國內中風以缺血性最多,占 7成左右。若能於急性缺血性中風發生後 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殘障,呼籲牢記「 FAST」辨別中風 4步驟。

「 F」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A」就是 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S」就是 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 T」就是 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 3小時」。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失眠、無力 精神官能症惹禍-中華醫藥網1021222《2013/12/19 21:31》記者黃微芬�台南報導

精神官能症非「卡到陰」!一名婦女日前向市府衛生局求助,表示自己的女兒日前無預警被裁員,之後一直找不到工作,繼而出現頭暈、失眠、腹瀉、手腳無力等情形,家屬以為卡到陰而到處求神問卜,卻一直找不出原因,經衛生局建議求助精神科醫師後,診斷為「精神官能症」,家長才恍然大悟,自責差點延誤病情。

衛生局表示,「精神官能症」又被稱為「自律神經失調」,屬於輕微的精神科疾病,是情感上的適應不良、心理社會適應障礙的臨床表現,造成身體上非常痛苦的症狀,其類型包含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社交焦慮症、特定對象畏懼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其中最常見為恐慌症、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

衛生局表示,「精神官能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有時須輔以心理治療,也可從飲食、作息、運動方面著手,多補充蔬菜、水果,加上適度運動和規律的生活作息,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方式,就能避免。

衛生局提醒,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連帶心理的健康也受到威脅,一旦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心悸、頭暈、惡心、想吐、腹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憂鬱、手腳無力或發麻等症狀,看遍醫院各科,卻找不出病因,甚至懷疑自己是得了怪病,或家族道德缺陷、卡到陰,不妨及早尋求心理諮詢或精神科評估,避免延誤治療,該局設有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可電 06-3352982或 06-6377232預約。

---------------下一則--------------- 
最雨的12月 讓人好憂鬱【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彭宣雅/台北報導】

濕冷陰雨令人愁!60多歲洪媽媽個性多愁善感,北部連續兩個多星期陰雨濕冷,沒法運動,讓她更加憂愁,白天昏睡,夜裡則睡不著,整天唉聲嘆氣。在精神科醫師建議下,這幾天她至台北捷運站內快走半小時,流些汗,情緒才逐漸平穩。

精神科門診增兩成三 病房滿
北部地區已連續15天下雨,讓不少憂鬱症患者情緒低落,舊疾復發,各大醫院精神科病房人滿為患。連一般民眾也感到焦躁煩悶,精神科醫師統計,最近門診患者明顯增加兩三成,幾乎都與陰雨綿綿,缺少運動有關。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季節性情緒障礙是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冬天缺乏日照,一旦連續陰雨,缺乏運動,就不利於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以致於情緒低落、活動力下降,連帶睡不好、易疲倦。

洪媽媽 整天悶在家看韓日劇
洪媽媽就是典型個案,平常運動量就不大,一下雨,幾乎整天窩在家裡,邊看韓劇、日劇,一邊打瞌睡。最近憂鬱症狀越來越嚴重,兒子陪同就醫,確定為憂鬱症,需服用低劑量的抗憂鬱劑,並提高運動頻率。為了克服陰雨濕冷等不利因素,楊聰財建議,可以選在捷運站裡的空地來回走動,甚至可至百貨公司或大賣場走動,只要每天走上半小時,就可以達到一定的運動效果。

受到陰雨天氣影響,一名年約40歲女性上班族近期心情極低落,脾氣暴躁,甚至想不開有輕生念頭求診,醫師翻開病例一看,患者每次求診都是11、12月份,連續三四年,都在這時報到,是標準「冬季憂鬱症」患者。

「冬季憂鬱症」 上班族居多
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表示,冬季憂鬱症患者大多是上班族,平常就覺得大環境不好,工時長、工作壓力大、薪水少,年關將近,面臨發紅包成壓力,而陰霾的天氣就成了發病的催化劑,以致情緒低落,容易暴飲暴食。

如何在濕冷冬天也能保有好心情?楊聰財提出養成運動習慣、睡前寫快樂日記、減少白天打瞌睡及臥床機率等建議,即使天冷下雨,也應抽空至健身房運動,或是捷運站、百貨公司等地方走動。【2013/12/2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網路成癮 工作不專心讓工時變長【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不少人逮到空檔就上臉書、Line訊息、玩遊戲,網路就像哆拉A夢的「任意門」,可以立刻跳脫現實。一項研究發現,兩成科技業上班族有網路成癮,會加深工作的疲勞感,若是工作需與他人互動,更會失去幹勁。

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張立人等人進行「焦慮、憂鬱、工作疲勞與網路成癮」的關聯性研究,對384名科技業員工以「網路成癮量表」評分,發現21%有網路成癮問題,同時有網路成癮者,工作疲勞程度比非成癮者高,這項研究最近於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中發表。

張立人說,研究中發現,網路成癮與「服務對象相關疲勞」的關聯性高,也就是工作時需要與他人互動,網路成癮者會變得更沒有耐心,手機發出「叮咚」一聲就分心,只想趕快把對方打發。

張立人表示,網路成癮會使得工作疲勞感加劇,因為工作時無法專注、為了完成工作又得拉長工時,造成惡性循環。

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說,青少年網路成癮,可能會被家長帶去求診,但上班族很少自覺上網過頭,影響到跟家人相處時間也不以為意。網路成癮者以線上遊戲危險最高,練功升級的快感,猶如毒品刺激,體驗過就很容易沈迷。凌晨還在臉書發文的人,就算沒上癮,隔天一定會影響工作精神。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網路成癮?張立人指出,如果上網時間越拉越長,明明知道自己失控,因為太常上網睡不好覺、被主管盯上,卻想戒又戒不掉,或是上網變成抒發負面情緒的唯一方式,「心情不好就想打魔獸」等,可能就有網路成癮。【2013/12/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擺脫成癮 間隔30分鐘才能看手機【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隨著人手一機智慧型手機,不知不覺對網路越來越依賴,吃飯、搭車、走路都在上網、分享訊息。醫師建議,預防過度使用,要設定不使用手機的時間、地點,例如規定自己在臥室、餐桌不用手機,察看手機的頻率拉長30分鐘以上。

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張立人說,網路成癮雖然還沒有正式列為精神疾病,卻成為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要自我控管上網時間,可以設定不使用手機的時間地點。例如工作休息時間才用。上餐桌專心吃飯,享受美食不要一直照相上傳,躺在床上時也不該使用,避免對睡眠造成干擾。

不要一有訊息進來就看,工作時處於高度分心的狀態下,越來越不容易專注,他建議30分鐘到一小時查看一次就好。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陳正宗說,上班時間找空檔上網喘口氣,無可厚非,他也肯定臉書等社群網路的功能,可以讓分隔遠地的朋友交流近況,但要有自制,下班後的休閒生活安排,建議先抽出時間運動,再上網。【2013/12/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居家生活


挑羽絨衣3撇步「聞、按、摸」【聯合報╱記者凌筠婷�溪湖報導】

天氣越來越冷,許多人會穿羽絨衣保暖,溪湖鎮大洋羽毛公司董事長粘春蓉說,挑選羽毛有三步驟:聞、按、摸,用這三個小撇步,就可避免買到不良品。

溪湖鎮大洋羽毛公司最近正在舉辦特賣會,許多民眾都來搶便宜,甚至有公司部門員工一起來,上班族黃淑芬說:「羽絨衣溫暖又耐穿,所以這次大家一起來。」

粘春蓉說,買羽絨衣有三步驟,首先要聞聞看有沒有異味,「有異味的代表羽毛沒有被處理乾淨,或是混到別的毛」,再來用手按壓外套,看外套恢復原狀的速度,「好的羽絨衣會有很好的彈性」;最後摸摸看有沒有羽毛的梗,「有梗的品質比較差」。

粘春蓉也說,這兩年輕量款羽絨衣很受歡迎,因為用了超薄尼龍材質,並把一般羽絨外套的三層製法,改成兩層,才能讓羽絨衣這麼輕,「但也因為如此,輕量型羽絨衣會透風,不適合騎機車時穿」,不過輕量型羽絨衣可以用在洋蔥式穿法上,在羽絨衣外再套上一件防風外套,保暖又不厚重。【2013/12/2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戴濾光眼鏡 先找醫師評估-中華醫藥網1021224《2013/12/23 16:06》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年輕人流行配戴濾光眼鏡,好在打電腦、滑手機時抵抗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眼科主任尤誌君表示,應依所處環境及視力,選擇適合的濾光眼鏡,最好由眼科醫師專業評估。

一名 60歲男子因白內障術後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成視力模糊及對光線變化不適,矯正後視力為 0.2,經使用橘色濾光鏡片,視力提升至 0.4,畏光降低,對光線適應時間也由 3-5分鐘縮短到 30秒 -1分鐘。另一名國小六年級男生因眼球震顫伴隨視力不良,配鏡矯正改善視力,閱讀時因眼球震顫眼睛容易累,經使用黃色濾光鏡片有效減少眼球震顫的振幅,減輕用眼負擔,提升視物品質。

尤誌君表示,濾光眼鏡除了可阻擋會對眼睛造成永久性傷害的紫外光及降低藍光外,對於高度依賴電腦、長時間戶外活動、特殊工作環境者等都有保護效果。濾光眼鏡也被廣泛應用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色素性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視神經發育不全患者、低視力患者、雷射手術患者。

藍光與紫外光皆屬於短波長的光,具有高能量,易對視網膜造成永久性傷害。濾光眼鏡與太陽眼鏡皆有過濾紫外光的功能,鏡片材質已具有吸收紫外線的特性,要如何將藍光過濾掉,目前還是以鏡片染色的效果較佳。

尤誌君說,防紫外線及濾藍光都是保護眼睛相當重要且最基本的方法,民眾可依照所處環境的差異及眼睛疾病的不同,選擇適合的濾光眼鏡或太陽眼鏡,最好先找眼科醫師做專業評估,以免花了冤枉錢,甚至因戴錯濾光眼鏡或太陽眼鏡,反而傷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