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20501-0502基金資訊

2014年05月02日
股債平衡基金Q1規模增最多 因應市場波動 可靈活操作2014年05月02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第1季規模增加最多的前10大人氣基金,以股債平衡型基金的規模增加最多,其中前2名都是平衡型的組合基金,當季規模增加超過30億元。

若從檔數來看,規模增加前10大的人氣基金中,平衡型基金就有4檔入榜,當季規模共增加80億元。

10大人氣平衡型夯
隨著美國量化寬鬆(QE)逐步退場,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劇烈震盪,使不少投資人怯步。在多空交雜環境下,國內基金產品逐漸朝多元配置的方向發展,其中股債平衡式基金愈來愈受歡迎。投資人希望透過彈性配置與靈活操作,動態調整多元資產的投資組合,以創造穩定收益。

群益投信認為,平衡型基金講求股債均衡配置,因應市場波動,股票投資還是有一定比例,只要看對趨勢,仍可能創造好良好績效,建議投資人若看好台股後市,不妨選擇基金績效同樣亮眼的台股平衡型基金。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全球市場不乏成長機會的標的。以美股為例,雖然第1季出現一波類股輪動及價格調整,但聯準會主席葉倫宣示,將持續以貨幣政策支持美國經濟穩健復甦,且美股第1季財報目前看來相當亮眼。有業績或題材支撐的產業股,在價格修正後,現在不失為買進的好時機。

在追求成長機會之外,投資人應同時布局收益型資產,以平衡整體投資組合風險。傅子平指出,美國公債殖利率在短線區間震盪,但中長線預期將緩步走升。高收益債具備存續期相對較短的優勢,且企業違約率維持在低檔,票息仍為布局首要考量。

高股息股票抗跌
惠理康和美元平衡收益基金經理人劉佳雨則提到,在股債布局上,高股息股票可跟漲抗跌,掌握股市成長機會;投資級公司債的風險較低、配息穩健、波動也相對較低。這兩類資產享有較高配息,可滿足投資人追求收益的需求。

---------------下一則--------------- 
景氣乍暖還寒 股、債多元布局 搏收益2014-05-01 01:21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在春寒乍暖之際,對市場消息的敏感度難免加大,投資人對於股市、債市的波動起伏也更難以掌握,面對變化莫測的金融市場,法人認為,可以選擇股票、債券多元平衡布局的基金。

第一金投信投資長高子敬表示,在景氣復甦向上的過程中,投資人需格外留意資產配置,建議提高股票部位的同時,不可忽視長線持有波動度相對低的債券,透過追求多元收益,包括股市、債市、REITs、ETF等多樣化資產,讓投資可以一手抓成長、一手享收益。

高子敬指出,資產配置多元化,可降低單一資產的投資風險,也可隨景氣動態調整各類資產比重。

施羅德投信指出,具有高現金部位且高配息政策的公司,其未來股利成長性均非常值得期待,因為這些公司不僅能夠進行投資計畫,更有配發股息的實力。

施羅德(環)環球股債收息基金經理人Aymeric Forest、Iain Cunningham指出,投資人可選擇同時布局高股息股票與高收益債券的基金,並觀察基金是否機動布局投資等級債券、新興市場債券以及其他另類投資標的,如地產股、基礎建設股、不動產證券化、房地產抵押證券、ETF等,分散風險外又加值。

ING鑫平衡組合基金經理人黃若愷表示,在市場流動性充沛,且主要經濟體持續復甦環境下,風險性的股、債市看多方向不變,操作策略上,除了以成熟國家股票部位為持股重心外,將酌量搭配長期價值低估的亞太區域股票、具改革及反彈動能的新興股市,以參與市場輪漲契機;債券部位則以與景氣連動最密切的歐美高收益債券為布局核心。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認為,平衡型基金具有股債兼備的特性,其波動風險往往比投資股票低,相當適合投資人作為長期核心資產配置。

元大寶來中國平衡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判斷陸股在大型股表現告一段落後,資金將再重回成長型類股,看好包括移動互聯與生活智能、智慧城市、電動車、機器人及醫療等產業的表現機會。

---------------下一則--------------- 
動盪5月天 股債要混搭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會後決議,將繼續縮減購債規模,並明確指出經濟成長已向上。資產管理業者指出,美經濟數據顯示景氣復甦,但資金流動性將縮減,加上俄烏衝突未解,股債市場波動仍大。

在預估震盪的5月天,建議投資人資產配置不宜押單一標的,股票型基金可以全球股票型、高股息型基金為核心;在債券基金上,則以組合債券基金為主,以減少波動的影響。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美國製造業與就業數據持續好轉,聯準會(Fed)主席葉倫表示,仍須藉由低利率政策維繫經濟成長,淡化市場提早升息臆測,歐洲中央銀行可能需要進一步刺激政策以抵禦通縮,市場流動性仍然充沛,但俄羅斯於烏俄邊境軍演,美歐擴大對於俄羅斯制裁,地緣政治疑慮不散,金融市場相對震盪。

在此環境下,富蘭克證券投顧建議以全球型或美國股票型基金為優先,避免錯失輪動機會,屬性較為保守的投資人,建議增加美國平衡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配置,防範震盪風險。

---------------下一則--------------- 
海外債券基金 表現穩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4月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股市多呈下挫,資金再度湧向債市避險。根據統計,4月以來,台灣金管會證期局核備的1,013檔海外基金平均下跌0.88%;其中756檔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1.17%,226檔債券型基金平均上漲0.04%。

以股票型基金來看,泰國股票型基金表現最佳,平均報酬率有3.13%,拉丁美洲股票型基金居次,平均報酬率1.16%,韓國股票型基金平均也有1.06%。亞洲小型股票型、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型基金各有0.3%及0.25%的平均漲幅。

但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股票型跌幅都不小,分別下跌2.2%、3.6%、3.9%,而東歐股票型基金受到俄烏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平均更下跌4.3%,跌幅最重。

債券型基金平均報酬率雖小幅上揚,但細看各券種表現,以歐洲債券型及歐洲高收益債券型基金漲幅較大,分別為0.58%及0.38%,亞洲債券型基金上漲0.1%,其餘各債券基金則下跌,美國高收益債券型基金平均跌幅0.25%,4月表現居末。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市場仍需更多經濟數據與企業獲利證據,支持股市進一步走升,全球景氣復甦雖趨於熱絡,但類股輪動加速,債市亦同,在資產配置上,不宜單押某一類型的資產。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新興市場消息多空紛歧,但小型股投資機會甚多。例如,中國、南韓和墨西哥等國,正進行結構性改革,而土耳其和奈及利亞則積極打擊貪污,印度和東南亞政府則可能釋對市場友善的刺激政策,將可從中找到可獲利的投資標的。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歐洲中央銀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持續為歐高收債券提供強力支撐,並吸引國際資金持續匯入,是歐洲債市表現相對突出的原因。

根據JP Morgan統計,截至4月25日為止,歐高收債券已連續創下32周,周周淨流入的紀錄,是所有債券種類當中,淨流入時間最長的債券;而資金持續流入歐高收債券資產,也帶動歐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的績效表現。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5/f_307399_1.gif

---------------下一則--------------- 
美經濟有戲 10月QE謝幕 家庭支出已攀升 Fed每月購債降到450億美元2014年05月02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復甦樂觀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在最新貨幣政策會議後表示,近期美國經濟活動成長加快,家庭支出也漸攀升,決定把每個月購債規模再縮減100億美元,從550億美元減到450億美元,未來可能進一步循序漸進退場。
同時Fed重申,收購公債計劃結束後,可能維持基準利率近乎零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此次為聯準會(Federal Reserve,Fed)4度逐月縮減購債規模,至今累計共減碼400億美元,意味Fed正穩步退出這項外稱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的資產收購計畫,如無意外,最快10月完全退場。

長期通膨維持穩定
Fed對美國經濟展望充滿信心,據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在當地4月30日發表會後聲明,理事們認為,冬季經濟活動受惡劣天氣影響而大幅放緩,近期經濟活動加速成長,就業市場前景也有改善;儘管失業仍居高不下,房市復甦仍慢,但家庭支出正加速成長,長期通膨預期也可望維持穩定。

利率維持0~0.25%
FOMC相信,經濟活動潛在成長力道足以支撐勞動市場持續改善,未來數月將密切觀察最新數據,如果新取得的訊息證實就業市場持續好轉,通膨朝長期目標邁進,未來可能按部就班逐步退場,惟收購資產並無預先設定的路線。

FOMC重申,可能在購債計劃結束以及經濟復甦強化後,繼續讓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的水準一段時日,會維持多久,取決於包括就業市場狀況、通膨、金融市場發展在內的廣泛資訊。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駐紐約經濟學家柯斯特(Thomas Costerg)說:「縮減購債規模已進入自動導航,要出現超級劇烈的數據變動才可能讓QE緩退,單最新出爐0.1%經濟成長率不足以撼動Fed。」

本季經濟看增3%
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美國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僅0.1%,創2012年第4季來最慢,遠不如市場預期,主要反映冬季異常嚴寒凍傷企業投資。

但從細項看,上季消費者的服務開支增幅創14年來最大,家庭支出也增長3%。其他近期出爐的就業、製造和零售銷售數據也指向景氣升溫,包括3月民間就業已首度超越衰退前水準。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本季經濟成長率可望加速至3%。

FOMC會後聲明要點
●繼冬季經濟活動放緩後,近期經濟活動成長加快
●家庭支出加速成長
●長期通膨預期維持穩定
●經濟活動潛在成長力道足以支撐勞動市場持續改善
●未來可能循序漸進縮減購債規模
●購債計劃結束後將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相當長時間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Fed購債規模減 金銀價同落難2014年05月02日蘋果日報【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

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縮減收購公債規模影響,金價、銀價聯袂下挫。紐約6月黃金期貨價昨一度下挫40美分,來到每盎司1295.9美元。紐約7月銀期貨價一度下滑36美分,來到每盎司19.17美元。

聯準會最新會議決定,減少每個月收購公債規模100億美元至450億美元,顯示出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更具信心。

油價跌破百美元
彭博報導分析指出,金價與銀價連動性極高,銀與金早已淪為難兄難弟,金價過去1年價格大幅下滑,早已經衝擊投資人信心。

根據彭博統計資料,儘管從珠寶到太陽能面板對銀的需求創9年來最大,但銀價過去6個月下跌13%,金價下滑2.5%,同期間代表24種原物料的指標標準普爾GSCI現貨指數卻上漲4.8%。

金價、銀價表現不佳,油價也見到頹勢,紐約6月西德州原油期貨價跌破每桶100美元,昨一度來到99.6美元。
中國製造業擴張不如預期,加上美國原油庫存創新高,是導致油價下挫的關鍵因素。

---------------下一則--------------- 
台股沾美科技股光 甩淡季魔咒2014/05/01【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受惠美國科技股財報亮麗,國內科技股連動性高,也帶動科技型基金績效水漲船高,今年來有高達16檔科技型基金績效超過一成,是同期大盤績效的五倍之多,投信業者認為,今年科技股當道,科技類型台股基金績效可望有持續優於大盤的表現。

第一金投信國內投資部主管廖文偉指出,市場近期傳蘋果智慧型手機新機尺寸包括一款4.5英吋及另一款超過5英吋機型產品,加上穿戴式裝置iWatch預期今年第3季末發表,蘋果概念股業績可望有機會漸入佳境。近期表現強勢多為財報解讀正面及基期低的補漲股,而在新機效益下,科技股可望擺脫五窮六絕魔咒,呈現淡季不淡表現。

ING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短期內類股輪動及個股優先的想法不變,而今年景氣行情會以具成長前景之次產業為主,在指數波動區間不大的情況下,選股才是致勝關鍵。與傳產類股相較,今年科技股題材較多,預估企業資本支出陸續增加的情況下,未來仍有加碼空間,產業焦點著重於雲端應用、B2B自動化、LED照明、節能、物聯網等。

德盛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鍾兆陽指出,目前投資人可挑選產業趨勢、營收獲利能見度高,且基期相對較低的公司,在長線看升之際可利用短線震盪時機逢回布局。有別於第1季電子股較受青睞,在補庫存效應陸續反應之後,建議第2季可傳產與電子股並重,電子股相對看好上游半導體、4G、雲端與LED、太陽能,特別是在趨勢上的產業,如雲端資料中心、IPC、低價智能機、高階智能機等。

---------------下一則--------------- 
歷年5月 台股店頭基金漲最多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根據摩根投信統計,近五年來5月的台股各類型基金表現,以店頭型、中小型與科技型基金表現最為突出,分別上漲3.59%、2.93%及2.61%。

摩根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龔真樺表示,五一銷售戰提前卡位,台股由面板、觸控、光學元件、智慧型手機相關組群率先點火,新機種鋪貨效應明顯。此外,眼見全球景氣明顯回升,看好股性活潑的中小型股,未來仍有向上表現機會,唯需留意波動風險。

龔真樺指出,不僅電子產品備貨、拉貨效應日益發酵,長期經營中國通路的中概內需股也獲得資金青睞,搭配人民幣升值題材,如汽車、通路、3C產品供應鏈、旺季食品、飲料等題材,皆有望受到低接籌碼逢低進駐。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整數關卡及量能有待突破,待財報、停資券及繳稅因素去除後,外資的買賣超將扮演關鍵角色;台股短期可能有壓,但是中長期政策、景氣均偏多。

目前台股在高檔未出現爆量重挫下,盤堅偏多格局仍未改變,目前季線為短線支撐點;未來關注焦點為陸續公布的財報、股東會停資券高峰及法說周,相信股市走勢將從年初的題材行情走向更為實際的數字行情,在獲利、營收數字優於預期的情況下台股有望帶量突破,繼續挑戰前高。

台新大眾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近期台股成交量縮、外資買超終止,市場心態略顯觀望,預期5月台股加權指數或受到壓抑回檔,但應可獲半年線支撐。

---------------下一則--------------- 
積極的挑中國 穩健的選大中華2014/05/02【聯合報╱記者陳怡臻�台北報導】

中國基金與大中華基金有何差別?前者鎖定單一國家商機,後者著眼區域互惠效益;投信業者建議,積極投資者可選擇中國基金,但不宜過度配置,而穩健投資者,則建議側重配置大中華基金,可望搭上景氣復甦順風車。

中國基金和大中華基金不同在於,除了前者為單一國家基金,後者是區域基金,投資範圍涵蓋中、港、台股市外,中國基金因投資單一市場,波動度較高,大中華基金因屬區域基金,波動度較中國基金略低;在投資優勢上,中國基金較能直接參與當地市場商機,大中華基金則著眼於區域性的互惠優勢。

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能鎖定中國、台灣、香港區域的投資商機;從地域特色看,中、港、台與歐美成熟國家連動性高,易搭上全球景氣復甦的順風車。

投資人應如何選擇中國基金或大中華基金?摩根證券產品策略部副總經理謝瑞妍建議,積極投資者選擇中國基金,穩健者可選擇大中華基金。她說,中國單一國家基金不宜超過投資組合比重30%,但區域型的大中華基金,比重則可加重配置在40%~50%。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說,近年因台股有領先中、港股的情況,台灣許多企業也持續受惠中國需求,相較單一國家的投資,建議可側重配置大中華基金,可望有較明顯的投資效益。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3/f_307404_1.gif

---------------下一則--------------- 
滬港通股市添柴 基金買氣看好2014/05/02【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滬港股市直通車」最快半年後起跑,投資總額度將達5500億人民幣,不僅活化滬港股市動能,也是大陸政府做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點,替陸港股雙邊股市添薪火,相關基金投資買氣也可望水漲船高。

回顧7年前「香港直通車」概念發酵,陸港股市沸騰,但後來陸股崩盤,又遇上金融海嘯才退燒。

如今,「直通車」捲土重來,還打開陸港雙邊大門,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機制建立後,上海與香港兩個不同市場的投資人,將可直接跨境參與對方市場交易,意義重大。

滬港通代表大陸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外資參與陸股可不需要QFII與RQFII額度,也讓兩地同時掛牌的A股與H股同步受惠,與中國、大中華相關的基金詢問度也同步增溫。

關於「滬港直通車」實質內容,元大寶來大中華價值指數基金經理人陳品橋指出,初期滬股通會開放上證180指數與上證380指數的成分股,以及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A+H股;港股通則以恆生綜合大型與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與同時在香港、上海雙邊掛牌的A+H為主。
滬港通政策利多,已率先在港股發酵。

張繼文表示,在香港上市的大陸企業表現不差,以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為例,2013年財報共計56%優於預期、33%符合預期,不如預期的僅11%,加上聯準會可望維持寬鬆政策不變,為港股提供有利的表現空間,因此滬港通政策下,握有港股部位的投資人是最直接的受惠者。

反而A股受大陸總體經濟趨緩影響,走勢欠缺動能,指數持續處於區間整理,後市端賴政府改革決心與執行進度。

摩根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則認為,滬港通除有助縮小A、H 股的價差,提高被折價的A股價格,更重要的是兩地特色股有望搶先啟動漲勢,例如A股在港股中相對少見的醫藥、白酒、軍工領域的藍籌特色股,以及港股在A股對欠缺的網路、博弈、環保特色股。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3/f_307406_1.gif

---------------下一則--------------- 
陸股 下半年衝鋒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中國股市近期走勢疲弱,年初至今上證指數下跌4%,但指數仍穩守在2,000點大關;投信法人指出,上半年陸股飽受GDP不如預期、重啟IPO、地方債等問題干擾,但預期上述利空將逐步淡化,加以下半年經濟動能增速,陸股今年表現有望先下後上。

中國第1季GDP年增率7.4%,低於去年全年增幅的7.7%與今年目標的7.5%,市場對中國經濟成長速度解讀不一,但整體而論,中國經濟仍朝穩增長方向發展。

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表示,中國經濟體積極轉型,自世界代工廠邁向產業升級之路,仍需時間等待成效,現階段中國經濟屬於爬坡換檔階段,但長線來看,中國大規模改革,將能提升其經濟效益。

不過,今年上半年中國出現經濟成長不如預期、重啟IPO的資金分流效應,加上地方債疑慮再起,股市表現備受壓抑,也拖累中國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8%。

但盧正穎認為,目前看來下半年全球及中國應不致於出現重大利空,而重啟IPO長線對投資市場資金分配帶來正向幫助,在地方債部分,受到中國政府嚴格管控下,問題也未見擴大,預料待上述利空逐一淡化後,陸股將能完成打底,下半年表現可望較上半年來得好。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分析,中國仍具強健的體質因應市場變化,包括發展內需市場,減少對出口依賴、改革國有企業提高效率等,預料中國經濟結構改變與改革紅利將逐步展現成效。

但由於中國第2季仍處於改革與經濟調整結構的階段,因此估計第2季上證指數走勢預估仍以2,000至2,300點之間的區間整理為主,下半年逐步受惠歐美復甦,將有不錯表現,整體而論,今年陸股還有約15%的上漲空間。

德盛東方入息基金產品經理許廷全表示,近期中國祭出「微刺激」新政,加速推動農村改革及平衡城鄉發展,此外,中國M2貨幣供給年增率創下史上新低,市場預期中國貨幣政策可望適度放鬆,人行或將首次調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市場預期中國未來政策還有放寬空間,可望帶動陸股走勢。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3/f_307411_1.gif

---------------下一則--------------- 
拉美績優 稱冠新興股市2014/05/01【經濟日報╱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今年拉丁美洲經濟成長有望走出四年下滑窘境,達到3.3%成長率。 (取材網路)
4月以來全球股市漲幅前十名,拉美國家占了兩名,包括阿根廷、巴西都入榜;投信法人指出,今年拉丁美洲經濟成長有望走出連續四年下滑窘境,達到3.3%成長率,拉美股市有望持續成為新興市場亮點。

近期新興市場匯率走穩,股債都走出一波行情,觀察4月以來全球股市前十強中,有八個集中在新興股市,以MSCI指數來看,4月來又以新興拉美上漲2.29%明顯領先新興亞洲及東歐的0.72%及-4.73%。

柏瑞拉丁美洲基金經理人馬治雲指出,拉美股市這波上漲中,巴西股市的走揚主要受到總統羅賽夫民調下滑、巴西央行暗示通膨走緩預期,以及利差交易資金流進所帶動。

至於拉美另一主要市場墨西哥,近期跡象顯示墨西哥零售消費回升,短期加稅效應淡化後,今年經濟成長目標可望在能源改革利多帶動上修,可視為拉丁美洲後續另一值得關注的股市。

而就基本面來看,馬治雲指出,彭博資訊預估,今年拉丁美洲經濟成長有望走出連續四年下滑窘境,達到3.3%成長率,超越去年成長幅度。

景氣面好轉情況下,市場對企業獲利展望也轉趨樂觀,其中拉美小型股每股盈餘將較去年大幅成長,表現有望較為強勢。

不過,雖近期拉美經濟指標穩健,部分企業財報數據偏多,但仍時而受俄烏情勢緊張干擾,驅使商品股帶領拉丁美洲股匯市小幅回檔。

ING巴西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近期拉美股市在一波漲勢後,短線呈現整理格局,不過考量國際資金回流與國際財報表現不俗,國際股市若能止跌,將有利拉美主要股市盤堅的機會,短線觀察重點為中國重要經濟數據,市場預期小有反彈,將是原物料族群觀盤重點。

摩根拉丁美洲基金經理人路易斯•凱瑞(Luis Carrillo)指出,先前壓抑拉美股市表現的如升息、企業獲利下修、匯率走貶等利空消息已陸續反應,加上長時間盤整過後的股市估值深具吸引力,逢低承接買盤進場,有助拉美股市後續反彈。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99/f_307379_2.gif

---------------下一則--------------- 
亞太題材衝 台灣人最愛2014-05-02 01:2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灣人最愛的投資區域是亞太地區。2013年與2014年的施羅德全球投資趨勢調查結果顯示,亞太地區連續兩年登上最被台灣投資人看好的地區,認為亞洲長期前景樂觀,投資機會眾多,持續看俏。

這兩年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逐漸淡出的影響,加上大陸正在經濟結構調整,造成成長速度減緩,即便亞洲在新興市場中體質相對健全,還是面臨資金外流的壓力,使得表現不如預期,但這並未讓台灣投資人因而看淡亞太。

施羅德(環)亞洲優勢基金經理人白家寶(Robin Parbrook)認為,西方國家愈來愈多人談到對通貨緊縮的擔憂,如此將使至少在2014年利率上揚的空間有限,也就是說市場上的流動性還是很充足,而且足以支撐股市行情,短期而言,對亞洲股市都是利多因素。

ING印尼潛力基金經理人紀晶心表示,印尼股市今年大反攻,漲幅逾12%居亞股之冠,短線可留意物價與貿易數據,若持續轉佳則有利投資信心轉強。

ING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葉菀婷指出,印度SENSEX指數4月23日再創歷史收盤新高價位,因印度國會大選預計於5月12日完成投票,5月16日公布選舉結果,預料後續民調數據將持續主導短線盤勢變化。

元大寶來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黃廷偉表示,亞洲新興市場今年獲利成長溫和,除馬來西亞企業獲利成長低於10%,印尼、泰國與菲律賓成長介於11∼13%,2015年淨利成長將可達7%。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亞股因相對更能受惠歐美復甦,加上企業家數眾多,有相當多的投資選擇,是接下來加碼新興股市的首選市場。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表示, 印尼因經常帳問題改善,又有新領導人上任帶來政策利多的預期,看好度提升,泰國因政治不確定性仍高,短線降低比重,菲律賓經濟基本面最佳,但價值面稍貴,建議精選相關個股布局。

安本亞洲區總裁暨集團股票部門主管楊修指出,不論從長期歷史平均水平或是與其他股市相比,目前亞股評價面都已相當具吸引力。

德盛安聯亞太區投資長陳致強(Raymond Chan)指出,亞股應會呈現「北優於南」,看好東北亞的主因是今年全球經濟成長較去年更強勁,要在亞洲區域內參與全球經濟成長,東北亞的日、台、韓更是首選。

---------------下一則--------------- 
新興亞股反彈 小的好2014/05/01【經濟日報╱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在過去近一年資金持續流出新興股市的情況下,資金面對新興股市的負面影響已逐步解除,目前新興市場中仍以新興亞股表現最被看好,今年小型股仍可望因西方已發展市場的經濟持續增長而受惠。

新興市場總體經濟數據如經常帳赤字改善、中國釋出刺激經濟成長政策等利多,支持新興市場股市最近的反彈表現,至於漲勢仍否持續,歐美景氣復甦的力道是重要關鍵,目前看來歐洲經濟數據表現仍優異,美國經濟雖第1季受天候因素拖累,但市場券商預估第2季至第4季將回歸3%以上成長,將是美國自2005年以來經濟維持3%以上成長率最長期間,可望持續支撐新興市場出口走強,帶動新興市場企業獲利於2014年至2015年持續成長,股價有機會上演雙位數報酬。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伯禎指出,上周美股企業公布盈餘普遍優於市場預期,外資於新興亞股連續第6周買超,整體而言,仍持續看好東北亞市場多於東南亞,會布局較多的景氣循環股而非防禦型股票,目前東北亞市場的小型股股價水準較低,而東北亞國家較倚重出口需求,故今年小型股仍可望因西方已發展市場的經濟持續增長而受惠。

陳伯禎指出,由於工資上升,刺激消費者對優質商品及服務的需求,因此看好非必須消費品股,以及資訊科技股,包含LED一般照明、半導體概念及雲端伺服器等產業。在中國方面,汙染控制及醫療照護產業擁有結構性增長的趨勢,另外台灣及印度也是額外看好的市場,因為其中有不少小型公司的獲利增長表現較佳。

摩根新興市場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曼塔(Amit Mehta)指出,隨著市場風險胃納量提升,近期新興市場漸有回春跡象,中小型股率先領漲演出,今年以來,MSCI亞太(不含日本)小型股指數上漲3.4%,反觀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僅上漲1.85%,顯見聚焦內需的中小型股不易受到國際情勢影響,股價表現更加穩健。

---------------下一則--------------- 
外資瘋亞股 台印最吸金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印度今年以黑馬之姿崛起,受惠於4、5月國會大選,選舉行情對印度股市表現將有推波助瀾之效。 (本報系資料庫)
今年以來國際資金偏好亞股,其中又以台股與印度股市最受青睞,並獲得外資一致連續性買超;投信法人表示,台股基期偏低,加上基本面好轉,後續行情不看淡;印度則有選舉行情可期,預料在5月中旬選舉不確定因素消弭後,股市還有表現空間。

成熟市場漲多回檔,今年以來,資金自成熟國家轉進新興市場,在新興亞洲部分,據統計,外資對亞股中的台股及印度股市加碼幅度最大,達50億美元,推升兩市場年初至今分別上漲2%及7%。

就個別市場觀察,即便外資日前對台股終結連續26買,但投信法人認為,台股核四干擾已經淡化,台股基本面仍佳,若隨著政府財經官員的信心喊話,穩定投資人信心,對台股的負向衝擊將減弱。

而印度為期一個多月的國會大選,將在5月16日公布選舉結果,投資人多期待政權變天為印度帶來新變革,仍有選舉行情可期。

德盛安聯亞太區投資長陳致強(Raymond Chan)指出,今年亞股應會呈現「北優於南」的現象,看好東北亞的主因是今年全球經濟成長較去年更強勁,而東北亞的日、台、韓國,以出口為導向,將最能直接受惠於全球景氣復甦。

至於今年外資偏好的台灣及印度兩個市場,在台股方面,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表示,在指數未站穩9,000點前,台股仍以盤堅格局視之,除半導體族群、蘋果概念股持續看好外,第2季旺季族群如電機、橡膠及水泥,也可平衡布局。

在印度部分,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伯禎表示,印度今年以黑馬之姿崛起,受惠於4、5月國會大選,選舉行情對於印度股市表現將有推波助瀾之效,由於目前親商形象的在野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聲勢看漲,國會大選結果將在5月16日揭曉,投資人多期待政權變天為印度帶來新變革,仍有選舉行情可以留意。

產業部分,看好印度科技類股、通訊服務、健康醫療、以及內需消費性耐久財類股。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99/f_307408_2.gif

---------------下一則--------------- 
外資縮手 台韓股失血2014/05/01【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外資昨(30)日終止連26日買超,第二天反手賣超新台幣30.07億元 (約1億美元),也同步賣超南韓及印尼股市,各約0.71億美元及0.15億美元,本周迄今賣超南韓資金最多,已擴大到3.38億美元。

投信業者指出,外資本周三個交易日,主要賣超集中台灣和南韓二地,因為外資擔憂韓元對美元匯價不斷升值,將阻礙南韓企業的出口競爭力,賣超台股則為獲利了結。
不過,只要成熟國家的復甦動能持續,台灣及南韓產業以出口為導向,仍將受惠。

根據統計,今年來外資在台股淨買超60.78億美元、高居亞洲之冠,位居第二名的印度股市淨買超50.76億美元,印尼有28.93億美元,居第三,泰國雖仍為賣超,但近期買盤有升溫跡象,昨天外資大買泰股0.58億美元,金額最大,4月買超也擴4.9億美元。
至於南韓股市,外資4月也回流南韓股市,但今年來仍呈現淨流出近6億美元。

摩根南韓基金經理人崔光鉉 (David Choi)表示,歐美景氣回升帶動需求轉強,拉抬南韓出口成長,3月出口年成長5.2%至497.6 億美元,不但優於市場預期,亦創下史上次高紀錄。

不過,隨著韓元兌美元匯率在本周升值至六年新高,也引發市場對韓國出口競爭力後續不利的聯想。

崔光鉉說,韓元走升確實不利南韓出口類股,但所幸韓元對日圓匯價沒有太大變化,且因南韓出口產業多元分散,可降低衝擊,只要成熟國家景氣持續復甦,南韓出口將持續受惠。

外資在亞洲買超第二與第三的印度及印尼股市,今年來表現突出,印尼已有一成以上的漲幅,印度則有5.89%的漲幅,德盛亞洲總回報基金經理人潘宇明指出,主要是市場在反應選舉題材及改革紅利,資金回流,股價因而回穩。

潘宇明表示,外資也流入南韓與台股,主要反應對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的疑慮,從總體經濟面來看,台、韓出口受惠歐美景氣復甦而轉佳,有利於經濟成長,因此,相對看好東北亞。雖然台、韓股市近期遭外資調節,但在相對看好東北亞經濟體發展的前提下,外資賣超應屬於獲利了結。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99/f_307376_1.gif

---------------下一則--------------- 
印尼 新興亞股亮點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印尼股市吸金近20億美元,雖吸金程度不是最高,但印尼資本市場較易受到外資熱錢牽動,在資金回補加上其經濟基本面轉佳之下,成為新興亞股一大亮點,今年以來股市上揚逾10%,印尼基金更平均強漲二成。

今年以來新興股市表現回神,印尼股市呈現高檔震盪,基本面持續好轉,除通膨持續下降,消費者信心回升,印尼頓走勢也趨於穩定;投信法人指出,後續影響印尼股市表現的關鍵為第3季印尼舉行總統大選,目前市場對於新任領導人將力拚革促進投資具有高度期待,有望推動選舉行情提前發酵。

德盛安聯亞洲總回報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杜銘珊指出,印尼經濟情況持續好轉,且法人對印尼股市後市深具信心,預計在第2季選情明朗,不確定因素消除後,印尼股市到年底前可抱持正面看法,特別是今年來匯率穩定,也反應市場投資氣氛轉趨樂觀。

元大寶來印尼指數基金經理人劉偉正表示,印尼通膨持續性下降,且去年7月印尼調高燃油價格後CPI才開始大幅上升,而在今年7月後基數調高的條件下,印尼CPI可望逐漸趨於穩定,印尼當局更預期年底CPI可望降至官方目標5.5%,在通膨受到控制前提下,印尼升息空間相對有限,進而穩定企業貸款的成本,提升企業獲利空間,基本面轉佳有助股市表現。

此外,就匯率角度來看,新興貨幣今年來止跌回穩,近三個月來印尼貨幣有走穩態勢,劉偉正認為,隨著印尼製造業產品出口增加,帶動貿易數據,令經常帳赤字趨於穩定,印尼盾貶值空間將相對下降。

ING印尼潛力基金經理人紀晶心表示,印尼股市於前波反彈後,短線表現偏向淡靜,此外,印尼股市漲多後,現階段價值面偏高。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99/f_307410_1.gif

---------------下一則--------------- 
大選漲勢強 印股上看30% 2014-05-02 01:2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印度全國大選投票進行到5月12日,但預計要到5月16日才宣布選舉結果。根據統計,歷屆印度進行大選後,股市幾乎漲多跌少,一年後股市平均漲幅甚至達36%,法人建議,投資人此時可靜待印度選舉結果好消息,準備分批布局。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表示,印度國會大選正如火如荼進行,就經驗來看,印度股市受惠大選效應相當鮮明,搭配經濟動能回溫,選舉行情可望增添股市動力。

施樂富表示,親商形象的反對黨候選人Narendra Modi民調持續領先,且因Modi過去行政執行力佳,政策偏重基礎建設與投資,市場寄望將改革印度低落行政效率,提高印度經濟增長率。正因為看好選舉改革題材,外資今年以來累計買超印度50億美元,同步推升SENSEX指數今年以來上漲6%,並同步創下新高。

根據麥格理預估,受惠選後改革政策紅利與投資氣氛改善驅動,印度企業獲利面與毛利率將可望同步改善,2015年EPS成長預估上看17.9%。施樂富認為,隨經常帳逆差改善,基本面已趨於正面,搭配大選與下半年新政府上任的改革題材,投資人可留意印度股市的進場機會。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宜正表示,自從1992年印度改革開放以來,在歷屆七次選舉當中,股市只有兩次在選後一年下跌,但若以平均漲幅來算,隨著選舉後的時間遞延,印度股市的選舉行情也會跟著發酵,六個月後平均漲幅為11%,12個月後平均漲幅更達36%。

林宜正說,印度股市在今年的獲利增長達12%,明年更會達17%,雙雙超越亞太不含日本的10%與13%,且目前本益比為14倍,剛好也在歷史平均線上,可見儘管股市名目指數已經創下新高,印度股市的價格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

---------------下一則--------------- 
俄股震盪偏高 不宜搶短2014-05-02 01:2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俄羅斯央行調升指標利率至7.5%,是近兩個月第二度意外升息。多數券商揣測,俄國升息與信評機構標準普爾於俄羅斯央行召開例會前意外調降該國長期外幣債信評等有關,旨在穩定盧布匯價,俄股短線不排除有下探前波低點的可能,建議投資人不宜單筆貿然搶進,長線則可分批定期定額。

ING大俄羅斯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今年第1季俄羅斯資本外流金額高達506億美元,與2013年全年資本外流630億美元的情況相較,確實可看出資金有加速撤離跡象,標準普爾此時調降信評對於俄羅斯資金面,恐將雪上加霜。

葉菀婷指出,預料在5月25日烏克蘭大選結果底定前,俄股震盪幅度將相對偏高,政治面局勢仍是主導盤勢的關鍵,短線不排除有下探前波低點的可能,建議投資人不宜單筆貿然搶進。

富蘭克林華美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韻如指出,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未見明顯和緩,利率可能因此持續被上調,在出口和投資增速將明顯減緩下,使得俄羅斯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再受衝擊。

她認為,俄股評價面極為低廉,但政治風險升溫,且可能造成未來的企業獲利和總經下調風險,因此建議暫對俄股採取較保守的態度。

施羅德投信認為,俄羅斯、烏克蘭此次事件引發的市場修正僅屬短期小規模,此次事件不至於引發軍事衝突,且不會引發金融市場危機,短期股市整理,反而有利長線多頭後市發展,可以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

宏利環球新興東歐基金經理人Stefan Herz表示,以俄羅斯為首的新興東歐市場的投資策略,不宜搶短,長線投資人不妨以定期定額分散成本的方式投資。

元大寶來新興市場ESG策略基金經理人張哲銘表示,俄股今年來表現不佳,加上近期俄烏爆發戰爭衝突的不確定性升溫,加重股市跌勢。他指出,在俄烏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前,風險不確性偏高,仍保守看待俄股未來表現。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02/clipping/A38A00_T_06_02.JPG

---------------下一則--------------- 
美科技股 Q1財報閃亮2014/05/01【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美股超級財報周開跑至今,先前跌幅最深的科技類股,第1季財報卻繳出亮眼的成績,統計目前美國主要產業財報公布情形,資訊科技類股高達82.9%獲利優於市場預期,領先其他族群,科技股獲利前景佳,相關科技基金漲勢可期。

德盛全球高成長科技基金產品經理許廷全表示,經過財報季的沉潛洗禮,目前整體科技股的預估本益比已低於15倍,為2007年來平均水準以下,隨著強勁的財報表現公布,證明了科技股的獲利能力,經過前波籌碼面和評價面的調整,如今投資價值浮現,美銀美林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科技類股已連續11個月獲得淨加碼。

今年投資科技股,投資價值將比投資價格更重要,許廷全指出,未來以四大科技趨勢最具投資前景,分別是行動網路、雲端運算、大數據和物聯網,在四大趨勢下,預計相關的硬體如基礎建設、設備和軟體包括平台、運用軟體等,都有表現機會。

ING全球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截至上周為止,有225家標普500企業公布第1季財報,其中68%獲利優於預期,高於長期平均的63%;整體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從1.7%上調至3.3%,主要是因為上周公布的科技及健康醫療類股企業獲利成長率拉抬。

短期內預期美股仍將繼續隨著經濟數據以及企業財報結果而高檔震盪;至於烏俄間的軍事衝突若沒有嚴重到產生外溢效果,股市對該事件的反應應會逐漸淡化。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強調,近期科技類股表現震盪,可能由於部分資金獲利了結用來支付去年的資本利得稅所導致,未來資金動態將是觀察重點。

環顧美國市場,經濟及企業基本面持續改善趨勢沒有改變,整體美股評價亦屬合理,這些都是股市仍處於多頭的重要訊號。科技股由於在平台或商業模式的創新題材不斷,外資券商普遍看好,未來可望仍是美股亮點。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99/f_307377_2.gif

---------------下一則--------------- 
全球不動產指數 看旺2014-05-02 01:2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標普已開發不動產指數回升至去年5月下旬以來相對高點,除了美國REITs走穩,亞洲的香港與新加坡地產回溫,也帶動整體不動產指數走揚。法人指出,近期亞洲REITs走勢翻多,去年以來受政策干擾的香港及新加坡地產業近期股價先後轉佳,對全球不動產指數續揚具加分效果。

ING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不動產與REITs指數於今年首季表現不弱,統計標普已開發不動產指數上漲3.8%,優於MSCI世界指數的1.42%,但觀察主要各別區域優劣有別,如美國REITs指數在財報利多與資金回流加持,單季便上漲8.92%。

至於香港恆生地產指數,以及日本東證一部不動產指數則分別在券商調降企業獲利預估及消費稅疑慮持續增溫等因素影響之下,上季分別下跌4.28%及18.87%,表現最差。

葉菀婷認為,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持續指向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力道穩健回溫,對投資人持股信心及不動產業者後續獲利表現均具有正面助益,將進而反映在股價,但各地不動產與REITs價格表現互異,建議以全球型不動產證券化基金作為布局標的。

施羅德環球基金系列環球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Jim Rehlaender & Al Otero(EII)指出,REITs基金可投資不動產證券化商品與房地產股票,掌握全球地產證券市場成長的機會,且布局房地產相關市場,可以分散傳統債券與股票投資的風險。

但他建議,選擇基金時,應該選擇基金是否不受限於參考指標,採用最佳投資概念選股策略,掌握廣泛的投資機會,並分散於全球的投資組合。

元大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吳宗穎表示,美國REITs反轉去年中以來劣於大盤的表現,今年可望回穩向上,若殖利率持續下跌,REITs表現優於大盤可期,短期而言美國REITs股價上漲壓力增大,但長期來說REITs將在升息循環中超越大盤。

他指出,日本REITs及地產股預料於整理後將續走長多,且兩年來投資買點浮現,看好日本及美國REITs後市表現機會。

吳宗穎指出,預期日本商辦租金今年下半年將走揚,搭配高股利率題材,看好日本REITs及地產股的後市表現機會。至於主要風險點須觀察消費稅增加後經濟成長動能是否延續,工業生產、就業情況與零售銷售為觀察指標。

---------------下一則--------------- 
東協暴紅 亞太REITs 揮強棒2014-05-02 01:23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印尼與泰國房市價格大漲,讓亞太REITs基金今年大爆冷門,不但相關基金近1月績效遠超過全球型REITs,在當地持股比重愈高的基金,績效也愈領先,代表東協已成為亞太REITs兵家必爭之地。

根據國際房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的「亞洲高端開發用地價格指數」(Prime Asia Development Land Index)報告,東協住宅用地的漲幅為亞洲最高。

住宅用地部分,吉隆坡漲幅67.2%、雅加達184%、曼谷190.7%;商業用地方面,吉隆坡64.9%、曼谷52.6%、雅加達192.3%。連柬埔寨的金邊,漲幅排名也是第五,第六是印度孟買,顯示亞洲房市主力已轉至東協和印度。

瀚亞亞太REITs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REITs是掛牌股票,基金績效優異除了東南亞地產價格帶動,印度與東協在今年的跌深反彈也有影響,加上市場對澳洲央行降息預期下降導致澳元的反彈,也讓澳洲REITs對亞太REITs產業也有貢獻。

方定宇指出,東協開發用地價格漲勢強勁,歸因於都市住宅與商用不動產價值在過去兩年大幅增加,以及比較基期較低所致;但短期亞太REITs短期漲幅已夠,目前正在緩慢賣出東協REITs以降低波動,未來會走穩健策略,朝「殖利率大於資本利得」的角度布局。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認為,根據IMF預估今年東協經濟成長仍有5.1%的實力,印度、泰國與印尼於大選過後產生的新政府可望加速改革,有機會帶動經濟走揚,印尼當地經常帳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將維持在3%左右,屬可控的水準,對當地經濟可抱較樂觀態度,經濟趨堅有助房地產。

至於泰國的曼谷、印尼雅加達、馬來西亞吉隆坡以及柬埔寨的金邊等四個東南亞國家,不動產價格上漲幅度居全亞洲前四強,他指出,可充分顯示亞洲房市的重心已經轉移至亞太地區。

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經理人李運婷強調,亞太地區由於大陸房市政策有轉趨寬鬆的空間,二、三線城市限購令或許有望解除,帶動先前弱勢的香港和新加坡反彈,目前REITs收益率仍明顯優於S&P500的股利率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展望後市,預期在沒有主動題材帶動下,不動產市場與股市的連動性將會變高。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02/clipping/A37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歐股復甦 入息基金讚2014-05-02 01:23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2014年來歐洲股票市場超吸金。根據EPFR Global資料顯示,截至4月23日,不僅歐洲股票基金創下連續吸金43周買超記錄,連歐洲股票入息型基金也不遑多讓,創下連續12周淨買入新紀錄。

儘管歐洲景氣復甦強度落後美國,但富達歐洲入息基金經理人麥可•克拉克(Michael Clark)強調,歐洲企業擁有較好現金流,且股利發放情形將會增加,預期股價合理與股利持續成長兩大利多,將持續支撐股票入息的投資策略。

在眾多歐洲產業中,麥可•克拉克指出,面對震盪市場與溫和復甦的經濟,他偏好公用事業、醫療保健與核心消費類股,因他專注在擁有強大品牌、市占率不斷滲透、能夠產生現金流與穩健資產負債表的歐洲企業。

根據摩根士丹利統計,截至4月2日,近期陸續公布420家歐洲企業2013年第4季財報,65%企業獲利超乎或是符合市場預期,32%企業低於市場預期,整體平均年成長率達17.5%。

十大產業中,又以公用事業、核心消費與資訊科技超乎預期比率高,加上企業籌資成本下滑300個基本點,大多數企業不再計畫裁員及產能利用率開始穩定,歐洲明顯復甦。

分析富達歐洲入息基金持股似乎偏重在英國,麥可•克拉克說,其實是一大誤解,因為主要是歐洲跨國企業不少在英國掛牌,加上英國經濟正在復甦,相對歐股,英股折價情形較為明顯,特別是大型股潛藏落後補漲機會。

此外,富達歐洲入息基金布局義大利SNAM瓦斯管線鋪設公用事業類股、西班牙則有天然瓦斯和太陽能的再生能源類股、芬蘭配置於重視環保的水力發電公司。

麥可•克拉克說,主因為歐洲公用事業是高度管制產業,水、電、瓦斯公用事業公司都必須與政府有密切往來,因必須與政府協商各項公用事業費率,經營公用事業是一項相當穩定的生意,是他看好天然氣和電力公用事類股關鍵。

麥可•克拉克對醫療保健類股情有獨鍾,例如佈局丹麥醫療護理用品公司康樂保(Coloplast),主要是因看好其強大市占率、穩定需求與友善股利政策。

此外還有全球先進抗癌藥廠瑞士羅氏大藥廠、擁有購併題材的英國生物製藥阿斯利康製藥公司等。至於以嬰兒奶粉、銀髮族食品營養、即溶咖啡及寵物食品聞名世界的雀巢,年年配發股息高,因此也在持股行列。

---------------下一則--------------- 
多元收益基金夯 訴求高配息2014-05-01 01:21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漲多,今年來在美國量化寬鬆(QE)逐步退場及眾多國際情勢紛擾下,市場呈現劇烈震盪,法人觀察,今年台灣市場逐漸朝多元配置基金發展,其中股債平衡式基金越來越受台灣投資人歡迎,透過彈性配置與操作靈活度,可協助投資人動態調整多元資產投資組合以創造穩定收益。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以來包括惠理康和、復華、中信、第一金、國泰、宏利投信等多家基金公司都送件這類多元收益型基金,其中惠理康和ETF入息組合基金已獲核准於5月6日開始募集,訴求布局股債ETF,年配息目標達6%。

惠理康和投信總經理柯世峰指出,觀察去年全球股票型基金的資金流向,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被動式基金(含ETF)和主動式基金,去年美日股市大漲, ETF資金淨流入美國占整體股票基金的比率達百分百,ETF淨流入日股占比也達75%,明顯高於主動式基金。

柯世峰表示,ETF對投資人是追蹤大盤漲跌的簡易投資工具,近年ETF投資策略也持續進化,根據Research Affiliates、LLC的研究,過去十年間美國智慧ETF資產規模,以每年平均39%的速度飛快成長。

截至2013年第4季,智慧ETF資產累計規模已達2,390億美元,占整體ETFs比重從10年前的7%擴大至16%,並廣受機構法人喜愛。

惠理康和ETF入息組合基金預定經理人張裕昇表示,分析資金流向和追蹤全球ETF表現的量化分析,目前多頭訊號指向歐美股市、黃小玉帶動的原物料與債券等三大資產。

根據資金流向、追蹤全球五大資產ETF表現所做的量化分析表示,目前市場投資亮點是在歐洲股市、各類債券、原物料三大類資產,亞股只有印度和印尼股市有出現多頭訊號,至於歐洲受惠於經濟復甦,不論是量化數據或經濟基本面,都可望支持歐股表現。

宏利投信指出,這類多元配置、有穩定配息的基金適合作核心資產配置,由於目前政府機關已規畫朝開放勞工退休金自選平台方向邁進,未來台灣勞工若能透過自選投資標的來規畫退休金,資產配置的理念更應被彰顯與重視。

---------------下一則--------------- 
4月亞債發行 創單月新高2014-05-01 01:2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金融資訊平台Dealogic資料也顯示,截至4月28日,亞洲公司本月共發債270億美元,再次打破今年1月創下的最高單月發行紀錄,加上大陸氣氛谷底翻轉,法人指出,亞洲高收債基金向上可期。

根據彭博資料統計顯示,全球投資級和高收益債券指數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2.48%和5.14%,企業借貸成本仍處於谷底。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隨債券市場回溫,企業發行轉為熱絡,亞洲公司4月再創最高單月發行紀錄,近期吸引許多美國投資者前來投資亞債,尤其首次出現購入亞債的美國基金或退休基金。

今年新發行高收益債中,以房地產比重超過50%,大陸和香港總計超過60%,4月發行產業呈現較多元,顯示亞洲企業債體質明顯好轉。

鄭易芸指出,大陸第1季GDP接近7%,調節構體系下經濟數據將面臨考驗,然面臨保七風險,官方近期已陸續推出激勵政策,維持市場對於經濟維持穩定看法,為維持經濟溫和情勢,房地產支撐更顯重要,近期已釋出房地產鬆綁訊號,有助房地產營收穩定,第2季亞高收預期仍為穩健上漲走勢。

群益多利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張俊逸建議,債券投資也要搭配景氣循環,由於高收益債與可轉債對抗利率上行風險能力較佳,建議將投資等級以上債券轉入高收益債或可轉債,尤其亞洲高收益債評級相對較高、存續期間短,利率又具吸引力,可做為加碼重點,也可選擇組合債券基金。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認為,在經歷過去一年修正後,新興債市的殖利率已來到相對較高水準,儘管新興市場難免會出現頭條風險,但已逐漸展現利空不跌的轉機,建議投資人可精選體質佳的標的,進行合理的配置。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01/clipping/A38A00_T_06_02.JPG

---------------下一則--------------- 
俄企發債急凍 亞債樂2014/05/01【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烏克蘭局勢再度惡化,在西方國家金融制裁的環境下,俄羅斯企業債券發行量今年來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水80%,這變化也讓新興市場債經理人紛紛將重心移往亞洲,不但讓亞債績效領先,也讓亞債基金前景更看俏。

根據湯森路透數據,俄國企業債券發行幾乎停頓,今年迄今僅46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占新興市場企業發債總額不到5%。

瀚亞新興亞洲當地債券基金經理人施宜君表示,俄羅斯當地債券占新興市場當地債券指數權重約10%,在俄羅斯債券資產受限環境下,亞洲與巴西反成了經理人布局的重心;根據實際績效顯示,在境內所有新興市場相關債券基金中,今年來績效前三名都是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基金,脫俄入亞的態勢特別明顯。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4月亞洲公司共發債270億美元,再次打破今年1月創下的最高單月發行紀錄,今年來亞債發行占新興市場的36% ,遠高於市場份額,短線上來看,俄烏事件對亞洲影響有限,近期因素則等待新發行券為市場消化後,將有較明確走向。

ING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豐中國PMI見到止穩跡象,符合市場認為以中國為首的新興亞洲國家將自第2季逐漸向上的看法,預期隨著美國零售銷售數據維持成長趨勢,未來相關效應將逐漸浮現,因此持續看好亞洲企業債券表現。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的制裁,多針對大型政府及國營企業,在這波盧布貶值、資金外流的過程中,當地貨幣計價債券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大,預期烏俄危機若持續,新興債市的資金或將持續流往體質相對健全的亞洲國家。

許家豪表示,亞債市不管在基本面和資金面都表現正向,亞洲國家財務體質健全、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儘管中國經濟可能有成長放緩疑慮,不過在政府陸續推出微刺激方案以及其他激勵政策後,仍有助於帶動亞洲企業獲利成長。

---------------下一則--------------- 
新興債便宜 資金歸隊2014-05-02 01:2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債券過去一年受量化寬鬆(QE)退場與資金外流影響,使得利差擴大,價值面低廉反而成為這波資金歸隊最主要回補債券標的,統計至4月中旬的JPM新興市場債券指數上漲4.5%,優於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的3.6%,漲幅居主要債券類別之冠,尤其以美元計價的新興債表現最佳。

ING新興高收益債組合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去年中受到QE退場影響,美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彈,引發全球債市重挫,新興債市利差順勢擴大,新興債成為去年表現最不理想的主要債券資產,但是今年價值面優於成熟市場,再度勝出。

ING(L)Renta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盧馬克(Marco Ruijer)表示,新興市場債券指數利差在3月收窄23個基本點,激勵指數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明顯反彈,新興債的利差空間仍極具吸引力。

盧馬克指出,相對其餘債券利差多已收斂至歷史低點附近,新興市場債券目前利差仍高於一年前的水準,未來可期有資本利得。

施羅德新興市場債券相對報酬策略主管James Barrineau指出,新興市場公司債有最低的波動,高收益債券的投資人也會因為新興市場公司債能提供高1個百分點左右的利率而加碼新興市場公司債。

安本新興市場債券投資團隊資深投資組合經理陳惜恩表示,新興市場債的評價面目前具吸引力,已經看見不錯投資機會,其中新興市場公司債的快速成長,不容忽視。

元大寶來新興市場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蔡育廷表示,隨新興市場國家政治動盪降溫,相對價值浮現,匯率轉強,激勵資金轉入新興市場,預料今年第3季前美債殖利率應不至於大幅彈升,至今年7月前是新興債的投資甜蜜點,期間新興債市具表現機會。

聯博投信表示,歐美經濟復甦腳步可望加快,加上部分新興市場的基本面開始回穩,將有利支撐與景氣連動較高相關債券資產的表現。

先機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基金富盛產品經理高齊英表示,國際資金重返新興債市,新興債市現階段兼具高殖利率和基本面佳優勢,反彈可望延續。

---------------下一則--------------- 
新興債重振雄風今年漲幅近5% 2014-05-01 01:21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歷經去年大漲激情後,今年來獲利回吐賣壓不輕,MSCI世界指數僅小漲1.09%,反觀主要債市卻全面收紅,以新興債表現最勇猛,從去年後段班直衝今年主要債市之冠,今年以來,JPMorgan新興美元債指數上漲4.9%。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新興債今年重振雄風,除了著眼於新興國家積極展開結構性調整,去年大幅流出新興債基金的資金已啟動回補,皮耶說,隨市場風險偏好改善,帶動空頭部位回補,新興債買氣逐漸回籠,進而推升指數向上表現。

皮耶指出,就需求面上來看,市場對於新興債偏好度仍高,今年1月新興市場企業債發債量高達380億美元,新興主權債也有270億美元的發行量,第2季預估是新興債到期高峰,可望趁低利率環境再發新債,提供新興債較好的技術面支撐。

再者,美國聯準會讓量化寬鬆(QE)退場紀律化,已使市場形成高度共識,在不確定因素大幅降低的情況下,有助於穩定新興股債匯市表現。

皮耶認為,接下來新興債表現持續分化,投資主軸先觀察利率政策與具有利差優勢的債券,貨幣先止穩的國家可望率先吸引資金回流,美元主權債因少了匯率波動又具有利差優勢,成為現階段資金重回新興債市的首選。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目前不少債券種類仍具備值得留意的投資機會,以新興市場債券為例,投資人應該考慮的是,與潛在的風險相比,現在的新興債價值是否足夠吸引資金回流。

PIMCO認為,目前新興市場債看起來相當具有吸引力,只是投資人必須要有能容忍未來市場波動的能力,因為這個市場未來幾個月仍將劇烈震盪,建議以精挑細選、差異化的方式篩選出一些標的來進行價值投資,增加在新興市場的部位,但以多元配置搭配多元策略,爭取債券市場更全面的收益。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今年以來新興國家面臨外在聯準會漸進縮減量化寬鬆規模的壓力,內部又有經濟成長減緩、債信被降等、升息或地緣政治風險利空影響,雖遲至過去一周新興國家債市才見到明顯共同基金資金流入,但以花旗新興債指數而言,多數債市在利空焠鍊下反而已有逆勢上揚情況。

他指出,主要原因在於新興國家債市在歷經去年修正,殖利率被拉升後而展現吸引力,尤其只要有些經濟面改善或政策面的利多觸媒,即可見到債匯市齊揚的反彈表現。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01/clipping/A38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新興債利差跌破300點 行情可期2014-05-01 01:2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隨全球景氣復甦態勢確立、買氣回籠,最近新興市場公債的利差呈現收斂現象,今年3月底再度滑落到300點(1點是0.01個百分點)以下,法人表示,按照經驗,利差水準滑落到300點以下後,進一步下探的可能性很大,並可望帶動指數持續攀高,新興市場債後市看俏。

群益投信表示,按照過去10年的經驗,若在目前利差水準進場,後續仍有不錯的潛在報酬空間。過去四次利差收斂至300點以下後,指數分別上漲34.6%、6.6%、6.9%及3.5%,換算成年化報酬率分別12.4%、12.6%、9.2%及9.0%都優於新興市場債券平均年化報酬率8.7%的水準。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俊逸指出,新興市場貨幣漸擺脫先前幾年的頹勢,回升勢頭強勁,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就顯示,過去10年這個指數值滑落到90以下只有三次,但為期都不長,且落底之後隨後往往就有一波明顯的彈升。

他指出,近期匯市也開始有強勢表現,這也意味新興市場不再是投資人嗅到風險的味道就優先賣出的市場,反而開始發揮價值面的優勢悄悄吸金。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認為,第1季全球經濟延續整體復甦態勢,IMF今年4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將增長4.9%,高於2013年的4.7%,歷經前幾季調整,新興債市底部浮現,法人資金已見回流。

但他提醒,由於俄烏關係仍緊張、美國就業數據及美國利率決策會議等重要事件將影響風險性資產,可能出現較大幅波動,建議債市採分批布局。

安本新興市場債券投資團隊資深投資組合經理陳惜恩強調,新興市場債的評價面目前具吸引力,已看見不錯的投資機會。美國公債走勢在2014年將不會成為主導新興市場債表現的主因,新興市場債的報酬將會更偏向國家個別因素所帶動。

他指出,儘管新興市場債市因量化寬鬆(QE)退場疑慮飽受拖累,但在2013年年底,新興市場公司債發行市場仍相當熱絡,代表新興市場公司債市狀況良好,新興市場公司債的評價相對具吸引力。

---------------下一則--------------- 
每月淨流入 高收債今年漲4% 2014-05-02 01:2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資金環境寬鬆,仍處低利率時代,投資人追求收益的心態也還是相當明顯,高收益債券仍持續受到投資人歡迎。根據EPFR資料統計,高收益債券基金今年以來,月月呈現淨流入,累計迄今已達46.17億美元,JPMorgan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累計漲幅達3.85%。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表示,全球景氣穩定向上,企業將繼續保持健康的資產負債表,並產生穩定的現金流,也有能力繼續以低利率再融資及延長債務到期日,這將使高收益債違約風險降低。
JPMorgan證券預估,今明兩年違約率將維持2%,低於平均的4%。

再者,不論QE退場或美國升息,都是在美國經濟維持成長的基礎上,庫克認為,受惠景氣復甦的高收益債,在收益率保護與利差收斂優勢下,具有緩衝並抵消美國利率回升風險,又可參與美國經濟成長動能,未來表現最值得期待。

第一金投信投資長高子敬表示,在景氣復甦向上的過程中,投資人需格外留意資產配置,建議提高股票部位的同時,也不可忽視長線持有波動度相對低的債券部位,透過追求多元收益,包括股市、債市、REITs、ETF等多樣化資產布局。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殖利率持續收斂,但高收益債的利息保障倍數卻來到近兩年新高,以未來債務到期觀察,2014∼2016年每年只有不到500億美元的高收益債面臨到期壓力,占整體高收益債市場規模不到5%,預期高收益債至少仍有三年的甜蜜投資期。

摩根投信副總吳美燕指出,全球景氣正在改善無庸置疑,但總體經濟環境充滿挑戰,債券商品仍是投資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國際買盤從未撤出債券基金可見。

她指出,儘管國際多空消息交雜,但樂觀的經濟展望依然不變,看好新興債、高收益債及投資級公司債,可望隨全球經濟成長而有較好的表現空間。

群益多利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認為,相對於高收益債券利差水準,目前強勢貨幣計價的新興主權債券殖利率利差水準仍高於10年均值,全球景氣穩健回升,下半年新興市場債券將更有表現空間。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02/clipping/A38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全球高收債 強力吸金2014/05/01【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國際多空訊息交雜,高收益債基金再度發揮強勁的吸金力道。國內規模前三大高收益債券基金-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瀚亞全球高收益,經過追募後,規模皆向上升級。

截至3月底,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富蘭克林華美全高收益、瀚亞全球高收益三檔基金規模,分別是377.56億、356.68億及212.09億元,規模同步大增。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基金在短短3個月內大增百億元,與目前規模第一的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僅20餘億元之差,吸金力道十分驚人。

排行第四大,但未追募額度的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債基金,3月底為163.26億元,與前三大高收益債基金規模差距拉大。

眼見前三大高收益債基金大吸金,第一金投信總經理邱華創說,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基金波動度較低,早在去年5月美國量化寬鬆(QE)暗示緩退前,即分散券種、縮短存續期,且持有美元計價債券為主,因此,能做到低波動的要求。

以績效來看,近一年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基金績效6.07%,表現相對突出,該檔基金布局美國高收債達65%,歐洲高收債為輔,加上有匯率避險,較未受到近一年新興債波動的影響。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利差來到400個基本點以下,再收斂的空間有限,且近一個月出現回檔,將透過精選持債的策略,爭取報酬空間。

謝佳伶指出,目前側重能源產業,產業基本面持續好轉,且相較於其他循環性產業,能源公司具有豐沛的資產與評價優勢,加上併購題材,有助債券價格推升。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林紹凱表示,年初以來,美國高收益債市表現較佳,主要受益於美債殖利率的回落及受到供需上支撐。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5/f_307380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