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A+B

2014年05月04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A+B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在基智網=
看眉批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

投資面面觀


概念+叮嚀+操作篇

你的基金收益 被吃了嗎2014/04/25【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境外基金的費用率高低,近來引起投資人注意,根據統計,含同一檔基金不同股別境外基金的檔數計有3,880檔,由費用率來看,有的基金低到零,也有高逾4%的基金,投資專家指出,這些費用悄悄地吃掉基金的報酬,不可不慎。

基金的費用林林總總,項目甚多,除了手續費、管理費外,還有銀行的保管費、行銷費及基金公司付給通路的佣金。投資專家指出,所有費用加起來除上淨資產稱為總開支比率,比率愈高基金淨值被費用吃掉的金額愈高,投資績效所受的影響愈大,投資者不能不注意。

統計各家基金公司報告可以發現,境外新興市場基金的費用率通常較高,最高的可超過4%,例如先機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的費用率就高達4.42%,該基金近一年報酬率是5.69%,費用幾乎吃掉全部的收益。

此外,同一檔基金B股費用率通常高於A股,例如富蘭克坦伯頓大中華基金A股及B股,兩者費用率分別是2.44%及3.76%;聯博日本策略價值基金A股 (日元)及B股 (日元),兩者費用率分別是1.76%及2.78%,相差皆有1%以上。

股票型基金費用率高於平衡型及債券型,貨幣型基金費用率通常在零以下,收的最少;而在美國註冊的基金費用率也較低,如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美元A,費用率是1.07%,但大部分的境外基金,都是在盧森堡註冊。投顧業者指出,由於各類型基金的銷售費用各有不同,因而形成同檔基金不同股別的基金,費用率卻不同的情形,投資人在選擇時,還是要依照自己的投資屬性來做配置,長期持有,在累計一定的報酬率之後,費用影響基金報酬的情形將會有所淡化。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420_3097/f_307066_1.gif

---------------下一則--------------- 
基金管理費內扣…小心「無感」付出2014/04/25【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基金的費用名目甚多,有些是直接向投資人收取,有些是自基金淨值中扣除,這些費用看來不多,但皆會影響投資收益率。

舉例來說,申購手續費,申購基金時所支付的行政費用,這筆費用主要用來支付基金公司的投資諮詢服務和申購基金時所有的行政費用。

大部分的基金公司未收取手續費,主要是回饋通路及客戶,折扣已能打多少就打多少,而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來自基金管理費,取總基金資產的某一程度的百分比來支付,通常每日計算直接從基金淨值中扣除。這部分的費用有高有低,但因為從淨值中直接扣除,投資人往往會「無感」付出,成為難以追究的成本。

至於基金轉換費、信託管理費,則是銀行向基金投資人收取,信託管理費會在基金贖回時和贖回手續費一併收取,理論上只是很小的一筆手續費,但實際上銀行會規定信託管理費的下限,至少要200元,如果基金的金額不大,信託管理費就會占了獲利很大的比例,不可不留意。

---------------下一則--------------- 
定期定額買基金 正熱2014/04/30【經濟日報╱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最新一季(2014年第1季)「摩根定期定額溫度指數」較上期上升3度至59度,創2012年第3季指數發布以來的新高,並已連續兩季走升,顯見投資人信心增溫。進一步觀察組成指數的三項指標,其中「定期定額金額」指標本季顯著增加7度,為推升主力。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邱亮士說明,市場對於全球景氣復甦向上已有明確共識,即便第1季全球股市漲多回檔,投資信心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甚至逢低加碼意願上升,從最新一季「摩根定期定額溫度指數」較前期跳升3度至59度可見一斑,這是2012年第3季首度發布以來的新高。

觀察組成指數的三大指標,「定期定額金額」為推升指數來到波段新高的主力,較前期上升7度,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第1季定期定額扣款金額更逼近104億元,來到2012年第2季以來的季度新高。

邱亮士指出,第1季定期定額扣款金額顯著增加,代表市場風險胃納量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不但總扣款金額達104億元令人驚艷,進一步從每人平均扣款金額來看,第1季人均扣款金額為6,789元,創歷史次高,僅次於2007年第4季,可見投資人願意擴大投資部位,以爭取經濟回春帶來的資本成長空間。

全球經濟回溫,美、歐、日股走揚帶動全球股市漲勢,也帶動定期定額好績效,回顧過去一年定期定額績效,MSCI世界指數一年繳出一成的報酬率、兩年更有約24%,不過,如果能選擇強勢產業,以綠能指數為例,一年定期定額報酬率近兩成、兩年逾四成,幾乎較全球指數多出一倍。

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經理人洪華珍指出,綠能不僅受惠於全球復甦題材,也受惠於全球更重視節能環保趨勢,綠能產業中、長期仍有表現空間,定期定額結合鎖利機制長期投資,可掌握綠能產業成長商機。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7333_1.jpg

---------------下一則--------------- 
投資人信心大增基金定期定額升溫2014-04-30 01:22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隨市場對於全球景氣復甦向上已有明確共識,基金定期定額有增溫趨勢。根據最新一季「摩根定期定額溫度指數」較上期上升3度至59度,創2012年第3季指數發布以來的新高,其中「定期定額金額」指標本季顯著增加7度,為推升主力。

對照投信投顧公會統計第1季定期定額扣款金額更逼近104億元,來到2012年第2季以來的季度新高,可見基金投資人投資信心大增。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邱亮士表示,「摩根定期定額溫度指數」較上期上升3度至59度,創2012年第3季指數發布以來的新高,並已連續兩季走升,另外第1季定期定額扣款金額顯著增加,代表市場風險胃納量提升,總扣款金額達104億元,人均扣款金額6,789元更僅次2007年第4季,是統計以來次高。
他指出,這顯示投資人願意擴大投資部位,以爭取經濟回春帶來的資本成長空間。

根據摩根資產管理最新調查,未來三個月願意新增扣款的比重達三成,為調查以來新高,以陸股、台灣及歐洲基金的加碼意願最高,占比均逾一成。

64%的投資人仍決定維持目前的定期定額投資部位,比重最高,但欲「增加扣款」比例達30%,為調查以來的新高水準。

邱亮士分析,投資人願意加碼的基金類型,陸股基金及台灣基金依然是投資人定期定額加碼首選,主因身處亞洲市場,投資人對大陸及台灣市場最為熟悉,搭配政策利多題材加持,股市估值又相對便宜,長期投資優勢獲得青睞。

群益投信表示,台股目前來到相對高水位,但仍有不少個股強勢表態,意味在任何環境下都有值得投資的標的,只要透過正確的投資方式,仍可獲取不錯的報酬。

所謂的定時不定額利用的原理都是「逢低加扣、逢高少扣」的基本概念,不同的只是參考指標的迥異,更重要的是「停利不停扣」的觀念,投資人在達到獲利滿足點後,先將獲利部位落袋為安,但還是持續進行扣款,除了確保投資獲利外,也可持續參與股市上漲契機。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4-30/clipping/A39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在美註冊基金 費用率低2014/04/30【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基金費用率對基金報酬的影響,近期持續成為投資人間的關注話題,尤其是基金為長期投資的理財工具,基金費用率高低對於長期報酬率的影響更為重要。而以各地註冊的基金比較後發現,註冊地在美國的基金,費用率最低。

根據統計,台灣核備1,000多檔境外基金中,基金註冊地來源包含盧森堡 (占比七成)、愛爾蘭、香港、英國、德國、法國及美國等,其中以註冊在美國的基金平均費用率最低,為1.02%,其次為德國的1.60%。

費用率最高的基金,則是在法國和瑞士註冊的基金,平均費用率超過2%,相差1個百分點,若考量長期複利效果,對累積報酬率的影響將頗為可觀。

就基金平均規模來看,在美國註冊的基金有64.12億美元,其次是在香港註冊的43.37億美元,第三是在盧森堡註冊的基金,平均規模也逾30億美元。

資產管理業者分析,由於共同基金產業是在美國發揚光大,許多旗艦基金都是先在美國成立,之後才去盧森堡或愛爾蘭等免稅天堂註冊,因此,美國註冊基金擁有歷史悠久、規模大且費用率較低的優勢。

以成立時間最早的前十名環球股票型基金,僅有五檔在盧森堡註冊,成立時間多落於1990年前後,晚於其他註冊地的基金,其中成立最早的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今年成立將屆滿60年,基金規模高達186億美元,居同類基金之冠,費用率1.07%,也較其他環球股票型基金為低。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歐扮演這波全球景氣復甦領頭羊角色,建議投資人透過全球股票型基金,精選跨國績優藍籌股,掌握全球股市的長多行情。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7327_1.jpg

---------------下一則--------------- 

基金操作篇=現況解析+跨類型

巴西拉美基金 績優2014/04/29【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國際資金自4月以來大舉湧入拉美與歐非中東市場,投信業者發行的海外股票基金近一月績效出現逆轉。根據統計,在所有境內投資海外股票基金中,近一個月績效以巴西與中東非洲最佳,對照歐美與台灣等漲多股市的下挫,國際資金明顯輪動。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近一個月所有投資海外的股票基金中,績效前五名,全為巴西或拉美基金,再加上烏克蘭局勢惡化、美國極端天候導致天然氣與農產品價格再度大漲,原物料期貨也出現大幅躍升。

總計過去一個月內,天然氣上漲7.09%、咖啡上漲20.74%、基本金屬的龍頭鎳,價格也上漲15.45%,連帶讓整體拉美與非洲相關概念基金大漲。

瀚亞巴西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說,過去一個月是巴西股市的V型反彈,從3月14日至4月17日間,MSCI全球股市只上揚1.10%,但MSCI巴西指數卻上漲19.88%,MSCI拉美指數上漲14.83%,可見巴西是這一波拉美股市反彈的領頭羊,從年初至今外資也流入巴西21.63億美元,其中,4月的前三周就流入13.42億美元。

張正鼎指出,過去一個月來巴西股市短線漲幅較快,從4月第二周開始,巴西股市出現震盪走勢,不排除短線反彈滿足點已到。

但從價值面來看,巴西仍是全球股市中相當便宜的市場,對照目前全球主要股市的大幅修正,此時進場布局巴西,機會仍大於風險。

未來資產投信提醒,今年歐美的成長性優於新興市場,即便新興股市評價便宜,因本益比低而產生的動能不會太強,加上反彈也接近尾聲,買氣可能逐漸下降。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99/f_307253_1.gif

---------------下一則--------------- 
產業型商品 生技最受寵2014/04/25【經濟日報╱記者張文�台北報導】

晨星(Morningstar)統計,3月收益型基金及歐洲資產持續當道,產業則是生技醫療基金一枝獨秀。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3月在全球吸金新台幣240億元以上。

晨星統計,在國內核備的基金中,股債混合型基金最近的資金流量穩健,到今年3月已連續15個月淨流入。相反的,債券基金已連續八個月淨流出,主要受到美國量化寬鬆(QE)退場的衝擊。股票型基金2月為淨流出,但3月又轉為淨流入。

雖然債券型基金整體來說是淨流出,但高收益債券基金仍然受到全球資金所青睞,尤其是歐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3月仍持續吸金,十大熱賣基金中就有四檔是高收益債券基金。

就產業型基金來說,3月以生物科技基金最受寵,當月從全球吸金265億元。晨星指出,儘管生技類股自2月下旬開始大幅回檔修正,但投資人仍持續看好生技類股的成長前景。

從單檔基金來看,在3月資金淨流入金額最高的前十檔基金中,有兩檔股票型基金、四檔固定收益型基金、三檔股債混合型基金及一檔可轉換債券型基金。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4199/f_307072_1.gif

---------------下一則--------------- 
十大人氣基金 平衡型胖最多2014-05-01 01:21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金融市場高度波動,但回顧第1季投信基金整體規模仍成長350億元至突破2兆元的水準,其中規模增加最多的十大人氣基金中,平衡型基金共計4檔入榜,股票基金為5檔,就規模增加金額來看,4檔平衡基金首季規模更增加超過80億元。

法人指出,這反映資金擁抱風險資產的趨勢下,股債兩棲的平衡布局方式仍是台灣投資人較為偏好的作法。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投信發行基金總規模在今年3月底站上2.002兆元,與去年底的1.967兆元相比,今年以來總規模成長350億元,扣除掉貨幣市場基金,觀察今年第1季規模增加最多的十大人氣基金,出現股票基金檔數最多、平衡基金增重最大的趨勢。

今年第1季規模增加金額最多的投信基金,依序為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復華高益策略組合基金,兩檔均為平衡型組合基金,第1季規模增加均超過30億元,摩根亞太高息平衡基金緊接在後,第1季規模也增加近27億元,投信人氣基金前3強均由平衡基金包下。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全球市場不乏成長機會的標的,以美股為例,目前看起來財報結果相當亮眼,具業績或題材支撐的產業類股,在評價面修正後,不失為買入的好選擇。

至於歐股相對評價優於美股,加上市場目前仍預期2014年企業仍可創造略高於10%的盈餘成長;新興國家景氣可望在下半年逐漸落底,部分基本面出現轉機的區域;拉美股市跌深後,短線受惠於尋找相對價值的買盤推動,宜謹慎布局。

統一投信基金管理部協理林鴻益表示,新興亞洲資金出走潮近尾聲,看好東南亞基本面轉佳、股價低廉,今年亞股投資策略為減碼日韓、轉進東南亞,第2季在印度、印尼、泰國等政治不確定因素底定後,新興亞股將有一波反彈,下半年有明顯回升,預期第2季是今年最佳進場逢低布局點。

但法人也強調,除了擁抱成長,應該平衡整體投資組合風險,以收益部位來看,美國公債殖利率短線區間震盪,但中長線料緩步走升,高收益債具較短存續期優勢,企業違約率維持在低檔,票息仍為布局首要考量。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01/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連16月吸金 平衡基金猛2014-05-01 01:21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ICI美國註冊基金流向統計機構數據指出,平衡型基金已經連續16個月獲得資金淨流入,創下2007年統計以來最長淨流入月數,法人指出,這反映出資金逐漸由債轉股的趨勢下,介於股債之間的平衡型基金成為國際資金青睞的另一去處。

國人資金動向也反映此趨勢,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自2008年底以來,國人投資於境外平衡型基金的規模顯著成長,至今已成長2.76倍,整體規模來到新台幣1,493億元,僅次於高收益債券型基金的8.15倍。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指出,兼具股債特性的平衡型基金,因波動風險較股市為低且多半享有配息機制,成為市場偏好的投資類型,展現強勁的資金行情。

針對後市,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利率走升不見得是壞事,那代表趨向正常化,對於高股利股票以及高收益債而言,實質經濟復甦與企業獲利好轉,將可抵銷未來利率上升的影響。

惠理康和ETF入息組合基金預定經理人張裕昇表示,從資金流向和追蹤全球ETF表現的量化分析來看,目前多頭訊號指向歐美股市、原物料與債券等3大資產。他建議布局可以25%在歐洲股市、25%債券、20%原物料,美股儘管過去5年來已大漲超過180%(以S&P 500為標的),預期美股今年仍將震盪偏多,但相對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建議的4到5成,張裕昇認為美股目前布局兩成即可,並以產業類型ETF為主。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目前景氣復甦至成長階段,在市場高度波動下,建議例如透過固定收益部位穩住核心,再逢低布局具成長潛力的部位如成長股和趨勢股,透過彈性的組合配置雙收票息收益和資本利得空間。

---------------下一則--------------- 
股債混合基金 搶手2014/04/29【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基金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公布3月資金流向,股債混合型基金為資金淨流入金額最高資產類別,3月累計有518.7億台幣資金流入,其次則為股票型基金,淨流入金額為118.8億台幣。

資產管理業者指出,第2季進入股市傳統淡季,市場通常震盪加劇或出現修正風險,建議投資人股債配置為六四比重,核心部位可以股債平衡基金、高息基金、全球型基金為主。

理柏資訊統計至4月24日,台灣核備41檔平衡或混合資產型基金今年來漲達2.88%,景順亞洲平衡、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兩檔基金更有逾6%以上的報酬率,表現相對突出。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統計1928年以來,S&P500指數表現,5月平均小跌0.12%,低於各月平均上漲0.60%的表現,加上5月南非、印度、烏克蘭選舉相繼登場,市場對中國景氣及信託產品前景疑慮猶存,第2季市場震盪將加大。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今年來美股呈現類股輪動,資金明顯從成長型股票轉進價值型股票,S&P 500公用事業類股今年來上漲13.34%,表現居十大類股最佳,也優於S&P500指數小漲0.8%的表現。

愛德華•波克指出,目前在配置上,採取股六債四的配置,股票部位側重在能源、公用事業及金融類股,並留意增發股利的科技龍頭企業,債市則配置高收益公司債,持續追求票息收益。

德盛安聯投信指出,隨著全球景氣觸底復甦,投資心態改為爭取成長機會,面對景氣反轉、波動加劇轉型期,一旦有如G7擴大制裁俄羅斯的黑天鵝事件發生,可能造成全球股市大幅震盪,建議透過固定收益部位穩住一定收益率、同時以最大彈性追求成長機會。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99/f_307244_1.gif

---------------下一則--------------- 
股債平衡基金Q1規模增最多 因應市場波動 可靈活操作2014年05月02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第1季規模增加最多的前10大人氣基金,以股債平衡型基金的規模增加最多,其中前2名都是平衡型的組合基金,當季規模增加超過30億元。

若從檔數來看,規模增加前10大的人氣基金中,平衡型基金就有4檔入榜,當季規模共增加80億元。

10大人氣平衡型夯
隨著美國量化寬鬆(QE)逐步退場,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劇烈震盪,使不少投資人怯步。在多空交雜環境下,國內基金產品逐漸朝多元配置的方向發展,其中股債平衡式基金愈來愈受歡迎。投資人希望透過彈性配置與靈活操作,動態調整多元資產的投資組合,以創造穩定收益。

群益投信認為,平衡型基金講求股債均衡配置,因應市場波動,股票投資還是有一定比例,只要看對趨勢,仍可能創造好良好績效,建議投資人若看好台股後市,不妨選擇基金績效同樣亮眼的台股平衡型基金。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全球市場不乏成長機會的標的。以美股為例,雖然第1季出現一波類股輪動及價格調整,但聯準會主席葉倫宣示,將持續以貨幣政策支持美國經濟穩健復甦,且美股第1季財報目前看來相當亮眼。有業績或題材支撐的產業股,在價格修正後,現在不失為買進的好時機。

在追求成長機會之外,投資人應同時布局收益型資產,以平衡整體投資組合風險。傅子平指出,美國公債殖利率在短線區間震盪,但中長線預期將緩步走升。高收益債具備存續期相對較短的優勢,且企業違約率維持在低檔,票息仍為布局首要考量。

高股息股票抗跌
惠理康和美元平衡收益基金經理人劉佳雨則提到,在股債布局上,高股息股票可跟漲抗跌,掌握股市成長機會;投資級公司債的風險較低、配息穩健、波動也相對較低。這兩類資產享有較高配息,可滿足投資人追求收益的需求。

---------------下一則--------------- 
景氣乍暖還寒 股、債多元布局 搏收益2014-05-01 01:21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在春寒乍暖之際,對市場消息的敏感度難免加大,投資人對於股市、債市的波動起伏也更難以掌握,面對變化莫測的金融市場,法人認為,可以選擇股票、債券多元平衡布局的基金。

第一金投信投資長高子敬表示,在景氣復甦向上的過程中,投資人需格外留意資產配置,建議提高股票部位的同時,不可忽視長線持有波動度相對低的債券,透過追求多元收益,包括股市、債市、REITs、ETF等多樣化資產,讓投資可以一手抓成長、一手享收益。

高子敬指出,資產配置多元化,可降低單一資產的投資風險,也可隨景氣動態調整各類資產比重。

施羅德投信指出,具有高現金部位且高配息政策的公司,其未來股利成長性均非常值得期待,因為這些公司不僅能夠進行投資計畫,更有配發股息的實力。

施羅德(環)環球股債收息基金經理人Aymeric Forest、Iain Cunningham指出,投資人可選擇同時布局高股息股票與高收益債券的基金,並觀察基金是否機動布局投資等級債券、新興市場債券以及其他另類投資標的,如地產股、基礎建設股、不動產證券化、房地產抵押證券、ETF等,分散風險外又加值。

ING鑫平衡組合基金經理人黃若愷表示,在市場流動性充沛,且主要經濟體持續復甦環境下,風險性的股、債市看多方向不變,操作策略上,除了以成熟國家股票部位為持股重心外,將酌量搭配長期價值低估的亞太區域股票、具改革及反彈動能的新興股市,以參與市場輪漲契機;債券部位則以與景氣連動最密切的歐美高收益債券為布局核心。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認為,平衡型基金具有股債兼備的特性,其波動風險往往比投資股票低,相當適合投資人作為長期核心資產配置。

元大寶來中國平衡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判斷陸股在大型股表現告一段落後,資金將再重回成長型類股,看好包括移動互聯與生活智能、智慧城市、電動車、機器人及醫療等產業的表現機會。

---------------下一則--------------- 
動盪5月天 股債要混搭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會後決議,將繼續縮減購債規模,並明確指出經濟成長已向上。資產管理業者指出,美經濟數據顯示景氣復甦,但資金流動性將縮減,加上俄烏衝突未解,股債市場波動仍大。

在預估震盪的5月天,建議投資人資產配置不宜押單一標的,股票型基金可以全球股票型、高股息型基金為核心;在債券基金上,則以組合債券基金為主,以減少波動的影響。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美國製造業與就業數據持續好轉,聯準會(Fed)主席葉倫表示,仍須藉由低利率政策維繫經濟成長,淡化市場提早升息臆測,歐洲中央銀行可能需要進一步刺激政策以抵禦通縮,市場流動性仍然充沛,但俄羅斯於烏俄邊境軍演,美歐擴大對於俄羅斯制裁,地緣政治疑慮不散,金融市場相對震盪。

在此環境下,富蘭克證券投顧建議以全球型或美國股票型基金為優先,避免錯失輪動機會,屬性較為保守的投資人,建議增加美國平衡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配置,防範震盪風險。

---------------下一則--------------- 
新興股債 分批建立部位2014/04/25【經濟日報╱記者張文�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股票與債券市場跌深反彈,資金淨流出金額也大幅縮減。基金業者指出,新興股市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都低,新興市場債券利差有縮減空間,投資人可以耐心分批布局。

晨星(Morningstar)指出,部分新興國家股匯市止穩回升,資金不再大幅流出。在台灣核備的基金中,今年3月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分別淨流出新台幣108億元、112 億元,流出金額較2月大幅減少32%、46%。

資金不再大幅失血,也讓新興股市上演大反擊戲碼,許多股市紛紛轉正報酬,甚至有達雙位數的報酬,像印尼、菲律賓、印度都表現出色。群益投信表示,目前新興股市股價淨值比仍處低檔,過去經驗顯示,在股價淨值比1.5倍進場,後市表現佳。

群益投信表示,統計顯示,在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新興市場指數股價淨值比1.5倍時進場,一個月後的平均漲幅為2%,三個月漲逾7.2%,六個月與一年後的漲幅更可分別來到16%及27.8%,表現亮眼。另外,進場後各天期的正報酬機率也在七成以上,勝算不低。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洪玉婷指出,新興市場股市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較成熟市場折價三成,但已見資金回補。投資人如果擔心歐美股市漲多,不妨逢低分批建立新興市場部位,尤其是新興亞洲股市後市最值得期待。

在新興市場債券方面,先機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基金富盛產品經理高齊英表示,國際資金重返新興債市,新興債市現階段兼具高殖利率及基本面佳的優勢,在全球主要市場利率普遍偏低市場環境下,反彈可望延續。

高齊英說,依歷史經驗,新興市場債市單年度下跌的次數不多,即使當年下跌,往往也會在隔年立即反彈,而且補漲行情可觀。

例如,2008年新興美元債重挫15.4%,主權債及公司債也分別下跌9.9%、23.5%。然而,2009年,新興美元債大漲35.2%,新興主權債漲26.5%,新興公司債漲幅更高達51.5%,全都超越S&P500指數的23.5%。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99/f_307069_2.gif

---------------下一則--------------- 
歐股生技年報酬3成起跳2014-04-30 01:22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國內基金定期定額持續增溫,回顧過去一年,若投資在歐洲個別國家或產業,以及生技醫療基金,都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報酬,可見抓對產業趨勢和地區成長,定期定額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

摩根投信副總邱可君指出,經驗顯示,與其找最佳投資時點,不如長期投資才是投資關鍵,若要精準掌握長線成長獲利機會,就要恆心長期持有,透過「定期定額」投資更能有效分散風險,參與長線累積財富機會。

邱可君建議,對於今年想要透過定期定額參與市場的投資人來說,建議瞄準體質健全、經濟與企業獲利動能較佳的成熟市場股市(美、歐、日)、北亞、巴俄、與高息成長股。

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經理人洪華珍指出,全球經濟回溫,美、歐、日股走揚帶動全球股市漲勢,也帶動定期定額好績效,回顧過去一年定期定額績效,MSCI世界指數一年繳出一成的報酬率、兩年也有約24%。

若能選擇強勢產業,以綠能指數為例,一年定期定額報酬率近兩成、兩年逾四成,幾乎較全球指數多出一倍。

其中綠能不僅受惠於全球復甦題材,也受惠於全球更重視節能環保趨勢,綠能產業中、長期仍有表現空間,定期定額結合鎖利機制長期投資,可掌握綠能產業成長商機。

她指出,美歐製造業數據反應景氣持續回溫,以工業、科技類股為主的綠能產業與景氣連動性高,可望持續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大陸陸續端出重要政策,全力發展包含水力、風力、天然氣、太陽能等乾淨能源發電量將大幅攀升,風力、天然氣、太陽能發電可望倍數成長,相關廠商獲利可期。

法人表示,科技也適合作為目前定期定額的投資,現在科技業處於相當令人興奮的環境,雖然市場波動未息,主要反應財報狀況或評價過高的問題,就算投資人還是會擔心市場會反覆波動,建議在此時反可利用財報抓出成長趨勢,掌握包括巨量資料、行動上網、物聯網及雲端等剛在起步階段的業別,運用短期波動創造進場時機。

---------------下一則--------------- 
海外債券基金 表現穩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4月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股市多呈下挫,資金再度湧向債市避險。根據統計,4月以來,台灣金管會證期局核備的1,013檔海外基金平均下跌0.88%;其中756檔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1.17%,226檔債券型基金平均上漲0.04%。

以股票型基金來看,泰國股票型基金表現最佳,平均報酬率有3.13%,拉丁美洲股票型基金居次,平均報酬率1.16%,韓國股票型基金平均也有1.06%。亞洲小型股票型、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型基金各有0.3%及0.25%的平均漲幅。

但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股票型跌幅都不小,分別下跌2.2%、3.6%、3.9%,而東歐股票型基金受到俄烏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平均更下跌4.3%,跌幅最重。

債券型基金平均報酬率雖小幅上揚,但細看各券種表現,以歐洲債券型及歐洲高收益債券型基金漲幅較大,分別為0.58%及0.38%,亞洲債券型基金上漲0.1%,其餘各債券基金則下跌,美國高收益債券型基金平均跌幅0.25%,4月表現居末。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市場仍需更多經濟數據與企業獲利證據,支持股市進一步走升,全球景氣復甦雖趨於熱絡,但類股輪動加速,債市亦同,在資產配置上,不宜單押某一類型的資產。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新興市場消息多空紛歧,但小型股投資機會甚多。例如,中國、南韓和墨西哥等國,正進行結構性改革,而土耳其和奈及利亞則積極打擊貪污,印度和東南亞政府則可能釋對市場友善的刺激政策,將可從中找到可獲利的投資標的。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歐洲中央銀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持續為歐高收債券提供強力支撐,並吸引國際資金持續匯入,是歐洲債市表現相對突出的原因。

根據JP Morgan統計,截至4月25日為止,歐高收債券已連續創下32周,周周淨流入的紀錄,是所有債券種類當中,淨流入時間最長的債券;而資金持續流入歐高收債券資產,也帶動歐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的績效表現。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5/f_307399_1.gif

---------------下一則--------------- 

其他訊息=經濟政策篇

IMF示警 台港馬澳紐 房價恐修正2014年04月29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漲幅過高

IMF在最新《亞太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港、台、澳、紐、馬等地房價租金比大幅走揚,房價有修正之虞,並強調亞太經濟需留意全球流動性緊縮、中國經濟減速較預期嚴重、安倍經濟學效果減弱及地緣政治等4大風險。

針對亞太房價飆漲,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指出, 2008年來包括香港飆漲近90%,馬來西亞大漲40%,台灣漲逾30%,新加坡漲幅也超過15%。香港、台灣、紐西蘭、澳洲和馬來西亞房價租金比,高於歷史平均水準,尤其香港、紐西蘭房價租金比約較歷史平均水準高20~40%,意味房價嚴重高估。

台灣5年漲逾30%
IMF警告,香港、紐西蘭和馬來西亞房價大幅回檔的風險較高,同時不排除亞洲其他經濟體房價大跌的可能性,尤其是房價漲幅遠大於租金的城市;一旦房價大跌,家庭資產負債表恐嚴重惡化,削弱信心和內需,進而衝擊放款機構。

日本南韓房價小跌
IMF亞太部門主管李昌鏞說,倘若美國超寬鬆政策退場步伐較預期快,可能導致香港房價「無序下跌」;果真如此,香港政府有必要撤除嚴厲的房市調控措施,讓房價「軟著陸」。

中國和印度房價租金比較穩定,但上海、孟買等大城市房價漲勢遠比租金或所得兇猛。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來日本和南韓房價小幅走跌。

IMF並建議,在美國超寬鬆貨幣政策退場之際,亞洲須追求結構改革,確保繼續擔任全球成長領頭羊,並抵禦市場震盪衝擊。先進國復甦帶來的全球流動性,將使亞洲面臨利率走高、資本外逃和資產價格震盪,連同中國經濟減速恐比預期嚴重、安倍經濟學效果減弱,及打斷貿易的政治和地緣政治風險,是今、明年亞洲面臨的4大風險。

砍我成長率至3.1%
整體上IMF仍樂觀看待今年亞洲經濟表現,重申今年成長目標為5.4%,與日前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一致,優於去年10月原估的5.3%,成長速度將是先進國家的2倍以上;明年成長率為5.5%,也較原估5.4%調升。

在本月公布的最新預測中,IMF調升中國今年成長目標0.3個百分點至7.5%,明年成長目標也上修0.3個百分點至7.3%,但大砍台灣今年成長目標0.6個百分點至3.1%,表現不如南韓和香港的3.7%及新加坡的3.6%;明年成長率則維持在3.9%,優於韓、港的3.8%,和新加坡的3.6%。

【亞太經濟4大風險】
.全球流動性緊縮
.中國經濟減速比預期嚴重
.日本安倍經濟學後繼無力
.政治與地緣政治風險
資料來源:IMF

---------------下一則--------------- 
升息題材 澳紐幣有望翻身 台銀調升紐幣1年期利率至1.75% 2014年04月30日蘋果日報【林潔禎╱台北報導】

市場關注
紐西蘭央行上周調高現金利率1碼(即0.25%),國內銀行近期相繼跟進把紐幣存款牌告利率調高,1個多月的時間內就2度調升,匯銀人士指出,市場預期因升息題材配合經濟基本面轉佳,剛好又碰到人民幣走弱,市場關注澳、紐幣是否有機會,重獲國人過去因高息貨幣題材加持的關愛眼神。

紐西蘭連著2個月調升利率,除上周調高官方現金利率外,3月才將隔夜拆款利率自歷史最低的2.5%調高至2.75%、為2010年7月以來首度做出升息決策,為已開發國家升息打響第1炮。

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財富策略部總監葉劍雄指出,澳洲和紐西蘭經濟成長看好,澳洲在今年第4季有望升息,紐西蘭繼上周率先宣布升息後,估計6月會再升息。

紐西蘭6月料再升息
由於紐西蘭央行升息動作,包括台銀、一銀、華銀等近期將紐幣存款牌告利率全面調升,以台銀為例,這次調升0.1~0.2個百分點,調升後1年期來到1.75%的水準,而台銀在3月中也是在睽違3年後首次調整紐幣牌告利率,1個多月調整2次,為未來升息暖身。

惟細究紐幣牌告利率雖1個多月來2度調高,但與2008、2009年金融風暴前5%~6%的水準仍然差距很大,想要找這麼高利率可能只能往銀行推出高利產品找,但這類產品相對投資門檻較多。

投資人可續抱紐幣
除了利率緩升外,匯率表現也不差,拜景氣回溫所賜,紐幣、澳幣雙雙勁揚,第1季分別勁升5.42%及3.52%,成為排名1、2位最賺的外幣。

匯銀人士建議,今年以來匯率不斷攀升的紐幣,原先持有的投資人可以繼續抱著,但空手的投資人則建議先觀望一下再決定是否進場,拉回再進場。

民幣今年無升值空間
而國人從去年開始一路加碼的人民幣,在中國人行刻意引導下,今年第1季貶幅達2.64%,是主要貨幣中跌幅較重的。不過人民幣走貶並沒有減少國人對其喜愛,根據央行統計,截至3月底,國內銀行辦理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683.92億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紀錄。

渣打銀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指出,雖人民幣一路走貶,但下半年可回到升值軌跡3%,年底前重新回到年初6.04元的位置;此舉也代表人民幣今年沒有升值空間,相較於人民幣,澳、紐幣匯率來得吸引人。

---------------下一則--------------- 
美經濟有戲 10月QE謝幕 家庭支出已攀升 Fed每月購債降到450億美元2014年05月02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復甦樂觀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在最新貨幣政策會議後表示,近期美國經濟活動成長加快,家庭支出也漸攀升,決定把每個月購債規模再縮減100億美元,從550億美元減到450億美元,未來可能進一步循序漸進退場。
同時Fed重申,收購公債計劃結束後,可能維持基準利率近乎零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此次為聯準會(Federal Reserve,Fed)4度逐月縮減購債規模,至今累計共減碼400億美元,意味Fed正穩步退出這項外稱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的資產收購計畫,如無意外,最快10月完全退場。

長期通膨維持穩定
Fed對美國經濟展望充滿信心,據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在當地4月30日發表會後聲明,理事們認為,冬季經濟活動受惡劣天氣影響而大幅放緩,近期經濟活動加速成長,就業市場前景也有改善;儘管失業仍居高不下,房市復甦仍慢,但家庭支出正加速成長,長期通膨預期也可望維持穩定。

利率維持0~0.25%
FOMC相信,經濟活動潛在成長力道足以支撐勞動市場持續改善,未來數月將密切觀察最新數據,如果新取得的訊息證實就業市場持續好轉,通膨朝長期目標邁進,未來可能按部就班逐步退場,惟收購資產並無預先設定的路線。

FOMC重申,可能在購債計劃結束以及經濟復甦強化後,繼續讓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的水準一段時日,會維持多久,取決於包括就業市場狀況、通膨、金融市場發展在內的廣泛資訊。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駐紐約經濟學家柯斯特(Thomas Costerg)說:「縮減購債規模已進入自動導航,要出現超級劇烈的數據變動才可能讓QE緩退,單最新出爐0.1%經濟成長率不足以撼動Fed。」

本季經濟看增3%
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美國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僅0.1%,創2012年第4季來最慢,遠不如市場預期,主要反映冬季異常嚴寒凍傷企業投資。

但從細項看,上季消費者的服務開支增幅創14年來最大,家庭支出也增長3%。其他近期出爐的就業、製造和零售銷售數據也指向景氣升溫,包括3月民間就業已首度超越衰退前水準。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本季經濟成長率可望加速至3%。

FOMC會後聲明要點
●繼冬季經濟活動放緩後,近期經濟活動成長加快
●家庭支出加速成長
●長期通膨預期維持穩定
●經濟活動潛在成長力道足以支撐勞動市場持續改善
●未來可能循序漸進縮減購債規模
●購債計劃結束後將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相當長時間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Fed購債規模減 金銀價同落難2014年05月02日蘋果日報【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

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縮減收購公債規模影響,金價、銀價聯袂下挫。紐約6月黃金期貨價昨一度下挫40美分,來到每盎司1295.9美元。紐約7月銀期貨價一度下滑36美分,來到每盎司19.17美元。

聯準會最新會議決定,減少每個月收購公債規模100億美元至450億美元,顯示出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更具信心。

油價跌破百美元
彭博報導分析指出,金價與銀價連動性極高,銀與金早已淪為難兄難弟,金價過去1年價格大幅下滑,早已經衝擊投資人信心。

根據彭博統計資料,儘管從珠寶到太陽能面板對銀的需求創9年來最大,但銀價過去6個月下跌13%,金價下滑2.5%,同期間代表24種原物料的指標標準普爾GSCI現貨指數卻上漲4.8%。

金價、銀價表現不佳,油價也見到頹勢,紐約6月西德州原油期貨價跌破每桶100美元,昨一度來到99.6美元。
中國製造業擴張不如預期,加上美國原油庫存創新高,是導致油價下挫的關鍵因素。

---------------下一則--------------- 
陸股 下半年衝鋒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中國股市近期走勢疲弱,年初至今上證指數下跌4%,但指數仍穩守在2,000點大關;投信法人指出,上半年陸股飽受GDP不如預期、重啟IPO、地方債等問題干擾,但預期上述利空將逐步淡化,加以下半年經濟動能增速,陸股今年表現有望先下後上。

中國第1季GDP年增率7.4%,低於去年全年增幅的7.7%與今年目標的7.5%,市場對中國經濟成長速度解讀不一,但整體而論,中國經濟仍朝穩增長方向發展。

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表示,中國經濟體積極轉型,自世界代工廠邁向產業升級之路,仍需時間等待成效,現階段中國經濟屬於爬坡換檔階段,但長線來看,中國大規模改革,將能提升其經濟效益。

不過,今年上半年中國出現經濟成長不如預期、重啟IPO的資金分流效應,加上地方債疑慮再起,股市表現備受壓抑,也拖累中國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8%。

但盧正穎認為,目前看來下半年全球及中國應不致於出現重大利空,而重啟IPO長線對投資市場資金分配帶來正向幫助,在地方債部分,受到中國政府嚴格管控下,問題也未見擴大,預料待上述利空逐一淡化後,陸股將能完成打底,下半年表現可望較上半年來得好。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分析,中國仍具強健的體質因應市場變化,包括發展內需市場,減少對出口依賴、改革國有企業提高效率等,預料中國經濟結構改變與改革紅利將逐步展現成效。

但由於中國第2季仍處於改革與經濟調整結構的階段,因此估計第2季上證指數走勢預估仍以2,000至2,300點之間的區間整理為主,下半年逐步受惠歐美復甦,將有不錯表現,整體而論,今年陸股還有約15%的上漲空間。

德盛東方入息基金產品經理許廷全表示,近期中國祭出「微刺激」新政,加速推動農村改革及平衡城鄉發展,此外,中國M2貨幣供給年增率創下史上新低,市場預期中國貨幣政策可望適度放鬆,人行或將首次調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市場預期中國未來政策還有放寬空間,可望帶動陸股走勢。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3/f_307411_1.gif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大中華篇


市場趨勢+台股篇

128檔台股基金 打敗大盤2014/04/25【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台股近期表現弱勢,逢9,000點必拉回,但台股基金表現逆勢揚升,本周共有128檔台股基金打敗大盤,更有高達17檔台股基金三日漲幅逾1%,且大都由科技類股基金包辦,顯見市場主流仍以科技股為核心,法人建議,指數拉回可布局績效相對優勢台股基金。

近期台股基金績效不畏大盤回檔,仍亮麗演出,本周績效前三名分別為ING高科技、ING e科技及復華數位經濟,三日績效逾1.87%。

ING高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表示,第2季為電子下游淡季,不過半導體上游與利基型電子股仍有旺季,相關供應鏈將持續受惠,仍看好今年的亮點產業,包含雲端 Server、 LED照明、車用電子與利基型IC設計等。

此外,預計第2季底開始, Apple 新產品的供應鏈將開始有營收貢獻,將伺機布局產業鏈相關的個股。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經理人吳英鎮表示,半導體B�B值連續六個月大於1,顯示電子股需求回溫有持續性,且考量籌碼面與評價面處於合理偏低位置,因此仍看好後續類股走勢,可持續留意半導體高階製程成長契機,以及新產業如雲端運算、物聯網、穿戴式裝置、電動車、智能家電等,此外,全球企業資本支出因景氣復甦再度轉為擴張,包括工業電腦等產業都將受惠。

吳英鎮認為,在外資持續買超的帶動下,過去漲多修正的中小型標的已有止穩跡象,且大型股走勢亦相對穩健,龍頭股與蘋果概念股成為穩盤要角,預估台股仍有機會持續震盪走高。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施生元表示 ,大盤有機會延續第1季的走勢,全球資金仍然充沛,但由於部分個股評價已在相對高檔,後續將需要汰弱留強,預期將以個股表現為主。在科技股方面,可選擇第2季營收成長動能較強的族群。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3/f_307078_2.gif

---------------下一則--------------- 
大型台股基金 穩中求勝 規模大淨值高 16檔績效贏大盤2014年04月30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表現亮眼
周二適逢摩台指結算,外資在連續26買後止步,昨小幅賣超14億元,但投信業者認為,外資後市應不至於大幅偏空,且這波外資買超主要拉抬權值股,有利大型台股基金表現,尤其規模大、淨值高的台股基金,在投資策略上較穩健,建議投資人可留意。

外資這波從3月21日起買超至4月28日,台股累計上漲232.54點,漲幅2.7%,而投信業者發行的台股基金、規模超過30億元,共有16檔同期績效超越大盤,平均漲幅5.04%,包括群益馬拉松、群益店頭市場、元大寶來多福、復華中小精選、滙豐龍鳳、元大寶來卓越等基金。

傳產動能不如電子
昨外資雖中止連26買,但台股仍上漲62點,收8872點,群益投信表示,台股9000點近關情怯,區間高檔震盪難免,建議投資人選擇規模大、中長期績效表現均佳的台股基金,因為這些規模較大的基金,淨值大多超過10元,且今年來為正報酬,表現相當穩健。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指出,電子股續擔綱盤面主流,上半年可留意半導體及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設計,下半年鎖定蘋果(Apple)概念股,特別是在大尺寸iPhone新產品期待下,具iPhone 6概念的大型電子權值股,第2~3季成長動能強,下檔有撐。

他認為,電子股看好網通、雲端、穿戴式裝置及蘋果概念股,傳產股預期動能不如電子股,建議以區間操作為主,看好塑化、運輸、水泥等景氣循環股,高殖利率股亦可留意。

F蘋概股依然看好
宏利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周奇賢認為,投資人若選擇績效好的台股基金,等於能用小錢,分散投資相對高價的權值股,還有專業經理人隨時觀察,因此風險和獲利會較投資人自行進出股市穩定。

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郭修伸觀察,今年全體上市公司營收及獲利仍為雙位數成長,且業績表現超越股價,總體經濟並無疑慮,加上台灣M1B與M2年增率差距,都在3個百分點以上,資金動能充沛,股市仍以挑戰前波高點為目標。

對於近期遭空襲的F股,郭修伸說:「F股仍有好的投資標的,不應一概而論。以蘋果概念股來說,所有蘋果認證的供應商,都須經過蘋果查廠與報表稽核,所以具蘋果概念的F股,財務結構較健全,比較沒有假帳疑慮。隨著蘋果新產品推出時程接近,後續依然看好F股之中的蘋概股表現。」

---------------下一則--------------- 
16檔台股基金 傲人2014/04/30【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台股上周五受到F股遭放空疑雲、核四議題、歐美股市重挫影響,當日爆量長黑連破短均支撐,本周以來指數震盪至季線附近反彈,統計近期波段漲幅,自3月20日至4月28日為止,有16檔台股基金績效勝過大盤兩倍之多,表現相對突出。

觀察這16檔台股基金,國泰投信旗下台股基金計有五檔之多(含代管的安多利高科技基金)、元大寶來投信有三檔入列居次。觀察這些台股基金截至3月底的持股可以發現,半導體龍頭廠台積電、股王大立光、機殼廠可成等電子股持股比重高,甚至於高達近9%以上,相關個股近期飆漲,對基金績效貢獻甚大。

日盛投信表示,台股面對9,000點的整數關卡,難免近關情怯,加上近期密集停資停券的干擾,資金動能不足,使指數上攻顯得力有未逮,美國、台灣財報公布的不確定性,反而引來獲利了結賣壓。不過,考慮外資近期持續買超新興市場、經濟穩定好轉與年底大選等因素,以及未來幾個月除息對指數隱含影響可能超過300點,台股年底前仍具上漲空間。

日盛MIT主流基金經理人趙憲成表示,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在美股高檔,釋出未來升息預期的時間點,加上美股季報企業盈餘季成長幅度趨緩,預期指數將在高檔整理,個股表現為主,建議投資人逢反彈汰弱留強,暫避開波段漲多族群。他看好新蘋果概念股、4K2K、中低階智慧型手機、雲端、4G、LED等電子相關類股,此外,也偏好中概、景氣復甦、生技產業。

---------------下一則--------------- 
16檔台股基金 績效勝過大盤2倍2014-04-30 01:22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上周五台股受F股放空疑雲、核四議題、歐美股市俄烏爭端再起等衝擊而重挫,當日爆量長黑連破月線以下短均支撐,但本周指數震盪走高,由黑翻紅,統計這波震盪盤勢至4月28日止,台股基金有16檔表現勝過大盤兩倍,表現相對突出,法人建議,如遇指數拉回,可布局績效相對優勢台股基金。

日盛投信表示,台股面對9,000點整數關卡,難免近關情怯,加上近期密集停資停券的干擾,使得上攻略顯無力,美國、台灣財報公布的不確定性,反而引來獲利了結賣壓;但考慮外資近期持續買超新興市場、經濟穩定好轉與年底大選等因素,以及未來幾個月除息對指數隱含影響可能超過300點,台股年底前上漲空間仍足。

日盛MIT主流基金經理人趙憲成認為,Fed在美股高檔釋出未來升息預期時間點、美股季報企業盈餘季成長幅度趨緩,指數將於高檔整理,個股表現為主,逢彈汰弱留強,暫避開波段漲多族群。他看好新蘋果概念、4K2K、中低階智慧型手機、雲端、4G、LED、中概、景氣復甦、生技、車用零組件等產業。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台股投資布局上,因應進入財報月,大立光法說會亮麗表現,預告投資主流將回歸強業績面公司,目前應以產業趨勢正確之龍頭績優股為加碼標的。

其中電子類股可開始關注Apple概念股,特別是在大尺寸iPhone的期待下,具iPhone 6概念的大型電子權值股第2到第3季成長動能強,下檔有撐,電子另外看好光纖、BIG DATA及物聯網概念股。

德盛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鍾兆陽強調,第2季是檢驗企業盈餘獲利(Reality Check)的季度,選股上建議挑選產業趨勢、營收獲利能見度高,且基期相對較低的公司與題材,在長線看升之際可利用短線震盪時機逢回布局。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4-30/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台股沾美科技股光 甩淡季魔咒2014/05/01【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受惠美國科技股財報亮麗,國內科技股連動性高,也帶動科技型基金績效水漲船高,今年來有高達16檔科技型基金績效超過一成,是同期大盤績效的五倍之多,投信業者認為,今年科技股當道,科技類型台股基金績效可望有持續優於大盤的表現。

第一金投信國內投資部主管廖文偉指出,市場近期傳蘋果智慧型手機新機尺寸包括一款4.5英吋及另一款超過5英吋機型產品,加上穿戴式裝置iWatch預期今年第3季末發表,蘋果概念股業績可望有機會漸入佳境。近期表現強勢多為財報解讀正面及基期低的補漲股,而在新機效益下,科技股可望擺脫五窮六絕魔咒,呈現淡季不淡表現。

ING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短期內類股輪動及個股優先的想法不變,而今年景氣行情會以具成長前景之次產業為主,在指數波動區間不大的情況下,選股才是致勝關鍵。與傳產類股相較,今年科技股題材較多,預估企業資本支出陸續增加的情況下,未來仍有加碼空間,產業焦點著重於雲端應用、B2B自動化、LED照明、節能、物聯網等。

德盛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鍾兆陽指出,目前投資人可挑選產業趨勢、營收獲利能見度高,且基期相對較低的公司,在長線看升之際可利用短線震盪時機逢回布局。有別於第1季電子股較受青睞,在補庫存效應陸續反應之後,建議第2季可傳產與電子股並重,電子股相對看好上游半導體、4G、雲端與LED、太陽能,特別是在趨勢上的產業,如雲端資料中心、IPC、低價智能機、高階智能機等。

---------------下一則--------------- 
外資加碼…科技型基金 超抗跌2014/04/30【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台股上周五重挫,本周震盪回穩,法人認為,核四停建的問題還是大盤的不確定因素,包括內需及金融股建議短線先避開,而外資4月來持續加碼的科技股,則可望讓科技型基金表現相對抗跌,可留意科技股基金布局時機。

元大寶來投信基金管理部專業經理許晉誠表示,台股在核四議題後出現短線修正,預期今年行情持續上漲機率仍高,主要是股市最終還是會隨著GDP及企業獲利而走高,今年的獲利在晶圓代工、面板、DRAM製造等重要產業龍頭公司帶動下,預期整體上市公司今年獲利成長表現仍可期,因此,加權指數在經歷過此波漲多修正後,未來仍將有機會震盪走高。

許晉誠指出,今年看好的產業包括雲端、4G、智慧型手機、半導體代工、封測、蘋果概念、工業電腦等產業。另外,近期人民幣貶值以及大陸要求工資上漲,使得近期中概股面臨較大壓力,尤其屬於勞力密集產業,未來自動化將是產業發展趨勢,因此將帶動相關工具機、自動化設備業者長線商機看好。

---------------下一則--------------- 
歷年5月 台股店頭基金漲最多2014/05/02【經濟日報╱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根據摩根投信統計,近五年來5月的台股各類型基金表現,以店頭型、中小型與科技型基金表現最為突出,分別上漲3.59%、2.93%及2.61%。

摩根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龔真樺表示,五一銷售戰提前卡位,台股由面板、觸控、光學元件、智慧型手機相關組群率先點火,新機種鋪貨效應明顯。此外,眼見全球景氣明顯回升,看好股性活潑的中小型股,未來仍有向上表現機會,唯需留意波動風險。

龔真樺指出,不僅電子產品備貨、拉貨效應日益發酵,長期經營中國通路的中概內需股也獲得資金青睞,搭配人民幣升值題材,如汽車、通路、3C產品供應鏈、旺季食品、飲料等題材,皆有望受到低接籌碼逢低進駐。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整數關卡及量能有待突破,待財報、停資券及繳稅因素去除後,外資的買賣超將扮演關鍵角色;台股短期可能有壓,但是中長期政策、景氣均偏多。

目前台股在高檔未出現爆量重挫下,盤堅偏多格局仍未改變,目前季線為短線支撐點;未來關注焦點為陸續公布的財報、股東會停資券高峰及法說周,相信股市走勢將從年初的題材行情走向更為實際的數字行情,在獲利、營收數字優於預期的情況下台股有望帶量突破,繼續挑戰前高。

台新大眾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近期台股成交量縮、外資買超終止,市場心態略顯觀望,預期5月台股加權指數或受到壓抑回檔,但應可獲半年線支撐。

---------------下一則--------------- 

市場趨勢+中概>大中華篇

積極的挑中國 穩健的選大中華2014/05/02【聯合報╱記者陳怡臻�台北報導】

中國基金與大中華基金有何差別?前者鎖定單一國家商機,後者著眼區域互惠效益;投信業者建議,積極投資者可選擇中國基金,但不宜過度配置,而穩健投資者,則建議側重配置大中華基金,可望搭上景氣復甦順風車。

中國基金和大中華基金不同在於,除了前者為單一國家基金,後者是區域基金,投資範圍涵蓋中、港、台股市外,中國基金因投資單一市場,波動度較高,大中華基金因屬區域基金,波動度較中國基金略低;在投資優勢上,中國基金較能直接參與當地市場商機,大中華基金則著眼於區域性的互惠優勢。

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能鎖定中國、台灣、香港區域的投資商機;從地域特色看,中、港、台與歐美成熟國家連動性高,易搭上全球景氣復甦的順風車。

投資人應如何選擇中國基金或大中華基金?摩根證券產品策略部副總經理謝瑞妍建議,積極投資者選擇中國基金,穩健者可選擇大中華基金。她說,中國單一國家基金不宜超過投資組合比重30%,但區域型的大中華基金,比重則可加重配置在40%~50%。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說,近年因台股有領先中、港股的情況,台灣許多企業也持續受惠中國需求,相較單一國家的投資,建議可側重配置大中華基金,可望有較明顯的投資效益。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3/f_307404_1.gif

---------------下一則--------------- 

市場趨勢+港陸篇

滬港通股市添柴 基金買氣看好2014/05/02【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滬港股市直通車」最快半年後起跑,投資總額度將達5500億人民幣,不僅活化滬港股市動能,也是大陸政府做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點,替陸港股雙邊股市添薪火,相關基金投資買氣也可望水漲船高。

回顧7年前「香港直通車」概念發酵,陸港股市沸騰,但後來陸股崩盤,又遇上金融海嘯才退燒。

如今,「直通車」捲土重來,還打開陸港雙邊大門,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機制建立後,上海與香港兩個不同市場的投資人,將可直接跨境參與對方市場交易,意義重大。

滬港通代表大陸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外資參與陸股可不需要QFII與RQFII額度,也讓兩地同時掛牌的A股與H股同步受惠,與中國、大中華相關的基金詢問度也同步增溫。

關於「滬港直通車」實質內容,元大寶來大中華價值指數基金經理人陳品橋指出,初期滬股通會開放上證180指數與上證380指數的成分股,以及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A+H股;港股通則以恆生綜合大型與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與同時在香港、上海雙邊掛牌的A+H為主。
滬港通政策利多,已率先在港股發酵。

張繼文表示,在香港上市的大陸企業表現不差,以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為例,2013年財報共計56%優於預期、33%符合預期,不如預期的僅11%,加上聯準會可望維持寬鬆政策不變,為港股提供有利的表現空間,因此滬港通政策下,握有港股部位的投資人是最直接的受惠者。

反而A股受大陸總體經濟趨緩影響,走勢欠缺動能,指數持續處於區間整理,後市端賴政府改革決心與執行進度。

摩根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則認為,滬港通除有助縮小A、H 股的價差,提高被折價的A股價格,更重要的是兩地特色股有望搶先啟動漲勢,例如A股在港股中相對少見的醫藥、白酒、軍工領域的藍籌特色股,以及港股在A股對欠缺的網路、博弈、環保特色股。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3/f_307406_1.gif

---------------下一則--------------- 
中國基金 加碼新產業2014/04/25【經濟日報╱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滙豐銀行昨(24)日公布4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微升至48.3,是近兩個月新高,不過仍處50以下。預期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的關鍵將在於改革紅利的落實,這些改革將有利於「新」中國產業表現。

宏利環球巨龍增長基金經理人謝企剛表示,中國政府將實施一系列大規模改革,來提升中國經濟效益,包括發展內需市場,減少對出口依賴、改革國有企業提高效率等,這些改革將有利新中國產業表現。其中,資訊科技與醫療保健產業等新中國產業崛起,代表中國逐步擺脫以往依賴基礎建設、出口製造業與國有企業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轉為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帶動經濟成長,並與先進國家抗衡。

MSCI中華指數成分企業中仍以大型金融股為主,與美國S&P 500指數是以資訊科技與醫療保健為主不同。目前一般基金都設有產業比重不偏離對比指數10%的規定,因此,許多中國基金持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金融股。不過,宏利投信因看好新中國產業成長趨勢,因此今年度宏利環球巨龍增長基金將加碼布局新中國產業部位。

從2013年以來,新中國產業股價表現較舊中國產業股價表現高出二倍,並帶動相關類股2013年股市表現大放異彩,包括資訊科技、醫療保健與可望受惠內需消費提升的循環消費類股。近期由於舊中國產業股價過低而反彈,不過長期趨勢仍支持新中國產業表現。

謝企剛表示,中國股市本益比降至歷史低點,三大指數MSCI中國指數、恆生國企指數與滬深300指數的本益比╱盈餘成長率比值(PEG)都不到1。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沈松指出,中國第2季總體經濟基本面可望改善、流動性放鬆和改革推進,料將帶動企業獲利回穩,第2季股市有機會回溫向上,股市中長線動能可期。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339_3053/f_307065_2.gif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