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601基金資訊

2017年06月01日
境外股票 混合型最搶手2017-06-01 00:13:16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飆漲,股票基金買氣增溫。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境外股票基金買氣排行榜,涵蓋各大股市的混合型基金人氣最高,其次是美國和俄股基金拿下第二、第三;整體來看,不分成熟、新興市場都獲青睞。

統計今年前四月,境外股票基金淨申購額,囊括成熟和新興股市的混合股票基金排名第一,申購金額約新台幣64億元,美股基金36億元居次,俄羅斯基金34億元排第三,另外,已開發市場、菲律賓基金也分別有24、4億元進帳,菲律賓基金金額雖低,但該類僅有一檔摩根菲律賓基金,能擠進前五相當難得。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分析,今年投資人青睞兼具成熟及新興股市混合的區域型基金,拿下買氣第一,推升該類基金的國人持有金額,增至1,818億元,為近十月最高,比較其他入榜前五的基金類型,混合型基金僅次於已開發市場基金的2,250億元,反映投資人對多元資產偏好明顯增加。

單一國家來看,美國、俄羅斯、菲律賓人氣最旺。摩根投信副總經理林雅慧表示,著眼全球景氣復甦,主要股市可望受惠,針對三大潛力市場,投資人看好基本面,仍可持續參與,但各地政局不時傳出雜音,短線波動可能加大,穩健投資人除了股票的核心部位,也可適度增持其他潛力市場,進行區域布局,或透過債券等固定收益資產強化保護力。

---------------下一則--------------- 
巴西、陸股 迎補漲行情2017-06-01 00:13:17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重要股市今年表現 https://goo.gl/1P0kiX

近期新興市場表現相對強勢,也優於歐美日等主要市場,投信法人建議,擔憂新興市場漲幅已高不敢貿然進入的投資人,不妨可適度布局新興市場漲幅較落後的陸股、巴西股市等國,掌握投資機會。

新興市場今年以來漲幅強勁,法人分析,基本面仍佳,現階段新興市場整體採購經理人指數處於三年來的最高點,且年初至今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2017年每股盈餘上修幅度達7%。

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漲17.3%,其中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中香港、韓國、菲律賓均超過15%的漲幅,相較之下巴西、陸股與俄羅斯表現相對落後,巴西5月中旬受政治利空一日大幅回檔後,逐步走升,陸股近期也緩步墊高,惟俄羅斯股市在能源價格尚未明顯彈升下,今年來仍績效為負6.7%。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今年新興市場輪動走強的過程中,陸股因流動性緊縮疑慮,使其表現相對落後,但自人民銀行於5月中報告指出縮表並不一定意味收緊銀根之後,大盤已見築底之態勢,另外,A50指數創近期新高也顯示MSCI可能納入A股的題材發酵,預期在流動性疑慮趨緩後,補漲空間可期。

保德信拉丁美洲基金經理人高君逸則指出,支撐巴西今年以來強勁走勢的原因,除了經濟成長率由負翻正,通膨降溫也帶動的降息利基,惟短線政治動盪,壓縮了股市上檔空間,未來除了觀察政治面的發展外,也須觀察指數能否有效站回60,000點關卡,若能止穩,則後市可能進入60,000到70,000點的大箱型結構。

群益印巴雙星基金經理人洪玉婷指出,受到巴西政治紛擾可能使改革腳步延緩,巴西股市於5月18日大跌近9%,不過在經濟前景已有改善,以及當前具有較低的借貸成本等條件支持下,市場認為政治風險對於巴西中長線表現影響有限,近日巴西股市稍作反彈。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盤面風格繼續分化,藍籌走穩,中小市值股票仍在回檔,銀行、保險、券商板塊領漲市場,另近期港股中內房股表現搶眼,顯示市場預期政府下半年監管力道或將放緩,且下半年將迎來五年一次的十九大改選,上證綜指有望形成中期反彈。

---------------下一則--------------- 
亞股三利多 外資搶進2017-06-01 00:13:14 經濟日報 記者張文�台北報導
外資亞股買賣超 https://goo.gl/JZVX8B

美國股市帶領全球股市持續多頭行情,資金也全面回流亞洲股市。今年以來,台股仍是最受外資青睞的亞股,其次是印度及南韓。

彭博資訊統計,在亞洲主要股市中,上周外資買超南韓5.6億美元最多,台股以4.4億美元居次,第三是印度的2.1億美元。5月來說,外資最愛南韓,今年則是台股為吸金王。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亞股經濟前景穩定、地緣政治風險較小、政府政策加持等利多帶動,今年來外資回流新興亞洲趨勢明顯,也帶動主要新興亞股今年來指數全數上揚。

李忠翰說,展望後市,基本面及企業獲利面持續改善,政府經濟改革政策持續推動,都有助於新興亞股後市,以區域別來看,東協、印度等股市仍持續看好。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連續五日收盤位在萬點以上,資金效應仍在,預期大盤高檔盤堅格局居多,仍可望震盪上行。建議仍以選股為重,以下半年業績展望佳、具成長動能和評價合理的個股為主,看好半導體、蘋果概念股及新應用的電子族群如汽車電子、第五代行動通訊(5G)相關等。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展望第3季,iPhone的超級換機潮仍可帶來強勁需求,推升相關供應鏈,建議投資人不必擔心指數位置,應從基本面觀察,掌握中長期的成長機會。

廖哲宏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雖將減產協議再延長九個月,但已符合市場預期,因此油價走跌。不過,由於塑化股先前拉回整理,殖利率因而提升,在市場資金相對充沛的環境下,可望受惠殖利率題材而有表現空間。

霸菱投顧指出,南韓新總統上任,不致影響經濟基本面及股市,看好有望受惠於南韓及亞洲所得上升及消費模式改變的公司、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資訊科技公司、有望受惠智慧型手機升級循環的公司,以及「新南韓」產業的精選股票(包括消費品及生物製藥股)。

---------------下一則--------------- 
企業獲利俏 亞洲股市帶勁2017-06-01 00:13:14 經濟日報 記者葉子菁�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國家經濟轉強,同步拉升亞洲國家出口與製造業動能,法人預期今年亞太區企業獲利將持續增長,且亞太股市具備評價仍低優勢,有望持續推升股價。

凱基亞洲護城河基金經理人劉大平指出,亞洲主要國家的製造業維持擴張,4月亞洲製造業PMI指數更來到51.1,創下32個月新高,亞洲出口年增率也創下50個月新高;此外,亞洲企業獲利更是6年來首度雙位數成長,經濟基本面穩固。再從評價來看,MSCI新興亞洲及亞太不含日本股市的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均約為13倍,除了低於MSCI世界指數的17倍,相對於歐股折價約15%、相對於美股更是折價近30%,極具投資吸引力,此將有利於吸引外資持續加碼亞股,帶動亞股漲升空間。

劉大平指出,在經濟動能引擎轉強和股市評價仍偏低的雙優勢加持下,今年亞洲股市將持續大有可為,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相對看好中國龍頭股、香港價值股及印度內需股等。

中國製造業PMI仍維持在50擴張區間,且製造業員工雇用指數持續強勁,顯示中國經濟仍持續增溫,有利於企業獲利增長,加上一帶一路及A股6月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機率升高的題材助攻,後市看好。

---------------下一則--------------- 
市場情緒好轉 新興亞股吃香2017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聯準會上周公布的會議紀錄顯示未來貨幣政策傾向溫和推行,象徵美國經濟持穩,在市場情緒好轉下,也帶動資金持續回流新興亞股,上周包括南韓、台灣、印度、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主要新興亞洲國家全數為外資買超,當中又以南韓、台灣及印度分別吸金5.61億美元、4.43億美元和2.11億美元,表現最佳。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受惠於經濟前景穩定、地緣政治風險相對小,以及政府政策加持等利多帶動,今年來外資回流新興亞洲趨勢明顯,也帶動主要新興亞股今年來指數全數上揚。

展望後市,在基本面及企業獲利面持續改善,以及政府經濟改革政策推動下,皆有助於新興亞股後市表現,以區域別來看,包括東協、印度等股市表現仍持續看好。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股票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2017年受財政政策支持、實質利率下跌帶來的本地需求恢復,及參與歐美國家復甦力道,這都使亞洲企業獲利持續上修;儘管短期主宰市場樂觀情緒受不確定性及股市處於高位恐有回落,在經濟成長與獲利角度來看,預期亞股仍是資產以及國家配置下的主要受惠者。

凱基亞洲護城河基金經理人劉大平指出,亞洲主要國家的製造業維持擴張,4月亞洲製造業PMI指數更來到51.1,創下32個月新高,亞洲出口年增率也創下50個月新高,此外,亞洲企業獲利更是6年來首度雙位數成長,經濟基本面穩固。

再從評價來看,MSCI新興亞洲及亞太不含日本股市的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均約為13倍,除了低於MSCI世界指數的17倍,相對於歐股折價約15%、相對於美股更是折價近30%,極具投資吸引力,此將有利於吸引外資持續加碼亞股,帶動亞股漲升空間。

劉大平指出,在經濟動能引擎轉強和股市評價仍偏低的雙優勢加持下,今年亞洲股市將持續大有可為,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相對看好大陸龍頭股、香港價值股及印度內需股等。

---------------下一則--------------- 
美歐同陷低通膨泥淖 Fed升息之路 遭遇挑戰2017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核心通膨率走勢 https://goo.gl/trbspO

據英國金融時報周三報導,美國聯準會(Fed)雖然有意在下個月例會再次調高短期利率,然而通膨率長期未達目標持續為聯準會帶來挑戰。

聯準會基於美國目前接近充分就業,核心通膨達標只是遲早的事情。聯準會憑藉上述論點,可望於6月14日例會升息1碼,以及在年底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然而,被視為鴿派的聯準會理事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指出,美國失業率雖然大幅下滑,但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已連續58個月未達聯準會目標。4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僅年增1.5%,創2015年12月以來新低。

聯準會最新會議紀錄顯示,部分官員開始擔心通膨長期低於目標。倘若問題持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鴿派官員可能會勸阻聯準會進一步升息。

美國奧勒岡大學經濟學教授杜依指出:「若通膨數據持續偏低,聯準會的升息之路可能面臨挑戰。」萬一物價成長疲弱延續至今年下半年,聯準會的升息立場可能出現變化。

美國目前失業率降至4.4%,低於聯準會估計的長期平均失業率4.7%。理論上薪資和通膨應該跟著上揚,但實際並非如此。

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認為,美國擁有約2%的經濟成長率,有空間觀察通膨如何發展再加以回應,聯準會沒有必要「先發制人」宣布升息。

不過部分官員認為低通膨只是暫時性因素,聯準會主席葉倫也曾強調,倘若聯準會太晚升息,經濟會有過熱的風險。

鷹派的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表示,近期通膨率受到「特殊因素」影響,包括手機上網吃到飽資費下滑等,「沒有必要對1、2個月疲弱的經濟數據過度反應。」

---------------下一則--------------- 
6月升息勢不可擋?多元資產應戰Fed 2017-06-01 09:08:29 經濟日報 記者楊雅婷╱即時報導

上周美股續創歷史新高,低接力道十分強勁;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聯準會(Fed)5月會議紀錄顯示,決策者認為很快會升息,但同時將保持謹慎,暗示將以循序漸進的步伐升息,同時減計規模達4.5兆美元的所持債券,法人建議,基於多數市場指數價位、本益比都處於相對高檔,市場波動恐加劇,建議投資人不妨以多元資產型基金做為核心配置。

保德信策略報酬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目前美國廣義失業率與兼職人數已回到2008年以前水準,顯示閒置勞工人數並不多,因勞動市場吃緊,6月升息看來勢不可擋,但市場解讀Fed可能比預期鴿派,因此9月升息機率反而下滑,10年期美債殖利率跌至2.24% ,美元指數下滑至97.28。

歐陽渭棠進一步指出,除了Fed升息可能從資金面擾動市場,2個政治面的意外發展也值得持續關注,分別是:美國總統川普因妨害司法可能面臨彈劾危機,而巴西總統泰梅爾疑似教唆行賄的醜聞爆發,也使其陷入被彈劾或自行下台的處境。

歐陽渭棠認為,巴西總統身處醜聞風暴,目前尚未衝擊新興市場的買氣,即便上周中國大陸傳出遭信評機構穆迪調降信用評等,但滬深300指數單周仍上揚2.3%,MSCI新興市場指數2.1%的周漲幅也較已開發國家指數為佳;現階段穩健的企業獲利及經濟基本面維繫市場買氣不墜,股優於債的態勢並未改變,建議投資人增加多元資產型基金的配置比重,以一檔基金同時擁抱股、債、資源、REITs等各類資產,因應近期的波動風險。

---------------下一則--------------- 
美股夏季行情 以盤代跌機率大2017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CNBC報導,美股向來在6月到9月間的夏季行情是全年表現最弱的時候,但許多策略師認為超強的美股今年夏季行情可能出現以盤代跌的走勢。

華爾街股市周三受油價大跌拖累走弱,道瓊工業指數與標普5百指數下跌0.2%,那斯達克指數挫低0.4%。由於市場對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延長減產協議後的展望持續偏空,紐約指標期油重挫3.3%,跌至47.99美元,布蘭特期油也摜破50美元大關,來到49.94美元。

標準普爾5百指數過去每年的6月表現,通常是全年表現第4差的月份,預告投資人股市開始進入疲弱的夏季行情。按照過往經驗值,全年美股表現最差的前3個月份,分別是9月、8月和2月。

貝萊德(BlackRock)首席股票策略師摩爾(Kate Moore)說,若出現美國企業獲利沒有大幅成長、第2季業績不如首季、政治因素干擾市場情緒、或股市露出疲態等情況,美股今年夏季行情極可能呈區間橫向盤整走勢。

她認為川普的通俄門事件、聯準會升息、國會可能暫停推動稅改等都不會阻礙美股漲勢,只是拖慢其上漲速度。

她強調美股近期賣壓的強度與耐久度都讓空方失望,因為經濟和企業獲利等基本面都是美股漲勢背後的催化劑。

周三是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標普5百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只要收盤時跌幅不超過1%,前者月線可望呈7個月來第6度收紅,後者月線則可望連7紅,為2013年5月來最長漲勢。

美股向來有「投資人5月賣股放假去」(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說法,但標普5百和那斯達克等2項指數均在5月創新高,前者5月以來漲幅逾1%,後者更逾2.5%。

---------------下一則--------------- 
全球新興基金 連20周吸金2017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wyaBnB

美國經濟成長傳出佳訊,美股再見新高,同步帶動本月新興市場多數上漲,其中以MSCI新興亞洲上漲幅度最高,來到4.85%,反映在最新全球基金資金流向上,根據統計全球新興市場連續20周獲得資金流入,創下2010年11月以來最長的流入紀錄;歐股亦連續8周獲得資金淨流;美股則連續4周遭到賣超,上周流出30.11億美元。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美國企業獲利從去年第2季落底反彈後,一路走高至年底,從由下而上的分析來看,今年還有走高的空間。目前觀察,美股盤旋在歷史新高附近,且波動度接近歷史新低,這些數據為經濟與企業獲利的正向指標,有利於投資於風險性資產。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展望美股後市,第1季企業財報大致公布完畢,S&P500企業第1季獲利年增率為15.3%,表現較4月初預估值大幅提升,當中又以金融、科技、原物料表現最佳,因此企業獲利穩健仍將為美股後市提供支撐,然接下來仍需關注實體經濟數據是否持續跟進,以及川普政策執行度。

新興市場部分,安聯DMAS全球傘型基金經理人劉敏俐表示,上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中國評級,預期中國未來數年財務實力略為轉差,債務持續上升。但隨著改革推動經濟及金融體系轉型,預料債務不會再顯著增長。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增長仍處於相當高水平,對整體新興市場衝擊有限。

凱基新興市場中小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動能回升,企業獲利持續上修,且美林美銀調查指出,全球基金經理人在4月積極敲進新興股市,資產配置比重跳升至5年新高,有助資金續往新興市場移動,目前相對看好新興市場中的台灣、香港、印度及俄羅斯等區域。

保德信策略報酬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針對新興市場,儘管巴西總統身處醜聞風暴,目前並未衝擊其買氣,即便大陸傳出遭信評機構穆迪調降信用評等,但滬深300指數單周仍上揚2.3%,MSCI新興市場指數2.1%的周漲幅也較已開發國家指數為佳。

---------------下一則--------------- 
經濟趨勢良性循環 邊境市場復活2017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邊境市場相關股票基金表現5強 https://goo.gl/ofYJGz

從2014年中隨大宗商品價格修正的邊境市場,跟著全球熱錢四處亂竄,加上油價回穩,及主要國家相繼將改革列為國家發展要務,在哈薩克、阿根廷、巴基斯坦、科威特與越南等股市,過去1年紛紛締造2成以上漲幅,邊境市場也跟上這波全球股市錢潮,MSCI邊境市場指數在過去1年上漲14.1%。

邊境市場好表現嘉惠相關基金,根據理柏資訊,4檔邊境市場或其他新興市場類型基金裡,在過去1年原幣平均漲幅高達19.91%,今年以來也有10.74%的佳績,其中以富蘭克林坦伯頓邊境市場基金12.93%漲幅居冠。

富蘭克林坦伯頓邊境市場基金是台灣唯一的1檔完整投資邊境市場基金,不致錯失新興亞洲、拉美與歐洲的投資機會,如基金在越南、孟加拉、羅馬尼亞與阿根廷的持股,為基金帶來顯著績效。

該基金布局偏好越南、巴基斯坦、肯亞、羅馬尼亞與孟加拉等國家,而且以金融與消費股等內需股為主軸,這些國家有望接棒大陸生產基地角色,目前外資投資高速增長,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良性循環趨勢,未來成長前景看俏。

銀行財富管理中心認為,邊境市場具備高成長爆發力,但彼此發展互不相關,整體市場波動度甚至可低於成熟市場,且統計過去10年MSCI邊境市場指數與美國股市相關係數0.32、與成熟股市相關係數0.44、與新興股市相關係數0.48,代表面臨未來聯準會可能升息或川普政策落實程度等不確定性,邊境市場或可扮演另一個潛在資金避風港。

富蘭克林坦伯頓邊境市場基金經理人卡洛斯.哈登伯格(Carlos Hardenberg)強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預估,2015∼2020年邊境市場的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5.2%,明顯高於成熟市場的3.3%,邊境市場有望複製過去新興市場的成長模式。

---------------下一則--------------- 
邊境市場 搭上「帶路」列車2017-06-01 00:13:17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邊境市場跟全球市場低相關度之特性,此外題材面上,近期也搭上中國一帶一路列車,建議看好相關區域的投資人可適度納入資產組合的一環,分享邊境市場長期發展契機。

邊境市場係指開發程度較新興市場低、因管制而流動性較低的國家,也因這些國家較為封閉,和全球市場相關性較低,較不易受到國際間短期消息的影響,內含諸如:越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中東科威特等國。統計過去十年MSCI邊境市場指數與全球股市的相關係數,與美國股市相關係數0.32、與成熟股市相關係數0.44、與新興股市相關係數0.48,面臨未來聯準會可能升息或是川普政策落實程度等不確定性,邊境市場或可扮演另一個潛在資金避風港。

也因資金流動性較低,波動度方面觀察邊境市場股市波動狀況,並未高於一般的新興股票型基金。根據理柏資訊統計至2017年四月底,台灣核備所有境外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當中,富蘭克林坦伯頓邊境市場基金三年波動風險11.7%、居47檔基金中最低,因此以風險調整後報酬的六個月年化夏普指數來看,該基金夏普指數居同類型基金基金最高。

富蘭克林坦伯頓邊境市場基金昨日從封閉重新開放投資人申購,針對後市展望,經理人卡洛斯.哈登伯格(Carlos Hardenberg)表示,邊境市場相較於大型新興市場,邊境市場多處於發展初期,而且許多邊境市場是在最近才開放外國投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預估,在2015-2020年邊境市場的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5.2%、明顯高於成熟市場的3.3%。

邊境市場近期也搭上一帶一路相關題材,台新新興市場機會基金經理人李文孝表示,亞洲相關絲路國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政策主導及金援下,看好後市經濟成長深具爆發力。以斯里蘭卡為例,該國是中國在印度洋實現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據點,中國民間企業也在國家戰略下,陸續與該國進行全方位合作。

---------------下一則--------------- 
5月漲5.2%稱冠各產業 科技基金績效靚2017-06-01 00:13:16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產業型基金績效 https://goo.gl/kCO5e8

5月利空事件仍頻傳,包含川普「通俄門」、巴西總統,所幸均未引發市場太大恐慌,全球股市在顛晃中,續寫歷史新高。若按產業別來觀察,仍以科技股漲勢領先;能源類股雖具延長減產議題成功止跌,但仍未脫離負報酬。

5月股市仍具多頭氣勢,各產業基金平均有0.4%正報酬,其中科技類股續強以5.2%漲幅續坐寶座,在蘋果、微軟、亞馬遜、臉書和Alphabet等科技巨擘為首的科技類股今年來一路強攻下,今年以來漲幅更在15%左右,其他產業難以望其項背;而表現相對弱勢者有原物料、能源與生技產業5月均為負報酬。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史肯達利表示,許多公司已經意識到科技的資本支出,如運用新的軟體、資料分析技術以及自動化生產等,能增加單位生產力與降低產出成本,將能有效提升自身競爭力。

而且,科技技術也開枝散葉,影響力不限於科技產業,諸如能源、零售與醫療等產業,也接納更多科技應用,預期科技公司有望展現亮麗前景。

從企業獲利來看,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陳建彰表示,第1季S&P 500指數成分股企業財報中,資訊科技類股EPS年增率繳出超過兩成的佳績,表現出色。

整體來看,科技類股因為長期獲利成長穩健,加上產業具備創新動能,軟硬體次產業輪動健康,可望持續獲得市場青睞,包括行動智慧裝置、社群網路、半導體、雲端計算等產業題材性佳,皆可持續關注。

對油價中期基本面仍相對樂觀,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分析,原油期貨屬於投機性短線市場,因此波動幅度較容易受短期事件因素影響,能源類股的中期投資人較多,關注焦點較集中在基本面的變化上。

---------------下一則--------------- 
ETF規模大增 交易反降2017-06-01 00:13:15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ETF成交占台股比重變化 https://goo.gl/2jZ4Y1

投資人對ETF接受度愈來愈高,國內ETF資產規模正式突破3,000億元大關,但向來與基金規模同步成長的ETF成交比重,卻在今年快速滑落,最低不到4%,連去年高峰的一半都不及。

今年投信發行ETF跨入債券、外匯、Smart Beta領域,帶動ETF資產規模穩定成長。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前四月ETF規模呈現月月增的情況,5月正式突破3,000億元大關,再寫歷史新紀錄。

過去ETF規模成長,反映更多投資人參與,ETF占大盤成交比重往往同步攀升,不過去年底ETF成交比重返回9-10%高峰後,今年1月幾乎砍半至5.8%,2月再掉到3.8%,創2015年3月以來、近兩年新低;3月小幅回升後,4月又掉到3.9%,同月ETF成交總額638.9億元,創2015年2月464億元以來最低。

ETF交易熱度為何逆向衰退?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表示,就計算公式看,ETF成交總額和大盤成交總額的分子、分母關係已出現「質變」。一方面,內資回流台股,推升大盤成交金額成長,今年前四月台股月均量,幾乎都達到800億元,高於去年6、700億元常態低量,「分母變大」形成稀釋力量。

另方面,ETF成交總額也明顯衰退,主要是台、陸股波動降低,投資人交投意願滑落。黃昭棠觀察,ETF市場中的主力如元大台灣50反1、滬深300正2,及富邦上證正2等大規模ETF,成交量同步縮水。

比較證交所統計,規模最大的台灣50反1,去年單月周轉率最高有137%,今年4月只剩下16%,滬深正2、上證正2也從去年高峰的194%、265%,雙雙降到30-40%,交易熱度確實冷卻。

國泰投信ETF團隊資深基金經理游日傑表示,今年ETF募集轉向非交易導向,也是成交金額未能成長原因;以美債ETF為例,元大、國泰原型ETF成功吸金250億元,但債券產品周轉率相對股票來得低,造就整體規模成長、成交比重卻衰退的背離趨勢,也可解讀為資產配置需求興起的「投資轉向」。

---------------下一則--------------- 
商品型ETF轉熱 躍市場新寵2017-06-01 00:13:15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陸股ETF成交量下滑,影響ETF占大盤成交比重創兩年新低,投資人交投意願看似滑落,但商品ETF近期卻急起直追,已代之成為市場新寵。

ETF成交狀況和市場趨勢也跟著這種趨勢而改變。根據證交所資料,去年1月熔斷機制引發陸股重挫,進而造成全球股災,當時,元大滬深300正2、富邦上證正2等連結陸股的ETF,周轉率雙雙衝上184%、265%,連結台股的元大台灣50反1也衝上137%,隨著行情降溫,三檔周轉率降到今年都低於60%,也牽動成交量衰退。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國泰投信ETF團隊資深基金經理游日傑等ETF業者認為,ETF成交比重短期下滑,只是市場趨勢所然,台、陸股等主要市場,行情一旦再起,ETF交易熱度還是會重返高峰。

以商品市場為例,去年油價一度挫至26美元,最早發行的元石油周轉率曾超過100%。去年下半年元石油正2掛牌後,取代元石油吸走市場人氣,掛牌來每月周轉率都達到100%。當油價下跌,兩檔正向ETF規模計有百億元,顯示投資人只是跟隨趨勢「轉向」,並未降低對ETF交易需求。

從台陸股經驗來看,黃昭棠表示,石油ETF如果要彌補減少的成交比重,顯然需要更大成長動能,至少要能和陸股槓桿ETF 2、300百億的規模平起平坐,否則台股反向和陸股槓桿ETF規模遠高於其他ETF,只要這些市場轉淡,仍容易影響ETF成交比重下滑。

就經營層面分析,ETF成交金額雖然滑落,但對發行投信的收入來源並不影響,關鍵仍在基金規模成長與否,即把「流量」化「存量」,每年能穩定收取經理費更重要。

以市占率最大的元大投信為例,去年憑藉台灣50反1、滬深正2等百億級ETF,公司已有逾半營收來自ETF,超越主動式基金;今年元大另有美債ETF加持,預期ETF收入貢獻也維持高檔。

---------------下一則--------------- 
利差優勢加持 特別股後市俏2017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高收債與特別股利差吸引力比較 https://goo.gl/aL6f47

隨時序邁入6月,在多數股市面臨高檔震盪,債市又面臨美國升息干擾,加上聯準會(Fed)升息動向、川普政策執行力道、法國國會大選等變數將牽動金融市場表現,投資人在布局上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投信法人表示,在當前市場不確定性充斥下,特別股是穩健布局投資首選。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特別股現階段收益率水準與高收益債相當,相較於投資級債具有利差優勢,加上特別股發行公司信用評級較高,違約疑慮低,即使面臨市場回檔修正也表現相對抗跌,並提供相對穩定股息收入,有助強化投資組合的收益能力和穩定度。

蔡詠裕指出,目前特別股與投資級公司債的利差約312個基點,具備利差優勢,顯示高收益債的投資價值已不如過往,加上特別股發行公司多擁有投資等級信評,違約風險較低,且與高收益債相關性不高,因此特別股可望獲資金青睞,後市看好,有利增加投資效益,並降低波動風險。

特別股的發行企業以美國金融業為多;蔡詠裕強調,目前美國升息趨勢下,息差擴大有利金融業獲利表現,特別股也能同步受惠,且美國主要核心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已回升至2013年第4季以來水準,且較近10年均值9.3%高出約1個百分點,顯示銀行業的體質已有明顯改善,現階段投資特別股,不僅可獲得相對穩定的股利收入外,還有機會賺取潛在的資本利得。

群益投信認為,在風險與機會並存下,特別股股利配發及受償順序優於普通股,相對有保障,且配息穩定又多為現金配息,可以說兼具股債的優勢,多頭時獲取資本利得,空頭期間波動明顯低於股市,建議投資人將特別股納入投資組合,提升投資效率,達到收益追求以及波動管理的目標。

---------------下一則--------------- 
基本面激勵 風險性債券反彈2017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yPTgSp

聯準會公布5月FOMC會議紀錄,顯示多數決策者認為美國基本面具備逐步升息的本錢,帶動風險性資產再次走升,根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截至5月24日當周資料顯示,投資級債已連續22周獲得資金淨流入,上周吸金38.6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則連續17周獲得資金青睞,上週淨流入來到10.8億美元;高收益債則小幅流出。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上周全球投資級公司債上漲0.03%。其中美國投資級債持平、歐洲投資級債上漲0.04%;在利差部分,美國利差收斂1個基準點,歐洲利差收斂2個基準點。

他指出,高盛認為,在今年波動度降低、尾端風險減緩,以及違約風險下滑等因素下,將使投資人更偏好利差較具吸引力的債券,因此在投資等級債族群中,相對看好利差較寬的BBB級債券,認為其將有較佳的報酬空間。

高收益債的部分,安聯目標收益基金經理人陳彥良表示,美股續創新高,加上川普與巴西政治事件在市場中影響逐漸淡化,使高收益債反彈。

就基本面來看,違約率持續走低,企業槓桿比重下降,都有利價格支撐,但若政治面風險增溫,可能面臨較大價格波動風險,建議投資高收益債盡量以深入主動選債方式,集中於價值面較具吸引力的信評水準或是產業,降低波動風險。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面對利率回歸正常化趨勢不變,建議投資人應降低債券部位之存續期間。

高收益債信用利差將因基本面改善而收斂,進而抵消公債殖利率上升所帶來的衝擊,預期高收益債可望在升息期間創造優於其他債券的表現,加上資金追逐收益趨勢有望持續,美國高收益債券到期收益率高達6.2%,自然吸引資金近期持續回流。

至於持續獲得資金偏好的新興市場債,法人強調,市場風險氣氛轉強,巴西政治醜聞事件淡化,使巴西債反彈,帶動新興債走揚。新興市場基本面已今非昔比,足以承受政治負面因素,且價值面具吸引力,仍看好新興市場債的表現。

---------------下一則--------------- 
景氣緩升 宜拉高信用債比重2017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方向近期似乎有轉向鴿派的跡象,牽動債市表現。根據聯準會貨幣政策會議記錄顯示,應該等到見到證明近期美國經濟成長降溫只是暫時現象的證據,再繼續升息。法人建議,短期利率風險應有限,但中期布局仍宜拉高信用債部位,並以公司債為主,如此才能減緩升息影響,又能跟上景氣復甦步調。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從聯準會發布的貨幣政策會議紀錄,透露出美國貨幣政策快速正常化的腳步似乎出現轉折,亦即利率政策立場較原本預期偏向鴿派,美債近期因經濟成長及通膨放緩,利率呈現盤整。

許家豪表示,美國處於升息循環,預期今年還會升息兩次,明年開始被動性縮減資產負債表,歐洲、日本寬鬆貨幣政策暫時維持,利率不變。

信用展望上,投資級信用債與利率連動較高,信用利差縮減至相對低點,信用利差較窄導致下檔保護較弱,基本面改善, 技術面對收益的需求料仍支持投資級公司債需求,有助新興市場投資級公司債信用利差不致於大幅擴大。

策略上,許家豪表示,聯準會今年仍可能升息兩碼,加上通膨壓力仍在,長期利率風險仍需留意,可提高信用債布局比重主要在於穩健經濟與充沛流動性仍有利債券表現環境,加上信用債可提供較多升息緩衝空間。信用債中仍以公司債為主,主要著眼於較高的收益率與較低的存續期間,區域上則可以美國與新興市場為主。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高債息的新興國家當地公債仍有利差優勢,尤其部分拉丁美洲國家的政治及經濟轉機題材甚至可能創造資本利得空間,然為順應美國公債殖利率走升趨勢,建議可再搭配放空美國公債操作來增強投資組合績效。

---------------下一則--------------- 
拉高信用債 跟上景氣、緩升息影響2017-06-01 09:08:30 經濟日報 記者楊雅婷╱即時報導

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方向近期似乎有轉向鴿派的跡象,牽動債市表現。根據聯準會貨幣政策會議記錄顯示,應該等到見到證明近期美國經濟成長降溫只是暫時現象的證據,再繼續升息。投資專家建議,短期利率風險應有限,但中期佈局仍宜拉高信用債部位,並以公司債為主,如此才能減緩升息影響,又能跟上景氣復甦步調。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從聯準會發布的貨幣政策會議紀錄,透露出美國貨幣政策快速正常化的腳步似乎出現轉折,亦即利率政策立場較原本預期偏向鴿派,美債近期因經濟成長及通膨放緩,利率呈現盤整。

展望後市,許家豪表示,美國處於升息循環,預期今年還會升息兩次,明年開始被動性縮減資產負債表,歐洲、日本寬鬆貨幣政策暫時維持,利率不變。

在信用展望上,投資級信用債與利率連動較高,信用利差縮減至相對低點,信用利差較窄導致下檔保護較弱,基本面改善, 技術面對收益的需求料仍支持投資級公司債需求,有助新興市場投資級公司債信用利差不致於大幅擴大。

策略上,許家豪表示,聯準會今年仍可能升息兩碼,加上通膨壓力仍在,長期利率風險仍須留意,故可提高信用債的布局比重,留意公司債及美國、新興市場為主。

---------------下一則--------------- 
投資級債 連22周吸金2017-06-01 00:13:18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市場預期美國將溫和升息,風險債券持續反彈。基金業者指出,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及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持續吸金,預期此一趨勢仍會持續,高收益債券基金則有資金回流空間。

美銀美林統計,投資級債基金已連續22周獲得資金淨流入,上周吸金38.6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基金則連續17周吸金,上周淨流入10.8億美元;高收益債基金上周小幅流出0.7億美元。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今年波動度降低、尾端風險減緩、違約風險下滑,投資人將更偏好利差較具吸引力的債券,因此在投資等級債中,利差較寬的BBB級債券可望有較佳的報酬空間。

雖然穆迪(Moodys)將中國主權債信評從Aa3調降至A1,但富達亞洲總報酬基金經理人廖婉菁表示,調降信評消息傳出後,中國美元債價格並未大幅波動,衡量中國信用風險程度的中國主權信用違約交換(CDS)也無明顯變動,顯示市場已預期信評調降,對整體債市影響不大。

陳彥良說,就高收益債券基本面來看,違約率持續走低,企業槓桿比重下降,都有利於支撐價格,但如果政治面風險增溫,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波動風險,因此建議投資高收益債盡量以深入主動選債的方式,集中於價值面較具吸引力信評水準或產業,以降低波動風險。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浩瑟(Thomas Hauser)表示,高收益債自2013年至2015年經歷全球資金淨流出,失血金額超過450億美元,雖然去年以來,全球資金對高收益債市轉賣為買,回補金額約18億美元,但對比過去三年淨流出金額,預期後續仍有資金回流空間,有利推升高收益債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