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602基金資訊

2017年06月02日
國內經理費收入前10基金 ETF占4檔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2016年經理費收入前10大境內基金 https://goo.gl/oOWixf

根據碁石智庫統計,2016年投信境內基金經理費收入是投信主要收入之一,在2016年為新台幣176億元,其中經理費收入排名前10檔基金進帳26億餘元,占近15%。

根據碁石智庫於6月出版的「2016年台灣投信產業經營及獲利分析報告」指出,投信收入來源包括經理費收入,另外有擔任境外基金總代理或銷售機構的投信可以收取經理費的分潤,有承做代操業務的投信也可以有經理費收入,在2016年中整體投信基金經理費收入為新台幣176億餘元。

碁石智庫總經理陳如鈊指出,2016年700多檔境內基金中有26檔基金經理費超過新台幣1億元,營收比一家小型上櫃公司或興櫃公司來得多。

以2016年經理費收入最高的10檔境內基金來看,元大投信有3檔、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有兩檔。10檔基金中有4檔為ETF,兩檔為高收益債。經理費高且基金規模大的基金就像是投信的金雞母一樣。儘管國內貨幣基金為主力的投信規模雖大,經理費率低且流動性大,表面上很有「面子」,但不一定有「裏子」,有賺到錢。

陳如鈊說,投信應該要管理的是中長期資金,有些「捧場」型的資金對投信是不太有幫助,因過度的流動率對基金投資布局也會造成困擾。

對投信營收貢獻最大的前十大基金中,排名第一為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由於規模高達755億元,一檔基金一年經理費收入即進帳5.47億元,遠比市面上有些基金規模還來得多,元大投信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及元大滬深300單日正向2倍基金等3檔基金規模高達1,438億元,占該投信規模的41.7%,一年經理費貢獻高達9.62億元。

至於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是國內第一檔兼有前收及後收型手續費且不收分銷費的共同基金,由於該基金績效等符合投資人預期,使得該基金去年底的規模高達312億元,因該基金經理費率1.5%,2016年經理費進帳4.25億元,為該投信貢獻頗多。

---------------下一則--------------- 
獨門區域股票基金 績優2017-06-01 23:00:57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境外獨門股票型基金績效 https://goo.gl/Jgeqnp

投信業者所發行的海外基金,其中不少強打「國內首檔、全台唯一」,訴求該領域僅這一檔基金。根據理柏資訊統計,這類獨門區域股票型基金,共計有八檔,今年以來九成都為正報酬,其中績效最佳者更達18.7%,表現亮眼。

投信法人建議,對此區域有興趣卻又不知如何入門投資人,不妨透過此類基金介入,增加投資的便利性。

觀察這八檔特殊區域為主題基金,繞過檯面上流行的地區,如大陸、歐美等區,專攻特殊性的區域,如:邊境市場、北歐或重押非主流國家的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越南等,增加自己的差異化與擴充產品線。

從績效檢視,八檔中富達基金-南歐基金的今年以來績效更達18.4%,表現最亮眼;其次是宏利環球基金-土耳其股票基金今年以來績效達17.7%。另外,因今年來全球景氣升溫、歐洲政治風險降溫,讓西班牙股市今年來大漲15%;當中表現最弱勢者為,瑞銀(盧森堡)加拿大股票基金今年以來績效是-6.3%,推測主因為加拿大股市相對全球股市表現疲弱,並未受惠美股創高,今年以來僅微幅上漲0.4%有關。

投資人難免擔心這些不熟悉國家是否潛在更大的風險,但從波動度去檢視,除土耳其波動風險高達23%以外,其他波動風險均在15%左右或以下,在股票型基金當中並非顯著高波動區域。

觀察盤面上這類基金也多來自有參與深根計畫的投信業者。有投信業者表示,引進相關獨門基金也跟台灣政府的「深耕計畫」有關,該計畫讓有深根發展台灣的境外基金業者,能在符合境外基金管理辦法的範圍內,引進新類型的境外基金,來增進差異化。

至於為何業者會想獨門引進該區域的基金。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除了看好邊境市場的潛力外,也觀察到該領域對多數資產管理公司進入難度較高,不但配置的研究人員較少、對於邊境市場的了解度並不佳,但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團隊觀察該區域蘊藏眾多投資璞玉,加上競爭者少,更有機會提供超額報酬的機會。

---------------下一則--------------- 
獨門區域股票基金 入場前三指標停看聽2017-06-01 23:00:56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針對部分厭倦市場主流投資標的,對獨門領域情有獨鍾的投資人,基金業者建議,儘管經理人會做適度的把關,但不少獨特領域股票型基金仍潛藏投資過度集中、資訊不透明與流動性的風險,投資人在入場前仍須適度停看聽。

在入手前,投信業者有三要點可先留意。首先,必須觀察該基金經理人是否具備獲取第一手資訊的能力,例如:獨自拜訪外國公司、參加國際論壇與重要會展活動等,而不是只是閱讀券商報告,就下單買賣,如果經理人不具備獲得第一手資料的能力,錯誤判斷的機率將容易增加。

投資人購買前也需自問是否對該國家有足夠的了解,否則在缺乏該地區投資經驗且難以獲得相關資訊下,容易買在相對高點或錯失停利停損的時機。

其次,相關從業員分析,不少獨門區域基金重押單一國家,容易增加投資風險,對該國風險無防禦能力。

此外,也須觀察該國股市結構,該國公司不多但一兩家獨大,這一兩家公司權重很高。以過往的芬蘭股市為例,先前Nokia企業權重高達50%以上,股市容易受到單一公司過度反應,所以需同時留意該國企業特質。

最後,從正面來看,獨一無二的領域,若最後趨勢性成型,將是一片藍海,企業毛利率高、獲利性佳,容易吸引更多投資人青睞,進一步反映在股價表現上,獲得超額報酬。

但若是自始自終維持獨家冷門,持續乏人問津,也會出現流動性的問題,甚至基金難以招募投資人,影響基金規模,導致下市結清,投資人須同時留意流動性與規模的問題。

---------------下一則--------------- 
獨特產業 布局新亮點2017-06-01 23:00:56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海外投信發行的基金獨門區域股票型基金檔數有八檔,但回頭檢視國內投信業者所發行的獨門區域型股票基金,往往難有找到較具代表性的獨門區域股票型基金,不過在獨門產業基金上仍有FinTech等相關基金。

盤點境內基金中屬於獨門領域,僅有擦邊球,將兩個熱門領域融合而成,如:群益印巴雙星基金等,再進一步檢視獨門產業,仍可發現有FinTech與台新中證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

有國內投信業者表示,海外基金只要引進,審核流程快、管制款鬆,加上這些海外投信機構多有全球團隊支援,在人力與資源充足下,基金類型較容易拓展較廣。也有相關從業人表示,先前也有推出相關獨門股票型基金,儘管績效亮眼,但推廣難度高,最後仍以結清下市收場。

第一金投信表示,發行獨門基金的難度與心力往往較高,但仍考量惟有創新才能創造超額報酬,故近幾年陸續推處機器人與FinTech基金,而機器人基金在推行後績效與市場反應度佳,其他投信業者也追隨引進相關基金,雖目前不是獨門基金,但建置這檔基金所花費的心力也會反映在績效上,仍相信具備吸引投資人實力。

至於第一金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唐祖蔭出,全球金融業營收達8兆美元,隨著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帶來更多的便利性與創新應用,預估未來至少會有一半以上的商機,為金融科技產業吞食。

台新投信台新中證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是全台首檔專注消費概念的中國A股指數基金,追蹤中證消費領先指數,掌握中國消費新熱點及中國內需成長趨勢。

---------------下一則--------------- 
5月製造業PMI 歐強美弱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IHS Markit周四公布5月份歐美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基本上仍維持歐強美弱的趨勢,歐洲創6年新高,美國則下探至8個月最低。

Markit公布歐元區5月製造業PMI終值,跟初值一樣維持在57點不點,高於4月的56.7點,為73個月最高。指數高於50臨界點即反映製造業景氣擴張。

該指數裡有分項指數強勁帶動整體表現。像5月工廠生產與新訂單同創6年來新高同時,雇用指數更創20年新高,反映歐元區製造業成長動力持續。

Markit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遜認為,指數顯示歐洲經濟復甦持續強勁,企業對區內經濟前景看法樂觀。

歐元區內大部份成員國的5月製造業PMI都在成長。像區內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指數終值,從初值的59.4點上升至59.5點,創73個月新高。

Markit所公布的美國5月製造業PMI終值,從4月的52.8點下降至52.7點,較初值高0.2點,但仍創8個月新低。

威廉遜(Chris Williamson)認為,美國製造業景氣在年初攀上高峰後持續失去上升動能。他強調數據反映出美國企業目前對建立庫存的態度變得更保守。

此外,ISM的美國5月製造業PMI終值,從4月的54.8點上升至54.9點,略低於市場預估的55點。

其中,5月新訂單指數從57.5點上升至59.5點。生產指數從58.6點下趺至57.1點。就業指數從52點上升至53.5點。庫存指數從51點上升至51.5點。

值得注意是,5月物價指數從68.5點下降至60.5點,雖然原物料價格連續15個月上漲,但5月出現明顯下滑。
專家卻認為這對廠商的利潤和投資都有正面影響。

---------------下一則--------------- 
兩年前上萬點迄今績效逾20% 八檔台股基金強悍2017-06-01 23:00:4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兩度萬點期間有20%以上報酬的基金 https://goo.gl/wyVceN

台股在5月正式站穩萬點後,投資人卻無感。根據統計,即使以兩年內兩度上萬點做為區間,也就是台股兩大指數高檔區,還是有八檔台股基金繳出20%以上的報酬率,法人建議不必有萬點恐慌症。

台股2015年曾出現萬點行情,其後台股出現大修正,讓投資人對於萬點總是近關情怯。即使在當時相對高檔區而買進台股基金的投資人,若持有至5月底,仍有123檔基金為正報酬,其中,37檔基金報酬超過10%,更有八檔基金有20%以上報酬率,這八檔基金分別為安聯台灣科技基金、台新台灣中小基金、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台新中國通基金、台新主流基金、華南永昌龍盈平衡基金、摩根新興科技基金、聯邦金鑽平衡基金。

除了台股科技基金表現好外,兩檔平衡基金華南永昌龍盈平衡、聯邦金鑽平衡基金更發揮控制下檔風險的機制,表現也受矚目。不過,兩度萬點期間也有43檔基金是負報酬,表現最好與表現最差的基金,績效表現可以差距高達50個百分點,好壞兩樣情。

投信建議,此時選擇台股基金,要看近年績效表現穩定、操盤團隊整體素質要好,另也可選擇投信的旗艦台股基金,在「選股不選市」的行情中,將可有不錯的報酬率。

展望台股後市,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全球暫沒有系統性風險疑慮,有助台股續強,對比今年以來,香港、南韓股市表現,台股還有補漲空間,目前台股指數位置不算高,仍有緩步走高空間。周俊宏表示進入除權息旺季後,大盤會受350點至400點的壓抑,可趁指數回檔布局。

---------------下一則--------------- 
熱錢追捧 陸、港股走強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陸港股今年來表現 https://goo.gl/znguuh

恆指5月中順利站上25,000點,在地產股帶領之下,創22個月新高,根據EPFR統計,海外資金連續9周流入中資股及香港本地股,南下資金流入港股速度可能持續維持較高增速,給港股帶來增量資金,指數可望進一步挑戰高點,至於陸股盤面主題將是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混改,連帶陸港股基金後市看好。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趙憲成表示,中資金融股為港股重心,港股中大型股仍以科技股領軍,進一步突破需要兩者配合,穆迪在日前調降大陸評級,主要考量在擔心債務問題,不是經濟成長問題,且展望改為穩定,也是預期已經在去槓桿,且經濟成長穩定下,還是可以解決信貸問題,目前評估大陸GDP維持6.5%左右,今年IMF預估6.5%,社科院估6.7%。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近期大陸基金整頓金融市場秩序,使得市場情緒觀望,短期在市場信心還未回穩前,大盤居間震盪的可能性偏高,因此投資佈局估值低、獲利佳或具政策題材加持的類股,可望有相對較佳的表現,產業看好科技、消費、一帶一路和國企改革等類股。

宏利投信認為,大陸主要經濟數據回升,且企業獲利增速可望逐季回升,整體消費仍維持在一定增速,大幅降低景氣硬著陸疑慮,加上財政支出將持續穩住經濟基本盤,市場流動性充足,及近幾年內需市場崛起,成為支撐經濟的主要力道。

預估接下來陸股盤面主題將會是在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混改,以蘋果供應鏈為主軸的電子股,及近期開始重啟補貼的新能源車族群也可同步關注,軍工與雄安新區則為題材主軸;趙憲成強調,港股方面,預期金融保險、軍工、TMT、基建、汽車等相對陸股估值較低且為龍頭股為盤面焦點。

---------------下一則--------------- 
德央行總裁 促ECB縮減QE 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兌美元走勢 https://goo.gl/532Agn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四報導,基於歐元區經濟加速擴張,德國央行總裁魏德曼(Jens Weidmann)和歐洲央行(ECB)執行理事會成員勞頓絲拉格(Sabine Lautenschlager)雙雙表示,歐洲央行應該著手縮減量化寬鬆(QE)措施。
歐元兌美元周四盤中上漲0.2%,報1.1221美元,創8個月新高。

隨著歐元區經濟成長力道和通膨升溫,投資人高度關注歐洲央行是否會調整貨幣政策。歐洲央行預計在6月7日至8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2位德國高階官員在例會的緘默期開始之前,對歐洲央行的超低利率政策提出質疑。

身為歐洲央行執行理事會6位成員之一的勞頓絲拉格在柏林演說時表示,歐元區經濟強勁反彈意味著歐洲央行應該準備緩步縮減貨幣刺激。她表示:「遲疑太久只會造成新的問題。」

自始反對歐洲央行推行QE的魏德曼抱持相同看法,他表示:「目前的經濟展望和風險平衡好轉,暗示歐洲央行的決策委員會應開始討論何時調整前瞻指引。」

經濟學家預期歐洲央行最快將於下次例會修正前瞻指引內容,反映近來經濟走強。雖然歐元區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年增1.4%,遜於4月的年增1.9%,創下2016年12月以來最低,但專家仍預期歐元區的通膨可望在未來幾個月達成2%的目標。

然而部分重要決策官員仍對縮減QE謹慎以對,深怕影響歐元區的復甦力道。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周一在歐洲議會作證時,雖然同意歐元區經濟復甦力道穩健,但他亦警告歐元區的核心通膨率仍然疲弱。

德拉吉表示:「歐洲央行現在改變貨幣政策的立場還太早。」德拉吉此番言論暗示,歐洲央行無意停止實施負利率和改變每個月600億歐元的購債計畫。

---------------下一則--------------- 
川普將宣布退出巴黎協定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蔡鵑如�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2日凌晨3時,宣布是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預料退出的可能性居高。歐洲聯盟和中國則將於2日稍後發表共同聲明,全力支持氣候協定,以填補美國退出協定造成的真空,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新巨頭。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變數升高,意外促成中國大陸和歐盟兩大強權組成搭檔,聯手對美國發動反擊。

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將在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表雙邊第一次聯合聲明。為了擬出一份兩造都同意、關於氣候變遷和乾淨能源的聲明,中國和歐盟已就此討論了超過1年。

據媒體提前取得的聲明內容,將闡明氣候協定是個「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要的必要之舉」,並強調將以「最高等級的政治承諾」來落實氣候協定。內文指出,氣溫上升將造成「國家安全議題,並導致社會和政治脆弱性倍增」。聲明並指出,發展乾淨能源可增加就業機會且促進經濟成長。

文件還強調,「歐盟和中國把《巴黎氣候協定》視為歷史性成果,」雙方將展開行動,並「在往後的政策和措施上穩步向前」,落實全國性的減碳計畫。重要的是,中國和歐盟都同意在2020年前,提列長期的減碳綱要。

中國為全球第1大碳排放國,美國居次。一旦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僅可能讓國際社會限制升溫在攝氏2度以內的努力難收成效,也可能帶頭影響其他國家,讓他們以美國為藉口不兌現減排的承諾。

歐盟氣候與能源專員卡涅特表示,歐盟和中國攜手向前執行巴黎氣候協定,「不應該有人掉隊,但歐盟和中國決定了要向前看。」容克1日在柏林也批評美國率爾退出氣候協定,「我們不能變成美國人的附庸,歐洲有義務告訴美國,他們不可以這樣做。」

在美國國內,川普打算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舉,已引發不小的反彈。電動車大廠Tesla執行長穆斯克即在推特放話,「若川普真的這樣做,他就不當川普的顧問了!」

………………………………………
美退出巴黎協定的利與弊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盛傳美國總統川普打算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他發推文預告台北時間周五凌晨宣布最終決定。川普若真選擇退出,履行競選承諾以強化政權基礎的成分居多,也可保美國石化業免受排碳約束的衝擊,但另方面恐破壞華府的國際威信,也打亂美國企業的綠能布局。

自川普上台後,已宣布退出歐巴馬政府戮力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還放話考慮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川普一一兌現他美國優先的競選支票,有助穩固他的選民基礎,當中包括經濟民族主義者和質疑全球化的保守派及藍領選民。川普戲劇化退出《巴黎協定》,也可轉移選民焦點,減輕他經濟施政乏善可陳的政治壓力。

儘管《巴黎協定》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川普及未來繼任總統若撤銷減碳相關規範,未貫徹2025年前排碳量低於2005年水準的目標,華府勢面臨其他國家的譴責,自動退出便能免除不履行減碳的壓力。

然而美國國內對於減少碳排放對抗地球暖化的意識高漲,去年11月調查發現,每10位選民有近7位認為美國應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川普若一意孤行非要與氣候變遷的科學性結論作對,難保不會流失選票。

此外,川普曾一再敦促中國對外開放投資和貿易,而今卻以美國優先為由自我封閉,恐讓北京當局或其他政府不願再向華府做出長期承諾。有外國官員對於是否該與華府合作心存顧慮,甚或準備等到美國政權更替再做打算,若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必定引來歐洲國家高分貝批評。

美國不少企業支持《巴黎氣候協定》,他們為此大舉投資綠能,贏得消費者肯定,身為全球第2大排碳國的美國突然政策轉向,將打亂這些企業的綠能布局,恐怕也會招致投資人不滿,而且其他國家宣示恪守減碳承諾下,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未必能讓國內石化業受惠。

………………………………………
小檔案-巴黎氣候協定2017年06月02日 04:10 吳慧珍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國2015年12月在巴黎舉行的氣候峰會敲定《巴黎氣候協定》,取代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共同承諾致力將地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內,並進一步朝升溫幅度不超過攝氏1.5度的目標邁進。

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171國代表在聯合國總部簽署《巴黎協定》,創下單日最多國家簽署的紀錄。2016年9月3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浙江杭州批准《巴黎協定》,2016年10月5日UNFCCC締約國的批准數超過生效門檻,《巴黎協定》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下一則--------------- 
美股基金 6月消息面干擾多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根據5月30日聯邦基金利率期貨,6月會議升息機率達100%,顯示6月升息1碼已反映在市場預期中,法人表示,除了升息變數之外,還有一些政策討論,會影響2018年度預算案及稅改時程,將會使美股短期波動加大,但對於中長期美股後市依舊是樂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協理盧明芬表示,6月美股盤勢將受政治及政策消息面牽動,包括6月初財政部將公布金融監管評估報告(朝放寬方向推進)、6月底商務部將公布貿易報告(美國貿易赤字的原因、檢視並強化反傾銷和反補貼的執法力度)以及醫改法案於參議院的進展,這些法案進度將影響2018年度預算案及稅改時程,也會增添美股波動。

盧明芬說,由於美國穩健的經濟及企業基本面可望支持美股維持多頭,建議逢回分批布局,目前針對美股投資較偏向看好低基期的金融及能源、創新產業生技及科技類股的投資機會。

儘管6月投資布局應須留意國際變數和升息帶來的干擾,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近日在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2018財年預算計畫如預期增加國防與基建支出,激勵美股再創新高,整體來看,在政策面、基本面和獲利面支持下,仍有利於美股後市表現,建議穩健投資人在布局美股時可將同樣以美國企業為主要發行機構的特別股納入資產配置中,透過特別股高股利、低波動和穩定派息的特性來強化投組穩定度。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美股盤旋在歷史新高附近且波動度接近歷史新低,利率則是因經濟展望改善而走升,根據經驗,這些數據為經濟與企業獲利的正向指標,有利於投資於風險性資產。企業獲利從2016第2季落底反彈後,一路走高至年底,從由下而上的分析來看,2017年還有走高的空間。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本次美股財報季整體表現優於預期,除非政治上又有出乎意外的事件,目前市場仍樂觀看待6月Fed將升息1碼,對中長期美股投資仍為正面訊息。

---------------下一則--------------- 
補漲可期 陸、巴新興向榮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重要股市表現 https://goo.gl/zhUznP

近期新興市場表現相對強勢,基本面的轉折向上更是吸引買盤的關鍵,法人分析,現階段新興市場整體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處於3年來的最高點,且年初至今,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每股盈餘上修幅度達7%,優於歐美日等主要市場,建議投資人現階段不妨從新興市場漲幅較落後的陸股、巴西股市題材基金,尋找投資機會。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今年新興市場輪動走強過程中,陸股因流動性緊縮疑慮,使其表現相對落後,但自人民銀行於5月中報告指出縮表並不一定意味收緊銀根之後,大盤已見築底之態勢;另外,A50指數創近期新高,也顯示MSCI可能納入A股的題材發酵,預期在流動性疑慮趨緩後,補漲空間可期。

陳舜津認為,A股可能在本月中旬宣布被納入MSCI,正式實施最可能在2018年,預料目前以散戶為主「成交頻繁、換手率高」的投資風格可能迎來轉變,以韓國、台灣的案例,MSCI納入A股有望給A 股市場帶來更多的海外投資者和法人投資者,估值合理、業績穩健的個股將獲得海外投資者更多青睞。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儘管上週信評機構穆迪調降大陸主權信貸等級,不過陸股面對降評卻利空不跌,反而吸引資金進入股市,加上中國證監會推出新規對大股東出脫持股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有助提振股市信心。

瀚亞中國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大陸企業在歷經過去幾年的去庫存後,在歐美市場今年需求的推升下,這些企業的獲利反而因此被調升,就連之前MSCI也調升了陸股在MSCI新興指數裡的權重,可見企業獲利動能強勁。

以評價面來看,以H股為主的香港國企股指數與MSCI中國指數目前價格都相對便宜,且也處在長期平均值之下,預期的補漲氣勢可望延續到下半年。

巴西部分,林元平指出,現在巴西股市最大的問題不在基本面,而在信心面。考量到原物料市場最壞的狀況已經過去,且巴西景氣持續好轉,投資人對巴西股市的長期表現不應悲觀;但在巴西政壇醜聞還在持續燃燒之際,即使相對便宜,整體巴西股票市場的評價勢將因市場的信心和相關新聞而呈現大幅度的波動。

---------------下一則--------------- 
連12周…科技型猛吸金 後市看好2017-06-01 23:00:5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股價領先Google衝破1,000美元大關,加上蘋果、臉書和Netflix等個股今年來漲幅都超過三成,引領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今年來漲幅領先,費城半導體指數今年以來也有兩成漲幅,帶動不少全球科技股票型基金今年來報酬都超過兩成。 美聯社
全球科技基金已連12周吸金,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科技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逾兩成,那斯達克(Nasdaq)指數漲幅也有15%,相關科技基金漲幅打敗其他產業型基金,法人認為,強者恆強,後市持續看好。

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股價領先Google衝破1,000美元大關,加上蘋果、臉書和Netflix等個股今年來漲幅都超過三成,引領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今年來漲幅領先,費城半導體指數今年以來也有兩成漲幅,帶動不少全球科技股票型基金今年來報酬都超過兩成。

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最近數據顯示,最新出貨金額達21.7億美元,已連續三個月走揚,也比去年同期成長48.9%,創16年來新高,顯示新科技如物聯網、人工智慧應用愈來愈廣。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壬信表示,包括亞馬遜、微軟等龍頭近年紛紛強攻雲端服務、人工智慧等物聯網領域,除了明顯提升企業營運績效之外,也凸顯科技創新在人類經濟活動裡,常扮演提高生產力與工作效率的關鍵角色,同時為科技股帶來新的投資題材。

黃壬信認為,物物相連的時代來臨,物聯網產業將是行動裝置後的最大科技商機,除了改變既有的商業模式,也將帶領科技產業進入多元化與多產業的成長,看好雲端大數據、車聯網、臉部辨識等相關應用發展。

百達投顧今年也引進百達機器人科技基金,這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基金,目前規模已超過34億美元。百達投顧指出,機器人科技不只是印象中與人類形體類似的機器人,而是結合電子、電力與機械,擁有集結分析能力、運作技術或是人工智慧等功能的自動化設備。

復華投信指出,儘管資金不斷湧入追逐科技龍頭,讓市場浮現本益比偏高等泡沫化疑慮,但隨物聯網等新科技應用持續創造新商機,預估產業仍有成長空間及超額報酬投資機會。

---------------下一則--------------- 
AlphaGo再奪勝 AI基金吸睛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科技股票型基金表現 https://goo.gl/hEl2l5

AlphaGo對決世界棋王柯潔,再度掀起AI(人工智慧)的投資話題,與之相關的ROBO Global全球機器人指數迭創新高。國內投信發行聚焦投資AI產業的基金中,包括: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華南永昌MSCI全球特選物聯網指數基金,今年來報酬率都在20%以上,表現亮眼。

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表示,AI最早出現在1956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助跑,終於在多核處理器、深度學習技術與大數據這三股力量的結合下出現重大突破。AlphaGo與人類棋士對決,充分展現AI能有效率處理龐大資料,並透過深度學習進步的成果。

全球機器人家族,如發那科、安川電機等,都開發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工業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而自動車駕駛龍頭公司Mobileye與多媒體核心處理器製造商安霸,不斷精進AI與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技術,實現自駕車上路的目標。瑞士銀行分析,未來15年,AI將大量滲透到製造、交通等各個領域,為經濟發展締造新動能,以亞洲為例,預估可帶來1.8∼3兆美元的經濟價值,投資機會隱然浮現。

亨德森遠見全球科技基金經理人歐葛曼(Stuart O’Gorman)指出,在人口結構和創新發展帶動下,科技行業繼續搶占舊經濟分額,此產業長期動力仍然穩固。科技股的相對估值甚具吸引力,尤其是考慮到其穩健的資產負債情況。具長線題材以及獲利成長長股仍是關注標的。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史肯達利(J.P. Scandalios)表示,展望未來,美國除了繼續看好雲端運算、AI、數位支付、電子商務與網路安全等個股外,金融科技(FinTech)產業也落入選股雷達內。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認為,即使美國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略高於2%,但長遠仍將大致維持2%的增長趨勢。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施生元表示,iPhone十周年的大改款,主要更新包括AMOLED顯示螢幕、3D感測臉部辨識、無線充電,可以留意iPhone新增規格概念股。

---------------下一則--------------- 
股利率誘人 REITs投資價值浮現2017年06月02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各國REITs與股價指數股利率 https://goo.gl/83k1ip

美國溫和升息,促使全球資金持續流竄股票等風險性資產,各主要股市面臨本益比過高的疑慮。投信法人認為,股市漲多後,相對壓低了股利率水準,投資吸引力確實會降低,但以租金收益為主的REITs股利率,均優於各國股市股利率,投資價值正在攀升當中。

Bloomberg統計,截至5月中為止,全球主要股市的股利率平均介於1.98∼4.16%,而REITs股利率則有3.57∼5.96%,兩者出現明顯差距。利差最大的是加拿大,有292個基本點,其次是新加坡、美國,分別為268、237個基本點。

第一金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全球股市歡慶在資金派對喜悅中,但因為累計漲幅已大,投資人除了擔心本益比偏高的問題,股利率水準也因為股價上漲而遭到壓低,投資吸引力跟著降低。

反觀以租金收入為主的REITs資產,因為全球景氣溫和復甦,租金穩健向上,讓各國REITs股利率均優於該國股票指數股利率,而且利差擴大,投資價值浮現。

楊慈珍分析,今年全球REITs平均獲利成長幅度為7%,以亞洲地區的成長性最佳、美國居次,成長動能來自於工業不動產與商辦,尤其是工業不動產,拜網路購物熱潮興起,刺激了雲端運算與大數據的應用,科技大廠不斷增設數據中心與倉儲空間,推升租金收益向上。

---------------下一則--------------- 
新興企業債 頭好壯壯2017-06-01 23:00:55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https://goo.gl/vC5kND

美、歐經濟雙引擎啟動,讓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成長持續看俏。市場分析,在新興亞洲市場中,中國、韓國經濟成長率同步獲上調,投資人不妨將一部分資金轉進擁有良好基本面的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型基金,降低波動風險。

根據JP Morgan上月最新的報告,與2月預測相比,新興市場經濟體今年全年經濟可能比原先預期更好,相較於美國從2.0%下修至1.9%,新興市場反倒小幅調升0.1%,新興亞洲中,中國與韓國均雙雙調升預期0.1%。至預測於上調比重最高者為墨西哥,由於川普新政面臨卡關,上調足有0.7%。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從基本面及舉債比重來看,新興市場企業體質較歐美為優;若聚焦新興市場,其公司債券利差的縮窄速度,比公債以及類政府公債還要快速,其中,亞洲不但變化幅度較小,下跌的速度也較快,反映其較好的公司狀況。

鍾美君認為,根據最新出爐的5月FOMC會議紀錄,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不佳應為「短期現象」,因此今年美國升息三次的立場不變,美國利率期貨預期6月升息機率上看100%,市場已提前反應,預料一旦確定升息,應不會對新興市場造成太大衝擊。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表示,今年以來新興市場經濟表現依然好于發達市場,使得資金大量回流新興市場債券。根據EPFR統計至5月24日當周,以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連續22周買超。在大陸方面,中國第1季GDP回升至6.9%,IMF預估今年可維持在6.6%,且近來中國企業獲利明顯改善,挹注企業債券表現。

瀚亞投資表示,即使進入升息循環,亞債殖利率穩定,依舊能保持收益機會。此外,以各類資產相關係數來看,亞債與其他類資產相關性普遍不高,如與美股、全球股票相關性僅0.35~0.45,與高收益債也僅0.67,正可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

---------------下一則--------------- 
全球經濟暖風吹 加持全高收續航力2017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5月股債大宗商品指數同漲,全球資金續流入全球股債,觀察美歐經濟表現,4月美國耐久財訂單各指標雖表現清淡,但回溫趨勢不變,第1季經濟成長率修正值1.2%,年增率上調至2%,優於市場預期,歐元區經濟觀感指標小降,動能維持溫熱,顯示全球經濟暖風續吹,加持全高收債續航力。

日盛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表示,美歐經濟成長力是高收債主要上漲動能之一,5月股債大宗商品指數同漲,美元指數大幅走弱,ML全高收指數及JP新興市場主權債指數5月以來分別有1.15%及0.8%漲幅,拉長至今年以來到5月30日也有5.85%及6.52%報酬,表現搶眼。

近期美國聯準會(Fed)官員談話與FOMC會議紀錄研判6月升息,今年底啟動縮表,美元動態與大陸經濟數據優劣,影響能源、商品原物料價格,均是6月須留意焦點。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受惠於全球景氣復甦、企業獲利改善,高收益債今年來表現不俗,在違約率可望持續改善之下,後市仍有表現空間,但高收益債評價面已不顯低廉,布局上仍需謹慎考量;當前升息環境下,同樣具備高股利、現階段收益率與高收益債相當的特別股,應是另一可布局標的。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瑞明認為,新興債市近期關注焦點在巴西,因CPI已降至4%水準,貨幣環境可望持續保持寬鬆,經常帳赤字占GDP比重也降至1%,政府現金部位對公債部位比率則約20%的10年高峰,不至有流動性風險危機,GDP今年預估可達0.6%,顯現基本面好轉。

特梅爾就任巴西總統後,吸引資金大舉進入,帶來一波行情,不排除資金趁這波政治事件獲利了結,後市仍須觀察政治事件發展,期能在不錯的基本面支撐下,短期債市不至承受違約風險。

---------------下一則--------------- 
不畏Fed升息 絲路高收債搶手2017年06月02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經濟學人推估,一帶一路目前超過900個項目進行開發,大陸預計在一帶一路國家投入4兆美元金額,將大幅提升沿線國家經濟成長,絲路國債券違約風險降低,收益也將提高,絲路國亞高收益債將成最值得投資的高收債搶手貨。

台新絲路機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尹晟龢表示,在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循環下,高收益債高信用利差可抵禦美債殖利率彈升造成的負面效應。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中長期勢必對於全球經濟會產生負面影響,但絲路相關國家具備龐大人口、高經濟增速潛力、豐富能源礦產、更充沛的貿易動能,隨一帶一路推動,資金可望快速轉入新興亞洲。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指出,大陸減稅新政推出,對企業營運無非是項大補貼,觀察4月經濟數據表現緩慢降溫,通脹預期緩解,總融資餘額增速降,基建投資增速微幅反彈,仍處高位;房地產投資增速小幅上升,現階段在政府加強金融監管及縮緊資金的政策導向下,債券表現可關注短存續期間,體質良好且槓桿比率較低的大陸境外美元企業債。

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認為,國際信評機構放大大陸潛在風險,但根據大陸財政部說法,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政府舉債受到嚴格控制,加上GDP有望繼續保持中高速成長,也將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提供根本支撐,2018∼2020年政府債務風險指標與2016年相比,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一般來說,尹晟龢強調,亞洲高收益債基金主要投資債券都是大陸房地產債券,比重30∼50%,可稱作大陸地產債基金,全球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則往往以拉丁美洲比重占30∼40%以上,全球高收益債投資重心在美國高收益債,權重普遍在5成上下。

---------------下一則--------------- 

四新兵報到 將募千億2017-06-01 23:00:55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6月將募集的新基金 https://goo.gl/wa8Veu

時序進入6月,統計本月投信新基金募集概況,共計有四檔基金將展開募集,整體來看,類型含括股票型、債券型和ETF,滿足多元投資需求,訴求都是穩中求勝,目標募資逾千億。

這四檔基金分別是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野村亞太新興債券基金、聯博新興亞洲收益基金,以及元大美國政府7至10年期債券ETF傘型基金。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特別股兼具普通股與債券的性質,在股利發放和剩餘財產分配上,都享有較普通股優先的權利,且相較於其他投資工具,特別股還擁有入息相對穩定、收益和單位風險報酬相對較高等好處,加上目前美國處在緩步升息的環境,息差擴大有利於金融業營運轉佳,而特別股的發行企業正以美國金融業為大宗,因此在升息趨勢下受惠程度高。

ETF方面,元大投信第2季再度推出具有國際指標性的「元大美國政府7~10年期債券ETF」,預計6月7~9日募集。

元大美國政府7-10年期債券ETF擬任經理人張勝原指出,美國公債市場規模達16.5兆美元,是全球最大政府債券市場。其中10年期美債發債量大,因此是市場觀察美國公債表現重要指標,也是市場情緒溫度計。在市場遇有風險事件時,美國公債往往是最佳避風港,美債7~10年期同樣也適合作為避險交易工具,不論金融市場如何波動,美國公債隨時存在投資機會,除了可收取相對穩定的收益及具備配置效果外,投資人還可藉由其槓桿、反向ETF達到避險、交易功能。

---------------下一則--------------- 
前五月 七檔投信商品清算2017-06-01 23:00:50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今年前五月共有七檔投信基金清算,其中,台新歐洲動態平衡基金成立才七個月就遭到清算,再創投信界先例;另也有當年募集近百億元佳績的基金遭到清算。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公告,今年以來已有日盛中國貨幣市場基金、聯博亞太地產基金、國泰全球永利貨幣市場、瑞銀全球生物科技基金、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台新歐洲動態平衡、元大全球滿意入息基金清算。

其中,台新歐洲動態平衡基金去年9月29日才成立,保管銀行是華南銀行,成立之時即是規模最大之時,原有13億元,直至4月規模僅餘7,600萬元,而遭到清算。

元大全球滿意入息基金則是在2007年1月成立,保管彰化銀行,成立時近100億元,一度是市場紅火的基金,但也隨著基金規模不斷下滑,而遭到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