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617-0619基金資訊

2017年06月19日
2017年將過半 年初預言多唬爛2017-06-18 19:40:11 經濟日報 記者任中原╱即時報導

華爾街今年(2017)初對全年的多項市場預言再度慘敗,包括美元不升反貶,公債殖利率不升反降,已使市場專家不得不重新檢討對金融資產的思維模式。

專家們最嚴重的誤判是美元走勢。高盛今年初時預測,美元升值是今年首要的交易題材,結果只應驗一天;元月3日美元衝到12年多的高峰,之後共貶值6.5%,美元指數已回貶到美國總統川普去年勝選之前的低檔,同期歐元則升值6.3%。高盛於4月宣布投降。

專家認為,支撐美元的因素幾乎全都轉向。美國經濟擴張勢頭減退,而全球其他地區成長卻增強;川普暗示他偏向弱勢美元,但實際採取的保護貿易措施卻比預期少;儘管聯準會(Fed)已升息2碼,並承諾今年將再升1碼,美元仍欲振乏力。

第二是債券走勢。川普勝選後,美國公債大跌,美銀美林全球利率兼匯率主管吳至偉曾警告,公債多頭的苦日子還在後面,但現在多頭顯然是倒吃甘蔗。

專家預期,全球經濟同步復甦將拉高美債殖利率,而美國擴張財政支出更是火上加油,且Fed亦將推升利率。現在Fed的確升息,但川普政府迄未提出減稅及擴大基建支出計畫,法規鬆綁的程度也不如預期。今年初以來,華爾街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預測已一路下降30個基點,但仍比目前市場水準高20個基點。

第三是通膨率。專家認為川普偏愛通膨升高,但現在核心通膨率反而下降。巴克萊銀行原先預測,今年核心通膨率為2.2%,現在已降到1.6%,首席經濟學家蓋平還表示可能進一步下修,主要是國內因素,例如成衣、家庭設施及二手車價格偏低,且將持續更長時間。

投資人也不再賭通膨上升,每月淨流入抗通膨債券(TIPS)基金的資金僅9,000萬美元,遠低於去年11月的20億美元。

再看新興市場,專家原本預測2017年毫無搞頭。德意志、花旗、摩根士丹利及興業銀行去年底都對新興市場資產敲響警鐘,但六個月後的今天,新興市場卻是多頭當家,因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並未落實。新興市場經濟走強,外資持續流入,帶動新興股、匯及債持續走高,標普500指數的漲幅只有MSCI新興股市指數的一半。

公司債市場的意外,則是歐、美投資級與垃圾級債券的殖利率差距大幅縮小。專家原本預測金融情勢趨緊、公司債發行額激增及美國升息,將重創美國垃圾債,結果並未實現。歐洲由於經濟好轉,且公債殖利率偏低,也使投資人願意接受較低的垃圾債利率。

---------------下一則--------------- 
5月投信基金規模 攀9個月來高峰2017年06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5月全球股債齊揚,引領國人進場投資意願再加溫。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5月投信基金規模再較前月成長252.7億來到2.24兆元,規模再創2016年9月來的9個月新高,累計今年前五個月規模成長便高達1,256億元,月增幅度逼近6%。

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產品經理張瑜倫指出,全球股市五月紛紛上漲大開資金派對,股市投資氣氛活絡,也同步反映至股票基金買氣上,5月跨國投資的股票型基金規模月增2.8%來到3,361.1億元,再改寫自2011年9月以來的69個月波段新高水位;指數型基金規模也再創歷史新高,兩者也是此次整體基金規模成長的關鍵推手。

張瑜倫表示,伴隨全球景氣展望樂觀,過去資金偏好債券型基金的情形於去年已悄然轉變,尤其投資人對股票型基金由賣轉買的輪動趨勢更為顯著,此外,資金於低利環境下尋求獲利機會,眼見基金經理人現金持有比例高達4.9%,相對過去十年平均的4.5%,仍處於相對高檔,加上目前資金淨流入債券資產的水位已偏高,反觀股市籌碼相對乾淨,資金回補空間仍大,預料後續股市將較債市具上漲潛力,故建議投資人現在應該加股減債。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美國升息腳步,及川普政策牛肉兩大議題發展牽動全球金融資產價格,但特別股卻是可雙重受惠美國升息以及川普政策,原因在於特別股之中,金融業發行比重達6成以上,銀行業又在金融業佔最大宗,建議投資人多留意特別股投資契機。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建彰表示,歐美股市指數來到相對高檔,發放高股息的企業營運相對穩健、財務結構健全,加上有股利具下檔保護的機會較高,布局高股息股可以滿足投資人想參與股市動能、又兼顧入息收益的需求。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高收益債券基金5月規模再創自2015年6月以來的兩年新高水準,來到1,845.6億元,顯示高收益債券現階段相對其他類型債券來得魅力獨具。

---------------下一則--------------- 
美續復甦 Q3配置股為主債為輔2017年06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聯準會(Fed)公布最新利率決策,且上調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再度為美國經濟背書,法人指出,川普的各項經濟政策尚有許多變數,美國經濟本質上仍可樂觀看待,惟目前全球股債資產皆走揚,建議穩健型投資人避免押寶單一資產,不妨採「股為主、債為輔、納入多元資產」三策略,在第3季強化資產抗震力。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表示,針對眾所關注的縮表計畫,Fed秉持一貫小心翼翼的態度,強調執行前會讓市場先做好充分準備,以降低對市場造成的衝擊,整體而言,6月FOMC釋放的政策訊息屬於中性偏鷹派。

歐陽渭棠指出,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過程當中,市場難免會有陣痛期(儘管Fed盡力降低各方面的衝擊),在美國復甦軌道上,以股票部位為主應無疑慮,適度搭配債券分散風險,降低投資組合波動,才是持續參與股市的穩健做法,並獲取中長期波段上漲的機會。

歐陽渭棠建議,投資人第3季資產時,「股多於債」的核心策略不變,目前股市當中較看好歐洲和新興市場,對美股的看法中性,債券部位可鎖定風險分散效果較好的投資等級債券;投資人應持續注意Fed的政策風向,尤其是股債市對縮表的反應。

摩根投信副總林雅慧表示,隨著美國聯準會維持漸進式升息步伐,預料將有利於風險性資產表現,其中股票表現可望優於債券。考量美國經濟循環已邁入高原成熟期,且股價相對位置已高,評價面、資金回補等面向下,建議投資人在區域配置上更多元化布局因應,擇優參與美國以外的市場如歐洲、亞洲、新興市場。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強調,本次升息循環的步調較緩慢,觀察美銀美林固定利率特別股指數在升息後績效均呈現正報酬,後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分別上漲1.73%、3.03%及6.3%。金融市場面臨波動愈來愈劇烈環境下機率不低,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可將降低資產波動風險的特別股納入投資組合。

---------------下一則--------------- 
全球市場觀測站�成熟市場 後市向上2017-06-19 00:04:49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股市持續震盪整理,前半周市場持續觀望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決策,一如預期升息一碼,但可能提早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讓市場略感意外。

野村投信表示,Fed決定是對經濟保持信心的舉動,雖然計畫開始縮表,但Fed也清楚表明,若是美國經濟未來表現不如預期,會適時調整目前貨幣政策的適用性,反映Fed未來的貨幣政策,將根據美國經濟的表現保有彈性調整的空間,相對鴿派的態度有利市場發展,因此持續看好風險性資產不變,特別是景氣轉佳的新興市場。

雖然成熟股市上周呈現高檔震盪,但在經濟前景持續看好情況下,後市依然偏向正面。上周日銀按兵不動,維持利率不變,對經濟景氣看法則偏向樂觀,認為經濟復甦趨勢正在增強。本季在美國政治雜音較多阻礙法案施行下,日股大盤恐難跟隨美股而有大幅表現,然而新興市場消費崛起及日本內需復甦等題材,仍將令個股具備表現機會,選股而非選市仍將是較佳投資策略。

---------------下一則--------------- 
22日揭曉…利率 可能連四凍2017-06-19 02:21:27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陳美君�台北報導

在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一碼後,中央銀行周四(廿二日)將召開今年第二季理監事會。因國內通膨展望溫和,且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高,市場預估,央行重貼現率將維持在百分之一點三七五、利率「連四凍」;學者甚至認為「今年都不太可能升息」。

這次央行理監事會市場聚焦三大議題,包括新台幣匯率在下半年能否守住卅元整數大關、美國縮減資產負債表計畫(退出貨幣寬鬆政策)與升息對台灣的影響,以及我國何時跟進美國升息。

另外,為提升央行貨幣政策決策透明度,這次理監事會議起,央行將首次發布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在理監事會召開後的六個星期公布,內容包括與貨幣政策有關的案由、議程、決議內容、出席會議成員名單,以及具名的表決結果等,供外界參考,成為金融圈的另一矚目焦點。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指出,美國宣布升息並提出下半年開始逐步回收金融海嘯時期所印的鈔票,讓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主要是因美國利率已低到不合理,一旦經濟情勢反轉,聯準會手上會沒有調控的政策工具,趁現在經濟表現穩定,必須累積一點籌碼。

梁國源指出,台灣目前經濟情況不是好到令人滿意,雖然近期因天候不佳影響食物類的物價,但國際油價走跌,抵銷物價上漲的壓力。政府目前拼命想提振經濟動能,此時不可能升息。況且升息會帶動新台幣升值,現在新台幣已經升到出口商叫苦連天了,央行更不可能升息。

究竟我國何時會跟進美國升息?梁國源分析,去年經濟表現慢慢由谷底翻揚,上半年是低點,基期因素使今年上半年經濟表現亮麗。也就是說,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高點已經過了,在下半年經濟表現恐怕沒那麼漂亮、物價波動不大、且除了美國以外的國家都還在繼續寬鬆之下,恐怕今年都不太可能升息。

第一金於六月初的法說會上也表示,台灣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約百分之一、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二,且新台幣匯率仍處偏升格局,預估台灣最快要到明年才有機會升息。

---------------下一則--------------- 
A股闖關 大中華基金搶先布局2017年06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潛在資金流入規模估算 https://goo.gl/HbSYRm

MSCI的6月20日大考逼近,A股將第四度叩關。市場多數認為,A股納入機率較去年提高。例如:高盛預估A股今年納入MSCI機率約60%,瑞士銀行認為納入「可能性高」,摩根士丹利報告則稱機率超過50%。

法人預估,如果A股有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預期將採漸進式路徑,初期依A股市值5%比例納入,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比重約0.5%,未來若100%納入,估算在MSCI新興市場比重約9%,整體大陸股市比重將達37%。

就資金流向來看,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追蹤MSCI全球指數、新興市場、亞洲指數之資產規模來看,預估初期流入A股規模約97億美元,相較於A股總市值超過7兆美元,短期資金挹注有限。

投資層面來看,許廷全表示,外資目前參與A股比重偏低,未來隨市場進一步開放,外資對A股興趣有望逐漸提高,長期資金流入可望高於短期預估,更長遠而言,機構投資人占比將逐步上升,有助A股市場更成熟穩定。

再看近期宏觀經濟數據,許廷全表示,大陸總體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緩慢上行,但受食品價格拖累,依舊處低水位區。其他政策面,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新降費措施,要求兌現全年為企業減少兆元的承諾;大陸官方將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範圍。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表示,近期陸股維持震盪整理格局,市場相對偏好低估值藍籌股,強勢個股仍集中在保險、家電、醫療等類型,不過在經濟數據維持穩定、政府改革政策延續,金融監管衝擊逐步淡化下,後續補漲行情可期,投資布局方面,可留意估值低、獲利佳或是具政策題材加持的類股。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認為,今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機率相當大,由於預期納入規模縮小,市場評估將吸引的資金增量約100億美元,規模不算大,但對大陸而言具實質性意義,代表大陸資本市場與國際深度接軌,長線隨著A股納入權重的提升,將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配置。

---------------下一則--------------- 
物美價廉 A股補漲可期2017年06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上證A股與港股本益比更具吸引力 https://goo.gl/DsdBu8

進入6月下旬,上證A股即將第4度叩關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MSCI提出的方案可望解決境外資金流動性問題,市場與外資機構將正向看待A股市場與國際接軌,短線上陸股將區間震盪,嘗試築底反彈,先前跌幅較深的中小型成長股具有評價面整理機會,A股補漲可期。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上證A股歷經修正、局部壓力已獲釋放,MSCI調升大陸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生效、證監會頒布減持新規定等政策激勵下,預期指數將往季線反壓挑戰,拉抬A股補漲行情。

目前上證A股評價面相對低廉具吸引力,包含深圳相關指數評價偏高但已進入修正,陸、港股主要指數本益比仍低,對資金具龐大吸引力。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指出,大陸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從2010年的37%大幅提升至2016年的64.6%,工業占比逐步回落,服務業快速發展,消費迅速擴張成GDP拉動主力。

大陸中產階級及三線城市的崛起,將是帶動未來消費產業長線商機關鍵,消費股成長動能看俏,長線股價表現不看淡,看好消費龍頭股如食品飲料與醫藥類股後市。

宏利投信認為,雖然先前穆迪降大陸評級,但從1993年以來多次上調,這次僅小幅下調至A1,與2007∼2010年時評級水準相當,仍處於歷史上的較高水準,在新興市場中並不低。且信評放大潛在風險,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政府舉債受嚴格控制,加上GDP有望繼續保持中高速成長,將提供基本支撐。

---------------下一則--------------- 
日股回穩 消費股搶鏡2017-06-19 00:04:49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日股之前一度來到2萬點以上,但受到日圓彈升與市場等待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指數小幅拉回,投信法人表示,聯準會如市場預期宣布升息1碼,帶動美元彈升,日圓回貶,日經225指數回神上漲0.5%。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林雅慧表示,日本經濟數據持續優於預期,且零售銷售與消費信心也持續回溫,帶動內需類股的表現,從第1季企業財報來看,日股超過一半的企業獲利優於預期,其中多集中在消費類股,看好日本整體經濟改善,相關企業可望受惠。

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游日傑表示,美元指數止跌回穩,帶動日圓回落,加上6月美國升息後降低金融市場不確定性,隨著外圍市場的改變,原先小幅回檔至19,800點的日經225指數,出現反彈。同時,根據4月份勞動市場表現數據顯示,日本在失業率位處低點,及求才求職比走升的支撐下,消費動能依舊強勁。而5月份的消費者信心再度上揚,暗示未來消費動能復甦趨勢,可望延續。

---------------下一則--------------- 
天然資源基金 買點浮現2017-06-19 00:04:4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能源 原物料企業獲利預估 https://goo.gl/6QHGur

美國原油庫存不減反增,引發上周國際油價下探至七個月新低,拖累商品市場價格也波動劇烈。摩根投信認為,能源、礦業企業體質持續改善,且今、明兩年全球相關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強勁,加上OPEC延長原油減產協議,可望支撐長線油價,而美元漲勢近尾聲搭配通膨走升,都讓商品市場投資更加分。

因此摩根認為,短線修正回檔反而提供一個逢低進場承接的契機,商品市場表現輪動,建議可以投資天然資源基金來參與後市。

摩根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奈爾.葛瑞森(Neil Gregson)表示,基金投資的能源標的主要是能源公司,而非直接投資原油商品期貨,因此,除了關注油價走勢,能源企業本身經營能力和獲利狀況也應綜合考量。綜覽全球、美國、歐洲、以及新興市場等指標性能源企業今、明兩年獲利狀況,均相當亮麗,又以美國能源企業獲利能見度最吸睛,受惠於低基期優勢,今年EPS年增率上看566.6%,明年也有49.3%的亮眼佳績,相關企業後續股價表現相當具想像空間。

進一步來看原物料企業,葛瑞森說明,MSCI全球、美國、歐洲、以及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企業獲利都有兩位數的成長幅度,尤其歐洲相關原物料企業今年EPS成長預估高達34.8%,獲利動能強勁可望帶動股價長線表現。

葛瑞森分析,儘管商品市場短線受油礦庫存水位偏高,及需求減緩疑慮影響而呈現震盪,不過,今年首季前五大能源企業,合計有114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而恢復正的現金流,釋出了能源企業體質明顯改善的訊號,加上礦業產能緊縮,為長線供給面增添利多,可望支撐價格反彈。

由於全球景氣復甦,商品市場開始出現生機,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儘管MSCI全球能源和原物料指數維持整理格局,但預期能源和原物料企業獲利將止穩成長。

---------------下一則--------------- 
太陽能電價暴跌 印度再生能源產業重傷2017年06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法新社報導,印度的太陽能電價最近跌至谷底,但對於電力需求極高的印度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電價暴跌不僅傷害投資者信心,更挫傷該國推動再生能源政策的努力。

印度官方固定舉行太陽能電力招標會,讓各大電力公司報價競標,最近5月招標會上出現每度電2.44盧比(少於4美分)的低價,創下歷史新低。

太陽能電價暴跌,足足是10年前價格的5分之1,印度能源部長戈雅爾(Piyush Goyal)卻指稱,低價是邁向「綠色能源未來」的必要過程。事實上,這樣的價格已比燃煤發電廠產生的電力更便宜,而燃煤發電是電力生產的大宗。
專家表示,電力公司競爭過於激烈,使得太陽能電價暴跌,可能傷害到該產業發展。

此外,由於太陽能模組製造成本下跌、業者削價競爭,再加上印度部分地區電力供應過剩,使得市場更加混亂,政府與企業開始要求太陽能電力公司一律以最新的低價出售電力。

再生能源諮詢機構Bridge to India主管羅斯托吉(Vinay Rustagi)表示:「太陽能降價幅度過大、速度過快,這對整體產業來說不是好事。」

印度政府計畫於2022年時生產100,000百萬瓦(MW)的太陽能電力,但目前為止僅生產12,500百萬瓦。

太陽能業者Amplus Solar創辦人阿加沃爾(Sanjeev Aggarwal)表示,在印度太陽能電價創新低的隔天,許多客戶要求他比照辦理。他表示:「每家公司都想盡辦法搶奪市場,但沒有人能真的將價格壓到如此低。」

印度是全球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極需充足電力以支持經濟發展。事實上,在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印度重申將繼續發展再生能源計畫的決心。

---------------下一則--------------- 
羅素指數 將大增科技股權重2017年06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路透報導,富時羅素指數(FTSE Russell)預定周五(6月23日)進行年度調整,估計科技股在成長指數中所占權重的調升幅度最大,其中蘋果將再度成為百分百成長型股票。

今年以來蘋果、亞馬遜、臉書等科技大廠股價持續飆漲,帶動整體科技類股自年初以來上漲將近20%,令分析師預期富時羅素指數年度調整將大幅提高科技股所占權重。

就富時羅素成長指數而言,外界預期高市值科技股的權重調升幅度將超過3%。去年該指數進行年度調整時,曾將蘋果股票分別配置在價值指數與成長指數,但今年以來蘋果行情看俏,可望百分百重返成長指數。

富時羅素指數被視為全球基金經理人設定投資組合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每年一度的例行調整備受市場關注,而各類股權重變化也將吸引資金流動,往往造成交易量在指數調整當日暴增。

相較於今年預計權重大幅增加的科技類股,健保及非必須消費類股的權重增幅最小。投資機構Jefferies估計,高市值健保類股在富時羅素價值指數所占的權重僅調升2.6%,而非必須消費類股權重調升2.4%。

Jefferies駐紐約證券分析師迪桑柯迪斯(Steve DeSanctis)表示:「若照各產業發展來看,你會發現過去1年業績成長的類股將重返成長指數,而業績下滑的類股回到價值指數。」

瑞士信貸預期,周五富時羅素指數調整後所帶動的股票交易量可達490億美元。瑞信統計美國直接或間接投資該指數的資金高達8.6兆美元。ITG指數研究部門主管卡吉克(Ivan Cajic)預期,今年該指數調整將影響400家上市公司股價。

他表示:「今年富時羅素1000成長指數將新增10家公司並移除2家公司,估計交易量會更大。」他預期市場資金流動量在周五前就會開始擴大。

---------------下一則--------------- 
醫療股 醞釀補漲行情2017-06-19 00:04:4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美國藥價亂流逐漸淡化 https://goo.gl/NW7pEs

一場源自美國總統大選的藥價風波,讓不少生技、醫療基金投資人臉色鐵青,但根據彭博統計,美國那斯達克生技類指數2015年9月以來的藥價亂流,有逐漸淡化的跡象。法人分析,全球股市屢創新高,但全球醫療類股還沒回到2015年高點,從指數位置來看,醫療基金有機會出現補漲行情。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上月公布的川普2018年度預算顯示,醫療、社會福利項目的預算被大砍,面對此一利空,NBI僅小跌0.2%;把時間回溯到此次藥價風波起點—2015年9月,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在推特上,譴責未上市的藥廠亂漲價,當時造成NBI大跌4.4%,被稱作「史上最貴推特」,便可見醫療產業經歷「藥價風暴」,股價漸趨健康,不妨布局相對超值的醫療基金。

江宜虔說,2015到2017年間,全球主要媒體討論美國藥價議題次數大幅增加,意味著「藥命效應」已被市場、股價過度解讀;但川普政府遲遲無法提出解決方案,顯示藥價政策制定的困難度高,預期藥價議題在消息面對股價表現的影響,將逐漸降低。

江宜虔分析,藥價仍為產業最夯議題,藥品折讓、同類藥品競爭以及法令環境變化,均對藥價有一定壓力,醫療保健股票型基金績效也因此出現波動,但從2015年9月後,希拉蕊、川普造成的五場醫藥股風暴來看,藥價討論可望漸漸消音,即便討論,對股價衝擊也愈來愈輕,預期藥廠獲利於2018年逐漸好轉,今年第3季不失為投資人進場擁抱醫療基金的好時機。

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說,相較於去年,今年來生技醫療產業無論是在新藥數量、研發數據和資本市場活動上,表現較去年優異,在新藥核准方面,今年來FDA有21件,相較去年全年22件明顯回溫。

---------------下一則--------------- 
美股貴 生醫基金撿便宜2017年06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醫療基金周績效前10強 https://goo.gl/voF3iS

英國選舉執政黨意外未過半,加上高盛發出的最新報告預警市場低估了科技股風險,讓今年攀高的科技、網路股價短線修正,法人認為,S&P 500指數目前本益比約18倍,盤點各類股,醫療類股本益比落在16.2倍,對投資人而言,醫療基金仍是相對有機會進場「撿便宜」的標的。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醫療相關指數目前點位相對低,補漲行情蓄勢待發,隨著原物料價格修正,物價成長跟著降溫,依經驗,醫療類股表現往往優於全球股市;近期高盛點出美國科技股的評價疑慮。江宜虔認為,儘管醫療型基金績效已經回彈,目前進場仍具CP值,以醫藥股來說,去年全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僅核准22件新藥,與2015年核准件數45件相比,堪稱「腰斬」;川普就任後,要求改革藥物監管過程,截至今年前5月,FDA就核准21件新藥,這也是推動今年醫藥股走高的重要柴火。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認為,生技產業良好的基本面將支持股價表現,不認為新政府會對產業監管造成重大改變。看好癌症、神經及罕見疾病領域,這些領域有大量未滿足的醫療需求、高度創新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今年FDA核准藥物數量有望較去年增加、生技股評價面具吸引力,加上市場於生技股配置比重相較過去已明顯降低,目前股價已有過度反應政治風險之虞,有望提供生技股下檔支撐,若能有數據或併購利多消息將有帶動生技股表現機會,建議已投資者續抱,空手者可趁近期生技股波動之際留意分批布局機會。

駿利亨德森投資指出,健保改革持續為產業帶來波動,但新健保法案的改革層面將是有限的,如此才能贏得整體國會支持。於此同時,藥價訂價持續吸引負面的關注,不過仍然預期任何有關藥物補償的規範改變不太可能對產業造成重大的負面效應。

法人指出,新藥核准發展趨勢對主要生物製藥商起了作用,許多生物製藥公司因為產品失去專利保護或面臨所謂的生物製劑商潛在競爭,因此需要加入新的產品線,預期未來產業內的整併將會繼續,中、小型生技公司如具備新穎療法,將會成為市場主要的併購目標。

---------------下一則--------------- 
陸股ETF爆紅 5月成交量激增2017年06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台股隨國際股市持續上漲,且順利站上萬點大關,也順勢推升台股ETF交投熱絡,不過隨台股站上萬點後陷入盤整,陸股ETF成交量逐漸增溫且開始熱過台股ETF,法人表示,下半年陸股題材不輸台股,市場先行搶進是這波交投熱絡的主因。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台股ETF交投熱絡,但是陸股ETF月成交量在5月開始明顯超越台股ETF,且從6月以來交易量前10大的ETF,分別是富邦深100、富邦上證、群益深證中小、元大寶滬深、 富邦公司治理、元大台灣50等,陸股相關ETF就佔高達7檔之多。

群益深証中小板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聯準會在6月再次升息,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A股是不錯的配置標的,加上短期市場面臨的利空因素和重大風險基本上已釋放完畢,大陸股市具長期投資價值,外國機構法人(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排隊卡位QFII額度,加上MSCI可望納入A股題材,仍是配置選擇。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隨著大陸人均所得提升,貨幣政策收緊,官方又祭出房市調控,大眾消費可望成為第3季「最火的題材」,拿大陸與美國相比,A股堪稱散戶市,倘若未來愈來愈多法人資金進駐,中、美兩國股市結構趨同,消費題材將是率先受惠的族群。

除了消費題材,近年來,外資基金布局A股的腳步明顯加快,這不僅因A股漲幅暫時落後全球股市,大陸已經晉升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僅落後美股,目前大陸加快開放資本市場,MSCI今年納入A股的可能性進一步提升,倘若投資人基金理財欠缺布局大中華股市,恐錯失未來大陸增長的機遇。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黃淑敏表示,A股納摩呼聲高也加大近期陸股大小型股走勢背離趨勢,不僅MSCI中國大型股指數近1個月強彈8%,小型股走勢持平,本地A股也以上證A50指數領漲趨勢鮮明。

觀察價值面,滬深A股本益比僅12.7倍,是創業板24.9倍的一半,看好一旦A股成功納入MSCI指數,主要來自機構法人的海外資金將會持續回補價值面吸睛的大型股。

---------------下一則--------------- 
新興債走多 資金追捧2017-06-19 00:04:4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新興債走多 資金追棒 https://goo.gl/RBkNRN

美股走勢震盪加上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資金出現流出美股轉往其他市場跡象,其中新興市場債尤其吸睛,今年來更創下7%漲幅,挾帶資金面利多及相對高的殖利率,新興債後市不看淡。儘管美國升息,但多數新興國家仍在降息循環中,有利債券價格表現,也為新興債的多頭帶來支撐。

鉅亨網投顧指出,今年以來股債市延續多頭走勢,債市又以新興債表現最突出。今年美元相對弱勢,也為新興債帶來不少貢獻,由於新興市場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已開發國家,因此匯率走勢對當地貨幣計價的債券表現影響重大。

尤其目前已開發國家的股債市皆處於高檔,國際資金為了尋求更好的投資機會,就會瞄準目前股債市相對便宜的新興市場,未來若能持續獲得國外資金流入,將支撐新興市場貨幣價格,有利以當地貨幣計價的債券走勢。

聯準會剛調升利率一碼後,投資人都擔心升息對債市帶來負面影響,但自今年初美國第一次升息,到6月的第二次升息這段期間,債券市場仍延續上漲格局,且多數新興市場仍透過降息來刺激經濟成長。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指數中前十大占比的國家,搭配彭博分析師利率預期觀察,有半數新興國家於未來一年內,可能繼續調降利率,低利環境將使得新興市場債券價格有撐。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指出,今年來新興市場債券價格持續上漲,使資本利得加上配息後的總報酬表現亮眼,又以新興市場主權債表現最佳,新興市場債殖利率目前達4.8%以上,與高收益債相當,相比全球政府債、投資等級債都來得吸引人,對於喜歡高殖利率的投資人,新興市場債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表示,聯準會採消極縮表方式,預期美元指數不易大幅走強,資金流向新興市場態勢預估不會轉變,有助新興債表現,新興市場國家基本面穩健、通膨表現溫和,具政策面改革、價值面相對低估的新興國家主權及公司債,仍有表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