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623基金資訊

2017年06月23日
闖關MSCI獲准 A股新時代來臨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MSCI以權重5%納入A股,潛在資金流入達99億美元 https://goo.gl/ao2cig
MSCI納入韓國、台灣股票指數後一年漲幅 https://goo.gl/Gjmhb6

經歷四度闖關,A股暨滬、深港通後再達成資本開放的重要里程碑,MSCI於21日宣布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MSCI全球指數,法人表示,就長線而言可望啟動大量資金回流大陸股市,正式邁向A股新時代。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黃淑敏表示,MSCI初期將以A股市場中222檔個股採5%權重納入,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比重0.73%,較3月份方案169檔個股與0.5%占比為高。根據中金公司以目前全球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2兆美元資金,被動型基金達15%估算,初期流入可達99億美元。

黃淑敏指出,儘管MSCI初始納入比例偏低,且相關題材股票年初以來已累積一定漲幅,短線納摩的正面影響受限,不過,A股4月來受人行緊縮信貸與金融監管趨嚴打擊,市場風險偏好下滑,與科技龍頭引領而迭創新高的MSCI中國指數走勢背離,更在漲升趨勢明顯的全球股市中表現落後,相關係數已降至負值,預期在下半年十九大會議召開,政策可望持續維穩下,A股有望收斂與H股、海外中資股之間的估值差距,A股補漲效應可期。

匯豐中華投信指出,參照過去台灣及韓國納入MSCI後的表現,納入MSCI後對A股長期可望有正面影響,台灣首年納入MSCI有不錯漲幅,上漲達47.2%;韓國納入MSCI後首年也上漲6.7%。市場長期資金動能對於推動大陸股市值得期待。

匯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經理人楊惠元指出,因2016年造成胃納入的問題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大型外資機構紛紛表態支持更提高納入機率。

此次結果公布符合先前預期,預估納入之後,可望帶來200∼220億美元的新增資金量,此番納入更具時代意義,代表大陸資本市場將開始正式邁入國際資本市場。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馬浩德(Bill Maldonado)分析,MSCI加入A股的決定代表著大陸開放資本市場一個重要的進程,為國際投資者打開投資大陸的管道。加入A股,短期內雖然未必能夠立即引發市場價值重估,但長遠來說,將有利於資金流入大陸股票市場。

---------------下一則--------------- 
陸股成國際焦點 大中華基金增溫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6月以來大中華基金績效排名 https://goo.gl/5Mdr7U

A股納入MSCI全球指數,使得陸股成為國際焦點,法人表示,這將使長線資金流入陸股趨勢明確,也可望帶動整體大中華區獲利向上的企業,建議投資人可以大中華區域型基金掌握這波中長期的投資契機。

元大投信台股暨大中華投資部副總吳宛芳指出,大陸經濟體總額占全球比重15∼16%,但卻貢獻全球成長比重達30∼35%,陸股在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下半年陸股仍有續攻機會。

上證指數雖以上漲回應MSCI,不過長期而言評價仍在低檔。上證目前本益比16.5倍,低於十年平均的19.9倍;股價淨值比1.67倍,低於十年平均的2.35倍。至於深圳股市本益比目前為34倍,低於十年平均的35倍;股價淨值比1.46倍,更是低於十年平均的3.41倍甚多。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MSCI納入A股,對陸股而言確實是利多,觀察陸股市場風格,中小型股雖不時出現短線反彈,但整體趨勢並不明確。

---------------下一則--------------- 
上證翻紅 陸股基金氣勢強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境內外中國基金漲幅今年來前5強 https://goo.gl/Yrjqnd

MSCI宣布將自2018年6月起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MSCI全球指數,近期上證指數今年來漲幅終於逆勢翻紅,但在資金洪流推動下,MSCI中國、恆生指數,今年漲幅早已分別達23%、16%,表現明顯優於上證A股,隨A股成功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市續上攻潛力旺。

統計41檔境內外大陸股票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報酬11%,鎖定MSCI中國指數績效表現更強勁;瀚亞中國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大陸企業歷經過去幾年去化庫存後,在歐美市場今年需求的推升下,企業獲利反而因此被調升,MSCI不僅調升了陸股在MSCI新興指數中的權重,更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可見其企業獲利動能強勁。

評價面處於長期平均值之下,在全球股市都相對處於高檔的環境下,陸股補漲氣勢可望延續到下半年。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朝向正常化,外部緊縮環境將對人行貨幣政策帶來持續制約,市場流動性有望回歸不鬆不緊狀態。具備價值投資及第一季季報業績有持續性的行業,如消費品白酒、家電、環保PPP、蘋果供應鏈、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等族群,可持續關注。

---------------下一則--------------- 
A股入摩 亞股長線看好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MSCI中企EPS增長上修幅度VS.MSCI中指表現 https://goo.gl/6LxhUi

MSCI指數編纂公司於6月21日公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明年6月起生效,法人指出,初期A股納入MSCI指數的權重並不大,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帶來非常大的資金流動,但意義上宣告大陸經濟與股市在全球經濟與投資市場中的地位提升,可望進一步推動大陸金融改革與資本市場健全發展。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與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初期A股納入MSCI指數的權重並不大,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帶來非常大的資金流動,但意義上宣告大陸經濟與股市在全球經濟與投資市場中的地位提升,可望進一步推動大陸金融改革與資本市場健全發展。

針對A股行情,游清翔指出,大陸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已逐步自底部回揚,以本地貨幣計算,大陸未來12個月每股盈餘年成長率的預期已調升至15%,該數值為2011年6月以來最強勁,對行情構成支撐,只是並非來自於獲納入MSCI指數的影響。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A股獲MSCI納入指數計算是明年6月才生效,短期亞股行情僅是反映市場對資金排擠效應的疑慮。然而,從中長期的市場潛力來看,亞洲各國GDP表現,包括台灣、韓國今年預估可達2%水準,印度、大陸2017年度的GDP市場預期在將近7%的水準,都優於已開發國家。

---------------下一則--------------- 
上半年基金總體檢 亞股振奮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市場修正各區域企業今年EPS預估值 https://goo.gl/jBqQz2

今年來全球股市驚驚漲,亞股相關基金更是異軍突起,績效擊敗境內外逾1,600檔基金,根據Lipper統計,今年來擠進前10強的基金,清一色為股票型基金,且高達8檔與亞洲市場相關,包括兩檔亞洲區域型股票基金、一檔亞洲科技型基金,以及印度股票基金等,皆為2017年上半年績效最傲視群倫的亞股基金。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今年來亞股相關基金表現出色,是因為相較其它新興市場,亞股能率先受惠全球經濟增溫,近期各國出口數據明顯改善,亞洲出口年增率創下50個月新高,企業端也擺脫過去長達4、5年的景氣低迷、商品價格下滑因而無法提高售價的通縮週期,股市進而反應經濟基本面好轉利多,推升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升至2015年5月以來新高,基金績效自然水漲船高。

JPMorgan證券預估,亞洲股市今年企業盈餘成長率可望達逾17%的高水準,進一步來看,受惠全球景氣回暖的能源產業,以及有科技新產品上市提振股價的科技產業,企業EPS獲上修幅度最大。

張致寧表示,第2季不少亞洲股市來到歷史新高與波段新高,以印度、台韓雙雄等市場表現最強勢,而這波激勵亞股漲勢的關鍵,主要在於重量級科技股為領漲主軸,看好亞洲未來仍具成長潛力,特別是雙印與大陸內需爆發成長力道持續,以及東北亞科技股強勢表現,建議投資人挑選相對加碼科技、消費等循環型類股的亞洲基金。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分析,亞股中,台股具有評價面低、殖利率高兩大優勢,截至昨(20)日,台股已連續第20天站上萬點,第3季不必過於看淡。預期第3季台股可望呈「盤整趨堅」,目前資金持續由日本流出加碼台股與亞洲鄰近國家。

產業面上,第3季將持續加碼電子股,偏重上市與高價成長股,如半導體、光電與蘋果相關題材;至於傳產股,則將布局受惠於台幣升值的內需股與Tesla相關個股。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亞股中以印度後市最看俏,印度股市19日再創下高點,統計今年來已創新高第14次,今年來漲幅17.6%名列全球股市前茅,目前印度股是延續上升趨勢,指數仍處歷史高檔水位,反應出投資人對印度經濟前景的信心。

---------------下一則--------------- 
美經濟數據 持續穩定成長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周四公布多項數據都反映經濟持續穩定成長。雖然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有所增加,但仍然反映美國勞動市場健康成長。4月房價指數也高於市場預期。5月景氣領先指標持續上升。

勞工部公布上周(迄6月17日止當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3,000人,上升至24.1萬人,略高於市場預估的24萬人,但已是連續120周人數低於30萬人水準,為1970年來維持低於此水準的最長紀錄。

雖然較能反映就業市場實際狀況的4周移動平均人數,在上周增加1,500人至24萬4,750人,但5月的均值創44年新低,顯示勞動市場合乎雇主要求的具技術勞工仍然不足,讓雇主不敢輕易裁員。
前周(迄6月10日止當周)續領失業救濟人數增加8,000人至194萬人。

雖然這是連續第3周增加,卻是連續10周低於200萬人水準,為1973年以來持續低於200萬人水準的最長記錄。

此外,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公布4月房價指數,經季調後月增0.7%至248.2點,再創1991年推出該指數以來新高,並高於市場預估的月增0.5%。3月從原先公布的月增0.6%,往上修正為月增0.7%。
若跟去年同期相比,4月年增6.8%,高於3月的年增6.4%。

房貸機構房地美公布迄6月22日止的一周,美國3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平均下降至3.9%,僅較今年來最低水準略高1個基點。
專家認為房貸利率走低會有助增加民眾置產的能力。

今年來該年期固定房貸利率平均為4.08%,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到年底時,全年房貸利率均值約4.5%。

經濟諮商理事會公布5月景氣領先指數上升0.3%,進一步反映美國經濟持續穩定而溫和成長。至於現況與落後指數都上升0.1%。

---------------下一則--------------- 
Q1庫藏股縮手 美股升勢蒙塵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股多頭氣盛迭創高點,美國企業大手筆實施庫藏股與派發股利可說是推升主力,但這股支撐美股的力量有消退跡象,今年第1季美企回購自家股票的金額大幅衰減,讓美股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金融時報報導,今年首季美國企業董事會批准庫藏股計畫的總金額,跌到2012年以來新低。標準普爾道瓊指數編製公司(SPDJI)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1季,美企回購股票金額1,331億美元,較去年第4季的1,353億美元下滑1.6%;與去年同期的1,614億美元相比,大幅萎縮17.5%。

照花旗集團分析師估計,2010年至2016年間,美企買回自家股票將近3兆美元,發給股東的股利幾乎達2兆美元,而這正是支撐美股屢攀高峰的關鍵主力。

美企實施庫藏股與派發股利的金額加總將近5兆美元,相較之下,標普500成分企業的總市值為21.7兆美元。

據華爾街投行高盛估算,美國企業是近年美股的最大買家,ETF等被動型投資基金相形失色,而且美股有了美企這個最大買盤,抵消國內退休基金與外資淨賣出的拖累。

然美企今年起實施庫藏股縮手後,美股能否維持向上攻勢恐怕是個問號。標普資深指數分析師席佛布萊特(Howard Silverblatt)表示,受美企放慢回購股票腳步影響,之前靠買庫藏股抬高的每股盈餘,跌幅將「很可觀」,同時公司股價也會減少支撐力。

該分析師另指出,就連標指成分企業中實施庫藏股手筆最大的蘋果,今年第1季也大砍回購股票規模,由2015年第4季的109億美元減為72億美元。

此外,SPDJI資料顯示,今年首季股東因企業派發股利和回購股票所得的回饋,總計為2,340億美元,較去年第4季的2,391億美元縮水2.1%。截至今年3月的1年內,股東總報酬達9,096億美元,與迄至去年3月的全年總報酬9,750億美元相比,縮減6.7%。

---------------下一則--------------- 
川普將祭鋼鐵限令 貿易戰倒數計時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鋼鐵進口前十大來源國 https://goo.gl/SW5hKp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在近日公布外國鋼鐵進口是否威脅國安的調查結果。外界預料川普將以該報告為由採取他上任來首次保護主義行動,恐引發世貿其他會員國也將跟進,全球貿易戰一觸即發。

川普政府今年4月引用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條文,調查外國鋼鐵進口是否損害美國國安。該份特別調查結果本周就將出爐,無論結果如何,川普毫無疑問將採取「大膽行動」來保護美國鋼鐵業。

據了解,川普政府採取做法可能有兩種,不是對所有鋼鐵進口提高關稅,就是設立一套混合配額與關稅系統,除了在現有水準上凍結特定國家進口產品,並還對超過目前水準的所有進口品徵收附加稅。

川普此舉也引發不少爭議,主要來自兩個原因。首先是在貿易領域上,假藉國安之名建立貿易障礙被視為「核彈手段」。

雖然世界貿易組織在規定中也允許會員國可在國安考量下限制貿易進口,但該法規主要是針對戰爭期間。許多專家相信川普若對鋼鐵設限,恐引發世貿其他會員國也將跟進,並因此引發新的保護主義興起。

至於另一原因則為美國目前是全球最大鋼鐵進口國,美國設限做法對於加拿大、德國、韓國與墨西哥等盟國的衝擊可能將遠超出中國,而中國大陸才是它真正鎖定的目標。

另外,它也可能觸發貿易戰,因為其它國家也將以國安為由,對鋼鐵進口設立限制,或用其它方式來報復美國。

歐盟貿易事務專員瑪絲特倫(Cecilia Malmstrom)過去曾警告若美國有所行動,歐盟勢必將做出回應。包括中國、巴西、韓國與土耳其等為美國主要鋼鐵進口來源國家也可能有類似反制行為。

美國過去曾多次抱怨中國大量傾銷廉價鋼鐵到全球各地。美國鋼鐵業還因此對中國提出反傾銷控訴,導致特定進口品被課徵高額反傾銷稅,這也有效讓近來進口到美國的鋼鐵數量大幅下滑。

---------------下一則--------------- 
全球經理人追捧新興市場 美股失寵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過去長期顛簸的新興市場,近1年來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在基本面、價值面支撐下,美銀美林最新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新興市場成為基金經理人會持續加碼投資的類別首位,過去投資人偏好的美股,反而最不受經理人青睞。

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已經連續第11周吸引資金淨流入,這是2013年第1季以來最長的資金淨流入紀錄。新興市場吸引投資人主要來自於基本面。施羅德投資集團的研究顯示,新興市場的本益比僅12倍,遠低於全球的16.4倍,可見價格仍然偏低,未來有續漲的空間。

施羅德投信補充,新興市場投資機會已近在眼前,不過新興市場仍存在波動風險,因此建議投資人,在追求新興市場成長性的同時,也必須關心投資組合波動度,不妨以股、債多元的方式平衡布局。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表示,在整個產業供應鏈裡,許多新興市場企業已經往上游移動,有著更強大的創新能力,不再僅僅扮演西方企業產品組裝廠的角色。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多數新興國家自身經濟成長率開始回升。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AI(人工智慧)、自動化機器人、無人機、雲端運算、金融科技、AR和VR等,正如火如荼發展,點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火苗。有別於過去都是由歐美大廠主導,這次亞洲供應鏈都扮演關鍵要角,受惠程度加深,為科技類股醞釀中長期的多頭動能。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台灣受惠於內資帶動及iPhone 8新產品題材,財報公布亦多優於市場預期;其中,半導體產業在過去資本支出謹慎,從晶片、設備到終端記憶體價格大漲,展望預期將好到2018年。

凱基新興市場中小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雖然今年來新興市場股市已漲一波,新興亞洲及新興歐洲國家仍有許多投資機會,新興亞洲可留意香港、印度及馬來西亞,新興歐洲則可聚焦波蘭、俄羅斯及土耳其。

---------------下一則--------------- 
避險題材 黃金魅力重獲青睞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全球政壇震盪,加上國際間地緣政治風險等影響,讓具有避險特色的黃金再度受到投資人青睞。就投資角度而言,雖然金價面臨短線上的漲高,隨歐美的通膨升溫,又全球央行的黃金儲備量持續增加,且近期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事件頻傳,以中長期資產配置來看,適當地佈局黃金相關資產,將可有效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

鉅亨網投顧指出,自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為了分散風險,策略性地持續增持黃金儲備,自2007年以來全世界的黃金儲備量連續9年呈現淨成長,截至2016年底,世界黃金儲備量達到33,293噸,預估各國央行為了要分散外匯儲備風險,將持續購入黃金,此舉將對黃金價格形成低檔保護。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指出,今年以來由於金價的反彈,分析師提升了金礦類股的獲利預期,資料顯示,從年初至今,金礦業的每股盈餘成長率為16.9%,並預期今年年底的每股盈餘成長率可望達29.9%,若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將有利金礦業每股盈餘成長,推升金礦類股價格,建議積極的投資人可適時布局黃金基金。

---------------下一則--------------- 
專家:油價如刀落 投資人別接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布蘭特期油走勢 https://goo.gl/z4jrn9

市場擔心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無力讓油市回復供需平衡,國際油價再告破底,布蘭特油價並出現今年來首次跌破每桶45美元。油價今年以來已大跌逾20%,為1997年來同期表現最差,專家並警告油價像掉落中的刀子,投資人不應試圖低接。

紐約與倫敦期油周四亞洲盤中一度分別下探42.37與44.65美元,再創10個月新低,歐洲交易時段反彈,布蘭特原油8月期貨價升約0.5%,在45美元附近徘徊,能否站穩45美元以上水準仍有待觀察,紐約西德州8月期油回小漲0.3%,每桶報42.66美元。

CNBC報導,Energy Aspects分析師珊恩(Amrita Sen)表示,油價短線隨時可能失守40美元大關,且不知底部在哪。

珊恩形容目前油價走勢就像掉落中的刀子,因為她從沒見過油市信心如此低落。她強調,有客戶表示他們在油市打滾2、30年,從未看過這種景況。

油價表現如此差,主要是投資人懷疑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即使每天減產180萬桶原油,也無法解決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問題。

油價周三再急跌,就因為奈及利亞和利比亞這兩國不受OPEC減產協定限制的產油量持續上升,讓OPEC的5月整體產量增加,抑止其他OPEC成員國減產效果,被外界視為扯OPEC後腿。

路透報導,利比亞目前每天產油量已增加逾5萬桶至88.5萬桶,奈及利亞準備8月每天增產6.2萬桶。

除此之外,美國頁岩油商加快開採速度,顯示即使油價低於50美元水準,他們仍然具有市場競爭力,也進一步加深油市超供的疑慮。

Pira能源集團石油部主管羅斯(Gary Ross)認為,美國頁岩油商必須停止增產並且要開始減產,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也要進行更大幅度減產,才可望讓油價止跌,否則油價將只會繼續下滑。
許多交易商表示,他們必須看到全球石油庫存快速下降,才能恢復對油價的樂觀看法。

---------------下一則--------------- 
油價盪低 蓄勢軋空2017-06-22 14:47:03 聯合晚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原油庫存去化程度緩慢,加上產油國接連利空的消息,打壓西德州油價於6月20日下探至每桶43.23美元,波段跌幅達20%,21日續跌逾2%至42.53美元,創去年8月以來低點,法人表示,短線來看,投機空單已高也有可能上演軋空動能,惟短期要突破50元關卡仍難,惟中長線基本面已較前幾月改善,建議仍可耐心續抱。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觀察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統計之NYMEX原油期貨投機空單來到25萬口以上時,往往後續可見到油價自低檔反彈,該空單量近期已來到28萬口,在過去幾個交易日,隨油價下挫,空單量可能持續增長,甚至來到30萬口以上,醞釀軋空動能。不過,觀察原油生產商的避險空單量仍在歷史高檔,顯示避險意願仍強,油價要突破每桶50美元,還待更多的實質利多或想像。

至於針對已進場的基金投資人,預期西德州油價短期有震盪築底的機會,建議可耐心續抱,波段操作者可待能源股反彈突破下降趨勢線再單筆進場天然資源產業型基金。

展望後市,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鑒於美國聯準會上周宣布升息,使得近周商品價格表現較為疲軟,不過全球PMI仍維持在50以上,代表景氣仍逐漸擴張,可望持續帶動商品需求成長。此外,他認為,儘管OPEC延長減產無驚喜,但仍具有支撐油價並降低下行風險的作用,而中長期上,建議觀察美國產量和庫存變化。

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分析,資源基金後市觀察關鍵重點仍在於OECD庫存變化的狀況及隨後期貨曲線能否轉負。

---------------下一則--------------- 
布局天然資源基金 多元進擊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能源、原物料2017年企業獲利成長率預估亮眼 https://goo.gl/f72ERN

美國原油庫存不減反增,引發國際油價下探至7個月新低,拖累商品市場價格也隨消息面干擾而波動劇烈,然而,投信法人認為,能源、礦業企業體質持續改善,且今、明兩年全球相關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強勁,加上OPEC延長原油減產協議,可望支撐長線油價,輔以美元漲勢近尾聲搭配通膨走升,都讓商品市場投資更加分,短線修正反而提供一個逢低進場的契機,惟商品市場表現輪動,建議可以投資天然資源基金來參與後市。

摩根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奈爾.葛瑞森(Neil Gregson)表示,基金投資的能源標的主要是能源公司,而非直接投資原油商品期貨,因此,除了關注油價走勢之外,能源企業本身經營能力和獲利狀況也應綜合考量,而綜覽全球、美國、歐洲,以及新興市場等指標性能源企業今明兩年獲利狀況均相當亮麗,其中又以美國能源企業獲利能見度最吸睛,受惠於低基期優勢,今年EPS年增率上看566.6%,明年也有49.3%的亮眼佳績,使得相關企業後續股價表現相當具想像空間。

儘管能源長線投資展望向好,但葛瑞森(Neil Gregson)強調,投資人最好不要重押單一市場,若看好能源走升契機,可採用多元分散地布局天然資源基金,才能更全面且穩健地參與商品行情。

元大S&P石油ETF經理人曾士育表示,近期原油受消息面影響大,波動幅度加劇,建議在震盪波動的盤勢中,可以善加利用原油正向及反向投資工具,掌握原油短線波動加劇的交易契機。

其他資源方面,宏利投信指出,預期在中國大陸與印度接力的市場需求驅動,以及美國升息腳步緩慢下,今年金價仍然有向上空間。特別是全球景氣復甦緩慢,增加市場波動,亦驅動對黃金的避險需求。此外,宏利投信預期基本金屬市場將有一波減產風潮,可望讓目前低迷的市況趨向恢復。

華頓S&P黃豆ETF經理人鄭凱允分析,美國是傳統農業大國,所生產的黃豆有接近一半作為出口用途,但川普上任之後的施政方針紊亂無章,和大國相處的原給世人講利大於互惠的負面印象,這對於其他糧食進口國來說,特別是大陸,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向。

另一方面對於其他如巴西、阿根廷、烏克蘭等糧食大國來說,無疑是絕佳的發展機遇。根據市場經驗,當一項商品的供應關係出現大幅變化,該商品價格漲多跌少。

此外,國際黃豆行情歷經三年跌勢及低檔整理,目前黃豆期貨價格正處於十年相對低檔位置,後續表現具成長空間。

---------------下一則--------------- 
三大生技指數 Q2漲逾7%2017-06-23 01:20:42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主要生技醫療基金績效 https://goo.gl/VpS7Yh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對藥價議題態度放軟,以及部分臨床實驗數據優於預期等利多激勵下,帶動生技醫療類股表現,統計第2季以來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NBI生技指數與S&P 500健保指數三大生技指數漲幅都超過7%,不僅漲幅勝過S&P 500指數,更在11大類股指數當中位居第一。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從政策角度來看,美國總統川普對於生技醫療產業的政策不確定性降低,對於藥價議題未直接控管,目前政策仍偏溫和,再加上FDA新任局長在5月中就任演講時表示,將加速新藥與罕見疾病藥品的通過,並降低學名藥上市障礙,可望有助產業發展和相關類股表現。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物價成長降溫時,醫療類股表現較好,但投資醫療保健概念基金,除了生技次產業,不妨將製藥、醫療器材、醫療服務次產業同時納入投資標的,爭取新藥、併購等題材發酵後的成長性,又可分散風險。

---------------下一則--------------- 
ETF下半年將衝破百檔 投資人選擇更多元2017-06-23 01:20:41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元大7-10年期美債傘型ETF今(23)日掛牌,合計集中市場掛牌ETF已達80檔,計入上櫃ETF等,總檔數逼近90檔,預計下半年將衝破百檔大關。

元大7-10年期美債ETF今日正式掛牌,比照債券ETF掛牌慣例,原型ETF登錄上櫃,槓桿、反向ETF掛牌集中市場,代號分別是元大美債7-10年(00697B)、元大美債7-10年正2(00698L)、元大美債7-10年反1(00699R),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後兩者為證交所統計,台股第79、80檔掛牌ETF,元大美債7-10年則是櫃買市場第七檔ETF,合計台灣上市櫃掛牌的ETF檔數已多達87檔。

台灣ETF市場從2003年寶來台灣卓越50(元大台灣50)誕生起算,2014年開放槓反ETF進入「黃金三年」,ETF規模年年兩位數成長,也是這時期檔數突飛猛進。

特別是元大產品推陳出新,富邦、國泰率先跟進,經過上半年募集比拚,三大投信在第3季還有新品,包括日圓、黃金、低波動、債券等至少六檔產品即將問世,加上其他投信踴躍遞件,預估最快年底前達成ETF檔數破百里程。

國內ETF市場發展有三大趨勢,包含資產類別從股權跨入非股權;管理規模、競爭家數加速成長;產品成果躍上國際,規模在亞太和全球市場嶄露頭角。今年資產類別跨入債券、外匯,並有兆豐、華頓等新面孔加入。

---------------下一則--------------- 
REITs利空消散 德美商品可優先布局2017-06-23 01:20:4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REITs隨股市勁揚帶動,近期也呈現小幅反彈走勢。
台新投信表示,今年來全球REITs股價漲幅遠遠落後股市,目前REITs本益比相對偏低,深具評價優勢,未來股市一旦面臨高檔修正,資金可望回流防禦性佳的REITs類股,REITs將是後市股市修正風險下的最佳資金避風港,建議可優先布局股價修正近滿足點的美國辦公室,以及租金成長動能良好的德國住宅。

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經理人謝夢蘭指出,REITs的發展與利率及貨幣政策息息相關,雖然本月Fed如市場預期升息1碼,美債殖利率並未明顯上揚,預期未來Fed升息速度不會太快,縮減資產負債表也不會太急切,美債殖利率可望呈現緩升格局,對美國REITs影響不致太大。此外,其他全球主要REITs國家澳洲、日本、德國、英國等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大致呈平穩走勢,有利全球REITs發展。

謝夢蘭看好美國辦公室和德國住宅後市,美國辦公室類股評價較美國其他REITs族群便宜、租賃情況穩定,基本面無虞;德國住宅受惠移民人口及小家庭比重增加,對住房需求逆勢成長,推升租金穩定上漲。

瀚亞投信則是看好亞洲REITs,著眼在相對較高的股利率,在亞太不含日本指數中的11個產業別,亞洲REITs目前股利率約4.5%,高於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產業平均的2.9%,目前新加坡及澳洲REITs股利率與公債殖利率利差仍高於均值,中長期具投資價值。

---------------下一則--------------- 
近一個月平均賺逾3% REITs利空消散買氣增2017-06-23 01:20:4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REITs基金績效 https://goo.gl/MnQTSn

美國利率決策動向明朗,但通膨仍疲弱,使升息對REITs的衝擊緩和。投信法人認為,隨利率變動干擾消除,REITs評價回到具吸引力水準,加上全球景氣復甦仍將帶動租金成長,有利帶動資金回流。

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詹硯彰表示,通膨預期高峰已過,且美國聯準會升息或未來縮緊資產負債表的壓力並不明顯,長期利率風險開始降低、長短期利差縮小,REITs買盤已有部分回籠。此外,隨歐洲政經局勢不確定性降,提高市場資金布局意願,也有利REITs整體評價上升。

彭博資訊統計,富時已開發國家REITs指數和全球地產研究250指數本月以來分別上漲1.6%、1.9%,優於全球及各區域股票指數報酬,也進一步帶動國內投信發行的REITs基金近一個月、近三個月的平均報酬分別有3.1%、4.8%。

詹硯彰指出,2017年第1季美國REITs企業財報近八成符合或優於預期,且多數維持今年營運目標,其中以工業REITs業績表現最佳。美國景氣溫和擴張,房市及就業仍佳,使租金展望預估傾向上調。產業部分則看好商辦、工業、datacenter及物流等次產業租金前景。

群益全球地產入息基金經理人應迦得表示,隨著聯準會升息影響性逐漸為市場消化,因此獲利動能仍是後續影響REITs表現的關鍵。從區域別來看,目前仍看好美國、歐洲和日本。美國方面主要是受惠於出租率維持高檔,且需求面持續改善,加上評價合理,看好股利率仍有增長空間;歐洲在基本面持續改善,加上籌碼與評價面偏低,表現值得期待;日本則主要受惠於退休基金進場,REITs仍有漲勢可期,建議可關注飯店、物流中心、醫療等次產業表現。

---------------下一則--------------- 
特別股基金 投資寵兒2017-06-23 01:20:43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一個月來投信新基金募集概況 https://goo.gl/46F2Uy

國人追求收益的需求居高不下,配息來源除了債券型基金、高股息基金外,特別股基金成為新歡,今年以來兩檔基金共吸金230億元,後市動能持續看好。

今年年初,柏瑞投信推出第一檔特別股基金,即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當時募集的規模接近百億元,創近年來主動基金的最高紀錄。而且,基金閉鎖期打開後,資金不但沒退場,還持續流入,目前基金規模已達約170億元,成為國內投信規模最大的主動股票型基金。

最近群益投信募集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同樣也創佳績,募到60多億元,遠超過同期間的其他基金,也是第2季人氣最旺的新募基金。群益投信分析,當前景氣成長,但波動仍在,股債優勢兼具的特別股格外獲得投資人認同。

到21日止,本季共有23檔新基金募集或成立,數量為近三年來同期最多,吸引市場超過320億元的資金,其中以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募60億元占18%最多,其次是富邦歐亞絲路多重資產型基金的47億元。

特別股的波動低於股票,但收益率高於股票,甚至與高收益債差不多,是受到青睞的因素。以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來說,3月開始配息以來,年化配息率都有5%以上。國人的高收益債基金部位偏高,可藉特別股基金增加現金流的來源。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特別股除了既有的高股息、低波動優勢外,更是當前美國升息趨勢下的受惠族群,主要是因為特別股的發行機構以美國金融業為多,在息差擴大之下,有利金融業獲利。

從信用面來看,特別股發行機構多半為投資等級公司,代表企業基本面和財務體質都有不錯的水準,對投資人來說也較有保障。

---------------下一則--------------- 
升息環境時間愈長 亞太債券表現愈佳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期間 亞太債券無畏升息持續走揚 https://goo.gl/t7v1Ro

分析美國最近三次升息期間,聯邦基準利率於1999年、2004年和本波的2015年,分別升息7碼、17碼和3碼,來到6.50%、5.25%和1.00%,同期間的美銀美林亞太複合債券指數獲得14%、23%和8%的報酬表現,顯示升息環境的時間愈長,亞太債券的表現愈佳,打破升息期間不宜投資債券的刻版印象。

野村亞太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謝芝朕表示,升息並非對所有債券都有負面影響,亞太債券指數在過往升息周期均有正報酬表現,只要亞太經濟持穩向上且通膨溫和,可在亞太債券市場挖掘有潛力之投資標的,提供升息周期中最佳選擇。

台新亞澳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邱奕仁表示,亞洲高收益債擁有高收益率、低違約率、籌碼穩定、亞洲當地投資者比例大增、資金持續流入等五亮點,深具防禦性及投資價值,將是資金最佳避風港,建議投資人逢低買進,享有高息收益與價格上漲的利多。

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指出,隨大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政府舉債受到嚴格控制,加上GDP有望繼續保持中高速成長,也將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提供支撐,2018∼2020年大陸政府債務風險指標與2016年相比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第一金全球高收債基金經理人黃奕栩表示,美國6月升息1碼已在市場預期範圍之內,考量通膨溫和,下半年頂多再升息1碼,而且時間點不會太早發生,落在年底的機率高。市場正走出對升息可能引發的負面情緒,轉向正面看待。

富蘭克林華美亞太平衡基金協管基金經理人陳姵穎表示,亞太地區多數產業的企業財務體質穩健,加上具有信評調升題材的印度債市,以及印尼、大陸等地區具景氣循環與一帶一路題材下的優質企業債,而且大陸具有納入MSCI指數成分股等題材性,成為推動亞洲債券攀升的催化劑。

---------------下一則--------------- 
央行現鷹蹤 新企債享 3低優勢2017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三類新興市場債PK https://goo.gl/a9XXfe

全球不少央行近期舉行利率決策會議,隨著景氣動能回溫,美、英央行出現「鷹派」訊號,法人表示,投資人對於市場的「充沛流動性」應有所戒備,股市可能因資金派對曲終人散而出現震盪,此刻應強化資產配置的抗震性,建議投資人下半年不妨將兼顧成長性、穩健特質的「新興市場企業債」納為核心資產。

保德信投信指出,美國聯準會(Fed)已釋出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畫,若經濟情況沒有逆轉,Fed將在今年內開始縮表,所謂縮表,正是量化寬鬆(QE)的反向操作,對市場影響不容小覷。

至於英國央行,內部對政策方向的分歧愈加明顯,目前已有3位官員投票支持升息,由於英鎊貶值導致英國的通膨壓力增加,也使得英國國內要求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的聲音逐漸浮現。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投資人可申購的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可分為三大類,分別布局的是新興市場企業債,以及鎖定國家主權債的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其中,新興市場企業債以美元債為主,不論是在違約風險、利率風險甚至是匯率風險,新興市場企業債都「低人一等」,這樣的「3低優勢」有效展現其抗震的特性。

聯博投信表示,從過去2次升息循環期間來看,亞洲債券報酬皆為正數,如2005年9月起,聯準會持續升息1.5%,截至2006年底期間,亞洲債券指數繳出8%的報酬;另外自2015年聯準會開始升息迄今,共升息75個基本點,亞洲債券指數期間累積上漲8.7%,顯示亞洲債券受到升息的影響有限。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受惠於全球景氣動能今年來明顯加速,加上新興市場基本面轉佳,新興債市表現有望獲得進一步提振。而全球溫和的通膨環境將促使Fed採取緩步升息,而非劇烈升息,新興資產表現不至於受到太大的衝擊。

就價值面而言,皮耶(Pierre-Yves Bareau)分析,全球低利率環境持續,新興債相較於成熟市場債券仍具較高收益率優勢,尤其是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其實質利率高於成熟市場債券,因此具相對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