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701-0703基金資訊

2017年07月03日
台股基金四強 好會賺2017-07-03 00:00:59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台股基金今年表現前十強 https://goo.gl/gPmbqY

台股第2季站上萬點,成交量逐步放大至千億以上,據CMoney統計,今年上半年台股基金四強鼎立,包括華頓台灣、瀚亞電通網、野村台灣運籌及統一中小等基金報酬率均逾20%,漲幅更勝電子指數。
整體台股基金平均績效12%,也與台股大盤亦步亦趨。

瀚亞投資副投資長劉興唐認為,上半年大型權值股與電子族群,是引導台股指數攻上萬點的中流砥柱,加上資金行情及下半年新產品等拉貨題材助陣,只要看準趨勢提早布局,基金操作都可顯現不錯的績效。

就評價面來看,研判現階段尚未達到泡沫水準,目前台股股價淨值比(P�B)約為1.8倍,相較於過往兩倍的高檔區,目前不算太貴,儘管短期景氣指標略為轉差,但並未出現明確反轉訊號。

台股在創新高的過程,若選對主流產業及相關個股提早布局,表現將勝過大盤,是上述基金操作上半年領先同類型產品的關鍵,例如提早布局蘋果供應鏈、5G、3D感測等族群龍頭。

劉興唐認為,2017年下半年主要為新iPhone供應鏈、Tesla新電動車供應鏈,漲價趨勢的電子材料如矽晶圓、Flash、被動元件等相關產也族群將持續有股價表現機會。建議等待回檔低階的投資人,可將布局戰線延伸至2018年後的長期趨勢股,如 Data Center供應鏈、5G升級、3D感測,以及機器人自動化等創新需求。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台股6月份衝上高點,但盤面資金在類股間快速流動可看出,投資人風險意識正在提高,由於經濟面尚無系統性風險,建議投資人目前不急於退場,但須重新檢視持股,預計下半年個股表現將遠高過指數,建議要以基本面能見度可持續到2018年且本益比未過度高估的股票為首選。

陳茹婷指出,科技股的投資氛圍最為重要,只要科技股維持良好展望,外資流向就不至於反轉,但整體而言,預估今年企業獲利成長12%,電子業成長表現優於傳統產業。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 進場時點到2017-07-03 00:00:5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下半年A股四大關注事件 https://goo.gl/8Ycqgr

第3季股市揭開序幕,中國券商中金公司(CICC)發布的第3季投資策略,看好下半年大中華股市表現,預計A股走勢偏向積極,個股不乏機會,儘管中國金融加強監管,政策風險仍在,對中長期投資而言,A股是增加配置的時機,H股市場相對A股估值更低,第3季可擁抱兼顧中、港、台資本市場大中華股票型基金。

中金公司在「下半年A股市場展望」報告中指出,中國強大的內需市場、依然相對便宜的高端勞動力、全球最大的高鐵網及無線網路等優勢,讓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趨勢愈來愈明顯;當前市場估值風險已大幅降低,獲利增長依然穩健,如果下半年導致近期市場回檔的流動性偏緊狀況緩解,預計A股可出現更積極的走勢。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中國貨幣政策轉趨中立,雖然金融反腐、金融監管及去槓桿持續,但值得注意的是,19大將於下半年舉行,官方有「維穩」意願,加上A股已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長線投資資金進入A股,目前看好大型股優於中小型股。

陳舜津認為,目前中國處於經濟轉型,消費升級的階段,需求改善推動消費股業績好轉,法人投資者占比攀升,將更注重業績的確定性及估值匹配程度,引導市場向價值投資依靠;香港H股目前相對A股估值更低,且受中國金融監管因素的衝擊較小、歷史包袱更輕。

類股配置上,陳舜津認為可鎖定三大面向,首先是消費升級,包含白酒、家電、娛樂、教育股;其次是科技創新,如iPhone新應用、進口替代、AI人工智慧;最後是基建投資,包括一帶一路商機及PPP。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整體來看,只要監管及流動性不出現超預期收緊,股市將從結構行情轉為向上行情,下半年指數具上攻機會,同時擁有價值投資及第1季季報業績的行業,可以持續留意。

---------------下一則--------------- 
A、H股Q3夠力 大中華基金帶勁2017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下半年A股4大關注事件 https://goo.gl/px8U7k

第3季股市交易揭開序幕,根據大陸券商中金公司(CICC)發布的第3季投資策略,看好下半年大中華股市的表現,預計A 股走勢偏積極,且不乏個股機會,儘管中國政策風險持續存在,對中長期投資者而言,A股正是增加配置的好時機,而H股市場相對A股估值更低,法人解讀,第3季可擁抱兼顧中、港、台資本市場的大中華股票型基金。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中國貨幣政策轉趨中立,雖然金融反腐、金融監管及去槓桿持續,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大將於下半年舉行,官方有「維穩」意願,加上A股已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長線投資資金進入A股,目前看好大型股優於中小型股。

陳舜津認為,目前大陸處於經濟轉型,消費升級的階段,需求改善推動消費股業績好轉,而法人投資者占比攀升,將更注重業績的確定性及估值匹配度,引導市場向價值投資依靠;至於香港H股,目前相對A股估值更低,且受大陸金融監管因素的衝擊較小、歷史包袱更輕。

投資人關注的是當前大陸金融持續去槓桿、市場流動性偏緊,陳舜津認為,考慮當前大陸通膨水準不高、去槓桿的持續性仰賴監管規則升級,而並非持續緊縮流動性、下半年重要的政治議程也需要穩定的市場環境、且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受壓後,資金也需要再配置,加上MSCI納入A股題材發酵,與當前相比,市場流動性有緩解空間。

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經理人韋音如表示,投資人關心金融監管政策會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預期政府將審慎地收緊監管,以防觸發經濟急劇放緩或金融體系不穩。畢竟在下半年中國十九大會議前夕,維持穩定是大陸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預料亦將維持中性。

韋音如分析,經歷過去數年投資不足、小型企業逐漸退出市場,目前市場需求回升,不少產業的供求環境變得非常有利,產業龍頭的營收、毛利率、淨利率優勢浮現,從財報上明顯可見,營收與淨利潤由非上市向大型龍頭上市公司集中,加上MSCI重新評估A股加入指數都有利A股表現。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經濟維持穩定之下,隨著金融監管落地、資金壓力舒緩,企業營利增速仍維持高增長,以及19大前後國改有望加速等等,有助提升A股市場風險偏好,進一步帶動股市表現。

---------------下一則--------------- 
陸股轉多 A股基金好風光2017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A股基金績效表現 https://goo.gl/ca2WdQ

上證5月下旬以來站穩3,100點後,MSCI宣布將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流動性邊際也出現緩解跡象,投資者風險偏好略有回升,上證近1個月上漲2.3%,觀察19檔A股基金在指數緩步走升之下,近1個月交出平均7.3%成績,6月以來透過滬股通及港股通機制北上資金高於南下資金,顯示國際資金仍有意願低接,上證若能站穩年線,可望再挑戰3,200點。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MSCI納入A股加速A股國際化,量能開始出現上升,有利上攻,大型股普遍表現優於中小型,反應場內資金對於MSCI所持的正面態度;類股方面,MSCI概念、家用電器、金融、食品飲料、房地產等有所表現,受益MSCI納入A股最多的滬深300持續走高。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洪玉婷指出,近期大陸經濟數據表現仍持穩,製造業維持溫和擴張,消費依舊穩健,通脹短期穩定,緊縮壓力延後,加上A股納摩,市場氣氛轉好,後市基本面仍維持穩定,且政策題材持續釋放下,有助進一步帶動陸股表現;投資布局可留意估值低、獲利佳或具政策題材加持的類股,產業方面包括民生消費、科技、資本設備等類股。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與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初期A股納入MSCI指數權重並不大,但意義上宣告大陸經濟與股市在全球經濟與投資市場中的地位提升,可望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與資本市場健全發展,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已逐步自底部回揚,對行情構成支撐。

近期指數震盪微升,結構繼續分化;黃上修強調,根據中金公司統計,目前已披露中報業績預警公司,業績向好包含預增、略增、續盈、扭虧達75%,為近5年來的最高水準,布局建議調整轉移在近期市場調整中有明顯逆市走勢、基本面與估值相對有安全邊際族群以及大金融。

---------------下一則--------------- 
陸股帶勁 消費力做後盾2017-07-03 00:00:59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受到市場關注,不過最新消費報告指出,中國消費增長動能強勁,正以每年10%快速成長,未來五年消費增額上看1.8兆美元,居全球第一,是投資中國的新焦點。

中國GDP成長率去年改寫1990年來的紀錄,首度跌破7%,象徵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代結束,不過伴隨經濟轉型,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產業表現的分化,投資重點訴求揮別舊經濟、轉進消費和科技等新經濟板塊。

波士頓諮詢公司及阿里研究院,於6月28日舉行的第11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發布「中國消費新趨勢:三大動力塑造中國消費新客群」報告,指出顯示中國GDP增速雖放緩,但消費市場穩定成長,2016年至2021年間,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將由4.4兆美元,成長超四成至6.1兆美元、等同德國目前的消費市場規模,並遙遙領先其他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黃淑敏表示,報告提及新崛起的上層中產、富裕家庭消費升級需求、新世代年輕人全新消費習慣,以及線上線下全管道普及等消費動力驅動下,中國消費經濟未來五年可望進一步成長,2021年消費市場規模可望突破6兆美元,為全球增速最快的消費市場。

黃淑敏分析,中國強大消費力來自龐大的人口紅利,以預估未來五年的1.8兆美元消費增額來看,約當2021年英國整體消費市場規模;代表中國未來五年消費增量,將創造出一個英國,使陸股長線動能充滿想像空間。

中國財富效果發酵,牽動內需商機爆發,黃淑敏指出,現階段投資中國股市,應選新不選舊,聚焦高速擴張且成長力高的消費類股,包括食品飲料、餐飲旅遊、醫藥、家電,以及海外掛牌具指標概念的互聯網、電子商務龍頭等投資機會。

統一亞太基金經理人黃柏章表示,全球景氣穩定復甦,帶動出口占一定比重的亞洲經濟體成長,中國、印度等大國本身還有經濟改革題材,配合下半年消費旺季,股市表現及企業獲利向來不淡,可瞄準大國市場或區域基金的廣泛參與契機。

---------------下一則--------------- 
日與歐盟 本周可望簽自貿協定2017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歐盟與日本上周末就農產品與汽車零組件等敏感議題取得重大進展,可望本周四(6日)峰會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這項龐大規模的貿易協定,可為全球貿易體系增強信心。

歐盟與日本自2013年展開貿易談判,但去年底陷入僵局。後來,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並正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反而強化歐盟及日本支持全球自由貿易的決心,而加速談判進度。

歐盟執委會貿易執委馬姆斯壯(Cecilia Malmstrom)上周六離開東京時表示,她相信雙方領導人將在6日峰會就自貿協定達成政治協議。

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亦表示,自貿協定框架接近完成,他可能本周赴布魯塞爾做最後協商,好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7-8日參加20國集團(G20)漢堡峰會前先行舉行雙邊峰會。

達成自貿協定後,歐洲將削減日本汽車及零組件的進口關稅,為豐田等日本汽車廠開啟新市場。日本則將削減乳酪等歐洲農產品的關稅。

去年歐盟與日本的貿易額(進口及出口)達到1,250億歐元(4兆3,750億台幣),歐盟官員估計每年將可削減10億歐元的關稅。

貿易執委馬姆斯壯表示,他們希望農產品出口可以增至3倍,歐盟對日本出口可以增加三分之一。

即便歐盟與日本周四達成自貿協定,雙方仍需就最終協定的詳細內容進行討論,到正式通過還要一段時日。

這是自去年10月與加拿大簽署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後,歐盟在推動自由貿易的另一里程碑。對日本來說,安倍晉三可藉此替代被川普廢掉的TPP,為他主張的國內經濟改革提供動力。日本在爭取開放市場這方面一直落後韓國,2015年安倍設定目標,要將自貿協定占國際貿易的比率由當時的23%提高到70%。

---------------下一則--------------- 
印度東協股 Q3漲相佳2017-07-03 00:00:57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近十年Q3全球主要股市表現 https://goo.gl/56H2DC

全球主要股市漲多跌少,時序進入第3季後,投資人關心趨勢為何。統計近十年第3季國際主要股市表現,整體來看,新興股市表現優於成熟股市,勝率均超過五成。法人表示,今年新興市場以印度、東協最受矚目,除了出口增溫,政府持續改革並推動建設,看好股市仍有表現空間。

根據CMoney統計,近十年第3季股市漲幅以印度表現最佳,平均漲幅為4.2%,其次依序為深圳綜合3.3%、美國NASDAQ3.1%,南韓2.7%、菲律賓2.5%、巴西2.4%、泰國2.2%、香港1.7%、印尼1.7%、美國道瓊1.4%。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近期印度股市呈現創新高後的高檔整理,不過在經濟數據方面,5月份印度製造業PMI為51.6,仍維持在擴張區間,出口年增率為33.1%,表現亮眼,因此基本面無虞,再從政策面來看,印度政府的改革政策仍持續推動中,包括基礎建設、平價住房,近期開始著手農民債務赦免計畫,預期實施後,農民可支配所得可望提高,有助帶動農村消費,在上述利多帶動下,看好印度股市有機會進一步上揚,建議可持續關注金融、消費、資本設備等產業。

至於東協方面,台新新興市場機會股票基金經理人李文孝表示,東協國家受惠出口及基礎建設持續成長,經濟動能表現強勁,持續吸引外資目光,其中,最看好的是印尼。

印尼政府財政體質大幅改善,信評機構標準普爾於5月間,將印尼主權信評由BB+提升至BBB投資級,這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睽違20年之久,印尼首度獲得三大信評機構給予投資級評等,顯示印尼官方財政改革獲得肯定。
李文孝指出,除了印尼外,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經濟表現亦不俗。

馬來西亞政府擴大基礎建設支出,預計投入4,000億美元,進行經濟轉型五年計畫,直至2020年,投資項目包括婆羅門洲高速公路、地鐵、輕軌,帶動長線經濟成長力道;新加坡在出口成長亮眼下,今年GDP成長率有機會上揚至1.6%,超越去年水準。

整體而言,東協國家都在致力擴大基礎建設,有以維繫經濟的強勁成長,加上人口結構年輕帶來的蓬勃消費力,可望成為中國與印度後,新興亞洲市場投資的新亮點。

---------------下一則--------------- 
歐元強升 歐成長股先受惠2017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走軟,歐元順勢轉強,料將有助於資金持續回流歐洲市場,具中長線契機的歐成長股尤可優先受惠。法人指出,最近幾季歐元區經濟轉好、通膨復甦,歐洲央行(ECB)也開始縮減QE規模,為未來邁向升息循環做出準備,隨著近期歐洲政治風險漸漸散去,全球投資人開始蠢動,機構投資人因看好歐元區經濟前景,資金也出現明顯回流歐股的跡象。

安聯歐陸成長基金產品經理人田克杰表示,雖然歐洲經濟已經好了一陣子,但根據美林客戶調查,機構投資人與企業近期才開始進場、回補歐股,且明顯流向大型股。

田克杰表示,歐洲失業率降至1成以下,歐洲消費者信心指數來到2007年以來新高,亦挹注歐股更多投資信心。在企業獲利方面,根據美銀美林研究資料顯示,5月底歐股近3個月ERR續揚至1.18,相較於全球主要市場,歐股近期獲利上調比例高於全球平均1.03,目前市場仍在持續上修企業獲利預估。

田克杰表示,現階段歐股仍偏正面,理由在於:歐洲景氣領先指標偏向正向、經濟持穩成長,市場預估歐元區今年企業獲利成長可達1成以上,更重要的是,目前歐洲處政治事件空窗期,有利歐股後市,尤其是反映景氣復甦的成長股,料更具投資潛力。

至於近日美股出線漲多拉回的高檔震盪格局,歐股市場雖多少受到連帶影響,不過短線上的獲利調節對中長期盤勢發展是健康的,在歐股基本面、資金面、企業獲利和價值面都相對有利的大環境下,此時點對投資人是很好介入歐股的時點。

布局歐股方向上,建議可以投資策略瞄準歐元區中大型成長股的歐股基金為歐股部位的投資主軸,有助於掌握更多歐洲經濟復甦契機。

---------------下一則--------------- 
俄股衝鋒 金融族群最猛2017-07-03 00:00:5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MSCI俄羅斯各類股表現 https://goo.gl/1iYBLM

一如市場預期,俄羅斯央行6月份降息25個基本點,決議將基準利率調降1碼,由9.25%降為9%,是今年來第三度降息。

摩根投信指出,根據過去經驗,俄羅斯啟動降息循環期間,俄股漲幅近八成,且受惠於當時國內信用和內需市場獲得提振,帶動消費與金融類股表現領先,有鑑於目前俄羅斯信用和內需回溫趨勢明顯,將激勵俄羅斯股市整體表現,尤其是金融和消費等族群漲幅更令人期待。

摩根俄羅斯基金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指出,俄羅斯央行6月維持1碼降息步調,由9.25%降至9%,是今年第三度降息,有鑑於油價大跌衝擊匯率,以及美國制裁的雙重影響,最終降息幅度比前兩次來得小,不過,俄羅斯央行會後也重申,寬鬆政策離結束還很遠,也暗示下半年仍有降息空間。

---------------下一則--------------- 
新興股市 表現空間大2017-07-03 00:01:0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短線國際上政治雜音降低,市場回歸基本面表現,但歐美部分總經數據轉弱,成熟股市雖高檔不墜,但衝高也顯得無力;倒是新興股市表現較突出,包括陸股因A股納入MSCI指數的激勵行情逐漸發酵,俄羅斯股市修正後的下檔空間有限,後續均有表現的機會。

野村投信表示,美國通膨數據疲弱,持續偏離目標,美國聯準會(Fed)雖認為今年還有再升息1碼的機會,但官員對未來是否持續升息,看法已出現分歧,且市場對聯準會偏鷹派的聲明有所質疑,美債殖利率低檔盤整,近期要觀察就業市場持續緊縮是否帶動通膨加速上升將是市場判斷升息及縮表的重要指標,也牽動風險性資產能否維持多頭格局。

短線影響投資信心較大的變數,是國際油價跌勢趨緩,一度跌至每桶42美元的紐約輕原油,近一周緩升至45美元,紓解通膨低迷的壓力。野村投信指出,油價止跌回穩有助通膨回到景氣上揚的正常軌道,也降低能源債的違約機率,對股市和債券來說都是正面訊息。

野村投信認為,近期除了留意國際油價漲跌,還可考慮加碼布局新興市場股債市,A股納入MSCI指數題材仍持續發酵,陸股中長期仍有投資機會。

俄羅斯股市短線高度震盪,近期盤中指數一度來到去年11月以來的低點,但去年11月底OPEC減產協議與川普意外當選美國總統、美俄關係可望改善等兩項利多,至今未能有效反映於股價,俄股後續指數下檔風險應屬有限,積極型投資人可留意逢低布局機會。
---------------下一則--------------- 
REITs 力道走強2017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REITs產業擁有高股利率 https://goo.gl/yQHrJ9

今年以來美股三大指數全部走高下,市場居高思危意識上升,資金挪往位階較低及防禦性資產,其中美國REITs在低利率、產業利空出盡、籌碼面利軋空行情、技術面突破收斂格局等四利多訊號浮現下,醞釀反彈行情,美國REITs指數有機會挑戰去年高點,並且成為後市資金最佳避風港。

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李文孝表示,就美債殖利率走勢分析,雖然今年美國升息3次機率高,又有縮減資產負債表計畫,但以整體經濟環境來看,目前面臨薪資上不去,通膨遲遲難走高,加上川普政策不確定性,美債利率要大幅彈升可能性低,估計下半年利率大約維持在2∼2.5%區間,有利REITs未來的發展。

未來2年美國REITs獲利成長仍有穩健的水準;李文孝指出,外資券商預估2017年整體市場獲利成長率可達4%,2018年可提升至6.1%,並以特殊型REITs的數據中心、倉儲,及獨棟宅獲利成長幅度較大,數據中心受惠網路及雲端需求日益提升,與企業數據委外比例將逐步增加的帶動,前景看好,為獲利成長力道最佳的REITs產業。

群益全球地產入息基金經理人應迦得認為,美國升息影響逐漸消化,獲利動能仍是後續影響REITs表現關鍵,區域上最看好美國、歐洲和日本。其中美國主要受惠於出租率維持高檔,且需求面持續改善,加上評價合理,股利率有增長空間,建議關注飯店、物流中心、醫療等次產業表現。

宏利投信認為,亞洲方面,日本房產開發商因業績表現不俗,5月財報季時股價出現反彈;新加坡在住宅銷售暢旺下,股價維持強勁表現;香港房產也維持強勢。因經濟增長強勁,亞洲房產股展望樂觀,大陸零售業、新加坡住宅都有不錯數據,續支持市場樂觀預期。

---------------下一則--------------- 
下半年勝率逾7成 布局特別股正逢時2017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下半年正報酬機率 https://goo.gl/162pYX
今年來表現 https://goo.gl/LXpcTa

今年以來市場投資氣氛熱絡,包括全球股市、高收益債和特別股等資產都繳出不錯的成績,邁入下半年,市場最關心的便是上述資產的漲勢是否能延續,投信法人表示,現階段全球景氣復甦態勢未變,仍有利於風險性資產表現,然投資人若想進一步提高投資勝率,根據經驗,特別股在下半年上漲機會逾7成,優於全球股市和全球高收益債,因此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可適度將特別股納入資產配置中,提高勝率。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今年以來包括特別股、全球股市以及全球高收益債都有不錯的表現,特別股更繳出9.7%的亮眼表現,隨著時序進入下半年,接下來表現是否延續受到市場關注。

統計自2000年以來,上述3大資產在下半年正報酬的機率,以特別股上漲機率超過7成表現最佳,因此在現階段全球經濟動能延續、但同時也面臨國際不確定性干擾的環境下,建議投資人可將特別股納入資產配置中,不僅有助提高投資勝率,亦能透過其高股息、低波動的特性,強化投資組合收益能力及抗震效果。

蔡詠裕進一步指出,特別股除了下半年勝率優於股市和高收益債外,由於其發行公司多數為投資等級,信用風險相對低,股利率高達5.8%,與高收益債水準相當,可說是一次掌握評等和收益雙重優勢,加上特別股在市場多頭期間跟普通股一樣,有獲取資本利得的機會,但市況向下時,波動度又相較股市低,且入息相對穩定,因此納入投資組合有助提升投資效率。

柏瑞投資特別股海外投資顧問卡洛夫(Vladimir Karlov)表示,特別股和高收益債的資本結構大不相同,一般說來,特別股不但擁有比高收益債更高的信用評等,違約率也相對較低,但卻能提供相當於高收益的殖利率水準,而且跟高收益債的相關係數亦不高,如果適時加入特別股的配置就有機會提高投資組合的整體效益。

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馬治雲表示,由於特別股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性偏低,如果在投資組合中加上特別股的配置,有機會發揮多元布局效益。一般投資人可透過個股、ETF及主動式基金參與特別股市場,至於主要差別在於投資成本和創造超額報酬機會的能力,投資人應視自身財務需求、投資屬性和風險承受度作選擇,並留意波動風險。

---------------下一則--------------- 
基本面改善 新興債市潛力佳2017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GDP成長率逐步上升 https://goo.gl/1wtwqB

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報酬率表現持續走高,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瑞明指出,主要原因之一為新興市場國家基本面及企業獲利逐漸改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據,整體新興市場GDP成長率由2016年的4.1%,到2017年全年預估為4.5%,表現超越已開發市場。

他指出,在基本面改善帶動下,市場預期新興市場高收益債的違約率可隨之下降,國際資金持續流入新興市場,也為新興市場行情帶來支撐。

時至下半年,新興市場債市的報酬率是否可能繼續攀高,張瑞明認為,分析國際資金持續流入新興市場的背後原因,主要是因為2016年底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在市場對其擴大財政支出用於基礎建設、減稅等政策可望帶來刺激經濟成長的成效寄望甚深,國際資金即逐漸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市場對川普的政策落實時程以至於成效都產生疑慮,因此又重新流入新興市場。

張瑞明認為,下半年這樣的市場狀況並不會改變,資金將維持流入新興市場的趨勢;即使聯準會宣告量化寬鬆將逐步退場,然而在美國通膨數據始終未達到聯準會升息目標的情況下,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速度將會非常謹慎緩慢,將有助於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加上基本面持續改善,下半年新興市場債市投資展望仍相對樂觀。

整體而言,在新興市場基本面逐漸改善下,新興市場債的系統性風險相對較小,只是須留意個別國家風險。另個關鍵影響因素為油價,張瑞明認為,今年油價可能維持區間盤整,然因其價格波動大,投資人仍需密切留意。

在個別市場方面,張瑞明認為,拉丁美洲景氣逐步復甦,如阿根廷GDP成長率在2016年為-2.3%,但今年預估可達3%,CPI則由2016年的39.3%降至21%;且包括巴西與阿根廷,另外還有俄羅斯,通膨水準仍然很低,央行可望持續降息政策,有利新興市場債市。

針對投資人於下半年的資產配置建議時,張瑞明表示,國內的年金制度改革在紛紛擾擾中已著手進行,然而對一般大眾而言,「晚退少領」已是無法避免的局面;如何依據市場狀況進行適當的資產配置,並且提供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產品,使「只出不進」的退休後生活能有持續收入得以支應,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其中,具有固定配息級別的新興市場基金,是可參考的解決方案之一。當然,配息投資工具也並非只適合退休人士,手上持有一定比例現金的投資人,也應靈活運用這筆閒置資金創造兼具效益與效率的收益,以實現各個階段的理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