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808基金資訊

2017年08月08日
買美元指數正向商品 搶反彈2017-08-08 00:00:53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4日創今年最大漲幅,帶動國內掛牌美元指數ETF人氣升溫。市場專家認為,後續漲勢能否延續,聚焦央行年會及聯準會(Fed)緊縮貨幣政策進度,預料美元區間盤整,掌握反彈可善用正向ETF。

美國公布7月非農就業數據,新增就業人數增加20.9萬人,高於市場預期17.5萬人,激勵美元指數跌深反彈,4日大漲0.7%,創今年最大漲幅。

在技術面方面,美元指數測試91-92長期底部後,出現明顯突破。彭博等機構預期,美元指數將有機會落底,呈現區間盤整。受美元行情波動影響,昨(7)日部分投資人率先轉進台股掛牌的美元指數ETF,帶動元大美元指數正2(00683L)成交量達到千張,創3月中掛牌以來最大。

元大美元指數正2 ETF經理人黃議玄表示,美國7月非農就業數據大幅優於預期,為今年弱勢的美元格局帶來像樣反彈。就技術面來看,美元指數4日攀抵15個月低點價位,替中期走勢帶來較大支撐,92價位有望守穩。觀察籌碼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告資料,大額交易人對美元指數期貨的淨部位也來到長期平均水位,籌碼面亦可望趨穩。

黃議玄指出,美元後續會否續彈,首要關注8月24日至26日Jackson Hole央行年會,各國央行釋出鴿派或鷹派態度,將為美元指數帶來趨勢方向。

其次,Fed縮表與升息速度及進度,也牽動美國公債殖利率及美元走勢。第一金投信分析,目前利率期貨推估,Fed年底升息機率最高,但僅40%,明年1月升息機率也僅40%,加上Fed多次強調會漸進式回收資金,預期縮表速度也不快,可能影響美元在中低檔整理。

黃議玄建議,在美元指數出現較大漲幅,並可望於一段時間延續趨勢下,建議投資人可先布局美元指數正向ETF,待美元漲勢轉弱,再逢高買進反向ETF,既免換匯、也省下手續費,透過股票交易就能參與匯市行情。

---------------下一則--------------- 
台股續旺 高淨值台股基金跟著衝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高淨值台股基金績效表現讚 https://goo.gl/ETukHQ

台股人氣旺,5月13日以來至8月4日站穩萬點之上達53天,代表萬點將是常態,高淨值基金績效中長期表現跟著衝,觀察175檔台股基金中,淨值超過50元以上有16檔,淨值最高的是群益馬拉松基金111.11元,也是唯一逾百元的台股基金,統計高淨值基金近3個月績效前3強均逾15%,打敗大盤及高淨值漲勢溫和的迷思。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下半年面臨基期墊高風險,大盤可能進入高檔震盪,但只要續在季線上端,且外資未大舉賣超,短線就算回檔也算健康,更有助後續新一波上攻。

景氣復甦、資金效應仍在、科技新品題材帶動,及台股具有的高殖利率等條件支持下,後市表現仍可期待,看好半導體�電子零組件、新款iPhone的蘋概股、電動車�車用電子、低基期的網通、傳產股。

日盛基金經理人張亞瑋指出,台股高檔震盪,外資短線溫和買賣超,技術面多頭格局尚未破壞,Apple財報優於預期,市場等待新機發表,業績成長股有機會輪漲;選股重兩岸零售內需、受惠產品滲透率提升的汽車零組件,及受原物料持穩傳產族群。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桂銓認為,亞洲股市受外資金動向影響大,今年以來亞股行情表現強勁,短期就算回檔盤整,但個別市場中,台股的高殖利率特性,及科技新品拉貨行情,仍將是外資高配置的主力區域。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郭修伸強調,台股隨國際股市向上挑戰,但市場追價謹慎,反應在短線震盪,代表波段漲多效應,若未出現技術面爆量長黑、籌碼面外資連續調節、新幣大幅走貶等訊號,短暫回檔反而可視為技術性修正。

國際股市維持強勢,及蘋果i8可望助益下半年科技股行情下,仍可留意指數震盪時的低接買點。

---------------下一則--------------- 
亞股重登吸金王 上周淨流入逾15億美元2017-08-08 00:00:5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Kqe8d3

國際資金對新興市場偏好度進入下半年不見退燒,反倒再增溫,包括亞洲(不含日本)、全球新興市場和歐股基金均持續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僅見美股連續失血創四周最大金額。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多元的利多題材不僅為亞洲市場注入活力,也大幅拉抬資金魅力,上周淨流入逾15億美元,強勁吸金力道不但一舉改寫2015年7月初以來單周最大,更在睽違五周後重新奪回全球股票吸金王寶座。

張致寧表示,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上周連續八個交易日改寫歷史新高,對照美國股市漲多過後的估值已大幅超越長期平均水位,亞股不僅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均在歷史平均以下,同時集結經濟基本面、企業獲利面,以及題材面等三面俱佳的優勢。

張致寧進一步指出,亞洲今年來經濟體質大幅改善,出口又緊密連結全球供應鏈,近期出口數據明顯加溫,有利出口企業獲利表現與亞股前景。根據美銀美林資料,亞洲7月企業盈餘持續獲得上調,並攀升至近七年來高峰,檢視13個亞洲國家中,便有高達九國企業獲利獲得上修,眼見第4季傳統消費旺季來臨,業績題材有望獲得延續,並增添亞股漲升動能。

張致寧分析,國際機構持續上調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展望預期,反映中國經濟持續回穩,加上目前公布的陸股第2季財報,業績看好比例逾七成,創五年來新高。中金公司預估今年A股整體與非金融板塊盈利增速可達12.8%與21.1%,由於中國股市長期估值偏低,拉抬亞洲(不含日本)資金魅力。

---------------下一則--------------- 
觀望氣氛濃 亞股跌多漲少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外資進出亞股概況 https://goo.gl/uzjzPG

亞洲市場觀望美國就業報告結果,以及擔憂美國簽署對俄羅斯制裁法案恐提高地緣政治風險之下,上周投資氛圍趨於謹慎,也使得上周新興亞股表現跌多漲少,僅台灣和印度股市分別小漲0.8%和0.05%,其餘國家包括泰國、韓國、印尼和菲律賓周線皆收黑。

法人觀察,在外資資金動向方面,除菲律賓上周小幅為外資買超0.04億美元外,其餘國家皆遭外資賣超,當中又以韓國被外資賣超7.33億美元力度最大。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現階段多數亞洲主要國家的PMI仍處在擴張水準50之上,顯示景氣動能仍在,加上市場預估亞洲企業整體EPS成長率在未來一年還有一成以上水準,因此基本面和獲利面上仍可為股市表現提供有力支撐。

除此之外,新興亞洲國家如印度、東協還具備內需消費和改革政策加持,整體來看,新興亞股中長期而言仍具備投資價值。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歐美經濟環境轉佳,帶動大陸採購經理人指數表現和企業獲利能力均優於市場預期,有助大中華股市保持正面動力。把握新大陸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石油與天然氣業改革和生質能源等題材,就能提高下半年投資勝率。

至於台股,則看好汽車零組件與配件供應商、Server相關、自動化與半導體設備以及智慧手機零件供應商等領域。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人莊凱倫表示,就韓國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期上升2.2%,高於6月的1.9%,升至四個月最高,因生鮮食品價格大漲且消費者信心改善。

印尼7月通膨降溫,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成長3.88%,低於6月的4.37%,主要受到開齋節影響消費需求。核心通膨更降低至3.05%,低於6月的3.13%,遠低於政府目標4.75%。

---------------下一則--------------- 
印度、韓股 上周失血2017-08-08 00:00:54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外資上周對亞洲個別股市買少賣多,只小幅買超菲律賓、越南及馬來西亞,賣壓主要集中在南韓、泰國及印度。

但總計今年以來,外資最愛台股,累計買超近90.4億美元,印度以88.5億美元緊追在後,南韓則獲買超81.2億美元。

在外資強力挹注下,印度今年漲21%強,表現最佳。越南已連續有外資買超18周,今年以來也漲18%,與南韓差不多。其他亞股大都有一成以上的漲幅,只有泰股最弱,今年漲不到3%。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經理人郭為熹指出,美國與北韓緊繃情勢升溫,外資自7月中旬以後對亞股進出動作較大,更明顯調節股市頻創新高的南韓和印度股市。不過,即使如此,在企業獲利數據堅強支持下,各地股市不乏內資撐腰,亞股今年以來全數正報酬。

郭為熹分析,蘋果財報優於預期,亞洲蘋果供應鏈同步走升,激勵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刷新五年來高點,蘋概股色彩濃厚的台股已連八個月收紅,創1985年5月以來最長月度連漲紀錄。全球景氣走揚趨勢明確,亞洲7月企業盈餘續獲上調並升至近七年來高點,13個亞洲國家中有高達九國獲利上修。

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陳煌仁表示,台股除權息旺季已過,接下來開始將進入產業旺季,有利國內景氣持續復甦,也可望進一步帶動股市,但短線上籌碼面較不穩,操作上建議仍以選股為重。電子產業方面可持續關注蘋果概念、半導體、網通等類股;在傳產部分,隨內需動能持續增溫,建議可分批布局原物料。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外資多方操作已持續一年半以上,未見反轉訊號。目前各項技術面指標都在高位,考量景氣循環與企業獲利,後續仍有iPhone 8、原物料價格推升等利多,市場仍正面期待第4季的台股。

---------------下一則--------------- 
歐股具成長潛力 股性活潑中小型股看好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歐洲經濟持續成長格局,歐元區第2季GDP年增率達2.1%,創2011年第1季以來新高,消費支出與企業投資回溫帶動經濟復甦。在良好基本面支撐下,歐股成長潛力持續看好,建議以成長性高且股性活潑的中小型股為首選。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表示,歐元區強勁的經濟數據可能會強化市場對於ECB提前結束QE的預期,然而,在歐元強勢可能影響下半年企業獲利、出口與通膨的情形下,ECB仍需要時間謹慎評估,貨幣政策立即轉向的機率不高,短線股市偏向震盪整理。

中長期而言,歐洲中小型股企業獲利成長率及股價表現皆大幅優於大型股,適合作為長期投資標的。投資人不妨採取分批布局或定時(不)定額方式,以降低短線波動風險。

宏利資產管理歐澳遠東股票主管David Hussey指出,2017年投資者對歐洲股票的投資興趣應會轉濃。歐洲的自由現金流收益率較其他市場具吸引力,而當地的經濟動力亦可望帶動企業利潤率和獲利在2017年及其後上升。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歐洲政局在馬克宏當選法國總統,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地方選舉取得優勝後,義大利反對黨五星運動黨地方選舉失利後,市場預期政治風險較去年底大幅降低;第1季歐元區經濟增長勢頭強勁,整體新興歐洲區域優於成熟型歐洲,南歐在義大利政權不確定性因素降溫,和希臘順利取得債務援助緩解疑慮而反彈,英國部分持續在退歐議題干擾及評價面不便宜下,表現弱勢,此刻在多元資產操作上,持續看好歐股。

富邦富時歐洲ETF基金經理人牟宗堯指出,富時發展歐洲指數由於內含英國、瑞士等重要國家指數,加上擁有540檔成分股,規模大於道瓊歐盟50指數的50檔,因此在歷經各危機事件期間,除歐債危機時富時發展歐洲指數跌幅7.18%略高於道瓊歐盟50指數的6.36%外,其他危機事件時的跌幅均小於道瓊歐盟50指數。

---------------下一則--------------- 
熱錢滾滾來 新興市場上周吸金41億美元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新興市場基金今年來吸金量變化 https://goo.gl/KMGeuW

受惠於低利率環境暫時不會結束,以及新興市場股市創下波段新高,全球熱錢持續湧進新興市場,最新一周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總共吸金逾40億美元。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根據專業資金流向統計業者EPFR的統計,在截至8月2日止的當周,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出現22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資金淨流入量亦達19億美元,單周吸金總量為41億美元,今年迄今吸金總量更逼近900億美元。

推升新興市場資產行情的主要利多有二,分別是全球低利率環境與國際美元走貶,明晟(MSCI)新興市場股市指數今年來已大漲23%,並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

上周伊拉克發行5年期公債,吸引多達66億美元的認購標單搶購,發債利率因而壓低至幾6.75%,足見全球投資人對新興市場債券需求熱度居高不下。

美國合眾銀行財富管理部門策略師摩茲(Bill Merz)表示:「新興市場整體來說經濟成長維持穩健,且新興市場貨幣近來波動幅度較小,儘管股價到相對高檔,但強健的基本面仍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EPFR指出,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操盤人近來有將資金從大型新興國家移往小型新興經濟體的趨勢,導致巴西與俄羅斯的平均配置水位分別降到16個月與28個月新低,而奈及利亞與烏克蘭的配置水位則分別升至2014年第1季與2011年來新高。

在已開發市場部分,資金基本上撤出英國與美國股市,並轉進歐洲股票市場,英國股票基金單周失血量估達5,100萬美元,不含英國的歐股基金則吸金逾11億美元,為連續第4周呈現資金淨流入。

美股基金則呈現連續第7周資金淨流出,今年迄今失血總量已超過220億美元,由此顯示,儘管美股迭創新高,但許多美股投資人都選擇逢高獲利了結。

---------------下一則--------------- 
黃豆ETF 搶賺波動財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近一個月農糧作物價格,不管是黃豆或小麥或玉米等價格都呈下跌趨勢,黃豆ETF和農金基金淨值都受到影響,然而黃豆ETF價格波動程度明顯比農金大許多。法人表示,若喜愛短線操作賺波動財,可從黃豆ETF切入;若害怕投資風險,定期定額買農金基金,中長期仍有利可圖。

截至8月7日,高盛農產品指數大跌6%多,華頓S&P黃豆ETF近期從7月高點21.54元,回檔至8月7日以19.86元收盤,短線跌幅達7.8%左右。

針對黃豆ETF後市展望,華頓S&P黃豆ETF經理人鄭凱允表示,主要是因近期美國黃豆產區出現降雨,乾燥天氣得以紓解,使得8月以來黃豆價格相顯疲弱,跌幅達4%以上。

然部分產區還是持續遭受乾旱衝擊,另外,並且在主要產區伊利諾州及印第安那州已經發生洪水問題,種種不穩定的氣候因素,皆可能帶動未來黃豆價格向上攀升。

鄭凱允說,IGC(國際作物委員會)最新月報指出,針對2017∼2018年最新預估,產量為3.45億噸,較上月預估下調3百萬噸,庫存量也從上月預估4,100萬噸調整至3,900萬噸,各項預估數據又比2016∼2017數據更加出色,種種跡象都成為支撐黃豆價格的有效力道。

近月農金基金績效表現遠勝於高盛農產品指數走勢,主要因農金基金投資在和農業相關的股票,分上中下游,當農產品價格下跌時,反而有利於下游產業。

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目前比較看好下游產業。展望後市,就長期來看,投資於農金相關產業(股票)勝過於投資於穀物(商品期貨),建議投資人若想投資農金應掌握全球糧食供需投資契機、鎖定農金四大價值鏈,透過主動式基金,創造超額報酬。

---------------下一則--------------- 
科技基金 錢景樂觀2017-08-08 00:00:5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科技基金績效 https://goo.gl/gZDNgt

美國財報公布來到高峰期,多家重量級科技業陸續揭露上季獲利,其中以科技、能源產業獲利成長最為亮眼,受惠重量級個股蘋果財報創佳績,科技股續強,美股也再創波段高點。

觀察科技基金表現,近兩年多繳出亮麗成績,近一年平均更有三成漲幅,後市在景氣持續復甦帶動需求,分析師對科技業未來營收及獲利普遍樂觀,投資前景不看淡。

鉅亨網投顧表示,屬於景氣循環的科技產業,由於每個循環主流不同,也讓科技股走勢大相逕庭。近年科技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也帶動許多新崛起商機,也是激勵科技類股走強的最大主因。

而科技基金績效自然跟著水漲船高,近一、二年國內18檔境外科技基金平均有30%及34%的投資報酬。觀察個別基金的績效表現,其中短、中期表現最佳的為摩根太平洋科技基金及貝萊德世界科技基金,績效皆穩居績效前段班的第一區間前25%。

鉅亨網投顧指出,根據目前美股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S&P 500資訊科技指數中有七成以上公司營收優於分析師預期、八成的公司盈餘持續成長。隨科技類股著每股盈餘穩定向上,股價也跟著走強。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補充,根據彭博資料顯示,分析師對於今、明兩年科技股預估盈餘成長率分別為35.5%及12.2%,產業前景樂觀。

在基金挑選上,除了報酬率,建議可使用如夏普值或年化標準差這類指標協助評估基金,並與同類型基金比較,選出位於前50%或是前25%的基金,增加挑選出強勢基金的機會。

摩根太平洋科技基金經理人林瑞玲分析,科技業因受益創新、消費者需求的整合和趨勢,包括行動網路、電子商務、社群媒體、網路安全與大數據等需求,使得盈餘成長力道與股東權益報酬率優於其他產業,JPMorgan證券預估亞股今年EPS成長高達17.2%,其又以受惠全球景氣趨升、新科技產品上市題材的科技股上修幅度最大,亞太科技股可望續有表現。

---------------下一則--------------- 
全球消費股票基金 2周吸金1.6億美元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消費基金績效 https://goo.gl/UfE5Ao

IMF最新報告揭露全球經濟復甦腳步穩健,加上美國消費信心創16年次高、大陸消費支出強勁,使資金湧向消費類股,連兩周買超全球消費股票基金逾1.6億美元。投信法人認為,隨消費旺季將屆,將帶動產業類股表現機會,建議可將全球消費基金納入下半年的資產配置部位。

復華投信表示,全球消費產業因創新科技及行動裝置興起,明顯改變民眾消費行為,也推升相關資訊科技類股崛起,成為經理人布局新亮點。

目前包括台灣、美國、南韓、香港等各市場股王,例如手機鏡頭的大立光、美國線上旅遊服務龍頭Priceline及手機龍頭三星及以IT起家的騰訊,都與消費產業息息相關。
貴州茅台、UNIQLO、馬牌等傳統消費類股則分別搶占大陸、日本及德國股市股王。

復華全球消費基金經理人王博祺表示,除了具龍頭產業優勢的民生消費品,現今消費終端需求逐步從實體商品轉向虛擬購買服務,也開啟新的消費市場商機及產業趨勢亮點。

此外,泛消費類股涵蓋範圍已橫跨科技、電商、通訊及奢侈品等,加上科技創新與線上消費成長快速,也會是消費產業布局重點。持續看好新消費、新科技及受惠經濟景氣復甦等相關價值成長個股。

NN(L)食品飲料基金經理人Jeff Meys表示,必需消費產業經歷一段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需求下滑的期間,目前正見到趨於穩定的跡象。現階段相對看好的次產業主要為製藥零售以及菸草。製藥零售受惠於人口老化所帶來需求增加的商機,而菸草具有強大的訂價能力,能創造良好現金流。

第一金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美股因為掌握創新成長的源頭,特別是今年來股價領漲的「FAANMG」六大天王,潛力備受看好。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臉書將在近日陸續發布財報,如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可望吸引更多資金湧入,帶動美股下半年多頭行情。

---------------下一則--------------- 
生技股三多 資金簇擁2017-08-08 00:00:5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於6、7月連續兩個月收紅,是今年2月以來首見。市場人士認為,創新、併購、監管環境是帶動整體產業的關鍵,價值面則將持續吸引資金流入。

瑞士信貸投資人調查顯示,選舉、藥價議題與缺乏併購案是過去一年影響生技表現的因素。展望未來,生技產業可望續揚,主要是因為競爭者仍未蜂擁投入、價值面具吸引力與資金流入強勁。投資人看好大型生技股表現,有60%的投資者認同大型生技股在2017年剩餘時間脫穎而出;85%的投資者認為大型生技股將在年底前進行併購。

百達投顧指出,數個主要引擎帶動2017年生技產業表現。首先是創新突破,主要由臨床新聞訊息及醫學研討發表所帶動;二是併購題材,這個產業高度零碎,多數公司市值低於20億美元,但大型製藥與生技公司帳上現金充沛,有利併購;三是監管環境良好,去年有95%的新藥在第一輪即獲核可。

百達投顧指出,此外,生技受到長期大趨勢所帶動,科技發展快速,已有三分之二的新藥由生技公司實驗室創造。人口結構轉變也支持生技產業投入資源,預計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20億人,而相較在18-4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照護成本是3.4倍。目前標準普爾生技類股指數的本益比甚至還低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使得價值面相當誘人。

駿利環球生命科技基金經理人艾克(Andy Acker)表示,美國健保改革步伐修正預期十分迫切,醫院面對最大的風險,因為短中期美國未保險及保險不足的民眾人數將上揚。不過,生物科技及醫療設備不斷創新,產生不少投資機會。

艾克指出,目前有更多公司發展治療高度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產品,同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將這些療法快速提供給患者,因此產品上市數目增加。

---------------下一則--------------- 
績效難看 價值型投資恐失寵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亞洲股票基金今年來表現 https://goo.gl/r7wqbC

據華爾街日報周一報導,今年全球價值型基金的績效可能創下金融危機爆發前以來最差,外界擔心股神巴菲特長期推崇的投資策略可能失寵。

價值型股票泛指股價被低估的股票,此類股票通常由預期長期漲勢的基金經理人買進。然而今年價值型股票表現大幅遜於成長型股票,讓兩者自全球金融危機結束起便存在的績效落差逐漸擴大。

如今投資人的興趣轉向獲利或股價快速上升的股票,例如亞馬遜、網飛與特斯拉。在此同時,股市的本益比持續上升,許多價值型投資人聲稱此一趨勢無法長久維持。

股價相對獲利或現金流等數據便宜的股票已經失寵,高盛在6月甚至質疑市場是否正在見證價值型投資策略之死。

同期間,歐洲和亞洲的價值型投資也陷入困境。相對於成長型基金,全球價值型基金今年的績效可能創下金融危機爆發前以來最差。

價值型股票表現低迷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與它所受到的推崇形成極大的反差。價值型投資是由華爾街金融分析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提出,他也因此被喻為價值型投資之父。
股神巴菲特影響下,吸引眾多的價值型投資信徒,他們堅信價值投資永遠不會過時。從大蕭條到美國科技泡沫,再到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出現價值型投資將被取代的言論,但這些預測最終都沒有成真。

在價值型股票逐漸失去投資人的關愛之際,臉書、亞馬遜、蘋果、網飛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ANG)股價狂飆,然而最堅定的價值型投資信徒往往在市場衰退時受益最多。

今年上半年羅素1000成長型類股指數表現超越價值型指數10個百分點,寫下2009年同期來最大領先幅度。過去10年美國成長型股票的績效幾乎是價值型股票的3倍。

---------------下一則--------------- 
穩健投資首選美歐高股息基金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來全球股市漲聲不斷,連帶歐美股持股比例高的基金績效也跟著吃香。投信法人表示,指數創新高的同時,代表股市來到相對高檔,穩健型的投資人不妨適度將具有配發股利潛力的標的納入資產組合當中,具高股息的海外基金就是不錯的選擇。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建彰指出,美股指數頻創新高,成熟工業國股市投資熱度不減,成熟國家股市可望上演長多格局,股市中估值仍便宜的高股息股票,可以享受股價成長性與股利保護的雙重優勢。後市來看,升息循環下,預期金融類股可望受惠,公用事業類股,考量到具有穩定增長的配息,也是擇優的方向。

野村全球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芳萍表示,維持看好資訊科技與金融股,因全球成長維持正向,一般而言科技股最能受惠全球成長;金融股的部份則以歐洲為主,預期歐債殖利率曲線上揚有利放款利差;此外,受惠全球成長的循環性工業、消費類股,亦仍是基金看好標的。

宏利全球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彭國維指出,資金追逐經濟穩健的美國和強勢美元,在內需推動及資本支出循環啟動下,為美國大型權值股帶來的獲利力、收益力、及財務體質的健全,美國大型股的穩健配置仍是趨勢。

華南永昌投信Shiller US CAPER ETF組合基金經理人徐啟葳表示,面對創新高的股市,仍有很多價值被低估的標的,此時正是進行價值投資、挖掘價值被低估標的的最好時機,透過控制風險,以期獲得市場估值回升而帶來投資效益。美國為全球經濟成長領頭羊,復甦成長趨勢最為明顯,長期來看,美國是主要擇優投資的市場,因此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中應有美股的部位。

---------------下一則--------------- 
資金轉進貨幣基金 債市兩樣情2017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gdTSwj

國際資金連兩周轉進貨幣型基金停泊,上周再流入212.11億美元,累計近兩周湧進523億美元;而在近一個月全球公債殖利率不升反降情況中,資金對債券資產買盤持續強勁,投資級企業債已連續32周獲得資金青睞,新興債市亦連續27周吸金,反觀高收益債則微幅失血7億美元。

摩根投信副總林雅慧指出,儘管近兩周高收益債券的資金動能相形之下較為疲弱,但仍尚屬良性調節,若從指數走勢來看,受到金融市場樂觀情緒推動,高收益債信用利差持續收斂,帶動JP Morgan全球高收益債券、美國高收益債券和歐洲高收益債券指數近日同步改寫歷史新高價位,顯示目前市場依舊對高收益債券青睞有加。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分析,投資債券,違約率是一大觀察重點。隨商品價格脫離歷史低點反彈向上,能源及礦業高收益債違約率大幅下滑,整體美國高收益債違約率已大幅下滑,並降至1.21%的兩年低點。由於違約風險降低有利高收益債信用利差進一步收斂,進而帶動資本利得,現階段投資美國高收債仍有利可圖。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近期全球主要央行態度趨於溫和,像是美國聯準會(Fed)雖暗示縮表計畫不遠,但也坦言整體通膨偏低將使縮表進程相對溫和;歐洲央行(ECB)官員表示目前通膨尚未達標,未來可能使縮減購債的步調相對緩慢;而英國央行也維持利率不變,態度轉趨鴿派。

許家豪認為,全球經濟持續穩健擴張,國際油價在供需趨於均衡下也有所築穩,這將讓全球通膨逐步增溫,這在歐洲地區尤其明顯。因此,在債券配置上仍建議以受惠經濟成長的信用債為主,包括擁有較高債息的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以抵禦通膨預期回溫所造成殖利率上揚的風險。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巴西央行7月會議顯示下次會議可能再降息,其政治風險降低,將力促改革激勵投資人;另外,印度央行降息1碼,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立場,對於新興市場債的資金面堪稱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