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824基金資訊

2017年08月24日
台股、新興股票和亞太基金,最受青睞 定期定額菜鳥 近7成得利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各世代第一次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年齡 https://goo.gl/DpCEAf

定期定額是國人耳熟能詳且接受度高的理財方式,根據摩根資產管理針對旗下客戶進行「首次定期定額經驗」大調查結果,台灣投資人首次定期定額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且有明顯的投資新手強運,近七成第一次定期定額就賺錢,而台股、新興股、亞股、東協和全球股基金更是國人首次定期定額的前五大首選標的。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表示,台灣投資人首次定期定額年齡以26∼30歲最高,比重高達26.44%,而且,投資年齡有年輕化趨勢,相對於逾五成的50世代投資人當年多在超過「三十而立」門檻後才首度接觸定期定額;如今的30和40世代早在30歲前便已開始定期定額。

調查也顯示,逾八成首次定期定額扣款金額不超過萬元,其中,超過六成介於3∼5千元,至於在首次定期定額偏好上,邱亮士分析,多達22.44%投資人選擇最熟悉的台股基金作為入門選,而新興市場、亞太(不含日本)基金比重則分別達12.97%與11.31%;東協和全球型股票基金也皆有8%。

前五大投資新手偏好的基金全數為股票型基金,僅一檔為中規中矩型的全球型股票基金,其他三檔都為亞洲相關,一檔為新興市場股票,都為波動度較高,且具漲升爆發力的市場,凸顯定期定額投資的優勢。

投信業者表示,由於定期定額是平均成本、長期投資、積少成多的投資方式,故不必耗費精神判斷進出時點,即使投資過程中股價一定會有高低起伏,只要選擇長線趨勢向上的市場或標的,透過固定扣款投資,漲時買少、跌時買多,最後都能讓投資成本趨於平均,相當適合剛起步或無法緊盯市場變化的投資新手。

在新手運加持之下,近七成表示首次定期定額買基金就賺錢,邱亮士進一步指出,逾五成受訪投資人表示,一開始定期定額的動機是為了存錢或賺錢,另外想存退休金和覺得市場有機會也分別有一成。且不論是30世代、40世代還是50世代的投資人,通通第一次接觸定期定額基金都有賺錢,帶動整體獲利了結出場的經驗高達69.75%。

---------------下一則--------------- 
定期定額新手運強 七成首次買就賺錢2017-08-24 00:09:26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第一次定期定額投資的年齡分布 https://goo.gl/iLYyJA

摩根資產管理調查國人「首次定期定額經驗」,發現國人首次定期定額出現年輕化趨勢,且新手運強,近七成第一次定期定額就賺錢,首選五大標的為台股、新興股票、亞股、東協和全球股票基金。

摩根資產管理針對旗下近2,000名客戶,進行首次定期定額經驗調查,昨(23)日公布成果,發現國人第一次定期定額有三大現象,首先是首次定期定額的投資人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年齡介於30至40歲的30世代,有近八成在30歲以下就進行人生第一次定期定額,相對於50-60歲的50世代,半數以上越過「三十而立」門檻才首度接觸定期定額,年輕世代較早開始定期定額的比重明顯較高。

其次,多數國人第一次定期定額基金有「新手運」。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指出,近七成受訪投資人表示,首次定期定額買基金就賺錢,其中逾五成受訪者指出,剛開始定期定額的動機是為了存錢或賺錢,另外,想存退休金或覺得市場有潛力也分別占一成。

整體來看,不論30、40或50世代,第一次接觸定期定額基金都有賺錢,帶動整體獲利了結出場的經驗達到69.7%。

另外,首次定期定額偏好上,多達22.4%選擇最熟悉的台股基金,而新興市場、亞太基金比重達到12.9%、11.3%也較高;東協及全球股票基金各有8%,居第四、第五。邱亮士分析,這些新手偏好的基金,全為股票基金,且三檔和亞洲相關,波動較高,但搭配分批布局的定期定額法,有助資產穩健累積。

邱亮士提醒,定期定額投資獲利之道貴在「及早開始,持之以恆」,複利效果需將投資期間拉長才能充分顯現,因此開始第一檔基金投資後,最好能持續三年以上,才有良好效果,其次,當前是處微利甚至負利率的投資環境,建議更要及早投資,善用定期定額細水長流優勢,為「錢途」作規劃。

---------------下一則--------------- 
多重資產型基金 資金青睞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資產指數表現 https://goo.gl/Sx7wHc

近期地緣政治情勢、美國政壇動盪、西班牙恐攻等層出不窮,市場避險情緒迅速升溫,根據EPFR統計,多重資產型基金已獲連續3周買超,顯示風險資產偏好收斂,主要因多重資產基金的資產類別間低相關性,以股、債及REITs、原物料或特別股相互堆疊,無論多頭或空頭,均有利提高正報酬效益。

日盛目標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表示,由於多重資產基金除分散布局股、債、REITs、原物料,還多加一道景氣位階分析,尋找最適配市場及工具,有利投資報酬最大化。評估目前美國市場位於景氣擴張繁榮期時,基金將布局在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成熟市場股票基金及特別股基金等美國相關標的。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指出,儘管今年全球政局動盪,投資市場不明朗隱憂加劇,但全球經濟動力成長,貨幣保持寬鬆,仍有利股、債投資環境,但應依策略偏好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認為,全球資產價格維持相對高位,近期市場變數集中於地緣政治及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動向,但IMF經濟展望預測報告,成熟和新興市場經濟均獲得改善,代表全球通膨溫和,可望使風險情緒得以延續,信用利差整體持穩,因此債券配置建議以複合債為核心部位,並以信用利差為主要收益重點。

美銀美林分析師已提出美股見高點的可能性;李家豪強調,觀察美國和韓國一年一度的聯合軍演及周四舉行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全世界各國央行官員將出席參加,時值美國聯準會(Fed)與歐洲央行(ECB)貨幣政策可能有所變化之際,市場更加關注ECB總裁德拉吉及Fed主席葉倫演說內容,市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資金仍有續入多重資產型基金機會。

---------------下一則--------------- 
8月製造業PMI 歐強美弱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歐、美製造業PMI表現 https://goo.gl/Aeqhfg

歐美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周三出爐,呈現歐強美弱局面!歐元區製造業PMI受惠於出口強勁支撐而攀抵6年半最高,但美國製造業受產能與訂單成長疲弱,導致8月PMI下滑至2個月低點。

美製造業景氣降溫,加上川普放話不排除聯邦政府再度出現關門危機的可能,美股周二大漲行情隨之冷卻,3大指數周三早盤全數開低,跌幅均約0.3%。

調查機構IHS Markit公布美國8月製造業PMI初值,由前月終值的53.3降到52.5,雖然仍高於50景氣榮枯線,卻凸顯成長力道有放緩跡象。

不過美國8月服務業PMI初值則表現亮眼,從前月54.7跳升至56.9,來到28個月高點,這也有助推升綜合PMI初值走升到56,締造27個月新高,至於7月綜合PMI終值為54.6。

歐元區方面,受製造業商業活動成長創下6年半來最快,抵銷服務業成長疲弱,歐元區經濟動能繼續維持穩定成長力道。

IHS Markit指出,在德法製造業雙雙強勁帶動,歐元區8月製造業PMI初值由前月的56.6勁升至57.4,寫下2011年4月以來最高紀錄,並優於市場預估的56.3。

調查顯示,拜出口訂單勁增,德國8月製造業PMI從前月的58.1續升至59.4,法國製造業PMI也持續增強,走揚至55.8,寫下76個月高點。

不過歐元區8月服務業PMI初值則表現相對弱勢,從前月的55.4下滑至54.9,為7個月來最低。
但整體而言,歐元區8月綜合PMI從前月的55.7略升至55.8,優於市場預估的55.4。

IHS Markit表示,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歐元區第3季經濟可望增長0.5%,雖然略低於前1季的0.6%增幅,但經濟學家哈克(Harker)聲稱,8月PMI數據對歐元區仍屬利多,這意味該地區經濟仍持續穩定成長。這也強化外界預期歐洲央行可能將從2018年初,開始漸進縮減刺激措施。

---------------下一則--------------- 
台股刷新史上最長萬點紀錄 台股基金科技型、中小型 正夯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刷新史上最長萬點紀錄,台股基金報酬表現更加亮眼。統計今年來六大類型台股基金平均績效表現,介於13∼22%不等,勝過加權指數11.54%的漲幅。

第一金投信指出,衡量全球經濟情勢的OECD綜合領先指標持續走揚,大型機構法人採取「股優於債」配置,為台股多頭提供有力支撐,中長期後市不看淡。

第一金中小型基金經理人葉信良表示,台股突破萬點大關後,部分資金逢高獲利了結,但是與1990年經驗相較,當時台股以急行軍速度攻上萬點,而本次台股由8,000點附近緩步墊高,花了一年以上的時間,底部扎實,萬點行情有機會異於以往。

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郭修伸表示,台股具有科技成長與高殖利率題材,深具投資吸引力,在擺脫國際局勢紛擾後,將重回基本面發展,北韓動作與以及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推動能力可持續留意。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台股中看好汽車零組件與配件供應商、Server相關、自動化與半導體設備以及智慧手機零件供應商等領域。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台股在在經濟面尚無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整體持股比例不會大幅下降,僅部份減碼基本面中期仍看好但股價短期過度超漲的個股,預計未來個股表現將遠高過指數。整體而言,未來持續看好中概股、蘋果概念股、大陸工紙、機能性衣鞋代工、Purely server等升級概念股。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分析,台股今年來各月月線都收紅,連同去年12月計算,已呈現連八紅,本月將挑戰高難度的連九紅,目前看好類股包含半導體、光電、消費族群,另外,Purley伺服器、蘋概、電動車及受惠於人民幣回彈的概念股,也可期待,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定期定額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

日盛首選基金經理人楊遠瀚表示,金控、面板、DRAM、海運等產業季、年雙成長,蘋果供應鏈則因新舊產品交替而減少,萬點行情有撐。

---------------下一則--------------- 
績效打敗大盤 兼顧報酬及波動風險 台股平衡基金 攻守俱佳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平衡型基金績效 https://goo.gl/uT2BFW

台股股票型基金今年來因投資人獲利了結導致規模不增反減,不過台股平衡型基金則逆勢增加。投信法人表示,台股平衡型基金因波動度相對較低、績效卻不輸大盤,加上其攻守兼備特性吸引投資人轉進,帶動規模持續成長。

法人指出,若台股基金投資人擔心行情高檔震盪,建議可選擇中長期績效穩健的台股平衡型基金布局,兼顧台股多頭行情及波動風險。

復華人生目標基金經理人郭家宏表示,台股站穩萬點帶動台股投資人信心,同步帶動外資買盤,由於基本面偏多使台股企業獲利仍有再攀新高機會,對大盤後市仍看好,屬性較穩健的投資人可配置於股債靈活配置的台股平衡基金,透過經理人及投研團隊因應市況調整持股,同時藉由債券部位及期指避險控制下檔風險。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桂銓指出,今年以來亞股行情表現強勁,短期內可能將回檔或盤整;個別市場來看,如台灣、南韓等高殖利率的市場,加上科技新品的拉貨行情,或受惠財政支出及人口紅利的印度,都是外資在國家配置中重點的區域。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未來個股表現將遠高過指數,持續看好中概股、蘋果概念股、大陸工紙、機能性衣鞋代工、Purely server 等升級概念股;將持續減碼短線超漲個股,同時逢低加碼基本面轉佳且2018 年本益比未過度高估的個股。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台股中看好汽車零組件與配件供應商、Server相關、自動化與半導體設備以及智慧手機零件供應商等領域。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產業目前仍是偏多的狀態,若有雜音唯有Apple OLED版本推出時間再度遞延,且因價格因素導致需求不如預期,但目前市場仍是正面看待。

---------------下一則--------------- 
投資者信心偏樂觀 大中華基金 賺陸股財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淨值新高的大中華基金 https://goo.gl/TPA5rY

大陸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最新發布的7月大陸證券市場投資者信心調查報告,投資者信心指數53.95,持續在50以上,代表投資信心仍偏樂觀。投信法人表示,隨著大陸金融監管壓力趨緩,經濟面維持穩定,以及政策題材陸續釋放下,有助帶動股市表現,建議投資人不妨以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適度布局大中華基金。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表示,今年MSCI篩選納入的A股條件,主要聚焦在權值股,可望強化市場中長線持有藍籌股的意願。此外,大陸在外需、消費持穩,信貸融資仍穩定,總體經濟加速下滑的可能性偏低,且金融監管壓力邊際放緩,加上企業盈利表現可望持續好轉,提供估值提升的機會,陸股後市不看淡。

歐美經濟環境轉佳,帶動大陸採購經理人指數表現和企業獲利能力均優於市場預期,有助大中華股市保持正面動力。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把握新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石油與天然氣業改革和生質能源等題材,就能提高下半年投資勝率。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指出,無論就資金環境、基本面與技術面都有利於股市多頭續航,特別是下半年將召開十九大會議,根據經驗,前1∼2個月內,陸股都是漲多跌少,而且資金焦點集中在政策護盤的大型藍籌股、金融股等,對指數具有正面支撐作用,對陸股後市樂觀看待。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劉尹璇表示,大陸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1%,較5月增速上升2.4%,但收入增速有所放緩,顯示企業利潤的改善主要源於成本費用下降而非需求拉動。

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優於市場原先悲觀預期,但金融去槓桿對於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壓力將逐漸顯現,股市短期難突破震盪走勢,現階段仍以表現為主。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暨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指出,陸股本波在市場氣氛轉趨樂觀,在國際股市盤堅或創高、境內政局可望趨穩、接軌國際可望帶來增量資金等背景下,短線縱然震盪,預期空間也不大,可逢震盪尋求承接機會。

---------------下一則--------------- 
資金棒 陸股有望補漲2017-08-24 00:09:2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三大類股配置概況 https://goo.gl/FNWbrx

中國近期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均明顯回落,加上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再起,難免殃及陸股投資氣氛,加上先前強漲一波,獲利了結賣壓順勢跟著出籠。

法人卻認為,海內外資金對陸股的青睞度依舊高昂,且企業獲利走強、官方政策維穩、以及即將進入傳統消費旺季等多重利多撐腰,建議投資人可以留意A股補漲行情,逢回進場布局。

摩根大中華研究團隊主管黃淑敏表示,中國下半年經濟數據好壞參半,卻不減資金對陸股的熱絡程度。中國線上今年上半年零售年成長近三成至人民幣2.37兆元,強勁需求帶動三大科技巨頭獲利出色,並同步吸引海外資金進駐,相對俄羅斯、巴西均具政治變數、印度估值偏高,國際資金明顯偏愛中國,今年EPFR所追蹤之中國基金淨流入達64億美元,居所有新興國家之冠,另觀察MSCI中國指數中配置於科技產業的比重更高達38.4%,中國科技股現階段大受資金追捧。

除了科技巨頭獲利出色,海外中資股大受資金追捧,中國境內資金也喊進陸股。目前約人民幣1,721.5億元的養老基金已到帳,雖然初期配置於股票類資產的規模僅150億元,不到已到位資金的十分之一,但隨著後續資金陸續到位,其對市場的長期效應仍值得期待。

黃淑敏分析,A股今年漲幅明顯落後MSCI中國指數與H股,但主要是因金融去槓桿打壓市場氣氛有關。就目前A股已公布的第2季財報,整體業績增速高達18%,搭配下半年19大維穩預期,以及第4季傳統旺季效應,A股落後補漲可期。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經歷2016年動盪,今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更為樂觀,因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有助抵消房地產市場放緩的壓力。雖然今年貨幣政策將相對2016年緊縮,但主要衝擊會在債市。

---------------下一則--------------- 
提振景氣,意外降息一碼 印尼股市 看旺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印尼股市近期表現 https://goo.gl/ZN2SgV

印尼央行22日決議調降基準利率1碼至4.5%,為2016年10月以來降息,讓市場略感意外,不過印尼股市反應正面。投信法人表示,此次印尼央行降息主要是為了提振經濟,未來動向將視後續經濟數據表現而定;印尼央行積極的寬鬆行動,可望挹注市場信心、增添資金動能,有助印尼股市表現。

野村印尼潛力基金經理人紀晶心表示,過去兩年印尼政府推動不少改革,並推出許多刺激政策,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的改善,市場多半對今年印尼經濟表現抱持高度期待,然而,上半年印尼總經數據卻頗令人失望,尤其是消費面表現相當疲軟;一方面可能是受到稅賦特赦改革方案影響,使民間財富轉入政府手中,也可能因為補貼縮減,以及家計負債增加,使得民間可支配所得受到影響,因此央行出手,期能藉由利率的降低,帶動經濟活動增溫。

紀晶心指出,印尼央行積極的寬鬆行動,不僅可望提振印尼經濟,也能激勵印尼股市,後市表現值得期待。

第一金亞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過去10年,東南亞各國股市第3季普遍都有5成以上的上漲勝率,尤其是印度、越南,勝率都在6成以上,平均漲幅各為4.6%與5.04%。在基本面推升下,預料未來有望高檔盤堅。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桂銓指出,今年以來亞股行情表現強勁,短期內可能將回檔或盤整;個別市場來看,如台、韓等高殖利率的市場,加上科技新品的拉貨行情,或受惠財政支出及人口紅利的印度,都是外資在國家配置中重點的區域。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印尼繼去年10月之後再度降息,市場預計印尼央行在2017年及2018上半年調升基準利率機會不大,印尼政府2017年經濟成長目標為5.2%,在此壓力下,只要通膨表現持穩在央行的目標區間3∼5%內,不排除今年仍有持續降息可能,印尼債券仍有表現機會。

---------------下一則--------------- 
印度平衡基金 有賺頭2017-08-24 00:09:28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印度基金績效 https://goo.gl/9TK3eD

根據外資券商巴克萊對印度市場的研究報告,預期莫迪政府在2019年大選前的政策重點將著重在加快基礎建設步伐,包括農村電力計畫等等,在政府改革政策延續下,加上印度具有強勁的國內需求,通貨膨脹、財政赤字等問題也已有顯著改善,看好未來三到五年印度經濟仍將維持7-8%的高速增長,不妨透過股債平衡型基金布局。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從企業獲利來看,過去市場預期印度企業獲利多是年初最高,不過在近期季報逐漸公布後,市場小幅上修2018財年的企業獲利,顯示近期的企業獲利表現持續優於預期。

至於政策方面,GST在7月實施後多數產業並無出現紊亂情況,企業運作較預期順暢,長遠來看有助減輕企業稅務負擔,此外,印度政府仍持續推動平價住房、基礎建設等政策,皆有利於改善印度經濟結構以及帶動相關產業表現,投資布局方面,看好金融、可選消費、必須消費以及原物料如水泥等類股表現。

台新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彥豪表示,今年是印度持續進步的一年,一系列的改革與經濟措施,加上充足的季風降雨,持續帶來很好的消費動能預期與投資情緒。展望後市,印度傳統節慶旺季將到來,進一步的鋪貨動能可望在9月至10月啟動,可留意消費品公司的營運復甦。

---------------下一則--------------- 
脫歐烏雲罩頂 分析師大砍明年英企獲利預估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英企獲利成長預測 https://goo.gl/jY3XgN

金融時報周三報導,儘管脫歐公投後英鎊大貶,為英國大企業獲利帶來立即性的助益,但脫歐對英國經濟的長期衝擊令分析師愈來愈憂心,從而大幅調降明年英企成長預估。
這項預測揭露於瑞銀(UBS)為金融時報彙集的數據。

過去1年英國上市企業獲利大增,為投資人信心帶來支撐。但瑞銀最新報告可見金融市場的焦點正在改變,擔憂脫歐將對英國經濟帶來長久且難以預料的改變。

瑞銀歐洲股票策略部門主管尼爾森(Nick Nelson)表示,「目前英鎊的直接影響顯示在企業財報數字上,但是2年、3年甚至更久後,不確定性將更高。」

富時100(FTSE 100)企業獲利年增率在上季(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達20%,部分歸功企業多數收入來自海外。然而,分析師對來年的看法已不太樂觀,2018年英企獲利成長預估銳減至7.2%,遠低於今年全年預估成長19%,且較先前6月預測的明年成長率減半。

尼爾森指出,儘管英鎊貶值為企業獲利帶來立即助益,卻也漸漸削弱消費者需求,「這使進口商品更貴,不利於消費者購買力」。

此外,一些企業已開始調整投資計畫。例如Burberry原擬於英國里茲(Leeds)開設廠房,但在公投後數周內Burberry就決定暫緩,上月宣布停止該計畫。

另據英國汽車製造商及貿易商協會(SMMT)統計,汽車業今年上半的投資額,較2015年同期銳減75%。

另一方面,脫歐引發一連串收購與合併交易。例如日本軟銀去年7月宣布斥資243億英鎊買下英國安謀,當時被視為國際投資人在公投脫歐後仍對英國深具信心的證明,但知情人士透露,就是因為公投後匯率市場劇烈波動,才促使軟銀迅速展開收購。

Worldpay的命運也深受脫歐影響,該公司本月遭美國同業Vantiv收購,但實際上Worldpay去年初原本有意進行併購,但因公投後股價崩跌,導致角色從買家變成賣家。

---------------下一則--------------- 
美股平靜無波 為何這個產業股價暴起暴落?2017-08-23 22:50:14 經濟日報 記者余曉惠╱即時報導

美股平靜無波已有一段時間,但今年來美國服飾類股的股價卻出現多年未見的劇烈波動,這當中有人飆漲、也有人慘跌。

Coach上周暴跌15%,Michael Kors 8月初發布優於預期的財報後飆漲22%,年初卻曾在單日內重挫11%,Under Armour股價曾在1月大跌逾20%。最新例子是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周四財報公布後股價勁漲7%。
今年來,至少有15家知名服飾業者單日的股價漲跌幅度超過10%。

服飾股大起大落相較美股的風平浪靜,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近來標普500指數交易量減少,單日漲跌幅超過1%的情況十分少見,然而標普500的服飾零售指數(Apparel Retail Index)的交易卻爆大量,以2012年以來最快速度易手,這一切都凸顯出實體零售商在瞬息萬變的消費趨勢、和網購競爭者的強力進攻下,正在苦苦掙扎。

---------------下一則--------------- 
美股後市俏 可分批買2017-08-24 00:09:2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助攻美股多頭行情,不過近期其政策及幕僚的變動引發市場擔憂,但剛遭撤換的白宮首席策略師巴農向來是激進派代表人物,隨著巴農去職,包括種族衝突及美中的貿易戰爭等議題將緩和,有利於美國經濟。此外。經濟走揚、需求攀升,美國產能利用率也走揚,對股市也有正面助益,美股後市仍具吸引力,建議投資人可分批布局。

鉅亨網投顧指出,白宮目前的三派勢力中,第一為以前首席策略師巴農為首的激進貿易保護主義者,第二為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及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柯恩為代表的華爾街派,最後則是女婿庫許納的親商派人士。巴農離職意味著激進派人士的影響力將大幅下降,剩下兩派都屬於較務實且溫和的人士,政策制訂上也可望更貼近共和黨主流議員的想法。

從實際數據來看,美國7月零售銷售年增率升高至4.2%,零售存貨及躉售存貨年增率也跟隨回升,更強的國內與國際需求,也反映在產能利用率之上。當企業因為供不應求而增產時,產品價格往往先上漲,之後產量才慢慢增加並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享受到售價提高與銷售量上升的好處,企業獲利與股價自然也隨之走高。過去經驗顯示,1980年以來,美國共經歷六個產能利用率上升期,期間產能利用率平均升高7.5%,股市平均上漲41.9%。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表示,以這波經濟復甦來看,從2016年11月來,產能利用率只提高1.2%,股市也只上漲12.3%,與過去歷史平均相比,仍有不小落差,也凸顯股市仍具相當的投資價值。由於美國產能利用率才剛開始回升,建議投資人可分散配置於股票、高收益債券及可轉債等各類資產。

---------------下一則--------------- 
美加速核准新藥 生技基金看旺2017-08-24 00:09:2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安聯生技觀測指數基本面穩健 https://goo.gl/4yiYTm

美國NBI生技指數近一月回檔超過4%,不過,由於美國FDA核准新藥的速度已經超過歷史均值,且目前企業對於川普稅改有所期待,安聯8月「生技觀測指數」位於8分晴天區,基本面、技術面與資金面均為正向看法。

安聯「生技觀測指數」自2013年8月推出,從三大面向、五大指標等短、中、長期角度觀測生技產業投資前景,總分最高10分,每月發布觀測結果並以晴雨表反應投資前景。
觀察8月以來,資金流出比例打底,技術面為多頭排列,因此8月生技觀測指數由9分微幅下降至8分,基本面仍維持穩健正向。

NBI生技指數今年以來累積漲幅超過17%,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暑假為生技傳統淡季,審藥的速度較慢、醫學研討會與新藥發表也相對冷清。

然而,第2季生技產業財報多數表現優於預期,甚至有部分公司上調財測,顯示長期成長趨勢未變。

醫療改革部分,許志偉表示,7月底,美國參議院表決開始初審醫改案,但共和黨內部意見分歧,希望能夠減緩醫療預算的銳減,目前相關議題受到阻礙,因此產業將目光轉向稅改。多數大型生技公司在海外的現金部位高,預期在匯回美國之後,可望對於產業有所推升,亦可望提高企業併購意願。

就評價面來看,許志偉表示,目前生技產業的本益比約在15至17倍間,距離十年高點25倍還有很大空間。

在新藥審核部分,許志偉表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年初以來已審過28顆新藥,不但高於均值,也可望超越去年整年核准的29件。近期包含Abbvie與Gilead的C肝新藥、Puma Bio的乳癌藥等,都對市場有正面挹注,可期待大型股新藥開發及銷售反彈。

---------------下一則--------------- 
買金融基金 首選高銀行股持股比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股從去年11月的波段低點起漲至今上漲18%,其中金融股以28%的漲幅位居前段班,在升息循環啟動下,金融股中的銀行股尤其受到資金青睞,對應到金融股的投資,國內有6檔金融產業的境外基金,但銀行類股的持股比重差異卻不小,建議投資人在布局金融基金的同時,可留意銀行股持股比重較高的基金作為投資首選。

鉅亨網投顧指出,不僅美股創高,今年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大型金融股的股價更是陸續收復金融海嘯的失土,且創下新高水準,金融股的波段漲勢也相當亮眼。金融類股包含銀行、保險公司、證交所、資產管理公司等各式各樣的金融機構,根據標準普爾的分類,銀行、保險及金融服務機構占整體金融類股權重近9成。

當經濟狀況好且央行開始升息時,銀行及保險公司分別受益於利息收入及利差益的上升,金融服務機構則間接享受到投資熱絡所帶來的好處,因此,當經濟狀況好且投資氛圍佳時,金融類股往往有好表現。

鉅亨網投顧針對金融基金指出,除了在銀行、保險、金融服務機構等類股的配置比例有所差異外,即使同樣看好銀行類股,不同基金在區域的配置上也有著巨大差異。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表示,美國在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速度上快於主要已開發其他國家,加上美國銀行業不良債務清理速度遠快於歐洲及日本同業,建議投資人挑選全球型或是美國銀行比重較高的金融基金。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展望後市,在聯準會升息循環下,有助抵銷金融業貸款成長與費用收入溫吞的壓力,並進一步帶動產業獲利表現,因此仍看好金融類股的後市表現。

此外,美國銀行業者已通過壓力測試,在沒有進一步的財務面需求下,銀行業者新發行特別股的速度將可能因此放緩,追求高收益率的資金需求仍存,因此在供給減少、需求仍存之下,特別股表現不容小覷。

---------------下一則--------------- 
月配息基金每月入帳有感 投資人愛2017-08-24 00:09:26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國人熱愛以高收益債券基金為主的配息基金,市場人士指出,在低利率、低成長及人口老化的大環境下,月配息基金的主流地位不會動搖。投資人不但要每個月領到息,而且基金要「有感」配息。

雖然基金公司不能以配息率為訴求來打廣告,但基金業者及銷售通路全都很清楚,基金配息率不能太低,否則很難賣得好。基金公司就算費盡口舌講解基金操作策略,投資人問的第一個問題也通常是:配息率多高?

投資人能接受的最低年配息率為多少?雖然這個數字會隨著金融局勢變化,但據了解,目前股票型基金有5%就能讓投資人買單,債券基金還要更高才行。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大量吸金,年配息率則有7%或更高。

至於近年大出風頭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有「神九」之稱,就是因為兩年來的年化配息率不曾低於9%。這檔基金在國內迅速崛起,目前國人持有比重已達基金的42%。

與其說國人愛高收益債基金,不如說國人愛的是月配息。配息是否有配到本金,也是不少投資人極關注的問題。柏瑞投信最近更推出Bt級別,年化配息率可高達10%,主要就是可以配到本金,適合想分批拿回本金的投資人。這樣一來,投資人更可以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基金級別。

以上都是美元或新台幣計價基金的配息率,如果是南非幣計價,配息率可以推高到17%甚至上看兩成。不過,投資人同時也要承受南非幣匯率大幅波動的,運氣好時是匯債雙賺,運氣不好時就雙賠了。

---------------下一則--------------- 
配息型基金 多元搶市2017-08-24 00:09:2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新型態的收益型產品 https://goo.gl/EXw5R2

即使美國帶領全球股市走多頭行情,資金也沒有大舉撤出高收益債基金。國人鍾愛高收益債券基金,每月配息是重要因素。為分散國人的投資組合,基金業者推出各種型態的配息基金,包括股債混合、新興市場債、印度債、特別股,甚至是台股基金。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7月底為止,國人持有的境外基金規模達3.3兆元,其中高收益債券基金就占1兆元以上,今年至今成長6%,占國人持有境外基金總資產的三成。

為了讓國人的投資組合更多元,基金業者紛紛引進其他種類的收益型基金。最成功的例子首推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引進台灣不過三年多,就已成為國人第二喜愛的共同基金,國人持有金額超過2,200億元。基金還是有三分之一布局在美國高收益債,但美國股票、美國可轉換公司債也各占三分之一。

另外,施羅德投信去年首開先例,推出四年到期主權債券基金。基金的特色在於,募集成立後就不接受新的資金進場,四年到期時結算基金資產還給投資人,到期前投資人可選擇每月領息。施羅德投信希望投資人,布局這檔基金就像直接投資債券一樣,一路持有到期而非半途進進出出,回歸債券投資的本質。施羅德策略奏效,今年又推出四年及六年到期的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基金。

其他投信也紛紛仿效,中國信託、兆豐、宏利、華頓、景順、華南永昌投信都推出類似基金,以新興市場債為主。

新興市場債整體前景看好,但個別市場差異大,基金業者乾脆推出前景好的單一市場債。安本及瀚亞這兩家英國公司近期不約而同,主打印度債券基金。安本是引進境外基金,最近已在各通路陸續上架;瀚亞則將在9月募集國內投信首檔印度債券基金,以及首檔印度平衡基金。

除了債券基金以外,股票基金也是收益來源。今年年初,柏瑞推出特別股息收益基金,以美國特別股為投資標的,群益投信也在6月跟進。台股現金股息率高,路博邁投信推出國內第一檔每月配息的台股基金,剛在21日開募。

---------------下一則--------------- 
歐垃圾債市 9月面臨回測壓力 多起LBO案出籠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銀行業正準備在9月經銷大量歐洲垃圾債,當中包括多起大宗融資收購(LBO)案,將考驗歐洲垃圾債市場的強勁走勢能否持續下去。

在歐洲央行的刺激措施下,歐洲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市場過去18個月來表現相當強勢。美國銀行美林證券的非金融業歐元高收益債指數的平均殖利率,從去年2月的6.5%下降至周三的2.3%。債券價格上漲會讓其殖利率下降。

但也有分析師對於歐洲垃圾債市能否長期吸收大量垃圾債供應持謹慎態度。因為今年債市裡的大量垃圾債供應是來自發新債來償還舊債的再融資交易。

再融資交易跟那些與融資收購和併購相關連債券不同的是,再融資交易通常被稱為「新錢」交易。因為再融資交易是需要投資人投入新資金買新債,才能籌措資金去還舊債。

而且還必須得到銀行給予確實的承銷協定才行。即負責承銷銀行若未能賣掉原先承諾的債券量,就必須由銀行自己吸收而可能因此招致虧損。

在投資人8月結束暑假重回市場之際,銀行業者已準備著手包含高收益債和槓桿貸款的融資收購交易,這表示歐洲垃圾債市場從9月開始會湧現大量債券供應而考驗市場的胃納。
高盛預期,9月債市會有相當於100億歐元的槓桿貸款和同等金額的垃圾債供應。

當中大部份是新錢交易,因此這不僅金額龐大,而還可能從債市實質吸走大量資金。歐洲債市能否持續消化如此大量的債券供應,被外界視為一場大考驗。

像Cinven和貝恩資本(Bain Capital)要以41億歐元收購德國藥商Stada,而在上周提出金額達8.25億歐元的融資收購,規模為歐洲4年來最大。

---------------下一則--------------- 
高配息+放空策略 對抗美公債泡沫2017年08月24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元計價高配息債券基金績效表現 https://goo.gl/xY7iPS

最近一個月先是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葛林斯班喊出真正的泡沫在美國公債市場,葛林斯班表示,從任何一個標準來看,實質長期利率都太低,因而難以持久,一旦利率上升,變化速度將相當快,而後摩根大通董事長戴蒙也提醒,目前公債價格非常高。

如果是美國殖利率反轉向上,首當其衝的便是美國公債的修正,然而當美公債殖利率彈升到一定水準後,將易排擠其他債市表現。在此情境下,債市策略該如何布局。

根據統計,過去當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時,具備高利差優勢的高收益債及新興債通常因可受惠景氣熱絡而表現領先。而且若是能夠定期配出高配息,也有先落袋為安的防禦效果。

理柏資訊統計,台灣核備美元計價每月有配息的高配息債券基金中,配息率逾9%的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1年累積報酬率達13%(截至8月21日),債息及資本利得均有所獲。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常在外電中提醒美國公債過貴的風險,因過低的殖利率並不符美國的充分就業狀況及未來通膨上揚壓力,所以已利用放空美國公債的策略因應。

哈森泰博認為,可藉由新興國家當地市場的本土轉機題材,做為對抗海外風雨最佳利器,例如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即有政治面和經濟面改革契機,充份展現債券及貨幣雙邊收益機會。

現階段券商仍普遍看多新興債市後勢,摩根大通證券(8月10日)即表示,看好高殖利率的新興國家當地公債,拉丁美洲中建議加碼巴西及墨西哥、亞洲中看好印度及印尼,也因為評價面便宜,建議加碼新興國家貨幣部位,評估拉丁美洲目前為最便宜的貨幣區域。